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大片 > 台湾稻草人电影

台湾稻草人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02 10:59:31

⑴ 求台湾的经典电影

历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金马奖】(1962)
最佳剧情片:《星星月亮太阳》
优等剧情片:《一万四千个证人》,《杨贵妃》,《宜室宜家》
最佳纪录片:《今日金门》
获奖助金影片:《赵氏孤儿》, 《脂粉间谍网》 , 《慈母千秋》
最佳导演:陶秦《千娇百媚》
最佳编剧:秦亦孚《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主角:王引《手枪》
最佳女主角: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男配角:矮仔财《宜室宜家》
最佳女配角:唐宝云《台风》
最佳童星:费立《金喇叭》
最佳彩色摄影:黄明《星星月亮太阳》
最佳黑白摄影:华惠英《宜室宜家》
最佳音乐:姚敏《千娇百媚》
最佳剪辑:姜兴隆《杨贵妃》
最佳录音:邝护《杨贵妃》
最佳纪录片策划:戴彭龄《今日金门》

第二届【金马奖】(1963)
最佳剧情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等剧情片:《黑夜到黎明》,《武则天》,《小女儿》
最佳社会教育特别奖:吴凤
最佳纪录片:《台湾渔业》
获奖助金影片:《白云故乡》,《梁红玉》
最佳导演: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编剧:葛瑞芬《为谁辛苦为谁忙》
最佳男主角:唐菁《黑夜到黎明》
最佳女主角: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男配角:马骥《白云故乡》
最佳女配角:杜鹃《巫山春回》
最佳童星:罗宛琳《街头巷尾》
最佳黑白摄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音乐:周蓝萍《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剪辑:姜兴隆《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演员特别奖:凌波《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纪录片摄影:陈玉帛《台湾渔业》

第三届【金马奖】(1965)
最佳剧情片:《养鸭人家》
优等剧情片:《深宫怨》,《人之初》,《血溅红牡丹》
优等纪录片:《石门水库》,《武昌演习》
最佳艺术设计特别奖:《春江花月夜》
获奖助金影片:《八十八号情报员》,《最后的裁判》
最佳导演:李行《养鸭人家》
最佳编剧:汪榴照《谍海四壮士》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养鸭人家》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故都春梦》
最佳男配角:井淼《故都春梦》
最佳女配角:王莱《人之初》
最佳童星:小龙《最后的裁判》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养鸭人家》
最佳黑白摄影:王剑寒《一毛钱》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曹年龙《状元及第》
最佳音乐:顾嘉辉《万花迎春》,骆明道《情人石》
最佳剪辑:王朝曦《深宫怨》
最佳录音:孙冰韵《深宫怨》
最佳纪录片策划:祈和熙,端木愃《春江花月夜》

第四届【金马奖】(1966)
最佳剧情片:《西施》
优等剧情片:《哑女情深》,《金玉奴》
最佳发扬民族精神奖:《大地儿女》
最佳纪录片:《成功岭之歌》
优等纪录片:《重庆演习》,《澄清湖》
获奖助金影片:《凤凰》
最佳导演:李翰祥《西施》
最佳编剧:胡金铨《大地儿女》
最佳男主角:赵雷《西施》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烟雨蒙蒙》
最佳男配角:吴家骧《金玉奴》
最佳女配角:卢碧云《烟雨蒙蒙》
最佳童星:谢玲玲《婉君表妹》
最佳彩色摄影:王剑寒《西施》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顾毅《西施》
最佳音乐:左宏元《哑女情深》
最佳剪辑:姜兴隆《大地儿女》
最佳录音 洪瑞庭《哑女情深》
演技特别奖:王莫愁《哑女情深》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澄清湖》
最佳纪录片策划:贡敏《成功岭之歌》

第五届【金马奖】(1967)
最佳剧情片:《我女若兰》
优等剧情片:《蓝与黑》,《何日君再来》,《苏小妹》
最佳导演:李嘉《我女若兰》
最佳编剧:秦亦孚《苏小妹》
最佳男主角:欧威
最佳女主角:江青
最佳男配角:崔福生《贞节牌坊》
最佳女配角:于倩《蓝与黑》
最佳童星:谢玲玲《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摄影:林文锦《我女若兰》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翁文灯《我女若兰》
最佳音乐(非歌剧):顾嘉辉《何日君再来》
最佳剪辑:汪晋臣《我女若兰》
最佳录音:殷变平《苏小妹》

第六届【金马奖】(1968)
最佳剧情片:《路》
优等剧情片:《烽火万里情》,《龙门客栈》,《太太万岁》
最佳男主角:崔福生《路》
最佳女主角:凌波《烽火万里情》
最佳男配角:井淼《烽火万里情》
最佳女配角:欧阳莎菲《烽火万里情》
最佳童星:嘉嘉《多少柔情多少泪》
最佳彩色摄影:林赞庭《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黑白摄影:余如季《白鹭人家》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李季《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音乐:王福龄《烽火万里情》
最佳剪辑:沈业康《寂寞的十七岁》
最佳录音:洪瑞庭《寂寞的十七岁》

第七届【金马奖】(1969)
最佳剧情片:《小镇春回》
最佳纪录片:《张大千的画》
最佳导演:白景瑞《新娘与我》
最佳编剧:吴桓《小镇春回》
最佳男主角:杨群《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主角: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最佳男配角:孙越《扬子江风云》
最佳女配角:张冰玉《小镇春回》
最佳童星:吴凤凤《小情人逃亡》
最佳彩色摄影:郑洁《小镇春回》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叶英晋,张国雄《月满西楼》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水上人家》
最佳剪辑:汪晋臣《新娘与我》
最佳录音:王永华《珊珊》
最佳纪录片策划:杨文淦《龙井乡》
特别奖:童月娟

第八届【金马奖】(1970)
最佳剧情片:《家在台北》
优等剧情片:《歌声魅影》,《高山青》,《路客与刀客》,《新不了情》
最佳导演: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最佳编剧:鲁稚子《歌声魅影》
最佳男主角:葛香亭《高山青》
最佳女主角:归亚蕾《家在台北》
最佳男配角:仪铭《歌声魅影》
最佳女配角:夏台凤《歌声魅影》
最佳童星:俞健生《不敢跟你讲》
最佳彩色摄影:赖成英《群星会》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高山岚《幸运草》
最佳音乐(非歌剧):周蓝萍《路客与刀客》
最佳剪辑:汪晋臣《家在台北》
最佳录音:洪瑞庭《群星会》
优秀演技特别奖:胡燕妮

第九届【金马奖】(1971)
最佳剧情片:《缇萦》
优等剧情片:《落鹰峡》,《母与女》,《庭院深深》,《精忠报国》,《十二金牌》
最佳技术特别奖:《再见阿郎》
最佳导演:丁善玺《落鹰峡》
最佳编剧:李翰祥《缇萦》
最佳男主角:王引《缇萦》
最佳女主角:卢燕《董夫人》
最佳男配角:王戎《庭院深深》
最佳女配角:陈莎莉《落鹰峡》
最佳童星:游龙《精忠报国》
最佳彩色摄影:范金玉《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摄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彩色美术设计:梁延兴《缇萦》
最佳黑白影片美术设计:包天鸣《董夫人》
最佳音乐(非歌剧):夏祖辉《缇萦》
最佳剪辑:郭延鸿《独臂刀》
最佳录音:林丁贵《落鹰峡》
最佳纪录片摄影:祁和熙《太极拳》
最富创意特别奖:唐书璇《董夫人》
最佳演员特别奖:金峰《哑巴与新娘》
最有希望新女星:徐枫《龙城十日》
最有希望新男星:邱阳《三朵花》

第十届【金马奖】(1972)
最佳剧情片:《秋决》
优等剧情片:《还君明珠双泪垂》,《精武门》,《真假千金》,《万事如意》,《水浒传》
最佳导演:李行《秋决》
最佳编剧:张永祥《还君明珠双泪垂》
最佳男主角:欧威《秋决》
最佳女主角:翁倩玉《真假千金》
最佳男配角:魏苏《大地春雷》
最佳女配角:傅碧辉《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赖成英《秋决》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上林《侠女下集》
最佳剪辑:张耀宗《(精武门》
最佳录音:洪瑞庭《大地春雷》
最佳技艺特别奖:李小龙《精武门》

第十一届【金马奖】(1973)
最佳剧情片:《忍》
优等剧情片:《十四女英豪》,《猛龙过江》, 《突破国际死亡线》,《爱的天地》,《天
伦乐》
宣扬中国文字特别奖:《中国文字演变》
优秀演技特别奖:嘉凌《忍》
优秀演员特别奖:狄龙《刺马》
最佳导演:程刚《十四女英豪》
最佳编剧:凤鸣编剧小组《忍》
最佳男主角:杨群《忍》
最佳女主角: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最佳童星:汤志伟《天伦乐》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爱的天地》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邹志良《彩云飞》
最佳音乐(非歌剧):刘家昌《爱的天地》
最佳剪辑:张耀宗《猛龙过江》
最佳录音:王永华《十四女英豪》

第十二届【金马奖】(1975)
最佳剧情片:《吾土吾民》
最佳导演:刘艺《长情万缕》
最佳编剧:张永祥《吾土吾民》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长情万缕》
最佳女主角:卢燕《倾国倾城》
最佳男配角:仪铭《云深不知处》
最佳女配角:萧芳芳《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女朋友》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倾国倾城》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温隆信《云深不知处》
最佳剪辑:张耀宗《直捣黄龙》
最佳录音:王永华《少林五祖》
最佳摄影:余如季《木琴心声》

第十三届【金马奖】(1976)
最佳剧情片:《梅花》
优等剧情片:《滴滴血泪滴滴情》,《碧云天》,《狼牙口》,《八道楼子》, 《刺客》
最佳导演:张佩成《狼牙口》
最佳编剧:邓育昆《梅花》
最佳男主角:常枫《香花与毒草》
最佳女主角:徐枫《刺客》
最佳男配角:郎雄《狼牙口》
最佳女配角:张艾嘉《碧云》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赞庭《梅花》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王童《枫叶情》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刘家昌《梅花》
最佳剪辑:张耀宗《(密宗圣手》
最佳录音:忻江盛《梅花》
最具表现时代意义特别奖:香花与毒草

第十四届【金马奖】(1977)
最佳剧情片:《枧桥英烈传》
优等剧情片:《人在天涯》, 《秋霞》,《乾隆下江南》,《追球追求》,《千刀万里追》
最佳卡通:《未雨绸缪》
最佳导演:张曾泽《枧桥英烈传》
最佳编剧:何晓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人在天涯》
最佳女主角:陈秋霞《秋霞》
最佳男配角:白鹰《千刀万里追》
最佳女配角:胡茵梦《人在天涯》
最佳童星:邬裕康《艳阳三月天》
最佳彩色影片摄影:林鸿钟《枧桥英烈传》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陈景森《乾隆下江南》
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顾嘉辉《秋霞》
最佳剪辑:王其洋《枧桥英烈传》
最佳录音:祈江盛《梅花》
最佳卡通影片编导:黄木村《未雨绸缪》

第十五届【金马奖】(1978)
最佳剧情片:《汪洋中的一条船》
优等剧情片:《蒂蒂日记》,《烟水寒》,《乡野奇谈》, 《卖身契》,《手足情深》
摄制技术优良特别奖:《多情剑客无情剑》
最佳剧情片导演: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编剧:张永祥《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恬妞《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归亚蕾《蒂蒂日记》
最佳剧情片童星:黄一龙《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金玉良缘红楼梦》
最佳剧情片音乐:黄茂山《乡野奇谈》
最佳剧情片剪辑:张耀宗《卖身契》
最佳剧情片录音:林焜祈《烟水寒》
最佳剧情片摄影:陈坤厚《汪洋中的一条船》

第十六届【金马奖】(1979)
最佳剧情片:《小城故事》
优等剧情片:《山中传奇》, 《成功岭上》, 《欢颜》, 《春寒,《香火》
最佳纪录片:《怒潮澎拜》
优等卡通片奖:《幸福掌握在您手上
最佳剧情片导演: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永祥《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李翰祥《乾隆下扬州》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林凤娇《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韩苏《欢颜》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沈时华《一个女工的故事》
最佳剧情片童星:欧弟《小城故事》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胡金铨《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摄影:俊杰《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配乐:吴大江《山中传奇》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沈吕白,李泰祥《欢颜》
最佳剧情片剪辑:姜兴隆《冷血十三鹰》
最佳剧情片录音:周少龙《山中传奇》 最佳纪录片策划:洪老典《北港牛墟》

第十七届【金马奖】(1980)
最佳剧情片:《早安台北》
优等剧情片:《碧血黄花》,《乡野人》,《金榜浪子吴祥辉》,《六朝怪谈》,《疯劫》
最佳纪录片:《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优等纪录片:《国剧艺术》,《坐骨连体男婴分割手术》
优等卡通片:《三国演义》
优良策划特别奖:《古宁头大战》
最佳剧情片导演:王菊金《六朝怪谈》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宋项如《侯鸟之爱》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刘正谦《赌国仇城》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王冠雄《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徐枫《源》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向云鹏《乡野人 》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邵佩玲《茉莉花》
最佳剧情片童星:林小楼《乡野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锺志文《疯劫》
最佳剧情片摄影:张季平《源》
最佳剧情片剪接:余灿峰《疯劫》
最佳剧情片录音:忻江盛《古宁头大战》
最佳纪录片策划:李树屏《国剧艺术》
最佳纪录片摄影:张照堂《古厝-中国传统的建筑》

第十八届【金马奖】(1981)
最佳剧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记录片:《海洋牧场之开发》
最佳卡通片:《老夫子》
最佳剧情片导演:徐克《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吴念真《同班同学》
最佳剧情片改编剧本:张永祥《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张艾嘉《我的爷爷》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王珏《皇天后土》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王莱《小葫芦》
最佳剧情片童星:郑传文《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陈景森《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摄影:黄仲标《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李燕萍《徐老虎与白寡妇》
最佳剧情片原作音乐:李泰祥《名剑风流》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翁清溪《原乡人》
最佳剧情片剪辑:周国忠《夜来香》
最佳剧情片录音:邝护《爱杀》
最具时代意义特别奖:《皇天后土》

第十九届【金马奖】(1982)
最佳剧情片:《辛亥双十》
最佳记录片:《朱铭的斧里乾坤》
最佳剧情片导演:章国明《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原著剧本:张键《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男主角:艾迪《边缘人》
最佳剧情片女主角:汪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男配角:谷峰《武松》
最佳剧情片女配角:叶德娴《汽水加牛奶》
最佳剧情片童星:周品君《在那河畔青草青》
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黄锐民《再生人》
最佳剧情片摄影:林鸿钟《苦恋》
最佳剧情片服装设计:刘季友,李燕萍《武松》
最佳剧情片原著音乐:骆明道《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改编音乐:关维鹏《彩云曲》
最佳剧情片电影插曲:成明,赵宁,琳妮《辛亥双十》
最佳剧情片剪辑:江煌雄《人肉战车》
最佳剧情片录音:宇宙录音室《再生人》

第二十届【金马奖】(1983)
最佳剧情片:《小毕的故事》
最佳纪录片:《夏尔降坡公路》
最佳卡通片:《四神奇》
最佳导演: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最佳原著剧本:蔡继光,许默《男与女》
最佳改编剧本:朱天文,侯孝贤,丁亚民,许淑真《小毕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孙越《搭错车》
最佳女主角: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谷峰《待罪的女孩》
最佳女配角:英英《看海的日子》
最佳童星:石安妮《魔轮》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大轮回》
最佳摄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会很冷》
最佳服装设计:胡金铨,配王童《天下第一》
最佳原著音乐:陈志远,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搭错车》
最佳剪辑:周道淳,林善良《大轮回》
最佳录音:高富国《搭错车》

第廿一届【金马奖】(1984)
最佳剧情片:《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纪录片:《四季如春的台北》
最佳导演:麦当雄《省港旗兵》
最佳原著剧本:念真《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最佳改编剧本:侯孝贤,廖辉英《油麻菜子》
最佳男主角:李修贤《公仆》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小逃犯》
最佳男配角:常枫《颐园飘香》
最佳女配角:陈秋燕《油麻菜子》
最佳童星:林鼎峰《玉卿嫂》
最佳摄影:黄仲标《花城》
最佳剪辑:张耀宗《省港旗兵》
最佳录音:王荣芳《玉卿嫂》
最佳美术设计:陈景森,邝广贤《唐朝豪放女》
最佳服装设计:王榕生《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玉卿嫂》
最佳电影插曲:陈志远,慎芝《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第廿二届【金马奖】(1985)
最佳剧情片:《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导演: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原著剧本:朱天文,侯孝贤《童年往事》
最佳改编剧本:张毅,萧飒《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等待黎明》
最佳女主角: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最佳男配角:陈博正《超级市民》
最佳女配角:唐如韫《童年往事》
最佳摄影:陈坤厚《结婚》
最佳剪辑:蒋国权《NG慢半拍》
最佳录音:杜笃之《超级市民》
最佳美术设计:王童,古田金,林崇文《策马入林》
最佳服装设计:王童,颜昭世《策马入林》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结婚》
最佳改编音乐:张弘毅《国四英雄传》
最佳电影插曲:李寿全,张大春《超级市民》

第廿三届【金马奖】(1986)
最佳剧情片:《恐怖分子》
最佳纪录片:光启社《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纪录片导演:李道明《杀戮战场的边缘》
最佳导演:吴宇森《英雄本色》
最佳原著剧本:小野《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最佳改编剧本:吴念真《父子关系》
最佳男主角:狄龙《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爱》
最佳男配角:秦沛《天天星期七》
最佳女配角:缪骞人《最爱》
最佳摄影:黄永恒《英雄本色》
最佳剪辑:黄铭林《飞跃羚羊》
最佳录音:新艺公司《英雄本色》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最爱》
最佳服装设计:张叔平《梦中人》
最佳音乐:左宏元,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最佳电影插曲:史撷咏《唐山过台湾》

第廿四届【金马奖】(1987)
最佳剧情片:《稻草人》
最佳纪录片:《惜墨》(台制出品)
最佳导演:王童《稻草人》
最佳男主角:周润发《流氓大亨》
最佳女主角:梅艳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午马《倩女幽魂》
最佳女配角:林珊如《期待你长大》
最佳原著剧本:王小棣,宋紘《稻草人》
最佳改编剧本:阮继志《胭脂扣》
最佳摄影:黄仲标《胭脂扣》
最佳剪辑:新艺剪辑组《倩女幽魂》
最佳美术设计:马光荣《胭脂扣》
最佳服装设计:陈顾方《倩女幽魂》
最佳原著音乐:张弘毅《尼罗河女儿》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吴念真《桂花巷》

第廿五届【金马奖】(1988)
最佳剧情片:《七小福》
最佳纪录片:《暮鼓晨钟》
最佳导演:罗启锐《七小福》
最佳原著剧本:罗启锐,张婉婷《七小福》
最佳男主角:万梓良《大头仔》
最佳女主角:郑裕玲《月亮星星太阳》
最佳男配角:周星驰《霹雳先锋》
最佳女配角:王莱《海峡两岸》
最佳摄影:锺志文《七小福》
最佳剪辑:余纯,邝志良《七小福》
最佳美术设计:黄锐民《警察故事续集》
最佳服装设计:王耀年《倾城之恋》
最佳原著音乐:卢冠廷《七小福》
最佳电影插曲:王文清《黄色故事》
最佳纪录片导演:林作庸《深山犹有读书声》
特别奖:《阴间响马》

第廿六届【金马奖】(1989)
最佳剧情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导演:侯孝贤《悲情城市》
最佳原著剧本:邱戴安平《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主角:陈松勇《悲情城市》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张世《香蕉天堂》
最佳女配角:李淑桢《鲁冰花》
最佳摄影:黄仲标《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剪辑:王献箎,邹长根《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美术设计:张季平,栗通,陈耀圻,李宝琳《晚春情事》
最佳服装设计:朴若木《三个女人的故事》
最佳原著音乐:陈扬《鲁冰花》
最佳电影插曲:陈扬《鲁冰花》

第廿七届【金马奖】(1990)
最佳剧情片:《滚滚红尘》
纪实报导片:《红树林的故乡》
最佳导演:严浩《滚滚红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客途秋恨》
最佳改编剧本:小野《刀瘟》
最佳男主角: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女主角:林青霞《滚滚红尘》
最佳男配角:张学友《笑傲江湖》
最佳女配角:张曼玉《滚滚红尘》
最佳摄影:潘恒生《滚滚红尘》
最佳剪辑:金马《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录音:沈圣德《爱在他乡的季节》
最佳美术设计:张西美,廖凤平《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音乐:史撷咏《滚滚红尘》
最佳电影插曲:黄霑《笑傲江湖》

第廿八届【金马奖】(1991)
最佳剧情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导演:王家卫《阿飞正传》
最佳原著剧本:杨德昌,阎鸿亚,杨顺清,赖铭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佳男主角:郎雄《推手》
最佳女主角: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关海山《五亿探长雷洛传》
最佳女配角:王莱《推手》
最佳摄影:潘恒生《阮玲玉》
最佳剪辑:谭家明,奚杰伟《阿飞正传》
最佳美术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造型设计:张叔平《阿飞正传》
最佳电影插曲:伦永亮《何日君再来》
最佳电影音乐:黄霑,戴乐民《武状元黄飞鸿》
最佳录音:陈伟雄《阿飞正传》
最佳纪实报导片:《帝雉时代》,《玉山九千英尺-台湾鸟类开拓史末章》
动画创意特别奖:《薛西弗斯的一天》

第廿九届【金马奖】(1992)
终身成就特别奖:何基明
最佳剧情片:《无言的山丘》
最佳导演:王童《无言的山丘》
最佳原著剧本:吴念真《无言的山丘》
最佳改编剧本: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最佳男主角: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女主角:陈令智《浮世恋曲》
最佳男配角:顾宝明《暗恋桃花源》
最佳女配角:顾美华《浮世恋曲》
最佳摄影:李德成《雾都情仇》
最佳剪辑:张耀宗,张嘉辉《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最佳美术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造型设计:李富雄《无言的山丘》
最佳动作指导:程小东,元彬《新龙门客栈》
最佳电影音乐:黄舒骏《青少年哪吒》
最佳电影歌曲:黄霑《黄飞鸿之II男儿当自强》
最佳录音:杜笃之,杨静安《少年耶,安啦》
最佳纪实报导片:《小鷿鷈》
评审特别奖:《学仙记》

第三十届【金马奖】(1993)
终身成就特别奖:黄卓汉
最佳剧情片:《喜宴》
最佳纪录片:《喜宴》
最佳导演:李安《喜宴》
最佳原著剧本:冯光远,李安《喜宴》
最佳改编剧本:胡大为,邓碧燕,林纪陶,于仁泰《白发魔女传》
最佳男主角:成龙《重案组》
最佳女主角:吴家丽《赤裸的诱惑》
最佳男配角:郎雄《喜宴》
最佳女配角:归亚蕾《喜宴》
最佳摄影:李屏《戏梦人生》
最佳剪辑:张耀宗《重案组》
最佳美术设计:叶锦添,李伟明,杨

⑵ 求台湾电影 稻草人 下载

分享链接:

提取码:ufg1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关介绍:《稻草人》是由王童执导,张柏舟、卓胜利、吴炳南、柯俊雄等共同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在日殖末期的台湾,佃农陈发、陈阔嘴两兄弟为了养活成群的孩子、耳聋的母亲和发疯的妹妹,背着炸弹向殖民政府邀功领赏的荒诞故事。

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⑶ 求一部台湾电影,有一个镜头,在农村里,一对夫妇在厨房亲热,然后她亲戚来借米,夫妇还继续,然后被发现

台湾导演王童1987年作品《稻草人》。
剧情:日本统治台湾的末期,佃农陈发、陈阔嘴兄弟俩除了抚养一群孩子,还要供养耳聋的母亲和因丈夫战死海外而发疯的妹妹,加以田里收成不好,家境十分贫困。一天,地主下乡避难,兄弟俩尽其所有加以招待,谁知地主吃喝之后,声称所有旱田将出售他人。第二天,在兄弟俩那块小田地上掉下一个未爆炸的大炸弹,全村震惊,却乐坏了刑警,他认为上缴这个炸弹,可能因此而升官。于是在刑警郑重其事的押解下,兄弟俩恭恭敬敬地抬着这个“呈献天皇”的礼物运往市镇。途中山路崎岖,炸弹不时出现险情,兄弟俩和刑警都发挥了“只要炸弹,不要性命”的勇气,终于把炸弹抬入市镇。岂料日本警察一见炸弹甚为惊恐,要他们立即丢入海中。兄弟俩绝望之下只好从命。炸弹一入海中应声爆炸,却见海面浮起死鱼无数。兄弟俩冲入海中捡鱼,脱下裤子装鱼,最后满载而归。兄弟俩看着全家人兴奋地吃鱼的样子,觉得老天还是公平的,总会掉下些运气来。

⑷ 谁能作些台湾导演王童的电影《稻草人}的电影的影评

稻草人》:荒诞的历史和历史的荒诞

看过一部好的电影(起码合自己的口味),会让自己兴奋好久,躲避在心中积压着的阴翳和不快也会迅速消散不见。几天前一个晚上的梦弄得白天的我昏昏胀胀的,血雨腥风的季节,我如流浪于城市中的单身汉,在传单与杀戮中穿行,生命脆如薄纸,莫名的恐惧扩散整个无绪的夜晚。我好像经历了枪林弹雨和世事沧桑的老人,花费宝贵的青春去回味曾经遗忘或记得的过往,但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映现。记得早晨惊醒,唯一的念头就是“祝愿世界永远和平”,仿佛下意识地被人放置到“遥远”的战争年代或许是现在的我突然碰到了充满战争的历史,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我来说,这也许应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有关于战争的想象都来源于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和相应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战争如同安静的历史名词舒心地躺在从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利益者们编写的回忆录中或者二维的屏幕里面,生活于相对和平的季节里的我有时候甚至会“天真”地渴盼战争的到来,这种青春期中蕴涵着的类似英雄主义的理想与冲动曾多次鼓动我做着在打仗中发泄和充当英雄的梦,可是在真正的战争梦中,那个我却为之颤栗,边扭头边奔跑的形状成为梦醒之后被现实的我嘲笑的委琐和狼狈,好像并没有遇到危险和死亡,但整个氛围让我产生了生命的畏惧而不是英雄式的凛然(“刀架到脖子上”的借口成为现代人保存生命苟活下去的理由)。这样季节的一个奇怪的梦,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它究竟预示着什么,或许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含义,可是我不想用“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的狡辩迎合思考的懒惰。幸运地是从昨天看的电影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也许仅仅是说服自己的一种解释或理解的方式和可能。

王童,一名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台湾导演,在看过他的《稻草人》之后,我似乎觉得他或许是台湾导演史中被缺席或忽略的导演(不过,这也没关系,对于熟悉各种历史的人来说,被同时代的人所“遗漏”的很可能成为后世的大师,而后世的人也极其愿意“挖掘”这样的大师来弥补当下的学术空白或借此说明前人的麻木),至于名次排列上的事情,非我辈所能言语和拍板,按照诗人臧棣的说法,这样的事情应该交给历史来做(似乎历史就天然地成了公平的上帝,是上帝真的如此还是我们束手无策之后的暂时搁置呢),我在此就不饶舌了。《稻草人》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它轻易地把严肃的战争时代用非常荒诞的笔法呈现出来,固然没有了沉重或者直接表面的深刻,但在戏噱里面却无不张显着惨烈和可悲。与其说它告诉(传达)了我们一个荒诞的历史图景,不如说它呈现了历史的一种荒诞。

可爱的稻草人开门见山,向我们讲述它所知道的事情,因为它相信或在它的草包脑袋看来,周围的人和它一样,“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梦,等待同样的明天”。聪明的导演把摄影机藏在永远不会说谎的稻草人后面(连话都不会说,当然也不会说谎了),神采飞扬的故事和故事诞生的时代被轻易地用恰似真实的口气和夸张的镜头呈现出来,而稻草人恰恰成了叙述“荒诞”的合法人。

阿发和阔嘴由于母亲用牛粪辛勤地滋润不得不患上色盲成为准健康的残疾人,从而幸运地逃脱为天皇打仗的神圣责任,幸福地得以生活在乡下。闭塞的环境在日本人的治理下显得井井有条,没有日本人的屠杀因为没有游击队反抗或者说没有先觉的人领导人民打日本鬼子,除了浑身“长着长毛而且生殖器很大”(日本教官向村里的妇女描述妖魔化的美国鬼子)的美国人的飞机偶尔光顾这里给他们送来可以换来海鱼的定时炸弹之外也没有血腥的枪炮,当然更不会出现什么牺牲除了被征去上南洋打仗的阵亡者。导演把日常的生活全部配合上轻松愉快地音乐以渲染叙事的情绪和节奏,搞笑的场面令观众暂时麻痹于这些发生在残酷战争时期的平静生活。从影片在轻昂的日本军歌伴奏下当地人从日本军人手中庄严地交还几个战死士兵骨灰盒的仪式开始,带有滑稽的表演和音乐基本上始终伴随整部影片。显然相对沉重的题材被导演用极为荒诞的手法或视角表现出来,苦难与悲惨的眼泪被无意识的微笑替代,除了贫困的辛酸人们似乎找不到通常电影和历史书中所叙述的战争的影子,没有反抗和冲突,更不要说敌我矛盾和斗争了。可是它所指涉的战争的惨烈却似乎没有因为外在的荒诞形式而丝毫减弱,每一个画面背后无不烙上战争或被占领的影子。

阿发和阔嘴的妹妹水仙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她的男人在新婚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了,崭新的新娘服好像还没从身上脱下来,丈夫就被炸死了,可怜的水仙成了疯癫的寡妇,身上依然穿着结婚时的红衣服。在绿色田野中飞舞的红衣袖,如同死亡的幽灵一样不时地出现在美丽的画面上,成为一个战争受害者的象征符号。有意思的是,阿发和阔嘴在地里拣到的美国飞机扔的定时炸弹却被愚蠢地放在了水仙的房间里,一个疯女人与一个和炸死她男人一样威力的炸弹睡在一起,这样无意识嬉闹(胡闹)的情景里面分明是虚构出的巧合为了来营造强烈的悲剧。水仙的存在如同摇曳在昏夜中不熄的虚灯对于整部电影一直是一个不安而恐怖的因素,导演没有利用她的疯癫来创造喜剧效果,显然她成为一个认真存在的指称物。我清醒地记得她唯一没有大吼大叫地出现在片子里的镜头就是黑夜里在他家抓住一个偷吃粮食的逃兵,他说自己刚结婚就被抓走了,并不是他不愿意为天皇效力,他用沙哑的声音演唱在军部学会的日本军歌来证明对天皇的忠诚,而是实在舍不下已经怀孕的妻子,善良的阿发一家拿出本来已经拮据的食物给他吃,昏暗的环境里水仙死死地盯着浑身赃兮兮的逃兵,双手惊恐地合在一起,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她对于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保持了一刻的安宁,也许逃兵的衣服让她想起了新婚的丈夫,我觉得这是整个影片唯一正面流露出的悲惨的镜头。

片子中让我尤为感到亲切和安慰的是反衬出的中国农民身上的天真质朴与纯洁的善良,这也许是任何文化都无法改变和变更的通过几千年农业文化所培育出的和大地一样实朴的性情。阿发的老板(不知道这里的老板是不是仅仅代表对城里人的称呼)也是亲戚(老板的妻子和阿发的妻子是姐妹),为了躲避战乱从城里跑到阿发家里来住,本来已经穷的难以温饱的阿发一家却用最好的饭菜(特意卖了一条鱼)来招待客人,热情地安排老板一家在家里住下,那份质朴的温情依然保留如今大陆的农村习俗中,而从城里来的老板却在没有和阿发兄弟商量的情况下就把他们的地卖给了糖厂(或许地是老板的,可是这些地却是阿发兄弟一家的命根子)。当老板把卖地的事情告诉正在田间耕种的阿发与阔嘴时,导演用了一个中远镜头,三个人被放在同一个镜框里,左边老板平和地站在地埂上,右边的两兄弟垂着头立在地里,远处是雾蒙蒙的大山,天也很昏暗,整个画面压抑的很,是片子里少有的灰暗的色调,仿佛战争的压力都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多的恐惧,而剥夺他们的土地却如同断了他们的命根。

从片子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关于国家或民族的虚构,农民像往常一样进行着基本的生活,似乎不管有谁来统治,地总要种,饭总要吃,打仗也必定要来捉壮丁,不管替国民党打日本人,还是替日本人进行大东亚战争,对于闭塞安详的农民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打仗的名誉不一样,一个可能带上民族存亡的耀眼的英雄,一个可能为了天皇效忠,同样的光荣奖章农民是分不出它们非此即彼的区别的,或许正如阿发所说,打仗回来换来的奖旗连做一个内裤都不够。这不是说明他们没有觉悟或不高尚,而是在生存与虚幻的荣誉面前,也许内裤比奖旗更实在(尽管内裤在某种程度上也关涉荣誉与文明,估计我们的老祖宗是不穿内裤的,现在穿上似乎也是文明扩张与全球化的结果吧)。日本人动员农民打美国和进行大东亚战争,是打着天皇的旗号,和我们起来反抗日本鬼子的侵略似乎不是同一性质的概念,但同样激昂振奋的宣传,却不自觉地唤起人们为什么什么而就怎样的激情与亢奋。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无非把更多的人纳入到战争的游戏里面,使每一方都以充满正义的勇气来歼灭所谓的另一方的“敌人”,渺小的士兵或者被征兵的农民不过是根据地域(受谁统治和管理,当然地域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民族是暗合的)来不自觉或不受支配地划分到不同的战争序列中,他们的牺牲和田里的麻雀一样随意平常。如果我们采用正义与法西斯相对立的视角判断,台湾人民被日本征兵进行东亚战争显然是助纣为孽的行为,可是正义与非正义对于一个个参军的人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所造成的悲伤后果似乎无法用鲜明的价值判断来衡量,在我看来,无论战争中的正义与非正义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种罪恶。尽管有时候“以恶报恶”的方式成为正义事业的合法化,但报复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对罪恶者的“模仿”。

对于生存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台湾来说,似乎其地理位置的尴尬和暧昧造成了双方对峙的跳板或牺牲品,在两者的争夺当中,成为利用的砝码和改造的对象。其实,从片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明的渗透力。在台湾被日本占领的相对稳定的五十年里,日化的教育和文化的浸染,使台湾几乎成为一个准日本化的地区。在影片中,当地的“大人”(管理村民的长官)是日本人,孩子从小受的教育也是用日语进行的,甚至出现了孩子改日本名字的事情。在一次老师的训教中,我们看到了教员让一个孩子用放大镜对准太阳然后把白纸点燃,从而阐发天皇如太阳一样无时不刻地照耀着我们,而我们只有像放大镜一样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如此诱人的国民教育,无非是为极权时代的统治打好基本的精神堡垒,而人民在这种汁液的培养中不自觉地就被形塑成可以打着光荣的旗号轻易利用的质料。这样的方式在任何极权的社会文化中都能找到,只是日本在形塑“大和民族”时借用了强有力的不会轻易就被推翻的“天皇”,而不是现实的领袖或虚幻的天堂,事实证明天皇要比希特勒比斯大林更有历史的魅力。

片子最后一个荒诞的故事就是阿发兄弟在大人的带领下去镇上的治安所送在地里拣到的定时炸弹的事情。导演当然不会让炸弹在路上爆炸产生悲惨的结局,而是非常聪明地让他们在治安所长官的逼迫下把炸弹仍到海里然后爆炸,固然他们没有领到任何奖品,却意外地得到了许多炸死的死鱼(浮在水面上的鱼夸张地多,就像《浓情巧克力》里面使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处理眼泪晒干变成盐的故事一样浪漫),他们同样满载而归。伴着他们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幸福地吃鱼的情景,阿发的母亲发出了良好的期盼“如果美国人能三两天就轰炸一次就好了,那么我们天天都有鱼吃了”,映现的灯光逐渐变小变小,消失在黑暗里,片子结束。

《稻草人》曾经被姜文大加赞赏,据说在他的新片《鬼子来了》里面有好多借鉴《稻草人》的地方。我想王童的独特之处在于用这样一种不是很严肃很沉痛的方式来对待可以很煽情地触动民族情绪的战争题材电影的姿态和视角,也就是说使用了另外一种讲述战争的故事的方式。我们发现它的戏噱和荒诞的处理丝毫没有掩盖指涉和批判的力量,甚至比直接呈现带来更多鲜活的东西。尽管它不是历史的真实,也不带有强烈的诉述的愿望,但却能启发人的想象,看到更多被历史书以及通常行述历史的方法所遮蔽的更真实的“情感”,这里的“情感”不仅仅指个人的情绪,而是对历史对过去事情的一种感情,就是说我们不应把历史看作冷冰冰的可以被随便玩弄的“橡皮泥”,而应抱有对待人一样的感情来看待历史,也就是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前言中所提到的“温情的理解”的态度。所以,我觉得王童在《稻草人》中的叙述很有张力或快感。

如果我们可以发挥联想的话,类似的情景似乎在国外的一些影片中可以找到知音。1987年,英国导演布尔曼拍摄了《希望与光荣》,采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二战期间被德军轰炸下的伦敦的情景,由于孩子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战争在他们眼里可能会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发生,比如到废墟里拣弹壳(当然没有《稻草人》中的孩子用箩筐拣炸弹那么夸张,也没有阿发兄弟运送炸弹而大获海鱼那么神奇),比如一个跳伞飞行员的降落引起孩子和居民的好奇等等,似乎电影的残酷消解在无声无息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血液出现的战争同样拥有了悲惨的力量(不知道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有没有从这里获得有利的借鉴)。1991年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埃尔·萨尔瓦托雷导的《地中海》把几个士兵放逐到偏僻的希腊小岛上,没有战斗的士兵和当地人幸福相处,好像同样也把残酷的二战赋予了许多荒诞和浪漫的故事。这种叙述上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抗了主流话语重述历史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充满欢乐或日常温情的战争想象,但决不是粉饰而是和正面反映一样的理解。

回到文章的开头,梦中战争的情景或许也可以看作感受战争的一种方式,战争或说历史对于我们的感觉,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感情或者它们给我们某种可亲的想象和氛围,而不是被理性和考证确定下来的实证的复现与干瘪瘪的实录。对于历史的记忆也不光光是通过严正的推理或者宏伟的国家叙述所勾画出来的威严,而应该拥有自己个人的读解甚至虚构在里面,因为这样的历史才有鲜艳的活力。荒诞的历史也许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而历史的荒诞却是我梦中依稀的记忆。

⑸ 从哪里看台湾的电影稻草人

网上能搜到的

⑹ 台湾抗日电影有那些 知道告诉我片名

1 稻草人
导演:王童 主演:张柏舟、卓胜利、吴炳南

日本统治台湾的末期,佃农陈发、陈阔嘴兄弟俩除了抚养一群孩子,还要供养耳聋的母亲和因丈夫战死海外而发疯的妹妹,加以田里收成不好,家境十分贫困。一天,地主下乡避难,兄弟俩尽其所有加以招待,谁知地主吃喝之后,声称所有旱田将出售他人。第二天,在兄弟俩那块小田地上掉下一个未爆炸的大炸弹,全村震惊,却乐坏了刑警,他认为上缴这个炸弹,可能因此而升官。于是在刑警郑重其事的押解下,兄弟俩恭恭敬敬地抬着这个“呈献天皇"的礼物运往市镇。途中山路崎岖,炸弹不时出现险情,兄弟俩和刑警都发挥了“只要炸弹,不要性命"的勇气,终于把炸弹抬入市镇。岂料日本警察一见炸弹甚为惊恐,要他们立即丢入海中。兄弟俩绝望之下只好从命。炸弹一入海中应声爆炸,却见海面浮起死鱼无数。兄弟俩冲入海中捡鱼,脱下裤子装鱼,最后满载而归。兄弟俩看着全家人兴奋地吃鱼的样子,觉得老天还是公平的,总会掉下些运气来。

本片于1987年获第二十四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录音奖(忻江盛),1988年获第三十三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2 侠盗正传
主 演:林志颖 徐若瑄 柯受良 罗时丰 释小龙
侠盗正传廖添丁是台湾日据时代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就像西方人眼中的罗宾汉,廖添丁劫富济贫的义行,给那时代的贫苦大众带来多少生机!话说西元......
3 梅花
导演: 刘家昌
演员: 柯俊雄 、谷名伦 、甜狃、张艾嘉
简介:
描述抗战时期台湾同胞的经历及悲壮故事。在高涨的民族情绪下,台湾同胞参加抗日工作,与日军明争暗斗,不少因此而为国捐躯,家破人亡。乱世下衍生出一幕幕汤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亦造就了不少伟大勇敢的巾帼英雄

邓丽君唱的主题曲《梅花》

电影《八百壮士》、《天字号密令》《黄埔军魂》都是

⑺ 台湾拍过几部电影

拍过N部
海角七号现在在台火得很

⑻ 想看台湾电影 稻草人的找我

王童,一名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台湾导演,在看过他的《稻草人》之后,我似乎觉得他或许是台湾导演史中被缺席或忽略的导演

⑼ 急求关于电影稻草人和推手的影评 谢谢

《稻草人》:荒诞的历史和历史的荒诞

看过一部好的电影(起码合自己的口味),会让自己兴奋好久,躲避在心中积压着的阴翳和不快也会迅速消散不见。几天前一个晚上的梦弄得白天的我昏昏胀胀的,血雨腥风的季节,我如流浪于城市中的单身汉,在传单与杀戮中穿行,生命脆如薄纸,莫名的恐惧扩散整个无绪的夜晚。我好像经历了枪林弹雨和世事沧桑的老人,花费宝贵的青春去回味曾经遗忘或记得的过往,但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映现。记得早晨惊醒,唯一的念头就是“祝愿世界永远和平”,仿佛下意识地被人放置到“遥远”的战争年代或许是现在的我突然碰到了充满战争的历史,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我来说,这也许应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有关于战争的想象都来源于文字书写的历史书和相应的战争题材的电影,战争如同安静的历史名词舒心地躺在从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利益者们编写的回忆录中或者二维的屏幕里面,生活于相对和平的季节里的我有时候甚至会“天真”地渴盼战争的到来,这种青春期中蕴涵着的类似英雄主义的理想与冲动曾多次鼓动我做着在打仗中发泄和充当英雄的梦,可是在真正的战争梦中,那个我却为之颤栗,边扭头边奔跑的形状成为梦醒之后被现实的我嘲笑的委琐和狼狈,好像并没有遇到危险和死亡,但整个氛围让我产生了生命的畏惧而不是英雄式的凛然(“刀架到脖子上”的借口成为现代人保存生命苟活下去的理由)。这样季节的一个奇怪的梦,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它究竟预示着什么,或许它根本就没有什么含义,可是我不想用“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的狡辩迎合思考的懒惰。幸运地是从昨天看的电影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也许仅仅是说服自己的一种解释或理解的方式和可能。

王童,一名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台湾导演,在看过他的《稻草人》之后,我似乎觉得他或许是台湾导演史中被缺席或忽略的导演(不过,这也没关系,对于熟悉各种历史的人来说,被同时代的人所“遗漏”的很可能成为后世的大师,而后世的人也极其愿意“挖掘”这样的大师来弥补当下的学术空白或借此说明前人的麻木),至于名次排列上的事情,非我辈所能言语和拍板,按照诗人臧棣的说法,这样的事情应该交给历史来做(似乎历史就天然地成了公平的上帝,是上帝真的如此还是我们束手无策之后的暂时搁置呢),我在此就不饶舌了。《稻草人》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它轻易地把严肃的战争时代用非常荒诞的笔法呈现出来,固然没有了沉重或者直接表面的深刻,但在戏噱里面却无不张显着惨烈和可悲。与其说它告诉(传达)了我们一个荒诞的历史图景,不如说它呈现了历史的一种荒诞。

可爱的稻草人开门见山,向我们讲述它所知道的事情,因为它相信或在它的草包脑袋看来,周围的人和它一样,“穿同样的衣服,做同样的梦,等待同样的明天”。聪明的导演把摄影机藏在永远不会说谎的稻草人后面(连话都不会说,当然也不会说谎了),神采飞扬的故事和故事诞生的时代被轻易地用恰似真实的口气和夸张的镜头呈现出来,而稻草人恰恰成了叙述“荒诞”的合法人。

阿发和阔嘴由于母亲用牛粪辛勤地滋润不得不患上色盲成为准健康的残疾人,从而幸运地逃脱为天皇打仗的神圣责任,幸福地得以生活在乡下。闭塞的环境在日本人的治理下显得井井有条,没有日本人的屠杀因为没有游击队反抗或者说没有先觉的人领导人民打日本鬼子,除了浑身“长着长毛而且生殖器很大”(日本教官向村里的妇女描述妖魔化的美国鬼子)的美国人的飞机偶尔光顾这里给他们送来可以换来海鱼的定时炸弹之外也没有血腥的枪炮,当然更不会出现什么牺牲除了被征去上南洋打仗的阵亡者。导演把日常的生活全部配合上轻松愉快地音乐以渲染叙事的情绪和节奏,搞笑的场面令观众暂时麻痹于这些发生在残酷战争时期的平静生活。从影片在轻昂的日本军歌伴奏下当地人从日本军人手中庄严地交还几个战死士兵骨灰盒的仪式开始,带有滑稽的表演和音乐基本上始终伴随整部影片。显然相对沉重的题材被导演用极为荒诞的手法或视角表现出来,苦难与悲惨的眼泪被无意识的微笑替代,除了贫困的辛酸人们似乎找不到通常电影和历史书中所叙述的战争的影子,没有反抗和冲突,更不要说敌我矛盾和斗争了。可是它所指涉的战争的惨烈却似乎没有因为外在的荒诞形式而丝毫减弱,每一个画面背后无不烙上战争或被占领的影子。

阿发和阔嘴的妹妹水仙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她的男人在新婚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了,崭新的新娘服好像还没从身上脱下来,丈夫就被炸死了,可怜的水仙成了疯癫的寡妇,身上依然穿着结婚时的红衣服。在绿色田野中飞舞的红衣袖,如同死亡的幽灵一样不时地出现在美丽的画面上,成为一个战争受害者的象征符号。有意思的是,阿发和阔嘴在地里拣到的美国飞机扔的定时炸弹却被愚蠢地放在了水仙的房间里,一个疯女人与一个和炸死她男人一样威力的炸弹睡在一起,这样无意识嬉闹(胡闹)的情景里面分明是虚构出的巧合为了来营造强烈的悲剧。水仙的存在如同摇曳在昏夜中不熄的虚灯对于整部电影一直是一个不安而恐怖的因素,导演没有利用她的疯癫来创造喜剧效果,显然她成为一个认真存在的指称物。我清醒地记得她唯一没有大吼大叫地出现在片子里的镜头就是黑夜里在他家抓住一个偷吃粮食的逃兵,他说自己刚结婚就被抓走了,并不是他不愿意为天皇效力,他用沙哑的声音演唱在军部学会的日本军歌来证明对天皇的忠诚,而是实在舍不下已经怀孕的妻子,善良的阿发一家拿出本来已经拮据的食物给他吃,昏暗的环境里水仙死死地盯着浑身赃兮兮的逃兵,双手惊恐地合在一起,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她对于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保持了一刻的安宁,也许逃兵的衣服让她想起了新婚的丈夫,我觉得这是整个影片唯一正面流露出的悲惨的镜头。

片子中让我尤为感到亲切和安慰的是反衬出的中国农民身上的天真质朴与纯洁的善良,这也许是任何文化都无法改变和变更的通过几千年农业文化所培育出的和大地一样实朴的性情。阿发的老板(不知道这里的老板是不是仅仅代表对城里人的称呼)也是亲戚(老板的妻子和阿发的妻子是姐妹),为了躲避战乱从城里跑到阿发家里来住,本来已经穷的难以温饱的阿发一家却用最好的饭菜(特意卖了一条鱼)来招待客人,热情地安排老板一家在家里住下,那份质朴的温情依然保留如今大陆的农村习俗中,而从城里来的老板却在没有和阿发兄弟商量的情况下就把他们的地卖给了糖厂(或许地是老板的,可是这些地却是阿发兄弟一家的命根子)。当老板把卖地的事情告诉正在田间耕种的阿发与阔嘴时,导演用了一个中远镜头,三个人被放在同一个镜框里,左边老板平和地站在地埂上,右边的两兄弟垂着头立在地里,远处是雾蒙蒙的大山,天也很昏暗,整个画面压抑的很,是片子里少有的灰暗的色调,仿佛战争的压力都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多的恐惧,而剥夺他们的土地却如同断了他们的命根。

从片子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关于国家或民族的虚构,农民像往常一样进行着基本的生活,似乎不管有谁来统治,地总要种,饭总要吃,打仗也必定要来捉壮丁,不管替国民党打日本人,还是替日本人进行大东亚战争,对于闭塞安详的农民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打仗的名誉不一样,一个可能带上民族存亡的耀眼的英雄,一个可能为了天皇效忠,同样的光荣奖章农民是分不出它们非此即彼的区别的,或许正如阿发所说,打仗回来换来的奖旗连做一个内裤都不够。这不是说明他们没有觉悟或不高尚,而是在生存与虚幻的荣誉面前,也许内裤比奖旗更实在(尽管内裤在某种程度上也关涉荣誉与文明,估计我们的老祖宗是不穿内裤的,现在穿上似乎也是文明扩张与全球化的结果吧)。日本人动员农民打美国和进行大东亚战争,是打着天皇的旗号,和我们起来反抗日本鬼子的侵略似乎不是同一性质的概念,但同样激昂振奋的宣传,却不自觉地唤起人们为什么什么而就怎样的激情与亢奋。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无非把更多的人纳入到战争的游戏里面,使每一方都以充满正义的勇气来歼灭所谓的另一方的“敌人”,渺小的士兵或者被征兵的农民不过是根据地域(受谁统治和管理,当然地域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与民族是暗合的)来不自觉或不受支配地划分到不同的战争序列中,他们的牺牲和田里的麻雀一样随意平常。如果我们采用正义与法西斯相对立的视角判断,台湾人民被日本征兵进行东亚战争显然是助纣为孽的行为,可是正义与非正义对于一个个参军的人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所造成的悲伤后果似乎无法用鲜明的价值判断来衡量,在我看来,无论战争中的正义与非正义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一种罪恶。尽管有时候“以恶报恶”的方式成为正义事业的合法化,但报复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对罪恶者的“模仿”。

对于生存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台湾来说,似乎其地理位置的尴尬和暧昧造成了双方对峙的跳板或牺牲品,在两者的争夺当中,成为利用的砝码和改造的对象。其实,从片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明的渗透力。在台湾被日本占领的相对稳定的五十年里,日化的教育和文化的浸染,使台湾几乎成为一个准日本化的地区。在影片中,当地的“大人”(管理村民的长官)是日本人,孩子从小受的教育也是用日语进行的,甚至出现了孩子改日本名字的事情。在一次老师的训教中,我们看到了教员让一个孩子用放大镜对准太阳然后把白纸点燃,从而阐发天皇如太阳一样无时不刻地照耀着我们,而我们只有像放大镜一样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如此诱人的国民教育,无非是为极权时代的统治打好基本的精神堡垒,而人民在这种汁液的培养中不自觉地就被形塑成可以打着光荣的旗号轻易利用的质料。这样的方式在任何极权的社会文化中都能找到,只是日本在形塑“大和民族”时借用了强有力的不会轻易就被推翻的“天皇”,而不是现实的领袖或虚幻的天堂,事实证明天皇要比希特勒比斯大林更有历史的魅力。

片子最后一个荒诞的故事就是阿发兄弟在大人的带领下去镇上的治安所送在地里拣到的定时炸弹的事情。导演当然不会让炸弹在路上爆炸产生悲惨的结局,而是非常聪明地让他们在治安所长官的逼迫下把炸弹仍到海里然后爆炸,固然他们没有领到任何奖品,却意外地得到了许多炸死的死鱼(浮在水面上的鱼夸张地多,就像《浓情巧克力》里面使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处理眼泪晒干变成盐的故事一样浪漫),他们同样满载而归。伴着他们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幸福地吃鱼的情景,阿发的母亲发出了良好的期盼“如果美国人能三两天就轰炸一次就好了,那么我们天天都有鱼吃了”,映现的灯光逐渐变小变小,消失在黑暗里,片子结束。

《稻草人》曾经被姜文大加赞赏,据说在他的新片《鬼子来了》里面有好多借鉴《稻草人》的地方。我想王童的独特之处在于用这样一种不是很严肃很沉痛的方式来对待可以很煽情地触动民族情绪的战争题材电影的姿态和视角,也就是说使用了另外一种讲述战争的故事的方式。我们发现它的戏噱和荒诞的处理丝毫没有掩盖指涉和批判的力量,甚至比直接呈现带来更多鲜活的东西。尽管它不是历史的真实,也不带有强烈的诉述的愿望,但却能启发人的想象,看到更多被历史书以及通常行述历史的方法所遮蔽的更真实的“情感”,这里的“情感”不仅仅指个人的情绪,而是对历史对过去事情的一种感情,就是说我们不应把历史看作冷冰冰的可以被随便玩弄的“橡皮泥”,而应抱有对待人一样的感情来看待历史,也就是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前言中所提到的“温情的理解”的态度。所以,我觉得王童在《稻草人》中的叙述很有张力或快感。

如果我们可以发挥联想的话,类似的情景似乎在国外的一些影片中可以找到知音。1987年,英国导演布尔曼拍摄了《希望与光荣》,采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二战期间被德军轰炸下的伦敦的情景,由于孩子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战争在他们眼里可能会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发生,比如到废墟里拣弹壳(当然没有《稻草人》中的孩子用箩筐拣炸弹那么夸张,也没有阿发兄弟运送炸弹而大获海鱼那么神奇),比如一个跳伞飞行员的降落引起孩子和居民的好奇等等,似乎电影的残酷消解在无声无息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血液出现的战争同样拥有了悲惨的力量(不知道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有没有从这里获得有利的借鉴)。1991年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埃尔·萨尔瓦托雷导的《地中海》把几个士兵放逐到偏僻的希腊小岛上,没有战斗的士兵和当地人幸福相处,好像同样也把残酷的二战赋予了许多荒诞和浪漫的故事。这种叙述上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抗了主流话语重述历史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充满欢乐或日常温情的战争想象,但决不是粉饰而是和正面反映一样的理解。

回到文章的开头,梦中战争的情景或许也可以看作感受战争的一种方式,战争或说历史对于我们的感觉,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感情或者它们给我们某种可亲的想象和氛围,而不是被理性和考证确定下来的实证的复现与干瘪瘪的实录。对于历史的记忆也不光光是通过严正的推理或者宏伟的国家叙述所勾画出来的威严,而应该拥有自己个人的读解甚至虚构在里面,因为这样的历史才有鲜艳的活力。荒诞的历史也许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而历史的荒诞却是我梦中依稀的记忆。

李安作品《推手》,推开爱

最近的李安很红,《断臂山》继《卧虎藏龙》后让他再一次扬眉吐气。那个中年男人总是在镜头前面带笑容,很和善的样子,虽然偶尔也吐露一些不顾后果的言辞,可他毕竟是位很有魅力的男人。从《推手》打响他的头炮开始,他几乎没有输过。《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部部都问鼎国际奖项。他太幸运了,这种幸运也绝不是唾手可得的,他付出的努力是我们看不到的。

《推手》以一位从小练习太极拳的朱老先生被在美国当电脑工程师的儿子从中国内地接到美国后,与美国媳妇玛莎在语言、生活方式上的矛盾为主题,探讨了众多移民美国的中国家庭所共同面临的文化隔阂问题,以及老一代与后一代人在情感上的危机。朱老先生最后离开了儿子,自己去唐人街的餐馆洗碗打工,惟一能给他一点安慰的是一位从台湾来的陈老太。他们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都有着北京人自视过高的骄傲,并且带到了美国这个五彩缤纷的国家。李安通过这两位老人对故土的怀恋,表达了所有海外移民一种无法遏止的乡愁。

郎雄是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很不熟悉的老人,他的逝世更让我们少了了解他的机会。李安似乎是很欣赏这个老人的,他的多部影片中都是和他合作的。他本色般的演出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对他的印象从《喜宴》就开始了,如今,像探秘一样看《推手》里的他,很有一种亲切感,因此对于片中的一切矛盾,我总是站在他的这边。

以那样激烈的方式选择送父亲去敬老院本身就是个错误,最后因为父亲的病而作罢证明这样的病根仍然存在。本来连我也觉得两个老人在一起是很好的,他们至少可以彼此依靠,不再面对和忍受那些不要的冲突。然而,孩子们选择这种方式来送走两个老人是多么残忍的呀。就像郎雄跟儿子说的那样,在文革混乱的年代,父亲为了保护儿子,而错过了保护自己的妻子,致使妻子去世,老人一直都活在自责中,这样的父亲对孩子没有任何的亏欠,反而,孩子应该因此而给父亲更多的关怀。买一所大房子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媳妇和公公间的文化差异太大,而儿子又不给与适当的引导,这样的家庭矛盾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消除。我为老人痛心,这样的儿子很让人失望。尽管最后他醒悟了,那又说明什么了,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没有找到根治的良方,矛盾还会爆发。我不知道老人搬出去会不会让问题淡化,至少,最后两个老人站在街边的画面,让人觉得些许温馨的同时也免不了痛心。

身边有一个阿姨在美国多年,当然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不过和剧中人不同的是,她的丈夫也是个留美的学生,在生活和价值观上,他们就避免了文化差异出现的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阿姨有的时候也会接自己的父母过去玩,因为老人是一对的,所以自然也没有郎雄所遇到的那些问题。这算是个很幸福的移民家庭,这样的家庭太少了,我不知道美国这样繁荣的社会背景下,有多少移民,不仅仅是中国的移民,遭遇着这样那样的心酸和悲哀。

李安似乎有很多次的故事都发生在美国,这也许和他受的教育有关。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太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而他把那些他看到的用他感触地方式放映给我们看,感谢他!

⑽ 《稻草人》的作者

叶圣陶
《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本书收录了叶圣陶中短篇童话作品三十余篇,并附有丰子恺先生为《古代英雄的石像》所撰写的文笔生动的读后感言。
二:台湾导演王童1987年作品,是台湾近代史乡土电影三部曲的第一部。《稻草人》(1987)
《香蕉天堂》(1989)
《无言的山丘》(1992)构成了台湾近代史乡土电影三部曲。《稻草人》借鉴了外国影片《逃亡二十五小时》和《上帝也疯狂》的讽刺幽默戏剧模式,以反讽荒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二战爆发时期台湾人悲喜交加的故事。

阅读全文

与台湾稻草人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世界逍遥行结局 浏览:789
百慕大鬼海漩涡电影 浏览:298
燃烧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浏览:16
哪吒电影魔童降世图片 浏览:883
电影表情包图片大全下载 浏览:76
怎样将零食带进电影院视频 浏览:592
女主角叫卡罗琳的恐怖电影 浏览:936
拿什么买电影票 浏览:324
梦想成真法国电影 浏览:912
日本一部巨人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200
电影战狼的大结局 浏览:993
周润发电影大全集下载 浏览:1000
机甲大战怪兽电影完整版 浏览:410
古天乐去泰国救女儿电影 浏览:60
日本人演中国电影的演员 浏览:434
泰国电影鬼眼日记在线 浏览:989
蜘蛛所有电影大全 浏览:448
王雷电影大全 浏览:926
郑州市最便宜电影院 浏览:25
台湾攻略九部电影 浏览: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