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安市中心的钟楼。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关于钟楼迁址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实际上钟楼的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移直接相关的。钟楼始终处于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钟楼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报时的,晨钟暮鼓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但是过去报时并非清晨敲钟,黄昏击鼓。据考证,老西安报时的其实是钟鼓并用。这口钟名云:景云,铸成于唐太宗景云二年,钟高二米,直径达一点五米,重达万斤,钟身鹤飞龙翔,钟鸣声扬数十里。起初置于广济街口钟楼内,明朝钟楼迁址后置于钟楼之上。真品现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仿制的。每天西安报话大楼上,洪亮的报时钟声,就是这口钟的录音。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构造技术上即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不少改革和创新。楼的建筑为生檐三滴水,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各层有斗拱凿景彩绘。两层楼四周均有名柱回廊。登高望远,西安壮丽的市容一览无余。钟楼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人民政府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钟楼属于宫廷建筑,劳动人民是无权享用的。解放后,劳动人民才成为钟楼的主人。
钟楼除了报时,还曾以派过许多用场。辛亥革命时,义军曾与在钟楼布防的清军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潘正是从钟楼开始了反对袁世凯的暴动。192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声电影院,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抗战时期,钟楼由于其地势高拔,而成为预警日军空袭的报警台。国民党反动派也曾经利用钟楼的四面门洞,关押刑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解放后,逢五·一和国庆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许多中外友人也在钟楼留下了他们传播友谊的足迹。
钟楼记录着西安苍海桑田的历史,它铭刻着西安人心中的悲怆与骄傲。两千年一步步朝我们走近,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夜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西安人,将在钟鼓楼广场敲响千面锣鼓,迎接新千年。钟楼是古老的,钟楼是年轻的。它与鼓楼晨昏相伴,与西安四门遥相呼应。由此东去,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轻最宽阔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楼林立的科技文化区。钟楼与西安人一起迈向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