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乙末之台湾遗恨电影

乙末之台湾遗恨电影

发布时间:2022-09-25 19:49:17

① 乙未战争的战争略表

1894年7月:因朝鲜问题引起的日清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2月:清北洋舰队全灭,台湾海防失去屏障。
1895年3月13日:日下令攻占澎湖。
1895年3月24日:比志岛支队两天内登陆并占领澎湖。
1895年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正式授印于民主国总统唐景嵩,台湾民主国正式成立,号永清。
1895年5月29日:日军定锚三貂角,近卫师团登陆澳底。
1895年5月30日:唐景嵩下令民主国部队(包含部分广勇)扼守瑞芳龙潭堵及基隆狮球岭炮台。
1895年6月3日:狮球岭炮台与基隆相继陷落,民主国正规军瓦解,战死者在200人以上。
1895年6月4日:唐景嵩与丘逢甲弃职前往淡水,6日渡海内渡中国。带有台湾民主国的军饷银数十万两(台湾通史)。
1895年6月11日:因辜显荣等人帮助,日攻陷台北。
1895年6月-7月:台湾民主国吴汤兴与三角涌义民营,相继突袭日军。
1895年6月22日:日军攻陷新竹
1895年6月26日: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将台湾民主国中部以北防务委由台湾知府黎景嵩指挥,派遣统领杨戴云、提督李惟义、督办吴澎年扼守苗栗尖笔山与彰化八卦山。
1895年7月9日:台湾民主国义军于新竹城败,将领姜绍组自杀。
1895年7月29日:为歼灭民主国军队,日本实行“无差别扫荡”
1895年8月8日:日军进攻苗栗。
1895年8月14日:日军攻占苗栗。
1895年8月28日:彰化八卦山之役。民主国将领吴汤兴及吴澎年死亡,台湾知府黎景嵩募集之新楚军全灭。民间或谣言日军将领北白川宫能久战死于此役,但未经考证。
1895年8月29日日军攻陷彰化,日军第二师团五分之四兵力染热病。
1895年9月1日:云林知县罗汝泽招募云林兵勇。哨官简义驻防斗六斗南。
1895年9月1日:日军占领云林,罗汝泽败逃中国,简义持续与日军游击。
1895年9月7日:日军以“不宜孤军深入”为由,退守彰化。
1895年10月7日:日军重新攻占云林斗六。简义败逃云嘉山区,自立“铁国山”。
1895年10月10日:日军第四旅团数千援兵于台湾南部的嘉义布袋港登陆抵台。
1895年10月11日:日本援军第二师团一万余兵士登陆台湾南部的枋寮,将领为乃木希典。
1895年10月11日:佳冬巷战,晚,日军占领佳冬。
1895年10月12日:民主国驻东港管带吴光忠未战逃。
1895年10月12日:东石,布袋,日第四旅团与黑旗军巷战。
1895年10月15日:再度于云嘉一带实施无差别扫荡。日军占领嘉义。
1895年10月16日:日军第二师团占领凤山。
1895年10月18日:日军三方包抄台湾民主国唯一据点台南市。
1895年10月19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内渡中国。
1895年10月21日:日军攻陷台南,台湾民主国亡。

② 《清宫遗恨》最新txt全集下载

清宫遗恨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清宫遗恨 第十二章
康熙二十二年注定是充满喜气的一年,八月初,康熙期盼已久的东南捷报终于传来,施郎所率的水军终于攻下了台湾,郑克塽、冯锡范、刘国轩等捧表归降,交纳了土地、户口、府库册及大印。不久之后,宜妃生下了个小阿哥,接着施琅于八月三十一日登上台湾岛受降。秋天,台湾兵民剃发,自此分离了多年的台湾终于得以回归。康熙感概于天下的统一,特地准备于十一月前往孝陵告祭列祖列宗。
守着一片小小的宁静,我珍惜着只属于我的平静。原本宜妃怀孕及坐月子那段日子康熙倒是常常点召我,让我一度颇受他人的注意,可是一来宜妃出了月子后重回往日风光,二来接回四阿哥不了了之一事到底还是传了出去,后宫中人见康熙对我并无特别关照,再加上我本就不想卷入这些个后宫嫔妃的争风吃醋中,除了偶尔有人来串串门子顺便探查敌情外,我的世界倒也清静。但最让我烦恼不是那些女人,而是……
“你今儿觉得怎么样,还是吐得厉害吗?”
康熙下了朝就说要过来,……

③ 乙未战争的战争简介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一纸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永久割让给日本,清廷的腐败决定让台湾人民悲愤至极,而世界各国也因各自的利益袖手旁观,台湾也在此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愤而自立自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月25日建立台湾民主国,同年夏初,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现今台湾台北县贡寮乡境内)登陆,同年秋末攻下台南城,维持不到五个月的台湾民主国正式瓦解,至此,全台仅剩台湾南部六堆地区的客家军还在跟日军周旋,直至11月26日六堆客家军于火烧庄(现今台湾屏东县长治乡长兴村)一役决战失利后,台湾人民抗日的乙未战争也随之终告落幕。此战从公元1895年5月29日日军登陆至同年11月底火烧庄战役持续了约近6个月,共造成台湾14000名士兵战死、无可计数的台湾义勇军牺牲及台湾人民无辜被屠杀,而对日本帝国军队于战役虽仅有164名的日本远征军战死,却也因为台湾的瘴疠致使日军4700名官士兵病死(其中还包括在日本颇有盛名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与山根信成少将)。

④ 东邻地竟汶阳返.咋解释

清-许南英《窥园留草》辑于《台湾诗乘·卷六》(1921)

甲午之役,清师败绩,命北洋大臣李鸿章赴日讲和,约割台湾,并赔军费二万万两。台人大愤,奔走相告。时陈仲英观察文騄为兵备道,赋示诸将四首,以励士气。诗曰:
“上相东行一叶舟,五更笳鼓起舵楼。大名已自垂千载,此错何堪铸九州岛。玉帛先将迎妇雁,河山权作犒师牛。有谁哭向苍天问,万里孤臣海尽头。”
“万年王迹起辽东,朱鸟祥开一粒红。宗祖艰难曾卜洛,臣工计策只和戎。东邻地竟汶阳返,西帝图翻督亢穷。旰食宵衣频北顾,涓埃谁为答宸衷。”
“郑氏归仁二百年,王师渡海扫锋烟。廛无夫布宽征市,户有丁男尽力田。黔首终身成异俗,弁髦何日戴尧天?漫云殊域无知识,纵叩重阍亦枉然。”
“圣明何事召干戈,万里扶桑骤沸波。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壮不如人臣已老,诸君强起挽天河。”
陈仲英观察示诸将之诗,和者颇多。蔡玉屏先生有感事四首,即次其韵也。诗曰:
“匡时频望济川舟,王粲年来倦倚楼。兵衅骤开箕子国,妖氛又涨萨摩州。中朝仗义诛封豕,大帅无心纵火牛。十载海军都畀敌,有谁强弩射涛头?”
“鲲身僻处大瀛东,蜃气横嘘雾脚红。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瓯脱竟输戎。魏城错是何人铸?阮籍途真此日穷。要使狂澜回既倒,诸公共济在和衷。”
“中外名传二十年,元侯勋业纪凌烟。岂知此老同秦桧,不独甘心献莒田。举国合辞争割地,疆臣誓死欲回天。是非何必千秋定,一局残棋已了然。”
“闻鸡竞枕祖生戈,节制终资马伏波。久已同仇思敌忾,未堪唏发在阳阿。有团尤贵勤言练,不战焉能遽议和?臣朔纵非诸壮士,拟赓兵甲净银河。”
唐韡之太守之诗既载之矣,马关议和之时,韡之适寓沪上,闻耗哀恸,有悲台湾二首,殿于《台阳集》后,亦不忘州来之意也。诗曰:
“狂澜谁障百川东,日下金蛇电掣空。刘帅浑如魏得狗(刘渊亭军门好犬,每出,群犬随之),唐王岂复郑芝龙(唐维卿中丞为台湾大总统)。鸿沟耻划诸番界,鲸浪横飞半线中(半线,地名)。莫笑铜铃沿旧俗,伤心有泪洒鸡笼。”
“中原鼎沸肆鸱张,电烁颷驰莽战场。东海难填精卫石,西天已渡达摩航。将军鼓角三更咽,武帝旌旗十日忙。千里金汤沦异域,朅来白日黯无光。”
乙未之役,台湾自主,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以礼部主事李秉瑞为军务大臣、刑部主事俞明震为内务大臣、副将陈季同为外务大臣。季同字敬如,福建闽县人,曾学欧洲,为驻法参赞。刘壮肃抚台时,延为幕客,以功至副将。有吊台湾四首云:
“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两字亢卑浑不解,边氛从此正汹汹。”
“金钱卅兆买辽回,一岛如何付劫灰。强谓弹丸等瓯脱,却教锁钥委尘埃。伤心地竟和戎割,太息门因揖盗开。聚铁可怜真铸错,天时人事两难猜。”
“鲸鲵吞噬到鲲身,渔父蹒跚许问津。莫保屏藩空守旧,顿忘唇齿藉维新。江山触目囚同泣,桑梓伤心鬼与邻。寄语赤嵌诸故老,海桑历劫亦前因。”
“台阳非复旧衣冠,从此威仪失汉官。壶峤居然成弱水,海天何计挽狂澜。谁云名下无虚士,不信军中有一韩。绝好湖山今已矣,故乡遥望泪阑干。”
俞明震字恪士,浙江山阴人。既预台事,不成而去,宦游江南。后赴甘肃任兰州道。著《觚庵诗存》四卷。
自厦门泛舟渡台湾海中见夕阳感赋云:“自浮沧海送残阳,渐觉闲身入莽苍。一掬酸辛成独往,无边天水共微光。风樯隐隐开元气,朔雁声声吊战场。凄绝一更初魄语,故人相望涕成行。”
甲午除夕登台北城楼云:“瘴外日光芒角动,残年出户昼常阴。寥天有此登高兴,暮雨飘残隔岁心。役役谈兵清议在,冥冥入世几人深。迷离爆竹千家晚,针孔光阴耐苦吟。”
登厦门南普陀和易实甫原韵云:“登临初见海嵯峨,回望神州感逝波。坐久自疑趋大壑,再来应恐泣盘陀。愁边草树天风急,泪眼乾坤落照多。今日五洲成大梦,独留残梦在岩阿。”
割台之役,震惊宇内。易实甫观察奉南洋大臣之命,视师台南。实甫名顺鼎,湖南汉寿人,素以诗鸣,自号哭庵,时与台人士相唱和,语多慷慨。余记其寓台感怀六首云:
“玉门何路望生还,恍惚长辞天地间。黄耳音书隔人海,红毛衣服共云山。亡秦歃血今三户,适越文身古百蛮。皂帽辽东龙尾客,独惭无术救时艰。”
“田横岛上此臣民,不负天家二百春。中露微君黎望卫,下泉无霸桧思郇。谁忘被发缨冠义,各念茹毛践土身。痛哭珠崖原汉地,大呼仓葛本王人。”
“愁上高楼望戍烽,东南佳气几时锺。水遮王母三千里,山隔刘郎一万重。故垒阵图夔府石,荒城碑字象州松。鲸鲲京观分明在,何事天骄访旧踪?”
“延平祠宇郁岧峣,割据英雄气未消。见说杜鹃啼蜀帝,不妨桀犬吠唐尧。廿年赐姓空开国,再世降王已入朝。十二银山掀鹿耳,神灵犹作伍胥潮。”
“瘴海虞衡览物华,南方卑湿胜长沙。钩辀格磔山山鸟,答杂离支树树花。寂寞炎洲栖翡翠,荒凉壤壁走龙蛇。采风番社何人事,唯见蒲桃载满车。”
“宝刀未斩郅支头,惭愧炎荒此系舟。泛海零丁文信国,渡泸兵甲武乡侯。偶因射虎随飞将,苦对盘鸢忆少游。马革倘能归故里,招魂应向日南州。”
哭庵之诗,和者甚多,而吴季籛之作尤悲壮。季籛名彭年,浙之余姚人,寄籍粤东,为刘渊亭军门幕客,阵没彰化;事载《通史》。诗曰:
“定远天教去复还,书生勋业出行间。澄清有志翻沧海,片石何年认岘山。姑息和戎仍逐鹿,果能坚壁早平蛮。包胥甘作秦庭哭,叱驭何辞九折艰。”
“九重何忍弃斯民,斗柄寅回又是春。反侧夷情终割宋,回思遗泽岂忘郇?乌江羞渡八千旅,孤岛坚存五百身。太息唐衢徒自负,赢将佳话说逃人。”
“东南闻说净狼烽,大帅天生气特锺。铁甲久经沙漠苦,泥丸稳塞玉关重。萧萧易水辞燕客,郁郁浓阴憩鹤松。收拾珠崖珍重地,缓骑欸段任游踪。”
“南荒天阔势峣峣,霸业分明百折消。草木皆兵思万福,衣冠垂拱服神尧。馋涎尽听吞他国,谠论难教悟圣朝。忽往忽来忠义血,可怜齐化赤嵌潮。”
“戎马倥偬老岁华,还怜痛哭贾长沙。江南快捧援师檄,帐下齐簪使节花。纵不封侯夸射虎,那容藏拙运灵蛇。中流好掬盟心水,击楫同浮犯斗槎。”
“祗为苍生放一头,身闲不泛五湖舟。胸中有子争先局,海外何人识故侯?成败漫言归大错,笑谈无补愧清游。无聊试上澄台望,泪眼撑开隘九州岛。”
盖其慷慨赴义,固已蕴于诗中矣。
吾乡许蕴白先生南英,号霁云,光绪十六年进士。乙未之役,办理台南团练局,事败而去。有次韵和易实甫寓台感怀之作,并录于此:
“黑海黄河任往还,榆关回首白云间。悲歌有客来燕赵,凭吊何人管海山?寇准信能司北钥,赵佗浪说长南蛮。有谁起仗筹边策,国士无双尚内艰。”
“浮槎为救难中民,清节如神泽似春。儒将流风君借寇,黍苗膏雨伯思郇。结交肝胆方盟血,誓许头颅不顾身。记得白龙庵里会,澧兰沅芷亿佳人。”
“赤嵌孤岛萃狼烽,仁轨英雄闲气锺。毗舍耶图开一局,婆娑洋海隔双重。残山剩水呼苍葛,晚岁寒天见老松。竟使葫芦依旧样,紫桥尚有黑旗踪。”
“元武霓旌五丈峣,扶桑霸气黯然消。不甘被发冠冠楚,犹是章身服服尧。议院广开民主国,版图还隶圣明朝。请看强弩三千具,鹿耳门前射怒潮。”
“煤磺茶脑聚精华,况有披金日拣沙。争羡五行山献瑞,忽惊两度炮开花。纸糊媪相贻蜂虿,钱赐人奴豢豕蛇。失马塞翁知祸福,问天欲泛斗牛槎。”
“投笔从戎说虎头,巨川欲济苦无舟。涕零阙下陈同甫,谈笑军前李邺侯。仗剑定应诛丑虏,执鞭窃愿逐豪游。满腔热血向谁诉,诸葛奇才佐豫州。”
蕴白有吊吴季籛之诗二首,为录其一:“北望彰城吊季籛,西风洒泪哭人天。沙场白骨臣之壮,幕府青衫我独贤。旗卷七星师尽灭,山围八卦火犹然。嵌城风雨凄凉夜,摇曳霓旌海底天。”盖季籛率七星旗队战没八卦山麓,则此一诗,可作信史。季籛有知,亦当起舞。
吴季籛之死,闻者悲愤。吾邑陈鞠谱上舍,豪爽士也,洒酒为文以祭,有“君为雄鬼、仆作懦夫”之语。又以诗吊之曰:
“书生戎马总非宜,自请前军力不支。毕竟艰危能仗节,果然南八是男儿(季籛为刘渊亭镇军幕客,台北失后,请赴前敌)。”
“溪南溪北两鏖兵,不爱微躯爱令名。淮楚无声人散后,屯军五百殉田横(季籛先据大甲溪北,不利,淮楚各营多溃,乃退溪南,唯有屯勇五百相随)。”
“短衣匹马战城东,八卦山前路已穷。铁炮开花君证果,劫灰佛火彻霄红(八卦山在彰化城东,季籛授命之处)。”
“留得新诗作墓铭,九原虽死气犹生。赤嵌潮水原非赤,却被先生血染成(季籛曾和易实甫观察台阳感怀诗,有‘忽往忽来心上血,可怜化作赤嵌潮’句)!”
“大长扶余说仲坚,一时忠愤竟徒然。六朝金粉笙歌闹,知否台阳有季籛(唐维卿中丞为台湾大总统,去后居金陵,犹以歌宴为乐)?”
“幽草萋萋白日昏,无人野奠出东门。阿来本是催租吏,收拾遗衣树小坟(祝丰馆租赶吴阿来途见季籛之尸,为葬东门之外)。”
鞠谱名凤昌,字卜五,府治人。台湾独立之时,曾任议院议员,上书言事。后渡厦门,著《拾唾四卷》、诗一卷。
鞠谱有延平祠怀古二首,亦杰作也。
诗曰:“群龙涸死鳄鱼生,瀛海波涛日夜鸣。两岛提封同黑痣,廿年正朔奉朱明。勤王独奋争天力,事父终羞干蛊名。试问奇男元库库,何如当日郑延平。”
其二:“据浙都闽迹渺然,中兴事业委荒烟。沉沙欲折周郎戟,断水难投战士鞭。北向称兵天不共,东来辟国地孤悬。孝陵风雨生秋草,未许遗臣荐豆笾。”
刘永福之在南也,四川举人张罗澄邮书军门,论战事,议借韩藩外兵来援,而事终不成。余记其柬渊亭之诗云:“回首扶桑铜柱标,夷歌是处起渔樵。近闻下诏喧都邑,焉得并州快剪刀?猛士腰间大羽箭,秋鹰整翮当云霄。走平乱世相催促,上帝高居绛节朝。”“尽使鸱鸮相怒号,应弦不碍苍山高。凌烟功臣少颜色,万古云霄一羽毛。殊锡曾为大司马,将军只数汉嫖姚。即今飘泊干戈际,祗在忠良翊圣朝。”二首皆集杜句,忠愤之气,溢于行间。澄字岷远,长宁人。乙未之役,往来沪滨,奔走国事。有吊台阳诗,载于《普天忠愤集》。
恩施樊云门廉访增祥,为近时词章家,著有《樊山诗集》。余读其诗,有书台北事一首,则指台湾自主而唐景崧为大总统也。诗曰:“堂堂幕府即离宫,坐踞三貂气势雄。岂谓解元唐伯虎,不如残寇郑芝龙。蜉蝣天地波涛里,蝼蚁君臣梦寐中。十日台疆作天子,凝旒南面太匆匆。”
云门有马关二首,刊于日报。有无名氏和之,其第四首云:“海胥潮为不平,郝君心术未分明。有人夕卖卢龙塞,俄顷朝捐鹿耳城。和璧难期秦柱返,鸿毛肯换太山轻。阮公湛醉六十日,有女如何肯与兵。”
先是云门有奉怀小村中丞台湾云:
“五色云蟠鹿耳门,尚书剑履动星辰。岛环四面玻璃海,花覆全台锦绣春。地控朔南开幕府,番无生熟尽降人。西夷绝国天骄子,低首中朝社稷臣。”
“紫枢家世冠东南,横海飞扬破浪帆。幕佐肯从流外辟,帅符仍带侍中衔。闲持斑管临锺傅,坐命青衣摘阮咸。荡定鲸波三万里,好归台阁曳颜衫。”
按小村为邵友濂,浙江余姚人,光绪十八年任台湾巡抚,及海防事起,以不知兵辞职去。
巴县夏子扬先生畴有闻台事有感四首,载于《普天忠愤集》,为录于此:
“太息屏藩地,而同瓯脱兮。吾民虽义愤,无那力难支。”
“难得精忠士,犹时挠敌军。螳螂虽奋臂,黄雀更纷纷。”
“越石奇男子,南关曾请缨。可怜天竟缺,娲石补难成。”
“六军齐解甲,何怪豫州逃。一死原难事,旗常名自高。”
侯官张幼亦太守秉铨,光绪间来台,为抚垦总局记室,曾草“御夷制胜策”上之枢府,颇为时论所称。乙未之役,留滞津门;及闻割台,深为悲痛,有哀台湾四首,录之于下。
“无端劫海起波澜,绝好金瓯竟不完。阴雨谁为桑土计,忧天徒作杞人看。皮如已失毛焉附,唇若先亡齿必寒。我是贾生真痛哭,三更拊枕泪阑干。”
“记曾巨舰赤嵌开,早识东彝伏祸胎。海外情天难补恨,人间劫火忽成灰。险随虎踞龙蟠失,忧逐山穷水尽来。枉说请缨旧儒将,沐猴终竟是庸才。”
“开门揖盗已难支,况复纷纷错着棋。太息群才皆竖子,何曾一个是男儿!河山风景伤无异,锁钥东南付与谁?笑煞谈兵均纸上,浪传都护策无遗。”
“瓯脱中朝本不存,可怜浩劫满乾坤。苍生蹂躏伤盈野,红女伶仃禁闭门。真宰诉天应掩泣,哀魂动地尚呼冤。黄金不共辽东赎,枢部分明近寡恩。”
富顺宋芸子太史育仁,博通群籍,尤深经学,为王湘绮先生及门高弟。乙未之役,有感事五首,唐衢痛哭、杜牧罪言,兼而有之。诗曰:
“万马渡辽河,千营夜枕戈。城亡诸将在,律丧两军和。伏阙书何用,忧时泪苦多。独怜持汉节,归雁望云罗。”
“江汉隔中原,论都又枉论。艅艎先失水,猿鹤尚乘轩。东海惭高蹈,西邻畏责言。呕余心血在,夜夜似潮翻。”
“茧足返秦庭,台湾未解兵。潜师谋郑管,侵地劫齐盟。星火催和约,楼船息战声。如何闻越甲,不耻向君鸣。”
“投笔一书生,今朝定请缨。窃符惊魏寝,怀璧返秦城。孤愤遭时忌,艰难愧位轻。闻鸡中夜起,未悔去承明。”
“神州真不返,吾意竟蹉跎。忍坐军需急,宁论岁币多。挥戈悬汉日,衔石误虞罗。岂见臧文仲,当车泣卞和。”

⑤ 在天愿做比翼鸟(打一电影名称)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菜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

〔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3〕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 用作妇女的代称。无颜色:是说六宫妃嫔和杨贵妃比较之下都显得不美了。

〔4〕华清池:开元十一年建温泉宫于骊山,天宝六年改名 华清宫。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

〔5〕承恩泽: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6〕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 形状,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所以叫“步摇”。

〔7〕姊妹弟兄:指杨氏一家。杨玉环受册封后,她的大姐 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伯叔兄弟杨钅舌官鸿胪卿,杨钅奇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七五二)为右丞相,所以说“皆列土”(分封土地)。可怜:可爱。

〔8〕骊宫:骊山由的宫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在这里饮酒 作乐。

〔9〕渔阳:天宝元年河北道的蓟州改称渔阳郡,当时所辖 之地约在今北京市东面的地区。包括今蓟县、平谷等县境在内,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革卑: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骑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

〔10〕九重城阙:指京城。烟尘生:指发生战祸。西南行: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宗主张逃向蜀中,唐玄宗命将军陈玄礼率领“六军”出发,他自己和杨贵妃等跟着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

〔11〕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

〔12〕蛾眉:美女代称,此处指杨贵妃。

〔13〕翠翘:翠鸟尾上的长毛叫“翘”。此处指形似“翠翘”的头饰。金雀:雀形的金钗。玉搔头:玉簪。这句说各种各样的首饰和花钿都丢在地上。

〔14〕云栈:高入云端的栈道。萦纡:回环曲折。剑阁: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15〕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嵋县境。唐玄宗到蜀中,不以过峨嵋山,这里只是泛指今四川的高山而言。

〔16〕《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隔山相应。上(指玄宗)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

〔17〕天旋日转:比喻国家从倾覆后得到恢复。回龙驭:指玄宗由蜀中回到长安。此:指杨贵妃自尽处。

〔18〕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即前“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19〕太液:池名,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未央:宫名,在长安县西北。两者都是汉朝就有的旧名称。此处借指唐朝的池苑和宫庭。

〔20〕西宫:《新唐书·宦官传》载:李辅国胁迫太上皇(李隆基)从兴庆宫迁“西内”(唐称太极宫曰“西内”)。

〔21〕梨园: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注。椒房:宫殿名称,皇后所居。以椒(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芳香。阿监:宫廷中的近侍,唐代六七品女官名。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宫女。“青娥老”和上句“白发新”对举。

〔22〕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挑,让它好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灯草也将挑尽。

〔23〕耿耿:明亮。星河:银河。欲曙天:天快要亮的时候。

〔24〕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叫“鸳鸯瓦”。霜华:即霜花。重:指霜厚。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25〕魂魄:指杨贵妃的亡魂。

〔26〕临邛(音穷):今四川省邛崃县。鸿都:洛阳北宫门名。鸿都客:是说这位四川方士曾在洛阳住过。一说“鸿都客”是说临邛道士来京都为客。

〔27〕穷:找遍的意思。碧落 :指天上。黄泉:指地下。

〔28〕五云:五色云。绰约:美好的样子。

〔29〕参差是:仿佛就是。

〔30〕叩玉扃:叩玉作的门。扃:本指门闩或门环,这里指门扇。小玉:作者《霓裳羽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汉武帝内传》记:西王母命玉女 董双成吹云和之笙。此借小玉、双成作为杨贵妃的侍婢。

〔31〕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

〔32〕珠箔:珠帘。屏;屏风。逦迤:连接不断。

〔33〕阑干:流泪貌。

〔34〕凝睇:凝视。

〔35〕昭阳殿:汉宫名,赵飞燕居住过的地方。这时代指杨贵妃旧居处。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仙境。钿合:镶嵌金花的首饰盒。寄将去:托请捎去。

〔36〕擘:分开。这两句意思是:钗留一股盒留一片,钗分开了里头是黄金盒分开了里头是金属花片。

〔37〕长生殿:在华清宫中。

〔38〕连理枝:两树根不同,而树干结合在一起。

【简析】: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附〕长恨歌传 前进士陈鸿撰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
以汤沐,春风灵液,澹然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下换真)发腻理,纤浓中度,举止闲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王当)。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居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眄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贯,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室,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儿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人心羡慕如此。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
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苍黄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
--以下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七月七日长生殿①�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②�在地愿为连理枝③
①长生殿:唐华清宫一殿名,天宝元年十一月造,名为集灵台,祀神用。唐代又称皇帝寝殿为长生殿。所以诗中所指长生殿,不一定专指集灵台。②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鹣鹣,雌雄并列,紧靠而飞。③连理枝: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④长恨歌: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冬,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论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声色及杨贵妃之恃宠贵幸,终于酿成马嵬之变,不胜感慨,乃据王质夫之建议作成此诗。陈鸿并为之作《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
这四句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永永世世作恩爱夫妻。诗句写得宛转动人,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天生丽质①难自弃②�一朝选③在君王侧④
①丽质:美貌。②难自弃:天生美貌,很难自己舍弃、辜负。③选:即选妃。唐玄宗实际是从儿子李瑁手中把杨玉环夺去的,“选”字是为尊者讳的掩饰之词。杨贵妃,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册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临时安排。天宝四载(公无745年),册封贵妃,得到唐玄宗极端的宠幸。④侧:身边。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天生美丽漂亮,怎能弃置不顾?一旦“选”到唐玄宗身边为妃,就得到极端的宠幸。这是直述其事,实事实写,因为杨贵妃乃寿王妃,唐玄宗的儿媳,如此写来,语含讽刺,耐人寻味。
天长地久有时尽①�此恨②绵绵③无绝期④
①天长句:天再长,地再久,总有到尽头的时候。②此恨: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③绵绵:长远不断的样子。④无绝期:没有了结的时候。
这两句是说,天那么长,地那么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爱情悲剧的绵绵长恨,却永远没有了结的日子。诗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这两句常为后人引用,表示遗恨之无穷。
九重城阙①烟尘生②�千乘万骑西南行③
①九重城阙: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九道门,叫九重,一路门,二应门,三雉门,四库门,五皋门,六城门,七近郊门,八远郊门,九关门。 ②烟尘生:发生战乱。 ③千乘句:西南行,指逃亡四川。《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不守,京师大骇。“甲午,将谋幸蜀。……乙未,凌晨,自延秋门出,微雨沾湿,扈从惟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主、皇孙已下多从之不及。”《资治通鉴·唐纪》卷三十四:’杨国忠……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甲午,……上移仗北内,既夕,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外人皆莫之知。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外者,皆委之而去。”可知此次逃亡极为仓促匆忙,唐玄宗已被吓得手足无措,只有带着杨贵妃逃跑了;当时,狼狈不堪,“六军扈从者,千人而已”。诗中“千乘万骑”乃夸饰之词,不足为信。
这两句是说,富贵天子唐玄宗吓破了胆,带着贵妃和千骑之众,仓忙向四川逃跑。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马嵬坡①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②
①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即“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②不见句: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玉颜:指杨贵妃。
这两句是说,唐玄宗由蜀返回长安,途经马嵬坡葬杨妃处,曾派人置棺改葬。挖开土冢,尸已腐化,唯存所佩香囊。所以说,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上穷①碧落②下黄泉③�两处茫茫皆不见
①穷:穷尽、遍及。 ②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 ③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
这两句写唐玄宗命方士从天上到地下苦苦寻觅贵妃,渺渺茫茫,遍寻无着。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殿萤飞思悄然①�孤灯挑尽②未成眠
①思悄然:孤寂悲凉之状。 ②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下,让它继续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
这两句是说,夜晚的旧宫殿里一派冷落景象,只有萤火虫飞来飞去;灯草挑尽,夜已深沉,人还是不能安眠入睡。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境况。
六军①不发②无奈何�宛转③蛾眉④马前死
①六军:皇帝的警卫部队。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为六军。唐玄宗时,实际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以后才增左右神策军,合为六军。 ②不发:不肯前进。《资治通鉴》载:上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国忠走,追杀之。上杖履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贵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 ③宛转:犹展转,凄楚缠绵态。 ④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
这两句是说,往西离开都城才一百多里,六军不肯前进,真是无可奈何,杨贵妃在凄楚缠绵之中在马前被勒死。反映了“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
风吹仙袂①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①袂:衣袖。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风吹来,衣袖随之飘起,有一种飘逸、洒脱、超尘脱俗的美,就好像当年在宫中跳霓裳羽衣舞时的优美舞姿。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形象生动,宛转动人,更加深化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⑥ 乙未战争的参考书目

洪弃生,《瀛海偕亡记》
吴德功,《让台记》,1920年
《日清役台湾史》
《攻台图录》
《攻台战纪》
《攻台见闻》

⑦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都经历过哪些反侵略斗争

1、乙未战争

乙未战争又称乙未之役,意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清朝于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时,所发生的一连串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大小战役之总称,同时也是台湾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一纸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永久割让给日本,清廷的腐败决定让台湾人民悲愤至极,而世界各国也因各自的利益袖手旁观。

台湾也在此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愤而自立自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月25日建立台湾民主国,同年夏初,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现今台湾台北县贡寮乡境内)登陆,同年秋末攻下台南城,维持不到五个月的台湾民主国正式瓦解。

至此,全台仅剩台湾南部六堆地区的客家军还在跟日军周旋,直至11月26日六堆客家军于火烧庄(现今台湾屏东县长治乡长兴村)一役决战失利后,台湾人民抗日的乙未战争也随之终告落幕。

此战从公元1895年5月29日日军登陆至同年11月底火烧庄战役持续了约近6个月,共造成台湾14000名士兵战死、无可计数的台湾义勇军牺牲及台湾人民无辜被屠杀,而对日本帝国军队于战役虽仅有164名的日本远征军战死,却也因为台湾的瘴疠致使日军4700名官士兵病死。

2、北埔事件

北埔事件是1907年11月发生于台湾新竹北埔的反日事件,领导人为客家人蔡清琳。

蔡清琳本为基层警员,后因理念不合离职。1907年11月,他对新竹北埔山区的汉人与赛夏族原住民自称为“联合复中兴总裁”,谎称清廷大军即将登陆新竹。

并利诱赛夏族大隘社头目大打禄(汉名赵明政)加入,开出高额猎杀奖金(如“夺一把日本巡查配剑赏二十元”)。

之后他并于11月14日,煽动群众杀害北埔地区的日警与平民共57名,但蔡清琳方面却毫无动静。后来,附和的赛夏族人知道受骗,将蔡清琳杀害。

不久,台湾总督府警方前往北埔支援日方警力,并就此事逮捕百余人。经审判后,该事件的首从共有9人被台湾总督府判处死刑,有期徒刑或行政处分者则为97人。

并且秘密处死许多客家人。但由于当时对原住民采怀柔政策,对于赛夏族仅没收其枪械。而赵明政则佯死隐居避祸。

此反日事件的起事者多为镇守隘勇线的汉人兵勇或隘勇线外的原住民,台湾总督府以此为借镜多加整顿该组织,另外,也重新调整与加强理蕃政策。改采不借汉人之手,直接管理原住民的政策。不过,之后却因此引起更大的雾社事件。

3、苗栗事件

苗栗事件是罗福星事件、台南关帝庙事件、台中东势角事件、新竹事件、南投事件等五个事件的合称。这五个事件相继发生于1912、1913年间。

日本人将这五次抗日事件镇压后,合并处理,称为苗栗事件。日本人认定罗福星是这些抗日事件的真正领导者,1914年2月16日在罗福星建立的革命中心苗栗设立临时法庭,对五次抗日事件进行审判。

苗栗事件这次审判对象以罗福星为首,包括日本警察逮捕的抗日分子921人,其中20人被判处死刑,258人被判处无期徒刑,4人被判处行政处分,无罪的34人,不予起诉处分的578人。

4、西来庵事件

“西来庵事件”于1915年发生于中国台湾的噍吧哖(台南玉井),所以又称“噍吧哖事件”,起义事件领导者为余清芳,所以亦称“余清芳事件”。

这个事件是日据时期台湾人武装抗日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余清芳在台南市“西来庵”王爷庙假借神佛名义宣扬抗日思想,后来又认识台中人罗俊及楠梓人江定,于是共同密谋组“大明慈悲国”。

宣称日本据台20年,气数已尽,余清芳受王爷神示,说中国将派大军前来支援。消息被总督府侦知,余清芳潜逃,日军入山围剿,至1916年4月事平。被捕者达1957人之多,其中866人被判死刑。在舆论压力下,四分之三的死刑犯被减刑为无期徒刑。

5、雾社事件

雾社事件,是于1930年在日据台湾发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地点位于今南投县仁爱乡雾社。

事件起因是由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德克达亚群各部落因不满日本当局长期以来苛虐暴政而联合起事,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事发后立即遭总督府调集军警,以飞机、山炮、毒气等武器强力镇压。

而在1896年至1930年间,台湾原住民死士先后发动150余次武装抗日行动,尤以1930年爆发的雾社事件最为惨烈。事件重要人物莫那·鲁道自杀,参与行动各部族几遭灭族,数百原住民于高压情势下集体自缢,余生者被强制迁至川中岛(今清流部落)。

雾社事件震惊日帝当局与国际社会,是台湾人在日据期间最后一次激烈武装抗日行动。台湾总督府理蕃政策遭到挑战,造成台湾总督石冢英藏与总务长官人见次郎等重大官员因咎去职。

后世尊称“台湾文学之父”的民族诗人赖和事后撰写《南国悲歌》,悼念抗日原住民的壮烈灵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乙未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埔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苗栗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来庵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雾社事件

⑧ 一八九五的历史依据

《台湾通史·吴汤兴、徐骧、姜绍祖、林昆冈列传》
吴汤兴,粤族也,家于苗栗,为诸生。粤人之居台者,多读书力田,负坚毅之气,冒危难,不稍顾,而汤兴亦习武,以义侠闻里中。
乙未之役,台湾自主,各乡皆起兵自卫,汤兴集健儿,筹守御。及闻台北破,官军溃,奠旗纠旅,望北而誓曰:“是吾等效命之秋也。”众皆起。遂与生员邱国霖、吴镇?等募勇数营,就地取粮,富家多助饷。架一橹,置大鼓其上,有事击之以闻,立法严明。当是时,徐骧起于苗栗,姜绍祖起于北埔,简精华起于云林,所部或数百数千人,汤兴皆驰书合之。
徐骧者,苗栗诸生也。绍祖世居北埔,家巨富,为一方豪,年方二十,散家财募军,得健儿五百,率以赴战。夏五月二十日,日军略新竹,至大??,庄民伏险击,退据娘仔坑。栋军统领林朝栋援台北,次新竹,知县王国瑞请以前队卫城,而汤兴亦集提督首茂林、总兵吴光亮、栋军傅德升、谢天德所部,各调五百,与绍祖北进。二十有三日,次杨梅坜,途遇日军,并力攻之,日军稍却。二十有五日,邱国霖以七百人战于大湖口,无援而归,日军追之,迫新竹,王国瑞逃。绍祖力战不屈,所部多死伤,被俘。日军囚诸庭,问:“谁姜绍祖?”其家人猝应曰:“余。”推出斩之,故绍祖得生。骤归北埔,再集佃兵,又赴战,遂死。
日军既得新竹,将南下,苗栗知县李?与汤兴谋战事,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骧力守头份,故军不能进。闰五月初五日,日军分三路而下。一由新竹大道,一出安平镇,一援三角涌。新埔人邱嘉猷扼守竹围,回环重叠,炮不能击,死伤百数十人。其援三角涌者,又为黄晓潭、苏力、蔡国梁、黄国添、张龙安等沿途伏击,掘地窟以陷马足,日军苦战,又没百数十人,得援始免。降将余清胜道由小路以攻,拒战数日,而三角涌始破。日军至老?崎,徐骧之兵又伏击之,追至新竹城外数里而回。
当是时,苍头特起,士气颇盛,台湾府知府黎景嵩遂欲进规新竹,以副将杨紫云率新楚军二营,傅德升一营,郑以金一营,会师往战。而葫芦墩人陈瑞昌亦募勇五百,愿为前锋,富家助以饷械,踊跃而进,分攻新竹,环其三门,炮及城中。徐骧所部尤奋勇,日军力守,故不陷。
初,汤兴以饷事,与李?龃龉,且互黠,帮办军务刘永福命苗绅解之,不从。前敌又告急,永福不能往,命幕僚吴彭年率黑旗兵七百名,副将李维义佐之,至彰化。景篙请以维义援头份,而彭年亦趣赴苗栗。六月十八日,日军大队至新竹,合攻笔尖山。二十日,又由香山头份之后夹击。徐骧力战,紫云阵没,维义败回,日军乘势攻苗栗。苗栗无城,不足守,黑旗管带袁锦清、帮带林鸿贵皆战没。彭年收余兵,退大甲,汤兴、徐骧俱入彰化。
七月初五日,日军涉大甲溪,破葫芦墩,略台中。?东堡庄豪林大春、赖宽豫设国姓会,集子弟千人,拒战于头家厝庄。庄人林传年少,精火器,潜伏树上,应弹而踣者二十余人,终被杀,放火焚庄。彭年檄彰化知县罗树勋赴援,相持一日夜,日军复至。台中遂破。初七日,彭年誓师,分署各队,以汤兴、徐骧合守八卦山。越二日黎明,日军攻山,别以一队扑黑旗营。汤兴拒战,徐骧亦奋斗,而炮火甚烈,不能支。汤兴阵没,其妻闻报,亦投水死。徐骧奔台南,彭年战死山麓,黑旗将士多歼焉。
先是,云林知县罗汝泽募简精华、黄荣邦、林义成援彰化,方至而城破,遂归故里。初十日,日军陷云林,进据大莆林,锋锐甚。永福檄副将杨泗洪往取,精华、义成各率所部助。日军却,泗洪追之,中炮死,管带朱乃昌夺尸归。酣战至夜,荣邦、义成伏蕉林中以击,遂夺大莆林,杀伤过当,乃昌亦血战死,永福以都司萧三发代领其众,又檄简成功统义军。成功,精华之父也,骁勇能战,遂合官军克云林。日军入山,遇覆,歼焉,其由大道者退据北斗。十六日,三发趣诸军取彰化,阻于日炮,分驻村仔脚,连战俱捷,而饷绌,请济。永福无策,仅括千五百两以与之,附近庄民多蒸饭供军,故不馁。
方彰化之陷,徐骧走台南,永福慰之,命入卑南募兵。得七百人,皆矫健有力者,趣赴前敌,驻斗六溪底。十五日,日军大队猛攻树仔脚,诸军开壁出,互杀伤,徐骧复从间道夹击,乃退据北斗,以是不能越溪而南。方是时,风雨暴作,山水泛滥,黑旗诸军辄乘夜奇袭。海丰仑人陈戆番谋内应,以防备严,未敢动。彰化诸军攻围久,弹药将罄。八月初六日,荣邦誓师决战,中弹死。义成再进,亦殊伤。十三日,日军大举,以击三发之营。徐骧、精华援之,相战数日,弹丸尽,退于他里雾。日军复迫之,徐骧方食,趣诸军出。回顾曰:“今得弹丸千,犹足以持一日夜,顾安所得者?”奋刃而前,左右数十人从之,欲伏险以击,中弹踣,跃起而呼曰:'丈夫为国死,可无憾。'诸皆受伤莫能兴。云林复陷,嘉义亦破,而林昆冈起焉。
昆冈,字碧玉,沤洪庄人,嘉邑诸生也。设教乡中,素好义,能为人排解。至是闻前敌叠败,集曾文溪以北庄人而告之曰:“台湾亡矣!若等将何往?吾欲率子弟,卫桑梓。若等能从吾乎?应者百数十人,推新营庄生员沈芳徽统之,而己为佐。遣人赴台南,请军器,仅得旧铳数十杆,邀战于铁线桥。昆冈持棉牌,握利刃,勇士数人从之,踊跃而进,日军稍却。复战于沟仔头,杀一中尉。沿途庄民亦持械拒战,忽合忽逝。二十有三日,日军大进,昆冈指天而誓曰:“天苟不欲相余,今日一战,当先中弹而死。”众皆感泣。鸣鼓出,弹贯其胸,握刃坐,长子亦战死。越五日,庄人乃收其尸,倔强如生。年四十有五。
连横曰:乙未之役,苍头特起,执戈制梃,授命疆场,不知其几何人。而姓氏无闻,谈者伤之。昔武王克殷,殷人思旧,以三监叛,周公讨之。读史者以为周之顽民,即殷之义士,固不以此而泯其节。晋文定王,王赐阳樊,阳人不服,晋师围之,仓葛大呼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咸四夷,宜吾之不服也。'晋师乃去。读史者以为仓葛之知义,而晋文之秉礼,复不以此而讳其言。夫史者,天下之公器,笔削之权,虽操自我,而褒贬之旨,必本于公。是篇所载,特存其事。死者有知,亦可无憾;后之君子,可以观焉。

⑨ 历史上乙未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前207年(乙未年),刘邦进军坝上,子婴投降,秦王朝覆灭。公元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年,台湾的刘永福与入台的日本军浴血奋战,惊天地泣鬼神。

阅读全文

与乙末之台湾遗恨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毒诫完整电影粤语 浏览:646
泰国复仇电影关于佛 浏览:523
电影三人床结局 浏览:177
经典英文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浏览:14
求小电影网站地址 浏览:118
向上的电影图片 浏览:683
周润发枪战火爆电影大全 浏览:395
开色情电影院得投资多少 浏览:438
呦呦鹿鸣电影演员介绍 浏览:680
英语原声电影学英语系列50部百度云 浏览:886
爱情电影网爱尺花梨 浏览:641
有关大猩猩的外国电影大全 浏览:784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之初探 浏览:269
抢金店姜文演的一部电影 浏览:331
泰国最新下蛊的电影 浏览:891
电影小妇人影评英语 浏览:111
台湾早熟电影 浏览:334
中国女演员演空姐的电影 浏览:421
电影地雷战传奇全部演员表 浏览:870
励志电影推荐爱情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