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体验 > 中国与外国电影票房的对比

中国与外国电影票房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1-07-15 02:56:41

㈠ 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与西方的电影差距那么大

大家都知道,中国和欧美西方国家的电影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评论,看完一个西方大片后,底下会有很多这样的评论:如果是中国,绝对拍不出来这样的片子。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中国的观众一种常年来观影后的一种共同认知。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明星的知名度。
欧美的片子里出现的明星基本都是在全球都很有名气的明星,而中国的明星基本也就是在本土或者华人范围内有名气,出了这个圈外,基本就没有人认识了。
要说中国的明星可能也就成龙,李连杰,章子怡这些稍微在华人圈外有点名气,但说到欧美的布拉德皮特,李奥纳多这些,基本在全世界,没有几个不知道。
这种明星效应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明星带来的票房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前阵子小李子2015年主演的《荒野猎人》,就获得了2016年8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大奖。
奥斯卡这种奖项是全世界电影的盛宴,中国的电影人基本和这种奖项无缘。
二,中国的编剧和西方编剧的差距大。
一部戏的精彩就在于导演和编剧,中国电影的编剧有点参差不齐,和西方一些编剧相比,功力还需要提高。
拿前阵子一部剧《深夜食堂》来说,这部剧是在日本已经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了,很多中国的观众也看了,但是中国买了版权以后,自己翻拍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

就是既模仿日本的场景和故事 ,同时又想加上自己的元素 ,结果出了个这么四不像,观众看的也非常尴尬。明明是中国版本的戏,为什么看起来总觉得不像。
三,中国的特效和对待电影的态度差距大。
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水准估计一直在学习欧美电影的道路上 。欧美一直再用电脑绿幕,中国一直在搭棚子。
比如《变形金刚》,这里面的特效估计拿到现在中国的电影来拍也拍不出里面那种扣人眼球的刺激和紧张。

再说说这种态度,欧美的电影也要追求票房 ,但他们都知道有好的票房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而中国的电影在还没开拍就在宣传造势要产出高的票房 ,一味的追求票房,然后找些出镜率高的脸面和小鲜肉,加班加点的赶制出来一部影片,这种态度下的影片质量能达到多高,可想而知。
拿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两部影片来说 。因为这两部片子是我同一天看的。两部都是恐怖片。
一部是《恐怖游轮》,里面讲的故事不断轮回,那种细思极恐的循环让观众陷入了一种烧脑的恐怖中。
这部影片我不知道导演当初有没有刻意追求票房,但从影片反应出来的效果,已经当之无愧可以列入全球恐怖片排行榜了。
看了这个的同时我又看了一部《恐怖电影院》,两部的名字象,都有恐怖两个字开头。

但我真心想说,真对不起恐怖这两个字啊,我都无力吐糟了。
估计有在电影院看的观众 十个有九个都睡着了,拍一部恐怖片能把人拍睡着,也是没有谁了,我已经无力吐糟这部影片了。
当然,这几年,中国电影也慢慢在改变国人对它的看法。
比如《战狼2》,一度引起国人的激情,达到了50多个亿的票房。
比如《无问西东》,前期遭到了恶意刷票,但很多观众看了之后,确实觉得是部好片,通过观众的平分,又实打实的把评分刷到了高分。
中国的电影和欧美相比,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希望自己国家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引起关注,希望中国电影人能够真正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排除票房的因素,拍出一部引以为傲的佳片。

㈡ 现在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有多少差距

论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的特点与区别

中国电影的特点是:以社会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注意教育观念,具有浓重的本土文化色彩.旨意要求直接而明确.道德伦理传统也是中国电影表述的重要方面.遵守人伦常情构筑情感世界和借助人伦情感来褒贬判断,成为中国电影常见的情感支撑点.说到底就是三个重,“重道德,重文化,重教育”。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情和政府有直接的关系。

欧美电影的特点是:以个人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以娱乐性为主的叙事风格。电影的风格注重视觉刺激效果、场面豪华、故事精彩、对话幽默,有时再加上白日梦般的幸福结局或扬善惩恶的道德教训。以高科技、高投入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靠娱乐性方面的优势争取到了大部分观众。导致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最大的根本区别在于东西方的思想常规和文化差异。

就像《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用新的电影技术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美国神话:一个近乎弱智的孩子,只是因为他母亲不承认他比别人差,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按照他母亲所教导的生活观念去生活、去努力奋斗。结果他竟取得了成功。这是典型的平民社会的观念,即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有机会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只要你肯努力去做,肯努力奋斗。它所宣扬的个人奋斗的神话,从道德上来讲,大概不会有哪个社会认为有不道德的问题。这部片子在美国非常走红,但是,它进口到中国后,尽管传媒一再鼓吹,实际上观众的反应却平平。可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并不是能够被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都认可的。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对于一个人成功的期待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特殊禀赋,历史上所记载的历代成功者,大体上都在于他们具有特殊禀赋,即天命所归。另一方面则是外在的机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历史上或传说中,个人的传奇般成功,大都归因于偶然的机遇。明代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可说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一个人想方设法发财,结果处处碰壁;而当他无意于经营时,财运却自天而降。总而言之,既无异能又无机遇的普通人就靠着勤奋努力获取成功,这在一般人看来根本是无稽之谈。阿甘式的弱智儿在美国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不得而知,但美国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努力,或者说他们认为从道义上讲阿甘应当成功。而在中国,传奇故事中也不乏弱智儿成功的例子。但那基本上是属于“傻人有傻福”的套路,即傻子由于意外的侥幸而成功。如果说傻子是靠着自己的奋斗而成功的,人们多半会觉得这象是痴人说梦。阿甘的形象在中国很难唤起人们的赞许或认同,《阿甘正传》在中国不能火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这个概念,对欧美地区的人看中国电影存在很大的误导性。中国在外国人眼里始终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海外的新闻媒介对中国现状的描述也有严重的偏见。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电影中曾经表现的中国人,总是穿唐装梳辫子而且显得滑稽可笑的缘故。包括香港民众说到内地人也一度摆出红卫兵的架势。对中国道德文化的不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他们看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觉得这部电影的节奏过于缓慢,情节错综、杂乱,令他们摸不着头绪。其中所牵涉的诸多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情绪的因素都被他们列于“不可理解”的范畴,甚至一些镜头让他们感到困惑,有时还会反感。对于他们的不理解,我们反过来看,首先,就这部电影而言,它的确涵盖了太多的内容,尤其是历史上的一些大的事件,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讲,这些历史事件即便不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也与他们所读到的有差异。再有就是“霸王别姬”是一部艺术感极强的电影,出自一位个性化的导演,陈凯歌在这部影片里放入了自己的情绪,放入了整个民族在某一阶段的情绪,又放入了一种被艺术渲染后的情绪。然后再加之一些北平旧日文化色彩浓厚的地道的布景和对白,与有关京剧的诸多段落,对于一个像我们这样自幼生活在中国,自以为还算比较了解有关我国文化、历史的人来讲,还是只能够勉强地看懂电影中大部分内容,而在看过二遍、三遍后才衍生共鸣与感触,那么我们又如何去期待那些外国人能理解这其中的所有东西呢?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对于生死的概念与其他人有极大差别。对于我们来讲不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外国人来讲,他们认为中国电影中将人命的处置过于轻率,甚至不加渲染,而且对于许多影片中的死亡他们都持无予理解的态度。再如张艺谋的“英雄”,一些欧美地区的观众看的时候,他们对于残剑、飞雪这一对情侣互相剑刺对方那一幕所表示出的惊讶。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一举动可被定为“悲壮、伟大”,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讲,他们却认为那一对剑客的思维不合逻辑。

我个人看中国电影在于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触动,但是中国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束缚性比较强烈,相比之下,欧美的电影却能给人的思想发挥更大的空间自由。像《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开始,发展,终结,新生,人类的全部历史浓缩在这139分钟的电影里。奢华的想象和绚烂的视觉冲击是这部片子的亮点,更重要的是,片里有大量充满寓意的意象,而黑石、骨头则是最典型的,像这样广阔的思维舞动空间,在中国电影里是无法找到的。

然而,由于中国本土电影比欧美电影更加直接地连通中国观众对现实的体验。像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也不能少》,黄亚洲的《没事偷着乐》,黄建新的《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十面埋伏》、《红灯停绿灯行》等系列影片,以及政治电影《生死抉择》、战争影片《黄河绝恋》、中西文化冲突的影片《刮痧》,还有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新生代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如《美丽新世界》、《爱情麻辣烫》等,都充分利用了本土现实文化资源,都善于将风云变幻的社会图景和对离合悲欢的普通平民命运与通俗电影模式相结合,不仅表达对转型期现实的体验,而且也表达人们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从而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冯小刚的的电影将本土的文化资源与类型剧的商业策略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模式,并且一直成为国产影片的票房中坚。这些都表明,本土现实是欧美电影目前还不可能替代的中国电影的文化优势。

㈢ 中国的电影票房是怎么和海外的电影作比较的

现在的乱七八糟的电影排行榜多了去,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你只有从中自己挑选那些比较正规的、可信度较高的网站或报刊出具的相关数据作参考。
《英雄》在中国国产电影票房榜上还是能排得上号的,你可以开动你的搜索引擎找找看。

㈣ 欧美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差异(详细点,作业)

1、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差异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

中国电影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熟练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实施产业化管理,投资、制片、发行、院线分工合作,责权利明确,并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利于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衍生品市场差异

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仅有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70%。

衍生品在中国电影工业流程上基本还是缺失的一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一些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几乎为零。美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推广给中国以启示。

3、新旧媒体融合的宣传营销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抓住新媒体与电影的共性——虚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增加电影的消费力量。

电影传播的是蕴藏在影片深层的文化观念 中国电影需培育稳固的国内市场,在挖掘电影的内涵上下功夫,表达中华文明的精髓,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㈤ 你觉得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的差距在哪

1、编剧。

中国电影的编剧水平确实不够高,很少能编出那种神剧情的片子。很多片子基本上从开头就能知道结尾要讲什么了,只不过中间加了一些日常的环节而已,实在是没有什么亮点。反观美国电影,他们的编剧就要强上不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把整个人物刻画的非常丰满,这是需要下功夫才能有的造诣。

4、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的监管有些差强人意,存在着刷票房的现象,还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反观美国电影在这方面就要好上不少,因为他们违法的代价非常之大,所以很少有人敢于伸手去触碰法律。这就让他们的电影市场是良性循环,比起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环境强很多。

虽说有着如此之多的差距,但中国电影还是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势头,相信再过一些年,中国电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彻底超越美国电影。

㈥ 美国电影在中国票房为什么比美国高

我只想说,《阿凡达》、《地心引力》在北美的票房都是以美元计价,比国内高太多。
《阿凡达》北美票房7.45亿美元,就算按照今天的汇率,也是45亿人民币的体量,比国内的13亿人民币高太多;
《地心引力》在北美票房成绩2.75亿美元,折算如今汇率,也是17亿人民币左右了,国内还不到4.5亿人民币,差远了。
总的来说,好的商业片,在北美和内地大都票房一起飘红,少量国外一般的,在国内能创点好成绩,但是都不长远。

㈦ 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真正差距在哪里

差价在意思形态,简单说就是大陆拍的电影主要强调国家利益,美国电影主要强调人类和平民英雄,所以就造成了电影是两个极端化。

㈧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一、特效不同:

1、中国的特效水平并不差,然而由于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国的特效看起来什么的出戏。

2、国外的电影资金有着合理的安排,特效一点也含糊,看起来就相当顺畅。

二、剧本不同:

1、国外剧本有着相当成熟的分工,各种类型都有,剧本也比较精良,虽然现在好莱坞剧本也不怎样,但至少中规中矩。

2、而我国的限制比较大,剧本大多都是历史宫斗片或者抗日战争片,类型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编剧体系,所有经常出现烂剧本,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莱坞有着成熟完善的道具制作组,比如《指环王》里的部分场景都是道具制作出来的,效果逼真。以及《权力的游戏》中,角色路人的服装都是专门制作,符合实际。

2、而我国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道具组,服装上面也都是光鲜亮丽,完全不符合实际,容易让人看了出戏。

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㈨ 国外票房和国内票房的对比

2005年,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喜报频传:内地共生产故事片260部,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达到20亿元。然而在这些可喜数字的背后,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坦言,在去年拍摄的260部影片中,只有90部在主流院线上映过,而且进入主流院线的一些影片只上映了一天便因为没有观众而被撤了下来,因此观众真正能在主流电影院看到的只有30多部。那些没有进入主流院线上映的影片中,有50%左右通过电影频道和音像制品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其他的电影则被束之高阁。张宏森表示,大量电影无缘观众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电影院和银幕数太少。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目前36家院线拥有1243家现代化影院和2668块银幕。中国的银幕数量相当于美国的10%,而我们人口是人家的10倍。而在银幕数量极为短缺的背景下,上座率更是低得惊人。去年全国各影院平均上座率为26%。这个数字给影院的生存带来了危机。去年,内地电影票房已冲破20亿元,但《神话》《无极》《功夫》以及引进影片《哈利·波特》《星战3》等不足十部大片便占据了总票房的一半,其余影片平均票房在百万元以下,再加上那几十部既进不了影院,又上不了电影频道而直接进了仓库的电影(一部影片的投资至少也在百万元以上)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而且使得投资人渐渐对电影业失去兴趣。专家表示,一些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国产电影的质量有待提高,而放映市场上普遍表现为急功近利、“抓大放小”,放映资源几乎集中在几部大片和商业片上。发行环节的疲软和制片业的高速增长是一个巨大反差,这是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瓶颈。

㈩ 国内和国外的影片票房收入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1、观众人数差距,基本上每个国家的电影主要是拍给本国观众看的,本国观众喜欢看什么才拍什么。所以观影人数的差距会导致票房的差距,美国民众看电影的人多,美国电影票房一般也就高

2、电影产业水平差距,美国电影历史悠久,电影产业链条发达,投资、宣传费用高,院线分布广,大牌明星多,更重视编剧,总体来说美国影片一般水准较高,基本可以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自然票房高

3、普世价值,美国人的价值观从世界角度讲是普世的、主流的,美国电影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反应,而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非主流的,拍的电影在国内可能口碑还好,一旦走出国门要么没多少人爱看要么看不懂,票房自然低

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暂时想到这3点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与外国电影票房的对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分日本爱情电影大尺度 浏览:327
印度电影大全真爱在我心 浏览:593
天使爱美丽电影简介英文 浏览:299
怒火风暴电影完整版 浏览:589
东北的搞笑犯罪电影大全 浏览:650
大电影动画片大全免费汪汪队 浏览:453
猫和老鼠电影背景音乐 浏览:733
盗墓电影大全2019龙墓 浏览:262
十部英文励志电影观后感 浏览:662
泰国电影恐怖的降头术 浏览:53
如何订私人电影院 浏览:569
悬疑电影中文版推荐 浏览:985
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浏览:535
冰川时代3电影粤语 浏览:890
催泪老电影音乐 浏览:296
刺马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426
狼溪第四集免费观看完整电影 浏览:382
周星驰考验大傻智商是什么电影 浏览:247
法国电影亡命天涯路电影下载 浏览:616
东平有电影院吗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