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电影特效发展史中文版

电影特效发展史中文版

发布时间:2022-11-18 21:14:44

『壹』 影视特效的演变过程

影视特效的演变过程

影视特效大多能够用到MAYA软件,它是98年进入市场,是跨平台软件,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上使用。以下是我整理的影视特效的演变过程,希望大家喜欢!

一、早期电影特效

1895年,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特技效果出现在《玛丽皇后的处决》中。剧中女主角的斩首镜头是用一种"替换拍摄法"完成的。某个镜头正在拍摄中,他令摄影机停下来,让演员走开,放上道具,再开机,将停机前后的胶片连起来洗印,就造成了人被斩首的特殊效果。这种技术现在自然不出奇,但当时可谓鬼斧神工。

二、CG特效(电脑合成)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的奇迹。因为太空大战等高难度镜头的需要,剧场运用了名为Dykstraflex的运动控制摄影机系统,让摄影机精确重复同样的运动轨迹,方便地合成镜头。飞船的引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模型实在太小,如果直接爆炸,来得太快,胶片上很难记录下整个过程,所以烟火师想办法一个个单独处理再后期合成。

三、现代电影特效

现代电影特效绝大多数是有蓝屏抠像技术制作而成,其高度发达的数字技术,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人物和场景,都能真实地呈现在镜头前,让人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这也是现代电影最大的魅力!那个让时空交错,场景变幻的“魔术师”便是它了!“抠像”即通道提取,是通过把摄影棚中拍摄的内容与外景拍摄的内容以通道提取的方式叠加,创建出更加精彩的画面效果。在应用中,蓝屏幕技术是提取通道最主要的手段。它是在拍摄人物或其他前景内容后,利用色度的区别,把单色背景去掉。

拓展: 影视特效处理技术

1、传统特效手法

传统特效手法出现的很早,其中,最简单的是化妆,这也是最为有效的;还有搭景,能够实现特定场景的设置;烟火特效,在早期的电影作品中烟火特效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早期胶片,这也是早期常用的一种特效手段。

2、CG特效手法

CG特效就是所谓的电脑特效,电脑特效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传统特效手法已经满足不了电影表现的需求,同时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为新颖、更为强大的特效手法;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要求都能够满足新的特效制作手段得以实现。现在,我们可以将特效手法按照功能来进行分类:

第一,三位特效技术。

在很多电影中都不可缺少三维立体特效技术,烘托角色和设置场景都需要应用到三维特效技术。因此,可以说三位特效技术是电脑特效技术中难度最高,也最难解决的。三维技术的一般流程为:建立模型――确定材质和灯光――形象绑定――动画制作以及最后的渲染。目前三维特效技术的软件主要有:MAYA软件、realflow软件、c4d软件等。

第二,数字绘景技术以及概念设计技术。

影视作品中的很多建筑和背景是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时就需要影视设计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数字绘景以及概念的设计,将庞大的舰队、连绵的山脉以及恢弘的宫殿呈现到观众眼前。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概念设计,在经济空前发达、文化空前灿烂的今天,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对影视作品也是十分挑剔的,所以概念设计工作的好差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第三,合成特效技术。

中国人对于合成特效技术并不陌生,在很多武侠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飞来飞去的大侠都是由合成特效技术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合成特效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演员各类动作(打斗、飞跃等)和天空进行分开拍摄,演员需要利用钢丝绳在蓝幕或者绿幕中完成拍摄,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去掉蓝幕和钢丝绳,之后再合成上必要的天空场景,这样就给观众带来在空中打斗的效果,给人真实感。

综上所述,在影视产业空前发达的今天,计算机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必然也还会不断发展,影视制作就更离不开特效处理。尽管我国在特效制作和处理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基本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未来,影视特效处理技术也将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特效理念融入到影视作品中。

;

『贰』 电影特效知多少,细数电影特效发展史

  1. 电影特效主要来自美国吧!

  2. 电影特效软件很多如:effect、premier等

『叁』 影视后期特效的发展史

20世纪80年代数字影视技术引进到我国影视制作中。然后到90年代中后期,大型电影厂、各省级电视台纷纷引进国外最新数字影视软硬件设备,电影制作公司也逐渐接触到数字影视特效合成技术。目前我国拥有规模不等的影视特效后期制作机构1000多家,每年制作生产的影视剧达数千部。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影视人才总量依然不足,尤其是特效后期人才严重不足,预计未来5年内,影视特效后期人才将存在至少16万人的缺口。
中国电影正在不断尝试使用特效,但无奈国内特效公司太少不给力,国外太贵用不起,如果能进入影视特效行业,在国内肯定能受到很大关注,若能参与大制作影片的制作,更会一战成名,同时,仙侠类电视剧不断受到追捧,特效人才也奇缺,而且电视剧集长,制作项目多,利润也多,退一步讲,即使二者你都发展不好,还可以进入宣传片广告制作行业,这些都没有具体工资,按项目来钱,如果是大公司分配的话,那就月月固定工资,这算是高薪行业。《阿凡达》在国内创造了12亿票房的奇迹充分地证明了中国的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时代。

『肆』 电影特效的发展史上有哪些里程碑式的事件或是重要的转折点

《电子争霸战》(或许有其他译名《电子世界争霸》),第一个使用电脑建模的3D特效电影。
《阿凡达》,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其中90%的场景使用3D特效,并且十分逼真。
《玩具总动员》,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电脑3D的动画片。
几个比较有代表的事件

『伍』 中国电影特效

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确实没法说清楚中国电影特效落后美国多少年,而是经济,就是说谁能投资更多的钱在特效上,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世界电影特效是由法国人乔治·梅里爱首创的,首部14分钟特效短片《月球历险记》在1902年就诞生了,之后特效经过电影人的改进和科技的发展,1933年好莱坞推出了大片(在当时是绝对的大片)《金刚》……
推荐以一下顺序观看影片,就相当于看到好莱坞的特效发展史:《金刚》(1933)、《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1977)、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终结者2》(1991)、《侏罗纪公园》(1993)、《黑客帝国》(1999)、《指环王》系列(2001~03)、《阿凡达》(2009)

『陆』 电影特效的发展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球大战”系列与工业光魔的发展历程,几乎等于世界电影特效的发展史。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他发明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把石牌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这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技术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绝对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1982年工业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之旅之复仇女神》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产生的场景。
1985年,工业光魔在电影《年轻的福尔莫斯》中,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角色“彩色玻璃人”,这也为星战前传里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打下基础。
1989年,工业光魔为科幻电影《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里制作尤达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工业光魔在1991年为《终结者2》创作的T1000C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主角。
讽刺喜剧《飞越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因为光魔第一次用电脑模拟成功了人类的皮肤。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罗纪公园》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随后,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想象力更广阔,创造了影史上无数第一,立体卡通人物《变相怪杰》、能说话的《鬼马小精灵》也相继出现在真人电影里。《加勒比海盗》、《绿巨人》、《龙卷风》、《拯救大兵瑞恩》等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星球大战》视觉特效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制作上,其观念上的突破对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也非常巨大。在《星球大战》里,卢卡斯首次推出“二手未来”(used future)概念。在此之前电影里涉及到的未来世界,都非常干净整洁,一切都像是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
《星球大战》里第一次将高科技表现得有真实感,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各样旧武器的各类生物……观众们一下子觉得很有亲近感和现场感。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认,《星球大战》“让我们终于明白如何让未来产生质感”。他后来以此思路拍摄了《异型》和《银翼杀手》里那座破败的未来城市,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设计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卢卡斯曾经在光魔内部成立了一个电脑部门,专门研究电脑技术对特效的帮助。1986年他卖掉了这个电脑部门,该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如今动画制作的大腕——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柒』 近十年电影特效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

抛开IMAX,七毫米胶片,200FPS,云渲染这些基础的硬件升级不说,纯粹从CGI(数字特效)角度来讲进步已经很惊人了。有一部叫做《百年电影特效发展史》的小短片就对2010年之前的电影进行了技术比较,推荐对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从同一系列的电影来看其实很容易看出,但我无法准确的把技术升级的范围定义在十年内。1993年《侏罗纪公园1》的恐龙,当时皮肤皱褶是无法通过3D模型来实现的,因此暴龙袭击汽车内的孩子的时候恐龙的头实际上是用遥控的恐龙模型来进行拍摄的,虽然机械模型的皮肤可以通过各种化学材料拼凑出毫无瑕疵的细节,缺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实际恐龙很难有太多的表情,实际就是个面瘫。1997《侏罗纪公园2-失落世界》开篇就出现了剑龙的皮肤特写镜头,实际上那时候的3D技术开始支持“凹凸贴图”,就是在皮肤表面用一层黑色的影子描绘来展现皮肤表面的凹凸感。但这种技术只能做出深度模拟,就是可以通过加深阴影模拟出皮肤凹陷的深度,但是没办法准确对光线做出反应,所以你会觉得模型和场景的融合似乎有一点点牵强。2001年《侏罗纪公园3》的时候,比凹凸贴图更具真实感的法线贴图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这种紫色的贴图其实是模拟出了光线从3个角度照射向模型的时候的高光和阴影效果,再通过通道分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通道贴图,合并成了一张看起来是紫色的三个光照角度通道。此时的法线贴图技术让迅猛龙能够非常好的适应所有光线的场景,几乎毫无违和感。而从这时候起,表面贴图的处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技术的升级全部专注于对细节的制作能力而不再是展现方式。再说说合成方式:以州长的《终结者》为例,1991年《终结者2》机器人的表现不可谓不精彩,但液体人的合成就非常差强人意。除了当时的环境贴图技术只能支持静态,镜头不能运动反求这样的硬伤之外,模型和场景合成的时候无法单独处理每一层材质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捌』 电影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特效

电影特效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很多电影中使用少部分特效镜头,直到90年代初期,泰坦尼克号和侏罗纪公园二部电影把电影特效推向全镜头化,是指整个一个段落都是由特效制作出来的。比如侏罗纪公园里面的恐龙广角镜头,和泰坦尼克号的大海和轮船空中镜头。

比如众所周知的阿诺施瓦辛克主演的电影真实的谎言,里面战斗机只能算是特技制作,

『玖』 电影特技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传统特技最辉煌的时代,那时全国各制片厂均拥有自己的特技车间,但90年后期,随着中国电影陷入困境,除八一厂和上影厂以外,全国其他电影制片厂的特技车间均被迫关闭,一时间,中国传统电影特技失去了生存空间。时至今日,传统特技在中国竟面临着失传的境遇。
由于传统模型特技的缺席,使得许多国产影片,无法得到传统特技的支持。但是2009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惊天动地》,运用了大量的传统模型特技手法,传统特技与电脑特技在这部片子中更是堪称完美地结合,使国内传统特技行业再现曙光。一些专家从特技角度评价该片代表了国产电影特技的最高水平。
《变形金刚》、《2012》、《阿凡达》、《盗梦空间》等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大卖(票房均超过4亿人民币),这些影片将特效特技在电影中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中国本土电影这几年在特效特技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特效特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全文

与电影特效发展史中文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龙珠超布罗利电影结局 浏览:539
最好看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590
金瓶梅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685
全世界都不相信主角的电影 浏览:924
闫妮黄磊新电影 浏览:375
北京电影院学生票 浏览:738
松门电影院什么时候建设 浏览:355
欧美喜剧校园电影大全电影大全集 浏览:316
消逝的爱情树电影 浏览:38
一部打游戏认识的情侣的电影 浏览:408
美亚电影网站红海行动 浏览:446
电影票代定是什么原理 浏览:6
电影亡灵女主角 浏览:624
徐福电影大全集 浏览:696
再次回家电影结局 浏览:991
爱情与谎言电影 浏览:941
外国电影婚礼布置图片 浏览:366
汤唯与王志文电影名字 浏览:911
动画公主亲嘴动画片大全电影 浏览:247
新畺尸王电影专辑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