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电影名,情结是一个中年男子失忆了,或者是精神有问题,爱喝酒,他想找到杀害他父亲的凶手。
大概哪个国家的?
也可以去电影吧问问
成龙演过一个相似的
⑵ 就大家给介绍几部好看的台湾爱情电视剧
台剧挺多经典的说,说一些好了
<花样少年少女>
中文名称:花样少年少女
别名:偷偷爱着你
演员:Ella .... 卢瑞希
吴尊 .... 左以泉
汪东城 .... 金秀伊
唐禹哲 .... 梁思南
唐治平 .... 梅田
阮经天 .... 申乐
陆明君 .... 艾比
谢和弦 .... 大树
林俊杰 .... 卢静希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内容简介】:
主要剧情讲女主角瑞希为了见因为看其跳高而一见锺情的的左以泉,女扮男装进入泉所在的男校就读。并且与泉同一宿舍,结果第二天就被泉发现是女生,但泉并没作声,而知道瑞希的真实身份的还有保健室的校医梅田老师(男同性恋)。而同学金秀伊也喜欢上瑞希,因他不知其为女生,还一直以为自己喜欢上男生而苦恼(非常搞笑的一个人物)。
故事就是在这样情形下展开,女扮男装的瑞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一开始是得知泉不跳高了,后来是受到欺负,再来是哥哥从美国来看她(瑞希是瞒著她哥进男校的)……总之非常好玩的故事。
中条比纱也的这部《偷偷爱著你》,乍一看名字,实在是为纯情的弟弟妹妹们编织的又一个恋爱游戏。虽然事实上也的确是二男一女的老套爱情戏,但能位列排行榜第二名,不可否认拥有一定的迷人魅力。待拿到手看了第一本,便不禁连著追了下去。
远在美国的瑞希到日本渡假时,看到左以泉在一次跳高比赛裏的优美姿态和一种对跳高执著的精神,就深深地被他所吸引。於是瑞希说服她的父母,只身一人来到日本,为了能更加接近左以泉,瑞希忍痛把一头美好的长发剪掉,化妆成男孩子,来到左以泉就读的高中——樱开学园。於是,同性恋梅田校医、单纯率性的秀伊、虚荣好色的南学长等等人气角色纷纷倾情出演,瑞希危险的男子学校生活就此展开!
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故事,轻松得几乎不用动脑。洋洋洒洒的十二卷,是在十八分的愉悦气氛中读完的。中条对主线的拿捏实在是随心所欲,节奏也张驰有度。不仅尽是养眼的视觉系男生,还有与情节互为表裏、俯首皆是的插科打浑。明亮可爱的彩图配色、个性鲜明的人物设定、轻快跳跃的校园恋曲、随意夸张的搞笑功力,能够为众多读者力捧,也不是吹的哟!
其实这样一个并无多少新意的故事,在中条的笔下竟能别开声面地热闹起来,首先是老套的女扮男装卖点啦。好在聪明的中条,让瑞希的女性身份在一开始便被泉所察觉,从而使故事后面的发展进入了“幸好他没发现”与“其实我早就知道”的翘翘板式阶段,而乐此不疲地持续进行著男生和女生间的游戏。
其次不仅是因为立体而丰满的人物塑造,还需归功於灵活的分镜构图和恰到好处的情境处理。清新乾净的画面带给人舒适的视觉效果,也是加分点哦。但若是细看的话,会发现中条原来是个典型的重人不重景的懒惰家伙!一个个美型人物背后的景物,大都草草处理,仿佛力不从心的样子。整页的面部特写和人物造型占了大半江山,这才明白中条何以能用一天十页(吓!)的飞行速度完成画稿。幸好活跃的情节弥补了这一缺陷,甚至令许多人根本未注意到简而又简的环境描绘。看来,中条还不是一般的狡猾走运呢!
大概近年来,太多沉重的救赎主题和颓废的叛逆情节已使人眼前一片漆黑,在末世情结或多或少开始令人感到厌倦时,真实生活中那些巨细无遗的小品,便显露出了可爱的一面。无需太多的反思,也没有密布的悬迷,只要开心就好了。这也许就是中条这部大作可以让人不亦乐乎地读下去的成功之处吧……
图 http://img.verycd.com/posts/0703/post-330988-1174619002.jpg
<转角遇到爱>
中文名称:转角遇到爱
资源类型:RMVB
版本:VCD-RMVB[共39,全]
发行时间:2007年
导演:林合隆
演员:徐熙媛
罗志祥
陈志恺
路嘉欣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故事介绍:
如果童话故事是真的,那么俞心蕾无疑是童话故事里最完美的公主。随着父母赴彼岸经商,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她在富裕环境下优雅成长,被父母当成“公主”般照顾呵护着,不但让她年纪轻轻就懂得八国语言,更弹得一手好钢琴。每当听到他人称赞的话语,甚至有人对她心生羡慕时,俞心蕾的脸上,总是挂着无所谓的笑容……她并不觉得这一切有什么稀奇,眼前的幸福,
对身为公主的她来说,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了。她从不担心这些幸福会不会有一天突然消失,因为在她心目中,这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从小到大陪在俞心蕾身边的人除了父母外,还有她的儿时玩伴熙贤。熙贤虽然是以助理的身份待在心蕾身旁,但对心蕾而言,熙贤对她来说就像家人般,有什么心里话,她也会无私地和熙贤分享。不论何时,心蕾和熙贤就像姐妹一般,无时无刻地陪伴着彼此,一同在城堡般的豪宅里过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心蕾的幸福还不只于此,未婚夫尹尚东的求婚,让心蕾相信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但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周遭一切的美好世界,即将在她眼前残忍的崩塌毁坏。而她这个公主,也即将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落难公主…
图 http://img.verycd.com/posts/0702/post-320171-1170607616.jpg
<恶魔在身边>
中文名称:恶魔在身边
英文名称:Devil beside you
发行时间:2005年
演员:贺军翔
杨丞琳
王传一
裴 琳
增山裕纪
范筱梵
袁川让
曾少宗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剧情】:
齐悦一直暗恋着篮球队队长源伊,终于在姊妹淘的鼓励下决定告白,谁知告白时因为紧张过度,错把情书交给了大一的新生——江猛,也开始了她挥之不去的恶梦。
齐悦因为出糗仓皇逃离现场,没有发现重要的情书遗失,江猛也以此要胁要齐悦成为他的仆人,齐悦成了江猛的小跟班,平时上课要帮江猛抄笔记之外,只要有任何需要,齐悦都必须完成主人的任何要求。
源伊温柔的鼓励下,齐悦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摆脱恶魔江猛的纠缠。谁知道,齐悦的情书居然被公布在布告栏上!羞愤的齐悦不顾一切的杀去找江猛算帐,江猛却表示自己从没有得不到的东西。看着江猛的眼神,不安渐渐袭上齐悦心头……
在齐悦诸事不顺的同时,齐悦的母亲雪薇找到了属于她的真命天子,而这个齐悦未来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江猛的父亲兼学校理事长江友晖!更糟糕的是,在江猛天使笑容的欺骗下,他成了篮球社的一员,而齐悦,成了篮球社经理……
图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4/post-327860-1143984823.jpg
<换换爱>
中文名称:换换爱
英文名称:Why Why Love
发行时间:2007年06月03日
演员:杨丞琳
贺军翔
王传一
陈妍希
孙沁岳
戈伟如
叶民志
许时豪
王道
Judy
Eric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图 http://img.verycd.com/posts/0706/post-329220-1180921391.jpg
<王子变青蛙>
<爱情魔法师>
<天国的嫁衣>
<绿光森林>
<格斗天王>
<宝岛少女成功记>
<爱情合约>
<樱野三加一>
<18禁不禁>
<求婚事务所>
<战神>
<蔷薇之恋>
<美味的童话>
<公主小妹>
(上面那两个暂时还没有上档,不过马上了^^)
<深情密码>
<微笑Pasta>
⑶ 刘若英演过的女同电影
《美丽在唱歌》,你可以到欧泊的主页上去找:http://www.tudou.com/home/opal82/
在主页下面的港台分类里
⑷ 【合集】台湾80年代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台湾80年代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海滩的一天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⑸ 原乡人是何意
您好!
“原乡人”,原为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台湾同胞对中国大陆同胞的称呼。
“原乡”,即祖居地。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钟理和著有小说《原乡人》,台湾导演李行在1980年拍了钟理和的传记片,取名《原乡人》,揭示了主人公对原乡(祖国)的依恋与认同。今天,用“原乡人”一词,往往表达为了理想奔走却不忘故土之意。
。。。希望您满意。。。
⑹ 台湾80年代电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则成了他电影作品的一项重要标记。随后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这种复述青春与童真的过程中,他仍然没有放弃其惯有的长镜头视觉模式,悠长而沉闷,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下过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到了1984年则有了转机,随着他拍摄技术的日臻完善,作品<风柜来的人>推出后,使他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此时舆论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一些国际国内的奖项,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风柜来的人>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而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的那种幻梦般的执迷,是这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趣,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种沾染着稚气面对着成长体验的情结,成为他早期作品里最重要的基调。也正如他自己所体验的那样:“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从<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对宠溺娇纵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初步领悟,侯孝贤总是在利用着孩子们的视觉与思考,来发掘并且披露现实生活背后的一些创痕与阴影。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岁月里,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拙劣地过活,然而孩子们却是无辜的,他们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们都在找寻着奔忙下去的理由,那么又有谁来为孩子们解释清楚,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总总,究竟都是在为了些什么。
<童年往事>(1985年)中,这种微妙的情结仍旧在继续着,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情结似乎已经有所依托,其实这种依托的端的和源头,则更多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些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兀长的镜头给过来,我们看到那少年(侯孝贤)精赤着脚站在芒果树下,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
我们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渐渐地打动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恋恋风尘>(1986年)中的顾盼与滞等,到<尼罗河的女儿>(1987年)中的徇徇不羁与突然死亡,我们忽而发现了侯孝贤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决绝与虚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现,就已经把他那决绝的哀与乐、生与死的情结,完全地超越了童真与爱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现了那个幻灭的时代,男与女、大与小、老与少,都混沌在一种从无奈到绝望的状态里生存着。与其是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莫不如说是人们对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焦虑与绝望,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或许在这种伤情的故事里,唯一能令人畅释心胸的画面,也只有那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
陶醉在长镜头的古典写实形式,或许会是侯孝贤今生今世都无法放弃的情怀,而对于现实生活与田园野趣的执迷,也源自于其写实个性下的完整经验。而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在秉执这种特质,但是他这种写实的特质却与侯孝贤的乡土田园气韵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触角牢牢地扎在了台湾城市的最深处,总是在揭批着那些披着改良外衣的生活与人性,揭开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阴冷的最底层。
与侯孝贤一样,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启始于那些孩提时代的意趣与感悟。在最初<光阴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并没有过于偏执地坚守批判与怀疑的态度,而仅只是对于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浅显、而又是最单纯的解读。女中学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缓慢的画面中给予呈现,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冲突,只有那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间,在细腻的呓语声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这无奈的青春,体会这“光阴的故事”。
在随后的<海滩的一天>的创作中,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忽然原离了他的视线,一股迷惘而空虚的落寞情结,弥盖了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幻梦与憧憬。故事的调子饱涵着沉重,那种原离了生活环境,而又揭示着现象的侧面写实,把一种对人性的怀疑推到了观众们的面前。身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空洞而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足逐渐变得疏离、冰冷,任何情感与允诺都显得无比苍白而毫不可信。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紧禁地捆绑着彷徨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每一个年轻人,爱没有了希望,恨也就无所谓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搁置到了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边缘的状态。
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发展到<青梅竹马>(1985年)与<恐怖分子>(1986年),则成为更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物质环境,只会更加剧这些个人的绝望与无助。<海滩的一天>毕竟在剧终时成就了两个独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虚的概念却展开了更为悲观的结论。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会败德和软弱人性的“共犯”控诉。小四的杀人行为,被拓宽为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封闭,以至于对纯洁、真诚的扼杀。如此看来,若说杨德昌是一位当代台湾社会道德观察省思者,也并不为过。
⑺ 关于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环境描写往往都是奠定一部电影的基调和主人公的心情描写!!虽然最后大团圆,但中间一直走的悲情路线!!
⑻ 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会感动
不知道楼主说的是不是台湾人,台湾人当然会感动。
第一: 因为日本人在台湾统治了五十年,大部分台湾人(1945年以前过去的)已被日本人同化。片中的一个情景可以说明问题,一个台湾老农的用流利而标准的日语和男主角对话的片段。
第二:由于台湾的亲日情结,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49年后老将对td进行镇压,进而加剧了台湾人的td亲日情结。
第三:由于近些年李登辉,陈水扁和td分子对日本殖民时期的美化和歌功颂德,更加剧了台湾的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排斥对日本的崇拜和向往
⑼ 电影《星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严格意义上来讲,《星空》是直戳我点的一部电影,从预告片开始,就觉得说,一定是要看的。 对于几米的作品而言,《星空》并不是最让我觉得最有力量或者说在突然间有感触的绘本,记得我第一次看几米的书是在高中,我的同桌送给我一本《月亮忘记了》,那本书现在仍然放在抽屉里面像新的一样,但也是我小心翼翼翻了很多遍的书。我现在其实也几乎忘记那本绘本在讲些什么,但我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看几米作品的感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看情色小人书,虽然是卡通,但深刻又强烈。 很多年以后,我看台湾电影,也爱看台湾电影,写过很多台湾电影的影评,大三那会儿窝在家看杨德昌,看蔡明亮,看侯孝贤,也看郑文堂,阅读了很多关于台湾电影发展和现状的书籍,却没有办法用理论去直接往台湾电影上套,我一直觉得,看电影的人,你跟他说再多理论都没用,感受最重要。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也应该不喜欢《星空》,因为触及不到他们的神经,于是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海角七号》,而我,完全没feel。如果说《海角七号》是现代台湾电影的一个转折,那么,我想这之后或者那期间的电影就不用谈电影语言了,我讨厌理论,对于一个学电影的人,情结、感知和想象力大于一切理论知识。但基础当然需要具备,要不然再拍出一部《夏天的尾巴》,也真够折腾观众的,当然,郑文堂老师的《深海》仍然算是佳作。 所以,在魏德圣先生的《海角七号》各种卖座叫好以后,我开始怀疑我看的台湾电影是不是好的电影,或者说,我看的《海角七号》是不是魏导的那部。当然,之后的好电影当然是有的,我想《父后七日》、《停车》、《带我去远方》是一定能挤进台湾好电影前十的,至于说《九降风》,其实我真没什么印象了,除了海报上的天空和少年,似乎电影语言太容易混淆在一大批台湾电影中,抽离不出,对于没有像《艋舺》这么高辨识度的电影真的很容易淹没在台湾电影浪潮里,傻傻分不清楚。这部《星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突破。 我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20分钟了,我很庆幸我能在20分钟以后看懂片子,并且没有被搞晕菜,导演没有玩浮夸,没有玩悬念,平铺直叙,自然而言。原本我以为内部观摩活动不会有那么多人,殊不知确实就有那么多人,大放映厅座无虚席,我就只好坐在旁边走道上,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虽然铺着地毯但也极不舒服的台阶上看完整场电影。其实《星空》不难理解,讲述的就是两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家庭、学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来的成长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个吸引住了,这更像是一个被工作、社会压迫太久的上班族内心迫切的念想一样,朴实的一句话却能量十足。“私奔”的情感总是吸引我的,没有挥一挥手带走云彩的惆怅,多的却是更加直接的内心需求。于是他们就去了,在脱轨的火车上穿越星空,然后开启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内心挣扎欲求的秘密旅行。我觉得人总是希望更强烈的活着的,这在小美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家庭的即将破碎,爷爷的离去,而真正有一个更贴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对于小美来讲变得很珍贵,小杰便是这个人。当然,在小杰身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电影里,小美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么?小杰答:会。坚决得像个经历丰腴的成年人一样,而那种表现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对于一个13岁少年来讲,或许他并不明白,爱并不是最重要的,探索爱和需求的过程才最重要。其实这套用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则上,《星空》更多的,是给那些因为压力和周遭纷繁琐事无法自处的人看的,让他们更有勇气说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当然,可以不用是原句,也可以换成“我们私奔吧,现在!”“我们搞一下吧,晚上!”“我们不要再挣扎了,爱谁谁去。”之类的。重要的是放开各种束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和感受。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在火车起飞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时间小杰是睡着的状态,如果把这个伏笔理解为小美的内心世界或者每个人内心的差异化而变得有距离感是不是正确的。一开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才是消除这种内心差异、情感距离的一个靠近的过程。在这个旅程中,每个人看风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当迷雾退散以后,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寻找更坚定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 其实这部电影也是极具符号化的,拼图、折纸,这些小孩子玩意儿其实本质上也映射了现代人内心的渴望,渴望拉近与别人距离,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纯真的情感,而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图,只看你走过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没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块人格,拼凑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与人相处。虽然说教,但不是没有道理。 镜头没什么好说的,四平八稳,没有耍花腔没有各种晃动到让人发指的所谓的“情感表达手法”,要看晕眩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阳阳》,要看浮躁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爱的发声练习》,《星空》有的,就是那些带着小幻想、小冲突和小羞涩却让你更加勇敢的自我更新,轻松又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怎么可以没有缺点,对于只独立执导过两部电影的林书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观点纯属个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见,望请点拨指导斧正。 整部片子顺下来,发现情感的高潮和爆发点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稳扎稳打,却忘记电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强烈的情绪渲染,可能会更有记忆点,让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动。桂纶镁的出现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不予置评就是最好的表态。其他演员都非常好。 最后,如果结尾法国小巷子的那间拼图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图是缺了一块,或许会更完美,更有想象空间。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让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读懂小孩的语言,让每一个小孩,都用自己的方式让成年人知道,他们活得多不强烈。
⑽ 求台湾和大陆的耽美电视剧,电影
我看过的--
十七岁的天空
台湾首部同志电影
本片特别之处在于片中全部角色均为男性,俨如一个灿烂美丽的同志乌扥邦。为了打造台北市最亮丽的一面,《17岁的天空》剧组花了数月的时间寻找各种流行景点拍摄。包括最具份量的同志酒吧 Funky 、装潢日日新的 Fresh 、青少年最爱 - 西门町圆环、举世闻名的中正纪念堂、冰淇淋博物馆、天母也趣咖啡厅、 Aveda 旗鉴店、以及 Wooden Drawer 家具店 …… 都一一猎入镜头。而主场景的部分 - 三位主角的家,则由美术设计 Zac 不惜成本精心设计,全手工搭出。
小天的家是一栋日式平房。深色原木代表着他的纯朴,而房间里拼贴式的摆设反应了这个年龄男孩子该有的凌乱。
小宇身为全台北最有型的酒保,住的地方当然也最 trendy 。剧组以粉绿色调主导,搭配古董家具电器,以及法国限量生产壁纸,呈现出既都会又复古的温馨公寓。
白铁男的 studio 则是极简风格,运用大量白色,透光落地窗,设计感强烈的壁画,营造他的都会气质。
服装造型部分,本片选择走多层次配搭路线,色彩以日式粉色系为主,并采用大量 JeanPaul Gautier 、 Gucci 、 Abercrombie & Fitch 、 Energie…… 等广受时尚男性欢迎的品牌。
在梦幻城市的背景下,本片同时不忘与时事结合 -- 搭配网交、异国恋、郊外“野战”…… 等劲爆话题,甚至将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同志大游行拍摄剪接入片中,造成本片更多的可看性,也让《17岁的天空》在国片影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画面。
盛夏光年
盛夏光年2007年05月13日 星期日 16:24
盛夏是一个时节,是恒星(余守恒)和行星(康正行)离的最近的时候
光年是距离的计算单位
盛夏光年的意思是说虽然在盛夏时节恒星和行星离的是最近。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用光年来计算
参考资料 :
http://ke..com/view/471756.html?wtp=tt#1 http://..com/question/66356642.html?si=1&wtp=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