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在台湾艺人在大陆怎么都不火了
要说这个的话,就不得不说当初的国内市场了,在2010年前,台湾明星为什么在内地那么吃香?很简单,他们经济远比我们内地的好,有钱搞娱乐产业化,影视产业,特别是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国内经济并不好,影视行业的发展也不是很近人意,甚至连产量都远不及台湾的时候,台湾明星自然是相当吃香了。
可是,后来呢?随着内地经济开始崛起,我们老百姓兜里的腰包是越来越鼓了之后,可台湾经济呢?是越来越下行了,再加上艺人的逐渐老去,新生代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明星,作品质量也跟不上了,自然娱乐市场是越来越差了,于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情况自然就出现了,内地越来越没有台湾明星的市场了。
毕竟俗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兜里有钱了, 精神文化需求就会跟着要更高,而台湾这方面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很简单,那就是作品的下滑,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这几年,我们搜一搜台湾电影和影视剧,基本上都是属于换汤不换药的那种类型,电影方面都是小成本的电影。
可内地观众现如今大多都看过好莱坞和国内的一些大片了,再来看这些小成本的电影,实在有点“难以下咽”,市场决定脑袋,现在的台湾娱乐市场是什么情况?四大皆无,无资本、无创意、无人才以及无市场,不然,为什么这些年的台湾明星都扎堆往内地跑,可不是他们傻,而是因为在台湾根本没有市场了。
B. 寻找一个台湾人寻亲的电影
记不大清了,好像是《海角七号》(范逸臣、田中千绘主演)
类似的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周渝民、刘诗诗主演)
C. 日殖时期,台湾电影的发展是怎样的
日据早期的台湾电影,从摄制、发行、放映到观看,都是日本人的特权。1901年,日本人高松丰次郎在台北西门町投映十多部粉饰殖民统治的新闻记录片。台湾华文电影开端于1925年,刘喜阳、李松峰、郑超人、张云鹤、李延旭等人成立台湾最早的电影团体“台湾映画研究会”,拍摄台湾人的首部故事片《谁之过》,仍有殖民力量的参与与渗透。1929年,“百达影片公司”拍摄侠义爱情片《血痕》,十分成功。从1931年开始,日本殖民政府逐渐加强电影控制。一方面摄制、引进日本殖民影片,一方面禁止引入大陆影片,并限制台湾本土电影的活动。伴随“皇民化运动”的兴起,台湾电影也纳入到这个体系中。但台湾电影人并未放弃努力。1937年,台北成立了台湾人自己投资设立的第一电影制作所,拍摄的首部作品是爱情悲剧《望春风》,情节的本土气息浓郁,可以说是当时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悲惨生活的写照,较为成功。同时,台湾电影人突破日本人的限制,极力引入大陆影片,以民族文化与精神抵制日本的文化殖民。他们从上海、厦门、南洋等处购买电影版权或旧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抗战结束,台湾各地近二十个映画社放映大陆影片近三百部,包括三十年代左翼电影工作者摄制的影片,如《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渔光曲》、《爱情与黄金》等。
1941年12月,日本实施“电影界新体制”,进一步加强控制,台湾人无法制作自己的电影。
D. 请推荐几部大陆近代抗日大片给台湾同胞看,目前我看过《集结号 1》,《1942》,对于历史客观的。
纠正一下集结号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你可以去看看《南京 南京》《八佰》《紫日》
E. 求一部老电影名字;故事说的是一个台湾人偷渡回大陆看望他的媳妇,最后唱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歌。
严顺开演的阿谭内传
F. 台湾人为什么讽刺《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
为什么要问台湾人怎么看,为什么不问外国人怎么看,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都是中国人,还要问中国人怎么看,有意思吗,看见这个题目就生气,怎们会这么问问这么不负责任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不错,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看的我热血沸腾,感慨祖国的强大。
当然我觉得一部好的电影有他的优点,当然也会有它的缺点,但你如果总是指着他的缺点不放,甚至去质疑这样的电影的主题和想表达的情感的话,我真的觉得很不应该。就像是人一样,如果你总盯着他的缺点,然后就会无限放大,那么这个人即使真的很好,你也感受不到。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祖国,所以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伤害自己的同胞。我不想过多说什么制度,什么教育的问题,我希望台湾同胞可以放弃敌视,哪怕你们不把我们当同胞,但也请你们不要去把我们当作敌人,把我们的一切都否定了,这样的做法很幼稚。
我觉得台湾可能是把电影的某些情节扩大化了,我觉得这也是很少一部分人的看法,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G. 有没有台湾人拍的关于抗战或解放战争的电影
台湾还真没怎么拍过反应抗日战争的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
有几个原因,第一是败退到台湾之后日日夜夜所担心的都是怕tg解放军打过来,自己这一点地方是否保得住,根本没心思想别的;
第二,二战后,美国的主导和庇护下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所谓的岛链,以此来遏制中国,台湾和日本都是岛链的环节,它们都是棋子,战争问题上要求统一对付中国大陆;
第三,抗日战争时期打过日本并且有较多战绩的国军将领,最终的归宿不是在解放战争中被击败俘虏、最终投降,就是移居海外,不愿意在台湾受蒋介石的迫害,在蒋看来这些人都是叛徒,当然他们大日本的电影也不能拍。
上述几方面的原因造成台湾没什么像样反应抗日时期的战争电影。反倒是中国大陆在改开之后,拍过反应国军抗日的电影,比如《血战台儿庄》,放映之后受到了台湾相关方面的很高评价。
H. 台湾人看过大陆拍的电影《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吗
虽然台湾没有影院上映,但有资源,有人看过,但他们评论都说是在抹黑,有点鄙视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