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6翻译成《盲童》,是意大利影片,可惜找不到原文片名.
这个男孩其实是半盲 可以看到光和影子 片子里很多镜头都是通过他的视角来拍的
主要是讲一个盲童小提琴天才
他死去的妈妈是小提琴手 爸爸用残酷的方式训练这孩子 后来终于带他去录音的时候孩子走丢了 他被送到孤儿院 被当作自闭儿童后来一个女老师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后面记不清了
❷ 看盲童刘浩故事读后感
今天周六,早晨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看完新闻后,不断调台,突然看到电影频道的《弹钢琴的盲童》,虽然是从中间开始看的,但里边的故事让我忍不住继续看下去。其故事情节令人感动,甚至泪流不止。主人翁的行为让我敬佩,也让我汗颜。
首先得说说故事中的几位人物。一、主人翁:爸爸,工厂锅炉房的工人,一个月只能回一两次家;妈妈,是一个下岗女工,为了儿子每天在外接很多的活,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刘浩,是一个盲童,意志坚定,坚定地走自己认准的路。二、好心人:以电子琴学教为生的刘老师,卖馒头包子的女老板,北京开小饭店的女老板,卖钢琴的小伙子和女钢琴王老师。
我所看的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一天,妈妈为了让刘浩一个人在家时不孤单、不寂寞,于是买了一个很便宜的玩具电子琴回家。结果是这个玩具电子琴改变了刘浩的一生,没有这个玩具电子琴,还真差点埋没了一位钢琴天才呢,中国很可能缺失一位钢琴大师。妈妈下班回家,在家门口发现家中响起了音乐的声音。进门一看,刘浩手拿玩具电子琴。妈妈的潜意识里:刘浩——儿子开过录音机,并在她进门的那一刻把录音机关了。于是想当然地批评起刘浩来,叮嘱他今后再也不要玩录音机了,因为怕电到刘浩。刘浩的回答:他并没有开过录音机,音乐是自己用玩具电子琴弹出来的。妈妈不敢儿子的话,于是要求刘浩再弹一次,她又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家中会居然会有音乐天才?从来没有学过电子琴的刘浩既然具有音乐天赋,在电子琴方面能够无师自通?于是,决定让他学电子琴,但对于一个从未进过学校大门的盲童来说,其路途会是何等的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经过多方求助,以电子琴学教为生的刘老师终于答应教这个从来没有学过音乐而又具有相当水平乐感的刘浩学电子琴,而且是免费的。在往后的日子里,刘老师不仅教刘浩电子琴,还每天背他上学、回家,尽管在教学时,沟通起来非常有困难。但经过刘老师的因材施教,刘浩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了当地电子琴的金奖。但随着电视机中传来钢琴王子朗朗弹钢琴的声音,刘浩又一次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他觉得钢琴的声音太美妙了,于是毅然决定从此以后不弹电子琴,改弹钢琴,不管妈妈如何劝说,刘浩只认定这一条路,而且似“父”的刘老师也认为,刘浩应该去学钢琴,但只能去北京学。妈妈在说服不了父亲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带儿子上北京求学。
在北京的求学之路,更是艰辛。第一,城市太大,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老师;第二,身上只剩下五十元,不敢住店,只能在开放的公园门口睡觉,吃饭也困难;第三,刘浩不是非常理解妈妈处境。还好世上好人不少:卖早点的女老板能够亏本卖给他们包子,开小旅馆的女老板能够免费让他们住宿,开钢琴店的小伙子能够让刘浩在店内弹琴,等等。妈妈在北京陪儿子找老师,爸爸在家里也不闲着,拼命工作,为了孩子把自家的房子卖掉,把钱送至北京,回单位住锅炉房。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浩的伯乐终于出现了,经过简单的面试,王老师,估计是位教授吧,她收下了这个从未弹过钢琴的盲学生。经过王教授的调教,刘浩有了机会与朗朗同台演出。故事告诉我:刘浩是幸运的。当然,他的幸运是来自自己的天赋,加上不懈的努力。
这部电影,应该属于纪实性的,拍摄起来,也不复杂;经费,也不会需要很多吧。但给人以强大的震撼。但,有“魂”在。它在教育人们,在引导人们;在宣传友爱、友情。
电影告诉:一是我们国家父爱母爱的伟大:既然养了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养好。教育了我们当代青年,不要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当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时,都要负起父亲母亲的责任。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帮助弱者的精髓没有丢掉:刘老师对刘浩的帮助是巨大的,刘浩的出现,对他的教学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语言不通。有时甚至对牛弹琴,如他告诉刘浩,弹某首曲子时心里要充满阳光,刘浩居然毫无反应。还好,事后刘浩问他什么是阳光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有问题。北京的女老板们,不会因为妈妈没有钱而瞧不起他们。三是中国两千年前的优秀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得到诠释:因材施教,就是要求老师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我国的义务教育却理解成为因教材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简直是无闹。国家的发展,首先是教育的发展。难道刘浩的成长,不值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老爷们三思吗?
笔者不是电影评论人员,但笔者觉得当今电影的教育意义缺失得很厉害了,电视也是这样。目前,媒体也只关心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多少,从没有见到媒体、甚至电影评论人员关注一部电影的教育意义;电影电视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对电影和电视的教育意义进行审查,只关注它们的轰动效应。这是我国电影电视只有轰动效应,而没有影响力的所在。如《亮剑》,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内容,笔者看过了很多反映战争的书,无论在那个战役都找不到类似的情节。这就是在误导我们的年轻一代。
为此,笔者呼吁相关的“专家”“学者”们,拿出专家学者特有的精神来评价我们的电影电视,影响我们的电影电视吧;我们国家电影电视主管部门的官员们应当既要依法行政,真正履行好的职责,也要有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请你们认真审视我们的电影电视吧!
❸ 双目失明的小缘是什么电影
《被抛弃的人》
《被抛弃的人》是1983年上映的国产影片,由刘欣执导,王珊、李岚、郝意波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盲童反复被自己亲生父亲抛弃的故事。
剧情简介:
一列客车的硬席车厢内,一个6岁的盲童正熟睡着,或许他还在做着甜梦。可是,他怎能料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乘他熟睡的时候,已经偷偷地下了车。
如今,这个双目失明的残疾儿童小元已经成了被抛弃的人。但是,小元并没有被社会主义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抛弃。
在车厢里,列车长、乘客、新婚夫妇、小胡、老站长以及旅客们都非常同情他,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大坪火车站客运员任淑芬热情地把小元带到自己家中,和退休的妈妈一起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等待查找他的家庭住址。
❹ 寻一部 九十年代拍的一部描写盲童弹钢琴的电影 名字也行!!!
我记得是叫盲人神曲,但怎么也搜不到。希望你是说这个的。里面有个情节,孩子爸爸去海里捞蛤蜊还是海螺的,应该在下雨,后来去市场卖货的时候,因为摊位的问题,还和别人吵起来,后来大家被妈妈感动。
❺ 《天堂的颜色》是哪个国家的电影,导演是谁
伊朗电影《天堂的颜色》(又译《太阳是我的眼睛》)
编剧/导演:马吉德·马吉地
主演:侯塞因·马赫社伯、莫赫森·拉美萨尼
该片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盲童无色却多姿的世界。导演是伊朗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上一部作品《小鞋子》在国内曾引起过不小的反响。本片在视听语言上有颇多煞费心思的精致之处,尤其是对盲童手的再三表现以及他对天籁之声的敏感直觉,都倾注了导演的人道主义情怀。本片曾获得2000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优秀电影作品。
这部影片充满浓郁的伊朗民族特色,画面纯美如画,节奏明快流畅,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徐徐有序而又跌荡起伏,在内敛中伸张着人文情怀的张力。影片最感人的情节是奶奶安祥长逝与远在他方的盲孩子心灵感应的那一场。在昏暗的光色中,奶奶突然眼睛一亮,这时远方出现了朦胧的山雾,盲孩子站在山垭口,那双看不见的眼睛仿佛在捕捉着什么,在幽冥中仿佛划过一道道智慧的灵光,那是奶奶对他生命的祈祷。诗一样的电影语言,把这对患难相依的祖孙俩那种圣洁的温情展现得如此美丽而伤感,的确感人肺腑。
❻ 盲人小神童是什么电影名字
是电影《大海与天使》。
《大海与天使》是王立君为制片人,张荣生执导,魏巍、蒋雯丽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海军上尉唐岩与盲校音乐教师乔娅在解救、帮助和教育一位被拐卖的盲童如光期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6年,电影《大海与天使》全国首映,先后入围第3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先后斩获第2届中国佳木斯残障儿童电影论坛最佳男主角、第16届平壤国际电影节优秀故事片、首届中国秦皇岛残障儿童电影周最佳男主角。
(6)台湾电影盲童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这部电影情感真实,催人泪下,赞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让社会关爱盲童,是一部传播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获得了第2届中国佳木斯残障儿童电影论坛和第16届平壤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认同。
《大海与天使》由著名制片人王立君担任制片人,张荣生执导,国内电影首次拍摄航空母舰,也是国内电影首次选用(青岛盲童学校)群盲学生出演,力求真实,前期沟通是一个极其煎熬的过程。
❼ 电影‘弹钢琴的盲童’是真实的故事么
这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是内蒙古赤峰市。从网络搜来的的剧情简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内蒙古的赤峰市。八年前,一个叫刘浩的孩子降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因为早产,在保温箱里输氧过多,而导致刘浩自幼双目失明。三岁那年,母亲替他买了一把玩具小琴,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能用它摹仿出麻雀的叫声。音乐的激情燃烧着刘浩幼小的心灵。他的音乐天赋让母亲震惊,也让她欣喜万分。她明白,音乐成了刘浩唯一的快乐。她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快乐带给这个不幸的孩子……
也许能帮到你,这个电影真的很感人。
❽ 电影《天籁梦想》主要讲了什么
《天籁梦想》剧情介绍:四个藏族盲童,从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小村出发。为了一个上电视表演的梦想进行的冒险历程。他们是盲童,却用心去看整个世界。不屈从命运,不畏惧艰险,于黑暗中勇敢前行。他们来自于世界第三极,那里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壮阔多姿的藏地风光。
他们行走在路上,经过旷野,索桥,河流,雪山,
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历尽坎坷,笑泪交杂,最终在人们的帮助下登上了深圳电视台《天籁梦想》节目的舞台,并接受了援藏医生实施的复明手术重见光明。
(8)台湾电影盲童扩展阅读
《天籁梦想》角色介绍:
1,图丹
10岁,仅右眼可视,是江孜小镇盲校的一名学生。他如果不尽快手术,也会全部失明。但为了梦想他放弃了手术,带着格桑,卓玛,索朗踏上了从家去深圳的路程。
2,格桑
8岁,双目全盲,是江孜小镇盲校的一名学生。在收到深圳电视台《天籁梦想》节目的邀请函后,不顾家人和老师的极力反对,坚持要去参加比赛。
3,卓玛
12岁,歌声优美,是江孜小镇盲校的一名学生。
❾ 电影《边走边唱》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这部电影是陈凯歌导演所主导的,并且由我们所熟知的黄磊和许晴来进行演绎。(史铁生的小说)
故事当中真的很让人震撼,盲童跟着师傅学习,师傅就叫他在你把琴弦弹断了一根又一根之后,当你谈到1000根琴弦之后就会有一道能够治疗,你眼睛的秘方,让你重新看清眼前的一切。盲童正是由于非常渴望能够看到光明,所以不断努力的,弹断了琴弦,断了一根有一根。
每次当看到琴弦断一根又一根的时候这样的一种场景,然后觉得人生真的是一点一点的努力和累积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样努力奋斗顽强的人生的意义,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❿ 盲人神童是什么电影
是《大海与天使》。
《大海与天使》是王立君为制片人,张荣生执导,魏巍、蒋雯丽等主演,由山东德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山东电影制片厂、泰安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剧情电影。
影片讲述了海军上尉唐岩与盲校音乐教师乔娅在解救、帮助和教育一位被拐卖的盲童如光期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10)台湾电影盲童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大海与天使》情节真实、感人,海军上尉唐岩意外救助一位被拐卖沦为乞丐的盲童如光并将其送进市盲人学校读书。唐岩也在盲校做义工的过程中与美丽善良的音乐老师乔娅互生爱慕,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在各界的帮助下,失散多年后,如光母子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