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知道中国十七年电影各个阶段特征和作品
1、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20世纪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电影创作的大好时机,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十七年电影”不胜枚举,尤以军事题材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中华女儿》、《钢铁战士》、《翠岗红旗》、《风暴》、《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影片)、《红色娘子军》、《红日》、《燎原》、《霓虹灯下的哨兵》、《上甘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东进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传记则有《雷锋》、《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表现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的有《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在战争叙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场景,是“十七年电影”不少军事题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如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执导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温和温馨。
2、名著改编的影片:这是“十七年电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鲁迅原著)、《林家铺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龙须沟》(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红旗谱》、《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铺子》是“十七年”诸多名著改编的方式成为银幕经典的创作范例之一。影片传达原中国古典美学神韵,始终是研究者们饶有兴趣的。
3、惊险片:惊险片历来是中国各时期电影创作最精彩的样式之一,是当代中国形态较完备的“类型片”,“十七年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现了《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秘密图纸》、《跟踪追击》、《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51号兵站》、《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来客》等一批作品,与现在大量的惊险动作片不同,“十七年电影”中的惊险片少有追逐和格斗场面,但也出现了少数武术功夫片,如《飞刀华》、《林冲》等。
4、爱情片:这无疑是“十七年电影”中最为优美抒情的一个板块,与当代爱情片相比,更显得细腻、精致、尽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动人,给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喜剧、悲剧或音乐片的样式出现。比如: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身的《阿诗码》(杨丽坤主演)当属中国爱情电影的巅峰作品之一;《刘三姐(黄婉秋主演)、《画中人》(李忆兰主演)等也是诗情画意的精品之作。同时,一批现实题材的爱情片大量涌现,如《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5、儿童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从不“失真”,既坚强勇敢又天真可爱,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许多的成年人,如:《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鸡毛信》、《小铃铛》、《英雄小八路》等。
6、体育片:竞技体育的魅力被众人倾倒,体育电影则艺术地再现了运动员的风采,如《女蓝五号》、《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等。
7、喜剧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喜剧片以轻喜剧和讽刺喜剧居多,演员表演到位,无矫揉造作,幽默诙谐,如《游园惊梦》(侯宝林主演)、《今天我休息》、《乔老爷上轿》、《李双双》、《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部立体故事片》、《女理发师》《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满意不满意》、《哥俩好》、《抓壮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电影”中唯一的内地与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戏曲片:属中国独有的影片样式。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群英会》、《梁山泊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织女》、《天仙配》、《杨门女将》、《铡美案》、《花木兰》、《花为媒》、《刘巧儿》等。其中多部与香港合拍。
9、艺术性纪录片: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故事影片样式,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结合的产物,其大多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并由本人扮演的《黄宝妹》。
10、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除了具有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即纪录或表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外,还可以以其奇观性而具有对非少数民族观念的娱乐性意义。代表作品有《阿诗玛》、《刘三姐》、《农奴》、《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其中,反映===========民主进程的《农奴》,以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11、其他:舞台艺术片《东方红》、动画片《大闹天空》(上下集》等。
❷ 中国的爱情电影和欧美国家的爱情电影有什么区别要以这个题材来写论文的,请问有谁能提供一些资料呢,谢
中国爱情电影的题材都是以生活中的平凡的爱情为主,就像"山楂树之恋"一样的纯洁而平凡的爱情故事.
或者一个女孩爱上一个帅哥,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甜美的,开心的.
又或者是男女主角本来是冤家,后来相爱的故事.
而欧美国家的爱情电影是宫廷式般的唯美爱情,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爱情一样,令人感到唯美的同时结局是悲凉的,惋惜的.
或者会是带有点惊悚的,而又神秘的爱情一样,如"暮光之城"一样.男主角是一个吸血鬼,可以说是一种爱的你死我活的境界.
这是我自己亲手一个一个字打上去的,打了好久的~希望楼主采纳~谢谢.
❸ 香港爱情电影的特征...
时尚,快节奏的恋爱,还有比较能体现香港特点的东西,就是说香港的爱情电影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里面,所以才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啊
❹ 中国经典爱情片的特点
中国经典爱情片里的爱情来自于生活。
爱情是永恒的,这是就人类的本性而言,而具体的爱情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受社会影响而具有其特殊的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电影《庐山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生》《芙蓉镇》《不见不散》《云水谣》《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
❺ 《爱情神话》被称为“高级感”国产爱情片,这种高级感具体体现在哪里
《爱情神话》这部影片自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剧情精彩,演员演技精湛,台词功底深厚,圈粉无数。但更多的人是被剧中的剧情所吸引,人物的情感也是十分真实、自然。
《爱情神话》被称为“高级感”国产爱情片,这种高级感具体体现在哪里?
青年群体喜欢的每一点似乎都成为了下沉市场中观众的排斥点。因此,这种薄膜的性能是非常两极的。事实上,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它可能只是少数几部好电影,因为它不能打破两极声誉的循环。
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的所有亮点都成了其他人的看点。对电影的评价不仅仅是两极,甚至是“折叠”。焦点小组中电影的“圈”造成了沉陷中的“断层”,即使电影的高声誉也无法弥补这一断层。
❻ 现代爱情影片的特点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成长而成长,变化而变化。在远古尚未有语言的文字的时代,爱情的表达固无法记载流传而无以考证。文字出现后,它便被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和流传。无论是古希腊戏剧,还是荷马史诗,或是中国的《诗经》,爱情成了无穷无尽的智慧源泉。爱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它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文学地位。到了近代,电影的出现,爱情便也被搬上荧幕,成为可观可感的生动画面,成为老少皆宜的大众文化。
爱情是永恒的,这是就人类的本性而言,而具体的爱情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受社会影响而具有其特殊的内涵,下面就具体谈谈现代爱情电影的一些特征。
首先,现代爱情电影的“乱伦化”。现代人很有个性,个性解放是许多工作为衡量与时俱进的标准,个性解放,当然是解放人的个性,人不再受众多社会伦理道德的牵绊,“我走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听起来似乎很有个性,他们的个性表现在爱情上,就是充分的“爱情情绪化”,想爱谁就爱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管不着。由此,婚外恋、三角恋、同性恋等等便光明正大地公诸于世,“新锐文人”便把它们载入文字作为“永恒的经典”当作“历史的典故”以资世人玩味。而那些善于“捕风捉影”的电影艺术家们则把它们演绎成“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精品”,让这个时代的人傻傻地观看自己的表演而悲天悯人。
其次,现代爱情电影的“短命化”。爱情虽然是永恒的,但表现爱情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永恒的,就好比乌龟王八能有千寿,而食用乌龟王八的人却无法享有千寿。爱情入电影,无非是想歌颂赞美它,人类的原始愿望在“电影的童年时代,甚至童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部都实现了。”《泰坦尼克号》中的爱情不与“豪华的油轮,以至一个时代同沉没”。至今人们仍对那生离死别的爱情津津乐道,那是爱情最后的纯洁年代。它因纯洁而高尚而令人难以忘怀而在一代又一代的心里生死不渝,生生不灭。现代人的爱情是旷野的,像火焰般热烈,能把人烤焦,但缺乏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比如电影《我爱你》中那对吵吵闹闹的男女表演,只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片“爱情小品”,为何而爱,又为何而恨,无爱就无所谓恨,它只是让人疯狂一阵之后便心满意足地沉入梦乡,醒来后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爱情充其量只不过是娱乐现代人无知的爱情欲望,给他们一种心理安慰好让他们安然入睡而已,这样的电影它能长寿?现代人对爱情的无知,论定了爱情电影的短命。
再次,现代爱情电影的“泛滥化”,作为大众化的爱情理所当然要表现得尽可能广泛一些。让各种层次的不同观众都能领略到属于自己的那种爱情,这是爱情大众化的一种要求,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形形色色的爱情电影中存在太多良莠不齐的现象,许多爱情电影纯粹是在作“爱情秀“,迷惑那些对爱情充满幻想的观众,而且这种电影层出不穷,大有”争先恐后“之势,真叫人大失所望。
总之,现代爱情充当了现代人的“爱情杀手” ,扼杀了爱情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它只是作为一种“商业化爱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精神实质是一种“商业精神”,为商业而生,为商业而死。随着社会的变化,他必将逐渐消亡,终有一天会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❼ 《爱情神话》口碑超《误杀2》,上映第7天票房破1亿,这部电影有何魅力
《爱情神话》这部影片上映后反响热烈,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剧情精彩,演员演技精湛,台词功底深厚,同时在拍摄上与预期他的电影与众不同。可以说,这部电影的质量是很高的。
《爱情神话》口碑超《误杀2》,上映第7天票房破1亿,这部电影有何魅力?
这是一个常特殊的电影。电影故事以上海为背景,而且几乎所有来自上海的演员都扮演主角。爱永不消逝,这部电影讲述了上海中产阶级的爱情故事和市场生活。它表现了成熟男女之间的爱情,幽默感也相当先进。但是你越深入细节,就越能在电影中找到老吴。作为站在老白身后的“男人”,两人之间的友谊也令人感动,这让人感叹:女人总是难以捉摸,男人是孩子,直到他们死去。
影片中关于爱情的讨论,如同老白在街上与鞋匠聊天的“实践哲学”一样微妙,人生哲学一样宏大,有意无意地提升了影片的风格,与单纯的狗血爱情保持距离。这样一部电影值得一起看。这种有价值的情感可以延伸到上海的现实生活中:它可以像火一样热情,也可以像水一样平淡。
❽ 为毛中国这么多写爱情故事电影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总是没能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导演不能安排好的结局
首先根据你的问题我猜测你应该年纪不超过20岁。
20岁以下的观影人喜欢看什么样的国产爱情电影呢?
没错《那些年》、《匆匆那年》、《小时代》等等。
这些电影有个什么样的特征呢?
没错,校园爱情片。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
广电总局规定,凡校园爱情故事片不得出现早恋情结,校园爱情不得出现圆满结局,否则将被视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早恋,将对社会造成恶劣的不良影响。
————————————————————————————————————————
作为一个掌握了投资方几百上千万投资,不赚钱就会被弄死的导演,我们应该选择给男女主角一个happy ending,然后过不了审无法上映导致影片投资付诸东流最后被投资方弄死呢?
还是选择顺应大势大家一起哭哭笑笑,最后说一句“分手快乐”然后全片完,赚的盆满钵满你好我好大家好呢?
————————————————————————————————————————
聪明的小朋友,你猜到了吗?
❾ 中国电影为什么以爱情为主是市场原因吗
有以下原因:
1、从观众角度来说,中国接受最高的是动作片,其次就是爱情片,再其次是喜剧、玄幻等。
从票房来说,最高的是动作片,其次是喜剧,再次是玄幻、爱情等
所以,无论是观众角度,还是票房角度,爱情是不可或缺的主题
2、从投资来说,动作片、玄幻片一亿起步,做的好一点,至少2亿以上。而爱情片则最大投资就是演员的工资了。如果是主演当导演又投资,则又可以省很多钱。
所以爱情片投资都不大,一般动作片一亿元起步的话;那么爱情片三千万就到顶了。
3、从收益来说,电影票房大约是实际投资额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如果三千万投资,则一亿元票房肯定赚钱了(另外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而好一点的剧本和演员,这个要求不难达到;所以中国电影以爱情为主要电影品种
❿ 中国爱情电影的发展
走过四季的国产爱情电影七夕到,鹊搭桥,牛郎织女乐逍遥。这段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如今已经成为爱情经典。在这浪漫的七夕情人之夜,有情人总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一番。携手欣赏几部精彩的爱情电影,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人们沉浸在被缠绵悱恻的爱情中时,不知是否知道在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史中,爱情电影曾历经坎坷。拍摄于1922年的《劳工之爱情》是中国的第一部爱情电影,这部以表达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为主题的影片情节简洁,诙谐幽默。改行卖水果的郑木匠与祝郎中的女儿相爱,但未来岳父以“让祝氏诊所生意兴隆”作为答应求婚的条件。郑木匠情急之下,楼上俱乐部的楼梯改成了由他控制的活动楼梯,上楼下楼的人跌伤无数,上门求医的赌徒络绎不绝,于是乎他的诊所生意火爆,郑木匠与祝小姐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郑木匠机智多谋,祝小姐浪漫多情,想不到二十年代的爱情故事竟然如此“罗曼蒂克”。作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张石川拍摄此片时并没有使用太多技巧或手法,而且还是部短得只有22分钟的默片,导演的初衷只是为了“博人一乐,尚无主义”。殊不知正是这部定位于取悦大众的商业影片,从此揭开了中国电影爱情片的序幕,让爱情通过电影的形式走近了人们的生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马路天使》是30年代爱情电影中的代表之作,其中的电影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等流传至今。电影中男女主角是一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小陈以吹号为生,小红则到茶楼酒馆卖唱。艰苦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们心中爱情的火焰,小红一回家就利用镜子反光给小陈打暗号约会,小陈则时不时给她变魔术逗乐,两人隔着窗户用歌声和琴声传递着绵绵情意。然而好景不长,歌女小红在茶楼卖唱时被被流氓古成龙看中。面对恶势力的步步紧逼,誓死维护自己爱情的小陈没有退缩。在众多把兄弟的帮助下,顺利地把小红救出魔窟。小陈和小红分别由当时极富盛名的赵丹和周璇扮演,青春亮丽的电影明星,波澜起伏的爱情故事让《马路天使》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此时的爱情电影已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娱乐大众,它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平民百姓艰难的生活,美好的爱情在乱世里也变得沉重起来。如果说解放前的爱情电影里总离不开忧伤和磨难,那么解放后的爱情电影里更多的是冲破禁锢和约束。《五朵金花》是那个时代爱情电影的代表作,曾先后在三十五个国家上映,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虽然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爱情电影,但电影里却是歌颂新时代人们的美好生活和新型的社会关系。虽然以讲述云南白族青年阿鹏与金花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电影中两人谈情说爱的情节却少得可怜。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爱情被挤到了角落。即便如此,这部电影在六十年代还是因为宣扬“爱情至上”被打上“反动电影”的烙印,女主角杨丽坤因遭受残酷迫害最终精神错乱,郁郁而终。严峻的政治环境让爱情变成了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电影人谈“爱”而色变,之后多年无人敢越雷池一步。1980年代初,一部以表现男女青年真挚恋情的自然风光片打破了这个人为的樊笼,再一次把爱情电影带进人们的视野,它就是被称为“80年代的青春偶像片”——《庐山恋》。影片自发行之初就风行全国,张瑜、郭凯敏成了当时的最佳恋人拍档。女主角张瑜人气急升,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当选为当年的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料影后”,票数之高至今无人打破纪录。《庐山恋》讲述的是一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和一个大陆男子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影片以庐山这个风光旎妮的自然景观入手,利用以景生情、借景写情的叙述笔法,观众在欣赏清丽妖娆的自然景观同时,对男女主角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利用电影镜头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刻画的手法颇见功力。这部影片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是男女主角的“激情戏”——接吻。虽然只是女主角在男主角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但这样的场景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后来还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吻”。据说电影拍摄结束后,张瑜因为亲了郭凯敏心里过意不去,还特意请他吃了一顿饭作为精神补偿。这样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无法想像,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念之封闭由此可见一斑。从此以后,中国爱情电影的创作数量渐渐增多,拍摄手法也日趋多元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87年张艺谋拍摄的《红高梁》。浓郁的色彩,凝重的构图,让人体验到强烈的视觉冲击。男主角狂野粗犷的情感表达让我瞠目结舌,原来爱情还有这样一种演绎方式。当“我爷爷”挟起“我奶奶”走向那一片高梁地时,随之掀起的那一阵阵麦浪体现了生命中固有的野性和不可抑制的情欲张扬。巩俐和姜文淋漓尽致的表演,直接把中国爱情电影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此后的爱情电影如同脱缰的野马,创作方式变得更加自由。如今,“爱情”这个美妙的字眼已可以随意出现,电影也几乎是“无爱不成戏”,中国爱情电影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