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国22大电影明星,是在当时的四大电影厂提交上来的名单中选定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电影厂并没有把最好的演员全部提交上去,造成了很多明星遗憾出局,因此,这次评选是不太公平的。
首先,这是评选新中国的影星,那些在解放前大放异彩,但已经离世,或者建国后没有太大作为的老牌影星就都没有计算在内。这一点是没问题的,毕竟我们选的是新中国影星。
不得不说,现在看来有很多经典的影片,都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产出来的。无论资金和技术,都无法与现在相比。但那个年代的影片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却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大家说,是这样吧?
⑵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能记得哪几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电影演员我还能记得的有:王丹凤、金迪、秦怡、秦文、刘尚娴等等,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关于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还记得哪几位呢?多少人的经典回忆!
秦 文(1928-2008)、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上海姑娘》、《千万不要忘记》、《为了和平》、《飞越天险》、《母亲》。秦 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著名电影表示艺术家。代表电影《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5号》、《雷雨》、《苦恼人的笑》、《那些女人》
⑶ 孙道临,是多才多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60年代最潇洒的男人”
孙道临,这是一个中国电影史上少见的非专业高学历,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既是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朗诵艺术家,还是作家、诗人。
他毕业于燕京(北京)大学哲学系,精通英语,可以读原版的哲学译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那是他大学时读的最多的东西。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和燕京大学。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是中国电影艺术界的著名代表人物,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在一百多部舞台剧和影视剧中,塑造了“觉新”、“李侠”、 “肖涧秋”、“江梅清”、“李四光”等一系列艺术形象,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孙道临荣誉:
中共党员。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中国朗诵协会会长。
孙道临主演的电影获奖情况:
1957年,文化部1948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获一等奖;1979年,《李四光》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2002年,《詹天佑》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
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活动中,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早春二月》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1995年他还获得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
2000年8月,中国电影“百年十佳”的二十四万张选票,选出了“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演员、电影歌曲”的“百年十佳”,孙道临获得“最喜爱的中国电影演员”称号。
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孙道临第一次出演话剧 :
1939年在北京燕京大学燕京剧社参与话剧表演《窗外》(独幕剧)。早年在燕京大学就读哲学系时,就踏入了表演艺术生涯。
当时,他的好友黄宗江正自译了独幕话剧《窗外》,力邀孙道临出演。学艺术的打动了学哲学的,孙道临答应试试看,想不到演出一举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他又演了《雷雨》、《镀金》、《生死恋》等话剧,成了名扬全校的潇洒小生。
孙道临第一次出演电影:
1948年春节,孙道临演出黄宗江新作《大团圆》,该剧被准备在上海创办清华影业公司的金山看中,成了清华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而孙道临也跟随此片踏上了电影银幕的生涯。
从此,他塑造了《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不夜城》中的张伯韩、《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一个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
孙道临第一部导演电影作品:
《詹天佑》。以后,又自编自导电影《雷雨》,并自演周朴园。《非常大总统》,自演孙中山。
“六十年代最潇洒的男人”:
1963年,他主演电影《早春二月》。此片在当年风靡一时,孙道临扮演的英俊善良的风流才子萧涧秋,倾倒了无数男女影迷。 社会 上曾掀起了一阵“萧涧秋旋风”,有的人跑遍上海,为的就是觅一条他围的豆绿色围巾,寻找一种勾人心魄的小资情调。
该片让孙道临成为了“六十年代最潇洒的男人”。他在片中的装扮被当时的影迷们疯狂模仿,尤其是那条豆绿色的长围巾,一度引领了当时的男装潮流。
孙道临出演的电影军人系列作品:
孙道临出演的电影,可分文人系列和军人系列作品,其在银幕上的“军人系列”,影响更大。
《渡江侦察记》中的侦察连长李春林是他第一次演兵,他的激情演绎,在观众中反响强烈。
此后,他戏路贯通,演兵不断,《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军人出身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51号兵站》中的指导员……组成了他在银幕上的“军人系列”。
孙道临第一次文学作品发表:
1935年创作短篇小说《母女俩》,在北京崇德中学刊物《崇德学生》上发表。后又写了《独往》、《幻象》、《光与剑》、《我的恋人》等抒情诗。
前几年网络上较为流传的一首他写的《风的预感》:
1997年,孙道临的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走进阳光》收集了孙道临从学生时代直到1997年的作品。全书分为影坛记事、情怀追思、出访杂感、艺苑漫步、诗文旧作五个部分,虽然不是自传,不过也可以说是包含了人生的甜酸苦辣。
他在书中写道:
孙道临精通英语。他还改编过经典小说《呼啸山庄》和美国剧本《死路》,并翻译了美国电影剧本《守望莱茵河》和捷克电影剧本《黎明前的战斗》。
孙道临朗诵作品:
晚年的他更多的是在舞台上用浑厚而独具感染力的嗓音,朗诵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诗篇。
他录制的《唐诗欣赏》、《西洋爱情诗》、《莎士比亚戏剧片断朗诵》等磁带,深受群众的欢迎。
1988年,孙道临应旧金山美国艺术剧院特邀,参加为纪念美国剧作家奥尼尔诞生100周年的话剧《马可百万》的演出,他用英语扮演元朝皇帝忽必烈汗这个角色,其戏份极重,仅次于男一号马可·波罗。
孙道临配音作品:
《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列宁在1918》中的捷尔任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茹可夫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为《王子复仇记》配的哈姆雷特是演艺界训练口音的标准教材,是亿万观众公认的外国影片的华语配音典范。孙道临在这部电影的配音中所达到的成就,可以说是后人难以超越,连他自己再也没有能超越。
孙道临配的哈姆雷特,潇洒、俊逸、高贵而绝无媚俗气。在此基调上,各种情绪起伏上下,流转跌宕,令人耳不暇闻。从一出场的疑惑忧伤,到鬼魂告白后的悲悯激愤,装疯卖傻时的冷嘲热讽,海滨独白的浩瀚思虑,他都能拿捏火候,妙到毫颠,表现出惊人的节奏和情绪控制能力,其专业技巧和素养当世少有人能及。
孙道临主要电影作品:
《詹天佑》(2001,导演)
《继母》(1992)
《非常大总统》(1986,兼编导)
《雷雨》(1984,兼编导)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
《李四光》(1979)
《早春二月》(1963)
《51号兵站》(1961)
《革命家庭》(1960)
《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
《红色的种子》(1958)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不夜城》(1957)
《春天来了》(1956)
《家》(1956)
《南岛风云》(1955)
《渡江侦察记》(1954)
《女司机》(1951)
《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
《乌鸦与麻雀》、《大雷雨》(1949)
《大团圆》(1948)
孙道临表演艺术风格:
表演深沉、自然,含蓄,内敛,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
孙道临电影艺术馆:
位于浙江嘉善县,是中国第一个以电影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综合性电影艺术馆,2003年立项,2007年开馆。艺术馆分为陈列展览和电影放映两大区域,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包括孙道临生平陈列、中国电影史回顾陈列、600平方米的场景式展示厅、4个电影放映厅等。
孙道临家人:
父亲:孙文耀,浙江嘉善人,13岁考上秀才,后在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学院学习西学,主攻土木工程,曾留学比利时。归国后,在京汉铁路长辛店铁路工厂取代法国人做厂长,后到北洋政府交通部担任技正(即总工程师)兼考工科长。
孙道临母亲叫范念华,来自嘉善富家。
孙道临夫人:王凤娟。1926年12月生于浙江嵊县黄泽镇坑边村。越剧王派创始人,越剧花旦,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上海越剧院小红楼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王凤娟唱腔平易质朴,流畅自然,表演上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戏路宽广,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其代表作《孟丽君》、《红楼梦》、《追鱼》、《春香传》,树立了孟丽君、林黛玉、鲤鱼精、春香等经典光彩的艺术形象。
女儿:孙庆原。生于1964年10月,为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因而取名孙庆原。曾留学德国。1987年,孙庆原赴德留学,职业不详。孙庆原说过:不坐享父母的荣誉,不仰赖父母的名望,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孙庆原丈夫在德国公司工作。他们有一个女儿朱凯佳 。
孙道临在自己创作的《走进阳光》一书中,有这样的话:
孙道临之所以能在演、导、诵等方面都表现出别样儒雅和非凡才情,成为一道“永不消失的电波”,不仅是艺术追求的笃定,更在于他敏而好学,胸有诗书的文、哲修养。
如果没有演戏,他也许会是个诗人。如果不是诗人,也许会是个学者。孙道临去世时,灵堂里播放着舒伯特的乐曲。“孙道临是一首诗,是一首舒伯特和林黛玉合写的诗。”
说明:本图文系根据网络和有关书面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⑷ 孙道临的介绍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代表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乌鸦与麻雀》。
⑸ 他的电影不多却个个经典,他的配音很少却让无数人怀念 ,他是谁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两段,孙少平路过电影院发现当天上映电影是《王子复仇记》,他非常兴奋想去看,正好遇到了正要去二刷的田晓霞。
孙少平的妹妹孙兰香在大学里由于文雅的气质和美貌被讹传为孙道临的女儿。
我们可以看出来,路遥当年肯定是非常喜欢孙道临的,而且他在书中的这些情节也反映了当年大学里的青年和社会上的群众对孙道临的喜爱。
孙道临老师已经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为了纪念他对我国电影事业的贡献,他的祖籍所在地浙江嘉善专门建立了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大师的音容笑貌将永载电影史册。
⑹ 家庭电影有哪些
挑家庭电影,我想最好能引起共鸣,顺带增长些见识。题材上以亲情、爱情为主,避免有太多的性爱和杀戮;地域岩链上尽量广一些,好莱坞、日本、欧洲、港台,甚至大陆的老片最好都看看。
例如李安的《喜宴》、《饮食男女》、小津的《东京物语》、山田的《家族之苦》,还有像《美丽人生》、《天堂电影院》,都是非常适合一家人观看的经典影片。
下面我把最近挑选的几部家庭影片推荐给大家。
1.北京故事(中国大陆)
这是一部低调又极出色的八粗仿孙十年代老片,导演兼主演是早年移居台湾籍北京人王正方。片子讲了改革开放后,一户胡同里的小人家“对外接触”的故事。导演通过“中外矛盾”,挑出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与偏见,镜头很柔和,视角很客观,是不可多得的好片。值得一提的是,女主当时的年纪、有些家庭经历,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妈妈。
2.布拉格练习曲(捷克)
这部难得的东欧片讲了一个刚退休的布拉格教师,在工作、家庭上遇到的一系列中年矛盾,风格清新幽默,主人公比我爸妈大一些,相信可以找到许多共鸣。
3.意大利式结婚(意大利)
这是一部意大利后现实主义爱情电影。粗粗来看,它既不家庭,也不温馨,但因为剧情巧妙,表演出色,让我觉得非常有看头。女主索菲娅·罗兰饰演一位表面风情万种,实质却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风尘女子,只要耐心品味,我想不论年龄与背景,都能被她大雹感动。
4.不夜城(中国大陆)
建国早期的电影,在文革时受到过批斗。讲的是上海一户宁波商人家庭,经历混乱的年代,几经起落的故事。主演是当时著名的小生孙道临,我们也是宁波人,想是能有些看头的。
5.再见,孩子们(法国)
我爸妈也喜欢看二战题材,家里放过不少了。这部路易·马勒的法国经典二战电影,以导演自身的童年回忆为基础,纯情又有些伤感。
⑺ 孙道临是什么人
孙道临
(1921.12.18-2007.12.28) 演员、导演。
原籍浙江嘉善,生于北平。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 社的演出。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 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 演出话剧《雷雨》、《日出》、《家 》、《茶花女》等。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翌年入清华 影片公司,参加拍摄影片《大团圆》 。后参加远东影业公司、昆仑影业公 司,拍摄《大雷雨》、《乌鸦与麻雀 》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中扮 演华先生,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 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 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 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 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身 份不同、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表演 深沉、自然,富有激情。其嗓音圆润 ,吐字清晰,感情丰富,曾为《王子 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 影片配音。1984年后自编自导影片《 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 中分别饰演男主角。 演出影片 1948:大团圆 1949:大雷雨 乌鸦与麻雀 1950:民主青年进行曲 1951:女司机 1954:渡江侦察记 1955:南岛风云 1956:春天来了 家 1957:不夜城 1958: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 1960:革命家庭 1961:51号兵站 1962:早春二月 1979:李四光 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84:雷雨(兼编导) 1986:非常大总统(兼编导)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燕京大学被迫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以后,又辗转加入上海国华剧社和北平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便返回燕京大学,于1947年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1948年,金山组织上海清华影业公司将《大团圆》改编成电影,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
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上影厂继续从事表演创作。主演及参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女司机》、《南岛风云》、《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10余部影片的拍摄,其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表演深沉、自然,富有激情,都是中国电影表演画廊中的佳作,他的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他所配音的影片有《王子复仇记》,解说的影片《鲁迅传》,都极有魅力,又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朗诵艺术家。
孙道临也是一位优秀的导演,1984年后他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而近来他被人们提起最多的是执导的电影《詹天佑》,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在北京的首映式上,孙道临所享受到的“掌声与喝彩”比那些当红明星们要热烈得多。
主要作品年表
·继母(1992)
·非常大总统 Speclal President(1986)
·雷雨 Thunderstorm(1984)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Mikan no taikyoku
·李四光(1979)
·早春二月 Early Spring(1963)
·革命家庭 Revolutionary Family, A(1960)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不夜城 (1957)
·春天来了 Spring Has Arrived(1956)
·家 Family, The(1956)
·南岛风云(大陆 1955)
·渡江侦察记 Reconnaissance Across The Yangtse(1954)
·女司机 Woman Locomotive Engineers(1951)
·民主青年进行曲 Democratic Youth March(1950)
·乌鸦与麻雀(1949)
孙老的婚姻
电影演员孙道临和越剧演员王文娟于20世纪60年代喜结秦晋之好,之后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多个春秋。但两位艺术家对二人世界的生活一直做低调处理。孙道临在他出版的专集《走进阳光》中,甚至对两人的婚事只字未提。
孙道临出生于北京一家书香门第,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受同窗挚友黄宗江的影响,逐渐走上电影的道路。之后,他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等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角色,成为中国电影界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年届四十的孙道临把爱情的花蕾藏在心底,一直没有理想的意中人。
王文娟是浙江嵊县人,13岁到上海学唱绍兴文戏,因聪明好学,很快挑起头肩花旦的重任。50年代由她主演的《春香传》《红楼梦》《追鱼》更是其越剧事业的里程碑。但因为忙于演艺事业,直到50年代末,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文娟仍待字闺中。
说起来两位明星初擦的火花,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有段时期,孙道临几乎被越剧醉倒,只要能腾出时间,他就去观看由王文娟主演的越剧。有一次,孙道临直率地去找黄宗江和黄宗英兄妹俩:“嗳,我想结婚了,请帮忙找个对象。”黄宗江面呈喜色地说:“算来只有越剧团的王文娟还待字闺中,不知你对她感觉如何,如合得来,这大媒人我包下来了。”孙道临的心事被另一位热心人也察觉出来了,她就是孙道临的同事张瑞芳大姐。在几位好心人的促成下,60年代初,这一对为了艺术追求迟迟未婚的大龄男女,终于幸福地完婚了。这一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
婚后,一对艺术伉俪相亲相爱,比翼齐飞。当孙道临因主演《早春二月》受批判、王文娟因拍摄《红楼梦》被戴上专演才子佳人的帽子时,两人又相濡以沫共渡劫难。80年代,他俩庆幸地迎来了新的艺术青春。年过古稀,夫妻两人又携手合作,把越剧《孟丽君》移植到荧屏上且好评如潮。
⑻ 在北京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名演员你还能说出哪几位
在北京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电影名演员我能说出八位:
白 杨 (1920一1996)出生于北京,原名杨成芳,原籍湖北省汨罗市古仑乡,我国著名电影女演员,六十年代22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祝福》、《冬梅》、《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华儿女》、《十字街头》…
孙道临 (1921-2007)出生于北京,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我国著名电影演员,六十年代22大明星之一。代表作品《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革命家庭》、《南岛风云》、《大团圆》、《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
黄宗英 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我国著橘蠢名电影演员。代表作品《追》、《武训传》、《60年代第一春》、《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韩 非 (1919-1985)出生于北京,原名韩幼止,原籍浙江省宁波市,毕业于上海青年会中学,我国著名电影演员。代表作品《乔老爷上轿》、《儿子孙子和种子》、《一板之隔》、《林则徐》、《子夜》、《夜深沉》、《太太万岁》…
焦 晃 1936年7月8日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我国著名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难忘的战斗》、《北平无战事》、《沙漠驼铃》、《拓荒者的足迹》、《雍正王朝》…
王脊缺志刚 (1935-2012)出生于北京,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毕业,我国著名电影演员。代表作品《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汾水长流》、《青春似火》、《带兵的人》…
黄宗江樱伍辩 (1921-2010)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我国著名编剧、作家、演员。代表作品《大团圆》、《柳堡的故事》、《海魂》、《农奴》、《柯棣华大夫》…
凌子风 (1917-1999)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我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代表作品《中华儿女》、《光荣人家》、《红旗谱》、《金银滩》、《草原雄鹰》、《陕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