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芬兰电影中文化

芬兰电影中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14 07:04:23

① 芬兰电影《无名战士》,这个电影主题讲的是什么洛卡最后是活下来了

洛卡最后活着。

这是一部芬兰的史诗级电影,喜欢战争片的朋友,强烈推荐、不容错过,强烈推荐亲自看看,除了刚才我说“洛卡最后活着”,来回答题主问题以外,以下不会剧透。

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次苏芬战争。背景是苏联在第一次苏芬战争也就是冬季战争中,付出了20万人的代价,才勉强击败全国动员起来才12万军队的芬兰。芬兰趁着德国闪击苏联,主动发起第二次战争,主要目的是拿回被占领土。

雪夜伏击

苏芬战争结束后,芬兰维持中立外交政策,尽量在东西方对立的冷战中维持中立,再也不想卷入战争了。

② 芬兰有什么文化禁忌

旅途中要是认识芬兰朋友邀请你去桑拿的话,最好不要推辞,除非你有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桑拿是芬兰人的重要文化,芬兰人认为当你赤身露体,坦诚相见的时候,肯定也不会再隐藏什么了。芬兰人蒸桑拿时都是一丝不挂的,如果你实在感到害羞不自在,希望穿着泳衣或是围着毛巾进桑拿的话,解释一下他们也会理解。

③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dDonWE3bg3GpOw08kDNfNg?pwd=s5gr 提取码: s5gr
《稀有出口:圣诞传说》
导演: Jalmari Helander
编剧: 贾马里·赫兰德
主演: Tommi Korpela、Jorma Tommila、Rauno Juvonen、Onni Tommila
类型: 喜剧、动作、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芬兰、挪威、法国、瑞典
语言: 芬兰语、英语
上映日期: 2010-12-03
片长: 82分钟
芬兰边境上的Korvatunturi山是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而本片讲述的正是深埋在Korvatunturi四百八十六米以下的关于圣诞的秘密!
在一个芬兰的圣诞节前夜,圣诞老人在一次考察“世界上最大的古坟”的考古工作中被挖掘出来。接下来,在发掘地所在地,一系列神秘的事件发生,当地有人被神秘的杀害,孩子们开始从镇上失踪。于是,当地人逐渐明白了关于圣诞老人的一个秘密,他远非传说中给予好孩子礼物、坏孩子惩戒那么简单。一个家庭的父子俩,在一些猎人的帮助下,开始了追捕圣诞老人的工作,他们计划设下陷阱将他抓住,并卖给资助这次考古挖掘的公司,以便获取利益,面对神秘的圣诞老人,他们能成功吗?
一句话评论
如果你属于那种想寻找些关于特别的圣诞老人的故事的类型,比如关于34号街的电影或者奇迹,那么这部电影或许是个假日的选择。或许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它有些奇怪,但是恰恰那些口味奇特的孩子们将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帝国》杂志
孩子们将会爱上片中那个没有母亲的,矮小的小英雄以及这疯狂的剧情。而成人也将享受片中丰富多彩的异教徒般的画面和冷酷的幽默。
——《纽约时报》
我们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优秀,它确实做到了,无论在温情和惊悚上都达到了顶点。赫兰德这部精良的黑色幽默电影将一种邪恶的因子深深的注入到了圣诞老人电影之中。
——《完全电影》
这部电影的结局让它成为一部有趣的Cult电影。但是也让它在黑色幽默(但是又不够有趣)和恐怖片(但是又没有给我们充分的“肮脏的”的震撼)中有些纠结。
——《每日邮报》
幕后制作
芬兰导演的圣诞老人另类解读尝试
在世界电影版图中,芬兰电影尽管也有阿基·考里斯马基这样的名导,但是整体看,特别在商业电影领域并不突出。在其中,直到2010年才献上自己剧情长片处女作的贾马里·赫兰德,更是一个让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他即以编剧、导演、制片、艺术指导等多个角色开始了自己在影视圈的奋斗之路。在2010年献上的这部《稀有出口:圣诞传说》,正是根据其2003年的短片《稀有出口公司》(2003),以及2005年的续篇改编而成。拿圣诞老人开涮在欧美影视题材中早已不是稀罕事儿,但是大多以喜剧化方式呈现,本片同样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贾马里·赫兰德试图赋予其黑色幽默色彩,同时将动作冒险与惊悚元素结合,这一次,这位导演希望以这部剑走偏锋的圣诞故事,为自己耕耘超过10年的电影之路打开新的篇章。
对于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贾马里·赫兰德首先就圣诞老人传说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侃侃而谈,“我其实比任何人更相信各种类型的圣诞老人”,赫兰德说到,“但是我希望人们也能了解芬兰的圣诞老人。我认为在欧洲不同国家,圣诞老人是不一样的。在芬兰,圣诞老人长期以来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角色,他是一个用来在圣诞节吓唬小孩的家伙。如果孩子们不规矩,那么圣诞老人就要来到他们的屋子,好好收拾他们。显然,这更像美国版本的圣诞老人的反面。”正因为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让赫兰德决定,“我尝试以一种传统的惊悚来演绎这个故事”。
另类圣诞老人故事7年成形
而关于这个故事,则可以上溯到2003年,赫兰德拍摄的短片《稀有出口公司》,他以4000美元拍摄了这个短片,并在互联网上获得了不俗的反响,于是他再接再厉与2005年拍摄了续篇。正当他准备继续延续这个系列,制作第三部短片时,有人告诉他,既然都拍到了第三部短片,不如来部关于这个故事的剧情长片。于是,赫兰德开始了剧本创作,这足足花了他4年时间。而关于这个故事的构思,赫兰德透露,“追捕圣诞老人,抓住他们,训练他们的基本构想,实际上来自于我的小兄弟,我的短片就是基于这个设想拍摄的。而这部剧情长片则更多是基于芬兰民俗中关于邪恶的圣诞老人的部分。”尽管整个故事有些破坏圣诞老人的“光辉形象”,但是赫兰德透露,或许是因为前两部短片的成功,他以比他想象的更容易的速度快速获得了投资,当剧本完成时,他们在不到一年内完成了拍摄工作。
对于本片,赫兰德在创作上并不是对短片的简单扩充,相反,最终成片和短片相比在某些方面差异巨大。赫兰德也阐述了他的创作历程和思路,“我最初的剧本设想不像现在这样,当我写作剧本时,我也只是根据前两部短片扩展,但是我发现遇到了大量的问题,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故事背景上。”最终,赫兰德发现,他不如就将故事本身调整为讲述这个故事背景,这样容易的多,也让他得以顺利的进行创作。当然,这样的方式也面临一定风险,比如让原来喜爱那两部短片的观众感到失望,不过赫兰德认为,既然拍摄一部剧情长片,完成讲述一个新的故事更加合理,这样可以跳出过去短片的一些思维定势。但是,为了避免让老观众太过失望,他也试图让新故事与短片故事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赫兰德表示,他有信心让新老观众满意,特别让过去短片的观众对他的决定表示理解。
在惊悚和黑色幽默中感受芬兰传说
圣诞老人作为一个节日的符号,常常象征温馨、喜庆和愿望的达成,而在电影圈子中,类似“圣诞坏公公”这类调侃的作品却也不少。而赫兰德这次再一次将圣诞老人玩出了新花样,他巧妙的将本土圣诞老人传说与主流圣诞老人结合,带给了欧美观众一种特别的文化感受。而其疯狂的剧情设计,让圣诞老人电影,难得的带上了冒险和惊悚成分,让这部电影充满了Cult味道。从影片上映后反响看,更多观众给予了较高认可,而由于其剧情的大胆和涉及对传统的圣诞老人形象更大胆的颠覆,在媒体间引发了多样化的评论,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对圣诞老人的新视角,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随着赫兰德去感受芬兰传说,去探索圣诞老人的秘密,也是今年圣诞一个不错的选择。
《稀有出口》是贾马里·赫兰德的长片处女作,在关于圣诞老人的北欧童话基础上加入了很多黑色幽默和动作冒险元素,面向更广大的青少年和成年观众。赫兰德在2003年和05年执导过两部同题材短片,新奇的设想令人眼前一亮,看着约翰·卡朋特、蒂姆·伯顿长大的赫兰德将圣诞老人从大胡子穿着喜庆的绅士变成了赤身裸体、暴躁嗜血的冰雪怪物,只能被猎人们关在笼子里,然后当成“出口品”一样销往世界各方。尽管在拍摄大制作的长片时,赫兰德丢失了不少之前短片中的疯狂元素而多了不少好莱坞的常见桥段,但依旧娱乐性十足。影片早2010年的瑞士洛迦洛电影节首映摘得了娱乐片大奖(Variety Piazza Grande Award ),将于当年圣诞在芬兰以及北欧其他国家上映。
花絮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获得了普遍好评,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也稳定在89%。

④ 北欧电影《我的妈妈》

芬兰电影《我的母亲》

第2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芬兰导演克劳斯·哈罗执导的《我的母亲》赢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金字塔奖”,这也是电影节的最高奖。
哈罗本人同时赢得了最佳导演奖,该片女主角玛丽娅·伦德奎斯特赢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埃及是中东地区电影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着较为深厚的电影文化,开罗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
影片介绍:
电影《我的母亲》改编自芬兰作家赫基·希耶塔梅斯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被寄养在邻国瑞典的芬兰小男孩埃罗的故事。据芬兰史料记载,二次大战期间,曾有7万多名芬兰儿童被送往中立的邻国瑞典,以躲避战祸。战后,这些孩子大部分陆续回到芬兰,但有近1.5万留在了瑞典,继续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该片导演克劳斯·哈罗表示,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想拍一部讲述芬兰战时儿童移民故事的电影。

电影里的小主人公是9岁的埃罗,他父亲不幸阵亡,母亲基尔斯蒂几乎被悲痛击垮,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选择了将儿子送去瑞典,寄养在一个陌生家庭里。对于小埃罗来说,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听着陌生的语言,接受一对陌生的“父母”是痛苦的事情。他内心深处一直盼望返回芬兰的家,回到母亲的怀抱。可有一天,基尔斯蒂来信却说要和新认识的男友移居德国,希望埃罗留在瑞典。“失去”亲生母亲的小埃罗在伤心的日子里渐渐与瑞典妈妈西格娜接近,也逐渐融入瑞典家庭。就在小埃罗找到新的归宿的时候,战争结束了,所有被送到瑞典的芬兰儿童必须回到芬兰。小埃罗又要离开养母,再度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

影片让观众同情小埃罗的遭遇,更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战争影响了埃罗的一生:他有两个家,但却不知何处是真正的家;他有两个妈妈,但内心深处始终是个没妈的孩子。扮演埃罗的小演员托皮·马亚涅米年仅10岁,来自赫尔辛基,埃罗是他的第一个银幕角色。

《我的母亲》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好评。在去年第2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赢得最佳影片奖“金金字塔奖”,哈罗获得最佳导演奖,女主角玛丽娅·伦德奎斯特获最佳女演员奖。

上www.dgdy8.com.cn看看,里面有些电影还不错

⑤ 芬兰的经济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超过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老牌强国,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主要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

芬兰的通信产业以诺基亚为代表,芬兰是号称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贸易对芬兰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数矿产,芬兰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业组件都依赖进口。

由于天气的原因,芬兰的农业仅维持在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的水平。林木业作为出口的主要支柱,为农村人口提供了第二个工作选择。芬兰在1999年加入欧元体制,截止到2013年是唯一使用欧元的北欧国家,在未来几年芬兰将更快地与西欧经济一体化。

芬兰1999年加入欧元区,2002年正式流通欧元。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芬兰经济长期陷入困境,仍没有走出低迷的迹象。据欧盟委员会预测,2014年芬兰经济增长率为负0.4%。2012年和2013年芬兰经济已连续两年萎缩。在国内,科技巨头诺基亚衰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在国外,乌克兰危机升级,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大战愈演愈烈。这些因素对尚未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芬兰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在2013-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年度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三。受全球经济形势和欧债危机影响,芬经济增长滞缓,企业倒闭增加,失业上升。

1.工业

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从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础上的木材加工、造纸和林业机械制造业为经济支柱,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森林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25%)及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

2.农林业

林业发达,农畜产品自给有余。农林密切结合,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经营一定数量的林地。耕地约229.8万公顷,从事农林业的劳动力为11.6万,约占总劳力的4.7%。主要产品包括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家具等木材加工品,纸浆及纸张产品。

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欧汇川(UPM)和M-real集团是前三大林业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纸箱和纸板生产商、第三大锯材生产商,芬欧汇川是世界最大的杂志纸、标签纸生产商和欧洲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商,M-real是欧洲领先的高质量纸张和纸板制造商。

3.服务业

芬兰服务业包括商业、旅游、金融、通讯和公共服务业等。信息产业发达,是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主要旅游点有赫尔辛基、图尔库、东部湖区、北部拉毕地区和奥兰岛等。

芬兰是高度融入全球经济,国际贸易是GDP的三分之一。欧盟占贸易总额的60%。最大的贸易流动与德国、俄罗斯、瑞典、英国、美国、荷兰和中国。由欧盟贸易政策管理,芬兰一直以来都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除了农业。芬兰是唯一的北欧国家加入欧元区。

4.财政金融

2012年,芬政府财政收入615亿欧元,支出662亿欧元,赤字47亿欧元。

5.对外贸易

2016年外贸总额约为1063亿欧元,其中进口546亿欧元,与上年持平,出口517亿欧元,下降4%,外贸逆差29亿欧元。出口商品主要有金属、纸张纸板、化工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金属、原油等。主要贸易对象:德国、俄罗斯、瑞典、荷兰、中国等。

6.双向投资

芬直接投资国主要为瑞典及其它欧盟国家,外国对芬直接投资主要来自瑞典、荷兰、美国和英国等国家。2015年,芬对外直接投资854亿欧元,吸引外资742亿欧元。

7.对外援助

2015年外援总额约12.9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2%。主要受援国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尼泊尔、越南、尼加拉瓜、阿富汗、波黑、科索沃、苏丹和巴勒斯坦地区。

(5)芬兰电影中文化扩展阅读

芬兰共和国(芬兰语:Suomen tasavalta,瑞典语:Republiken Finland),简称芬兰(芬兰语:Suomi, 瑞典语:Finland),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芬兰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芬兰人迁入后,建立了芬兰大公国。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

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

⑥ 为什么《芬兰颂》永远是芬兰的骄傲和象征(二)

作曲家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崛起而奋斗。他的名字就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音符,而他又不仅仅只属于这一个民族。他是芬兰的民族英雄,也是全世界的音乐财富,他和理查·施特劳斯曾经被叫做现代音乐的两个伟大的“S”。西贝柳斯的一生都在用他的音乐为他的祖国歌唱,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精神,富有北欧情调的独特风格,蕴涵着从大自然中散发出的特有的质朴和芬芳。西贝柳斯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诗作曲家之一。

西贝柳斯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管弦乐音诗《芬兰颂》以磅礴的气势和撼人心弦的旋律描绘出芬兰人民反抗侵略压迫、憧憬自由平等、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感情,至今在芬兰人民的心目中仍占有不同寻常的重要位置。不论何时何地,每当芬兰人听到《芬兰颂》那雄壮激昂的乐曲声,眼眶里总是充满晶莹的泪花。它的问世曾在欧美国家引起轰动,对芬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贝柳斯一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使他成为芬兰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他和他的不朽作品《芬兰颂》将永远是芬兰的骄傲和象征。

在100多年前,芬兰作曲家简·西贝柳斯谱写的一首简短的乐曲已经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这就是他的《芬兰颂》。这是一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乐曲,在一些音乐节、电影、广告以及政治活动中常常使用《芬兰颂》的旋律。

19世纪末,芬兰正处于深受异族压迫的时期,作为沙俄自治大公国的特殊地位已经受到威胁。沙俄企图把芬兰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引起了芬兰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一星期之内,有1/4的芬兰人参加请愿,要求沙皇停止对他们的压迫。一个500人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圣彼得堡,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了请愿书,但却遭到了沙皇的拒绝。沙俄还在继续压迫芬兰,芬兰的报纸遭到审查甚至被取缔。压迫越深,芬兰人民的反抗就越强烈。为了挽救新闻机构,表示他们的愤怒,芬兰决定召开一次新闻大会。大会的组织者邀请芬兰最优秀的艺术家为这次大会创作一部颂扬芬兰历史的戏剧,西贝柳斯应邀为该剧谱写背景音乐。

新闻大会的主要活动在赫尔辛基的瑞典剧院举行,整个会场洋溢着爱国热情。演到最后一幕的时候,群情振奋。最后一幕名为“芬兰的觉醒”,展现了芬兰未来科技发达、艺术繁荣的壮丽前景。观众们在激动和兴奋中第一次听到了背景音乐,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芬兰颂》。《芬兰颂》由若干个性格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音乐一开始的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音乐的进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乐器阴森森的背景的衬托下,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带出的一个极其刺激的节奏型,把听者带入了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战斗场面,掀起了一个强有力的高潮。随后,木管乐器出现安静抒情但又略显悲伤的圣咏式的主题,它象征着芬兰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即“苦难的动机”。

后来,音乐在低音乐器简单反复的音型中,传出了一曲胜利的颂歌,这支旋律从铜管乐器的战斗呐喊中发展出来,但它的纯朴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欢快民歌。不久,在激动的铜管引导下,战斗般的进行曲主题由长号雄壮地奏出,仿佛人民爱国的浪潮汹涌澎湃。紧接着,木管乐器呈示出的充满必胜信心的斗争动机和胜利颂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斗争场面。

到了快板部分,乐曲描写了祖国的召唤,描写了芬兰人民在祖国的危难中步调一致,投入斗争的行列和芬兰人民对祖国的祈祷和赞美,即“号召斗争的动机”。此后又狂热地出现雄壮的进行曲调,进入激荡兴奋的高潮,即“庆典动机”,使人们感到被压迫人民的反抗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后来,乐曲出现了颂歌主题,曲调庄严舒缓,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而神圣的感情。

⑦ 芬兰的文化

芬兰的电影题材也是多种多样,最著名的要属90年代初期拍摄的反应苏芬边界战争的电影《Winter War》(冬战),与中国在2006年合拍的《玉战士》,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的《没有过去的男人》(The Man Without A Past),《City Unplugged》(不插电的城市)又叫(漆黑塔林)由芬兰著名导演Ilkka Järvi-Laturi拍摄,该片首映1993年,曾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方获奖, 在《伦敦时报》及NY POST《纽约邮报》的评选中,名列史上最佳犯罪题材影片之第二,仅随《沉默的羔羊》之后。
其他还有:《不插电的城市》(City Unplugged);《薄暮之光》(Laitakaupungin valot);《幸福背后》(Shades Of Happiness);《黑冰》(Black Ice)-芬兰德国合拍,《冷钞票》(paha maa);《圣诞传说》 20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该国的黑暗死亡金属势力已经格外强大,已经有很多相当优秀的地下死亡金属乐队。渐渐的一些乐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Stratovarius,impaled nazarene,Amorphis,children of bodom,Nightwish,Eternal tears of sorrow一个个都登上了当地最大的音乐排行榜,从此全世界的金属乐迷把目光投向了芬兰,著名的有Demigod,Abhorrence,Sentenced,Amorphis,Impaled Nazarene,Yxysma,Beherit,Sarcofagus等,芬兰新生代属乐队Nightwish,HIM,Entwine,Charon,To Die For,69 Eyes,Shamrain,Soulrelic组成的Finnish Metal大军更是风靡全球。
当然,芬兰人在做金属音乐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传统民乐,出现了一批以Moonsorrow,Ensiferum,Finntroll,Korpiklaani(前三者统称维京三剑客)为代表的将传统民乐,英雄传说,极地风光,异教力量完美融合为一体的金属乐队。类似乐队还有viikate,Tenhi(此为Dark wave),Eternal Tears of Sorrow,Calvarium等等。 有人认为圣诞老人的家就在芬兰境内的耳朵山。在1927年,芬兰电台的一个广播节目宣称,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拉普兰省的“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在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在睡觉前将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圣诞老人晚上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
值得一提的是,世上不少国家均宣称或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家,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兰。 芬兰人含蓄而朴实。严峻的气候条件,美丽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使芬兰人形成了极有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他们喜欢用“sisu这个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民族性格,大概是指芬兰人善良诚实、遵纪守法、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以及坚韧顽强的精神和异乎寻常的耐性等特点。享受节假日被认为是每个人的权利,节假日相对较多。每逢节假日(包括周日)所有商店闭门谢客,连公交车班次也不及平时一半。桑拿(Sauna)是芬兰国粹,全国约有192万间桑拿房,平均每3人拥有一间。
芬兰人进门脱鞋,不要问别人隐私,晚上8.9点之后别洗澡,还是做大声音影响到别人,尽量别去酒吧,无论在哪儿,那么晚回家,开门关门的都让人讨厌。第一次去别人家带个礼物吧,芬兰人不注重礼物多少钱,可以从国内买点红茶(红茶比较通用),之后不从国内带,从当地超市买瓶酒还是咖啡都行。别的就给看他们的生活习惯了,吃饭不可以剩饭,要多少,吃多少(水也是),再不好吃的东西,如果放在了自己的盘子里,也都给吃掉。是很客气的事情。 独立纪念日:12月6日(1917年)
仲夏节:2004年6月25日,芬兰各地按照民间传统习俗举行仲夏节庆祝活动。人们身穿民族服装进行各种传统民间手工艺表演,并点燃熊熊篝火,载歌载舞欢度仲夏之夜。
大学生戴帽节:赫尔辛基的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南码头广场,为广场中央圆形喷池中的哈维斯·阿曼达少女青铜塑像举行戴帽仪式。同时,在场的大学生戴上象征大学生的白帽子,畅饮已经准备好的香槟酒,祝贺他们自己的节日。
圣诞节: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尽管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圣诞老人已早早来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传统的圣诞节开灯仪式。当地人化装成小雪花、森林动物、白雪公主等,牵着来自北部地区的驯鹿,兴高采烈地参加游行庆祝活动。
赫尔辛基桑巴狂欢节:2009年6月13日,赫尔辛基举行第19届桑巴狂欢节。当日,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桑巴舞爱好者和桑巴舞学校的师生在赫尔辛基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游行。
采摘节:到野外采摘野浆果和野蘑菇,是领略芬兰清纯大自然的途径之一。在其他国家,你可能需要缴费,并且有地区限制,但在芬兰国家法规Everyman's Rights的保障下,可以随意采摘。在芬兰,有67%的人会以此作为夏季的活动项目。

⑧ 芬兰电影的介绍

芬兰电影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期间,芬兰于1904年开始拍摄新闻片。1906年阿波罗电影制片公司成立后开始生产短纪录片。1907年导演T.普罗与瑞典导演合作拍成第一部短故事片《酿私酒的人》。1913年,普罗独立完成了第一部长故事片《瑟尔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1919年他与E.卡鲁共同创办了苏奥米影片公司。1993年《City Unplugged》(不插电的城市)又叫(漆黑塔林)由芬兰著名导演伊卡Ilkka Järvi-Laturi拍摄,曾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方获奖, 在《伦敦时报》及NY POST(纽约邮报)的评选中,名列史上最佳犯罪题材影片之第二,仅随《沉默的羔羊》之后。

阅读全文

与芬兰电影中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胡歌演的第一部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64
一部女主叫朱里的韩国电影 浏览:186
欧美古典爱情电影有啥 浏览:177
能在手机上能看的网站迅雷下载电影 浏览:131
无敌福禄寿电影粤语在线观看 浏览:861
金环蛇电影图片 浏览:45
解说动漫电影搞笑图片 浏览:800
冰川爱情电影 浏览:967
齐天大圣之大闹天宫大电影 浏览:914
2012世界末日电影免费中文版 浏览:493
精品自慰电影院 浏览:242
台湾电影中国铁人 浏览:572
电影湘西秘藏免费观看完整 浏览:770
嫁到上海电影完整版 浏览:493
大奥恶女电影 浏览:288
高清男女爱情电影欧美 浏览:920
让我说电影票 浏览:379
爱情就像一盘散沙是什么电影 浏览:145
64届柏林电影节提名 浏览:56
特种兵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