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台湾电影蓝摄

台湾电影蓝摄

发布时间:2022-09-12 18:35:51

『壹』 求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名单

历届金马奖最佳导演获奖名单(1962—2018)
2018年(第55届)
获奖
张艺谋 Yimou Zhang
影 Shadow
2017年(第54届)
获奖
文晏 Vivian Qu 文晏 Vivian Qu
嘉年华 Angels Wear White
2016年(第53届)
获奖
冯小刚 Xiaogang Feng
我不是潘金莲 I Am Not Madame Bovary
2015年(第52届)
获奖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刺客聂隐娘 The Assassin
2014年(第51届)
获奖
许鞍华 Ann Hui
黄金时代 The Golden Era
2013年(第50届)
获奖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郊游 Stray Dogs
2012年(第49届)
获奖
杜琪峰 Johnnie To
夺命金 Life Without Principle
2011年(第48届)
获奖
许鞍华 Ann Hui
桃姐 A Simple Life
2010年(第47届)
获奖
钟孟宏 Mong-Hong Chung
第四张画 The Fourth Portrait
2009年(第46届)
获奖
戴立忍 Leon Dai
不能没有你 No Puedo Vivir Sin Ti
2008年(第45届)
获奖
陈可辛 Peter Chan
投名状 The Warlords
2007年(第44届)
获奖
李安 Ang Lee
色戒
2006年(第43届)
获奖
陈可辛 Peter Chan
如果·爱 Perhaps Love
2005年(第42届)
获奖
周星驰 Stephen Chow
功夫 Kung Fu Hustle
2004年(第41届)
获奖
杜琪峰 Johnnie To
大事件 Breaking News
2003年(第40届)
获奖
麦兆辉 Alan Mak,刘伟强 Andrew Lau
无间道 Infernal Affairs
2002年(第39届)
获奖
陈果 Fruit Chan
香港有个好莱坞 Hollywood Hong-Kong
2001年(第38届)
获奖
关锦鹏 Stanley Kwan
蓝宇 Lan yu
2000年(第37届)
获奖
杜琪峰 Johnnie To
枪火 The Mission
1999年(第36届)
获奖
许鞍华 Ann Hui
千言万语 Ordinary Heroes
1998年(第35届)
获奖
陈冲 Joan Chen
天浴
1997年(第34届)
获奖
陈果 Fruit Chan
香港制造 Made in Hong Kong
1996年(第33届)
获奖
姜文 Wen Jiang
阳光灿烂的日子 In the Heat of the Sun
1995年(第32届)
获奖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1994年(第31届)
获奖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爱情万岁 Vive L'Amour
1993年(第30届)
获奖
李安 Ang Lee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1992年(第29届)
获奖
王童 T'ung Wang
无言的山丘 Hill of No Return
1991年(第28届)
获奖
王家卫 Kar Wai Wong
阿飞正传 Days of Being Wild(feature film)
1990年(第27届)
获奖
严浩 Ho Yim
滚滚红尘 Red Dust
1989年(第26届)
获奖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悲情城市 City of Sadness
1988年(第25届)
获奖
罗启锐 Alex Law
七小福 Painted Faces
1987年(第24届)
获奖
王童 T'ung Wang
稻草人 Straw man
1986年(第23届)
获奖
吴宇森 John Woo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5年(第22届)
获奖
张毅 Yi Zhang
我这样过了一生 Kuei-mei, a Woman
1984年(第21届)
获奖
麦当雄 Johnny Mak
省港旗兵 Long Arm of the Law
1983年(第20届)
获奖
陈坤厚 Chen Kunhou
小毕的故事 Growing Up
1982年(第19届)
获奖
章国明 Alex Cheung Siuhing
边缘人 Man on the Brink
1981年(第18届)
获奖
徐克 Hark Tsui
鬼马智多星 All the Wrong Clues
1980年(第17届)
获奖
王菊金 Wong Guk-Gam
六朝怪谈 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1979年(第16届)
获奖
胡金铨 King Hu
山中传奇 Legend of the Mountain
1978年(第15届)
获奖
李行 Hsing Lee
汪洋中的一条船 He Never Gives Up
1977年(第14届)
获奖
张曾泽 Tseng-chai Chang
笕桥英烈传 Heroes of the Eastern Skies
1976年(第13届)
获奖
张佩成 Pei-Shing Chang
狼牙口 The Venturer
1975年(第12届)
获奖
刘艺 Liu James
长情万缕 Long Way from Home
1973年(第11届)
获奖
程刚 Kang Cheng
十四女英豪 The 14 Amazons
1972年(第10届)
获奖
李行 Hsing Lee
秋决 Qiu Jue
1971年(第9届)
获奖
丁善玺 Shan-si Ting
落鹰峡 The ammunition hunters
1970年(第8届)
获奖
张曾泽 Tseng-chai Chang
路客与刀客 Lu ke yu ke
1969年(第7届)
获奖
白景瑞 Ching-Zue Bai
新娘与我 The Bride and I
1968年(第6届)
获奖
白景瑞 Ching-Zue Bai
寂寞的十七岁 Lonely Seventeen
1967年(第5届)
获奖
李嘉 Li Jia 李嘉 Li Jia
我女若兰 Orchids and My Love
1966年(第4届)
获奖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西施 Hsi shih
1965年(第3届)
获奖
李行 Hsing Lee
养鸭人家 Beautiful Duckling
1963年(第2届)
获奖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梁山伯与祝英台 The Love Eterne
1962年(第1届)
获奖
陶秦 Qin Tao

『贰』 求台湾的经典电影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金马奖】(1962)
最佳剧情片:《星星月亮太阳》
优等剧情片:《一万四千个证人》,《杨贵妃》,《宜室宜家》
最佳纪录片:《今日金门》
获奖助金影片:《赵氏孤儿》, 《脂粉间谍网》 , 《慈母千秋》
最佳导演:陶秦《千娇百媚》
最佳编剧: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枪》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配角:矮仔财《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宝云《台风》
最佳童星:费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摄影:黄明《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黑白摄影:华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乐:姚敏《千娇百媚》
最佳剪辑:姜兴隆《杨贵妃》
最佳录音:邝护《杨贵妃》
最佳纪录片策划:戴彭龄《今日金门》

第二届【金马奖】(1963)
最佳剧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等剧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则天》,《小女儿》
最佳社会教育特别奖:吴凤
最佳纪录片:《台湾渔业》
获奖助金影片:《白云故乡》,《梁红玉》
最佳导演: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编剧:葛瑞芬《为谁辛苦为谁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马骥《白云故乡》
最佳女配角:杜鹃《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罗宛琳《街头巷尾》
最佳黑白摄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乐:周蓝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剪辑:姜兴隆《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演员特别奖:凌波《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纪录片摄影:陈玉帛《台湾渔业》

第三届【金马奖】(1965)
最佳剧情片:《养鸭人家》
优等剧情片:《深宫怨》,《人之初》,《血溅红牡丹》
优等纪录片:《石门水库》,《武昌演习》
最佳艺术设计特别奖:《春江花月夜》
获奖助金影片:《八十八号情报员》,《最后的裁判》
最佳导演:李行《养鸭人家》
最佳编剧:汪榴照《谍海四壮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养鸭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故都春梦》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梦》
最佳女配角:王莱《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龙《最后的裁判》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养鸭人家》
最佳黑白摄影:王剑寒《一毛钱》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曹年龙《状元及第》
最佳音乐:顾嘉辉《万花迎春》,骆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辑:王朝曦《深宫怨》
最佳录音:孙冰韵《深宫怨》
最佳纪录片策划: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届【金马奖】(1966)
最佳剧情片:《西施》
优等剧情片:《哑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发扬民族精神奖:《大地儿女》
最佳纪录片:《成功岭之歌》
优等纪录片:《重庆演习》,《澄清湖》
获奖助金影片:《凤凰》
最佳导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编剧:胡金铨《大地儿女》
最佳男主角:赵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烟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吴家骧《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卢碧云《烟雨蒙蒙》
最佳童星:谢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摄影:王剑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顾毅《西施》
最佳音乐:左宏元《哑女情深》
最佳剪辑:姜兴隆《大地儿女》
最佳录音 洪瑞庭《哑女情深》
演技特别奖:王莫愁《哑女情深》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纪录片策划:贡敏《成功岭之歌》

第五届【金马奖】(1967)
最佳剧情片:《我女若兰》
优等剧情片:《蓝与黑》,《何日君再来》,《苏小妹》
最佳导演:李嘉《我女若兰》
最佳编剧:秦亦孚《苏小妹》
最佳男主角:欧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贞节牌坊》
最佳女配角:于倩《蓝与黑》
最佳童星:谢玲玲《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摄影:林文锦《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翁文灯《我女若兰》
最佳音乐(非歌剧):顾嘉辉《何日君再来》
最佳剪辑:汪晋臣《我女若兰》
最佳录音:殷变平《苏小妹》

第六届【金马奖】(1968)
最佳剧情片:《路》
优等剧情片:《烽火万里情》,《龙门客栈》,《太太万岁》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万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万里情》
最佳女配角:欧阳莎菲《烽火万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泪》
最佳彩色摄影:林赞庭《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黑白摄影:余如季《白鹭人家》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李季《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音乐:王福龄《烽火万里情》
最佳剪辑:沈业康《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录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岁》

第七届【金马奖】(1969)
最佳剧情片:《小镇春回》
最佳纪录片:《张大千的画》
最佳导演:白景瑞《新娘与我》
最佳编剧:吴桓《小镇春回》
最佳男主角:杨群《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最佳男配角:孙越《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配角:张冰玉《小镇春回》
最佳童星:吴凤凤《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摄影:郑洁《小镇春回》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叶英晋,张国雄《月满西楼》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辑:汪晋臣《新娘与我》
最佳录音:王永华《珊珊》
最佳纪录片策划:杨文淦《龙井乡》
特别奖:童月娟

第八届【金马奖】(1970)
最佳剧情片:《家在台北》
优等剧情片:《歌声魅影》,《高山青》,《路客与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导演: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最佳编剧:鲁稚子《歌声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仪铭《歌声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凤《歌声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讲》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群星会》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高山岚《幸运草》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路客与刀客》
最佳剪辑:汪晋臣《家在台北》
最佳录音:洪瑞庭《群星会》
优秀演技特别奖:胡燕妮

第九届【金马奖】(1971)
最佳剧情片:《缇萦》
优等剧情片:《落鹰峡》,《母与女》,《庭院深深》,《精忠报国》,《十二金牌》
最佳技术特别奖:《再见阿郎》
最佳导演:丁善玺《落鹰峡》
最佳编剧:李翰祥《缇萦》
最佳男主角:王引《缇萦》
最佳女主角:卢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陈莎莉《落鹰峡》
最佳童星:游龙《精忠报国》
最佳彩色摄影:范金玉《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摄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梁延兴《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美术设计:包天鸣《董夫人》
最佳音乐(非歌剧):夏祖辉《缇萦》
最佳剪辑:郭延鸿《独臂刀》
最佳录音:林丁贵《落鹰峡》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太极拳》
最富创意特别奖:唐书璇《董夫人》
最佳演员特别奖:金峰《哑巴与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枫《龙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阳《三朵花》

第十届【金马奖】(1972)
最佳剧情片:《秋决》
优等剧情片:《还君明珠双泪垂》,《精武门》,《真假千金》,《万事如意》,《水浒传》
最佳导演:李行《秋决》
最佳编剧:张永祥《还君明珠双泪垂》
最佳男主角:欧威《秋决》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苏《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辉《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赖成英《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上林《侠女下集》
最佳剪辑:张耀宗《(精武门》
最佳录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艺特别奖:李小龙《精武门》

第十一届【金马奖】(1973)
最佳剧情片:《忍》
优等剧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龙过江》, 《突破国际死亡线》,《爱的天地》,《天
伦乐》
宣扬中国文字特别奖:《中国文字演变》
优秀演技特别奖:嘉凌《忍》
优秀演员特别奖:狄龙《刺马》
最佳导演:程刚《十四女英豪》
最佳编剧:凤鸣编剧小组《忍》
最佳男主角:杨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汤志伟《天伦乐》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爱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邹志良《彩云飞》
最佳音乐(非歌剧):刘家昌《爱的天地》
最佳剪辑:张耀宗《猛龙过江》
最佳录音:王永华《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
最佳剧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导演:刘艺《长情万缕》
最佳编剧:张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长情万缕》
最佳女主角:卢燕《倾国倾城》
最佳男配角:仪铭《云深不知处》
最佳女配角:萧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倾国倾城》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温隆信《云深不知处》
最佳剪辑:张耀宗《直捣黄龙》
最佳录音:王永华《少林五祖》
最佳摄影:余如季《木琴心声》

第十三届【金马奖】(1976)
最佳剧情片:《梅花》
优等剧情片:《滴滴血泪滴滴情》,《碧云天》,《狼牙口》,《八道楼子》, 《刺客》
最佳导演:张佩成《狼牙口》
最佳编剧:邓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枫《香花与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枫《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张艾嘉《碧云》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王童《枫叶情》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刘家昌《梅花》
最佳剪辑:张耀宗《(密宗圣手》
最佳录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现时代意义特别奖:香花与毒草

第十四届【金马奖】(1977)
最佳剧情片:《枧桥英烈传》
优等剧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万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绸缪》
最佳导演:张曾泽《枧桥英烈传》
最佳编剧:何晓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陈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鹰《千刀万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梦《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邬裕康《艳阳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鸿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顾嘉辉《秋霞》
最佳剪辑:王其洋《枧桥英烈传》
最佳录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编导:黄木村《未雨绸缪》

第十五届【金马奖】(1978)
最佳剧情片:《汪洋中的一条船》
优等剧情片:《蒂蒂日记》,《烟水寒》,《乡野奇谈》, 《卖身契》,《手足情深》
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多情剑客无情剑》
最佳剧情片导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编剧:张永祥《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归亚蕾《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童星:黄一龙《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金玉良缘红楼梦》
最佳剧情片音乐:黄茂山《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剪辑:张耀宗《卖身契》
最佳剧情片录音:林焜祈《烟水寒》
最佳剧情片摄影:陈坤厚《汪洋中的一条船》

第十六届【金马奖】(1979)
最佳剧情片:《小城故事》
优等剧情片:《山中传奇》, 《成功岭上》, 《欢颜》, 《春寒,《香火》
最佳纪录片:《怒潮澎拜》
优等卡通片奖:《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剧情片导演: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李翰祥《乾隆下扬州》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林凤娇《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韩苏《欢颜》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沈时华《一个女工的故事》
最佳剧情片童星:欧弟《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摄影:俊杰《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配乐:吴大江《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沈吕白,李泰祥《欢颜》
最佳剧情片剪辑:姜兴隆《冷血十三鹰》
最佳剧情片录音:周少龙《山中传奇》 最佳纪录片策划: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届【金马奖】(1980)
最佳剧情片:《早安台北》
优等剧情片:《碧血黄花》,《乡野人》,《金榜浪子吴祥辉》,《六朝怪谈》,《疯劫》
最佳纪录片:《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优等纪录片:《国剧艺术》,《坐骨连体男婴分割手术》
优等卡通片:《三国演义》
优良策划特别奖:《古宁头大战》
最佳剧情片导演:王菊金《六朝怪谈》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宋项如《侯鸟之爱》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刘正谦《赌国仇城》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徐枫《源》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向云鹏《乡野人 》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童星:林小楼《乡野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锺志文《疯劫》
最佳剧情片摄影:张季平《源》
最佳剧情片剪接:余灿峰《疯劫》
最佳剧情片录音:忻江盛《古宁头大战》
最佳纪录片策划:李树屏《国剧艺术》
最佳纪录片摄影:张照堂《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第十八届【金马奖】(1981)
最佳剧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记录片:《海洋牧场之开发》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剧情片导演:徐克《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吴念真《同班同学》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张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张艾嘉《我的爷爷》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后土》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王莱《小葫芦》
最佳剧情片童星:郑传文《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摄影:黄仲标《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李燕萍《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李泰祥《名剑风流》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翁清溪《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剪辑:周国忠《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录音:邝护《爱杀》
最具时代意义特别奖:《皇天后土》

第十九届【金马奖】(1982)
最佳剧情片:《辛亥双十》
最佳记录片:《朱铭的斧里乾坤》
最佳剧情片导演:章国明《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键《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艾迪《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叶德娴《汽水加牛奶》
最佳剧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黄锐民《再生人》
最佳剧情片摄影:林鸿钟《苦恋》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刘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原著音乐:骆明道《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改编音乐:关维鹏《彩云曲》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成明,赵宁,琳妮《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剪辑:江煌雄《人肉战车》
最佳剧情片录音:宇宙录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届【金马奖】(1983)
最佳剧情片:《小毕的故事》
最佳纪录片:《夏尔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导演: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最佳原著剧本:蔡继光,许默《男与女》
最佳改编剧本:朱天文,侯孝贤,丁亚民,许淑真《小毕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孙越《搭错车》
最佳女主角: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轮》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大轮回》
最佳摄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最佳服装设计:胡金铨,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乐:陈志远,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剪辑:周道淳,林善良《大轮回》
最佳录音:高富国《搭错车》

第廿一届【金马奖】(1984)
最佳剧情片:《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纪录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导演:麦当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剧本:念真《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改编剧本:侯孝贤,廖辉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贤《公仆》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枫《颐园飘香》
最佳女配角:陈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摄影:黄仲标《花城》
最佳剪辑:张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录音:王荣芳《玉卿嫂》
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邝广贤《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装设计: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玉卿嫂》
最佳电影插曲:陈志远,慎芝《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第廿二届【金马奖】(1985)
最佳剧情片:《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导演: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原著剧本:朱天文,侯孝贤《童年往事》
最佳改编剧本:张毅,萧飒《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陈博正《超级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韫《童年往事》
最佳摄影:陈坤厚《结婚》
最佳剪辑:蒋国权《NG慢半拍》
最佳录音:杜笃之《超级市民》
最佳美术设计: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马入林》
最佳服装设计:王童,颜昭世《策马入林》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结婚》
最佳改编音乐:张弘毅《国四英雄传》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张大春《超级市民》

第廿三届【金马奖】(1986)
最佳剧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纪录片:光启社《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纪录片导演:李道明《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导演:吴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剧本:小野《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最佳改编剧本:吴念真《父子关系》
最佳男主角:狄龙《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爱》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缪骞人《最爱》
最佳摄影:黄永恒《英雄本色》
最佳剪辑:黄铭林《飞跃羚羊》
最佳录音:新艺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最爱》
最佳服装设计:张叔平《梦中人》
最佳音乐:左宏元,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最佳电影插曲: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第廿四届【金马奖】(1987)
最佳剧情片:《稻草人》
最佳纪录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导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艳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长大》
最佳原著剧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编剧本:阮继志《胭脂扣》
最佳摄影:黄仲标《胭脂扣》
最佳剪辑:新艺剪辑组《倩女幽魂》
最佳美术设计:马光荣《胭脂扣》
最佳服装设计:陈顾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尼罗河女儿》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吴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届【金马奖】(1988)
最佳剧情片:《七小福》
最佳纪录片:《暮鼓晨钟》
最佳导演:罗启锐《七小福》
最佳原著剧本:罗启锐,张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万梓良《大头仔》
最佳女主角:郑裕玲《月亮星星太阳》
最佳男配角:周星驰《霹雳先锋》
最佳女配角:王莱《海峡两岸》
最佳摄影:锺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辑:余纯,邝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术设计:黄锐民《警察故事续集》
最佳服装设计:王耀年《倾城之恋》
最佳原著音乐:卢冠廷《七小福》
最佳电影插曲:王文清《黄色故事》
最佳纪录片导演:林作庸《深山犹有读书声》
特别奖:《阴间响马》

第廿六届【金马奖】(1989)
最佳剧情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导演:侯孝贤《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剧本:邱戴安平《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陈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张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桢《鲁冰花》
最佳摄影:黄仲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辑:王献箎,邹长根《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栗通,陈耀圻,李宝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装设计:朴若木《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鲁冰花》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鲁冰花》

第廿七届【金马奖】(1990)
最佳剧情片:《滚滚红尘》
纪实报导片:《红树林的故乡》
最佳导演:严浩《滚滚红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编剧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滚滚红尘》
最佳男配角:张学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张曼玉《滚滚红尘》
最佳摄影:潘恒生《滚滚红尘》
最佳剪辑:金马《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录音:沈圣德《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美术设计:张西美,廖凤平《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音乐:史撷咏《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插曲:黄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届【金马奖】(1991)
最佳剧情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导演:王家卫《阿飞正传》
最佳原著剧本:杨德昌,阎鸿亚,杨顺清,赖铭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最佳女配角:王莱《推手》
最佳摄影:潘恒生《阮玲玉》
最佳剪辑:谭家明,奚杰伟《阿飞正传》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造型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电影插曲:伦永亮《何日君再来》
最佳电影音乐:黄霑,戴乐民《武状元黄飞鸿》
最佳录音:陈伟雄《阿飞正传》
最佳纪实报导片:《帝雉时代》,《玉山九千英尺-台湾鸟类开拓史末章》
动画创意特别奖:《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届【金马奖】(1992)
终身成就特别奖:何基明
最佳剧情片:《无言的山丘》
最佳导演:王童《无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无言的山丘》
最佳改编剧本: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女主角:陈令智《浮世恋曲》
最佳男配角:顾宝明《暗恋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顾美华《浮世恋曲》
最佳摄影:李德成《雾都情仇》
最佳剪辑:张耀宗,张嘉辉《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美术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动作指导:程小东,元彬《新龙门客栈》
最佳电影音乐:黄舒骏《青少年哪吒》
最佳电影歌曲:黄霑《黄飞鸿之II男儿当自强》
最佳录音:杜笃之,杨静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纪实报导片:《小鷿鷈》
评审特别奖:《学仙记》

第三十届【金马奖】(1993)
终身成就特别奖:黄卓汉
最佳剧情片:《喜宴》
最佳纪录片:《喜宴》
最佳导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剧本:冯光远,李安《喜宴》
最佳改编剧本:胡大为,邓碧燕,林纪陶,于仁泰《白发魔女传》
最佳男主角:成龙《重案组》
最佳女主角:吴家丽《赤裸的诱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归亚蕾《喜宴》
最佳摄影:李屏《戏梦人生》
最佳剪辑:张耀宗《重案组》
最佳美术设计:叶锦添,李伟明,杨

『叁』 十面埋伏刘德华章子怡这部电影演的是什么

导演:张艺谋
主演:刘德华、章子怡、金城武、宋丹丹 章子怡在电影《十面埋伏》的剧照
英文名:英文名:House of Flying Daggers
上映时间:2004年7月19日
动作片十面埋伏
演员:金城武 刘德华 章子怡
继《英雄》,2004年张艺谋另一部瞩目的武侠巨献《十面埋伏》快将诞生!由刘德华、章子怡及金城武领衔主演,此片在康城影展中首映,获得全场一致好评。
章子怡于电影《十面埋伏》中饰演盲女歌姬,于人前载歌载舞,除此之外,她更献身亲自演绎电影主题曲“佳人曲”。而碟内亦收录了世界著名歌剧女歌唱家嘉芙莲巴特尔(Kathleen Battle)主唱《十面埋伏》片尾曲“Lovers”。
故事简介:
“佳山佳水佳风月千秋佳色,痴色痴色痴情梦一代痴人”斑斓绚丽的牡丹坊内,金捕头和刘捕头正在欣赏着盲妓小妹精彩绝伦的舞姿。突然小妹一剑刺向刘捕头,刘捕头躲过这一击,将小妹拿下。 月黑风高之夜,黑衣人救出了小妹,在逃亡途中黑衣人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小妹,这黑衣人就是金捕头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飞刀门的势力最大。飞刀门旗下高手如云,以“杀富济贫、推翻朝廷”为旗号,甚得百姓拥戴。飞刀门总部设在靠近都城长安的奉天县境内,因而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朝廷深以为患,逐严令奉天县加以剿灭。飞刀门帮主柳云飞虽在与奉天县官兵的战斗中牺牲,但在新任帮主领导之下,飞刀门的势头不减反增。奉天县两大捕头:刘捕头(刘德华饰)、金捕头(金城武饰)奉命于十日之内,将飞刀门新任帮主缉拿归案。刘捕头怀疑新店牡丹坊的舞伎小妹(章子怡饰)是飞刀门前帮主柳云飞的女儿,逐用计将她拿下,押入天牢。二人并再度设下圈套:由金捕头化名随风大侠,乘夜劫狱,救出小妹;藉此骗取小妹的信任,查出飞刀门的巢穴,以便一举剿灭。
随风依计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随风对小妹呵护备致,小妺不禁对他渐生情愫;而随风与小妹朝夕相对,亦被她的出尘气质深深吸引。星月之夜,二人终究按捺不住,狂烈恋火,眼看一发不可收拾……
林外,罡风凛冽,隐隐杀机正悄悄地向他们进逼……
随风、小妹,这对不应相爱、却爱得炽热的恋人,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明明有爱,为何内心深处,总埋伏着深不可测的阴谋?与及看不见的颤抖……
投资巨大,观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2007年该片荣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技术奖。
经典台词
1.“我让你摸上面,你却从下面摸起......”—————乌克兰的大好风景中,金城武色迷迷地对章子怡说。
2.“好兄弟,你辛苦了。”----------刘德华的卧底身份公布后,宋丹丹这样对他说。
3.“三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相信你。”----------刘德华对文章表达这三年的思念之情。
4.“千万不要假戏真做,误了大事。”——————树林中,刘德华语重心长地对金城武说。
5.“兄弟,你伤不重吧?”——————金城武被追兵伤了臀部,刘德华大惊小怪。
6.“我等了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面对变心的章子怡,刘德华悲凉无限。
7.“婚姻大事,望大姐从长计议!”————宋丹丹许下婚约,金城武又惊又喜。
8.“回来,为一个人。”——————金城武赶回决斗现场,凝重地说。
9.“你可以不爱我,但不可以跟他走!”————半疯状态下的刘德华对章子怡大声怒吼。
10.“是你逼我杀你的!”————刘德华飞刀出手,眼含热泪地说。
精彩视点:
《十面埋伏》是张艺谋的武侠巨制, 在经历了一番狂轰滥炸般的炒作后, 闪亮登场, 不单在票房上一路攀红, 而且备受各大电影节的青睐。唯美的镜头、惊险巧妙的武打场面在延续了《英雄》的基础上, 更多了一份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肆』 火了!2020年获奖最多的台湾片《怪胎》,有粉丝连追主演3周

2020年的夏天,当大陆电影市场开始逐渐复苏,蠢蠢欲动的时候,你一定想不到8月份有部台湾电影火了,在台湾地区上映后,而且几乎场场爆满。

上映一个月,全台票房就逼近4500万,甚至有粉丝连续三周都在追主演,从台中奔赴台北参加见面会,一睹影人风采。

是什么电影这么火爆呢?

它叫《怪胎》,全亚洲首部iPhone电影,由林柏宏、谢欣颖主演,廖明毅导演。

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国内外连连好评,不仅成为第57届台北影展拿下最多奖项的影片,在第四届FILMICFest影展上更是打败了全球84个国家、超过1500部参赛的作品,拿下世界首奖最大奖。

同时,还获得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影展获得观众票选水晶桑奖和紫桑奖、富川奇幻影展拿下亚洲电影奈派克奖、加拿大奇幻影展观众票选奖以及纽约亚洲电影节评审团荣誉大奖等众多奖项。

本片也成为今年台湾电影市场上,目前获得奖项最多的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导演廖明毅曾担任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吃吃的爱》、《六弄咖啡馆》等高口碑影片执行导演。

廖明毅导演在《怪胎》中身兼编剧、导演、摄影、剪辑于一身,作为首部自己的影片,能获得如此成绩,可喜可贺。

除了影片本身受到欢迎外,这部电影还起到了联动效应,在台湾地区掀起了一股“怪诞美学”风潮。

让我们来说说这部电影吧!

影片讲述的是男主角陈柏青(林柏宏 饰)是一名患有严重神经性强迫症(OCD)的患者,有非常严重的洁癖。

每月15号是他唯一一天出门采买的日子,就在某个命运的15号,他遇见了与他“同病相怜”的另一个怪胎陈静(谢欣颖 饰)。

原本以为自己要永远孤单活在这世界上的两人,老天让他们相遇,发展出一尘不染的爱情,仿佛拥有了彼此就不再害怕被世界遗弃。

然而这对命运般的眷属,却在陈柏青的强迫症突然消失之后,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电影在形式上使用iPhone拍摄,大胆创新。

从预告片便可看出,影片在构图和剪辑上有着巧妙的想法,画面色彩饱和度极高,氛围轻松明快,小清新风格十分明显。

故事前半段画面使用了1:1的正方形比例,是典型的置中构图,不仅将观众的目光全部聚焦于主人公的行为动作上,同时还带给人一种空间上的压迫和不对称感。

随着剧情不断发展,男主角的OCD消失,画面比例也突然变得正常,从正方形转为16:9的横屏模式,冲突越来越明显,距离高潮点也越来越近。

影片用画面比例的改变来代表男女的关系开始走向分离,前半段剧情的正方形比例如同强迫症的强迫性思维一样,必须在一个平整安全的秩序中生活,如果打破这一束缚。

如同面临灾难性事件一样,就像影片中女主角在外面超过三个小时就会患红疹、男主角洗手如果多洗一次就要从头再洗15次、物品必须摆放的整整齐齐、房间必须一尘不染。

不得不感叹导演根据剧情改变构图的大胆尝试,加入奇幻与写实的风格,呈现出的效果完全不输专业拍摄器材,值得称谓的是,导演廖明毅只用3台iPhoneXSMax就完成了此片的拍摄。

其次,内容表现上并没有因拍摄器材的短板而受到桎梏。

男女主角因为身患OCD而变得自卑和有压力,走路时总是低着头且迅速穿过街道,驼背和躲闪的眼神,因自信低落而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出门必须穿雨衣、戴口罩、隔着手套触碰一切,坐地铁永远都是站着。

病态的不断打扫、固定时间睡觉起床、穿同样的衣服,被人叫住时总会受到惊吓。

这些细节的表现让更多的观众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患有OCD的人是有多么痛苦,现实中每个人其实都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强迫症,但当这种症状严重到成为一种病的时候,就很难摆脱,更难以通过药物方式治好,只能达到缓解。

另外,这部电影除了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外,服化道也体现着“怪诞”二字,男女主的服装及居住房间充满着饱和度极高的颜色,多是大块单面的红、蓝、黄等。

女主出门必定会穿亮黄色雨衣,头戴黄色雨帽,蓝色裤子,手上戴着一副同样蓝色的手套,在家也总是穿着一件大红色卫衣,而男主所有的衣服都是蓝色无印花T恤,出门必穿白色雨衣,头戴白色雨帽,手戴湖绿色手套。

男女主家里的墙壁、物品及家具也多是大面积亮度颇高的单色。

这样的设计颇具实验性,虽然他们身穿这样的奇装异服坐地铁、逛超市,但并没有人会因此而注意他们,导演的用意也许是想将OCD症状的怪异以这样的形式外化,以此来更好的诠释患有此症状人内心的煎熬,冲击力更强。

有趣的是,电影中这些特殊怪诞的设计引起了粉丝的模仿和二创。

粉丝们为了配合林柏宏和谢欣颖在电影中的角色设定,同时表达对这部影片的喜爱,电影在举行见面会的时候,粉丝们不仅穿上了电影中的招聘雨衣和背包外,还自备牙刷,以呼应男女主在影片中同步刷牙的桥段。

说到以上这些细节便不得不提到两位主演,林柏宏和谢欣颖。

男主角林柏宏曾以《六弄咖啡馆》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男演员。

女主角谢欣颖是被著名导演侯孝贤挖掘的演员,曾出演电影《刺客聂隐娘》,扮演田季安宠妾胡姬一角。

纽约亚洲电影节评审团荣誉大奖给这部《怪胎》的获奖理由是:

虽然,本片被定义为小清新的爱情电影,但却一点看不到台湾典型小清新爱情电影的样子,更多是披着爱情的外衣讲述更深的内里,这样的爱情电影反而在观众心里能够留下更深的印象。

影片中一直在说的OC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就是大众普遍说的强迫症,指有意识的不断强迫自己重复做某些事情,进而达到预期目的。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这些人无法控制的反复做着同一件事,被人认为是“怪胎”,如同这部电影,当找到那个“你懂我”的人时,会感到温暖,感觉自己不再是个怪胎。

当这种症状突然消失时,于自己值得庆幸,可是于身边那个“你懂我”的人而言,便不得不再次伪装起自己,从头到脚,回到只有一个人生活的时候。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怪胎”的爱情,反观,爱情中的我们又哪一个不是“怪胎”呢?

青石电影 | 清源(特约)

『伍』 蓝摄与蓝男色的区别

蓝摄更好
蓝摄一直以真实、自然、纯粹、原创的理念指导着工作室的前行。

『陆』 台湾小清新电影还能火多久

倘若说去年的金马奖还有一部《赛德克·巴莱》撑本土门面的话,那么2012年的金马奖就是“外来人”的天下了,入围最佳影片的五部作品《神探亨特张》、《浮城谜事》、《夺命金》、《消失的子弹》、《女朋友·男朋友》,两部来自大陆,两部来自香港,剩下一部来自台湾,导演是台湾新生代导演杨雅喆,题材还是小清新。小清新仍是台湾电影的方向。 而当每一部电影都拥有一张童话式的海报,每一次谈吐都是卖萌的口吻,每一段故事都是白衣飘飘的年代,场景永远离不开学校、操场,当三十而立的阮经天、赵又廷、彭于晏、桂纶镁、陈意涵、陈妍希等人扮演着永远长不大的学生,你会发现那些清丽脱俗的电影,都成为吃腻了的甜点。台湾小清新还能火多久?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问。 何谓小清新?人人都拍小清新 单纯从影像来说,小清新是精致、唯美、浪漫、诗意、梦幻、童真的综合体,不是一种类型,而是一种气质,台湾电影最重要的类型是青春片,最典型的气质是小清新,前者是后者的形,后者是前者的魂。 在新电影的年代,青春片是《风柜来的人》中的肆意时代,或者《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样的残酷物语,而新世纪之后,青春片是《蓝色大门》一样的忧郁初恋,《人鱼朵朵》一样的幻彩童话,《盛夏光年》一样的同性萌芽,小清新开始取代艺术、历史和悲情,人文忧思被自我陶醉代替,十年之间台湾电影已经从一半艺术,一半青春过渡到小清新满天下的格局。 而小清新,亦有励志小清新和忧郁小清新之分,前者活泼爽朗,后者多愁善感,常常有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而这往往是小清新最值得挖掘的东西。 自2002年的《蓝色大门》开始,台湾小清新慢慢成为一股浪潮,十年之中,电视台和广告界的一批青年转向电影创作,陈映蓉的《十七岁的天空》、郑芬芬的《沉睡的青春》、李启源的《巧克力重击》等皆以小清新题材开启导演生涯,而焦雄屏所说的“太超过时代”成员林书宇、杨雅喆、程孝泽、林育贤、陈正道等导演,虽然以侯孝贤、杨德昌为偶像,实际操作上都以易智言的《蓝色大门》为模板,其摄影、构图、色调、节奏,人物的设定、演员的选择,都有太多相同的痕迹。 而新电影导演的门生们,并未继承上一代的艺术感,投向小清新阵营,王明台、王也民、姜秀琼、陈怀恩、萧雅全、侯季然都已经有质量不俗的小清新电影面市。还有最近两年诞生的新导演,如陈骏霖、林孝谦、李丰博和九把刀等,不管是编剧转行、电视台渗入,还是国外学电影归来,手里能拾起来的,似乎也只有这一种类型。 青春片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拍《最遥远的距离》的林靖杰说台湾导演很难,99%时间都在找钱,导演的通常做法是拿剧本向新闻局申请“辅导金”,自己再凑一点开始拍摄,这种“无工业体系”造成的最直接问句,就是如何把资源和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而小清新似乎是个必然的选择,林书宇曾说:“这类东西不需要太多资金就能完成,宣传上也省费用,拍张海报展一下主角和片名,观众一看就知道什么片子。”拍电影需要量入为出,小清新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损失扛得起,且能以小搏大。除此之外,强大的偶像剧和MV制作体系为小清新提供天然资源,有些时候,小清新题材还是偶像剧的衍生品,《背着你跳舞》、《痞子英雄》、《犀利人妻》,以及今年大热的《我可能不会爱你》,都已经被改编或即将被改编为小清新电影版本。 2008年是台湾电影复兴的一年,最卖座的《练习曲》、《九降风》、《沉睡的青春》等都是小清新题材。2011年则是台湾电影最辉煌的一年,有四部电影票房过亿,回报率最高的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投资仅有几百万的小 清新电影,在台湾卖了4.6亿,成为历史第三,在香港挫败《功夫》,荣升历史榜首,大陆突破5000万人民币,在哪里都是奇迹。这一年,台湾共上映30部电影,有17部是所谓的小清新,数量和票房总额都超过年度一半。 2012年迄今为止,台湾电影上映数目大约能达到50部之多,比去年增长20部,小清新题材占据30多部,仍是压倒性的优势。 青春片不死小清新悄然变种 很明显,青春片的单一、重复性都是最大掣肘,但十年来热度不退,自然是有其内在的改良,事实上自“太过超时代”诞生,这些电影被植入更多元化的因素,如《海角七号》是本土杂化,《练习曲》是公路模式,《盛夏光年》是同志题材,《艋舺》 是黑帮传奇,《花吃了那女孩》是MV化的形式,《停车》是多段式结构的探索,这些电影,有些已经不再是所谓“小清新”,或只有部分“小清新”,但作为青春片的变种,在市场上有了更高的竞争性。 这批导演同样有更好的商业头脑,深懂市场回报的意义,拍青春片虽然是资金掣肘,但他们用同性、喜剧、情欲元素来适应市场,成为典型的“另类小清新”,最典型的李启源的《乱青春》,大量唯美大胆的情欲戏未影响小清新的质感,这种另类化既有导演们对影像的追求,也有推陈求新的商业计算,这批导演既善于用参加影展获奖再转销本地的模式,又注重直接的噱头刺激市场,小清新越来越呈现同性恋和唯美色情泛滥的迹象(这也是国外参展的意图),这样的题材已多如牛毛。 近十年,台湾电影的最值得骄傲的恐怕就是这些青春片,它不但以小搏大搞活电影市场,还能走进大陆。尤其是ECFA签订之后, 《那些年》在大陆破5000万,《LOVE》过亿都是了不起的成绩,而更标志性的则是《恋爱恐慌症》、《咫尺天涯的爱恋》、《翻滚吧!阿信》、《转山》、《新天生一对》、《爱的面包魂》、《为你而来》、《星空》这样的青春片大量涌入,蔚为奇观,一下子填补了大陆电影几十年罕见台湾电影的空白。 对大陆观众而言,一眼是清丽,二眼是通俗,三眼就是抵触,如此之多的青春片进入视野,必然有良莠不齐的作品,其中不少就是卖萌装可爱搞低级的商业流水作,电影里也有相当重复性的痕迹,但不可否认的是,碍于资金的问题和制作上的习惯,小清新仍占据市场的最大比重。在2012年,虽然票房最高的是冯凯的《阵头》和叶天伦的《鸡排英雄》这样的本土化创作,但论票房过千万的电影,以《女朋友·男朋友》和《逆光飞翔》为代表的小清新,仍占据了其中的最大比重。 有一点遗憾的,唯一提名金马奖的就只有最佳影片的《女朋友·男朋友》,面对来势汹汹的大陆制作和港片,根本毫无胜算,这类电影可做甜点,但永远成不了大餐。小清新,就像今年两部关于面包的电影《爱的面包魂》和《女孩坏坏》里,精心装饰过的糕点铺,或者《36个故事》中那样泛着小资气息的咖啡馆,咖啡和糕点不会消失,只会有吃腻了的肠胃,小清新也不会死,死掉的只有一颗颗对小清新审美疲劳的心。 腾娱

『柒』 张国荣演的电影

1978年:《红楼春上春》《狗咬狗骨》
1980年:《喝彩》
1981年:《失业生》
1982年:《柠檬可乐》《冲击21》《烈火青春》(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杨过与小龙女》
1983年:《鼓手》《第一次》
1984年:《缘分》《圣诞快乐》《三文治》
1985年:《龙凤智多星》《为你钟情》《求爱反斗星》
1986年:《偶然》《英雄本色》
1987年:《英雄本色II》(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倩女幽魂》
1988年:《胭脂扣》(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杀之恋》
1989年:《新最佳拍档》《倩女幽魂II》
1990年:《阿飞正传》(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二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纵横四海》《豪门夜宴》
1992年:《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家有喜事》
1993年:《霸王别姬》(第四十六届法国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花田喜事》《东成西就》《白发魔女传》《白发魔女传II》
1994年:《大富之家》《金枝玉叶》(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锦绣前程》《东邪西毒》(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记得香蕉成熟时之初恋情人》
1995年:《夜半歌声》(兼任执行监制)《金玉满堂》
1996年:《金枝玉叶II》(兼任联合导演)《色情男女》(兼任客串导演)(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大三元》《新上海滩》《风月》(第三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春光乍泄》(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九七家有喜事》
1998年:《九星报喜》、《红色恋人》《安娜玛德莲娜》;受邀担任柏林国际影展评委。
1999年:《流星语》(兼任联合出品人)《星月童话》《布宜诺斯艾利斯零度》(《摄氏零度之春光再现》)
2000年:《枪王》(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恋战冲绳》《烟飞烟灭》(兼任导演、编剧、剪辑)
2002年:《异度空间》(第三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获得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演艺光辉永恒大奖”。
张国荣音乐奖项不完全记录:
2003年:第二十五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金曲银禧荣誉大奖、第三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终身成就奖、十大华语歌曲奖(歌曲《这么远,那么近》)、2003年度CASH音乐成就大奖最佳另类作品奖(歌曲《这么远,那么近》)。
2002年:蝉联香港作曲家与作词家协会第二任“CASH音乐大使”。
2001年:首届中国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最佳流行男歌手奖、最佳演唱会奖(“热·情”演唱会)、十大华语歌曲奖(歌曲《路过蜻蜓》)、雪碧中国原创音乐榜千禧全国成就大奖、金曲奖(歌曲《发烧》)、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致敬大奖、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之大碟奖(唱片《Untitled》)。

『捌』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科幻片是哪部为什么

《诡丝》(SILK)是由导演苏照彬执导,张震、江口洋介、徐熙媛、陈柏霖等演员主演的科幻惊悚片。影片以“世界上捉到的第一只鬼”为前提,融合“反重力”“核磁场”等科学内容,讲述了人鬼之间的丝丝爱意。本片于2006年9月在台上映

『玖』 张国荣的电影有哪儿些

名: 张国荣 籍 贯: 香港
性 别: 男 出生地:
身 高: 175cm 体 重: 63kg
英文名: leslie 所在地:
血 型: 星 座: 处女座
生 肖: 学 历:
生 日 : 1956年9月12 职 业:
个人简历

1978年:《红楼春上春》《狗咬狗骨》
1980年:《喝彩》
1981年:《失业生》
1982年:《柠檬可乐》《冲击21》《烈火青春》(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杨过与小龙女》
1983年:《鼓手》《第一次》
1984年:《缘分》《圣诞快乐》《三文治》
1985年:《龙凤智多星》《为你钟情》《求爱反斗星》
1986年:《偶然》《英雄本色》
1987年:《英雄本色II》(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倩女幽魂》。
1988年:《胭脂扣》(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杀之恋》。
1989年:《新最佳拍档》《倩女幽魂II》
1990年:《阿飞正传》(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二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纵横四海》《豪门夜宴》
1992年:《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家有喜事》。
1993年:《霸王别姬》(第四十六届法国康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日本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男主角奖、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花田喜事》《东成西就》《白发魔女传》《白发魔女传II》
1994年:《大富之家》《金枝玉叶》(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锦绣前程》《东邪西毒》(第一届香港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记得香蕉成熟时之初恋情人》
1995年:《夜半歌声》(兼任执行监制)《金玉满堂》
1996年:《金枝玉叶II》(兼任联合导演)《色情男女》(兼任客串导演)(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大三元》、《风月》(第三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春光乍泄》(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三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九七家有喜事》
1998年:《九星报喜》、《红色恋人》《安娜玛德莲娜》;受邀担任柏林国际影展评委。
1999年:《流星语》(兼任联合出品人)《星月童话》《布宜诺斯艾利斯零度》(《摄氏零度之春光再现》)
2000年:《枪王》(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恋战冲绳》《烟飞烟灭》(兼任导演、编剧、剪辑)
2002年:《异度空间》(第三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获得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演艺光辉永恒大奖”

2003年:第二十五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金曲银禧荣誉大奖、第三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终身成就奖、十大华语歌曲奖(歌曲《这么远,那么近》)、2003年度CASH音乐成就大奖最佳另类作品奖(歌曲《这么远,那么近》)。
2002年:蝉联香港作曲家与作词家协会第二任“CASH音乐大使”。
2001年:首届中国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最佳流行男歌手奖、最佳演唱会奖(“热·情”演唱会)、十大华语歌曲奖(歌曲《路过蜻蜓》)、雪碧中国原创音乐榜千禧全国成就大奖、金曲奖(歌曲《发烧》)、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致敬大奖、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之大碟奖(唱片《Untitled》)。
2000年:CCTV-MTV音乐盛典颁奖礼亚洲最杰出艺人奖、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大热》,退出领奖)、终身成就奖金针奖、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荣誉大奖、第十三届商台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歌曲《左右手》,退出领奖)、十大专业推介奖(歌曲《左右手》)、新城劲爆年度歌曲十大劲爆歌曲奖(歌曲《左右手》)、年度歌曲金奖(歌曲《左右手》)、《明报周刊》最突出男歌手奖(歌曲《路过蜻蜓》)、《明报周刊》致敬大奖(“热·情”演唱会)。当选香港作曲家与作词家协会(CASH)首任“CASH音乐大使”。
1999年: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左右手》,退出领奖)、港台“世纪十大金曲”金奖(歌曲《Monica》)。
1996年: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歌曲《有心人》)、第三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歌曲《有心人》)、第三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歌曲《当真就好》)。
1995年:第十八届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歌手大奖、第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歌曲《夜半歌声》)、第三十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歌曲《夜半歌声》)。
1994年:第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歌曲《追》)、第三十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歌曲《追》)。
1993年: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歌曲《红颜白发》)。
1989年:第二届商业电台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IFPI大碟奖(唱片《Leslie》)、第七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歌曲《由零开始》)、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1988年:第一届商业电台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第十一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沉默是金》、《无需要太多》)、IFBI大奖(唱片《Hot Summer》)、第六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歌曲《沉默是金》、《贴身》)、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1987年:第八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擂台大碟奖(唱片《Summer Romance》)、第十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无心睡眠》)、最有创意歌曲奖(《Summer Romance》)、全年销量冠军大奖(唱片《Summer Romance》)、第五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歌曲《无心睡眠》)、年度金曲金奖(歌曲《无心睡眠》)。
1986年:第七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第九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当年情》)、第四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歌曲《当年情》、《有谁共鸣》)、年度金曲金奖(歌曲《有谁共鸣》)。
1985年:第六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第八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不羁的风》)、第三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歌曲《不羁的风》)。
1984年:第五届商业电台擂台歌曲大奖、第七届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歌曲《Monica》)、第二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奖(歌曲《Monica》)。
1977年:在亚洲歌唱大赛上凭《American Pie》一曲夺得亚军。

张国荣对电影行业由衷热爱,倾心投入,多年来不仅演绎了许多经典角色,且一直以导演一部优秀的电影为最大心愿。他筹备多时的电影《偷心》虽然因种种原因未能投拍,但是从他参与编导的多部作品中,已经可以初步领略他的导演才华。

电影《夜半歌声》,张国荣担任执行监制。
电影《金枝玉叶II》,张国荣担任第二组导演。
电影《色情男女》,张国荣参与导演片段。
公益短片《烟飞烟灭》,张国荣自编自导。
音乐电影《日落巴黎》,张国荣参与编导。
音乐电影《左右情缘》,张国荣自编自导。
MTV《梦到内河》,张国荣自编自导。
MTV《左右手》,张国荣亲自剪辑。
MTV《枕头》,张国荣自编自导。
MTV《你这样恨我》,张国荣自编自导。
MTV《I Honestly Love You》,张国荣自编自导。
MTV《洁身自爱》,张国荣自编自导。
MTV《芳华绝代》,张国荣自编自导。
“热·情”演唱会,张国荣亲任艺术总监。

『拾』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评审介绍

第48届(2011)金马奖 评审介绍姓名 信息 石昌杰 台湾动画创作者,也是动画教育的扎根者。代表作品有《台北!台北!》、《后人类》与《微笑的鱼》,曾获金穗、金马与亚太、柏林影展等大奖。目前专任于台湾艺术大学多媒体动画艺术系。2006年所完成的《逐格造梦》与《数字艺术新浪潮第四集、第五集》,为台湾动画产业发展与艺术动画创作,留下了珍贵的纪录报导影像。 李欣芸 生于高雄。1995负笈波士顿,入柏克莱音乐学院修习爵士作曲与现代编曲,回国后以跨界演奏、流行音乐制作和电影配乐为工作重心。2005年以电影《深海》配乐获第42届金马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07年发表个人创作演奏专辑《托斯卡尼 我想起你》、09年《故事岛》专辑分别获得金曲奖最佳演奏专辑奖以及最佳作曲奖殊荣。 李沧东 韩国电影导演、制片人及小说家,出生于大邱广域市。李沧东于2003年至2004年间曾经被韩国总统卢武铉任命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重要作品包括2002年《绿洲》、2007年《密阳》、2010年《生命之诗》,在坎城、威尼斯等国际影展获奖无数。 林奕华 香港出生,中学毕业前曾担任电视及广播编剧。毕业后与友人组成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1989-1995年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巴黎与香港发表舞台创作。1994年以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95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创作,编导了近五十出作品,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2010年凭《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获上海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导演奖。 郎祖筠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主修表演,为一位全方位艺人。1991年正式进入演艺圈。其演艺版图涵盖舞台剧、相声、导演、主持、电影、广告、综艺、广播、配音、艺术教学、公益活动等领域。 张艾嘉 生于台湾嘉义,1970年代于台湾及香港两地开展其演艺事业,从影四十年,主演过的电影超过一百部。曾以《碧云天》(1976)、《我的爷爷》(1981)、《最爱》(1986)获金马奖肯定;并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近十年张艾嘉减少其银幕前的演出,醉心于幕后的工作。伦敦电影节及多伦多电影节分别于1989年及1992年都曾举办“张艾嘉电影回顾展”。 陈胜昌 曾任职台湾中央电影公司,现任长荣大学媒体设计科技学系系主任。曾获第七届哥伦比亚影展最佳剪辑《稻草人》、第四十届金马奖最佳剪辑《不散》。其他作品有《看海的日子》、《策马入林》、《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热带鱼》、《河流》、《你那边几点》、《不见》、《天边一朵云》、《黑眼圈》、《脸》等多部电影。 几米 生于台北。自1998年首度发表《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之后,陆续完成多部知名作品,并兴起绘本创作风潮。其三十多本的作品除被译为多国语言版本之外,作品如《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微笑的鱼》也延伸到音乐、舞台剧、电影、动画等不同艺术领域。几米最新改编同名电影为《星空》。 彭浩翔 生于香港。2001年首作《买凶拍人》获香港金紫荆最佳编剧;2003年《大丈夫》获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2006年《伊莎贝拉》获柏林影展最佳音乐银熊奖;2007年《出埃及记》获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创意奖。2010年完成《志明与春娇》获得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黄文英 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戏剧制作硕士(MA)、美国卡内基美伦(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大学艺术硕士(MFA)。1994开始参与电影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作品包括《红气球》(2007)、《最好时光》(2005)、《千禧曼波》(2001)、《海上花》(1998)、《南国再见,南国》(1996)、《好男好女》(1994)。曾以《海上花》获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奖。 蔡国荣 现任东方设计学院专任副教授、台湾艺术大学兼任副教授,以及中华编剧学会理事长、中国影评人协会理事。影评散见各报章杂志,着有《中国近代文艺电影研究》、《梦远星稀:中国明星影史》等书。2000年与王蕙玲及詹姆斯夏慕斯以《卧虎藏龙》,获得第三十七届金马奖及第七十三届美国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蔡崇隆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电影研究。曾任公视“纪录观点”制作人,现为纪录片工作者,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钱翔 世新大学视觉传播学系电影组毕业。1993从事电影广告MV摄影师迄今,超过六百部以上广告作品。曾任电影《蓝色大门》(2001)、《20 30 40》(2003)、《关于爱》(2004)、《片刻暖活》(2009)等片的摄影师。2010完成首部导演作品《归途》。 瞿友宁 电影、电视导演。电影作品《假面超人》(1997,釜山影展最受观众欢迎影片)、《杀人计划》(2003)。曾得三座电视金钟奖、四次优良电影剧本奖。 黄渤 出生在青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他曾经主演过多部喜剧电影(如《大电影之数百亿》等),因两部宁浩导演的成功之作《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而闻名。2009年以《斗牛》获第四十六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阅读全文

与台湾电影蓝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风暴里曹楠的结局 浏览:374
电影致爱小唯结局 浏览:134
新成龙历险记电影 浏览:167
电影经典哭图片 浏览:173
中日演员合作的爱情电影 浏览:433
乐高恐龙大电影第三季 浏览:336
大富豪电影院女同电影 浏览:192
周星驰斗地主大电影 浏览:72
电影解说视频常用音乐 浏览:189
文艺类电影英文单词 浏览:735
法国电影巡演迅雷 浏览:466
无处安身电影完整版 浏览:726
郝劭文释小龙小时候电影大全 浏览:567
燃情岁月电影英文名字 浏览:36
播放电影音乐忽然没声音 浏览:838
印度电影守护爱情下载 浏览:822
副本电影完整 浏览:182
一部塞尔维亚的战争电影下载 浏览:430
印度电影在线观看网站推荐 浏览:494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电影演员表 浏览: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