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扬中市有几家电影院啊,在什么位置呢,现在还正常放映电影吗
三毛的有一家,楼上说的老车站那里的是金苹果大舞台,不是电影院,只有一家在圆圆KTV旁边,永胜的已经拆了改厂了,八桥的在街上圆盘那里,不知道现在还放不放了,油坊的在派出所旁边,也不知道放不放了,兴隆的就在洪野休闲中兴那里,但是貌似没有了,别的不太清楚。
Ⅱ 老电影《天堂影院》观后
《老电影院——时间带不走天堂之爱》
当《天堂影院》这部影片出现我在眼前的时候,怀念的闪电划过我记忆深处的夜空,这不是我小时候的老电影院吗?这不是当时人满为患我们必须对号入座的老电影院吗?关于老电影院的回忆故事从一个小男孩纯真好奇的面部表情特写开始,他的眼睛瞪得格外大,格外明亮,饱含了一个孩子对奇迹世界的全身心的向往,而这个奇迹世界就是小镇上的“天堂影院”,一个影响了男孩一生的地方。
在这个影碟泛滥的时代我常常忘记了当年在老影院看电影的乐趣了。那时候的电影院是小孩子嬉笑打闹吃零食的天堂,是青年男女黑暗中拉手亲热的天堂,是一大群人在一起分享悲欢离合的天堂……那时候学校常有包场电影,每次包场电影是最为盛大的节日,那发票的时刻真兴奋,早早就全班闹哄成一片,“我是双号”,“我是单号”,“我的中间十五排”,拿到边儿座位的最沮丧,千方百计要淘换到中间来。要好的朋友票却没有联在一起的,也四处找人淘换。到入场的那一天,全班穿戴整齐,先在学校大操场集合,一队一队出发,往往班级队伍后面总有些编外小队,是我们自家的弟弟妹妹们……我的小学时代,几乎每场电影都带着妹妹看,她坐在我的腿上。那时候家庭最浪漫的娱乐也莫过于周末看电影了,老爸周末下班路过电影院会买票给我们,于是匆匆吃了晚饭,赶快往电影院奔去……
我和电影中的男孩多多一样,仰望那巨大的手绘海报,走入一条街上最伟大的建筑。那些在电影院里工作的人都让我心生敬慕,连同门口的剪票员都很神气,那些藏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放电影的人,如何从高高的墙壁上的孔洞里把一道道神秘的光束穿过我们的头顶?又如何把影像投影到屏幕上?老电影院如同魔法幻境一般。
影片中的男孩多多就生活在这些美妙的秘密中,在电影院里遇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当地唯一的电影放映员老艾蒙多,多多崇拜电影,同样也崇拜电影放映员,他缠住艾蒙多要他教自己放电影,艾蒙多觉得这个工作没出息,不想教他,而小多多则在长年累月的旁观中学会了放电影。
就像我经历的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样,影片中小镇上的人们抢着对新片子一睹为快,反复观看直到把台词倒背如流还能继续感动而泪流满面,而且,同样的,因为由于民风古朴,道德宗教的束缚,当时所放电影的热吻镜头都要被剪掉,这些被剪掉的胶片被老艾蒙多秘密收藏着。
有一天,一部新电影惹来全镇居民的热捧,到深夜都还搬着板凳来排队等票。而电影院早已关门,老艾蒙多不忍心没看上电影的居民们失望,巧妙地把电影放在影院对面居民楼的墙上,就在大家心满意足地观看露天电影时,胶片着火了,小多多费力地把艾蒙多从火堆中拖出来,他的双眼已经瞎了。
小多多从此成了电影放映员,不知不觉长大成青年,在电影院里开始了秘密的初恋,热辣辣地爱着又羞于启口表白,两情相悦的迷醉又长久离别的想念,永远擦肩而过的遗憾着……多多听从老艾蒙多的忠告,到远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三十年后的中年多多经历了无数人生风雨之后再次回到小镇上,一切物是人非,失火之后重修过的天堂影院三十年后变得破败,甚至因为没有人再看电影即将被拆。
多多在老电影的破屋子里再次放映自己三十年前拍下的初恋女孩的录像,因百感交集而默默流泪!他感觉到自己其实从来没有离开过小镇。老艾蒙多留给他的礼物是剪辑下来的电影中的接吻镜头的合集,他在那些真诚恣意地爱的镜头里流泪回味生活的真谛!
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和《天堂影院》的主人公一起进行了一次精神返乡,这个乡,是我们的老电影院,时光流逝我庆幸我从来没有在心里失去过我的老电影院,老电影院是那个年代的孩子的精神圣殿,因为这圣殿的存在,那个年代的孩子虽然常常是贫穷的,但却常常是富有的,不知道哪部电影的哪段激动人心的台词,哪位伟大的英雄,哪个壮丽的场景会对哪个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影片主人公多多的成长历史,也是电影文化发展的历史,最后他在老艾蒙多按时间顺序剪下来的胶片回放中重温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故乡、电影、恩师、初恋……时光可以改变一切,唯有爱,永远不变,有爱,就有天堂。
影片节奏舒缓,情调略带忧伤,美好的东西注定要消失,这是无奈的,至憾的,美得令人叹息的。我虽被影片强烈的怀旧之情浸泡,伤感之中但并没有太过心碎,我为我曾经拥有老电影院这个秘密的温暖而庆幸,而微笑不已了。
“看电影去……”这是我至今为止享受过的最美好的浪漫了,我的眼前久久晃动着多多的那辆破烂老式汽车变成的母鸡窝,久久晃动着艾蒙多在深夜街头放映露天电影的善良微笑,心中怀有天堂,我行走凡尘俗世时眼神明亮有光。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 萨瓦特利·卡西欧/马克·莱昂纳蒂/ 菲利浦·诺瓦雷 / 雅克·贝汉
影片梗概:意大利南部小镇,小男孩多多喜欢看电影,和放映师艾蒙多成了忘年之交,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多多接替艾蒙多成了放映师,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最终遗憾地擦肩而过,伤心的多多在艾蒙多的鼓励下,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三十年后又回到小镇上,却发现电影院正要被拆除……
影片简介:《天堂影院》通过一个孩子看电影、放电影、拍电影的成长经历将电影的发展史呈现在观众面前。导演托尔纳托雷通过男孩托托的成长经历,将人的生命历程与电影文化的发展历程紧紧结合起来,满怀深情与敬意地回顾了人与电影、人与人之间那种自然、淳朴 的情感。
对比现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却使人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世界,这部真挚而充满温情的影片显得格外珍贵。
Ⅲ 请问龙池什么地方有电影院
火车站在县内的任市镇上,离县城35公里,在开江站下车可以坐车到开江汽车站,以前是10.5元,不知道现在涨了没有,在开江坐出租车,不打表县城里随便跑,4块,如果听出你是外地口音可能要收5块左右,一般都是组合...如果坐公交的话,在汽车站坐5路 在龙池街口站下,附近就是电影院
Ⅳ 7080后,还记得你们镇上曾经的那个电影院吗
前几天到我们附近的镇上玩,走到街中心,一个非常苍老的建筑展现在面前,那是一家非常老的电影院,电影院的名字依稀还有看到,两边毛主席语录还能念得出来,电影院的顶上已经长了些野草,可能是这个镇的人对老电影院有感情吧,它没有被拆掉,很奇怪的是我看到这个老电影院在那里一点没有违和感,反而更好地衬托了小镇巨变的历史。
拿着电影票,从两侧的门都能进去,门口有一个专门收票的,数了票数和人数,然后打开门,我们就进去了,此时的电影正在放,一个战争片,现在记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讲一匹抗战中白马的故事,刚进去,我们只能看到屏幕,四周一片漆黑,以前看电影,也是讲票和号要对,我们努力找了半天才找着,第一次进电影院看电影,不管是画面还是声音,都让我们几个印象深刻,声音的冲击力太强,有时候我们还会捂着耳朵听。
看到中间换片的时候,里面有的观众在吃瓜子,我们有一个同学也到外面买了一包,说起这个包也很特别,是用报纸卷起来的。那天我们在电影院看完了一遍没有出去,又看了第二遍,到现在印象都很深刻。
Ⅳ 在重庆哪里可以看得到重庆陪都时期的电影
这些电影几十年前就很少演过,现在更没哪家电影院会上演。你若要写陪都重庆电影的文章,需要的话,可以到渝中区大溪沟,重庆市电影公司(重庆市大礼堂背后),去找找原国泰电影院的老职工,国泰电影院的前身是解放前的国泰大戏院,是当时重庆最大的电影院,当时所有的电影都在那里放映过。有些老职工还健在,电影公司都能找到他们。重庆市电影公司以前还有一个片库,估计这些电影资料也都有。
Ⅵ 记寿光县城的两个电影院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之间,寿光县城有两个电影院。分别是位于中心街南段、路西的“寿光影剧院”和位于城南的“寿光电影院”。在寿光人的口中就是“北影院”和“南影院”。关于寿光影剧院的建成年代,我没有考证,大体的年代应该是七十年代初期吧?听说为了建这个“寿光影剧院”以“缺乏建材”为由,拆了寿光文庙。(寿光文庙于一九七四年拆除,以此推测,寿光影剧院的建成年代不早于七四年)如果真如民间传言,依现在的眼光来看,“建影剧院是假,拆文庙是真”,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耳”!
在我的印象中,寿光影剧院和寿光电影院的招牌是都有题字的,至于寿光影剧院的题字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已经无从查证,我只记得寿光电影院的题字出自书法家武中奇。
寿光影剧院位于寿光中心街(现渤海路)南段路西,封闭的院落,两扇铁门,大门朝东,大门两侧是售票窗口。一般是电影放映前开门,散场后关门。影剧院的两扇铁门下面预制了一个铁制“∩”形的物件,关门时起到定位的作用。就是这个“∩”物件,好多人都吃过亏,由于这个物件位于大门中间,散场时人多,往往最挤的时候就是在大门口,如果脚掌一不注意进入这个“∩”形物件,加上后面的人源源不断挤来,运气好的、反应快的迅速抽脚能躲过一劫,稍一疏忽,轻则脚面挫伤,重则断腿。这种情况我见过多次,见的多了也就“长见识”了,所以每次电影散场就不敢走大门中间了。
对于寿光影剧院的最深印象,还是在我在寿光工业职工子弟学校上学的时候,那年首映少林寺,万人空巷,争先恐后的目睹“觉远”和“白无瑕”的银幕风采。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半大小子”呢?当时学校也很“人性化”,组织去看少林寺。少林寺在寿光上映了差不多半月的时间吧?由于单位分票看,学校组织看,少林寺的上映对于当时的寿光人来说也算是“发放福利”了。那时的我们“可滋润了”,中午放学去看,下午放学去看,甚至晚上接着看。一部少林寺,我记得看了二十五遍。于是,全班人都“走火入魔了”!男生剃了光头,戴上了少林寺的胸章,买了“少林拳术秘传”……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武林高手”,就差“仗剑走天涯”了。现在看来,少林寺就是由封闭到开放的分水岭,引导着人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说完了“北影院”再说“南影院”,应该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吧,在寿光城南建起了“寿光电影院”,当时的“寿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也迁到了“南影院”,从这一刻起,寿光的“电影中心”也就转移了。
寿光电影院运行的时候,我已在单位上班,那时正兴“电影通宵”,于是,下夜班后我们就结伴去看电影,为了减少支出,“逃票”也就成了不二之选。“南影院”的前邻是“寿光工业供销公司”,一墙之隔就是南影院的厕所,于是我们先进工业供销公司,然后翻墙进“南影院”厕所,甭管有没有屎尿,先在茅坑蹲一番,等上厕所的人多了,我们就分批进入放映厅,以此来混扰查票。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年我们就遭遇了一次,腚还没坐稳就遇到查票,一次就逮住了四个,拉进办公室(更像是讯问室)采着头发(年轻时留长发)就是一顿胖揍,揍完以后再给个甜枣:“下不为例啊!看电影起吧”!唉!一顿胖揍之后电影也就接近尾声了……这是看电影吗?这是看了个职员表啊!
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开发,这两个电影院已经消失了,“北影院”先是在影院广场前建起了“春天购物城”的地下商场,然后拆了影剧院建起了商住楼,“南影院”关闭后“圣水源游泳馆”进驻,最后拆除电影院,建起了金顿大厦。
前几天看寿光老照片,见到了“南影院”和“北影院”的照片,于是乎,记忆涌来,感叹唏嘘……
虽说两个老影院没了,但寿光的电影业却没消失,相反还多了起来,而且还遍地开花之势……比如新世纪电影城、寿光金典电影城、银座鲁信影城、寿光万达影城、寿光喜满客影城……
(以下照片取自网络,向拍摄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