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体验 > 70年代老电影院能坐多少人

70年代老电影院能坐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4-06-21 18:46:09

1. 上海过去的老电影院前哨电影院在什么地方

上海过去的老电影院前哨店在什么地方?过去老在电影院早已经动迁,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一点也找不到过去,电影院的影子

2.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记得七十年代可以看到的电影非常少,我居住的附近就一个电影院。由于父亲的单位是一大形的军工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单位工会发票。有时候小学校组织我们学生包场观看,影片发行放映日期短的时候我们只能干瞪眼看不上了。就要等待父亲单位如果能有多余的电影票,我可以有幸获得观看。

由于文革时期感情影片基本没有,只有《地道战》《南征北战》这些革命影片。朝鲜电影故事片《卖花姑娘》批准在国内放映,渴望精神食粮的人们盼来了希望,这一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由于就放映10场,电影票是每个人都可望得到的,谁有一张电影票那可是天大的美事。有的人干脆就到电影院的后台墙外听着实况。听到那电影插曲“卖花姑娘”沉醉在无限的快乐之中。每天电影院门口站着很多找机会混进去的人,工厂出动了工人民兵预备役人员看住电影院大门,维持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就在人们观看无望的时候,工厂工会经研究请示有关部门,同意在广场晚间6点30分露天放映一场,这好消息一出大家非常高兴。我吃完晚饭去观看时大道上人们脸上透着浓浓的笑容。在人山人海的广场看台上一块放映幕早已经挂好,一台解放牌 汽车 停在中间上面架着一台放映机。电影开映前放着新闻简报,一会儿正式放映开始人们鸦雀无声专心观看。每个人的心情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着,看到激动时痛哭流涕,后来听说有的人把兜里的袜子误以为手帕擦着鼻涕眼泪 留下笑谈。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多人一起观看露天电影的经历,真的使人难忘。

在文化生活缺乏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看露天电影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每当听说今晚村里要放映电影,我就高兴得不得了,整天精神都很亢奋,甚至忘了饥饿和一切不愉快。

看露天电影最让我难忘的有下列几点:

一,若村里当晚有露天电影,几乎家家都吃“蕃薯饭配豆干压韮菜”。

在我们潮汕普宁县,“蕃薯饭配豆干压韮菜”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是顶级 美食 。就是用大米加上蕃薯丝煮成干饭,配上普宁豆干炒韮菜。这道菜平时少吃,在有露天电影这喜事的当天晚饭是一定要吃的。一来是喜庆时刻庆贺一下;一来不用看电影半途挤出来拉尿而错过精彩镜头,不像平时老吃稀饭尿多。

二,早早就拿着家里破草席去占位,生怕去晚了占不到居中并靠前的好位。因抢占好位而吵架是经常的,严重者甚至大打出手。

三,一部老电影放了又放,战斗片最受欢迎。

放映频率较高的战斗片有:《奇袭》、《侦察兵》、《三进山城》、《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地下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等。

四,几乎每次都在电影间隙开批斗大会。

挨批斗者有盗窃者、投机倒把者、逃港者、五类分子等。

五,每部电影都有电影放映员进行解说。

解说员解说生动有趣、语言诙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六,每部电影都要换好几次片(拷贝),尤其是小型机。中型机和大型机少些,并且银幕比较宽大,小型机银幕很小,有人笑称像手帕。有个别电影是宽银幕的,比较好。

七,大部分电影是黑白的,彩色的少。

八,电影机经常出故障。

每当出故障时很扫兴,我们经常喝倒彩。学着街巷的叫货子的叫卖声:“铜铁换糖块哟!”意思是电影机可以当废铁去换糖块吃了。这时大队的民兵会拿着竹枝来打我们,叫我们住口坐下。

最难忘小伙伴们哪种天真浪漫、风雨无阻、执着追随、废寝忘食劲头。

那时候,村村都有小学,学生人数众多,二三百是有的,喧嚣热闹非凡。同学们居家分布方圆好几里旮旯角落,信息灵通,隔村邻队哪里要放电影,早就打探清楚。(那时每个区乡都有电影队,按乡村序列逐一播放,有时间按排和规律可追寻)。在上学的来回路上,课间 娱乐 操场,稍有丁点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学堂。一听说某个地方放电影,个个兴奋得像过年,心里象吃了蜜糖一样快活。

一放学,即像离弦之箭一样向家奔去。毛里毛燥忙完家长交待的农活,也顾不得换衣就饭,即刻拉开嗓门,吆喝起左邻右舍、同湾同队小伙伴,向电影播放里急切进发。几里、十几里山路,那怕刮风下雨、坡陡路滑,统统都不在话下。牵浪打群、翻山越岭,瞎火黑灯,打着个光脚板,从不叫苦喊累,更莫说打退堂鼓。那一路的叽叽喳喳、一路的嘣嘣跳跳,一路的嘻笑打闹,还带着时不时来一句口号:“冲啊!”。那呐喊声、那劲仗,那气势,用兴高彩烈、满心欢喜、心满意足、满载而归等字眼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有了电影的耳濡目染,家里泥巴墙、篱笆壁、门框、小格窗上贴的画像《董存瑞》、《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雷锋》、《沙家滨》等英雄事迹图片,连环画等等小人书,塞满了各种破书包、布口袋、烂桌柜,这不仅是青少年追捧、模仿、崇敬的偶像,更是陪伴我们年轮增长的忠心朋友、精神大餐。谁家的画多,便有了在其他发小面前炫耀的底气。谁要是把家里当个兵的帽子或军衣或军鞋兜起,尽管大得出奇,一点不合身,只要在同伴中亮个相,旋一圈,那骄傲自豪表情,用一句四川方言,港得狠哦!真的不摆啰!直让人高看几眼,馋慕三天。

有道是:

少小乐趣纯天然,电影画图枕耳边。田间地头追风跑,树梢悬岩敢登攀。嘻逐打闹冲锋喊,争扮豪杰斗敌玩。自古英雄出少年,谁当叛徒要挨鞭。

在那个 娱乐 活动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的存在,成了几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最难忘白色的幕布前,那一张张充满笑意的脸,仿佛定格在了脑海里,成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唤醒着尘封的往事……

电影带子转动着,一束光照在白色的幕布上,故事片就这么开始了……《新龙门客栈》、《铁砂掌》、《黄天霸》、《霸王花》、《鹰爪铁布衫》、《十兄弟》、《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南海保镖》……

70年代那时候物质匮乏,80年以后才有电视。
记得小时候农村除啦墙上的小喇叭,那就是每月两场电影了,妈妈早早把饭做好催赶我们快吃,拾掇完赶紧叫哥哥扛起板凳占个好位置,我们到的时候人早满了找到哥哥赶紧坐好,焦急的等待。电影一开演立刻鸦雀无声,先开始《祖国新貌》《闪闪红星》《英雄儿女》《红牡丹》《小花》《上甘岭》《柳堡的故事》《铁道游击队》《董存瑞》《戴手铐的旅客》……儿时满满的回味[再见][再见]

哈哈哈,上世纪60年代,还是在丹江口市上小学,一天找老娘要了5分钱在露天电影院看电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水泥橙子上睡着了,半夜醒了一看,就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幸亏露天电影院没有锁门,赶快回家去了。(因为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几点钟)。[大笑][大笑][大笑]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小时候那时不仅物质匮乏,文化生活也是很匮乏的,看电影在当时绝对是一件所有人开心的一件大事。

厂区的广播总是提前通知今天会有电影,甚至今天什么电影,几点开始放映都通知的明明白白。

爸爸妈妈赶紧的抓紧时间把饭就做好,我和姐姐快速吃完饭后赶紧的抱起小板凳去占位置。

那时电影院都是露天电影院,位置绝对的不能太靠前,否则只能仰着头看电影了,但也不能靠后,靠后会被会被被前面的人挡住视线,只有前面靠后一点的地方是最好的。我和姐姐总能占到前面靠后一点的位置。

其实那时放什么电影,对于还是小孩子的我并不重要,只是喜欢那种热闹的气氛,哪怕有时刮着风,下着雪,即使脚都被冻僵了,也乐此不疲。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电影就是《画皮》有的小朋友直接吓哭,我也被吓的钻进爸爸的怀里,再也没敢看。

后来厂子里就专门盖了电影院了,即使刮风下雨也吹不到淋不到了。

如今虽然电影院里的环境已经非常的好了,我却很少去看电影了,露天电影就像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记载着我儿时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露天电影也是几代人美好生活的回忆,看过露天电影的人多少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小时候,物质文化生活不丰富,看个电影像过年一样,有时候要跑几十里地,也不嫌累,看完电影回家 睡一会,天就亮了。

记得那时候的电影片子也不多,反反复复就是那几部,《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卖花姑娘》,都是黑白片窄荧幕的,情节简单,画质也不好。前面还有加演。“中国的新闻简报,朝鲜的哭哭笑笑,越南的飞机大炮”。

最难忘的是看《卖花姑娘》,跟一伙同学走了很远的路,到了放电影的地方 ,人都站满了,没地方了,只好挤在荧幕的后面,凑合看着。画面里的人物及图像都是反的,津津有味的看着,跟着剧情一会哭一会笑,那时也没有餐巾纸,用袖子擦眼泪。

看完回家要过一个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先过去的人使坏,把桥板拆了,后面的人不知道,掉进河里好几个,后来有人把桥板搭上了,我们才过去,大冬天冻的鼻涕眼泪的。

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家门口几个电影院,十几年也不看一次电影。上次单位包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拿住电影票也没好好看是那个电影院,去了找不到,打电话问同事,人家说了地方,一看票面,跑错地方了。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一部叫阿福的电影,故事讲叙了一个小男孩在美国入侵越南的时候,坚决抗击侵略者的故事,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我最难忘的是银幕用两根杆子挂在中间,放映时两面都能看到电影的内容。

3. 看了《一秒钟》后,你觉得这个年代执着于在大银幕上看电影还有没有意义

“电影里真的是这样的。晚上大家都尖叫着出门,一家人老小,手里都搬着板凳,特别激动。”

面对《一秒钟》露天电影的场景,60多岁的王师傅不禁回忆起童年的回忆。

张艺谋新片《一秒钟》上映后,人们对露天电影的回忆再次被唤醒。作为一代人的记忆,露天电影弥补了当时人们娱乐生活的不足,成为“美”和“青春”的代名词之一。

几十年后,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电影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看电影的社会性和仪式性被大大削弱,人们对电影的关注度更高。

更何况连“电影”都直接封存在他们的记忆里。正如老周所说:“2000年以后,露天电影越来越少,我基本没有电影这个概念。现在基本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所以一提到电影就能想到当时的放映场景。”

对此,王师傅也说:“现在我们老了,不知道从哪里获取信息,没有渠道,没有机会看到。如果再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所以我要重温。”

在年轻人中,有很多人对露天电影有特殊的感情。毕业于武汉大学几年的小昭说,他读书的时候,学校每个周五都会放露天电影,有时下课后他会和室友一起去看。

如今,露天电影不再以传统的方式流行,而是以“复古浪潮”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除了一些仍然保留公益放映传统的高校。

很多创意文化园也开始把露天电影作为一种青少年狂欢娱乐,一些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团队活动也把看露天电影作为活动之一。

同时,对于一些电影爱好者来说,户外电影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频率也在逐渐增加,比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户外放映活动。

山西平遥的“站台”户外影院等等。在今年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露天电影的话题再次升温。由于室内放映厅的密闭性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露天电影可以看作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观影的一种补充方式。

可以说,随着活动的增多,露天电影的“社会性”开始再现。

如今,放映和观看露天电影时的仪式感正在逐渐消失,但它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从未衰退过。一秒钟之后,或许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露天电影带来的纯真与美好。

露天电影可以作为一种记忆承载再现,从而重新进入当代人的生活。

4. 电影院摄像头会有人一直看着吗

当然会有,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看电影,如果想要没有摄像头的电影院,那么需要选择私人影院。

1、在私人影院观众可以按影片类型、流行程度、年份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查找,选到中意影片后只要按一下按钮,电脑就会自动下单,然后您就可以带上零食,在包厢里坐等电影开始了,一个包厢少则1人多至8人,窝在小包厢大皮椅里,同时也保证了观影的私密性。

2、一台投影机、一块大幕布、一台高清播放器、一套音箱功放,就是私人影院中一个包厢的全部硬件设备。观众先去自助机上选要看的影片,选择完成后进入放电影的包间,里面有两个可以伸展的大皮沙发座椅,前面有个小台子放吃的,包厢里的灯光可以自调,不需要就可以走了。

私人影院的产生:

1、文化消费趋势是多元化,配套服务自然也要跟上这种多元化,私人电影院的出现正是差异化经营的体现。

2、在放映设备、声光效果上,小影院肯定不能和大影院拼,所以打的是服务牌,靠最大限度地方便观众来吸引消费者,所以小影院可以把主流消费者定位为附近社区居民。

3、这类小影院最需要注意规范化经营,包括版权规范、经营场所规范等。他们播的多是经典老片,而像上世纪70年代的很多老片已经没有版权概念了,也找不到胶片源,都是光盘,这样的片子放了找谁去结算,这些都需要慎重考虑。

阅读全文

与70年代老电影院能坐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姜子牙所在的门派名字 浏览:329
电影爱情故事评 浏览:610
奋斗电影完整版 浏览:911
抖音电影票兑换的链接 浏览:275
职业性演员电影 浏览:714
古代韩国电视剧爱情电影 浏览:383
恐龙大电影的第三季 浏览:47
好的英文电影分享 浏览:312
尸家重地电影国语神经完整版 浏览:146
比卡丘电影图片 浏览:472
骆驼客电影女演员 浏览:622
推荐小电影网站 浏览:368
英文原声电影狮子王 浏览:335
适合抖音电影剪辑的音乐 浏览:492
2016空难电影大全 浏览:575
电影完整版古月 浏览:308
成龙武侠电影 浏览:907
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的作文怎么写 浏览:471
校园乐队音乐电影有哪些 浏览:688
电影院环幕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