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过年去哪旅游比较好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放假了,也就是说相对有时间出去玩,再加上那个时候因为高速免费,有时间有精力的人也就可以去开启一场自驾游。而自驾游可以选择香格里拉、北疆还有海南环岛。
三、海南环岛在春节期间去海南自驾旅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海南的温度相对较高,这是很适合去度过冬天的一个好的去处。在海南可以享受到热带的风光,并且海风吹来以及当地的海滩等情况相对来说肯定会特别的好玩的。而且在那里还可以躲避冬天,只不过因为当时是旅游旺季,住宿费用相对来说会比较贵。
B. 福建人过春节时干什么
《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又叫“年节”,俗称
《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放眼天下》
关于《放眼天下》的文章《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正文开始>>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又叫“年节”,俗称“年”。
春节是福建省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说,春节的核心是正月初一。民间活动主要是开正、祭祀、拜年、游乐等。
1.开 正
指除夕午夜后子时到卯时之间,择一良辰,开启大门,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开正”的时间依该年天干地支推算,一般人家均依历书上的记载行事。“开正”之时,天未破晓,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鞭炮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一时间热闹非凡。
“开正”,在龙海,叫“开春”;在古田,叫“开年”;在沙县,叫“接年”;而南平、邵武、顺昌、光泽、连城、长汀、清流等地则称之为“开门”或“开大门”。“开正”的仪式全省各地大同小异。在厦门,“元旦焚香纸、放爆竹、开门即闭”①。在将乐的农村,倘若是多户人家共住一座房屋的,那么开大门者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宁化的一些农村,在开大门之前先放鞭炮,走遍屋内的各个房间,然后才开门。在武平,开门时全家人应在场,如有外人,不得参加;开门后即按“春牛图”所示的财神方位叩头。在邵武,若有人无意中被“开正”的鞭炮击伤出血,叫“血彩”,据说是极好兆头,这年能发大财。
现在,选择“开正”时辰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了,一般在除夕零点新旧年之交时大放鞭炮、焰火,喜迎新岁。近几年来,电视机普及,全省城乡的大多人家都围坐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零点时,当电视中新年钟声响起,人们不约而同点鞭炮、放焰火,其盛况绝非昔日“开正”可比。这一新习俗在城镇尤盛,以致于公安部门通告市民,限制焰火爆竹施放地点,规劝居民注意防火安全。本省的大城市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代之以录有鞭炮响声的录音带。
2.祀 神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旧时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各地的供品有所不同,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净茶、牲醴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有的地方则纯为素斋,“设斋果、茶、酒、岁饭拜天”②。永春还供有圆子汤,漳州还有红糖煮线面,同安还有金针菜、龙眼干等。泉州的许多人家把正月初九的“天公诞”移至“开正”后祭祀,供品就更讲究了,备的是三牲、五果、六斋。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次则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在罗源,“元旦设香案当天叩拜,谓之‘启寅’。”③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在连城,拜祖先称“拜图”,初一早上由族长率本族子孙在祖庙进行。在大田,民间有初一早起喝姜茶(即糖开水中放生姜、米花)的习俗,这时应敬一杯姜茶于祖宗神位前,祭祀则在早饭之后到祖祠中进行。
祀神之后,供品多放置一天才撤,有的要保留到初五。其中果品如红桔,要放到正月十五元霄节。在福安,厅堂长案上的香火要持续三天不断。
在龙海,龙江上的渔户,春节时都买连根带叶的大捆甘蔗,用红丝布绑在船桅杆上,祈求新年日子节节甜。甘蔗要等过了初三方可取下食用,否则据说会坏了兆头。
现在,祀神仪式多不流行,但尚有人家设供果、点香烛,虽不无祀先之意,但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3.拜 年
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拜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自己家中,在祀神祖先之后,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旧志中的“少长序拜”④、“卑幼以次拜其尊长”⑤即属此类。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流传至今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即压岁钱,有的压岁钱在除夕夜给。)或红桔等。现在拜年的时间也有变化,由于城镇中儿女很多是与父母分居,因此一般在初一早上带小孩回来给父母拜年。
第二种类型是以宗族为单位,在祠堂祖庙中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据(民国)《连江县志》“礼俗”(卷19)记载:人们在拜完神、祖先后,“随入祖庙,合族序拜,以侧柏叶插桔,人领一二枚,取百事吉之义。”凡在祖庙中祭祀祖先的,祀毕均有宗族拜年之俗。现在这一类拜年已不时兴。
第三种类型是亲朋好友、邻里故旧之间的拜年。(光绪)《漳州府志》“民风”(卷38)记载:“元日祭毕,无贵贱御新衣,诣亲贺岁。主人出辛盘共款,行人相望于道,五日乃止”。龙海、南靖等地旧志也有相同的记载。这是给亲戚拜年。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福州地区流行的回贺语是“齐发,齐发”。有的地方讲究拜年的时间。在连城有句俗语,“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年初五六,有酒无肉”。说的是初一拜宗亲,初二拜岳父、舅父,如果是初三、四去给岳父、舅父拜年,则是怠慢了,只能是“野婿郎”。要是初五、初六去,更是迟了,恕招待不周。带小孩去给亲戚拜年,小孩往往会得到一份“压岁钱”,至少也有两个红桔,因此福州地区俗语说:“拜年拜年,没桔也有钱”。在诏安,亲友互相贺年,入门要高声说“新正如意”,对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贺年要带二枚红桔,一些糖果之类,对方把礼品收下,红桔奉还,以表双方都吉利。在三明一带,必须先到亲属中的长辈和老师家中拜年,否则有失礼仪。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谐音“亡”)、吴(谐音“无”)、对于姓桑(谐音“丧”)、贾(谐音“假”)的人家也应回避。
学生到老师家拜年,拜见时双手作揖,口称“拜年”、“恭喜”,旋即退出,一般不接受款待。如果到好友家中拜年则可随便些,主人以烟、茶、糖果、红桔等待客。就是一般的熟人,路上相遇,也都拱手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
拜年的时间多在初一至初五,但也有例外的。马祖岛居民过了年夜,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在漳平、宁化、尤溪、邵武、崇安等地,初一不外出拜年。宁化、尤溪等地的风俗是初一可到公共场所游乐,但不走家串户。现在这些风俗多已不存。
在宁化、邵武等地,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但在霞浦的一些地方,却忌这天贺年会亲。同姓中有老人做寿的,应送寿面。过去拜寿是在正月初旬夜间进行,称“暖寿”,现在则不拘此例。
在福安,初二是祭日,可以做诸如洗衣、劈柴之类事,但不能去做客,也不接待客人。在福清,初二为吊唁死者日,凡有新丧的人家,应为逝者设灵座,让亲友吊唁。在莆田、仙游及惠安北部的一些地方,初二为探亡日。据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入侵,大肆烧杀抢掠。民族英雄戚继光打败倭寇之后,进山避难的百姓才在二月初二陆续返回家园,但见倭寇铁蹄过处,尸骨相枕,满目疮痍。亲友乡邻不知谁家遭了难、死了人,于是互相探望,帮助收殓亲人。后世相传,二月初二便称为“探亡日”。后来,把这纪念日改在“小年夜”(除夕)与“大年夜”(正月初四,详见后“除夕”条)之间的正月初二。此后年年正月初二,人们互不登门,以避“探亡”之讳。但终有诸多不便,故又约定俗成:凡初一早晨串过门、拜过年者,初二日再登门便不算犯忌。为此,初一拜年的人特别多,为的换取初二的行动自由。
旧时福州水上居民(俗称“昼民”)有一特殊的贺年习俗:正月初二后的数日内,三五结伴的水上居民(男女老幼均有,多为中年以下女性),盛装携筐,至市内各街巷挨户唱小曲贺年。受贺的人家赠以年糕、米粿等食品。水上居民无论贫富与否,每家最少要有一人参加贺年,据说这样类似吃了百家饭,可保全家一年平安无事。所唱小曲和谐悦耳,且多与地方习俗、新年吉利有关,因此颇受青睐。
闽西客家习俗,正月初一,16岁以下的孩童都挎个布包成队到各家各户“打饼”,也含有贺年之意。每到一家,主人便分给一人一粒糖、一块饼,年幼未能到者,则由兄、姐代领。
现在拜年之俗仍盛行,而且增加了“团拜”和电话拜年的新内容。“团拜”即为集体拜年。许多单位都定于新年前后的某一时间,聚会一起,互相拜贺致意,既增进友谊,又可免逐家拜访之劳。此外,还有军民“团拜”,军政“团拜”的。在农村,回乡干部、学生也常有“团拜”之举。电话拜年则是近几年时兴的新鲜事,主要在城镇。新年钟声一响,人们便拿起电话向亲朋好友贺年,既及时,又便捷。随着私人电话的增多,电话拜年这一新习俗逐渐流行。
4.游 乐
春节的游乐活动很多,大型的游乐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踩高跷、舞龙灯等,次则观看戏剧,猜灯谜,另外还有玩四色牌、打麻将、玩牌九,聚赌为乐。
在平和、漳浦,“诸少年或装束狮猊、八仙、竹马等戏,踵门呼舞,鸣金击鼓,喧闹异常。主人劳以果物。有吉祥之家,所劳之物倍厚于常”⑥。在漳平,旧时春节期间,有三、五人临时组合的小乐队(其主要乐器是唢呐,配以小鼓、小钹),挨家挨户吹奏吉祥的乐曲,俗称“鼓吹达仔”。东家要放鞭炮迎送,并赏给红包。缙绅豪富之家,甚至有舞狮队(俗称“打狮”)来拜年,同样要燃放鞭炮迎送,赏红包。舞狮队还在大街或广场上舞弄。在清流有在街头或大户人家舞狮表演的。每到一家,都大受欢迎,离开时一样赠红包赏彩。此外,还有人家邀请唱曲艺的到家中弹唱。有些农村,青年农民以荡秋千为乐。年前他们先以竹竿搭好简易秋千架,从初一到十五,聚集一起,或单人,或双人,作各式各样的荡秋千比赛,观者云集。在明溪,春节期间也有迎神及舞龙灯、狮灯等娱乐。
在福州,旧时春节期间最为儿童们喜爱的娱乐是打“锣鼓板”,而且大人们也玩。“锣鼓板”的调式不少,常见的是“大板”、“小板”、“行板”。“锣鼓板”不但自娱,而且还进行比赛。妇女们则结队出游,或逛街,或游西湖、白塔,也有打四色(即四色牌)、打麻将的。男人们的娱乐除听戏、听评话外,不是喝酒谈天,便是打麻将、抽牌九。旧时玩扑克牌只是上流社会的雅事。
在闽南,春节游乐内容丰富,除了舞龙、舞狮外,还有地方戏剧、歌舞,如南音、歌仔戏、大鼓凉伞舞、车鼓弄,以及武术表演如“套宋江”等等。在诏安,还有舞鸟,即用竹篾做骨架,蒙上白布彩纸,装饰鸟的形状,人套在里面表演着鸟的舞蹈。
1949年后,全省各地春节游乐更丰富多彩,除传统的舞狮、舞龙、龙灯、旱船等等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游园、舞会、体育比赛。电影院上演新影片,电视台播出精彩节目。在农村,文化体育部门也组织了许多文体活动。有的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自发组织篮球、棋类等比赛。自80年代后,有一新趋向,即春节期间农村人进城游玩,城镇人(尤其是城市)出去登山等。每逢春节,龙岩的登高山、莲花山,连城的冠豸山,长汀的卧龙山,永定的北门山、东华山,尤为热闹,其盛况胜于重阳。福州的鼓山、泉州的清源山、崇安的武夷山更是如此。
近几年来,流行于闽南农村的攻炮城游戏,别有情趣。所谓“炮城”,是竹竿挂起一串串排炮(大鞭炮),分别设置数处,排炮离地面八至十二米不等。攻“城”者必须用点燃的鞭炮扔向排炮,以点响排炮者为胜。“攻炮城”奖品甚为丰厚,常见的有电视机、收录机、自行车等。奖品的等级依攻“城”的难度(即排炮离地面的高度)而定。攻“城”开始之前,每处“城”的边上都用大红纸标明奖品名称。这一颇有刺激的游戏往往能吸引大批的“攻城”者和更多的观战者。
“攻炮城”一般在春节里进行,也有选定农闲时某一日子的。设“炮城”的村庄首先要集资购买奖品,布置场地,然后确定“攻城”时间,发出通告。“攻炮城”的这一天,附近各村的人们都早早地来到“战场”。“攻城”者大多是青年人,他们带来的鞭炮不是五包十包,而是一箱一箱。到来之后便选定所要攻的“城”,占据有利的地形。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当主持人宣布“攻城”开始时,战场上各据点顿时炮声大作,硝烟弥漫。加上观众的呐喊声,整个战场沸腾起来,极为热闹。“攻炮城”进行得十分激烈,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有的当天不能攻下“炮城”的,第二天继续进行。攻城者耗费“炮弹”一箱箱,一直坚持到全部“炮城”被攻下才收兵。
“攻炮城”的成绩各有不同。经验丰富者由两人配合,一人送“炮弹”、一人“攻城”。有时,一箱鞭炮还没有完,“城”便被攻下。他们兴高采烈地扛上奖品凯旋而归。经验不足者尽管耗去几箱鞭炮,却一“城”未下。虽然如此,但也喜气洋洋,毫无懊悔之意。
5.食 俗
福建旧俗对于正月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线面、年糕、素食。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饭,吃“隔年饭”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吃线面寓意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则与崇拜神、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如意。在将乐一带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
各地食俗互不相同。福州地区,早餐必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在仙游,早餐是线面和菠菜,称“岁面”。在泉州、惠安、福鼎等地,早餐的食物中也都有线面。在漳州、龙海是吃甜寿面和红蛋,祈求平安长寿。各地吃素食的相当普遍。在顺昌,早餐吃“隔年饭”配素菜,主要是红萝卜(满堂红)、豆腐(满足)、芥菜(长命),此外还有粉干(取须发皆白长寿之意)。南平民间初一早餐是由男人起来煮点心(长寿面),早、午两餐素食。在崇安(今武夷山市),“早、午两餐素食,晚设宴如除夕”⑦。建阳、邵武、将乐、建宁、大田、永安、永定、上杭、连城、漳平、武平、诏安、德化、南靖、福安等地,有很多人家吃素。尤溪民间,早餐大多素食,有线面,有整颗煮的长寿菜。有的人家还在初一的三餐多摆一副餐具,以求添丁;儿子弱冠的,则多给一份鸡肉,说是能娶上好媳妇。沙县民间早餐无论吃素吃荤,都应吃大蒜(万事顺意)、菠菜(红头见喜)、豆腐(满足)。在漳浦,早餐大多吃以花生油炒的韭菜、菠菜、芹菜、豆腐;韭菜、菠菜不切,称“长年菜”,寓斋戒与长寿之意。平和也有类似的习俗。长汀的素食中必有芹菜、大蒜、葱、韭菜,谐音“勤、算、聪、巧”,以图吉利。有的地方初一早上讲究吃甜,除了吃年糕外,还喝甜茶。在尤溪,早餐之前喝生姜糖茶,称吃“甜头”。在霞浦,“无论贫富,人各食糍汤一碗,俗称‘行时’。盖‘糍’与‘时’同音,取吉利意”⑧。
现在,初一吃的习俗大多仍在流行,不过素食已很少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更丰富,更讲究了。
C. 欢喜过大年
辞旧岁,贺新春。人们劳动了一年,欢欢喜喜地迎来了春节。
除夕之夜,我、爸爸妈妈与小姨一家、舅舅一家,还有爷爷奶奶欢聚一堂,吃分岁酒辞旧岁。一道道菜肴陆续上了餐桌,一阵阵香气接连不断地吸引着我,使我们忍不住露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丑样。我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筷子,伸向盘中的美味。我几乎尝遍了,都回味无穷,令我吃了还想吃,还怨天尤人:“菜也太少了吧!”
吃完饭,我们见时间还早,离“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便小孩一组,大人一组地打起了扑克。“8点啦!”也不知谁叫了一声,我们也没来得及去想,遍一窝蜂似的涌到了电视机前,各占“一块地盘”,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晚”。这次的晚会可精彩啦!舞蹈演员那优美的舞姿,歌手那悦耳的歌声与小品演员那幽默滑稽的动作、语言,都紧紧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我们看着精彩的节目,都会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或者赞叹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11点50分了。我们急忙拿上鞭炮,冲到了楼下。新年的钟声刚敲响,四周的人们就点燃了手中所有的鞭炮,到处霎时间变得五彩斑斓。瞧!空中的烟花如同绽放的牡丹,又如盛开的玫瑰,五光十色,真不愧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啊!看着别人放得那么起劲,我也不甘示弱,催促道:“你们也快点啊!”说着,我掏出了打火机,点燃了身边那各种各样的鞭炮,有“太空人”、“大地开花”、“红玫瑰”、“漫天花雨”……在我们放的所有鞭炮中,最漂亮的要当属“漫天花雨”。我们点燃导火线后,先是一小点火花在跃动,接着就越变越大,越变越高,最后简直成了一座美丽的“火花喷泉”,还“劈里啪啦”地响呢!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定要趁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以后的成才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年,我们一家都到安徽绩溪的姑奶奶家去过年。第一次到农村去过年,会和在城里过年有啥不同吗?我很好奇,也很期待……
姑奶奶的家在山背上,地势很高,车子是无法直接开进去的,要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穿过一条铁路才能走进姑奶奶家。院子外面就是铁路,这个我是第一次见到,超级炫酷!只是我很担心晚上睡觉会不会很吵?
姑奶奶家厨房用的还是柴火灶,灶头还供着灶王爷,“上天呈好运,下地保平安”,看着灶台后面堆放整齐的柴火棒,我想用柴火做出来的饭菜肯定格外香。果不其然,焖米饭、煎年糕、摊面饼、煮饺子、蒸肉圆、炸虾片、炖鸡汤……,看着姑奶奶变戏法似的从柴火灶里变幻出那么多好吃的,我的嘴巴一刻都停不下来,过完年又得胖好几斤了,我的减肥大计任重而道远啊。
在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往常一样收获了许多红包,姑奶奶给了我一个与众不同的红包。四个小朋友中,只有我的红包上面写了一个“旺”字。不仅如此,我还收到了一头“小金猪”。“小金猪”其实是一个储钱罐,是姑奶奶靠给别人碾米赚的加工费攒起来的,这么多硬币,她要给多少户人家碾米啊,一想到这个,我手中的“小金猪”就变得格外沉甸甸,它装满了姑奶奶对我的深深的爱和美好的祝福。
还有一件趣事不得不提,姑奶奶家原本有两只猫,其中有一只小猫不听话,馋嘴偷吃了准备做成年夜饭的食材,不料被叔叔发现了。叔叔一气之下把小猫扔上了门前经过的一辆火车上,被火车给带走了。结果除夕那天,它却从遥远的地方找了回来。天哪,这猫是自带导航的吗?我爸爸可是经常开着导航还老是迷路啊。
其实还有好多有趣的事情我没写下来,我觉得在农村过年更有年味、更能感受浓浓的亲情,明年我还想到姑奶奶家过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子好下容易盼到了天刚刚黑,我就迫不及待的叫上两个朋友和我一起去放烟花了。顷刻间,五彩纷的烟花将蓝色的天空打扮的更加绚丽,颗颗烟花像无数明亮而璀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句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烟花不仅颜色多彩,而且形态各异,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剩花,有的如一条条温布一让我目不暇接。你瞧,流星形的、瀑布形的、花形的五花八门的烟花在天空争先后地显示着自己的舞姿,好像要告诉大家自己是最美的。它们有的向上翻,好像妩媚的牵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绚丽的菊花,我还饶有兴趣地为每一组焰火取了名字,如:万紫千红花锦,满天星,百花齐放再加上天空的衬托,显得烟花像是天上的仙女,真是一幅美丽的景象!
放烟花回来,伴随着春晚的脚步,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猪年。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最喜爱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写春联,剪窗花,画年画,吃子,春节是合家团国的日子,当然少不了我们的精神食粮一看春节联欢晚会。
近年来,春晚越来越创新,形式多样:热闹的开场舞;凤凰传奇、钟汉良等风格不同的歌手演员的歌舞组合《中国喜事》年味十足;林志玲的芭蕾与花样游泳的完美融合《绽放》;葛优大爷的《儿子来了》兼具讽刺与警醒;《少林魂》的震撼与大气磅礴,都深深震撼了我。
每户家庭全家人在一起看着精彩的节目,其乐融融,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纯真的笑容,爸爸妈妈也显得年轻了,就连爷爷奶奶的胡须和皱纹里都能看出幸福的感觉。我喜欢过年,虽然已经不可以收到压岁钱,但还可以穿新衣,放烟花。其中,我最喜欢放烟花了,我相信很多年轻人也和我一样喜欢放烟花吧。
过大年,穿新年,放鞭炮,我最喜欢了。
除夕之夜,我们小区放了好多烟花。一刹那,仿佛天空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看!一条火龙呼啸着冲天而起,那边又开出了像巨大扇子形状的火花。一串串火焰迅速地旋转着,从地上,到半空,再到夜空中变成了一颗颗小星星。哇!今晚放烟花的人真多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出来放, 让我连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都顾不上看了,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看,过足了眼瘾。
早上起来,天气还不错,换上漂漂亮亮的新衣,催着妈妈快点带我上街去。我们首先来到江滨公园,这里人来人往,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喜庆的笑容,碰见了熟悉的人都说声新年好。这里小孩在溜冰,那边小孩在捉迷藏,还有开玩具电动车的,套圈子,射气球,每个摊位的生意都非常火爆。欢笑声、鞭炮声、吵闹声,构成了一片浓郁的新年气氛。
中午吃完饭后,准备出去玩,可是冬天的天气竟然像六月天,说变就变,一下子下起了小雨,打断了我们出游的兴致。于是我们就去电影院看电影,想不到看了一半,上洗手间回来的表弟跑进来,惊喜地说:“下雪了!”
呀!我们连忙来到了广场,只见阴沉沉的天空中,像棉花丝一样的雪花, 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想不到20xx年的第一场雪在正月初一来到了我们身边。雪花像个调皮的娃娃,一下子钻进了我的耳朵,一下子又躲进了我的衣服里, 我用手轻轻地接住它,它一下子化成了一滴清水,消失在我的眼前。雪越下越大了,洁白松软的雪悄悄地盖在汽车上、屋顶上。虽然是薄薄的一层,但也给大地披上了银光闪闪的铠甲,真好看!
我和表弟兴奋地追逐着雪花,可惜这鹅毛般的大雪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到后来就渐渐地停了。我们本来还想明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呢!不过没关系,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雪,让我在这新的一年里增添了一段快乐的记忆。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新年好,新年好,看春晚,放鞭炮。新年真热闹!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财源广进!年年有余!鸡年大吉!
新年里的集市上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买菜的,买礼包的,买水果的,还有存钱的,忙得不亦乐乎。家里煮菜的,蒸包子、团子的,包水饺的,炒瓜子的,写对联的,老的,小的忙得团团转。
王安石《元日》写得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爷爷忙着写对联,上联:冬风冬雨冬色,下联:新年新月新景。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我忙着贴福字,福到福到,福该倒着贴吧。妈妈告诉我说:“福”字偏旁是个示,即表示的意思,“一”字代表房屋,“口”字代表人口,“田”字代表田地。有房有人有田地就很幸福。奶奶和妈妈在热腾腾的厨房里烧着香喷喷的年饭。
“噼啪,噼啪”爆竹声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烟火五光十色,七彩斑斓,烟花在天空飞舞,宛如仙女散花,我手中的烟花棒像一条金龙,漫天遨游。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围着圆桌坐下,倒满酒,碰着杯,吃着说着笑着,欢乐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屋子。
春节联欢晚会,电视上的明星们则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演,十分精彩。最开心的是手机上的QQ,微信上激烈的抢着红包,支付宝上还有五福临门。
初一的大早,我们吃着水饺,有肉的,菜的,三鲜的,还有包了硬币的,说是谁吃到了包了硬币的,来年百事百顺,万事如意。我们都吃到了,看来奶奶是包了不少。接下来就是给亲朋好友拜年,走亲访友,拿着厚厚的压岁钱,开心的藏在自己的小金库,那是真的乐。
年味,幸福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一大早,我被炮声吵醒了。我睁眼向窗外望去,外面车水马龙,张灯结彩,一派过年的气氛。
我站在大门口,只见大人们在贴春联,我说我也想帮忙,可大人们都忙碌着,没听见。我也闲的没事,就看姥姥包饺子。哇!小饺子真好看,我也想学,姥姥说:“包饺子要有耐心,馅要不多不少,中间厚外面薄!”。我学姥姥的样包了几个,虽然不如姥姥包的好看,但姥姥还是给我很多鼓励!
又没事干了,我就去大街上玩。街上的人们全在买年货,准备过年。回来的时候已经中午,表明要吃饺子啦!我特别兴奋的走回家,一进家门一阵饭香飘过来。吃饭喽!一桌菜不知从何下手,一个挨一个尝了一遍,吃了一会儿,大家提议干杯,所有人都举起杯子,一同说“新年快乐!”
吃完饭,弟弟说要和我玩飞行棋,一直以来都是我的胜算大一点,这回他说要和我一决高下!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弟弟居然赢了!20xx年第1次游戏,居然赢了,挺幸运呀。
天渐渐黑沉下来,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了,新年真是总吃呀!姥姥告诉我们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吃到它今年心想事成。我激动的吃吃着吃着,有人说吃到硬币了。我说:“谁?我吃了这么多都没吃到!”弟弟抢着说:“是我!今天下午我赢了游戏哦!”你怎么这么幸运!
春晚要开始了!我坐着小板凳激动的看着,啊,有我喜欢的人,一直看呀看……不知不觉吃完也看完了,天呐!一点了!但我和弟弟都不困,姥姥说谁睡觉谁有红包,我和弟弟立马躺下睡了。
梦中一直回想今天,多么欢喜啊!
20xx年欢迎你!
春节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她带着爱慢慢地走来,点燃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火苗,照明了大家回家的路,让我们大团圆。给寒冬带来了一丝温暖,盼望着盼望着,春节已经在我们眼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街道上人山人海,大家买喜糖,买保健品,都在准备年货呢!在家里,人们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了红灯笼,贴上红春联,可热闹了。大家都在为迎接春节,努力地准备着。你想知道我们家是怎样迎春节的吗?请听我慢慢讲来。
今天是除夕,早上姐姐就忙了起来,她拿着毛巾开始打扫屋子。我见了,就和姐姐一起打扫卫生,我拿着拖把,这里拖拖,那里拖拖。我们忙乎了一个多小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屋子里的每个角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板就如同镜子一样闪闪发光了。
很快到了下午,爸爸和我一起装饰屋子。我们要把两个大灯笼挂在屋檐上,我很想挂灯笼,可是我太矮了,怎么也挂不上去。这时爸爸就把我抱了起来,我托起灯笼挂了上去。两个大红灯笼就像两个红苹果在风中摇晃,可热闹了!
这时,姐姐正在包饺子,我也来帮忙。我先把手洗干净,在饺子的边沿用水画了一个大圈,然后在饺子皮中间放上饺子馅,将饺子皮对折,再捏捏紧,最后折出花纹,很快,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了。望着自己包的饺子,我心里可高兴了。
一阵浓浓的饭香从厨房飘出来,原来妈妈准备了一桌的美味佳肴,有红烧肉,有白切鸡,有糖醋鱼等。啊,吃年夜饭了!在这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圆在一张大圆桌上,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谈论着一年中有趣的事。屋外家家户户也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甜蜜的幸福气息在夜空中飘荡。
这就是我们家的春节准备。你们是怎样迎接春节的呢?
每当想起《元日》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就盼望着过新年。我的家乡郑州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有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首先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的中国小年。据说这天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吃晚饭前,妈妈都会拿出“酥麻糖”让全家人分享。这种糖也叫“祭灶糖”,是在糖酥上沾满了白芝麻,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甜蜜衣食无忧。腊月二十三之后的日子,全家总动员打扫房舍,妈妈就该准备年货了。
除夕,是过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过春节的祥和气氛,家家户户都忙着赶制年夜饭。我最喜欢的活儿是在除夕这天贴对联、贴年画。你可别小看贴对联,那可是个技术活儿。首先,要把上联下联分好位置,左右上下都要对齐。相比之下,贴年画、贴门神、贴福字就简单多了。每次贴好门对,我都会远远地站着,抑扬顿挫地朗诵出对联的内容。之后,我会跑到厨房里帮妈妈准备年夜饭。爸爸总是最后一个赶回家吃饭的人。奶奶每次都是笑着对爸爸说:“快洗洗手吃饭吧,就等你了。”于是,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年夜饭。一般情况下,吃完饭《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春节的序幕拉开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起床时,我会习惯的在枕头下掏出几个红包。这是长辈们给我的压岁钱,预祝我学习进步身体健康!我通常会用这些“压岁钱”购买文具和学习用品。
正月初二是妈妈回娘家的日子,也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天。大姨二姨小姨和妈妈围着姥姥总有说不完的话,而我可以和哥哥们一起玩游戏讨论王者荣耀三国杀。
过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总之,我很自豪我是中国人,我喜欢过中国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时最开心的事,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多的东西吃,还有压岁钱、放烟花。伙伴们互相炫耀,小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大人们也会采购年货、添置新衣,穿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四处走亲访友,热热闹闹地过大年!
过年真令人向往啊!
盼呀!盼呀!终于过年了!周围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街道被打扫的干净整齐,树木被披红挂绿装饰一新,各大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对联,人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一家三口早几天就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置办年货。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出发跟家里的其他亲戚一起去酒店吃年夜饭,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估计都回家吃团圆饭了。
到了酒店,我看到酒店张灯结彩,高朋满座,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年夜饭是酒店已经预定好的菜单,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的我眼花缭乱,不知先吃那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一边笑着,你一问,我一答地说着今年的成绩,明年的打算。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祝福的话,相互举杯敬酒,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孩子们开心地接着红包、吃着、闹着。气氛非常融洽,正是合家欢乐呀!
酒店还安排了热闹的活动,在第一轮、第二轮的抽奖环节我们家二桌都中了奖,我带着表妹上去领了一袋寓意吉祥的发财米和红包;还跟叔叔、表哥一起参加了游戏环节,获得了3根从云南空运来的黑甘蔗。这些活动把年夜饭的气氛推到了高潮,整个现场欢笑声不断,真是幸福团圆年啊!
过年真好啊!我喜欢过年!
春节,众所周知,是一年中最愉快、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是一年的结束,也同样是新一年的开始。
关于过大年嘛,有许许多多正式或民间的习俗,譬如:放鞭炮呀、贴对联呀、也有贴窗花、拜年呀,当然还有一些怪怪的习俗啦!
听!“轰”、“砰”、“啪”,各式各样的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接连不断,交织成一首新年赞歌。二月九号午夜十二点,这两天的交界处;这两年的相连处;这神圣的春节呀,正式拉开了序幕。无 数人拎着炮、握着打火机、撒着鞋子,聚集在楼洞前,极其神圣的将炮铺开了。手中打火机闪烁着耀眼的火苗,一步又一步靠近了炮的引线,只听的周围一阵“噼里啪啦”的炮响,震耳欲聋!耳朵里“ 吱——”的响着。但我手中打火机依旧向引线靠去,“吱”一声怪响,只见被火附身的引线飞速向炮跑去,“嘭嘭嘭”火光四溅,石子、树枝到处乱飞,浓厚的硝烟袅袅升起,散乱的炮纸如同红地毯一 样铺了一地。“砰砰砰”,炮响在周围响个不停,此起彼伏,声音如同浪潮般有节奏,一波平息,一波又起。火光把天空的渲染成了红色,而炮所遗留的纸则厚厚堆积着,形成一条庄重的红毯子,这一 夜就在炮声、嬉闹声中度过了……
瞧!家家户户都贴好了对联,种类繁多,红的、金的、白金的,十分耀眼。有的写着“百业兴隆歌盛世,万家欢喜庆大年”;有的写着“门迎富贵平安福,家添如意兴旺财”;有的写着“全家和顺迎百 福,满堂欢乐纳千祥”……这对联可谓春节一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新的一年里,我要扬起有力的风帆,去做国家的栋梁!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和家人一起欢欢喜喜地度过了这新年第一天。
早上,我被一阵欢快的敲锣打鼓声惊醒,原来是舞龙的来了。只见演员们精神抖擞,面带微笑。领头的挥舞着绣球,着金龙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绣球,长长的身子跟着在空中腾飞,它彷佛正给我们拜年呢。家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中午,亲朋好友们济济一堂,吃团圆饭。餐桌上,冷盘、热菜、蔬菜、荤菜、汤,挤满了桌子,还有一些营养丰富的山珍海味,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一满座,“吧唧吧唧”、“咕嘟咕嘟”的声音便奏响了餐厅交响乐。饭后,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而我也高兴得上蹦下跳,因为收到了一个个充满爱的、厚重的红包。
晚上,水泥地面“全副武装”,摆上了许多整装待发的烟花礼炮。点火,发射。烟花随着一声声正耳欲聋的轰鸣,挨个儿冲上天空中顿时绽放处数朵五光十色的花儿。那些稀奇古怪的烟花最引人注目,其中有像轰炸机一样“噼里啪啦”对夜空投炸弹发出一长串声响的,有转着圈慢悠悠升空的,还有的要仔细看:闪光里飘下一个小巧玲珑的降落伞,给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连家人都被这烟花逗乐了。接着,我们走进屋子,春节联欢晚会正好开始。让观众笑的前俯后仰的相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魔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童话剧,应有尽有。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些节目,连一丝疲倦的感觉都没有。
这个喜庆大年过的真快乐、充实。在这里,我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连年有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红通通的爆竹炸开了笑脸,五彩缤纷的礼花在空中绽放,新的一年到来了!
今天是大年初一,今天嘛,最重要的事无非就是我们这些小财迷最爱的收“压岁钱”!打扮一下,今年可是我的本命年!红衣红裤可是必不可少的!穿了一身红,我们便开始串亲戚了!首先来到舅舅家,舅舅似乎早已料到我这个财迷要来,拿了个红包在我眼前晃了晃,我伸手就想拿,可舅舅收起红包,说:“好像还忘了什么吧?”我眼骨碌一转,便响亮地说:“舅舅,新年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说着便毫不羞涩地伸出手,舅舅拿红包打了一下我的脑袋,就把红包放在我的手上。我高兴地笑了。接下来,我把目标转向了刚满18岁的表哥,笑嘻嘻地说:“哥哥今年满十八,已经是个成年人,小小红包准备好,快快交来我拜年!”大家听完都笑了,说着表哥毫不犹豫地从口袋了拿出了一元硬币,学着我的腔调说:“本人今年无收入,小小心意请收下,既已收下小红包,快快给我拜年来!”我无可奈何:“哥哥新年好!”“一元最起码还可以做个公交车,不是一毛就好!”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中午,又在舅舅家吃了一顿“满汉全席”,如今还是回味无穷!下午,我来到伯父家,二话没说,先来拜年:“伯父新年好!”伯父高兴地笑了,从兜里掏出两张大钞!我顿时心花怒放,像只饿狼似地“扑”了上去。离开伯父家,我又去了老外公、姨婆婆、外婆家,收到了不少压岁钱!
晚上回到家,我累得倒在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梦里还在红包的世界了遨游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伴随着一声声童谣,我来到了大年三十。
今年我们回老家--许昌过年,在我老家的大街小巷,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家家户户都贴着红对联,处处张灯结彩,很漂亮,很喜庆,可以说是红红火火过新年。
大年三十上午,我和家人们一起贴春联。我在书上电视里面看到人们贴福,都是倒着贴的,我也想倒着贴,正要贴呢,妈妈赶快跑过来说:“你个傻妞,为啥要把福倒着贴呢?”我辩解:我是在书上和电视上看的,妈妈坚定的说:“要正着贴,要不然福全都倒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起包饺子,大人用1元,5角,1角包在其中的三个饺子里,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如果是孩子吃到就说明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如果是大人吃到了就说明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饺子包好了,菜全部都摆在桌子上,这是一桌丰盛的晚餐,鸡鸭鱼肉,样样俱全,香喷喷的,拿起鸡腿就王嘴里塞,真让人馋的流口水,撑得我直打饱嗝,吃完饭妈妈又端来了好几盘饺子我只好吃了3个,当我吃到第二个饺子时,我觉得什么东西咯牙,我兴奋的叫着:“我吃到了一个5角钱。”可能是老天爷赐给我的吧!让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吃完团圆饭,我给大家送上祝福:“祝大家一帆风顺,二龙腾飞……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声声祝福中和欢声笑语中盼到了12点的钟声。新的一年开始了,我要开心快乐的成长!
这个春节我过得无比快乐。
盼望着,盼望着,鞭炮的声音越来越清脆,新年来了!
当除夕夜的那一声钟响,我们举国欢庆,因为——春节来了!新年来了!蛇年来了!除夕夜晚,我们全家聚集在电视机前,迎来了一年一次的春晚。当一首首歌曲从耳边掠过,一个个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这时的我们,都沉浸在喜悦、快乐的气氛当中。我们边看着小品,边吃着饺子,情意浓浓。此时此刻,全球人都在这一时间沉浸着,享受着。慢慢的,电视屏幕越来越模糊了,我的上下眼皮一直在打架,最终我没有听到新年的钟声。但是,我是幸运的。春节一大早起来,我打看电视机,正演到了我昨天看到的节目,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最终,虽然新年的钟声在我这里迟敲响了几个小时,但是它仍在我的心中敲响了!
等爸爸妈妈起来了,我便去跟爷爷奶奶撒娇去了:“爷爷奶奶,新年好!祝您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时候,我示意了一下手势,爷爷奶奶对视而笑,于是慷慨解囊,一人给了我100元的红票票,嘿嘿!全家一起吃完饺子之后,我们便和爸爸妈妈出去拜年。到一奶奶家中,我就说:“一奶奶,新年好!万事大吉哦!”于是,一奶奶也郑重的赠与我压岁钱。转了好几个地方,有些大人们却不给我票票,为什么呢?唉,就是因为我今年长高了,剪头发了,人家还以为我是大人,还不认识我哩!这就让我损失了好多票票,心痛哦!
在几个小时之后,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终于“凯旋而归”,要准备中午丰盛的大餐咯!我自己都禁不住流口水了……不说了不说了,要去吃饭了,88!嘿嘿,当然,祝博友们新年快乐哦!
D. 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童谣,诗以及各地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诗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章: 老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
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诗词 : 宋 王安石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各地春节习俗:
北京市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会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山东省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江苏省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黑龙江省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蜡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吉林省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