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刘三姐》,2000字观后感。
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她唱出来的不仅是山歌,还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唱出了人们心中的爱与恨,喜与悲。刘三姐流落他乡,但是还是受到了众乡亲的热情接待,并把她好好的安顿了下来,招来了五湖四海的乡亲来会歌。从影片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只要自己真心付出,那么五湖四海皆朋友。她遇事机智勇敢,视同为老百姓人们如亲人,对财主敢怒敢言,极恶如仇,心中充满了反抗精神。想到这里,刘三姐的英雄形象浮于眼前。刘三姐的歌声清脆,甜美,宏亮有韵,如桂林的江水一样的透澈澄明,如桂林的山一样壮美。哪里有刘三姐,哪里就有歌声。刘三姐的歌声打动了村民,更唱出了村民的心声,电影一开始,三姐就用自己的歌声吸引了老汉,在看到阿牛跳下河捉鱼,三姐面带娇羞的唱歌,从而和阿牛一见钟情,体现出三姐的小女子情怀。财主知道三姐在渔家落户,于是派莫管家去捣乱。结果被李老汉一只山歌讥讽。莫管家问三姐认不认识莫老爷时,回答的歌声也令我记忆深刻.刘三姐用歌声讽刺地主,唱尽心中不平事:“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这些犹如锋利的尖刀一般的词语配合铿锵有力的旋律,把刘三姐对财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嘴脸表现得入木三分。下一段是三姐等人上山采茶,歌声欢娱,语调轻快。后来阿牛等一起来对歌,气氛欢快,就从这件小小插曲中,就看出山中村民的淳朴、对山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希望,就几曲山歌就感到很满足。却不想可恶的财主连这一点点幸福就不给予,引得村民悲愤反抗,反抗财主时村民唱的歌曲悲愤疾苦,体现出村民在财主的压迫下生活的穷困潦倒与艰辛。莫财主为了禁止刘三姐和乡亲们唱山歌,请来秀才相助。三姐的二哥担心三姐的安危,坚决反对,但是三姐确相信自己能赢,虽然会让哥哥担心,但是为了村民和自己能继续唱山歌,也一定要去。三个秀才狗仗人势、自以为是、愚钝自大,刘三姐用犀利的歌曲挫了秀才的锐气,嘲笑财主,把莫财主气得跌下河。“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唱起山歌胆子壮,过了一滩又一滩”刘三姐道出了她的心声,可以看出刘三姐为了唱歌连死都不怕,唱山歌是刘三姐的追求,也是她表达情感的方式,莫财主在对歌失败后,心存不甘,又出毒计,把刘三姐抢到家中百般威胁,刘三姐坚贞不屈,阿牛勇敢地闯进莫家将刘三姐救走,莫怀仁带领家奴乘船追赶,百姓帮助刘三姐逃走。从莫府逃出后, 刘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刘三姐以藤和树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绣球。”刘三姐用明亮透彻的声音,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阿牛接到三姐抛出的绣球后,歌曲的节奏立即变得欢快明朗起来,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对爱情终始不渝的情感。影片的最后阿牛唱出了他对爱情坚定执着:“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刘三姐带领乡亲们用歌声进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刘三姐被迫离开。但她继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首首山歌,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所有的情结凝聚动听沁人心底的旋律。对世事的不公的反抗,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刘三姐的形象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迹。
Ⅱ 谁能提供刘三姐的电影的详细剧情阿
《刘三姐》是根据广西民间传说改编的一出歌舞剧。相传在唐中宗时代,有一个会唱山歌,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常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还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被尊称为“歌仙”,她就是刘三姐。彩调剧《刘三姐》是同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在解放后最早成功的版本,1959年由柳州市彩调剧团编演,柳州《刘三姐》创作小组创编,广西《刘三姐》会演大会改编。
以下是此剧分场简介(原作载《剧本》):
序幕:清晨,江面上,须眉皓白的老渔翁,载着勤劳勇敢的壮族姑娘刘三姐和她的哥哥刘二。兄妹二人是因为爱到恶势力的迫害不得不去投靠外婆的。三姐站在船上,放声歌唱,歌声表达了她反抗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老渔翁听着美妙的歌声,不禁连连夸奖。小船遇到急流,被冲击得摇晃起来。三姐没有丝毫畏惧,她唱道:“只要留得长流水,有朝冲倒九重山。”
第一场:投亲。刘三姐外婆韦老奶所住村子的江边码头上,恶霸地主莫海仁的狗腿子莫福,狗仗人势要抢猎人射中的野免,却被李小牛摔倒在地。老渔翁领着刘三姐和刘二来到人群中,笑看莫福的丑态。这时莫海仁的管家莫进财带着家丁赶到,为莫福撑腰,要李小牛交出猎物。刘三姐走出来,怒斥莫家狗腿子:“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众人抬,横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还是歪。”众人称赞三姐的斗争行为,说她是个又聪明又大胆的姑娘。当大家得知她就是会唱山歌的刘三姐时,都高兴极了。三姐史妹见到了表妹兰芬,从此就住在外婆家里。
第二场:护山。一年以后的春天,村里的姑娘们在山坡上采茶。自从三姐来到这里,她们都学会了好多山歌。茶山上充满了欢乐的歌声。李小牛对三姐说要把射到的一只锦鸡送给刘二,结果他爱三姐的心事却被姑娘们说穿,闹得小牛很不好意思。老渔翁拿着写上“莫”字的牌子走来,说莫海仁将牌子插到茶山上了。众人意识到莫海仁要霸占茶山,决心一齐同他斗。莫进财带着家丁上了茶山,并宣布了严禁采茶伐林,在山上修筑莫家祖坟的命令。大家以刘三姐为首,斥责莫家的强盗行为,揭穿封山是为了霸山的阴谋。莫进财听到三姐竞敢骂莫海仁,说刘三姐是吃了豹子胆。刘三姐却回答道:“有理敢把皇帝骂,管你老爷不老爷。”众人一齐响应。莫进财见封山的阴谋被刘三姐带头破坏,便又一次威胁刘三姐。
第三场:诡计。地主莫海仁家。莫海仁是个凶狠的恶霸,穷人都叫他“谋害人”。莫进财回来,说刘三姐唆使刁民,不许莫家霸山林。莫海仁望着笼中学舌的鹦鹉,心生一计,要把刘三姐骗过来,让三姐成为他的“笼中鸟”,再不能领着大伙儿和他斗。
第四场:拒婚。三姐正在为小牛绣箭袋,小牛来找三姐,两人互相表白了至死不变的爱情:“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王媒婆奉命带着莫家聘礼来刘家说亲,劝三姐嫁给莫家。媒婆的花言巧语非但打动不了三姐的心,反而被三姐嘲讽了一顿。莫海仁亲自来到刘家,见三姐坚决不同意,便以刘二去年治病借银子没还为由,要刘二马上还清,否则就要送官治罪,除非三姐答应亲事。三姐机智地提出要结亲必先摆歌台,如果莫海仁叫别人替他对歌还唱不赢的话,不但从此不能提婚事,而且再不准霸占茶山。莫海仁只好答应三姐的条件。
第五场:对歌。莫海仁请来了陶、李、罗三个秀才。秀才装满了一船歌书,莫海仁以对歌准赢,心中十分得意。三个酸秀才来到河边,却不认识刘三姐,老渔翁假称刘三姐是刘三妹。韦老奶也说对不过刘三妹就不要找刘三姐。三个秀才就和“刘三妹”对歌。三姐在对歌中处处占先。等莫海仁带人来了,三个秀才才知道“刘三妹”就是刘三姐。对歌重新开始。三个秀才轮番出题,都没难倒三姐。越往下对,秀才们越慌乱,胡乱翻歌书,却找不到一首能难到刘三姐的歌。莫海仁见势不妙,耍花招说改日再分胜负,群众却不管应。轮到刘三姐出题,三个秀才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秀才手忙脚乱,莫海仁气得说不出话来。
第六场:阴谋。对歌失败后,莫海仁气得生病。莫进财向他报告对歌胜利后穷人的欢乐情景,并说穷人晚上要赶歌圩,祝贺三姐对歌胜利,并请刘三姐传歌。莫海仁定下阴谋,准备面呈官府,说穷人唱反歌,要官府下令禁唱。这一阴谋被家中丫环听到。
第七场:布阵。赶歌圩的傍晚,到处是欢乐景象。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来拜会刘三姐。莫府的丫环找来,讲了莫海仁勾结官府今晚要禁歌的事。大家都劝三姐离开此地,刘三姐坚持要唱。最后得到大家一致支持。乡亲们和刘三姐四面摆下山歌阵,准备活活气死“谋害人”。
第八场:抗禁。当晚,四面八方的歌手聚在歌圩。刘三姐、小牛、刘二等隐藏在人群中。当莫海仁假仁假义地说只要刘三姐不再唱歌,州官面前由他担待时,三姐从人群中走出,揭穿了莫海仁的假面目。刘三姐和众人的歌声,把莫海仁和狗腿子们气得发昏。小牛一箭射落了禁令,又一箭射落莫海仁的帽子。莫海仁被吓呆了,而刘三姐已不知去向。群众齐声吹呼。
尾声:传歌。天空彩霞万道,大江上金波滚滚。三姐、小牛坐着老渔翁的小船,与乡亲们告别,到五湖四海去传歌````
Ⅲ 简要说说《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
反映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飘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找寻,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鱼为生。
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但聪明的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个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
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迫利诱,三姐毫不屈服。
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爱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Ⅳ 谁能提供刘三姐的详细的电影剧情啊在线等待
讲述广西民间传说的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穷人战胜地主老财并与青年阿牛记永结百年之好的故事。
该剧1963年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工奖、最佳男主角奖。
刘三姐剧情
在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之间,从静静的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歌声,吸引了正在打鱼的老渔夫和他的儿子阿牛。只见从上游漂来的藤筏上站着壮族人民的歌手刘三姐。原来,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来到这里。老渔夫把刘三姐留在家里。刘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找寻,赶到这里。于是,刘二和刘三姐同老渔夫、阿牛与舟妹住在一起。他们上山采茶,下河打鱼,过着勤劳的生活。刘三姐和姑娘们在山上边采茶边唱歌。地主莫怀仁霸占茶山禁止姑娘们采茶,在刘三姐的鼓舞下,乡亲们拔掉禁止采茶的牌子。莫怀仁又妄想禁歌。刘三姐要与莫怀仁对歌并告诉他只要他在对歌中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依仗财势,请来秀才和刘三姐对歌。四方群众纷纷前来观看对歌。刘三姐的山歌像犀利的宝剑向莫怀仁投去,她战胜了对手。莫怀仁气急败坏落下河去,被家人打捞上岸,狼狈逃走。莫怀仁对歌失败后又施毒计,把刘三姐抢到家中进行威胁利诱,刘三姐坚贞不屈。阿牛连夜深入莫宅把刘三姐救走,莫怀仁带领家奴乘船追赶。群众掩护刘三姐,机智巧妙地愚弄了莫怀仁的家奴。黎明,刘三姐和阿牛来到河边大树下,他们用山歌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封建官府为压制群众的反抗,下令禁歌,刘三姐和乡亲们用歌声反抗官府的禁令。在封建黑暗势力的迫害下,刘三姐被迫离开了老渔夫家。但她的歌声并未停止过,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她都用自己热情战斗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民众同封建黑暗势力做斗争。 本片主人公刘三姐是个勤劳美丽且善歌的女子,她以山歌为武器,与封建官府、地主老财做斗争,也以婉转动听的山歌,表达内心的爱情。 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相当浓郁,准确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内心世界。影片中的歌词富于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学色彩,显示了刘三姐这位传说中歌仙的智慧和才华。 这部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编导以独特、新颖的样式和风格,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优美抒情、悦耳动听的音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桂林漓江的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Ⅳ 电影《刘三姐》主要内涵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民族情怀
电影《刘三姐》主要内涵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民族情怀?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电影《刘三姐》也实现我们塑造了一个积极乐观,勤奋勇敢敢于反抗的一个刘三姐的行为下,它是利用山歌作为有力的武器,勇敢地与地主阶级进行斗争,同时也在勇敢地追求自由爱情,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壮族女性的代表,同时也能够蕴含着一些文化品质,同时通过电影《刘三姐》也能够展现出壮族女性的魅力,而且也能够将壮族人民在民族发展当中的勤劳善良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种美德其实从过壮族女性身上显现出来是更加明显的。
Ⅵ 怎样评价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这一部戏曲,我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是在高中的课堂上,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由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所做的介绍,后来就去网上看了一遍。
这一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政治意义,是一部不错的电音,值得一看。
Ⅶ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什么民族的生活故事
电影《刘三姐》取材于广西壮族地区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勤劳美丽、明喉善歌的奇女子,她以善歌为武器,与封建官府、地主老财作斗争,也以婉转动听的山歌,表达内心的爱情。刘三姐的山歌朴素生动,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相当浓郁,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内心世界。而歌词富于生活情趣,又具有文学色彩,显示了刘三姐这位传说中歌仙的智慧和才华
Ⅷ 电影刘三姐观后感
我记事开始,我的母亲在家干活时经常能听到她唱起电影《刘三姐》中的唱段,从那时起多少对电影中的唱段有一些的耳濡目染;后来上小学后在学校的电影节中观看了电影《刘三姐》,使我对电影中情节与唱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在音乐作品赏析课上有幸再次观看到了电影《刘三姐》,虽然其中的唱段、唱腔与21世纪受到西方流行音乐冲击影响下的现代社会有些不入流,但是个人认为其中的唱段与唱腔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国粹,毫无修饰的天籁之音应该让现如今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影片讲的是:
原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劳动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样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还是拜刘三姐为歌仙,刘三姐能达到这样的感召力,怎是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逼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
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于是当地的莫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不让刘三姐唱歌,又不敢对她明枪明刀,怕的就是群众的暴动。所以便有了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地主不甘心设计抓了刘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刘三姐的歌迷,出谋划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众们设局相救,刘三姐终于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流漓江,四处传歌。
就在那棵千百年的大榕树下,刘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绣球,情意绵绵的定情之歌《缠藤树》就这样诞生了……“刘:山中只见缠藤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你收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牛: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那个九十九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好一个奈何桥上等三年。生死没有争个你先我后,对于九死一生的刘三姐,对于生死毫不知命数的阿牛,有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以漓江山河为家,以歌为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或许刘三姐并不想当什么领袖,她只是拥有更为本真的锐气,可这锐气势不可当,歌声传遍天涯时,民众的心就更为坚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Ⅸ 求电影<刘三姐>的赏析
风景如画的桂林,壮族群众刘二刘三姐兄妹,与老渔夫、阿牛、舟妹住在一起亲如一家,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刘三姐和姑娘们喜欢在山上边采茶边唱歌。地主莫怀仁霸占茶山禁止百姓采茶,但乡亲们在刘三姐的鼓舞下拔掉了禁止采茶的牌子。莫怀仁气急败坏,又想禁止百姓唱歌。刘三姐与莫怀仁打赌,只要他在对歌中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请来秀才与刘三姐对歌。百姓纷纷前来观看。刘三姐机敏过人,用山歌战胜了对手,莫怀仁狼狈逃走。但他不甘失败,又出毒计,把刘三姐抢到家中百般威胁,刘三姐坚贞不屈,阿牛勇敢地闯进莫家将刘三姐救走,莫怀仁带领家奴乘船追赶,百姓帮助刘三姐逃走。刘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意。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刘三姐带领乡亲们用歌声进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刘三姐被迫离开。但她继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Ⅹ 影评:电影《刘三姐》
以歌智斗 我上了大学之后,认识了很多来自广西的同学,他们基本上都是能歌善舞的。每年的“三月三”,壮族的同学们都会开展很多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跳竹竿舞、抛绣球、撞鸡蛋,当然还有对唱山歌。相传“三月三”就是为了纪念刘三姐而来的,所以又称为“歌仙节”。在壮族人的心目中,刘三姐就是那个最会唱山歌的人。 影片《刘三姐》就是讲述了刘三姐以歌智斗财主的故事。莫老爷是当地的财主,欺压百姓,乱收苛捐杂税,无恶不作。刘三姐带领着百姓用唱山歌的形式与莫老爷做斗争。莫老爷大为不爽,曾下令杀死刘三姐。想不到刘三姐命大,成功的虎口脱险,而且还继续带领百姓与财主做对。 刘三姐在百姓中的威信越来越高,这让莫老爷坐立不安。他下令,若敢再唱反动山歌,就坚决不允许他们上山采茶。大家一片反对之声。最后,莫老爷决定用对山歌的方式决一死战。如果刘三姐唱输了,就答应再也不唱山歌,而且也不许上山采茶了。其实,以刘三姐的实力,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莫老爷就不同了,他到处招兵买马,最后找来三个自命清高的书呆子和一大堆的歌书,以此向刘三姐宣战。 对歌比赛开始前,莫老爷的三个“秘密武器”就迟到了,气场就输了一半。接下来,用歌来互骂,三个书呆子用一成不变的曲调和临时找来的歌词草率上场,惹来一堆笑柄。刘三姐则干净利落,大方得体,嘹亮的歌声既鼓舞了众人,又羞辱了敌人。她的歌词多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歌词中的意向也全都是农民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当语言变成刀子,歼敌指数相当的高。比如“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就用极富幽默感的言辞狠狠的挖苦了一下财主。这场PK赛最终以莫财主落水的狼狈相收场。 莫老爷丢了面子又赔了比赛,岂能善罢甘休。于是他派了杀手,绑架了刘三姐。然后再威逼利诱,企图想要收买她。但是刘三姐的意志是打不垮的,她又狠狠的骂了一顿财主,让他难以招架。就在莫老爷决定杀死刘三姐的时候,全村的乡民都来了,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解救出了刘三姐。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惩恶扬善是刘三姐为百姓做的贡献,最终百姓也用智慧帮助了刘三姐逃出虎口。 正是因为刘三姐正确的阶级立场和她敢为人先的精神,她成为了广西人心中的精神偶像。2008年,我来到了广西桂林,在这里还有刘三姐当年与莫财主对歌的对歌台。当电影、传说和现实融为一体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祖国的民间文化是何其的丰富啊! 以歌传情 这部电影拍摄于1961年。众所周知,从建国后到“文革”之前这段时期拍摄的“17年电影”,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爱情在电影里几乎就是禁区。比如《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和吴琼花的那段革命感情就被遭到了删剪。但是,民族政策的宽容使得涉及少数民族的电影作品中的爱情可以适当的保留。所以《阿诗玛》《五朵金花》等影片中的“阿哥阿妹”式的感情戏码方才得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不过,即便如此,爱情也都是通过极其含蓄的方式传递的,比如唱歌。《刘三姐》中,刘三姐和阿牛的感情只有两个段落中有所展现,而且加在一起还不到十分钟。用歌声来表达爱意,《刘三姐》是较为突出的一部。 阿牛和刘三姐初次见面是在一条小船上,阿牛的父亲把刘三姐接上船,豪放的阿牛脱掉衣服跃进了河里。害羞的刘三姐不忍看赤裸的身体。这算是当时比较大胆的一个镜头了,毕竟裸露身体都被看作是羞耻的。对歌比赛结束后,刘三姐和阿牛的妹妹聊天,说到了刘三姐的绣球,妹妹猜是给阿牛的,一向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的刘三姐又害羞了。而躲在一边的阿牛兴奋的要命,但怕刘三姐看到他,吓得赶紧跑开。那是时候的爱情戏大多是男的憨傻,女的含羞,这样才是绝配的一对。 影片最后,一首《藤缠树》唱出了两个人心目中那隐藏依旧的爱意。“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明明爱,却还要用藤和树来做个比喻,可见当时中国人的爱情观还是相当保守和含蓄的,直接表达爱情不是我们的特色,爱是在彼此的试探中产生的。最后,小小的绣球抛到了阿牛的手里,有情人终成眷属。好美的结局! 对了,在桂林,我也见到了传说中阿牛和刘三姐唱情歌的大榕树,如今的榕树枝繁叶茂,根深茎粗。 来电指数:刘三姐和阿牛 2星 接吻镜头:没有 爱情箴言:刘三姐:“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阿牛:“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刘三姐:“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