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中西方爱情电影观差异

中西方爱情电影观差异

发布时间:2022-12-30 19:01:17

⑴ 中国的爱情电影和欧美国家的爱情电影有什么区别要以这个题材来写论文的,请问有谁能提供一些资料呢,谢

中国爱情电影的题材都是以生活中的平凡的爱情为主,就像"山楂树之恋"一样的纯洁而平凡的爱情故事.
或者一个女孩爱上一个帅哥,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甜美的,开心的.
又或者是男女主角本来是冤家,后来相爱的故事.
而欧美国家的爱情电影是宫廷式般的唯美爱情,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爱情一样,令人感到唯美的同时结局是悲凉的,惋惜的.
或者会是带有点惊悚的,而又神秘的爱情一样,如"暮光之城"一样.男主角是一个吸血鬼,可以说是一种爱的你死我活的境界.

这是我自己亲手一个一个字打上去的,打了好久的~希望楼主采纳~谢谢.

⑵ 在电影上,中西方描写爱情方面有何不同,有什么区别

西方较直接,中国比较委婉,另外中国比较喜欢浪漫,西方则喜欢追求刺激

⑶ 中西方爱情观

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在爱才好。 - 罗曼·罗兰

两个礼拜前,俱乐部的一位书友分享了一份调研报告,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婚恋报告,题为《不婚面面观,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说是让L小姐看看如何解。

当时我的心里独白是:“也太看得起我了吧,我哪里有这本事......”

但看到“白皮书”三个字,还是愣了一下,婚恋这个事,如今已经上升到这个地位了么?

因此,还是见缝插针地认真看完了这份报告。不管算不算书友交代给我的任务吧,总归要写点什么来回应一下。

关于爱情、婚姻这个话题,之前也写了好几篇《 说说婚姻这件事 》、《 还能好好谈个恋爱吗 》、《 爱情该有的样子 》、《 不婚不育的低欲社会,真的好吗? 》。老实说,现在有点词穷,这方面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我不知道近期还能写出什么新意。

为了有别于以往的表达形式,今天换个方式,我们从影视剧这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中西方的婚恋观。

01

一份调研报告引发的思考

开篇说到的那份调研报告,当我看到其中一些数据时,着实吓了一跳,来给大家看一下。

综合来看,不婚人群在单身群体中的占比约为25%,也就是说,每4个单身的人就有1个可能是不婚者。具体看不婚人群, 其中一线、女性、30岁以上不婚者占比更高。

当前情感状态 (不婚人士):

1)曾有过恋爱经历, 目前单身,占比63%;

2)从未有过恋爱经历,占比29%;这个比例竟然这么高,也就是说,10个成年人里面就有3个人没有谈过恋爱。

当前恋爱心理 (未在恋爱中的不婚人士):

1)我享受单身,有无伴侣均可,占比57%;

2)我更倾向独身主义者,对伴侣需求度低,占比13%;

3)我在积极寻找伴侣中,占比13%。

被访者 #1 (恋爱,但不需要结婚):

“我和现在的男朋友感情挺好的,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了,就是婚姻对于我们目前的状态来说并不是没有就不行,也不是锦上添花,就没有必要结婚了。”

被访者 #2 (单身,但渴望恋爱):

 “不主动不撩人不结伴,基本都非常享受独来独往的过程,一个人自给自足。不过也期盼能有人来发现我,打破我的沉迷,哪个女孩子不想要甜甜的恋爱呢。”

大学生现在不谈恋爱成为了“酷”、“优秀”的代名词,这是来自一个街头采访的对话。

问:“大学不谈一场恋爱,不会觉得遗憾吗?”

答:“不会啊。”

问:“为什么?”

答:“优秀的人都是单身的。”

问:“不担心到社会上找不到男朋友吗?”

答:“妈妈说没关系,可以回老家相亲。”

这个采访者这样问,L小姐认为,大概是因为社会上目前有一股风气,就是认为单身女性特别多,进入社会后择偶压力比较大,很多“有经验人士”都建议大家在大学中找好男女朋友,最好大学一毕业就结婚。

L小姐认为,在没有理解什么是婚姻的前提下,大学毕业就结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但是,大学不谈恋爱,也是非常不健康的。

女孩的回答提到相亲。“相亲”这个词,这些年又重新热了起来。曾几何时,“相亲”可是“自由恋爱”的天敌呀,这是文明社会遭人鄙视的一个行为,如今,人们重新接纳了这个方式。

L小姐没有特别去研究过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也许,社会更文明了吧,人们能够接受多元的文化(传统是多元的一种);也许,人们绝望了吧,因为太难了,所以,随便吧。

02

从西方影视剧看爱情观

关于西方爱情的影视剧数不胜数,之前我们专门推荐过爱情片系列《 爱情该有的样子 | 之,电影 》,每一部都可以重复看很多次。

L小姐尤其喜欢西方文学作品的同名影视剧,因为很多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今天就从《公爵夫人》(The Duchess)这部电影说起。

本片根据英国作家艾曼达·佛曼的人物传记《乔治亚娜,德文郡公爵夫人》改编。18世纪末,年轻美貌的乔治亚娜·卡文迪什奉母命嫁给了长自己九岁的第五代德文郡公爵。乔治亚娜聪明风趣,对时尚的敏感触觉使其成为了伦敦贵族的夺目中心,却无法触动不忠丈夫的心。

德文郡公爵不满乔治亚娜没为自己带来儿子,与她最好的朋友,伊丽莎白夫人公开偷情。愤怒的乔治亚娜投向了辉格党新秀查尔斯·格雷(1830-1834年任英国首相)的怀抱。婚外情又让她成为丑闻的主角,她甚至不顾舆论的强大压力,为情人生下了一个孩子。

婚外情、情人这些词,现代人并不陌生,我们看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18世纪的贵族。我们能想象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当时的中国,会有什么结果吗?

18世纪大概是中国的清朝,还属于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对于“忠贞”有着绝对拥护,“礼仪”大于“人性”。不要说有权势有身份的人家了,普通老百姓家里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下,女主和肚子里情人的孩子会一起消失,女主的情人可能也会遭遇仕途的阻扰。

但在这部剧里,女主的情人毫发未损,依然成为了那一届的英国首相。以当时男主的身份和权力,如果想让女主的情人无立足之地,那是非常轻松和容易的事情。

女主产下她和情人的孩子后,男主安排女主情人的父母,也就是这个婴儿的爷爷奶奶接走了他们的孙女。当时,我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直到镜头一晃,几年后,在一次宴会上,女主再次与情人相见,得知了情人外甥女的名字(外甥女是避嫌的说法,其实就是他们的女儿),和当时女主交给爷爷奶奶时告诉他们的名字一样,那一刻的我,瞬间泪奔了,心也归位了......

03

从中国影视剧看爱情观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当代的影视剧,从《新白娘子传奇》到《甄嬛传》,再从“琼瑶剧”到《谁说我结不了婚》,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爱情的力量一路在下滑,这和中国房价的上涨刚好成反比。

说到底,中国人的婚恋观是经济决定的。

《新白娘子传奇》时代的爱情,人妖都可以结合,不管经历任何险阻,爱情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甄嬛传》时代的爱情,就算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也可以遭人迫害。要想在皇宫里生存,并博得皇上的青睐,必须工于算计来保护自己,不得已时,还要牺牲爱情。

“琼瑶剧”时代的爱情,因为到了当代人的生活场景,我们比较有参与感。如果说前面两部古装剧讲的是挑战封建制度、权威,那么,“琼瑶剧”时代挑战的就是阶层、家庭背景。因为我们会发现,“琼瑶剧”里的有钱公子都是配角,最终能博得女主芳心的都是那个出身普通却拥有才华的男二号。

《谁说我结不了婚》是2020年的新剧,讲的就是现在都市人的生活,非常真实。这部剧挑战的是什么?男女平等。剧中很多矛盾和冲突,就是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份调研报告中反应的问题。这部剧主要是想阐述,不是单身女性嫁不出去,而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其实,现代独立女性需要的并不是普通大众所指的金钱、地位,而是一份真挚的爱情。她们知道那个让她们心动的人终归会出现,在此之前,不将就。

可是爱情这个东西,不是中国男性现在所做的一起吃吃饭、看个电影、送送花这些表面的东西,这些当然很浪漫,没有哪个女生是不喜欢的。但这些行为不能掩饰现代人对“爱情”认知的缺失。

在“爱情”认知这一点上,L小姐认为如今的年轻一代,不如父母这一代和祖父母这一代(大概20年代左右到60年代左右这两辈人)。

对于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来说:爱情,是最纯洁的心动;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和延续。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把爱情当作打发孤单、寂寞的工具,把婚姻当作组团过日子的经济活动。

《 说给女性同胞的一些悄悄话 》中阐述过男女两性的角色和需求。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后,不可否认,现代女性在很多方面比男性优秀,因为她们在不断自我成长,而男性停在原地没有改变。今天的男性,非常不适应这样的女性,但这个社会没有给女性留下退路。

04

中西方爱情观差异

过去几十年,中国不少有志青年有了出国深造的机会,部分人成了年轻的华人二代。但遗憾的是,这些人当中,很多人并没有学会西方人身上真正的优秀品格,比如绅士风度、比如生活情趣,只学会了滥交、吸毒、还看不起自己的同胞。

西方人的爱情观,炙热、疯狂、直接,这和中国的爱情观含蓄、矜持、揣摩,相去甚远。不能说哪一种就更好,两种都很浪漫、甜蜜,只是谈恋爱的流程不太一样,体会到的每种滋味发生的阶段也就不一样。

我们一直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想彻底走出中国封建社会留存的对爱情和婚姻的禁锢,但今天看到的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年轻一代的性开放程度不亚于西方人。

L小姐想说的是,我们走了极端,从封闭到彻底开放、开放到没有节制;然而,另一个极端就是佛系派,无欲无求,不谈恋爱。

西方人的爱情观,是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早期也是受宗教限制颇多。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繁,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通常都充斥着悲情色彩,不管是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悲剧。悲剧才能阐释爱情的伟大——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因为死亡超越了爱情本身。

西方人保留了爱情的浪漫主义,我们弄丢了它。不要说为了爱情去死了,如今的社会也没有死的机会,我们把难度降级,把“死亡”理解成“付出”。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为爱情付出过什么?如果没有,那真的太遗憾了,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爱过。

西方人经常会用drug来形容爱情让他们无法自拔,或witch来表达自己被恋人施了魔法。 爱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没有激情,爱情也不可能存在。“动情”也就是几秒钟的事,如果我们左思右想、权衡利弊,瞬间就没有了。

05

总结

今天的结束语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对爱情都可以无动于衷,那我不知道人世间,还有什么事是可以让他们心动的。

-THE END-

L小姐书

⑷ 中西方爱情影片差异

我觉得~东方的比较不过瘾,而且,都是频繁,真实的,而西方,充满了想象力,梦幻,而且也比较激情~~浪漫~~

⑸ 关于中西方爱情观差异

在我们看来西方人的爱情是瞬间产生的,他们比较相信一见钟情,他们享受爱情带来的感觉,而不是婚姻的约束。西方人个人主义强烈,自我权利意识很重。如果是结婚,财产会选择去公证,很多西方人长期维持一个恋爱的关系,而不是选择结婚。

在我们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会认为爱情只是一时的,没有婚姻来的可靠,恋爱关系确认后的一段时间里就会选择结婚。夫妻双方确立关系,从此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中国人的爱情是与亲情相融合的。

⑹ 中国爱情片与欧美的差异

爱情片也分很多种啊,有浪漫的,搞笑的,伤感的……美国可能新意更多一些,因为大部分爱情片都是表现年轻人的,所以新鲜元素要多一些。中国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借鉴他们的,所以难有突破。不过感觉上,欧美的爱情片发展要比中国的快很多,这也可以推广到所有影视作品中,欧美的片子节奏要快一点,当然也有以温情见长的,拍的也很精彩。最喜欢的就是欧美有很多拍中老年人的爱情电影拍得也是相当精彩。

⑺ 中外电影的差异和差距是什么

差异:

1、开放与保守

西方电影之中不乏异性甚至同性之间极为亲密的行为,并毫不避讳地表现出来。相比之下,国产电影之中少很多。即使有,大多也表现的较为隐晦。而在国内观者反应方面,电影表现太直接,会被认为尺度大、色情,演员太裸露,甚至会被挂上“脱星”的标牌。

2、抗争与和谐

西方电影中不乏有对抗自然题材的电影。比较典型的《后天》、《2012》,表现得都是人类与自然的对决,而最后无不以人类的胜利结尾。国产电影中往往有人与人之间的正反对立,正者顺应自然,反者忤逆天理,而为了功名利禄费尽心思、不择手段的往往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3、理性与感性

国产电影中处处流淌着伦理观念。孔孟思想以及几千年来严苛的封建统治制度对其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西方受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加上较少的约束,所以思想上以个人为主,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追求。

差距:

国内影视工业缺的还是人才。再好的器材设备给二流的人才也设计不出例如变形金刚和权利游戏这样的特效来。还有就是是现在的明星赚钱太容易了。没有时间沉淀自己的演技,更别提升华自身。露脸下就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有颜值即可。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几乎到了没有要求的程度。

(7)中西方爱情电影观差异扩展阅读:

中国跟好莱坞最大的差异,其实就是在产品方向上的差异,好莱坞的这批制片人,他们的决定权是背后的银行家、投资金融家,是华尔街的这些资本投资人。金融资本看的只是财报,所以这些年好莱坞不停地拍续集,不停地拍超级大片,就是因为安全,这个是好莱坞面临的非常大的危险。

中国电影太快了,导致现在就是这样的,每一个制作环节都粗糙,整个环节也不理想。每年上映的那么多,其实类型非常单一,没有很多真正能为年轻人和主流观众做的电影。

⑻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看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西方爱情更为坦白,把爱情直白地用话语表达出来。而东方爱情更加含蓄,比如祝英台在送梁山伯下山时,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直白地告诉他自己是谁。
两出爱情都是悲剧,但实际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命运的抗争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封建礼教的绝对服从者。为什么这么说呢?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为了挣脱家庭,阶级的束缚而选择殉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是绝对遵照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忠和义的思想而得到的这一结果——他们即是儒生,又怎会不顾先生的教诲?而在许多梁祝共同留下的诗词都体现了这一点.

⑼ 中西方的爱情观的差异在哪

中国人的爱情观:

简单的从中国人的“情人节”谈起,中国人的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于鹊桥,这个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爱情源于承诺和坚守,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及磨练的。 自古以来,都有着这样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再一次说明中国人追求持久永恒的爱情,通俗地讲就是“一次性到位的爱情”。中国人的爱情是很细腻的,求的是小火慢炖、细水长流。 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执着爱情一直为人们称道。“门当户对”也是中国人最有影响的恋爱观,它指的是男女双方在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要大致相当。这一观念在中国现代的恋爱观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方恋爱的比较:

在理性高度发达的民族中,尤其需要感性的因素类来平衡,而恋爱,男女两性最纯粹的爱,当然是这种最理想的平衡因素。因此,西方人对爱情的态度与宗教信仰一样虔诚,也就不奇怪了。这就无怪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总要上教堂。因为爱情与宗教信仰一样神圣与崇高,一样绝对和永恒,一样能够超越生存。 但是中国人不然,中国人缺少这样一种神圣的感情。中国人的恋爱观念是:对于男人来说,事业高于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结婚不过是生存的保证,“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完全是生存的需要。

⑽ 中西方情感电影的差异是什么,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

我来说说吧,一个个的呀,我感觉我总结出来的体验是十分丰富的呢!
首先说什么是电影的主题思想?我看呐,中国的电影人士们都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呢。电影的主题是意识形态的争论。
为什么人们爱看电影呢?我感觉没有人能够回答出来的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要相信电影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境界,因为电影是生活的浓缩,是人生的历练,是精神上的灵魂,是感情上的升华,是身体上的释放。电影来源于生活、发挥自生活、想象自生活、艺术于生活,是一切人类情感的诉说!
中方是饮食文化,而西方是性文化;所以说西方的电影能够表达人类的真实、具体的灵魂内在,我爱看外国电影,它能够表达人心和人性的真实,把握人类感情的变化和走向是西方电影的精粹;而中国的电影就没有这个灵魂啦,一个个都是粗制滥造、杂乱无章的破烂儿和垃圾产品,根本就不能怪罪外国电影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冲击,带来冲击和毁灭是好事情,这充分表明啦,中国的电影事业是腐败和无能的人在管理的,应该改制和换人,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本不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中国的电影事业应该好好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啦!

阅读全文

与中西方爱情电影观差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分日本爱情电影大尺度 浏览:327
印度电影大全真爱在我心 浏览:593
天使爱美丽电影简介英文 浏览:299
怒火风暴电影完整版 浏览:589
东北的搞笑犯罪电影大全 浏览:650
大电影动画片大全免费汪汪队 浏览:453
猫和老鼠电影背景音乐 浏览:733
盗墓电影大全2019龙墓 浏览:262
十部英文励志电影观后感 浏览:662
泰国电影恐怖的降头术 浏览:53
如何订私人电影院 浏览:569
悬疑电影中文版推荐 浏览:985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535
冰川时代3电影粤语 浏览:890
催泪老电影音乐 浏览:296
刺马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426
狼溪第四集免费观看完整电影 浏览:382
周星驰考验大傻智商是什么电影 浏览:247
法国电影亡命天涯路电影下载 浏览:616
东平有电影院吗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