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认为的台湾电影十佳分别有哪些
台湾电影和音乐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在纯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于当我涉足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头脑中浮现的总是那些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模糊,又猛然清晰的熟悉镜头。带着深深的怀旧情结,梳理了一番几十年时光飞逝之后,仍然萦绕于心间的台湾电影,以缅怀将逝的青春,那些血气方刚的岁月。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台湾电视剧,你们认同吗?
Ⅱ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特征
http://cache..com/c?m=&p=882a9443999f18fc57ea8c62525f&user=
这里有详细的
Ⅲ 有哪些推荐的台湾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卧虎藏龙》
豆瓣8.0分,将近20万人标记。李安导演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
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电影名称] 追男仔
[主要演员] 吴君如 吴耀汉 梁家辉
[类 别] 喜剧片
剧情简介
话说吴家有女已成长,一家之主吴汉中年丧偶,身兼母职,独力抚养三个女儿小青、小曼、小淑及幼子小志。吴汉之同年纪好友突然死亡,有感于世事莫测,唯一心愿是让三个女儿有个好的归宿,所以假扮患上绝症迫使三个不同性格的女儿结婚。孝顺的女儿仓促间找来各自的追求者滥竽充数,搞出连串笑话,不过总算有情人终成眷属,吴汉终于看见自己的女儿全都终身有靠,他的“绝症”也不治而愈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zTizjV8ifc/
Ⅳ 台湾新电影运动
光从海平线上来:台湾新电影运动二十年
我们不禁想起1980年代的初期,正是杨德昌、侯孝贤等一批电影人把一束光给了台湾,没有想到这些飘摇的光线至今仍然让人炫目,而时光已过去了二十年。
1979年以后中国大陆的统战政策和台湾民众反对美丽岛事件的声音持续不断,台湾社会逐步走向一种软性权威的时代。台湾电影政策也开始出现松动的局面,但是这种松动却带来了台湾电影作品的进一步堕落,所谓"国片死亡",图景已经写入台湾工业史的记忆之中。而与此同时,香港的新浪潮的出现无疑给台湾的电影企业和当时默默无闻的一群年轻电影人一种希望的曙光。
1982年台湾"中影"出品的集锦式的电影《光阴的故事》,由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分别执导其中的一个故事。这种同时推出多个新人的决策应该是拉开了台湾新电影的序幕。台湾电影史的一片灿烂就此孕育而出。
1983年4月台湾"中影"开始拍了《儿子的大玩偶》,由侯孝贤、曾壮祥、万仁执导,影片在市场和舆论上一举击败了当时台影投拍的《大轮回》,后一部作品的导演是当时台湾电影界最重要的三人:胡金铨、李行、白景瑞。《儿子的大玩偶》的超过预期的成功使台湾电影的航船正式起锚。
从海平线升起的台湾新电影的光线终于使台湾岛人的生活和历史被胶片记载下来,关于台湾的这段记忆终于不再被KMT的宣传片和通俗商业电影完全把持。
台湾新电影人对于台湾近现代史的飘摇感觉和出路的质询,几乎组成台湾社会非常重要的话语空间。尤其当一部电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关注对象之后,它所具有的引爆力量是惊人的。1989年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奖,一方面使台湾电影正式走向国际一流舞台,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表达构成了对台湾社会的一次极大的情绪刺激。
台湾的新电影在1982-1986年的五年间作为一个整体贡献出了52部电影,随后他们的电影逐渐成为一种个人化的写作。
这个期间,侯孝贤对于台湾自己的"根性"和台湾自己的历史的追问,在乡土这个起点开始发力,他的作品是"台湾意识"强烈外现的重要历史标尺。
而杨德昌一直关注的是一个极为"知性"的问题,也是1950-1960年代欧洲电影大师在欧洲战后经济奇迹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现代都市里的人的处境。
1992年蔡明亮以导演自己的处女作亮相,从一个更为寓言和尖锐的视角开掘着台湾都市一代的困境。
这三个人勾勒了台湾新电影和新新电影的基本风貌,构筑了台湾非主流商业电影的话语空间。 开始把对台湾乡土人的关怀和对台湾历史命脉的关注糅合在一起。这种关注,迅速成为台湾新电影在国际上的声音。
侯孝贤在他的《好男好女》和《南国,再见南国》中对台湾都市生活的描述依旧集中在边缘的、草根的、具有黑帮色彩的人物身上。在《千禧曼波》系列中他开始记录他称为夜空中充斥着让动物疯狂的不可见的"各种电子媒体交谈的声音"的台北。
蔡明亮的电影视角有着很深的舞台剧的观念,隐喻性和寓言性深刻地写在其作品呈现的各个层面。蔡明亮的戏剧性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来源于"现代主义"小剧场封闭空间的张力系统。这一点在蔡明亮1998年的《洞》中表现得极为显著。如果说杨德昌还只是在台北的实景中构筑"戏",在蔡明亮那里台北本身就是影片,他是彻底的"现代主义"精神的拥趸。
台湾新电影和新新电影的巨大魅力就在于这些导演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根"和"生存空间",这两个主题在台湾电影中的呈现最终是含混不清和不知所终的。
台湾的新电影运动是在台湾意识形态领域逐步走向解冻,台湾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向外国(主要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彻底开放前,台湾本土电影业的一次自我革新的救亡运动。
台湾新电影运动最主要的贡献是让台湾极具才华的一批电影人找到了发泄自己才华的空间,这个契机来自于对台湾史的重写欲望,或者说是来自台湾自身的复杂性。这种倾诉欲望对于各种背景的年轻创作者来说都是极大的刺激,而后又获得台湾当局的"辅导金"政策的保驾护航。台湾的乡土和都市于是生动而且日益深邃地展现在银幕上。
台湾新电影运动在国际上的成功还对台湾当局的电影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了台湾新新电影的出现。台湾这批电影人,在政府和电影业的双败中成为惟一的赢家。
对于台湾电影,1989年极为重要的年代。"政府辅导金"护送了一批导演走向国际,1994年辅导金电影《喜宴》、《爱情万岁》和《饮食男女》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辅导金政策下的台湾电影企业更是完全依赖政府资助,到了1991年台湾本土电影的产量就有33部了,整个商业电影生产体系几乎崩溃,对于台湾电影工业的这个补血政策彻底断绝了它自身的造血功能。
台湾的新电影和新新电影在台湾的电影工业结构中影响甚微,而新电影人们所自创的独立制版公司在飘摇中也偃旗息鼓,比如最早的由侯孝贤成立的"万年青公司"几乎是昙华一现。侯孝贤、杨协昌这些导演现在的拍片资金完全依赖于国外,不是日本就是法国。他们的作品在台湾大众甚至是小众的视野里逐步消失,成为暗盒里的拷贝,即使还有一些渴望的眼光也没有机会使得这些胶片上的影像得以乍现,这已经成为台湾电影发生机制的一大问题。
其实一个国家(地区)的电影政策在无力保护这个区域的电影工业体系的时侯,首要考虑的应该是支持电影作为一种民族话语权利的价值。台湾的辅导金政策所扶持的商业电影在资金回收上还不及艺术电影可能是一个生动有趣的例证。
目前台湾辅导金政策被要求有很大的变革,就是从只资助电影生产转变为资助电影生产、发生和放映的全过程,让本土电影赢得自己的空间。台湾新电影和新新电影就是这样存在在一个非独立非商业的环境中,一旦电影作为话语权利受到保护成为台湾政策的核心后,也许还会产生更为新的电影人,也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光柱把暗盒里拷贝上的影像投向银幕,投向一直存在的眼睛,即使眼睛的数量永远像晨星一样寥落。
Ⅵ 问一部台湾电影的名字,主角是一个在宜兰的体操队员。他姓林
「翻滚吧!阿信」
Ⅶ 在台湾新电影运动中被称作新电影真正的开山第一片是下列的哪部电影
《儿子的大玩偶》
改编自乡土作家黄春明的作品,和《光阴的故事》一样是集锦片,但该片批判和讽刺的力度更为辛辣,三段小人物各自的酸甜苦辣,更为直观地反映台湾底层人群的生活。该片颇具里程碑式的意义,被称作是新电影真正的“开山第一片”。自此后,新电影开始作为一个新的电影现象和潮流而存在。
http://ke..com/link?url=jqkbAHKww_PUSVna
Ⅷ 寻求一部也老的台湾电影,搞笑的,体育题材!
好小子系列
Ⅸ 台湾"新电影运动"发生于哪一年
指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年电影艺术家的电影革新运动,是台湾战后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
台湾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运动,是从1982年8月四位台湾电影届新导演合作导演的影片《光阴的故事》开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杨德昌、侯孝贤、柯一正等。
期间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恋恋风尘》、《冬冬的假期》等。
Ⅹ 帮忙推荐几部台湾电影,不要动作和科幻的,谢谢了!
最佳剧情片:《星星月亮太阳》
优等剧情片:《一万四千个证人》,《杨贵妃》,《宜室宜家》
最佳纪录片:《今日金门》
获奖助金影片:《赵氏孤儿》, 《脂粉间谍网》 , 《慈母千秋》
最佳导演:陶秦《千娇百媚》
最佳编剧: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枪》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配角:矮仔财《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宝云《台风》
最佳童星:费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摄影:黄明《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黑白摄影:华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乐:姚敏《千娇百媚》
最佳剪辑:姜兴隆《杨贵妃》
最佳录音:邝护《杨贵妃》
最佳纪录片策划:戴彭龄《今日金门》
最佳剧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等剧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则天》,《小女儿》
最佳社会教育特别奖:吴凤
最佳纪录片:《台湾渔业》
获奖助金影片:《白云故乡》,《梁红玉》
最佳导演: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编剧:葛瑞芬《为谁辛苦为谁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马骥《白云故乡》
最佳女配角:杜鹃《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罗宛琳《街头巷尾》
最佳黑白摄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乐:周蓝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剪辑:姜兴隆《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演员特别奖:凌波《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纪录片摄影:陈玉帛《台湾渔业》
最佳剧情片:《养鸭人家》
优等剧情片:《深宫怨》,《人之初》,《血溅红牡丹》
优等纪录片:《石门水库》,《武昌演习》
最佳艺术设计特别奖:《春江花月夜》
获奖助金影片:《八十八号情报员》,《最后的裁判》
最佳导演:李行《养鸭人家》
最佳编剧:汪榴照《谍海四壮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养鸭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故都春梦》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梦》
最佳女配角:王莱《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龙《最后的裁判》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养鸭人家》
最佳黑白摄影:王剑寒《一毛钱》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曹年龙《状元及第》
最佳音乐:顾嘉辉《万花迎春》,骆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辑:王朝曦《深宫怨》
最佳录音:孙冰韵《深宫怨》
最佳纪录片策划: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最佳剧情片:《辛亥双十》
最佳记录片:《朱铭的斧里乾坤》
最佳剧情片导演:章国明《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键《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艾迪《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叶德娴《汽水加牛奶》
最佳剧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黄锐民《再生人》
最佳剧情片摄影:林鸿钟《苦恋》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刘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原著音乐:骆明道《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改编音乐:关维鹏《彩云曲》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成明,赵宁,琳妮《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剪辑:江煌雄《人肉战车》
最佳剧情片录音:宇宙录音室《再生人》
全是台湾的电影,而且都是获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