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台湾电影发展

台湾电影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08 23:38:03

⑴ 如何评价近几年台湾电影的发展

湾电影正在复苏,不过全球看来还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电影产业就是工业,要专业化,细致化,内地电影现在很难国内开花国外也香。

⑵ 怎样在台湾发展影视

小朋友 你还是乖乖的念书 把书念好比较实际 不要想一些天马行空的事!!

⑶ 求大神,对于台湾电影的看法。

对台湾电影而言,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台湾地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片的高票房进一步拉动了本土电影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以钮承泽、陈正道、林书宇为代表的一批导演,来到大陆寻求新的合作机会,被视为香港导演集体北上之后又一轮人才流动。值此契机,我们专访了一批活跃于业界的台湾电影人,包括制片人徐立功、焦雄屏、陈国富、李烈,林书宇、陈正道、九把刀等导演,以及赵又廷、彭于晏、陈柏霖等新生代明星。希望通过他们的表述,呈现出这一年台湾电影的面貌。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中,台湾电影一直是其中的一个“缺口”,业内甚至出现了很多“台湾电影已死”的看法。但是近年,随着《海角七号》《艋舺》《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台湾影片不断刷新本土票房纪录,或者在国际影展上崭露头角。台湾电影渐渐开始爆发,且复苏之势十分迅猛,不仅在票房上屡创奇迹,在题材类型方面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早前《海角七号》等台湾电影在大陆引进公映后虽票房平平,但在业内却实现了口碑相传,而随着今年《星空》《LOVE》两部影片宣布与大陆电影公司合作拍片,以及金马奖提名出现有史以来囊括两岸三地优秀作品的“格局”之大,台湾电影是否会与香港电影同样呈现“北上”的趋势也开始引起业内关注。 台湾电影的本土发力令人瞩目,解决“生存之道”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台湾本土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随着两岸电影合拍政策的开放,台湾电影人也开始效仿香港电影人的“北上”浪潮,去内地寻找一个更大的市场。 2011年,台湾电影导演“北上”的势头变得清晰。小马奔腾影业投资的时尚爱情片《幸福额度》,邀请台湾新锐导演陈正道执导;而台湾青年导演领军人物钮承泽赴内地开拍的《LOVE》,投资成本叫价7500万元,比起钮承泽上一部佳作《艋舺》6000万新台币(约为126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堪称天壤之别。 “北上”意味着更大、更专业的宣传发行规模,而这一度是台湾青年导演最大的掣肘。台湾导演林书宇筹拍几米漫画改编的《星空》之初,成本只有3000万新台币,其中1000万新台币还来自电影辅导金。而该剧本入围华谊兄弟的“H计划”之后,投资成本一下扩大三倍,用充足的资金为影片营造了唯美梦幻的视觉效果。华谊兄弟用专业团队为影片卖力运作后期的宣传营销,让这部文艺气质的影片享受到商业大片的待遇,这一切,是林书宇在台湾完全想象不到的。 对台湾导演而言,“北上”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天空,而台湾导演独特的人文气质、细腻的拍摄手法,也为他们在内地的发展逐步铺路。在香港导演入主内地,争拍亿元大制作的同时,台湾导演集体表现也让人拭目以待。

⑷ 90年代的台湾电影的发展状况

电影辅导金与90年代台湾电影
90年代台湾电影的发展主要依赖 电影辅导金 ,才在质与量上撑起一番局面。到了䠖纪末,台湾电影已经惨淡到年产量近堋位数,台北电影院票房平均不到百万砄境地。少数还在拍片不靠辅导金的导栔,或是有能力自筹资金或得到外国投蠇的导演与制片,如 侯孝贤 、 杨德昌 、 蔡明亮 、 焦雄屏 、 徐立功 等。在艰困的环境中,一些新兴导演䠍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地投入电影制作而已建立地位的新电影导演则仍固执堰坚持拍摄他们的 作者电影 。90年代起,台湾社会开始出现族群舠国家认同的对立情势。在这样的社会氠氛中,一些重要作品也开始探索 本省人 与 外省人 的认同问题,如《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杨德昌导演,1991)、《 无言的山丘 》(王童导演,1992)、《 戏梦人生 》(侯孝贤导演,1993)、《 多桑 》(吴念真导演,1994)、《 去年冬天 》 ( 徐小明 导演,1995)、《 好男好女 》(侯孝贤导演,1995)、《 红柿子 》(王童导演,1996)、《 超级大国民 》(万仁导演,1996)、《 太平˙天国 》(吴念真导演,1996)等。 90年代的另䠀个趋势是,一些电影开始在形式上力栂创新,如《 西部来的人 》 ( 黄明川 导演,1990)、《 阿婴 》( 邱刚健 导演,1991)、《 月光少年 》( 余为彦 导演,1993)、《 暗恋桃花源 》( 赖声川 导演,1993)、《 十八 》( 何平 导演,1993)、《 宝岛大梦 》( 黄明川 导演,1993)、《 飞侠阿达 》( 赖声川 导演,1994)、《 逃亡者的恰恰 》( 王财祥 导演,1996)等。
后新浪潮电影
李安与蔡明亮
90年代来除了 侯孝贤 与 杨德昌 已在国际影坛建立作者导演的地位外台湾出身的 李安 、马来西亚来台的侨生 蔡明亮 也分别成为世界瞩目的台湾导演。李堉的《 推手 》(1991)以优异的导演技术为 后新浪潮电影 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后的《 喜宴_(电影) 》(1993)不但获得 柏林影展 金熊奖 ,在台湾本地与国际票房上均非常成堟。接着推出的《 饮食男女 》(1994)就完全奠定李安的国际地位;堞此他就在美国 好莱坞 发展,备受好评。2OOO年李安的《 卧虎藏龙 》结合美中台港的资金与技术,在台砣于是藉各地名利兼收,把李安的声望栨到另一个高峰。与李安醇熟通俗的导栔技术相比, 蔡明亮 则展现他较为个人而阴郁的导演风格㠂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砄题材,蔡明亮把它的触角深入都会男堳的欲望黑洞中,如《 青少年哪咤 》(1992)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砄生命、《 爱情万岁 》(1994)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㠁《 河流 》(1997)与《 洞 》(1998)更直接描绘都市黑暗角落的游顶,似乎来到了世界的尽头。蔡明亮的频影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砺十分灰涩难懂,使其作品虽声名在外但在台湾一直是曲高和寡。其它在90幠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 陈国富 、 徐小明 、 王小棣 、 易智言 、 陈玉勋 、 林正盛 、 张作骥 ,以及独立制作的 黄明川 、 赖声川 等,也都有水准以上的作品出现。但9 年代台湾电影最戏剧化的发展莫过于素录片的热潮兴起,至今方兴未艾。
纪录片在台湾异军突起
台湾纪录片 在近年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受惠于1987 ??的 解严 与 小型电子摄录像机 的普及化。90年代中期以后, 文建会 开始支持纪录片的训练、推广教育,堶他政府与民间单位也积极资助,并设砋各种影展与奖项以鼓励优良纪录片。堰湾出现一批年轻的纪录片导演。他们䠆自社会各角落,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有的探索严肃的社会或政治议题,有砄则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虽然台湾纪录砇一般而言技巧尚嫌粗糙,美学基础较砺薄弱,但整体的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也有一些影片参与国际重要 纪录片影展 获奖。在台湾 剧情电影 逐渐陷入困境时, 纪录片 在台湾反而有较佳的发展空间。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史,很详细,你参考下——
http://.zh.wikiax.org/

⑸ 近几年来台湾的影视业不是很景气,张震这样的电影大咖是不是也受到了影响

近几年,台湾的影视业,因为种种的原因,非常的不景气,整个行业死气沉沉,毫无活力。这个情况,对于张震等少数的电影大咖,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的事业中心,不在台湾。这个情况,只是苦了台湾本土的电影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无工可开,处于失业的状态。

真正苦逼的,是那些本土的从业人员。以前有大把的戏拍,有大把的影片要制作,有大把的影片要宣传发行,有工开有饭吃,生活稳定而幸福。现在想开工没工开,随时有可能失业,有的已经失业。

⑹ 巅峰期的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哪个水平更高

香港电影吧,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在上世界90年代,当时的文化输出也是相当厉害的,香港电影不仅是在国内地位高,在日韩的文化输出方面也是相当厉害的,当时韩国谁还不知道张曼玉王祖贤啊,由此就能看出来,当时的香港电影是真的厉害,那一群港星基本上是拍一部火一部,很多电影放到现在都很经典。

但是最近几年,香港电影的水平下滑很多,基本没有什么好作品出现了,还是重复十几年前的套路,武侠搞笑也没有了新意,观众不买账,票房和口碑都很惨淡。但是台湾电影和电视剧最近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台湾的影视业正在发展,我还挺期待的。

⑺ 巅峰期的台湾和香港电影哪个水平更高

在影视和娱乐业方面,香港和台湾一直是比较发达的,在科技没有这么发达的过去台湾和香港的电影是领先于我们的。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导演和国际巨星大多数都是来自于香港和台湾的。那么,同处巅峰期的台湾和香港电影哪个水平更高?

总结:巅峰期的台湾和香港电影哪个水平更高?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从商业和盈利的角度上来看香港电影要优于台湾电影,如果是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台湾电影又远超于香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高低之分,你更喜欢哪个呢?

⑻ 如何评价近几年台湾电影的发展

你提到的台湾电影我都看过。也会为了一部大陆不上映的电影专门飞台湾一趟。
我这么理解台湾电影的多元化:
第一,可以拍成电影的社会议题更宽广。至少在中国的审查制度之下,同性恋题材《女朋友,男朋友》是没有办法登上大荧幕的。
第二,台湾除了像大陆一样的电影院(主要播放当季的电影)之外,还有二轮电影院,播放已经下了的电影,或者按照不同的风格设定的影院(法国有专门的文艺院线,也设定了单部电影的排片不可以超过当日的三分之一,总之,起到平衡作用)。例如,光点电影院。 我不清楚是否有的资助。
第三,辅导金制度。 基本上,你提及的电影都拿到了辅导金。 也有人说,台湾电影越辅越倒。台湾本身市场就非常有限,如果只考虑在岛内发行,收回成本的难度就较高。如果一味玩小清新,台湾电影也会走向没落。

⑼ 日殖时期,台湾电影的发展是怎样的

日据早期的台湾电影,从摄制、发行、放映到观看,都是日本人的特权。1901年,日本人高松丰次郎在台北西门町投映十多部粉饰殖民统治的新闻记录片。台湾华文电影开端于1925年,刘喜阳、李松峰、郑超人、张云鹤、李延旭等人成立台湾最早的电影团体“台湾映画研究会”,拍摄台湾人的首部故事片《谁之过》,仍有殖民力量的参与与渗透。1929年,“百达影片公司”拍摄侠义爱情片《血痕》,十分成功。从1931年开始,日本殖民政府逐渐加强电影控制。一方面摄制、引进日本殖民影片,一方面禁止引入大陆影片,并限制台湾本土电影的活动。伴随“皇民化运动”的兴起,台湾电影也纳入到这个体系中。但台湾电影人并未放弃努力。1937年,台北成立了台湾人自己投资设立的第一电影制作所,拍摄的首部作品是爱情悲剧《望春风》,情节的本土气息浓郁,可以说是当时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悲惨生活的写照,较为成功。同时,台湾电影人突破日本人的限制,极力引入大陆影片,以民族文化与精神抵制日本的文化殖民。他们从上海、厦门、南洋等处购买电影版权或旧片。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抗战结束,台湾各地近二十个映画社放映大陆影片近三百部,包括三十年代左翼电影工作者摄制的影片,如《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渔光曲》、《爱情与黄金》等。
1941年12月,日本实施“电影界新体制”,进一步加强控制,台湾人无法制作自己的电影。

⑽ 2000年至今台湾电影的发展

2000年以后的台湾电影年产量已降至19部(2000年)/10部(2001年)/16部(2002年)/15部(2003年)的窘境,主要原因是延续2000年以前的衰颓(例如信息发达,娱乐多元,电影不再是唯一)。其他原因则是产销关系崩解,早期投资电影辅导金的片商,即使无法赚钱,尚能赢得声誉,如今几乎完全丧失市场机能,片商已经毫无投资报酬率可言,于是形成不断压缩投资,制作沦于粗糙,卖座更形惨淡的恶质循环,最后只有靠极少数打代跑的独立制片奋力而为,造就了目前的年产量。卖座纪录更是惨烈,居然会有卖座破百万,登上年度冠军因而“含泪庆祝”的荒谬场面。年产量太少的情况下,必然会衍生出两个问题:一是按照常态分配原则,量少则不易质优。二是样貌窄化,无法开发出千姿百态的素材/形式/风格。

阅读全文

与台湾电影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7金刚电影完整版 浏览:151
爱上百分之百英雄电影粤语高清在线观看 浏览:586
电影爱情万岁拍摄手法 浏览:686
电影中欧洲古典美女图片 浏览:441
林正英当医生电影叫什么 浏览:976
电影演员李颖的近况 浏览:10
曾经我以为没有你的爱情会死是什么电影 浏览:137
什么电影需要付费 浏览:438
一部电影里闪电追杀人 浏览:461
假面骑士大电影飞向宇宙 浏览:39
新世界高清完整版电影 浏览:592
电影中的中文对话 浏览:678
为啥会不敢看关于爱情的电影 浏览:176
一色桃子爱情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176
周星驰模仿外国电影剪辑 浏览:2
周星驰和吴孟达所有电影 浏览:307
功夫熊猫2英文电影下载 浏览:965
男同十大电影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4
电影最好的我们海报高清图片 浏览:925
她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