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湾有哪些好看的文艺片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蓝色大门》
豆瓣8.3分,超28万人标记。19岁的陈柏霖和19岁的桂纶镁迸发出来了不一样的故事。
像张士豪那样的男生是每个女生都喜欢过的吧,高高帅帅的,打篮球,骑山地车,笑起来很阳光,但那时候一般都不会有勇气去争取的啊,等到已经长成大人已经满怀勇气了的现在,那样的男生就没有了。
2. 台湾有哪些经典的纪录片值得一看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分享电影的乐趣。
5、《十二夜》
豆瓣8.4分,狗狗最后还是回归了自然。
倒数已经开始,如果生命只剩下短短十二夜。流浪狗和被抛弃的宠物狗在收容所里只有十二天生命期限,如果在这期限内无人领养就被安乐死,期间它们有可能因为犬类疾病提早离去。
3. 台湾80年代电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贤拍出第一部长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独树一帜,大胆运用长镜头而造就出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则成了他电影作品的一项重要标记。随后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这种复述青春与童真的过程中,他仍然没有放弃其惯有的长镜头视觉模式,悠长而沉闷,所以并没有人给他下过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到了1984年则有了转机,随着他拍摄技术的日臻完善,作品<风柜来的人>推出后,使他获得了空前的好评,此时舆论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一些国际国内的奖项,也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风柜来的人>所呈现的是一个平静、悠闲的渔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们成天无所事事,他们看白戏、赌博、逞勇斗狠。终于有一次,他们把事情闹得太大,而被警方惩戒,于是结伴离开风柜——这个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他们栖息的家,来到了光怪陆离的高雄,一切都变了,他们对这个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虑和恐惧。在两种生活状态的切换中,侯孝贤的想传达的心绪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的那种幻梦般的执迷,是这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趣,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种沾染着稚气面对着成长体验的情结,成为他早期作品里最重要的基调。也正如他自己所体验的那样:“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从<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对宠溺娇纵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的初步领悟,侯孝贤总是在利用着孩子们的视觉与思考,来发掘并且披露现实生活背后的一些创痕与阴影。充满了彷徨与无奈的岁月里,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拙劣地过活,然而孩子们却是无辜的,他们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们都在找寻着奔忙下去的理由,那么又有谁来为孩子们解释清楚,那些他们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总总,究竟都是在为了些什么。
<童年往事>(1985年)中,这种微妙的情结仍旧在继续着,不同于以往的是这种情结似乎已经有所依托,其实这种依托的端的和源头,则更多是来自于他自己一些成长经历。又是一个兀长的镜头给过来,我们看到那少年(侯孝贤)精赤着脚站在芒果树下,整个街道非常寂寥。远远传来脚踏车吃力轮转声,声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脚踏车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树下面是一个独立世界,有人出来转一圈,一会儿又不见。坐在树上的少年侯孝贤清醒地感受到微热的风,安静的蝉声,人的活动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时空整个凝结在那里……
我们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时候玩耍过的游戏,蹲在门口等大人回来的经验,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悦……这些琐碎的、平淡的,似乎只会吸引小孩子的情节累积起来,渐渐地打动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从<恋恋风尘>(1986年)中的顾盼与滞等,到<尼罗河的女儿>(1987年)中的徇徇不羁与突然死亡,我们忽而发现了侯孝贤对于爱情观念的一种决绝与虚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现,就已经把他那决绝的哀与乐、生与死的情结,完全地超越了童真与爱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现了那个幻灭的时代,男与女、大与小、老与少,都混沌在一种从无奈到绝望的状态里生存着。与其是说那个令人痛至决绝的城市充满悲情,莫不如说是人们对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焦虑与绝望,生离——死别,死别——生离,或许在这种伤情的故事里,唯一能令人畅释心胸的画面,也只有那长镜头下的远山近水……
陶醉在长镜头的古典写实形式,或许会是侯孝贤今生今世都无法放弃的情怀,而对于现实生活与田园野趣的执迷,也源自于其写实个性下的完整经验。而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在秉执这种特质,但是他这种写实的特质却与侯孝贤的乡土田园气韵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触角牢牢地扎在了台湾城市的最深处,总是在揭批着那些披着改良外衣的生活与人性,揭开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阴冷的最底层。
与侯孝贤一样,杨德昌的电影作品也启始于那些孩提时代的意趣与感悟。在最初<光阴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并没有过于偏执地坚守批判与怀疑的态度,而仅只是对于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浅显、而又是最单纯的解读。女中学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缓慢的画面中给予呈现,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冲突,只有那留存在记忆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间,在细腻的呓语声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这无奈的青春,体会这“光阴的故事”。
在随后的<海滩的一天>的创作中,这种天真、烂漫的情怀忽然原离了他的视线,一股迷惘而空虚的落寞情结,弥盖了他对爱情与生活的幻梦与憧憬。故事的调子饱涵着沉重,那种原离了生活环境,而又揭示着现象的侧面写实,把一种对人性的怀疑推到了观众们的面前。身在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空洞而虚伪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足逐渐变得疏离、冰冷,任何情感与允诺都显得无比苍白而毫不可信。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链条,紧禁地捆绑着彷徨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每一个年轻人,爱没有了希望,恨也就无所谓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搁置到了一种更加极端、更加边缘的状态。
这个疏离、冰冷的人际关系发展到<青梅竹马>(1985年)与<恐怖分子>(1986年),则成为更教人恐惧悲观的软弱道德行为,大都会五光十色的物质环境,只会更加剧这些个人的绝望与无助。<海滩的一天>毕竟在剧终时成就了两个独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虚的概念却展开了更为悲观的结论。到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会败德和软弱人性的“共犯”控诉。小四的杀人行为,被拓宽为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的封闭,以至于对纯洁、真诚的扼杀。如此看来,若说杨德昌是一位当代台湾社会道德观察省思者,也并不为过。
4. 台湾电影《娃娃》(1991)
今天在CCTV电影频道又看到了《娃娃》,是柯一政1991年的电影。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我们家有碟,我也看了几遍。A Piggy Story,主要由一群逗趣的小孩子出演,情节略显平淡却是非常温馨朴实的台湾电影。一个抱着叫做“芭乐”的小猪的小女孩,在失去双亲后来到母亲挚友的家里,展开的生活历程。都是非常日常平凡的小场景,比如朱爸爸爬窗被卡在窗外,老师在课堂上对付乱哄哄的小孩子以及奋不顾身地爬树,还有那个凶巴巴的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神秘兮兮的亚高……
最喜爱的是那一群孩子奔跑过大街的场景:孩子撒开腿的稚拙模样,却有着信念坚定的姿态;最逗趣的是寥多的弟弟,老掉队跑在最后,拒绝穿尿布,大部分时间只会说“好!”(因为年纪太小),而且说归说做归做。这群孩子为了找寻芭乐截住了运猪的卡车,在哼哼唧唧的大猪群里翻啊翻,结果把大猪都给放出来了,留下一堆焦头烂额拉扯大猪回笼的大人,和一塌糊涂的路面交通……亚高趴在路面上试图听到芭乐的步音,结果被疾驰的大卡车险些碾过去……还好还好,亚高手脚灵活倒贴在卡车的底面,才逃过一劫。从车底爬出来还说,大哥你车底漏油了啦;司机是个典型台客:“后生人大清早趴在路面干吗……拜土地公咩。对不住了啊……”
——要换作现在,很有可能是敲讹一笔、面红耳赤,又是一场不了了之的路面纠纷吧。这些人们,这些场景都非常可爱。这个城市也有摩登(当时)的青年和潮涌的人群,但是电影里处处有这样充满人情味的场景和细节。让观众能够放心地了解:娃娃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仍然会是幸福的。同时我也很好奇,娃娃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成长的尖锐痛感,是来自必须了解的某些事情。了解亚高说的话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了解爸爸、妈妈还有芭乐是“不会变的”,了解人生的离别自己永不能躲避。还好,娃娃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小心翼翼守护着她的人;这样长大着的娃娃,才更加可以懂得,我们不能永远幸免灾遭,但随时能够与温暖相遇。
<娃娃来到了台北>
朱妈妈在机场举起香艳女郎封面的杂志 对上暗号
一只小猪开路 一个小小的女孩 拨开人群 站在跟前
它是芭乐,芭乐最爱吃苹果!这是娃娃!
娃娃就这样来到了台北 朱爸爸朱妈妈的家
娃娃是长在山里面的孩子 有一次一架载着爸爸妈妈的飞机掉了下来
娃娃从此就成了孤儿
这样的娃娃 来到台北却一点也不伤心
哥哥朱皮在她到达前就已经为她打了一架
爸爸和妈妈给她布置的小房间 有红色的枕头 还有芭乐的专门小床
娃娃还可以钻到爸爸妈妈的被窝中间去睡觉
像从前一样
<娃娃上学了>
每天哥哥带着她 在途经的墙头用彩色粉笔做上标记
还偷偷帮她带芭乐到学校 结果让爸爸妈妈被校长训话
老师受了伤 妈妈也生了气:
“娃娃你是个宝你知不知道?!……
小孩子怎么可以乱爬树呢!你要是怎么样我怎么跟你的妈妈交代”
娃娃在台上表演《彩色天空》 上话筒前吹呀吹口哨
却在关键时刻硬是吹不响
只好羞羞地摇摇头
<芭乐不见了>
芭乐跑到苹果堆里饱餐一顿
芭乐跑到棒球比赛场里大闹天宫
芭乐差点就变成了烤乳猪
看着爸爸要拿瓦斯来烧猪毛了
陌生的小孩子偷偷把芭乐放了
可是娃娃还在找芭乐
可是芭乐你在哪里 呀
<娃娃逃学找芭乐>
朱皮、搞怪、廖多、肉粽……还有小枕头
一起出发去寻找芭乐了!
他们在大街上奔跑着 吃冰激凌
掉进了井盖里被井下的工人托起来
传说中“很厉害”的亚高也出现了
亚高出招找芭乐 结果招来了两条凶狠的大狗 吓死人了
最后看到了芭乐 可是芭乐掉进水里去了
芭乐回到家也不吃苹果了
大家都担心芭乐会死掉 大家都哭了
可是娃娃好像并不伤心
<芭乐会变!芭乐会变!>
芭乐还是死了 埋在一个小小的土堆里
大家都洒了一把土 走了
娃娃看见树边蹲着一只黑白的小狗 走过去
“芭乐是你吗?你是芭乐变的!”亚高说过
芭乐会变 因为爸爸妈妈也会变
爸爸妈妈离开后 就会变到台北来
朱爸爸和朱妈妈是爸爸妈妈变的
所以芭乐也会变成小狗
爸爸、妈妈、芭乐……都不会离开
唉,孩子
要如何跟你揭示这个谎言呢?……
故事的最后
娃娃还是知晓了 爸爸妈妈,还有芭乐,都没有了
可是朱皮、朱爸爸和朱妈妈会一直在她身边
娃娃还会是一个幸福的娃娃
1991年的娃娃,现在,你长大了吗?
我暗暗地想,你一定会很幸福的。
5. 台湾盛产青春偶像剧,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台湾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卧虎藏龙》
豆瓣8.0分,将近20万人标记。李安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
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6. 台湾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文艺片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蓝色大门》
豆瓣8.3分,超28万人标记。19岁的陈柏霖和19岁的桂纶镁迸发出来了不一样的故事。
像张士豪那样的男生是每个女生都喜欢过的吧,高高帅帅的,打篮球,骑山地车,笑起来很阳光,但那时候一般都不会有勇气去争取的啊,等到已经长成大人已经满怀勇气了的现在,那样的男生就没有了。
7. 有哪些推荐的台湾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卧虎藏龙》
豆瓣8.0分,将近20万人标记。李安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
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8. 2021台湾恐怖片咒在哪能看
《咒》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nOZzi7RXfQAmzAXZk04EJg
备用链接:链接: https://pan..com/s/1mP7ZvoK4G6s7qAPf3OFDLw?pwd=p5sy
导演:柯孟融
编剧:柯孟融/张喆崴
主演:蔡亘晏/黄歆庭/高英轩/林敬伦/温庆禹/更多...
类型: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语
上映日期:2022-03-18(中国台湾)/2022-07-08(中国台湾网络)
片长:110分钟
又名:Incantation
咒的剧情简介· · · · · ·
若男和朋友组成影像团队,六年前闯入邪教仪式中的禁地,触怒了沉睡的邪灵,所有人接二连三离奇死于非命。
本片改编自发生在高雄的真实事件,当时一家六口自认被神明附身,全家人发疯似的起乩,甚至自残等种种离奇行径,最后更导致有家庭成员死亡。
9. 求好看的台湾地区电影
海角七号 超红的 (范逸臣,田中千绘主演)
囧男孩 (是小朋友)
九降风 (是高中生的故事,九个年轻人)
《沉睡的青春》,《听说》导演郑芬芬的处女电影,张孝全和郭碧婷主演。。。。寻找初恋的电影。
《阳阳》,渺渺里那个小艾主演的,。挺养眼的。
《盛夏光年》,张孝全、杨淇、张睿家主演。讲友情与爱情的,夹杂着同性情感。我当时觉得很好看,虽然最后的故事结尾让人很无解……电影里三个人的名字也很具要象征意义呵。
《夏天的尾巴》,也有张睿家。相比之于《盛夏光年》中的悲剧与不幸,《夏天的尾巴》显得要更夏天一点。这是一部有点趋近于沸腾的青春电影,叛逆与躁动交替成为主线,辅之以音乐的柔美与圆润,宛然构成了一幅刚柔并济的青春画。
《六号出口》:青春总是那么长,但回忆起来才知道那么短。有彭于晏和阮经天。当时的阮经天还不出名哈。。。个人是不觉得好看啦。。。这部电影。
《海角七号》,故事明暗两条线很新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艋钾
10. 台湾本土电影有哪些
魔法阿妈a台湾本土制作!台湾本土电影春季档(3)落山风!!《十七岁的天空》!<海角七号!台湾本土电影票房冠军爆笑片《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