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1.剧院全景镜头,半圆形顺时针运镜,这与钟表顺时针方向相同,代表正时间。
2.虚焦镜头,警察的红蓝灯交替闪烁。代表真警察的想要杀掉所有观众,而混入其中的假警察主角,却想救全部观众,形成了身份的反差。
3.主角迅速拆枪是身份伏笔。同后面第一次,第二次正反时间自己对打时,均有逆时间主角迅速去拆正时间主角枪的镜头。
4.装算法的袋子是蓝色的。
5.整个剧院,蓝色地毯,红色座椅。红色座椅上的广大群众被迷晕,反派和主角在蓝色逆时间上枪战。代表信条组织和反派的博弈,最后炸弹爆炸,群众被保护,但群众对信条完全不知情。
6.尼尔逆时间子弹时,给了蓝色地板特写。
7.尼尔背包的挂饰,是身份伏笔。
❷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❸ 电影《信条》里的神奇建筑都是哪些生活中的建筑
9月4日,电影《信条》上线了!
早在几个月前,#诺兰新片炸了真飞机#就在热搜上掀起不小的浪花。作为诺兰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条》不光炸了飞机,还带着演员辗转七个国家取景。
剧情交给专业的人讨论,我们就给大家扒一扒《信条》里那些标志性的建筑。
《信条》的名字来自于一块出土自庞贝古城的塞托方阵(The Sator Square),时间大约定位在公元一世纪。
这块石板上写的是一首拉丁回文诗,大意关于时间之轮的旋转,而几个单词本身也是正逆相应。片中也致敬了出土地庞贝古城,女主一直想陪儿子去玩的地方就是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
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见庞贝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
庞贝古城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古城的壁画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庞贝遗址表现出来的城市格局理念更是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庞贝的道路布局是现代建筑师称之为“棋盘式”布局,两横两纵的道路分割成9个区。以阿波罗神庙和丘庇特神庙组成的长方形中心广场,构成了广场的轴线。轴线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规则性和艺术特征,又是两千年前人类智慧的一大创举。
还有很多没列举出来建筑,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言而总之,诺兰的新片《信条》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如果想体验这样一场烧脑的视觉享受,也想感受电影里的建筑之美,或者想考验一下自己的“逆思维”,不可错过。
❹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信条》剧情介绍讲的什么 信条评价怎么样好看吗
诺兰导演的电影信条将在9月4日在中国上映了,很多人都表示终于等到这部大片了,早前就有很多人在期待着它的上映了,这部电影被描述成“一部围绕着国际间谍活动的动作史诗电影”。那么诺兰信条剧情讲的是什么?信条影评怎么样?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诺兰信条剧情讲的是什么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一词是唯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约翰·大卫·华盛顿和罗伯特·帕丁森穿梭于全球各地,开展特工活动,力求揭示“信条”之谜,并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
这项任务并非时间之旅,而是时空逆转!电影由罗伯特·帕丁森和约翰·大卫·华盛顿将出演影片的两位男主角。而伊丽莎白·德比齐则将出演女主角。目前,尚不知晓帕丁森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三人之间是不是有三角恋。
电影讲述了两个故事的时间线,一个是正向的时间,另一个是逆时针旋转的时间。两个敌对的科学家试图跨越过去,但陷入了红颜灾难阴谋。其实,从去年年底,《信条》释出第一版超前预告片开始,观众的期待值就被这部神秘的大片,吊到了嗓子眼儿。
在2019年12月20日,发布的第一支中文版预告片中,出现了精彩的追车戏。
其中男主开着的SUV明显是在倒行,并且提前预知了前车的紧急刹车,在前车还未做出刹车动作前,就已经提前变道,避免了车祸的发生。还有预告片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男主来到一所房间,面对着玻璃上的还在冒烟的弹孔,轻轻地说这一切还没发生,紧接着地上的枪才开始射击。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男主已经处在未来时空,现在来到了现行时空,那么未来时空就会自然凌驾于现行时空之上。
信条影评怎么样
《信条》的核心概念就在于主人公能够跳过一切事情的开端和发展而直奔结局,并选择从结局往前倒推“逆转”。
很多细节都表明,男主已经处在未来时空,现在来到了现行时空,那么未来时空就会自然凌驾于现行时空之上。主角既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未来,网友直呼看不懂。这是时间上的逆转,也是诺兰的特色,他的电影总在寻找每一次逆转中能够改变事件结局的时空缝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