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专门看日本电视剧或者电影的免费在线看的网站吗
有的,在哔哩哔哩上可以观看。
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现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B站”。
B站早期是一个ACG(动画、漫画、游戏)内容创作与分享的视频网站。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围绕用户、创作者和内容,构建了一个源源不断产生优质内容的生态系统,B站已经涵盖7000多个兴趣圈层的多元文化社区。
曾获得QuestMobile研究院评选的“Z世代偏爱APP”和“Z世代偏爱泛娱乐APP”两项榜单第一名并入选“BrandZ”报告2019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 。
内容生态
bilibili目前拥有动画、番剧、国创、音乐、舞蹈、游戏、知识、生活、娱乐、鬼畜、时尚、放映厅等 15 个内容分区,生活、娱乐、游戏、动漫、科技是B站主要的内容品类并开设直播、游戏中心、周边等业务板块。
专业用户
在内容构成上,B站视频主要由专业用户自制内容(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PUGV)组成,即 UP 主的原创视频。
⑵ 日本动漫
目录:
1《灌篮高手》 2《海贼王》 3《浪客剑心》
4《七龙珠》 5《钢之炼金术士》 6《圣斗士星矢》
7《银河英雄传说》 8《棋魂》 9《猎人》
10《火影忍者》 11《新世纪福音战士EVA》 12《城市猎人》
13《名侦探柯南》 14《麻辣教师GTO》 15《蜡笔小新》
16《幽游白书》 17《北斗神拳》 18《机动战士高达》
19《高达0080》 20《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 21《NANA》
22《水果篮子》 23《相聚一刻》 24《福星小子》
25《乱马1/2》 26《犬夜叉》 27《十二国记》
28《全金属狂潮》 29《罗德岛战记》 30《高达Z》
31《高达第08ms小队》32《高达SEED》 33《死神》
34《通灵王》 35《怪物MONSTER》 36《网球王子》
37《阿滋漫画大王》 38《蜂蜜与四叶草》 39《魔力女管家》
40《GS美神》 41《秀逗魔导士》 42《彼氏彼女的事情》
43《校园迷糊大王》 44《剑风传奇/烙印战士》 45《速写者》
46《妖精的旋律》 47《婆娑罗》 48《不思议游戏》
49《X战记/X》 50《东京巴比伦》 51《天使禁猎区》
52《傀儡师左近》 53《金田一少年的事件薄》54《星际牛仔》
55《混沌武士》 56《圣子到》 57《头文字D》
58《最游记》 59《我的女神》 60《爱丽丝学园》
61《Keroro军曹》 62《Fate stay night》 63《真月谭月姬》
64《Air》 65《凉宫春日的忧郁》 66《高达 星辰回忆》
67《高达ZZ》 68《高达G》 69《高达一年战争秘史》
70《现代视觉文化研究会》71《极道鲜师》 72《我是大哥大》
73《闪灵2人组》 74《黑猫》 75《枪神》
76《死亡代理人》 77《我爱你baby》 78《恐怖宠物店》
79《逮捕令》 80《纯情房东俏房客》 81《人型电脑天使心》
82《魔卡少女樱》 83《XXXHOLIC》 84《翼·年代记》
85《鬼眼狂刀》 86《圣魔之血》 87《暗之末裔》
88《狼雨》 89《电影少女》 90《心动的日子》
91《爱的魔法》 92《月咏》 93《金童卡修》
94《日式面包王》 95《高达倒A》 96《仙界传封神演义》
97《鸦 KARAS》 98《圣传》 99《clamp学院侦探团》
100《一骑当千》
想要详细的去动漫吧看,里面有上面的全部简介 参口资料中有地址
⑶ 推荐一些日本动漫剧场版吧!
2013年6月王者天下第二季
2013年7月7日玉响第二季
2013年7月科学小飞侠Crowds
2013年7月brothers conflict
2013年7月美少女战士新动画
2013年7月蔷薇少女新动画
2013年7月小镇有你
2013年7月萝球社SS
2013年7月物语系列 2nd Season
2013年7月战姬绝唱第二季
2013年7月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三季
2013年7月侦探歌剧:少女福尔摩斯第三季
2013年7月弹丸轮舞
2013年7月超次元游戏:海王星
2013年7月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2013年7月狗与剪刀的正确用法
2013年7月银之匙 Silver Spoon
2013年7月穿透幻影的太阳
2013年7月特例措置团体斯特拉女子学院高等科C3部
2013年7月恋爱研究所
2013年7月黄金拼图
2013年7月战勇第二季
2013年7月网球并不可笑嘛第二季
2013年7月Servant×Service
2013年7月神不在的星期天
2013年7月FANTASISTA DOLL
2013年7月有顶天家族
2013年7月BLOOD LAD
2013年7月东方八犬异闻第二季
2013年7月High School D×D第二季
2013年7月竖笛与双肩书包第三季
剧场版
2013年5月31日言叶之庭
2013年7月6日银魂完结篇 剧场版第二弹
2013年7月下旬未来日记REDIAL
2013年7月20日风雪黄昏
2013年8月31日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2013年秋季公开:女神异闻录3剧场版
OAD
2013年7月学生会的一己之见TV未放送话
2013年7月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OAD
2013年8月6日南家三姐妹OAD
2013年9月9日夜樱四重奏月之泣
⑷ 求好看的日本动画片!!~~~
《入侵》
《我和她的xxx》
《樱丘天使》
《机动战士——天空的学校》
《欧巴桑万万岁》
《谋略运河》
《顶尖淑女》
《S&M的世界》
《青春交叉点》
《圆盘皇女I》
《宇宙海贼夏罗古外传》
《公主候补生》
《贝克拉》
《大圣王》
《野狼前锋》
《阿波特战记五九》
《7个娜娜》
《机动战士高达TURNA-II月光蝶》
《机动战士高达TURNA-I地球光》
《花田少年史》
《奇钢仙女》
《银河天使 A》
《宠物小精灵AG》
《炎之蜃气楼》
《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 OVA》
《爆弹小新娘》
《萩萩公主》
《霸王爱人》
《草莓100%》
《天地无用 GXP》
《阿滋漫画大王》
《贝克街的亡灵》(名侦探柯南剧场版)
《魔法护士小麦》ova
《最终兵器彼女》
《欢乐课程》
《横滨出行购物记》
《东京喵喵》
《安倍桥魔法?商店街》
《欢乐世界》
《朝雾的巫女》
《猫的报恩》
《镜子中的梦幻城(犬夜叉剧场版二)》
《千年女优》
《星之声》
《.hack// Liminality》
《返乡战士》
《迷糊天使》
《蓝青---青出于蓝》
《蔬菜话约拿》
《GUNDAM ACE》
《3 X 3 eyes》
《寻找满月》
《鬼眼狂刀》
《超时空要塞ZERO》
《宝瓶时代》
《星际女警》
《雪之少女》
《珍兽岛索柏王国》(One Piece 剧场版第三弹)
《拜托了,老师》
《天使的生意气》
《翼神传说》
《灰羽联盟》
《可可露图书馆》
《驱龙战士》
《骇客时空》
《钢琴》
《魔女猎人罗宾》
《妹妹公主Re Pure》
《闪灵二人组》
《战斗妖精雪风OVA》
《高达SEED》
《全金属狂潮》
《钢铁侦探》
《推理之绊》
《火影忍者》
《跨越时空的思念(犬夜叉剧场版第一部)》
《十二国记》
《盗贼王Jing》
《人形电脑天使心》
《东京地下城》
《贝克街的亡灵》
《东京暴走族2》
《魔法食堂》
《黑礁第二季》
《银色的奥林西斯》
《史上最强弟子兼一》
《地狱少女?二笼》
《苍天之拳》
《初夏》
《魔法老师》第2季
《银河天使2》
《奇幻贵公子》
《少年阴阳师》
《死亡笔记》
《金色的琴弦》
《逆转裁判》
《彩虹的浪漫》
《奏光之Strain》
《结界师》
《酒吧侍者》
《工作狂》
《少女爱上了姐姐》
《家庭教师REBORN!》
《不公正抽签》
《幕末机关说?伊吕波歌》
《地上最强新娘》
《后天的方向》
《Happiness》
《羁绊?叛逆的鲁鲁修》
《009-1》
《雪之少女2》
《赐予你女神的祝福》
《砂沙美?魔法少女俱乐部》
《银河铁道物语?向着永远的分歧点》
《超级机器人大战OG》
《侦探们的镇魂歌》(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第10部)
《武装炼金》
《完美小姐进化论》
《甜美偶像》
《南瓜剪刀》
《边境王子~月桂树的王子们》
《夜明前的琉璃色》
《红色花园》
《口袋妖怪?钻石和珍珠》
《百变之星》
《远方城堡里的优娜》
《驱魔少年》
《心跳回忆?Only You》
《天保异闻 妖奇士》
《飞跃巅峰?合体剧场版》
《丝绸之路少年游特》
《莉莉和青蛙和弟弟》
《黑血兄弟》
《爆球HIT!》
《和?和?和 WAPPI妹妹》
《机动战士高达 IGLOO 默示录0079》
《圆盘皇女:时空与梦与银河之宴》
《魔法老师~春~》
《攻壳机动队 SSS》
《鬼公子炎魔》(Kikoushi-Enma)
《希良梨的革命》
《天翔乙女》
《遥远的时空中?舞一夜》
《穿越时空的少女》
《火影忍者剧场版3?大兴奋!三日月岛的动物骚动》
《口袋妖怪剧场版?援助员与苍海的王子》
《暗夜第六感》
《内阁权力犯罪强制取缔官财前丈太郎》
《Pinky:st OVA》
《魔比斯环》
《恋之魔法波波糖》
《无罪的维纳斯(新幕末机甲传奇)》
《旗帜》
《brave story》
《地海传奇》(剧场版)
《星空奇迹》
《银发的阿吉多》
《我的裘可妹妹》
《恋爱天使-安琪莉可-苏醒之时》
《欢迎加入N.H.K.!》
《蓝色计划-地球SOS》
《邻家女孩》
《高达SEED C.E.73 观星者》
《曾经的我们》
《无敌看板娘》
《星际海盗》
《骑士》
《零之使魔》
《童话枪手小红帽》
《娇蛮之吻》
《蜂蜜与三叶草II》
《贫乏姊妹物语》
《最终兵器彼女?真人剧场版》
《海贼王剧场版7?机关城的机械巨兵》
《魔塔大陆》
《今天的5年2班》
《全金属狂潮?战队长比较悠闲的一日 OVA》
《神样家族》
《机神咆哮》
《向日葵》
《圆盘皇女之星灵节的花嫁 OVA》
《格斗美神武龙 重生》
《羽翼?年代记第二部》
《声优白皮书》
《公主请小心》
《蜘蛛骑士》
《柴犬阿旺的和式生活》
《特公》
《兽王星》
《苍之瞳的少女》
《魔界战记》
《怪医美女RAY》
《梦的使者》
《黑礁》
《西蒙》
《犬神》
《机器人》
《彩云国物语》
《Witch Blade》
《我的女神2 - 缤纷之翼》
《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
《玻璃舰队》
《.hack//Roots》
《银魂》
《炼金3级魔法少女》
《公主公主》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
《飞轮少年》
《寒蝉鸣泣之时》
《凉宫春日的忧郁》
《惊爆草莓》
《牙》
《永远的艾塞莉娅》
《吉永家的犬石像》
《娜娜》
《水星领航员第二季》
《学园天堂》
《警察战车队 OVA》
《数码兽拯救者》
《女子高中生》
《传颂之物》
《魂链》
《喧嚣学园-第二学期》
《大魔法卡》
《皇家国教骑士团 OVA》
《练马萝卜兄弟》
《死神的歌谣》
《落语天女》
《死亡代理人》
《备长炭》
《吟游默示录II~wieder》《怪》
《甜蜜声优》
《冲吧!彻之进》
《战吼》
《重生的天空》
《阴守忍者》
《仰望只有半月的夜空》
《柠檬天使计划》
《女生爱女生》
《键姬物语 永恒爱莉丝轮舞曲》
《命运长夜》
《魔法美少女》
⑸ 日本动漫电影和美国动漫电影的异同道客巴巴
美国与日本动画电影风格比较
不可否认,日本与美国,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称作动画电影“大国”的国家——不仅因为它们生产动画电影数量之多,而且因为动画电影在其各自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在开始比较两国异同时,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本文的比较对象——动画电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动画电影”特指那些以上电影院线发行为目的、且与电视动画没有直接关联的动画片.这样一来,本文中的动画电影就不包括电视动画系列剧、OVA(直接面对录像带或DVD市场)以及电视动画系列的剧场版.
这样的限制主要是针对日本动画而言的,相对于美国动画,他们有着多得多的电视系列、OVA和剧场版.如果将所有这些都拿来和美国动画比较,那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之,如果按本文设定的“动画电影”类别,两国作品之间无论在量还是质上都比较对等,从而更易于比较风格方面的异同.首先,就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而言,两国的做法还是比较类似的.由于动画电影比其他动画产品要求更精细,因而花费的制作时间、制作经费都远非一般动画产品可比;因此,两国的动画电影从制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国的顶级水准.日本就不用说了,其真人电影的平均制作费本来就不高,而像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投入动辄以数十亿日圆计,耗时经年.即使在上亿美圆大制作风行的好莱坞,一部动画电影的投入也是要让各大制片厂老板肉紧的.不过还算幸运的是,高投入的动画电影一般也带来高回报,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会进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几次还占据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宫崎骏的作品更是屡破影史票房记录.
对普通观众而言,动画电影是如何制作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最后的“成品”看起来怎么样.相信只要看过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感觉到二者不同的风格.仅就视觉效果而言,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近来有逐渐向立体动画倾斜的趋势,虽说传统的二维动画并没有退出市场,但从票房收入来看,不论是看动画片的整体市场,还是看所在单个制作发行公司所有类型动画片票房分布,3D动画都要比二维动画更受欢迎.而在日本,二维动画仍是市场的主流.这并非说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不用电脑动画(CG)进行修饰,像宫崎骏后期几部作品,都采用了电脑动画来辅助作画,到了《千与千寻》时已经用CG来做一些泪水的3D效果了.至于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应用方面就走得更远,他们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电脑特效进行了润色,从而使得背景看来分外真实.这一点观众能从《AKIRA》、《大都会》、《攻壳机动队》、《最后一个吸血鬼》等作品中强烈地感受得到.在他们的有些画面中,如果光看背景,会有强烈的以假乱真的感觉,如《攻壳机动队》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后一个吸血鬼》当中的美军基地.
然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采用传统的二维构图——不管背景是否采用3D技术.与好莱坞各3D动画中着力刻画主角的立体真实性相反,日本动画电影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划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两者各有千秋.日本动画电影中角色形象虽然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但创作人员一般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乎其视觉上“立体”与否;好莱坞的3D动画电影在追求“外观”真实性的同时,也并没有丧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细节无限追求“逼真”的同时,整体形象设计上又具有传神的夸张性,往往能将角色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就笔者而言,从观看的整体效果来说,优秀的日本二维动画和美国3D动画在角色的传神性上是旗鼓相当的.举个有趣的例子:宫崎骏作品《龙猫》中有个叫“小米”的4岁小女孩,迪斯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1岁多的小女孩.这两个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级顽皮+初生牛犊不怕虎型,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另一个是精细的3D模型,可观众却能从她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样无限快乐的童趣,并且在心里留下同样深刻的美好回忆.
日、美动画电影对于不同视觉风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国民迥异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更讲究简练与写意的风采.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承袭:要的就是那样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和整个画面相配合,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想要传达的感受.而美国人向来比较直接,最喜欢“开门见山”,在表达意图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最简便迅捷的方式.同时,美国人又是推崇并善于幽默的,这就难怪他们喜爱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
相应的,日、美动画电影创作群、对象观众的不同,也影响了二者对于动画故事及其叙事方式的选择.虽然不论年龄大小,观众一般都能从日、美动画中感受到自己喜欢的情感与意义.但相对而言,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具有更纯粹地“为小朋友服务”的目的.欧美的小孩都有“夜读”的习惯,即在睡觉前由父母念一段故事书,其中念得最多的,无疑是那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话、传说和经典历史故事.综观美国的动画电影,直接以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故事为蓝本进行动画故事创作的一直是占大多数,其中尤以迪斯尼作品为甚.从其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起,它就开始了“经典故事动画化”的历程,直到2002年的《星银岛》都还是这个模式.这倒不是说好莱坞的动画编剧们就是图省事,实际上,把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得那么富与趣味性与童真,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还真是值得东方同行们好好学习.
日本是漫画之国,动漫在日本出版业、娱乐业所占的份额要远大于美国的情形.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动漫历史上就有强大的成人读者和观众群,并非只是为小朋友提供娱乐.因此,作为动漫文化一部分的动画电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很多成人的视角和思考.总的看来,日本动画电影一般都有个比较成人化的主题,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动画电影创作的初衷便是承载那个先行的主题.即使是“成人味”最轻微的宫崎骏作品,其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认识范围.至于宫氏之外的其他动画电影大家就更不用说了,充满暴力、末世情节的硬派科幻、忍者、吸血鬼题材一直是他们的最爱,其中有许多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严重儿童不宜”的.也许是由于岛国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日本人的想象力反而特别容易走极端.在动画电影的创作方面,日本人比美国人更侧重于关于人类的终极关系和关于世界的终极命题的探讨,而且他们思考的结果还往往是悲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宣扬温情脉脉的人伦、家庭观念的美国动画电影相比,日本的动画作品在意识上是不那么积极乐观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动画电影又显得比美国动画“深刻”,日本人在动画中触及了一些非常严肃而深奥的问题,并且对于这些问题的阐释和解决方式,恐怕是“贪玩”的美国小朋友们所不爱看的.据说,与同龄人相比,日本儿童是世界上最“少年老成”的,不知他们的动画电影推动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反映?
选择不同的题材以及对故事不同的演绎方法,使得日、美动画电影具有不同的功能.好莱坞的作品更侧重于娱乐性,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更看中叙事性.与其功能相适应,美国动画电影看起来更加鬼马跳脱,而日本作品看起来更加厚重深沉.其实二者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不过是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民族的品位与性格;更进一步地说,是代表了人的不同欣赏需求.美国动画的怪趣新奇与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小朋友们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学到
了亲情、友情的可贵.不过,那些童真消失殆尽以及心肠坚硬的家伙不适合看好莱坞的动画作品,对他们而言,一味逗乐和鼓吹家庭价值观看多了就挺腻歪的.日本动画电影的清新写意和终极思考,很是适合那部分对世界充满好奇而且喜欢没事瞎琢磨的哥们,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他们那已经是刁钻古怪的想象力.但是,心理意志比较薄弱人士还是少看日本动画电影——特别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制作的作品为妙,因为那通常会让你质疑存在的意义与真实性,并对未来产生悲观的预期.
说了这么多,必须承认的是,日、美两国的动画电影各自包含多样化的风格,值得另外撰文详述;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两国的动画电影还是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总的来说,如果以饮料来比喻,日本动画电影就像茶,而美国动画电影就是咖啡:茶清香隽永,咖啡浓香醉人.
不可否认,日本与美国,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称作动画电影“大国”的国家——不仅因为它们生产动画电影数量之多,而且因为动画电影在其各自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在开始比较两国异同时,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本文的比较对象——动画电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动画电影”特指那些以上电影院线发行为目的、且与电视动画没有直接关联的动画片.这样一来,本文中的动画电影就不包括电视动画系列剧、OVA(直接面对录像带或DVD市场)以及电视动画系列的剧场版.
这样的限制主要是针对日本动画而言的,相对于美国动画,他们有着多得多的电视系列、OVA和剧场版.如果将所有这些都拿来和美国动画比较,那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之,如果按本文设定的“动画电影”类别,两国作品之间无论在量还是质上都比较对等,从而更易于比较风格方面的异同.
首先,就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而言,两国的做法还是比较类似的.由于动画电影比其他动画产品要求更精细,因而花费的制作时间、制作经费都远非一般动画产品可比;因此,两国的动画电影从制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国的顶级水准.日本就不用说了,其真人电影的平均制作费本来就不高,而像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投入动辄以数十亿日圆计,耗时经年.即使在上亿美圆大制作风行的好莱坞,一部动画电影的投入也是要让各大制片厂老板肉紧的.不过还算幸运的是,高投入的动画电影一般也带来高回报,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会进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几次还占据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宫崎骏的作品更是屡破影史票房记录.
对普通观众而言,动画电影是如何制作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最后的“成品”看起来怎么样.相信只要看过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感觉到二者不同的风格.仅就视觉效果而言,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近来有逐渐向立体动画倾斜的趋势,虽说传统的二维动画并没有退出市场,但从票房收入来看,不论是看动画片的整体市场,还是看所在单个制作发行公司所有类型动画片票房分布,3D动画都要比二维动画更受欢迎.而在日本,二维动画仍是市场的主流.这并非说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不用电脑动画(CG)进行修饰,像宫崎骏后期几部作品,都采用了电脑动画来辅助作画,到了《千与千寻》时已经用CG来做一些泪水的3D效果了.至于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应用方面就走得更远,他们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电脑特效进行了润色,从而使得背景看来分外真实.这一点观众能从《AKIRA》、《大都会》、《攻壳机动队》、《最后一个吸血鬼》等作品中强烈地感受得到.在他们的有些画面中,如果光看背景,会有强烈的以假乱真的感觉,如《攻壳机动队》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后一个吸血鬼》当中的美军基地.
然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采用传统的二维构图——不管背景是否采用3D技术.与好莱坞各3D动画中着力刻画主角的立体真实性相反,日本动画电影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划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两者各有千秋.日本动画电影中角色形象虽然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但创作人员一般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乎其视觉上“立体”与否;好莱坞的3D动画电影在追求“外观”真实性的同时,也并没有丧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细节无限追求“逼真”的同时,整体形象设计上又具有传神的夸张性,往往能将角色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就笔者而言,从观看的整体效果来说,优秀的日本二维动画和美国3D动画在角色的传神性上是旗鼓相当的.举个有趣的例子:宫崎骏作品《龙猫》中有个叫“小米”的4岁小女孩,迪斯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1岁多的小女孩.这两个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级顽皮+初生牛犊不怕虎型,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另一个是精细的3D模型,可观众却能从她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样无限快乐的童趣,并且在心里留下同样深刻的美好回忆.
日、美动画电影对于不同视觉风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国民迥异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更讲究简练与写意的风采.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承袭:要的就是那样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和整个画面相配合,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想要传达的感受.而美国人向来比较直接,最喜欢“开门见山”,在表达意图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最简便迅捷的方式.同时,美国人又是推崇并善于幽默的,这就难怪他们喜爱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
相应的,日、美动画电影创作群、对象观众的不同,也影响了二者对于动画故事及其叙事方式的选择.虽然不论年龄大小,观众一般都能从日、美动画中感受到自己喜欢的情感与意义.但相对而言,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具有更纯粹地“为小朋友服务”的目的.欧美的小孩都有“夜读”的习惯,即在睡觉前由父母念一段故事书,其中念得最多的,无疑是那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童话、传说和经典历史故事.综观美国的动画电影,直接以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故事为蓝本进行动画故事创作的一直是占大多数,其中尤以迪斯尼作品为甚.从其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起,它就开始了“经典故事动画化”的历程,直到2002年的《星银岛》都还是这个模式.这倒不是说好莱坞的动画编剧们就是图省事,实际上,把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得那么富与趣味性与童真,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还真是值得东方同行们好好学习.
日本是漫画之国,动漫在日本出版业、娱乐业所占的份额要远大于美国的情形.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动漫历史上就有强大的成人读者和观众群,并非只是为小朋友提供娱乐.因此,作为动漫文化一部分的动画电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很多成人的视角和思考.总的看来,日本动画电影一般都有个比较成人化的主题,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动画电影创作的初衷便是承载那个先行的主题.即使是“成人味”最轻微的宫崎骏作品,其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程度,仍然是大大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认识范围.至于宫氏之外的其他动画电影大家就更不用说了,充满暴力、末世情节的硬派科幻、忍者、吸血鬼题材一直是他们的最爱,其中有许多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严重儿童不宜”的.也许是由于岛国地理因素的限制,使得日本人的想象力反而特别容易走极端.在动画电影的创作方面,日本人比美国人更侧重于关于人类的终极关系和关于世界的终极命题的探讨,而且他们思考的结果还往往是悲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宣扬温情脉脉的人伦、家庭观念的美国动画电影相比,日本的动画作品在意识上是不那么积极乐观的;但另一方面,日本动画电影又显得比美国动画“深刻”,日本人在动画中触及了一些非常严肃而深奥的问题,并且对于这些问题的阐释和解决方式,恐怕是“贪玩”的美国小朋友们所不爱看的.据说,与同龄人相比,日本儿童是世界上最“少年老成”的,不知他们的动画电影推动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反映?
选择不同的题材以及对故事不同的演绎方法,使得日、美动画电影具有不同的功能.好莱坞的作品更侧重于娱乐性,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更看中叙事性.与其功能相适应,美国动画电影看起来更加鬼马跳脱,而日本作品看起来更加厚重深沉.其实二者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不过是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民族的品位与性格;更进一步地说,是代表了人的不同欣赏需求.美国动画的怪趣新奇与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小朋友们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学到
了亲情、友情的可贵.不过,那些童真消失殆尽以及心肠坚硬的家伙不适合看好莱坞的动画作品,对他们而言,一味逗乐和鼓吹家庭价值观看多了就挺腻歪的.日本动画电影的清新写意和终极思考,很是适合那部分对世界充满好奇而且喜欢没事瞎琢磨的哥们,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他们那已经是刁钻古怪的想象力.但是,心理意志比较薄弱人士还是少看日本动画电影——特别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制作的作品为妙,因为那通常会让你质疑存在的意义与真实性,并对未来产生悲观的预期.
说了这么多,必须承认的是,日、美两国的动画电影各自包含多样化的风格,值得另外撰文详述;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两国的动画电影还是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总的来说,如果以饮料来比喻,日本动画电影就像茶,而美国动画电影就是咖啡:茶清香隽永,咖啡浓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