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个英语电影的读后感 要300字 读后感是中文 电影随便什么
一、《功夫熊猫》
今天下午我们小记者班的同学一起观看《功夫熊猫》。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同时我也从熊猫这种精神中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妈妈认为我写日记方面很欠缺,便让我每天写一篇日记。我听后十分不情愿,每次三言两语就没了下文,最后彻底放弃了写日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惭愧,与功夫熊猫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过观看功夫熊猫,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样,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蓝精灵》
前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3D版电影-——《蓝精灵》。戴好3D眼睛,我迫不及待地坐到了位子上。
故事是这样开头的。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高山,山上有一个美丽的村子,村子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九十九个精灵男孩和一个精灵女孩,对了,还有一个精灵爸爸。突然有一天,祸从天降,坏蛋巫师格格巫为了收取蓝色精华,要抓精灵孩子们。而我们的主人公笨笨,因为走错了路,掉下了悬崖,幸亏,他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像猴子捞月似地拉住了笨笨。本来精灵、格格巫与笨笨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却因为一个漩涡,把他们都吸进去,卷到了纽约,一个个精彩的、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就此展开……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了蓝精灵中的一员,和笨笨他们一起想办法,一起进攻,用鸡蛋、刺球、乒乓球打倒格格巫,平安回到精灵村。直到影片结束,我还沉浸在故事当中。
看完影片后,我从心底里佩服笨笨。他虽然很顽皮,做下许多错事,但他知错能改,为了弥补自已的过错,鼓起勇气,和强大的格格巫作斗争,设法偷取格格巫的魔法戒指,让他失去法力,为最后战胜格格巫出了一份力。另外,我也看到,一切的邪恶,貌似强大无比、不可战胜,但只要我们不屈不饶、团结一心、坚持战斗,终将被我们征服。因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三、《国王的演讲》
和影片的片名一样,《国王的演讲》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波澜不惊,和好莱坞大片的气质相去甚远,与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对现代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澜不惊决不是清汤寡水,《国王的演讲》仿佛一出内敛而精致的戏剧,在低调中酝酿出深厚,在深厚中铺展出令人动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治疗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这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戏剧张力,首先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发生在了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身上。时值二战,作为一国之象征的国王,需要发表演讲来凝聚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口吃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细小的事情变得兹事体大。
国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为整部影片最大的戏剧张力,一直到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指挥"下,乔治六世终于完整进行了战前演讲,观众才会舒一口气。影片的张力还来自于国王和治疗师本身,这是两个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个是国王,一个只是普通的治疗师,国王的性格不仅内向,还容易愤怒,总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这种因为身份差异带来的个性碰撞也成为影片的亮点。(励志一生 www.lz13.cn)治疗师莱昂纳尔的角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显得尤为出彩,他并没有因为治疗对象是国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国王打破常规,到自己简陋的治疗室来接受治疗,一副"我的地盘听我的"的架势,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诚恳,最终打开了国王坚固的心扉,找到了国王幼年的心理阴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国王,让国王流利地说出骂人的话。而正是这种不卑不亢的真诚交流,让莱昂纳尔获得了尊重,国王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好友。
B. 要经典电影的读后感(要短)中文
《指间的太阳》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司务耀族老倌、医官皮文勋、团长欧喜洋等成人红军和汤敏吉、坛子、登才、得天等少年红军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成立一个收容队,过草地。他们的任务就是走在大部队的后边,尽量收留那些掉队的和伤残的红军。一路上,他们历尽了艰难困苦,首先是面临饿死的危险,没有吃的了,他们就去采野菜,最后野菜都采不到了……其次,他们时时面临草地泥沼的吞噬,在行进过程中,他们中有好几位因为掉进了泥沼而失去了生命。他们还面临着寒冷和风雨的摧残……但这一切都让这些坚强的战士克服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过了草地,到达了目的地。
书中有一个情节最让我感动,小红军得天竟然偷偷地在胳肢窝里夹着一粒青稞。大家以为他是夹了一颗金牙,没想到当他笑着用手指夹着胳肢窝里那个东西给大家看时,青稞粒已经发了芽,大家从得天的手指间看到了生命的阳光。“指间的太阳”就是一个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意象,它展现红军战士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怕苦怕累,缺乏坚强勇敢的品质,很难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应该树立红军的那种坚强信念,学习他们勇敢无畏的精神,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C. 外国电影中文读后感100字
让我想想给怎么写100字的观后感。
观后感……(后面省略100字)。(完)
D. 电影观后感100字 只要100个汉字
《哈利波特》观后感
这是一个魔法的世界……
我们都希望拥有一顶巫师的帽子,一根神奇的魔杖,轻轻一点,便可以使一样东西飞起来或者消失。可是想去这魔法的世界得需要足够的幸运,而哈利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他的天赋使魔法大门为他打开。
清秀、文气的哈利给人以脆弱的感觉,可是事实并非如。自小就是个孤儿的他受尽了屈辱,可是他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向上。一天,幸运降临在他头上,源源不断的信涵邀请他到魔法世界去,他顺利的成为了魔法学院的一员。虽说幸运降临,可是噩梦也随之而来,额头上的刀疤,让哈利和一个让人提起就恐惧的魔鬼牵扯到了一起,那个魔鬼就是——伏地魔。
仇恨使他勇敢的面对伏地魔,在他刚踏进魔法学院不久,就与伏地魔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较量。伏地魔寄生在别人的身上,逼迫孤身一人的哈利交出魔法石,哈利当然不肯,这时,魔法石的力量使哈利的手变的像熔岩一样,焚化了伏地魔的美梦,伏地魔踉踉跄跄的逃走了……
不光哈利是英雄,他的伙伴也是功臣:如果没有赫敏的照料,哈里放心的下罗恩吗?如果不是罗恩在“巨型棋”的紧要关头,舍己为人,哈里能冲出重围吗?如果没有邓不利多的相助,哈里还躺在石阶上昏迷不醒呢!
《哈利波特》拥有我们大家的梦,带我们遨游魔法的世界……
E. 求一篇英文电影的中文观后感(适合初中的)
The story of the film is simple. Rapunzel is a princess that has hair that has power to heal and keep people young, but once it's cut, it loses all power. When Rapunzel was just an infant she was kidnapped by an old woman who locked her away in a tower to keep her hair all to herself. Rapunzel grows up thinking that her kidnapper is in fact her mother, and the reason she's locked away is because her 'mother' wants to keep her safe from the hardships of the world. I'd tell you more about the movie but I don't want to ruin it. Let's just say she runs away. Very simple, fairy tale plot.This movie has enough action and comedy to keep boys happy and enough emotion, romance and drama to keep the girls happy. There are a few scenes that made me tear a little, well maybe more than a little. Some scenes have so much emotion and depth that it tugs at your heartstrings, and gives you goosebumps, especially the lantern scenes. Disney is testing the waters of their film making with this one. There were many alcohol references and even references about being drunk. There's violence, people getting stabbed, and yes, even blood. Which you never see is Disney movies.Overall,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movie, to everyone. Anyone could enjoy this movie. It's very hard not to like it.
魔法奇缘的观后感 望采纳 求好评
F. 5篇电影的读后感
你的用词不太准确 电影应该是 观后感
1.泰坦尼克号
一九九七年的泰坦尼克号我没逢上,只记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高度概括。是隔了年月的飘渺。赶在二零零七年的末梢乘搭上这部巨作的磅礴躯体。错身十年。看完后方可明了当年那么多人哭喊着的因由。在剧院的场内外。振聋发聩的感泣。
八十四年的跨度,Rose这位百岁老人依旧清楚记得那昙花般短暂的美好时光。记忆往往是最好的财富,亘古不变地升着值。泰坦尼克号在现代高科技的操控下被打捞寻宝,我们可以看到当年这艘最豪奢的船是如此落寞地葬身海底。这具残骸,破败不堪,在外人看来它也仅是一具被侵蚀了的王者之躯。曾经辉煌,终究逃不过悲惨的没落。然而,在Rose的眼中,这具断墙残垣般的躯干却能被记忆重新描金。当年的声光醉影,仍在。都藏在了被目光与思想交织出的网络内格中。灿然的富贵,属于1945年4月12日前。仍会记得当时的轻歌曼舞罢?仍会记得当时的一掷千金罢?也曾记得当时那连场的舞会酒席罢?只今不过若流沙一般。都远了。逝了。
富贵荣华的无需惦念,从来如此。我们高雅不出来的那个层面,可以由Rose来完成。这个骨子里不向往贵族生活的女子,未上船就断定了自己苍白的内心将要冷眼这一切。有人弹劾她的挑剔。却谁解个中禁锢之味?泰坦尼克号在她看来是奴隶之船,富有的未婚夫是如此的粗鄙僵冷,母亲只会押宝似的要她攀龙附凤。世间的惨淡也就不外如此。她的世界中到底是有了张爱玲的苍凉。华袍之下爬满虱子的牢笼生活不若一死了之。只是不甘。于是方才会与这个浪子般的Jack摩擦出焕彩的际遇。她内心深处的叛逆,宣泄看来也是有板有眼,让人开怀地喜欢这个有点任性的女子在三等舱中的释放。她的肆虐,挑衅而原始。本来就不是那些羁绊甚多的淑女,这个世界只需有这个Jack伴在身边也就够了,所谓的道德太过于腐朽,烂臭不堪。
原本会让人怀有深刻的希冀。下了船将可以成就一场樊笼外的自由之恋。只是船只碰了冰山。走不到一起,只能不自觉地去成就另一番的凄绝和伟大。香港海报上写着——“天地动容”。
从Rose的角度,在救生艇被放下的那刻,眼中的Jack将注定越来越远。这是种最可怕的生离死别的预感。所以她要逃脱。傀儡般的生存诱惑也不过如此。两个人在一起比什么都来得珍贵。这一次看起来意气用事,脑子里该当是清醒无比。看得让人有种暖暖的感觉。这种温煦的气息,延绵在冰凉的海水中。在劫难中的挣扎,让人揪心,却也始终令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强盛的暖意。
“You jump,I jump”早被庸俗的人用庸俗的语调玷污了,没有那种场景,无法真切体会到这句由戏言转变为诺言的话的力量。死亡最能验证感情的真伪。他们该是真爱,短时间内爆发,却仿若相识相知多年的宿世姻缘。寂寞了许久,然后爱上首个打破自己生活僵局的男子。似乎有点像因为无可选择才做出的草率举措,让人怀疑这段爱情是否经得住时日的筛漏。然而这种一见钟情,却偏偏是比长跑了许久的拖沓感情更让人神智清晰。可以在几天内托付终身,这是上天赐予的如何坚定的承诺。
然而上天也不遂人愿。浩劫之下的残生,他用自己的命延续了她在蚀骨严寒中的存活。她最后无可奈何地把为她牺牲的情人葬于浩渺的海洋,她说“I promise”。她也做到了,并生活了不止84年。在生死的拉锯战中,他与她同在,她为他延年。女人的心深藏得了许多的秘密,如海洋般。这段感情,本来就属于她与Jack。无关乎外人。她没有他的一张画像或照片,但是记忆本身的具象,也足够让人珍重地回味一生。日后的路,自此走得不再孤单。
不能不用伟大来形容这样的牺牲。临死时总能显现一个人无比深刻的脆弱。Jack在荧幕间用他死撑下的执着完成了这样的一份伟大。比一切浪漫。
承诺本来无力。也因而不需要承诺。当自己的血液流淌了他人的生命时,那就会是上天最苛刻却又最仁慈的安排。残酷,哀恸。生者往往比死者承载更多。对方的谢场是己方的登场,一个人要背两人的债,这份甜蜜,历来让人慨叹。
2.《卧虎藏龙》
观喜爱电影的我今天才完全看了,《卧虎藏龙》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悔恨,那种感觉让人很感到很复杂,特别,神秘,从任何一个角度剧情它接近国际大片的剧情委婉复杂离奇让人猜不透,如果拿起那些简单的港台片的剧情完全是无法比拟的。在动作片上简直是一个逾越,给人于全新的视觉。
我不敢对片子做任何的评价因为我并不是搞艺术的,但我知道随着我们的社会发展至今天,每个的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就好像是"春晚"一样随着观众的品味提高能在春晚后叫好的人越来越少,好像说能满足现在人胃口的但又不庸俗而却让人容易接受猜是最好的太简单,又不能太复杂适到最好。即不庸俗又能让人接受,而且有回味这是最好的。我是成龙的忠实‘粉丝',他的动作非常让人吃惊,可是他的片子的剧情真的很让人要命太过简单了,根本没有让人品味的余地,打斗随着剧情的结束而结束。比如说《一个好人》和《红蕃区》我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剧情有区别吗?
《 卧虎藏龙》的开局以李慕白的出场而开始,他如大彻大误,看透尘世一般,退出江湖做引子开始了剧情,俞秀莲的出场很清楚的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李慕白的爱慕之情,听到李慕白到来消息的表情表现,以及在出门看见李慕白时候的动作表情活活的把一个中年妇女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淋漓尽致的把俞秀莲对李慕白的喜爱表现。但是见到李慕白之时立马又变了另一个人似的的接触方式。
李慕白的在谈上京之时我们又知道他也会随后跟来,我们可以看到俞秀莲当时的在乎。我们以为这一部电影也就是在讲他们之间的恩怨恩爱。中间可能会加上报师仇的剧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上京,送剑,一切好像是那么的顺利,但是由着玉娇龙的盗剑出场,好像一切的寂静环境被它打破了,我们当时会有什么想法我们会在想,这丫头真是够贱的,人家好心给她看剑,为什么还要夜潜贝府盗剑,对她好像很不满意,做人那么的假惺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贝勒府里的下人问话,她也不给人以好感她的出场好像给人带来的好像是麻烦。盗剑后我们清楚的感觉到,俞秀莲自己清楚的知道这一切是玉娇龙所作所为
这一断时间的打斗之中,给人一震撼的效果,大胆的把中国功夫中所传说的轻功表现的洒脱之极。动作上大胆夸张。在大斗中重新可以能看到每一个人的感情流露。在俞秀莲听到有人盗剑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反映紧张程度,但是呢!在打斗之中就是不想摘下面纱又不想伤害她但是可又想留下宝剑的信念.我们在看到这里也可以猜到是玉娇龙在盗剑,能清楚的感觉到,她的蛮横以及她的不择手段,这一段最后以玉娇龙被救逃脱而告终。
这一段如果我们想的话又给我们埋下了点以为,一就是为什么她药偷剑1.对剑的喜爱。2.还是又一个李慕白的“粉丝”。3.他的仇人。并却在这里用的是武当派的武功,在这里又就有更多的疑问。在这里救玉娇龙的人又是谁又有了更更多的疑问.
在接下来剧情之中李慕白的赶到,当在俞秀莲不知道李慕白来的原因之时对他
3.集结号
最后一声集结号 《集结号》观后感
——对那些逝去的革命烈士和无名英雄献上崇高的敬意
我想,就90后的大多数而言,对革命片少有感兴趣的,包括我自己。也难怪,对只图安逸,娇生惯养的我们来说,那些炮弹横飞的战争实在太
遥远了,遥远的只能用“历史”二字简单概括之,冰冷而又陌生的记忆,掀不起感情上的一似涟漪。
如果有的选择,我们宁愿看的是诸如穿越小说里更遥远的风花雪月,或者眼下那些偶像们倾情演绎的麻雀变凤凰。
所以,〈集结号〉一开头就把我给震慑住了。
连长谷子地说“凑出六顶钢盔”给去刺探敌情的兄弟们。
但抗战结束后,那些士兵们保命用的东西给挖煤的矿工们拿来充作夜壶。
在现在,我想,这些头盔都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寿终正寝了。只可惜它们不会说话,不能谈起属于它们的一段历史,不论那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或
者云淡风轻,都被时间的尘埃掩埋了。
好容易打赢了,却是没人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谷子地抱着给炸成两截的指导员,捂着伤口也止不住血,悲痛之下,下令不准投降。
字字泣血。
可管什么用,反动派不是人么,还是打死他们一个就能救回一个兄弟?
谁的血是冷的,谁的血不是红的,谁的命没了还换得回来……
冲动的谷子地记了大过,遇见了王金存——一个冲前锋胆怯了的文化教员,一个之后成了他们连新指导员的人。
最后,谷子地全连四十九的弟兄无一生还。
只来得及记上这一笔的王金存问;“连长,我给您丢人了么?”
谷子地没直接回答,摸了摸他的头,说;“下辈子还做兄弟。”
我第一次哭,便是因为看到这一幕。
第二次哭,是首长一脸凝重,说了一句“委屈”。
太委屈了,烈士全成了失踪。
太委屈了,那些盼着号响的谁都没等到那一声,集结号。
太委屈了,没办法说清的委屈,再委屈也没人知道了。
还有片子里,不能忘记的那些镜头。
刘团长叫谷子地重复他的命令,他说;“还有呢?”
怎么忍心,他那么冷静得近乎冷酷地给了希望又叫人绝望,骗别人也想骗自己不成。
在他墓碑前嘶声大叫的谷子地,是他意料之外的生还者吧。
有时候,活着比死了更痛苦。但活着,至少是活着啊,多少希望活着的士兵连全尸都没。
谷子地说:“轰碎了就拼不回来了”。
应该是见多了,习惯了,但听的人是一阵揪心。
就连谷子地自己也做不到麻木,那块染血的手表,他该攥在手心里还是狠狠丢掉?
有人被活活烧死,有人被坦克碾过,有人和敌军同归于尽。
我忽然想到阿Q的带些戏谑的一句话——革命,革谁的命?
可不革命就是任人鱼肉的命,革命是牺牲了别人的命,何其残酷,多么惨烈。
还有那一段,为了那没听见的集结号。
焦排长说听见了集结号一直在吹。
于是,听力受损的谷子地固执地一问再问,好几个人说听见了。
真的听见了?还是说服了自己,所以听见了。
我没有如此接近死亡边缘的经历,我不知道那是幻觉还是善意的谎言。
但九连的指导员,那个被人瞧不起的贪生怕死的王金存清醒地回答,我没听见。
最终,都认了,没法子给九连留个种。
注定了的,九连里没有懦夫,所以死光了,死绝了,死在了那个英魂永存的时代。
断了一臂的小梁子过意不去,揭开了真相。
可事到如今,无可弥补了。
哪怕谷子地再是犟,也只能死后和他兄弟刘团长讨个说法去了。
也许能一笑泯恩仇也不一定。
最后的最后,九连全体烈士的墓碑前。
小梁子终于吹响了集结号,那响彻天空的号角声一定能传到人心底去。
我听见了,最后一声的集结号。
4.落叶归根
看这部影片前,我一直在想,千里背尸还乡的故事,再加上赵本山宋丹丹的阵容,这部赶上贺岁档期的《落叶归根》究竟能呈现给观众什么。和去年年初那个故事第一次传到我耳朵里时的感觉一样,我带着猎奇的心理走进了点映现场。
对于故事本身,我本并没有什么期待。两个南下打工的农民,一个客死他乡,另一个承诺带他回乡,入土为安。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片中的明星阵容。看到赵本山很容易想到他以前的作品《幸福时光》。个人认为《落叶归根》里的角色赵本山诠释的更为出彩。他那一种幽默、无奈、和底层的心酸,凝练在老赵身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宋丹丹的角色也是可圈可点,把握准确。相较之下,郭德纲(blog)显得有些差火候,午马和郭涛(blog)略显平淡,胡军则让人觉得有些过头。
但是这100多分钟看下来,老赵一路颠簸,经历了打劫、盘缠被盗、黑店遭宰,结识了跑长途的小伙子、为自己办丧事的老人、独自去西藏的年轻人、养蜂一家、发廊小妹,还和拾破烂的女人定下了终身。我着实开怀地笑过,也真真切切的感动了。
这样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为一句诺言,千里迢迢。一路的幽默,但笑过又是满腹的辛酸。突然发现,我一开始的猎奇心表现出的是极大的冷漠。这冷漠就如同这个故事本身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一样。但当人们可以克服那种冷漠,去正视那样一种善良和诚挚的时候,一切就都凸显出来,这部电影就可以打动人。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老赵绝望的那个场景。当他被挤压的试图放弃时,在一片树丛中,为老友掘了一个浅浅的坟。他自己先躺了进去,透过葱茏的树,看到的是澄澈的天空和一片悠游的云朵。此时他流泪了,他决定将自己也放弃。与其艰辛毫无指望的活下去,还不如无牵无挂的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之下。这是整部电影中少有的极致刻画老赵内心的场景。这幅被导演处理的颇为平静的短暂画面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老赵的旅途是承诺兑现的一路,更是自我发现和心灵归属的一路。在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听过了别人的故事,他看过了别人的生活,而这一切又丰满着他。也许他始终单纯的想着送他的老伙计回乡,但一路下来,真正落叶归根的是他自己。他固执着那种回归根的追求,他也深深体会着那种回归的意识渗透在每一个路途上的人。身上纹着“不仗义"三个字的匪首,他的根是他内心的标准,因此他让曾经的耻辱永远提醒着自己;长途货运的小伙子,他的根是他三十万公里等待的恋人,因此他会恸哭,因此他又会再次执著;为自己治丧的老人,他的根是渴望真情,渴望家的温暖,因此他不惜导演一出闹剧;拾破烂的女人,她的根是她读大学的有出息的儿子,因此她能蜷缩在城市的阴暗角落寄居,忍受寂寞……落叶归根,“根"的内涵在这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远不止人对故土的情怀。我想,导演探讨更多的是整个人生的某种依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共通,一种联系。这种东西在每个迥异的人身上都能找到具像,找到缩影,而当人们像在影片中碰触时,它就会传递,就会迸发,产生最朴实最真挚的美。
别忘了选我当最佳答案啊
G. 求10篇英语电影读后感 要中文
建议你自己看看,自己写。不要是想着应付老师,而是为了你自己。不光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自己的在一定时间里面的分析和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不要老想着汉语用英语怎么说,要是看着人家写的东西,有时候你自己是写不好的。尤其是直接翻译的,有时候翻译的不好,弄人人们看了后会哭笑不得。不如你自己看来,把你的感想写出来,慢慢来就能写的很好了。我们原来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试听课,就是看电影,然后写文章。在2节课(110分钟)内写完交上。一切都是自己的。
别人写的东西是别人的感悟,不是你自己的,大家要是都写一样的东西,那岂不是很没意思吗?你觉的我说的对吗?
H. 十篇英文电影读后感,读后感要中文的
谈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观后感
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
这是一个根据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的传记性图书《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这一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的成长过程并没有父亲的陪伴,28岁才第一次见到父亲。于是当他也做了父亲的时候,他发誓要做一个称职的好爸爸。然而天不遂愿,这位单身父亲屡遇不顺,遭遇失业等不幸,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流离失所。为了儿子的幸福,加德纳咬紧牙关重新振作,处处向机会敲门,并毛遂自荐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从最底层的员工做起。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之后,他慷慨解囊,热心捐助公益活动,成为全美知名的慈善人物。而过程中支持他咬紧牙关的最大动力,除了宝贝儿子外,就是他始终相信: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
幸福从那里来?当一个人屡屡遇到不幸的时候,你是否坚持了你的梦想,你是否为了幸福而坚持不懈了呢?
影片开始时克里斯·加德纳在人潮涌动大街上迷失在一张张笑脸中茫然地伫立“为什么人人都快乐,我却不能这样呢”。片尾当克里斯·加德纳通过试用再次来到那里时,他为自己鼓掌振臂。
你要幸福 那就去追求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比。电影中不是讽刺地说到:"泰坦尼克号是"永不沉没的轮船"."人类的自负在此时变成了可悲的后果.
在我通览《泰坦尼克号》之后,电影中的男女主角杰克与露丝的生死爱情打动着我的心,在这里,爱成为人们魂牵梦萦的最终主题。
ROSE说:“我觉得这一生不外如此,像活了一辈子似的,又像是站在悬崖边上,没人 拉我回来,没人关心,甚至无人理会.”我从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其实就像站在悬崖上一般,不堪一击.
当看到正准备上船的ROSE又从容地跳上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时,我从那一刻明白:无论有多少险阻,我应当要敢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泰坦尼克号一部告诉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电影,也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和爱的不朽传奇。
阿甘正传观后感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奇迹,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你去羡慕他,你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体味个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男主角之一“安迪”,普通人,一如你我,无辜入狱且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在黑暗的监狱统治下,安迪用“深埋心底二十年的希望碎片”冲破“死灰般绝望的命运”,最终完成对自己和狱中友人“瑞德”的伟大救赎。
肖申克监狱迎来被判两个无期徒刑的无辜银行家安迪,经过一番裸体的冷水冲洗和石灰粉消毒,然后领两套监狱制服,外表柔弱的安迪便正式成为肖申克监狱的永久居民。当监狱的第一夜来临,许多犯人嚎啕大哭,安迪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当“姐妹花”想把安迪当成他们的泄欲工具,一次次的反抗换来一次次的殴打,脸上常有伤痕的安迪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当监狱新来的犯人可以证明安迪的清白,但监狱长却设计杀了犯人,企图把安迪彻底沦为自己洗黑钱的工具,把他关在黑暗密封的囚房里几个月,但安迪还是没有多余的话语。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他手指大小的锤子一点一点的挖牢房的墙壁,二十年磨成一剑。
Believe what you want.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After long enough,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你愿意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这些高墙很有趣的,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逐渐习惯,等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你就该依靠它了。这就是’制度化’。”一开始,很难想像出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勇敢的心从开始到结束一直贯穿始终的不就是自由吗?为什么,那个老人出狱反而那么无助呢?看着他出狱,坐在车上,双手紧握前一排的椅子,非常无助,非常无奈的表情。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种生活,虽然,监狱里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可能是非常黑暗,阴森,恐怖的。但在里面已经生活了50年的人来讲,那儿就是一切。他的所有都在那儿。
另外还有一件事“安迪是对的,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发笑了。如果用这种石锤挖在墙下挖隧道,会让一个人挖上六百年!”没有一个人相信Andy会用一把小锤子挖出这样的一条通道。那是梦想,梦想总有一天,会重新获得自由,希望只有是自己给自己的。只要前方有希望。我们才有活下去的动力。活着一定要精彩,不精彩活那么久干什么?
Andy在监狱里给参议员写信后,图书馆给Andy寄了许多书过来,包括许多黑唱片。Andy选择了大家分享。精神上的感受,远比物质上的感受重要得多得多。这是我的感受。Andy坐在椅子上,双腿搁在桌上。闭上双眼。用心去感受那意大利女人唱的。瑞德的话,很好的解说“我可听不懂这一天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唱得什么,说实话,也不想知道,有些事情不说出来更好。我是想说她们唱得太好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好得让你心痛。”“告诉你们,那声音激扬。比这个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梦想的都要遥远、高昂。就像鸟儿振翅飞进我们枯燥的牢笼将围墙释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瑞德说出了Andy心中的信念。一直以来,始终没有放弃过的信念。现实中,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说实话,许多时候,美景就在跟前,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去珍惜。把目光放在远处,相信,如果我到了那儿,我就很幸福。我们匆勿赶路。却没有想到,这条欲望的路是没有尽头的。而我们因此错失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事和物,最重要的还有人。许多时候,珍惜就对了!就像安迪知道放那首歌肯定会得到惩罚,但他还是牢牢抓住这一瞬间。不让他从指缝间溜走。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相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希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形成整片的对比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可以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理解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欢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可以定人死罪,有能力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弃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因为他们的惨烈因为我的懦弱。所以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教育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因为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应该被虐杀。
当面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美丽心灵》观后感
当一个天才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是否就只能在病房中度过,一生就此毁了呢?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正是关于这么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与其精神分裂症搏斗的过程。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这是一个古怪的天才,他早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在数学上有极大的成就。但纳什又是何其不幸,在事业的巅峰时期,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病魔——精神分裂症就这么缠上他了,来得如此无息,又来得如此汹涌,一瞬间就摧毁了纳什所有的信仰,所有的骄傲,也差点无声无息的摧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幸好,幸好,艾丽西亚——这个伟大的妻子并没有放弃纳什,也正是这个伟大的妻子,这人世间最平凡也最不平凡的爱,纳什得到了拯救。最后的最后,纳什终于战胜了精神分裂症,成为了一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物理学家,而那个幸福家庭也最终得以保住。这部电影给了人们极大地震撼,“美丽心灵”,是的,这部电影描绘的正是人类心灵的美丽。纳什——坚强不屈的心灵。当不幸来临时,沮丧,不安,惊恐,绝望,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有那么一些人,在这些正常反应后是一蹶不振:有些人,则是会努力挑战这些不幸,但是却无法坚持到最后,结果也是被不幸打败:而还有那么一类人,他们不仅勇于挑战不幸,也成功的坚持到最后,真正的战胜了不幸,这,是真正的强者。而纳什,正是这么一个强者。在精神分裂症的面前,他没有被打倒,而是很勇敢地迈出了那挑战不幸的一步,且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在这期间,他被嘲笑过,也被歧视过,他也曾沮丧,曾想过要放弃,但最终没有,他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战胜了精神分裂症,战胜了他这一生中最大的挑战。最后的最后,当他站在纳贝尔数学奖的领奖台上,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这是一颗美丽而不屈的心灵。艾丽西亚——爱的心灵。艾丽西亚,一个何其美丽的女子,她爱着纳什,也和纳什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当纳什的事业达到顶峰,当这个幸福的家庭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小生命之时,不幸也降临了。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病,这一切都能毁掉这个伟大的数学家,毁掉这幸福的一切。艾丽西亚,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本可以抛弃纳什,本可以离开这一切不幸,可是她没有,她深深地爱着纳什,她并未在这艰难的时候离开纳什。相反的,他以她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这一切,以她对纳什深深的爱坚持着,鼓励着纳什,不离不弃!也许我们会以为这个美丽的女子接受这一切只是由于她的责任感,可是,当看到她与纳什昔日的同事在公园里的那一段对话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女子对纳什的爱。这个瘦弱而美丽的女子,此刻她就是爱的化身,是她的爱成就了这么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的。当纳什在诺贝尔数学奖台上说出那段对艾丽西亚感谢的话时,我们都哭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妻子,这是一颗爱的心灵。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我还是有一定的迷惑的。为什么纳什的分裂症所分裂出来的是那样的三个人呢? 室友查尔斯,小女孩玛休,国防部官员帕切尔,这三个人是否与纳什的心理有一定的联系呢?也许他们是纳什的另一面吧,又或许他们拥有着纳什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吧,这些,对于并非心理学家的我们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只能是不断的猜测着他们与纳什的关系。但是,即使到影片的最后,这三个人还是陪伴在纳什的身边,没有就此消失,在我看来,他们既是纳什的不幸,也是纳什的幸运,是他们给了纳什这不平凡的经历,是他们一直以来陪伴着纳什,也许,从某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纳什重要的伙伴吧。《美丽心灵》给我们的震撼太多太多了,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也是一堂成功的教育课,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女主角 Andy,初出茅庐,很幸运的得到了一份“成千上万女孩为之疯狂的职位”的 面试通告,于是,衣着朴素的奔赴《天桥》时尚杂志的总部,在那里,Miranda——杂 志主编,是一个让人时刻不能松懈的女人,她精准独到的眼光,不光能够控制这个世界 上流行的时尚,也能让整个《天桥》杂志上上下下高度紧张,她的第一女助理,在见到 Andy 的第一面就否定了这个跟时尚“格格不入”的女孩, 但是没有想到 Miranda 却钦点了 Andy 作为自己的第二女助理,Andy 面试成功,从此开始了让她抓狂的“保姆”生涯。
Andy 一开始是个穿着随性,和男友愉快生活的普通女生。刚接手工作时时常向男 友抱怨上司的尖酸刻薄, 不屑同公司中的女员工一样刻意装扮。 朋友们安慰她, 鼓励她。 然而在她搞砸了上司的几件事之后,面临着可能离开的窘境,受到同事的提点,变消极 为积极。彻头彻尾的改变,让她走进了她曾不屑与之为伍的时尚圈。当她越来越成功的 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她的事业时,她和她的男友以及朋友之间的关 系却越来越恶化。 Andy 在工作上的表现和展示出的潜力,使她深受 Miranda 赏识,并将她提升为第 一助手, 决定让他代替原第一助手去巴黎。 原第一助手一心想去巴黎, 并为之节食减肥。 Andy 告诉了原第一助手这个噩耗,深深地伤害了原第一助手。Andy 却还是认为自己没 得选择。这时的 Andy 最常说的就是:我没得选择。她还没有意识到,她已经改变了自 己。她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她,那个大大咧咧,随兴生活的她。影片中 Andy 最终做回 了自己,重拾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 到了新的工作环境, 你应该知道谁是老板, 谁能够决定你的去留, 你直接对她负责, 你要做的就是首先完成她的各种要求。
二、我们都不可能完全的公私分开,所以老板有时候请你来做这份工作,并不一定限于 8 小时内,也不一定完全都是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有时候,你也可能要去帮她处理 一些私人的事情,这时请你不要惊讶,它们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
三、我们总是抱怨老板对你不重视的时候,你应该知道,那是因为你还不够优秀,没有 达到足够吸引他注意力的程度。
四、你的痛苦并不来自于你的老板,而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当你什么事情都 跟老板后面的时候,你会很痛苦;当你跟老板同步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累;但是当你 考虑的比老板还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很简单。
五、面对工作与家庭产生的矛盾,我想很多人都曾面对过,这是个艰难地选择。选了工 作, 工作顺利, 事业有成, 而家庭却有可能已处于风雨飘摇、 支离破碎; 选了家庭, 家人开心,举家幸福,而工作却可能一落千丈,一败涂地。是选择改变自己,为了 成功不惜打压别人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呢,还是选择做自己,放弃现有的地位、名 声和前程,与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六、如果你抓住了一份好的工作,那么不要轻易放弃,对你自己负责,也对工作负责。
七: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从一开始就要对你所要进入的行业进行选择,以免回过头来重 新选择,隔行如隔山,你会浪费很多时间和青春的。
总之,这部片子中时时刻刻都在透露着“选择”这个题眼。从一开始选择是否留下来, 是否要改变,到后来的是否要继续。选择,一直都摆在面前。
风雨哈佛路 观后感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不知为何,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身体到心灵的震撼无法言语。影片中的她——丽丝,是如此平凡,出生在一个并不美满甚至是糟糕的家庭,年幼的她默默承受着一切。 父母的恶习和生活的压迫迫使她向深处里观察,这使她有幸观察到所有的事物是如何最终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产物的。所以她从未埋怨质疑过什么,就像她说的“我从来不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我知道为什么”面对生活的压迫和伤心的事物她总是勇于接受,我想她的成功想必与她的这种生活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她想爬出她的生活,她只是需要一个机会,可以让她摆脱糟糕生活的机会。她总是向糟糕的生活发起反抗,她不甘心如此,不管她是否可以改变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生活中,我们也想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我们也同样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契机,我们苦苦寻觅着它,或许这就像一块奶酪吧,我们在寻找奶酪的途中会遇到多多少少的变化与困苦,我们要直面它,迎接它,我们并不能改变它的存在,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就像丽丝一样,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心灵,从而抓住机会。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机会,抓住机会的人不一定会成功,而成功的人却一定是把握住契机的人,就像丽丝,她不仅把握住了机会,而且她也懂得如何利用机会,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将机会的作用最大化,空掌握机会是无用,只有学会运用它到生活中去才是真理,才是王者。 我们或许不需要像丽丝一样要如何如何的摆脱糟粕的生活,但是我们要像她一样无论父母做过什么,依然爱他们,因为他们仍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仍然爱他们,就想她说的一样“我爱我妈妈,如此之深,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但是我决不会忘记她爱我,虽然她做过一些事,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总是这样”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永远孝敬父母,是他们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如此含辛茹苦,抚养我们,我们永远爱他们,他们也永远爱我们。 我们知道有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要到那里生活,尽管路上满是荆棘困苦,但是我们义无反顾,迈开步伐。 今天天气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残缺·皎月·临夜空 漠然。 在那次争吵后他那亘古不变挂在脸上的表情。 在没有他的欢笑的日子里,我显得不知所措,像迷失在十字街头的无助的孩子。落寞像是游乐园里的海洋球,将我淹没,我挣扎着挥动着双手,却未能改变什么。 生活中好像总缺了点什么。天空一下子空了,只留下遥远天幕与地平线相交处那一抹深暗的灰。 皎月临空。 我走出家门,漫步在被昏黄月光弥漫的街头,走到公园,坐在石椅上,仰天长叹,似乎要吐出心中所有的苦闷与失落。空气中细小的微尘在灯光下上下沉浮,循着星星点点望去,却望见洁白的月亮高挂夜空,是初二,于是挂在天上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一抹优美的的圆弧,而是单薄的月牙,柔和的月光照亮了它的轮廓,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使它充斥了神秘的美感,静谧的夜空中,它是如此的神圣,皎洁,丝般的光如绸悠悠洒洒,让黑得不见底的夜中闪烁出点点星芒,但在我看来却是凄婉的、残缺的! 心中的落寞不禁又深了几分,双手抱头,是指插进我的发丝,失魂般的凝视着地面。 远处似乎有若隐若现的嘈杂。 嘈杂声渐渐临近,“妈妈,你快来看,你快来看!月亮!好漂亮!”我好奇的抬头一看,是一个小女孩,天真烂漫的蹦着,跳着,叫着,而后一位妇女带着慈祥的微笑漫步走来,问道:“你为什么说月亮漂亮啊?”我再望望月,还是那中途戛然而止的弧度,苦笑着想,残缺有什么美的?不过是小孩不懂世事罢了。小女孩嘟着嘴巴想了好一会,说:“这个月亮多苗条,不像那个前几天那个圆圆的东西那么胖,对了,它还像我的月牙糖呢!” 我心头怦然一震,完美又何尝一定要是美好的,而残缺又何尝不能是一种美呢? 再者说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残缺是世间万物必定会经历的过程,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结于不能躲的事呢? 只差一个好心态,去看待,就如月之圆缺,残缺也会向完美发展。再望望月,是那一抹美得惊心动魄的弧度,撒着柔和的光。 残缺。 皎月。 临夜空。 震惊之余,憋向小女孩,她嘴角那粲然的微笑。 宛如皎月临空。
I. 电影读后感。
《勇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这一段故事,以飞夺泸定桥作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为勇士?勇士也会愤怒,会悲伤,会绝望,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能保持理性,分析情况,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可能。战友牺牲?抹一抹眼泪接着前进。桥板被拆?用铁锅做的盾牌开辟出路来。一句”前进“的背后当然有恐惧,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敌人就在身后,前进才能迎来希望,这份坚韧正是勇者的美学。胜利之后的从容淡定,总是令人向往,让人以为这就是勇士该有的模样,但胜利之前的血与泪才是成为勇士的必经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震撼!有血性,有党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首先,就取景来说,很美,有竹林有动物有生气,有石滩的气势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从头到尾渗透着中式纪录片的大气与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细节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电影情感丰沛而多样,使观众身临其境,无论是神枪手老余与女儿的亲情纠葛,还是红军哥哥与小女孩的战场兄妹情谊,亦或是团长与战士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都催人泪下,直击人灵魂的最深处。然而最动我泪点的,还是中央军炮手田生才与红军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红军小弟为了向炮手学习如何打炮,在炮手行进途中想要放弃的时候,选择了背着炮手奔跑,只是为了学习打炮技能,然而,终是体力不支离开人世,这一打击,让炮手坚定了内心,为了红军奉献自己,最终完成红军小弟的心愿。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湿润,心中酸涩却不知如何言说。
最后,若是要说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某些镜头可能显得有点刻意了,导致情感的抒发略有些生硬,但总体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群众多遍品尝欣赏。
勇士电影观后感二
今天学院集中观看了长征系列电影《勇士》,讲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奋勇杀敌的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飞夺泸定桥”的部分。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部队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部队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国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战士们在两天之内长途跋涉了两百四十里山路。连夜的兼程,战士们穿着草鞋都磨破了脚。一路上,中央军前后夹击,山路崎岖泥泞,等战士们历经艰险到达了泸定县,有的终于疲惫地倒下了,倒在了泸定桥的西岸,永远地与之为伴。敌军拆除了桥上的木板,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扒在索链上交替匍匐前进。两边的炮火声震耳欲聋,我们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前进,最终夺下了泸定桥。电影真的很震撼,战士牺牲的片段让我们看得抹眼泪。前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在心,有了他们的奋勇杀敌,才有我们的现在。这坚贞不屈的爱国情,应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怀。
原来我一直不懂“民族”的概念。曾私以为民族只是同一片土地孕育的碰巧生长在一起的一群人罢了,各种过活,各取所需。但原来,民族是信仰,民族是理想,民族是坚持,民族是在千万的炮火中也要冲出一条血路的执着,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下一个人替我活下去的决心,是铮铮铁骨下的款款柔情,是虽然畏惧但义无反顾往前冲的勇猛,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段成长。电影让我动容,让我震撼,让我开始想要作为“民族”概念下的人而活着,让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J. 电影读后感
这里多着呢~~~自己选一个吧:
http://www.mtime.com/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