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小福都是谁!
七小福是京剧名武生于占元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开办中国戏剧研究学院时所收的7位门生的总称. 七小福包括元华、元秋、元彪、元奎、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武。
元家班最为人称道的可能要数“七小福”这一名词了。但为什么叫七小福谁是七小福一直困惑着不少香港电影爱好者。
据我所知,是当年拍胡枫的《公主与七小剑侠》,元家班师兄弟出演“七小剑侠”,戏拍完后,于占元师父深受启发,就由此演变创造了“七小福”那么一套京戏。可是,与其说“七小福”是一场戏,是七个人,还不如说是一个班底!元华就提到他们师父会根据不同场合安排“七小福”的组合,最高时候就有三组“七小福”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演出。
“七小福”打响名堂之后,算是有了旗帜。师兄师弟姐妹就此撑着这支旗闯荡江湖。
88年,罗启锐把洪金宝、成龙、元彪等师兄弟跟于占元师父学艺的故事搬上银幕,名字就叫《七小福》,由洪金宝林正英郑佩佩主演。这部戏浓情弥漫温馨动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传记电影。
元家班对香港影坛贡献巨大,大家有目共睹,无需多说。成龙洪金宝是国际巨星,元彪主演过不少戏,也不是要谈的对象。谈回他们同门。
Ⅱ 郑州哪里有电影院吗
幸福蓝海国际影城(郑州福都店)
郑州管城区未来路与航海路交叉口向西200米,福都购物广场4楼[地图]
0371-55128000
郑州红地毯国际影城
郑州市航海路中州大道富田太阳城一站广场C区美食广场三楼[地图]
0371-55633395
郑州保利国际影城
农业路47号正大世纪城市广场3楼[地图]
0371-69528111
17.5影城枣庄店
郑州金水区经三路65号江山商界B座[地图]
0371-60106677
巩义17.5影城朗曼店
巩义市桐本路与陇海路交叉口朗曼假日3楼[地图]
0371-60260119
郑州17.5影城陇海店
郑州市大学路80号长城康桥华城11号楼四层[地图]
0371-86106962-601
郑州万达影城
郑州市中原中路171号万达广场5层[地图]
0371-86671000
郑州耀莱成龙影城(锦艺店)
郑州市棉纺路与桐柏路交叉口锦艺城B座4楼[地图]
0371-55132277
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
郑州二七区大学路政通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升龙国际心A区2层2033[地图]
0371-68865885
奥斯卡大上海国际影城
郑州东太康路24号大上海城六层(百货大楼东侧)[地图]
0371-62001188
郑州奥斯卡新建文影城
黄河路经八路交叉口建文新世界商厦四层[地图]
0371-63858209
郑州万达电影城(二七店)
郑州市大学路航海路二七万达广场娱乐楼4楼万达影城[地图]
0371-86671189
奥斯卡电影大世界
郑州市农业路8号[地图]
0371-63820195
郑州耀莱成龙影城(建业店)
郑州市郑汴路中州大道交汇处建业置地广场二三四层[地图]
0371-88817771
奥斯卡曼哈顿国际影城
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曼哈顿广场F区18号楼3楼[地图]
0371-55152255
郑州奥纳电影城
郑州花园路农业路大商新玛特8楼奥纳电影城[地图]
0371-65701366
郑州七天地国际影城
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务内环路与众意路交叉口丹尼斯7天地三楼[地图]
0371-55197888
郑州宝龙横店影视电影城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东路与如意东路交汇处宝龙城市广场A区三楼[地图]
0371-86665088
奥斯卡丰业影城
郑州市农业路南阳路52号二层[地图]
0371-86237152
郑州横店影视电影城
东太康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百盛购物广场6楼[地图]
0371-66288777
巩义市奥斯卡影城
巩义市建设路与新兴路交叉口西南角德丰香榭里[地图]
0371-85021180
奥斯卡影都
郑州市金水路83号“石桥西一街”(大石桥西150米金水河北岸)[地图]
0371-66222490
奥斯卡会堂影城
花园路一号(紫荆山公园斜对面、省会堂内)[地图]
0371-65952575
郑州奥斯卡新天地影城
郑州市城东路与郑汴路交叉口向东300米康桥商务广场三层[地图]
0371-66388128
奥斯卡德化电影城
德化街100号(友谊广场后面、天成珠宝西邻三楼)[地图]
0371-63376898
奥斯卡中州索克影城
郑州市文化路2号[地图]
0371-63868339
河南奥斯卡汽车影院
郑州市三全路与金杯路向北省体育中心东门院内[地图]
0371-65952827
新郑市星烨国际影城
新郑市人民路与玉前路交叉口庆都生活广场4楼[地图]
0371-55929688
郑州中影国际影城(停业装修中)
郑州市民主路88号华彩城四楼[地图]
0371-86016560
Ⅲ 五福把世间的福都包括进去了
一、五福的含义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据《书经洪范》记载的五福是: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康宁’,第四福‘好德’,第五福‘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二、世间难有十全十美的福
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可就不妙了。比方说,有的人虽然长寿而没有福气,有的人富贵而健康情况不佳,有的人为贫贱而烦恼,有的人身虽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满足、于清贫悠闲的生活,有的人贫贱而善终,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遭遇横祸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胜枚举,五福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为什么福有残缺的现象?
今生的境遇不好,都是由于我们的过去(包括前世)所造的恶行(恶业)的结果。譬如说,过去或前生爱虐待动物的人,今世就多病;过去杀害动物的人,今世就会得短命的苦果;过去或前生吝啬的人,今生就会贫穷;过去或前生傲慢的人,今世就卑贱;过去或前生激动好怒的人,今世就丑陋;过去或前生以残忍的方式杀害人类或其他动物,今生就会不得好死。
长寿而贫贱的人是因为他过去慈爱动物,而却吝于施舍;富贵而短命的人是因为爱施舍财物,而却杀害动物;丑陋而富贵的人是因他过去慷慨大方,可是却容易发脾气;容貌端庄而地位卑微的人是因为前世有容忍心、持守戒律,而轻视他人所导致的结果。总括一句话,五福有缺陷,主要是由于行善和积德不完全。
五福是果报,人的果报取决于四重法律:天律--大自然的规则;德律--人类道德法庭的审判;法律--做人不能违犯的强制性要求;阴律--如影随形的阎王爷的判决。
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才可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五福当中,一般人最看重的福是寿命,没有寿命,其他福都不存在了。以下单说第一福--“寿”
三、寿命之谜
自古以来,寿命就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问题。除非在心智上下过功夫的修行人,否则谁都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会跟我们碰面,也许二十年后或者明年,也许是今天或者下一分钟,随时可能有车祸、地震、心脏等意外灾害,真是太可怖了。因为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所以把‘朝不保夕’这句成语用在我们身上,直是显得格外贴切。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告诫弟子‘从命只在呼吸间’,意思是说,一气不来,便属隔世。要趁活著的时候,努力学习,积极行善,用功修行,免得临命终至,急得像一只落汤的螃蟹。察觉‘人命无常’的事实,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因为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了。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世间的成就不一定和生死有关
财富、学识、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干的。纵使富贵如王侯,世俗的学识渊博如大海,地位高如公卿,容貌美若西施,大难来时,仍不免手忙脚乱,一命呜呼。假如佳人才子就可以长寿,那么就不会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法了。所以不可因美丽的容貌而生骄傲。
不可以为我们年纪轻而就认为阎罗王还在睡觉,不会这样快找上门来。须知:棺材里所装的死人不一定是年老的。在人生旅途上,走不到终点而躺下来的大有人在。因此,古人警惕我们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人的死期很难预料,有的胎死腹中,在还没有出生以前就死了,有的婴儿一出生因染上黄胆病或血友病就长辞世间了;有的小孩活到三、四岁就被车压死;有的长大成人,在青壮年时,因遭意外而伤亡了。
人不可以恃著聪明才智而轻慢他人,因为聪明而夭折的人也很多,例如:我念小学时,隔壁有位姓欧阳的班长,功课样样第一,可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就生了肺炎而离开人间。小学六年级又有一位姓柳的高材生,因脖子长瘤死了。
有了财富和地位也不能够傲慢。你看,中国从秦汉到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才三十多岁,美国总统甘乃迪有地位、有才干又有魄力,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他会那么早就死了。以歌唱起家的猫王普里斯莱拥有私人喷射客机、剧院、保镖,可是死得却很突然。
信了宗教也不一定能够长命百岁。例如,屏东有一位信基督教很虔诚的青年人,刚大学毕业不久,因为飞机失事而‘蒙主恩召’。当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念企业管理系的学弟,名字叫涂有生,信了佛教,而且也当佛学社的社长。很不幸的是,他去珊瑚潭郊游,涉水过河时,滑倒溺死,这不是佛法不灵,而是自己功夫不到家,学佛不得力,才无法转变定业。
引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其目的在说明,世俗的学问和技能只能解决生活上的小难题,不能解决生死的大问题。各种宗教都致力寻求生死大事的解答,而惟一能彻底解决生死的只有佛教。信基督教,天主教、摩门教,虽然可以升天堂,但却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佛教的教法和义理虽然尽善尽美,但并不是相信了就可以了事,还要不断地理解和实行,才能够实证永恒的真理,确实解决生死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信了佛教,阎王爷就不会这么快找上门来,因而也就漫不经心了。我们应该知道‘定业难转’这个事实。除非在佛法上修炼到有真功夫,能生死自在,对于生死问题确实十分有把握以外,否则还要拼命努力用功,丝毫懈怠不得。
四、长寿的因和缘
今生寿命的长短基本上是由前生的修行决定的,是个常数,故高明的算命先生往往能算出一个人的寿命,但常数不是定数,今生的行为可改变寿命,行善增寿,作恶减寿。
长寿的因--仁爱慈悲,忠孝,感恩,戒杀放生,止恶修善
长寿的缘--心平气和,不动怒,生活有规律,调节饮食(不暴饮暴食),足够的营养,不过度劳累等。
(一)仁慈与寿命
寿命的长短跟财富、地位、常识、美丑等无关。可是跟‘慈悲心’却大有关系,俗话说,‘仁者寿’。这话一点也不错。宅心仁厚,宽于待人一定有好报。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靠自己的力量存在于世间,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靠其他众多因素的支持存在的,如同球上的每一个点,无一不是由其他点共同支撑才得以存在。即便一个一贫如洗的流浪汉,依然还获得阳光、空气、水、大地的供养,行走的路是他人修出来的,栖身的山洞、桥底、屋角也是自然与社会的供养,最简陋的食物与遮身之物也不是自己就能生出来,没有自然与社会大众,我们身上一个细胞都无法存在。他人供养自己,自己也必须供养他人,这是天律,即法尔如是的自然定律。天律不允许自私,人可以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供养,但没有自私的理由。仁者合于天律自能加福增寿,自私者违背天律,减福削寿。
(二)忠孝与寿命
忠、孝就是保护生命之根和保障生命通道的顺畅。我们的生命由物质与精神两部分构成,物质来源于天地,精神来源于神明,天地神明具体就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出生、生长、生活的地方,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做损害地球、损害全人类的事;而个人则不能做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家乡是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地,祖先、父母则是生命能量传递的通道。故忠孝就是保护我们的命根与生命通道,忠孝不足,则生命的能量不足;完全不忠不孝就成为无根的枝条,只能靠枝条中剩余的能量活着。不孝是砍自己的命根,不忠是砍众人的命根,故不忠之罪远大于不孝之罪,这就是自古以来当忠孝不能两全时,人们大多选择尽忠的原因;而叛国、卖国者受到的惩罚往往也最严重,人不知不究时,护国神也会追究,卖国者鲜有善终。
(三)感恩与寿命
这世间,大约有四等人: 1.在无恩处,依然有恩。 2.在有恩处,有恩。 3.在无恩处,无恩。 4.在有恩处,依然无恩。
换句话说:
1.在不应该感恩的地方,都知道有应该感恩的地方,而感恩报恩。这种人在该死的地方都不会死,在不能活的地方,都会活。这种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第一等人,是修行人。他在大家都看不到神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神,在大家都不可能平安有福气的地方,仍然会很平安、很有福气。
2.在应该感恩的地方,知道应该感恩,这种人是凡夫俗子,但已经很少。是次等人。这种人在能活的地方,才活,在不会死的地方,才不会死。
3.在不应该感恩的地方,没有感度,而不知道感恩。这种人在不该活的地方,一定不会活,在该死的地方,一定死,不可能有神迹或奇迹。这是第三等人。
4.在应该感恩的地方,都不知道应该感恩,这种人是下下等,跟禽兽畜牲一样,比一只狗还不如。这种人在该活的地方,都不会活,在不该死的地方,也会死。
(四)戒杀放生与寿命
戒杀放生增加寿命,反之减损寿命,这是行为反作用力原理决定的。
杀生的定义:
1、杀人性命:杀死有性命的东西,使活生生的动植物,丧失宝贵的生命。
2、夺人生机:剥夺别人赖以维生的机会或工作。
3、断人生路:使人或动物无路可走,而陷入死亡,如塞蚂蚁穴等。或买卖杀价,使人血本无归,无法养家活口。
4、逼人走上绝路:或言语,或肢体行为,使人受刺激或严重伤害,而活不下去。
5、抢人生意;买卖时,不择手段,或争或抢,使别人之生意,落入自己手里。
6、窃占救济金:服务公职,窃占救济苦难之公款,使等待救济的人,失去救济。
(五)止恶行善与寿命
善生阳,恶生阴,阳气多自然寿命长。
千万记住:福不用光,人必不会早死。
福禄寿和儿女,全是农产品,要自己流血、流泪、流汗去辛勤耕耘自己的心田,努力灌溉、施肥、驱虫、除草,才能栽培种植出来。
千万不可做损福折寿的事。
不可当绝人,不可做绝情绝义的事,以免自己被逼上绝路。
每个人都不免有犯错的时候,但千万不可让自己一时的迷糊,永远成为自己一生无法摆脱的沉重包袱和负担。当一切都变成新的,我们就重生了,就复活了。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求人宽恕的时侯,成全别人,又何尝不也成全了自己,因为神总是按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如何原谅我们。
你让对方长命百岁,自己也必长命百岁,想长寿,便不可做短命的事。
Ⅳ 有谁知道当年的七小福都是谁啊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宝 2 元奎 3 元华 4 成龙 5 元俊 6 元德 7 元彪
于占元当年创办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名字虽然取得唬人,但要论规模在香港众多戏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败,条件简陋,所幸师傅并未误人子弟,教得认真。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依足了旧式梨园行的规矩,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了。其时香港的梨园行当还未被电影击垮,尚有很多观众捧场,因此需要大批戏曲演员,于占元正是看此机会才办起戏校来的,归根结底还是为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剧,也是一个戏班,更是于占元这群得意门生的总称。很多朋友都以为“七小福”指的是成龙等七个人,实际却不止。原来于师傅在一次京剧表演中,选了元龙、元楼、元彪、元奎、元华、元武、元泰七人担任《七小福》的主角(注:成龙当时的艺名为元楼,元龙则是大师兄洪金宝的艺名。待到后来,年长成龙五岁的洪金宝约满先行出师闯荡影坛时,成龙才顶了元龙之名),因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借此组了个“七小福“戏班,既让徒弟们多增加些演出经验,又可赚些银两,正所谓“一箭双雕”了。
“七小福”戏班成员共有十四人,除去刚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俊、元彬、元振、元宝等人。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再回看这群师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几个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销声匿迹;元振、元宝也只是混迹影坛,默默无闻;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七人则成为当今香江影坛的赫赫人物,由此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便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他们七个身上。
地球人都知道,成龙师兄弟的电影成就完全体现在动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而且个个是有名的动作指导。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发出二十个最佳武术指导奖杯,其中十二个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湾电影金马奖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设最佳动作指导奖,迄今已有八届,“七小福”却得了六次(注:其中包括与别人合作得奖次数,比如程小东、元彬合作的《新龙门客栈》、成家班、曹荣合作的《义胆厨星》等),说占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实不为过。至于他们为何都能在功夫片领域做到游刃有余,进而成为一代大家,归根到底还是和他们当年做戏曲演员有关。于占元本是京剧名武生,带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净行,所谓唱念坐打,动作杂耍皆须样样精通,可是要论起唱来,“七小福”中也只成龙一副好嗓子,而于占元也惟独对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则是务必精益求精——后来洪金宝、元彪主演的《杂家小子》中两人大练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脱一副猴样,便是当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戏的结果。而《A计划》中洪金宝、成龙扮贼唱戏一段,《华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动银枪的台姿英风则更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了。
另外,戏曲演员和舞蹈演员一样,因为舞台表演的关系,尤善于掌握身体动作的节奏,运动起来,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如果和音乐鼓点相配的话,那就可以称作舞蹈了。这一点在《玻璃樽》中成龙伴随着音乐和洋拳手对打可以得到印证——也正因为节奏感对于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们才不难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甚至章子怡缘何都能迅速成为一代打星了。
其实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时代即与武侠功夫片结缘,原来于占元的女儿于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红的武侠片女星,于占元本人也经常在粤语片中做武师,有了这层关系,洪金宝、成龙这帮师兄弟很早就参与了电影演出,但和萧芳芳、冯宝宝这些当红童星比起来,“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龙套的,能够得到像《大小黄天霸》中六霸、七霸这等次要角色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在镜头前的历练和大银幕上的演出经验,却奠定了“七小福”日后辉煌的基础。
1971年,由于戏曲观众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终于维持不下去了,成龙、元彪等师兄弟只好各自谋生。当时他们这些戏班出身演员走的都是进电影圈做龙虎武师的路子,似乎这样才算得上人尽其才,没辜负自己学戏时苦练的本事。成龙、元彪等人的运气还不错,在邵氏电影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遇到了三年前先他们出师的大师兄洪金宝,当时他已经从龙虎武师升到武术指导了。经洪金宝介绍,成龙、元彪、元华等人开始为嘉禾电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龙虎武师,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他们来说最难忘的经历则是参与李小龙影片的拍摄工作。
《精武门》是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后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该片中,李小龙的刚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无疑,双截棍的威力,一人独斗群寇的豪气都令人观之热血沸腾。当时成龙、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员元华则幸运地做了李小龙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杂技动作几乎都由元华完成,另外,元华还扮演了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前戏耍陈真的日本学生,还有几句挑衅的台词——后来元华在喜剧片《龙的传人》中街头卖艺时,就曾吹嘘过给李小龙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儿子的周星驰就是李小龙的忠实FANS,他在《喜剧之王》中表演《精武门》“踢馆”一场将张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则是由成龙扮演被摔的那个,而成龙在《喜剧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龙套”的,观众看得搞笑,殊不知当年他也和星爷一样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对片中“临时演员也是人!”一句也会有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龙才真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历史背景也由古代变为近代甚至现代,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并开始为世界影坛所瞩目,同时对洪金宝、成龙师兄弟日后的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小龙之后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连武侠片大师张彻也开始涉足《马永贞》等近代豪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龙功夫片风格的打星也层出不穷:吕小龙、梁小龙、黄小龙….还有成龙。
“七小福”中和成龙是最早成名的,洪开始以武术指导闻名,后来开始自导洪金宝自演电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与春米六》,其后主演的《老虎与田鸡》《林世荣》等片亦颇受好评。成龙则在李小龙暴毙后,被其原来的合作者罗维发掘,作为李的接班人。不过无论是跟风李小龙的《新精武门》,还是改编自古龙小说的武侠电影(《剑花烟雨江南》等),都没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吴思远借成龙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红。该片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简直就是为成龙量身定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在这一方面的天赋,同时也令成龙找到自己日后在功夫片领域的发展方向。自此,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场。
由于成龙谐趣功夫片的大受欢迎,也使得素来爱跟风的香港电影人纷纷改拍此类影片,其中自然滥作居多,却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龙的《蛇形刁手》、《龙少爷》《师弟出马》外,洪金宝导演的《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也堪称上佳之作,这两部影片故事情节与《醉拳》大体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学艺报仇的套路。片中诙谐幽默的武林高手(类似于《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饰演的苏乞儿形象)都是由洪金宝担纲,成龙似的调皮闯祸少年则由元彪演绎,而两兄弟设计的武打动作则愈加精彩刺激,丝毫不逊于成龙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极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杂家小子》和《败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为一代打星,在整个八十年代风头不让洪、成两位师兄。
至于“七小福”其他几位兄弟,元奎、元德、元华、元武、元振等人此时也都聚集在洪金宝、成龙的周围,同气连枝,大家有饭吃,或做武术指导,或在银幕显形,较之以前做武师的日子要好得多了,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可能不太合适):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过话又说回来,靠人不如靠己,虽说师兄弟好得没话说,但如果自己没有实力,早晚也会被淘汰的,更何况这几位本身亦非等闲之辈,凭本事照样能出位,只是早晚的事罢了。
元奎为成龙的《龙少爷》、洪金宝的《皇家师姐》等片设计的武打动作已显示出自身实力。作为导演,他与刘镇伟合导、周星驰主演《赌圣》曾创下1990年香港最高票房纪录。而当他遇上李连杰后,更是一展平生所学,充分发挥了李连杰的敏捷身手,经典的武术设计更是层出不穷。单以他与师弟元德联合为《功夫皇帝方世玉》设计的动作场面来说,李连杰与胡慧中在看热闹人群的头顶比武高来高去尽展潇洒身姿,而赵文卓与李连杰于监斩台里低矮的夹层中的打斗则是闪转腾挪却以灵巧取胜;再加上李、赵二人在染布坊内长棍对短棒的对攻——这一高一低,一短一长的巧妙对比真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元奎、元德以该片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武术指导奖确实也是实至名归的。至此,元奎与元德师兄弟联手在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祖》、《中华保镖》、《赤子威龙》、《鼠胆龙威》等影片中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李连杰鲜明的造型,潇洒的亮相,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矫健身手无不体现着元奎师兄弟的心血,从而也令他二人在香港的武术指导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元华给人的银幕印象一直是反派形象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成龙、洪金宝、元彪主演的许多电影如《飞龙猛将》、《急冻奇侠》、《东方秃鹰》中,元华总是扮演功夫最厉害的反派,有时需要成龙他们师兄弟同时出招才能战胜他,其实以元华的瘦削身体,若没有些真功夫还真不足以抵挡自己三个师兄弟的轮番进攻。只是不断重复这等只靠拳脚功夫显威的反派角色,难免会令元华最后沦为如卢惠光、周比利等纯脸谱化的陪练打星。于是这位留着和林子祥一样的小胡子(《急冻奇侠》中元彪对其相貌的评价)开始在演技上下功夫,与周星驰合作的《龙的传人》、《情圣》、《漫画威龙》和与李连杰合演的《龙行天下》等片都充分展现了元华的喜剧表演才华,比之在成龙、元彪的影片中充当一号打手自然要生动、形象得多。另外,他为《急冻奇侠》和《龙行天下》设计的武术动作也干净利落,不落俗套、颇有新意,只可惜后来他在武术指导这一行当并未有太大发展,而是专注于银幕前的演出,还别说,倒也算得上别具一格,小有成就。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学艺时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八十年代其他师兄弟开始各领风骚时,元彬更是默默无闻,未见有何建树。他也甚少与洪金宝、成龙等师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术指导程小东门下,与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东的副手,辅助他为《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新鹿鼎记》等武侠片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动作场面,因此深得徐克赏识,后来竟提拔他在《黄飞鸿三狮王争霸》中做了武术指导的正职,又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中担任了执行导演,一时声名鹊起。不过,元彬、马玉成设计的武术动作虽然深受程小东的影响,但却各有侧重:马玉成颇得程式凌空飞舞,飘逸潇洒风格之精髓,只是有时过于夸张,虚与实的结合差了些;元彬则武术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写实性很强,只可惜有时候又想学程小东的天马行空,结果难免弄巧成拙,这点在《黄飞鸿四王者之风》和《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中体现得很突出——至于后来元彬为“银河映像”的许多经典枪战片做指导的动作场面,固然精彩写实,但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发挥,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导演意图控制下却又显得有些缩手缩脚了。
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金宝、成龙、元彪是香港最红的功夫片的明星,只要是他们领衔主演的功夫片,几乎都能获得极佳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三人合作的影片则更是票房卖座的保证了。因此当年这三兄弟曾合作过多次,最早是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该片是嘉禾为对撼新艺城的卖座动作喜剧系列《最佳拍档》开拍的,由洪金宝导演,开创了豪华明星阵容的群戏先河,影片以洪金宝、吴耀汉、冯淬帆、秦祥林、岑建勋(后来换为曾志伟)的搞笑戏为主,剧情主要是这五个好色男人调戏美女的桥段,还有一大看点就是洪金宝、成龙、元彪师兄弟三人硬桥硬马的动作功夫场面,(《奇谋妙计五福星》中元彪只露了一面,没甚戏份,待到后来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便是三人同时对敌的精彩武斗了)。只是在这套由洪金宝控制影片整体风格的“五福星”系列,成龙、元彪的戏份也只限于打斗,并无多大发挥。但到了成龙自编自导自演的《A计划》时,则是完全围绕成龙展开情节,无论洪金宝、元彪怎么卖力的打斗表演,却也抢不去成龙的风头。
说起洪金宝与成龙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据说成龙的许多功夫就学自洪金宝,而他入电影圈以来一直受到这位大师兄的照顾。因此两人之间的合作也是最多的,而且互相启发,对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单说洪金宝,他不仅以《提防小手》和《五福星》系列开创了黑色功夫喜剧潮流和时装动作片,监制的“僵尸”系列电影更风靡一时。而且他除了动作功夫少有敌手外,还主演过几部颇受好评的文艺片,如在《八两金》中与张艾嘉谈情说爱,影片淡淡的乡愁和略显悲伤的爱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洪金宝出色的演技也为该片锦上添花。另外,他在与成龙合演的《龙的心》扮演一个天生弱智的成年人,演技着实精湛,只可惜与同年郑则仕主演的《何必有我》题材撞车,不仅口碑不佳,票房也只收几百万,堪称洪金宝与成龙合作以来最失败的一次,使得成龙以后再不敢轻言演文艺片,而洪金宝却毫不在乎,后来又有与张曼玉主演的《过埠新娘》文艺片问世。此等勇气和对自身演技的突破在“七小福”中绝对可拔得头筹。
再说洪金宝对成龙的启发,因在《奇谋妙计五福星》中成龙首次扮演警察,才触发了成龙的创作灵感,才有了《A计划》中的民国巡警马如龙,才有了后来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而洪金宝在八五年为德宝监制了《皇家师姐》系列,成龙就在八七年为嘉禾监制了《霸王花》系列——不知这个算是启发,还是对撼呢?另外,成龙、洪金宝、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成龙的是威禾,洪金宝的是宝禾,元彪的则是泰禾,很明显都是依托嘉禾电影公司开创的。有了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合作就开始渐渐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计划》外,尚有《快餐车》和《飞龙猛将》。《飞龙猛将》是三兄弟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片中设计了一段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因误会展开混战的动作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殴成一团,非常经典,谁知这竟是三兄弟合作的绝唱了呢?不过,洪金宝与元彪倒是陆续有合作,比如《东方秃鹰》、《乱世儿女》(此片中洪金宝破天荒地演了一个大反派,与元彪恶斗一场最后被炸死)、《九五牛皮胶》等——其实近年来个人最喜欢的“七小福”作品当属元奎导演,元彪、元华、元奎、元德、金城武主演的《马永贞》,拳脚刀斧,枪战武斗的动作场面精彩绝伦,兄弟情义,帮派厮杀,情感阴谋、搞笑悲情,虽用传统手法演绎,却也令人荡气回肠。元彪的英雄、元华的搞笑,元德的反派都很出彩,只可惜该片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票房极差,不知何故。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七小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发展重点不太一样,比如成龙、洪金宝、元奎在好莱坞,元彪留守香港,元华转投无线电视台做了电视剧演员,元彬则在内地混饭吃。但现在又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宝为成龙的《highbinders》担任动作导演,元彪为成龙的《龙旋风》担任动作指导,洪金宝在元彬导演的电视剧《断仇谷》中担纲主演,元彪则与洪金宝在《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许“七小福”作为演员在银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龙、洪金宝)已经开始老了,但他们作为动作指导对香港甚至世界类型电影所发挥的创造性作用却越来越重要——谨以此浅陋文章纪念为我的青少年时代带来无数欢乐的几个香港电影人!
成龙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戏剧学院。他的师父就是着名的京剧大师于 占元师父(于素秋的父亲)。于师父为成龙起了一个名,叫元楼。其他 的师兄弟也是以元字为名。每天的操练包括脚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 动作等。另外还有如拉筋、劈腿、翻 斗等动作。除了练功外,他们更 要做清洁、洗碗等的事务。成龙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时艰苦训练中成 长。 在一次京剧的表演中,于师父选了元龙(洪金宝)、元泰、元华、 元武、元奎、元彪和成龙,担演一套京剧《七小福》的主角。从此人们 便称他们为七小福,而成龙亦从此获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机会,以后他们 就不断在荔园表。
Ⅳ 福都电影院洛克王国3门票多少钱
应该都是统一的吧3D的是30元2D的应该是20元
Ⅵ 成龙徒弟七小福都那的
王海祥,师从成龙,目前中国惟一一支兼备中国武术、西方舞蹈以及歌唱表演等多方位演艺才能的年轻实力团体“新七小福”成员之一,10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山东省戏曲学校,后成功考取北京电影学院,2009年获得龙的传人进步奖。
中文名: 王海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
出生日期: 1982年8月19日
职业: 演员
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 电视剧《杨家将——舍赛花》电视剧《好汉秦琼》电视剧《绝情》
主要成就: 全国海飞丝新生歌手大赛第三名
2009年获得《龙的传人》进步奖
涂圣成: 今年22岁的美籍华人涂圣成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在台湾随父习练中国功夫,学有造诣,并且琴棋书画兴趣广泛,特别是酷爱成龙等一代功夫明星的影视表演。
杨政: 籍贯:天津 民族:汉
艺名:易扬
原名(真实姓名):廖展鹏 ,易扬出生在美国纽约。
姓名:何翔 何翔
出生日期:1989.05.08 身高:175cm 籍贯:新疆 民族:回 毕业院校: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
徐冬梅,女,影视新人,成龙的首席女弟子,毕业北京戏曲学院。2009年参演成龙、王力宏等主演的《大兵小将》。
中文名: 徐冬梅
民族: 汉
职业: 守镇之舞成员
毕业院校: 北京戏曲学院
身高: 168CM
体重: 55KG
爱好: 跳舞,唱歌,健身
特长: 杂技
Ⅶ 在洪金宝眼中,七小福都是什么样的存在
说起洪金宝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位可是一位实打实的元老级别的人物,在娱乐圈当中洪金宝的地位更是非常高的,而提到七小福,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是非常熟悉的,就算不熟悉,也曾听说过七小福的名字,那么对于洪金宝而言,七小福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而要说洪金宝怎么看待七小福,要知道,洪金宝是从七小福当中出身的,如果没有当年的七小福为洪金宝搭建一个台阶,怎么可能会有如今的洪金宝,可以说七小福这个戏班是洪金宝有如今地位的一个最大的原因之一。
Ⅷ 福都购物商场怎么样
因为去福都里面的幸福蓝海看电影,才知道这个商场的。商场在六十三中对面,518和38路可以直接到,还算好找。商场一共有四层,一楼是鞋子服装化妆品饰品等,二三楼是服装鞋子。四楼有电影院和KTV.可能位置偏僻加上开业时间不长的关系,营业员比顾客多,很多营业员在聊天或者玩手机。整体感觉一般,在里面买了2双打折的鞋子,随便穿穿了。营业员态度还不错。PS:这家商城很妖的是,一楼的直达电梯在商场的外面,到四楼出来是个KTV,我晕啊。白天灯光又很暗的,又没有人。不知道往哪走。好容易找到个服务员,才知道一直走出去就是电影院。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吧。
Ⅸ 中国电影内地五小福都有谁啊
人家问的是中国电影内地五小福又不是香港的七小福 你复制拷贝这魔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解说有什麽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