Ⅰ 求大神,对于台湾电影的看法。
对台湾电影而言,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台湾地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片的高票房进一步拉动了本土电影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以钮承泽、陈正道、林书宇为代表的一批导演,来到大陆寻求新的合作机会,被视为香港导演集体北上之后又一轮人才流动。值此契机,我们专访了一批活跃于业界的台湾电影人,包括制片人徐立功、焦雄屏、陈国富、李烈,林书宇、陈正道、九把刀等导演,以及赵又廷、彭于晏、陈柏霖等新生代明星。希望通过他们的表述,呈现出这一年台湾电影的面貌。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中,台湾电影一直是其中的一个“缺口”,业内甚至出现了很多“台湾电影已死”的看法。但是近年,随着《海角七号》《艋舺》《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台湾影片不断刷新本土票房纪录,或者在国际影展上崭露头角。台湾电影渐渐开始爆发,且复苏之势十分迅猛,不仅在票房上屡创奇迹,在题材类型方面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早前《海角七号》等台湾电影在大陆引进公映后虽票房平平,但在业内却实现了口碑相传,而随着今年《星空》《LOVE》两部影片宣布与大陆电影公司合作拍片,以及金马奖提名出现有史以来囊括两岸三地优秀作品的“格局”之大,台湾电影是否会与香港电影同样呈现“北上”的趋势也开始引起业内关注。 台湾电影的本土发力令人瞩目,解决“生存之道”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台湾本土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随着两岸电影合拍政策的开放,台湾电影人也开始效仿香港电影人的“北上”浪潮,去内地寻找一个更大的市场。 2011年,台湾电影导演“北上”的势头变得清晰。小马奔腾影业投资的时尚爱情片《幸福额度》,邀请台湾新锐导演陈正道执导;而台湾青年导演领军人物钮承泽赴内地开拍的《LOVE》,投资成本叫价7500万元,比起钮承泽上一部佳作《艋舺》6000万新台币(约为126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堪称天壤之别。“北上”意味着更大、更专业的宣传发行规模,而这一度是台湾青年导演最大的掣肘。台湾导演林书宇筹拍几米漫画改编的《星空》之初,成本只有3000万新台币,其中1000万新台币还来自电影辅导金。而该剧本入围华谊兄弟的“H计划”之后,投资成本一下扩大三倍,用充足的资金为影片营造了唯美梦幻的视觉效果。华谊兄弟用专业团队为影片卖力运作后期的宣传营销,让这部文艺气质的影片享受到商业大片的待遇,这一切,是林书宇在台湾完全想象不到的。 对台湾导演而言,“北上”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天空,而台湾导演独特的人文气质、细腻的拍摄手法,也为他们在内地的发展逐步铺路。在香港导演入主内地,争拍亿元大制作的同时,台湾导演集体表现也让人拭目以待。
Ⅱ 台湾2017年外国电影票房
外国票房还是很高的。
2017年台湾票房前十名中《速度与激情8》以6.508亿新台币的票房收入夺得榜首,票房遥遥领先其他影片,观影人次267万次。《王牌特工2:黄金圈》3.335亿新台币,观影人次140万次,排名第二。《神奇女侠》2017年票房收入3.332亿新台币,观影人次141万次,排在年度电影第三位。其余上榜电影有:雷神3:诸神黄昏——3.139亿(132万次),蜘蛛侠:英雄归来——2.953亿(125万次),新木乃伊——2.867亿(120万次),金刚:骷髅岛——2.566亿(108万次),美女与野兽——2.513亿(108万次),生化危机:终章——2.478亿(101万次),正义联盟——2.452亿(101万次)。
海外电影在台湾还是很受欢迎的。
Ⅲ 台湾明星为什么在内地没了市场了
是因为台湾明星说话很嗲的,不太适合出演原声台词的电视剧,而且很多台湾明星丑闻比较多。
Ⅳ 台湾目前电影产量
2000。台湾指的是中国台湾,自电影问世以来,台湾电影总产量截止2022年10月18日已经2000部,最高是年产量120部。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
Ⅳ 巅峰期的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哪个水平更高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
我认为在巅峰时期的台湾电影和当时的香港电影是不可比拟的!在80年代的香港电影既有各大公司的相助,又有众多奇才导演的策划,经典佳作层出不穷,这段时间可谓是香港影坛的黄金岁月也不为过!
比如鬼才导演王晶!这个相比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王晶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的一个导演,虽然王晶身上有很多标签,赌片,情色片,晶女郎等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便是, 娱乐 。在九十年代,当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这些90年代的明星在王晶的喜剧片里嬉闹耍宝时,这其实是香港电影 娱乐 化的一个巅峰缩影!
接下来再从地位上看,在巅峰时期的香港电影可是有着一个“东方好莱坞”的这样一个称号,而香港电影金像奖则是一直用来衡量华语电影的标准!而反观台湾电影,好的电影也有,但和香港电影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其次,论经典台湾电影根本不是香港电影的对手,要知道多少人的童年都是些《英雄本色》、《阿飞正传》等等.....
最后可以总结出,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悬殊太大了,或者说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个其实很容易看出,也不难回答,在电影领域中,肯定是香港电影绝对优于台湾电影。在6070年代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都有所发展,拍的影片各有所长。到8090年代香港电影基本达到顶峰,邵氏,嘉禾等众多香港公司出品了众多的优质的电影。那时候的武侠,枪战,鬼片等等都是很多优质的影片的。一大批的巨星从那时候的香港诞生,虽然台湾也有很多电影,但是拿的出手的一直不多。
我做视频剪辑,往往是发的邵氏电影,嘉禾电影等等港片特别受欢迎,很多的经典情节真的让人记忆深刻,顶峰时期的武侠功夫,枪战动作,赌片,鬼片,爱情片,都是香港片,台湾片很少能拿出手的。就的发的剪辑,大部分电影看起来不真实,有点浮躁,动作设计浮夸,情节有点不太合理,也不太受观众喜欢。
那时候也是发展的顶峰时候,电影也极度繁荣。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化在里面,电影还是拍出来的,还不是慢动作做出来的,那时候的明星很少有大牌,都是好演员,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又说跑题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其实比下香港影片的口碑和票房还有数量,就占有碾压的优势了,根本也不用比。
我觉得俩者不存在可比性,如果硬要对比的话,那我肯定是会选择香港电影。并非我全盘否定台湾电影,而是从许多方面来说,台湾电影确实比香港电影差多了。
首先,从香港电影的 历史 地位和台湾电影的 历史 地位来说。香港电影从上个世纪以来就作为东亚电影的主要出产地之一,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金像奖一直以来都是衡量华语电影的一大重要指标。而反观台湾电影,虽然也有着许多出色的电影。但相比香港电影就要失色太多了。
其次,从电影的经典性来对比。香港电影的巅峰期存在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典电影层出不穷,从以郑伊春、张耀、陈小春、为代表的古惑仔电影系列,以周润发、刘德华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电影系列,再到以林正英为代表的僵尸恐怖电影系列,以及以周星驰、麦嘉、黄百鸣为代表的喜剧电影等等。经典的香港电影可谓是数不胜数。而台湾电影虽然也有不少出色的电影,但是由于地区的特殊文化影响,导致台湾电影大多都是描述本土文化的,具有太大的局限性。总体来说,台湾电影确实是比香港电影逊色太多了。
最后,从电影的总产值以及影响性来说。香港电影从八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影响着我们这几代的华人。而台湾电影由于地区文化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之前一直都是以闽南语为基础来制作电影,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局限了。虽然偶尔也有好看的台湾电影在华语世界传播,但与香港电影的影响相比就差太多了。从总产值上看,香港电影的总产值一直位居华人世界的第一位,台湾电影与之相比差的太多了。
总而言之,我觉得香港电影的巅峰期比台湾电影的巅峰期强太多了。或者说,是俩者压根不存在可比性。
谢邀回答:
香港电影这几年枯竭得厉害,翻来覆去就是拍警匪片间谍片,看过一部这种电影就好像看过全部一样了。
唯独爱情电影还算得上不错。你要是看大陆的爱情电影和台湾爱情电影,妈的那都是些什么完蛋玩意。
要我说,台湾和大陆的爱情电影都是偶像剧,只有香港的爱情电影才是真的爱情电影。
主要是台湾和大陆把生活拍得太浮夸,不真实。不是香港这类题材拍得好,全靠同行衬托
香港 娱乐 业的发达举世闻名。尤其1997年以前,经历过一个巅峰时期。现在已经是衰势了,不过底子还是很厚。
那时香港 娱乐 事业无论是电影、唱片、电视剧、经理人公司、 娱乐 刊物等都非常成熟。其中香港电影更是香港 娱乐 业的代表,甚至香港文化。在鼎盛时期,电影出口曾高居全球第二位,仅次於美国好莱坞,是亚洲的梦工厂,甚至被称作“东方好莱坞”。
这样强大的 娱乐 产业链条,成就了一大批影视歌明星,他们的名字脍炙人口,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几代人的精神偶像。很多作品也确实堪称经典。
内地和台湾的 娱乐 业则要稚嫩很多,艺人和作品各方面都难以望其项背。
80年代的香港电影既有各大公司的短兵相接,又有众多奇才的各出其谋,经典佳作层出不穷,实在是香港影坛的黄金岁月。我们会发现到80年代的香港电影由于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80年代的电影,我们看的还是比较多的,那个时候影碟开始流行了。你们有租碟的经历吗?那时大街小巷都是音像店,如果有新电影上映,我们就回去寻找我们喜欢的电影。我那个时候的经历是一本碟的租金是一元,押金要十元,如果这个影片看的很好,商家会多备几本的。通过影碟,我们认识了帅气的周润发,武打 搞笑 的成龙,还有僵尸片鼻祖的林正英等等。
英雄本色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台影视文化最让人无法忽视的显著标签。正是它一举开创了香港江湖片的先河,剧中小马哥的形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酷的代表。吴宇森更是凭借此片风光无限,奠定了他一代宗师的地位.这部影片反映出来的亲情,友情,生命的意义我想每一个人都会体会的到。人生是矛盾的,生活是矛盾的,没有矛盾的知识只能算做是一种权力,可惜,我们都不具有这种奢侈的权力。有的时候,生命只能算做是一种附加品,在必要的时候就应当舍弃。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看你怎样的看待她。在影片中,小马哥向我们阐释了一个男人的定义:成熟,稳重,责任,执着,超脱和理解。不是理解别人,是理解我们自己。
60年代70年代的台湾电影,应该算是琼瑶的天下,多以女性婚恋为题材。接下来的80年代,台湾电影因为爱情文艺电影的衰落,开始走向疲软之势。此时,电影界的后起之秀也正在长成,他们多为70年代电影制作队伍中的编剧,场记,或是摄影。他们义无反顾地拿起台湾电影的接力棒,凭着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与敏感,开始走向电影发展的 探索 道路,掀起了一股为期30年的台湾新电影运动。这其间的代表人物为侯孝贤和杨德昌,以及为国际影坛所熟知的李安。按照台湾影评人焦雄屏的说法,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的;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的。而李安则游刃于他们之间。
侯孝贤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没有留学经历,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浓浓的台湾本土的人文气息与乡土清香,正是后来台湾小清新电影诞生的一个前奏。
杨德昌先生的电影风格更具有后现代派感觉,这与他所处的年代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杨德昌出生于1947年,大学时期正是各种新思潮涌动的时期,受西方思想影响深远,后来求学于美国)也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幼年时期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始终比较小众化。
而李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从小又生活在书香门第四代同堂的旧式父权家庭中,使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中国人更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文化的核心。后来求学于美国,艰难地谋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使他更能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更能把握这两种文化的精髓,创作出了一篇篇温情款款同时又紧紧契合时代脉搏的电影。他的作品,更为大气包容,同时也更有现代气息,所以能够感觉上杨德昌先生的作品太过于尖锐了。我想,这也许就是大家更多的知道李安,知道侯孝贤,而不太熟悉杨德昌的主要原因吧,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并理解。
纵观其发展史,香港电影无疑成就最高。
台湾电影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整体来说影响力有限的“文化输出”上。其实在本世纪以前,台湾电影,主导的都是政府,台湾电影长期以来作为香港电影的主要出口市场被压制得体无完肤,成功的商业化作品寥寥可数,直到08年的《海角七号》才开始迎来一点转机。
而香港电影方面,从上世纪电影工业引入,至二十年代默片、三十年代有声片、战争时期涌入的上海电影人主导的黄梅调电影,以及后来的全粤语电影,整个电影工作发展有条不紊,大公司、技术、人才、设备亦逐渐完善。70年代末的香港电影业的“新浪潮”虽未形成商业上的成功,但储备了一大批成熟的导演,终于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迎来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80年代,香港电影无论产量、票房、还是质量,艺术性均创造出惊人奇迹,是少数能在好莱坞庞大势力下任然能够茁壮成长的电影基地,电影总产值一跃为世界第二,更作为亚洲第一电影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当时在香港以及附近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地,不论戏院还是影带租赁市场香港电影皆地位非凡。
香港电影最大的成功在于以商业市场为导向,注重迎合观众口味,因此能用成熟的类型片打开市场。最经典的如70年代的李小龙与80年代的成龙,洪金宝共同带的吹袭西方电影市场的功夫热,以及针对华语市场的警匪片(成龙,周润发)、喜剧片(许冠杰、周星驰、黄百鸣)、古装武侠片(王祖贤、林青霞)等等。
当然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香港电影由盛转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香港电影曾经创造的伟大成就,台湾电影从未有过,现在看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拥有。
电视剧的话是台湾,电影的话是香港
文艺片台湾的不错,武打枪战片还是香港很好的呢。
编剧的话台湾出了不少人才,导演的话香港大师不少。
很多台湾资本的片子都是挂名香港公司出品的呢,因为台湾政治原因不好挂名在海外推广的呢。
但是片子在海外拍摄有黑 社会 骚扰,明显台湾黑帮更给劲一些的呢,在海外发行受阻跟发生很多外交问题,都是台湾沟通的多吧?
没办法比,香港拍黑帮,武侠,台湾拍剧情文艺片,香港出了徐克,杜琪峰,王家卫,台湾出了杨德昌,侯孝贤,李安。都是话语电影的骄傲。
Ⅵ 21世纪后台湾电影发展新趋势有哪些
21世纪后台湾电影发展新趋势有:观众、销路和媒体。台湾电影的永续发展必须靠三种力量:观众、销路和媒体,三者环环相扣。必须靠观众、而且是自发性的观众,同时要说服戏院的销路。台湾的电影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大力投人。同时台湾电影人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华语电影中,不论大陆的市场有多大,香港的电影有多好,台湾电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特色,在中国电影史增添上新的一笔。
Ⅶ 台湾电影彻底绝迹的原因没有任何台湾电影的消息,怎么回事台湾人不拍电影了
台湾的电影市场是对外开放的,然后就被老美 港台 日本给占领了,老美是占大头,而且院线大头也是老美控股,本地拍片风格倾向于文艺片,跟市场脱节,全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看的人不多。
Ⅷ 为什么台湾电影在大陆票房都不好
台湾的电影在台湾的票房也不怎麼样啊~
这个是市场机制,片子不好看或叫好不叫座,很正常的.
何况台湾的电影真的很少.(电影产业很没落,毕竟大多数投资人不喜投入这方面.)
Ⅸ 如何评价近几年台湾电影的发展
湾电影正在复苏,不过全球看来还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电影产业就是工业,要专业化,细致化,内地电影现在很难国内开花国外也香。
Ⅹ 有哪些推荐的台湾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卧虎藏龙》
豆瓣8.0分,将近20万人标记。李安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
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