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目标:
扰码1、喜欢欣赏音乐,感受《小兔跳》音乐轻快、跳跃、活泼的特点。
2、能进行大胆想象并随音乐表现小兔的形象。
准备:
CD机、《小兔跳》乐光盘
过程:
1、通过复习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复习歌曲,调动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特点。
教师播放乐曲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听一听这首乐曲象什么小动物在游戏?”然后为幼儿播放乐曲两 遍。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够准确时,教师可为幼儿缩小范围,如:哪些小动物是蹦蹦跳跳的?教师可边哼唱便音乐边做动作。
3、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进行自由表现。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兔子蹦蹦跳跳去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当有的幼儿表现出小兔子蹦蹦跳跳采蘑菇等动作或模仿小兔子常常的耳朵等特征时教师及时给与鼓励,然后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进行表现。
设计意图
《什么结子高又高》这首歌选自《刘三姐》选曲。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其问答式的山歌对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新歌词,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战,互动合作的空间很大。让幼儿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山歌,体验和分享着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一: 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并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2.探索与歌词相匹配的图片,理解、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图谱(附后)。
活动过程
1.以猜唱谜语的形式引入歌曲。缓衫哪
告诉幼儿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
3.幼儿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4.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5.教师请幼儿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
6.通过教师与幼儿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教师唱谜面,幼儿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幼儿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师幼合作对唱歌曲,幼儿非常投入,师幼互动效果好。
7.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说明:原曲调为岛调,幼儿学习适宜G调,教学中可选择易于幼儿接受的第一段,歌曲最后一句幼儿不易掌握可改多留说词。 。
活动二:创编歌曲《什么动物你猜猜》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塌唤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纸绣球,图画纸、笔若干,图谱,电脑课件或vcD片《可爱的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3.教师创编一个动物的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4.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5.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
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
6.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幼儿创编热情十分高涨,他们编出了什么尾巴像剪刀咧?(燕子)什么脖子长又长咧?(长颈鹿)
什么爱啃肉骨头咧(小狗)等。为治小朋友编出“什么背上有硬壳?”幼儿猜出是乌龟,教师没有乌龟图片向幼儿求助,小虎自告奋勇上来画了只乌龟,体现了平等互助的师幼关系。
7.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例如,师幼合作,男女幼儿合作,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对唱等合作形式。
8.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9.分组活动。
(1)创作画《什么动物你猜猜》,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附幼儿编曲范例
什么动物你猜猜
1.(领)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又长?(领)什么尾巴象剪刀咧?(合)嗨象剪刀?(领)什么身上有房子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
2.(领)哎,大象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叉长,(领)燕子尾巴像剪刀咧,(合)嗨像剪刀,
蜗牛身上有房子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
说明:在创编歌曲时还可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某一具体特征来仿编歌词。
尾巴系列:什么尾巴像剪刀(燕子)? 什么尾巴像把扇(孔雀)?
叫声系列:什么唱歌咩咩咩(小羊)? 什么唱歌呱呱呱(青蛙)
耳朵系列:什么耳朵像把扇(大象)? 什么耳朵长又长(兔子)……
身体系列:什么身上有口袋(袋鼠)? 什么身上梅花开(梅花鹿)?什么身上有房子(蜗牛)?什么身上有硬壳(乌龟)……
活动目标:
1、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及下肢爆发力。
2、体会团体活动中的协作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重难点:
双脚在规定的范围内跳。
小组合作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海洋球若干、塑料圈、用金色纸制作的奖牌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幼儿自由玩骑马的游戏。
2、学习玩新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六纵队,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向中间跳,然后在中间的“池塘”里采数量不等的“龙珠”,返回原路。在规定的时间里哪队采得龙珠数量多哪队胜利。
(2)、幼儿游戏。
3、开展竞赛活动。
(1)、幼儿分组开展竞赛活动,决出胜负。
(2)、给胜利的小组发放金牌。
设计思路:
幼儿对生活中的“0”,已经有了广泛地接触,对“0”也具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为了使幼儿对“0”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依据《纲要》和课改新的精神,围绕市级《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师幼互动策略研究》研究的课题,此教学活动选择的内容极具生活化,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实物,意在扩展幼儿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使之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获得直接的数学的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
2、教具、学具:3个罐子(内装有硬币、图片)、数字0—6卡片4套;直尺、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手机模型手机、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图片和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温故蕴新,复习《拍手歌》
1、以玩游戏的形式复习拍手歌。
师请幼儿各找到一个好朋友玩《拍手歌》游戏,提示幼儿《拍手歌》念到“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荡悠悠”即好。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1、小猴吃桃。
展示课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过程:
猴妈妈为小猴准备什么食物?(桃子)
(1)盘子里有几个桃子?(2个桃子)
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2表示)出示数字“2”。
(2)小猴肚子饿了,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下几个桃子?(盘里还剩1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表示)出示数字“1”。
(3)小猴觉得桃子很好吃,又吃了一个桃子,盘里还剩下几个桃子?(盘里没有桃子)没有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可以用数字“0”宝宝表示)。
(4)说说“0”的形状象什么?(引导幼儿说说:“0”的形状像鸭蛋、像橄榄、像椭圆形、像眼镜片……)
(5)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好,“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表示。还能发现生活中许多像“0”形状的东西。
2、看图说一说。
接下来看看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图片:播放课件。
①小鸟飞。鸟窝里有几只小鸟?(3只小鸟),3只一起飞走了,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鸟窝里没有小鸟),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可以用数字“0”表示)。
②小朋友上车。公交车站台有几个小朋友?(5个小朋友),公交车来了,5个小朋友都上车了,站台上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可以用数字“0”表示)。
③青蛙跳水。菏叶上有几只青蛙?(1只青蛙),扑通一声跳下水,菏叶上还有几只青蛙?(菏叶上没有青蛙)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可以用数字“0”表示)。
3、游戏“猜一猜有多少”。
分别出示三个茶罐子,内装不同物品,让幼儿猜猜各有多少。
(1)出示第一个茶罐子,内装硬币。老师手上的茶罐里有东西吗?(有、没有。)摇一摇有响声,猜猜是什么?打开看,是硬币。猜猜硬币有几个?,数数有2个,2个硬币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2表示)出示2的卡片。
(2)出示第二个茶罐子问:“有装东西吗?”(有、没有),摇摇,没声音,打开看,(有扑克牌)。“几张扑克牌?”(有3张扑克牌?)“3张扑克牌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3表示)出示3的卡片。
(3)出示第三个茶罐子,问茶罐子里有装东西吗?(有、没有),摇摇,没声音,打开看,没有,没有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用数字“0”表示),师出示“0”的卡片。
4、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情况可以用“0”表示。
(1)联系生活经验。小朋友想想,在平时生活中,如在幼儿园、家里、路上、公园里,山点、商店里什么东西没有了,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想到了,与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交流分享:请幼儿进行交流。(例:筐里有5个皮球,小朋友都拿走了,筐里没有皮球,可以用“0”来表示……)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宝宝表示。接下来我们看看,“0”宝宝还有什么本领?
三、了解“0”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0”可以表示“起点”。
(1)寻找直尺中的“0”。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一把直尺)。
“小朋友在直尺上找找“0”在哪个位置?“(直尺的左端)。
“0”右边的第一个数是几?(是1)。师在直尺上用手提示这一小段表示1,接着我们一段一段的来数一数,1后面再加一段是几?(是2、3、4……)
“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呢?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
①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好吗?老师这里有1—5的数字宝宝,你们可以想出不同方法让他们排好队,小朋友会吗?“
②分组讨论,按序排队。在各组桌上摆放1—5的数字宝宝,幼儿在小组讨论后,每人拿一数字卡,按数序(顺数、倒数)排队。师分别请两组不同的排序方法手执数字卡到前面排队,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按什么方法排队的?(是顺数排或是倒数排)。同时也请来了数字宝宝“0”排队,问:“它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在顺数排的前面或后面)为什么?(按倒数排队:数字宝宝是从6排到1的,是由多到少排列的,1最小,1再少掉1就是0;所以数字宝宝“0”就要排在“1“的后面;按顺数排队:数字宝宝是从1排到6的,是由少到多排列的,在这里“1“最小,排在最前面,所有数字宝宝“0”要排在“1“的前面。)
③小结:刚才小朋友玩“数字宝宝排队”的游戏,能动脑筋想办法,排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倒数排列法,数字宝宝“0”排在“1”的后面;另一种是顺数排列法,数字宝宝“0”排在“1“的前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0”在这里是起着什么作用?(“0”在这里是起着“起点“作用)
2、寻找温度计中的“0”
播放课件: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图中有什么?(一个温度计)。小朋友在温度计上找找“0”在哪里?(在温度计的中间),温度计的中线有一条红色线,这条红线是随着温度上升或下降的到。如果红线下降到“0”的位置,天气就会变得很冷,水就会结冰。如果这条红线慢慢上升到“0”的位置以上,天气就会越来越暖和,结的冰就会慢慢融化成水。“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着“界限”的作用。)
四、幼儿自由探索活动:
1、创设探索环境:
两边放有生活中与“0”有关系的物品:如手机、尺子、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小袋子等。
2、创设探索氛围。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0”,“0”宝宝还有许多本领呢,你们知道吗,他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待会儿小朋友去找一找,并玩一玩。
3、幼儿自由探索活动。
幼儿分别到两边的操作区找找、玩玩、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0”。
提醒幼儿:你选择的物品在还没有使用之前,先看看原来的指针指在数字几?开始使用时你发现了指针有什么变化?如使用体重器、秒表、小钩称等。
4、幼儿交流探索过程。
幼儿交流找到了什么东西,怎么玩的,发现了“0”在里面起什么作用。
5、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0”宝宝,数字“0”宝宝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宝宝表示;又如尺子、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中的“0”宝宝,他们在这里是起着“起点”的作用;再如温度计中的“0”宝宝,他是起着“界限”的作用;还有门牌号、手机、车牌号中的“0”宝宝,他们在这里表示的是号码中的空位。数字“0”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真大。
五、以复习《五只猴子荡秋千》儿歌结束活动。
1、复习儿歌:小朋友还记得《五只猴子荡秋千》的儿歌吗?我们站起来一起边念边做动作。
2、表扬小朋友念得真好,五只猴子一只一只的被鳄鱼吃掉了,还有猴子在荡秋千吗?(没有了)。没有了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0”表示),师手指头从5逐一减少到1至没有了,以握紧拳头以示。
今天小朋友认识了数字宝宝“0”这一新朋友,你们喜欢他吗?(喜欢)。现在我们一起回班级跟数字宝宝们继续做游戏好吗!
延伸活动:
一、数学区域:
投放与“0”有关系的物品:如手机、尺子、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小袋子等,供幼儿操作。
二、提供数学操作册
让幼儿练习,加深对数字宝宝“0”的认识。
活动点评:
此活动的教学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选择内容能很好体现数学生活化、情境性、互动性的教学特点。
在导入和结束活动中,能有机整合语言领域。以复习“拍手歌”形式,自然巧妙导题激趣,引发“小猴吃桃”的情景,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活动结束时,复习《五只猴子荡秋千》的儿歌,幼儿边念边表演,即活跃了活动氛围,同时也突出了此活动教学重点,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表示,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
教学活动中,能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幼儿在视觉感官中认知“没有了”,可以用数字宝宝“0”表示,很好地扩展幼儿思维的发展。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运用已有的表象,引导幼儿想象,说说什么东西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表示,
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寻找、发现“0”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寻找生活中的“0”中,能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同时也可以体现幼儿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
活动目标:
1、知道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体验规则给活动带来的好处,乐意遵守规则。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用餐、走楼梯、大转盘等)。
2、楼梯模拟、小孩人像。
教学过程:
一、传话游戏导入:在游戏中发现游戏的规则,遵守游戏的`规则,体验乐趣。
1、了解传话游戏规则。
师:小朋友,你们好!(微笑的)
幼:陶老师好!
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神秘的)
幼:喜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3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合作。
(教师请3个小朋友上来。前排后排各请一个:你来,小弟弟你来,小妹妹你来。请小朋友面对大家站成一排)
师:呀,我得站在第一个。我要传话!(语速慢)请大家看好我们是怎么玩的。
教师在第二个小朋友耳边轻轻地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并指示幼儿传给下一个小朋友。提问最后一个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
师:游戏做完了,刚才我们玩的游戏叫什么名字呀?我们是怎么做的?
幼:一个接一个传话
要说悄悄话
不能让人家听见
说的人要说清楚,听的人要听仔细。
师:恩,那是排头,恩,最后一个是排尾。
小结:刚才我排在第一个,我是排头我把话传给第二个,然后一个接一个传话,他是排尾。传的时候认真听,记住传的是什么话,传话时慢一点,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这样才能使游戏成功。
2、开始传话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玩传话游戏啊?
幼:想。
师:我们大七班有6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我们请每一组坐在中间的小朋友做排头,第一个传话的人。往旁边传话,那谁是排尾呢?举手我看看。
好,传到排尾的时候,请你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明白了吗?好,请排头到我这里来领话。(123先请,456再请。)
教师告诉排头传话的内容,并开展传话游戏:
师:好!现在开始传话。
师:请排尾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
幼: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家一起来遵守。
师:恭喜你们都对啦!因为我们都遵守了游戏规则,所以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传的话。
师幼: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家一起来遵守。(播放PPT)
二、判断他人是否遵守规则
1、播放幼儿用餐过程的一组照片。
师:我们的游戏中有规则,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规则,老师带来一组小朋友们吃饭前、吃饭时、吃饭后的照片,要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小朋友做得很棒,哪些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
小眼睛仔细看哦!
幼儿认真观看,画面定个在6张图片完整版上。
2、讨论
师:这六张照片中的小朋友,你们觉得有几张是遵守规则的?有几张是不遵守规则的?数数清楚哦!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回答情况来进行比较说明。
教师语言:
还能看到更多的吗?
看来小朋友们都觉得1、5、6几张,我们先来看看第2张。
恩,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小眼睛真亮!
我们每天都要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卫生的好孩子!还要注意什么呢?
擦毛巾,不做小花猫!
你们都每天漱口吗?这样即时的清洁口腔,保护了牙齿。
小结:看来用餐时要遵守用餐规则,饭前要洗手,吃饭时做到安静用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饭后也要讲卫生进行整理漱口。
三、解决规则问题:如何走楼梯。
师:在生活中老师发现了走楼梯的一个问题,请你们看一看。
1、观看录像,幼儿在上下楼梯时发生了碰撞。
师:刚才小朋友在走楼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幼:撞在一起了。
师:他们差点撞到了一起,哦,还好没有撞到。为什么呢?
幼:走楼梯的时候没有遵循规则,胡乱走。上上下下的,就撞到了一起。
师:来动动脑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呢?
幼儿自由回答,讨论。
2、教师模拟楼梯,示范走楼梯要靠右边。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走楼梯的时候呀,要靠右走。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要上楼梯啦,他是背对着我们的,他伸出了右手,上楼梯靠右走;他转弯了,面对我们了,准备下来啦,应该走哪边呀?哦,这边,瞧小朋友还是举着刚才的右手,下楼梯靠右走。原来上下楼梯要遵守靠右走的规则。
3、观看第二次录像。
师:听了你们的意见,请你们看看,这一会他们走楼梯的时候还会不会相撞!
观看录像。
幼:没有相撞。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楼梯上有什么呀?
幼:脚丫
师:哦,脚丫子。走楼梯的时候要按靠右走的规则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还能用标记,就更能方便的提醒大家了,真棒。
四、规则大转盘
1、请小朋友分成红队、黄队进行规则大转盘比赛
师:这里有一个规则大转盘,里面藏着许多有关规则的题目。请小朋友分成红队和黄队来规则大闯关。那谁来做黄队呢!好我们请第一二三组的小朋友来做黄队!那你们呢?就是红队哦!
等一下你们可以说“大转盘,转转转”这时候规则大转盘就会转起来。蓝色的箭头停在红色的地方就由红队来回答问题,停在黄色地方呢?(黄队回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看看哪一队的得分最多?
每个队伍先给自己加加油!
那么现在开始游戏。
2、请幼儿根据题目来回答各类问题。
a、这是什么标志?
b、怎样才能安全过马路?
c、请说出图书角看书时要注意的规则!
d、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怎么啦?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e、公交车到站时应该怎么上车下车?
f、在幼儿园学本领的时候要遵循哪些规则?
师:真棒!你们平时也是这样的吗?
黄队得了多少分?红队呢?哇都好厉害呀!给自己拍拍手鼓励下!你们都是冠军,都是第一名!
总结:小朋友们的规则小知识真多,真棒!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有规则,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公共场所、电影院、商场等等都要遵守规则,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② 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旁键选择教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有不少教师能从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角度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但是对教材不甚理解,机械照搬教材的现象仍随处可见。研究发现,教师在看待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欠深刻
新教材的有些课例,初步反映了知识的形式过程,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将学法、教法在教材之中。但是,不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组织教学内容时,简单的、机械的照搬教材,只重视知识结果,而忽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忽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使用教材时,拘泥于教材,甚至迷信教材
教材是载体,其落实新课标的具体体现,但教材的编写有其局限性,有时脱离学生实际。在使用教材时,教师是主体,教师应主动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材。但有些教师对教材肓从,即使意识到它的不足,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奉守以本为本的信条。因此,对于世袜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题材不作任何调查、修改、补充。备课仅仅是摘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3、教学内容组织的开放性不够
一是学习材料过于单一、封闭,二是学生没有参与组织,选择学习材料的权力。学习材料均来自于课本、教参、教案集等,并由教师提供。很少联系生活实际由学生提供。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整合性。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各个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双主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进行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两者缺一不可。一份好的教案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开放性。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的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从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开放;从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实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摒弃与实现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素质。
5、创造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劳动。传统的教学设计忽略了课堂变化这一基本事实、扼杀了教学的创造性。新课程使教师灵活发挥的空间增大,例如新教材的综合性及弹性加大,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资源的丰富,都是教师提高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空搜启激间。因此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的过程,应成为对教学的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6、反思性。教学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学设计不仅是上课前的构思,而且在上课后应不断地反思和补充、完善,使教学设计展现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融会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善于教学之后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思考之中。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
1、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起点能力
所谓起点能力,就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数学课程标准立足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学习的准备状态,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尚未涉及的数学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甚至知道的清清楚楚了。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时钟的认识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顺着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2)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已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3)哪些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有的教材已经注意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使新的知识有序列、有层次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而且教材对整个教学过程也已作了大体的设计,其过程隐含着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只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
例如《加法交换律》一课,教材安排的内容及大致程序如下:①准备题 27+73 73+27 58+37 37+58 你发现每组两题的得数有什么关系?;②例题,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有467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③观察下列题目,在○里填上>、<或=,28+30○30+28 207+131○131+207 54+1049 ○1049+54 ; ④从上面的算式中可以发现如下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⑤试一试;⑥练一练。这样的课教师可通过准备题和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对材料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作出大胆的猜想,然后通过让学生做一做,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之后由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出加法交换律。最后是应用规律进行相关的练习。这样的内容组织,从感知到猜想、验证、总结、应用这一过程本身即蕴涵了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学生得到就不仅仅是加法交换律这一结论性的知识。 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数学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侧重于数学技能的训练,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有的教学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也不能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还有的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对于这样的教材,教师绝不能照搬照套,不要被它所提供的材料和组织程序束缚住手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航向”,主动驾驭教材。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材料的重组,以生动的、丰富的、有层次的学习材料,创设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寓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于“教者有意,学者无心”之中。
例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安排的例题是“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还剩多少袋?”这种人为编造的题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然没什么兴趣,也谈不上什么应用意识的培养。
③ 位置与方向的教案设计
篇一: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位置与方向》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P2~4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际观察知耐好体会,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
2.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由此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并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搭铅方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平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页画面,请学生先进行观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亩搏,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提问讨论:假如你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内,你能描述一下你的前后左右各有哪些建筑吗?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为什么我们前后左右的建筑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建筑物不一样,所以其他方位的建筑也产生了变化.
5.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前我们所学的方位词:“前、后、左、右”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认识新的方位词——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东 南 西 北
二、观察感受
(师生一起到操场上)
1.认识方向.
(1)认识东面
教师:你们知道太阳早晨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吗?哪边是东面?看看操场东面有些什么?
让学生用手指向东面,并交流操场东面有什么.
(2)认识西面
教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东面?你知道哪面是西面吗?你是怎样找到的?
[学法尝试:我已经知道了东面,东面的对面就是西面,所以我找到了西面;我还知道太阳是从西方落下,所以太阳落下的这一面就是西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一起边齐声说边用手势比划: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下午从西方落下.
(3)认识南面和北面
①刚才我们找到了东面和西面.请同学们观察操场的四周,你能找到
南面和北面吗?
(2)交流:你找到了哪个方向?操场南面有些什么?操场北面呢?
2.反馈练习.
(1)让学生站好队,面朝东,闭上眼睛.
提问:我们面朝哪儿?后面是哪个方向?左面和右面又是哪个方向?
(2)转一下身,面朝南,分别说说后面、前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学法尝试:1.我的前面朝南,后面肯定是北面了,那么我的左面就是东面,右面就是西面;2.我的前面朝北,后面朝南,左面朝西,右面朝东;3.我的`前面是东,右面是南,后面是西,左面是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纠正引导.
(3)想一想,若再转身,面朝西,面朝北呢?和你的好朋友做一做,说一说.
(4)交流:你的好朋友是谁?他说得怎样?
(5)讨论: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学法反思:我明白了,东、南、西、北是固定不变的方向,不管人的面朝哪方,东、南、西、北总是在它固定的方向,并且,东与西是相对的两个方向,南与北是相对的两个方向.]
3.游戏巩固.
(1)老师念儿歌,学生做动作:
小鸡向东迈二步,
小鸭向西退三步,
小猫向南升懒腰,
小兔向北跳三跳.
(2)指名两人上台,老师念口令,学生做动作.
(3)指名学生当指挥官,全班同学根据儿歌做动作.
4.绘制示意图.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板,教师示范:在纸板上确定一个方向,根据这个方向你能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吗?
(2)学生分小组在纸板上定方向.
(3)交流纸板上的方向.
(4)小结:同学们有的把纸板上方定为东,有的定为西、南、北,这样都很好,只要定好了一个方向,其余三个方向就确定了,不过,我们所看的地图上,通常是把上面定为北来绘制的,试一试,将上面定为北,其余三个方向你能写出来吗?
(5)学生写出来后,教师引导小结: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6)填写示意图板.
①看一看,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教学楼)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纸板相应位置写上“教学楼”三字.
②其余三面又有什么,你能将它们填在纸板上吗?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平面图.
③交流,拿出自己的示意图向老师或同学介绍.
三、巩固练习
(学生排着队伍回教室坐好)
l.看一看,现在我们面朝哪个方向?老师又面朝哪个方向?
2.说一说.
老师在我们的( )面,我们面朝( )面,后面是( )面,左边是( )面,右边是( )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给大家说说吗?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第1、2题.
2.除了靠太阳来辨别方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辨别方向的方法,你知道吗?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一第1题,此题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教学时,教师应适时指导,可先指出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他方向,再让学生结合教室里的实景说一说.
练习一第2题,是实际应用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同桌学生合作完成,由一名学生说,另一名学生绘制出平面示意图.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填空.
(1)太阳从( )方升起来,从( )方落下去.
(2)长江的水是从( )向( )流.
篇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教师:付惠敏
教学内容:教材17到18页
学习目标:
1 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 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回忆以前学过的位置与方向知识,你能说出哪些?
师:你能说出地图上的方向吗?
从而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目标导学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 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 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
让一名学生读学习目标,其余学生认真听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
目标,为这一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法指导合作交流
(一)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出1号点、2号点实景图的什么地方。
开阔视野:
了解定向运动有关知识
1是一种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
2 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是一项人与自然融合的运动,是一
项挑战自我的运动。
3在运动中有回归自然,身 心 放 松的 良好感觉。
4
城市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里进行, 公园里进行,也可在 环境优美的校园里进行。
(二)观察平面图思考如下问题:
1了解比例尺
2师:这次公园定向越野赛第一赛段是从起点到1号点,从起点如何
很快的到达1号点,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去做?
小组之内相互交流,然后汇报你们的想法。
3.探索1号点位置。
师:只知道向东北方向走,能又快又准的找到1号点吗?
(课件演示)
师: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1号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
小组讨论
师:哪个组有办法呢?
汇报:我们量出这个角是30度,说明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度的方
向上。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伟大的,那我们更应该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课件出示)
师:大家能估一估,1号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吗?
预设两种可能:
1东偏北30度的方向
2北偏东60度的方向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你同意哪一种呢?
通常我们要从角度比较小的这个方向说,那该怎么说比较合适呢?
(三)减负小歌瑶
位置与方向, 生活常用到,
要想定位置, 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 距离少不了。
四、综合应用
以学校为观测点:
①邮局在学校北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书店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米。④电影院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五、巩固练习
(1)学校在小明家 北偏___ ___的方向上,距离是 _____米。
(2)书店在小明家 ___偏___ ___ 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米。
(3)邮局在小明家 ___偏___ ___的 方向上,距离是_____米。
(4)游泳馆在小明家 ___ 偏 _______的方向上, 距离是____米。
六、分享收获
(1)一般先确定( ),再确定图上的()。
(2)我还学到了( )。
七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师:下课以后,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以校门口为观察点,能不能给家人介绍咱们实验小学学校里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我相信,做了一定有收获!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小组内合作交流
评价设计:
从以下方面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常规方面
1课前准备是否做好
2是否有端正的坐姿,能否坚持一节课
3注意力能不能一直跟老师的思路走
4能不能一直都认真倾听学生的答语,做一个会听的学生 5能不能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
6会不会和他人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7一节课你帮助过几次别人
知识方面
1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评价学生情况。
2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情况。
3师生、同伴之间互相评价
4通过学生作业情况评价
板书设计:
篇三: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东西南北
刘宝锋
二〇一四年三月九日
一、教学课题
位置与方向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四、课时安排:
7课时
第1课时 东西南北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平面图上东、西、南、北及起点(观测点)的位置关系。
②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时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动脑能力,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2、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3、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作业。
P20/练习三第1
④ 集体团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了解建立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提高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培养主人翁意识,提高与集体其他成员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新的学习环境,对新的集体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培养主人翁意识。自觉融入新的集体,发挥个人特长,与同伴团结合作,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教学重点:1、发挥所长,奉献集体。2、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教学难点:1、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教学方法:活动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识新同学之后,我们将在这个新班级中国共产党同学习和生活,我们都希望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那么我们该如何创建新集体呢?
(二)讲授新课
讨论:我们来到新的学校,开始中学生活,组成了新的班集体,那么,为什么我们可以叫一个集体?是不是只要是一群人在一起就可以叫一个集体呢?电影院的一群观众是不是一个集体?局返运动场外的观众是不是一个集体?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是多种多样,也有的同学可能说不出什么原因。先不急于说出结论,通过以下活动,得出初步的概念。)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1、活动:“让我们先看看心目中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吵宴子的?”
活动过程:
(1)、让学生谈谈自己原来小学时的班集体
(2)、再让学生谈谈对我们这个新的班集体有什么希望,以及为什么这样希望?
先分组交流,我心目中的集体是个什么样子的。每组指定一个同学记录,准备在全班交流。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把本组的交流结果在全班宣读,老师做好板书。交流之后,将内容再次筛选,生成班级的共同目标。在交流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习风气、班级舆论、文明礼貌等几方面去描绘。
(活动要求: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和期望,让学生共同形成一个集体的美好远景即集体建设的目标。)
2、生成共同目标后,提问:剧院的观众、运动场外的观众有没有共同目标?从而得出集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思考:一个集体为什么要有共同的目标?(引导学生从正、反方面思考)
桐碰饥板书:1、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过渡:我们有了一个班级的共同目标,那么,靠谁实现目标?怎样实现?班内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二、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1、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研制、成功发射片断。(或“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研制、发射片断。)“神舟五号”的巨大成就是怎样创造的?数十万科技大军怎么组成的?谁的岗位更重要?他们可以相互取代吗?
我们的集体同样靠每一个成员共同来创建,在我们的集体中,有哪些工作需要大家做?工作有轻、重之分吗?
2、讨论创设情景:学校准备举办秋季运动会,我们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班集体争光,每一位同学如何去做才能取得好成绩呢?
先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共建集体。这是班集体的又一个特征: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奉献自己的力量。由这一结论,推广到其他班级事务方面,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新的班集体有许多事情需要大家去做,板报组成员、科代表、班委会成员、各小组长等工作需要同学们去做,如何对待这些服务性工作,希望大家思考后做出选择,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正确选择。
3、活动:“看看我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的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硬纸片上写上自己的特长或自己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谈谈怎样将自己的特长或性格与班集体的建设联系起来,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教师总结:可见,班级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性,我们每个人在班级中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后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板书: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活动要求: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都是有所长的`,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寻找到最适合的位置,为集体的建设作出贡献。)
过渡:为了实现集体共同的目标,需要我们集体中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那么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仅仅靠这个行么?怎样才能表现出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呢?接下来我们先来听听一首震撼人心的歌曲。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1、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会唱的同学一起唱起来,也请同学们边唱边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道理。赞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首歌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众人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动人场面。让我们体验到了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会到。生活中很多事情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2、展示材料: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女排主力队员赵蕊蕊因伤病无法上场,场上少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队员,很多人认为中国队取胜基本无望,但是最后结果是我们胜了。而美国梦之队的队员,几乎每一个都非常优秀,个人能力十分突出,但最终只得了第三。
学生讨论: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夺冠和美国梦之队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引导分析:中国女排在少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队员,很多人认为中国队取胜基本无望时,但是最后结果是我们胜了。什么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发挥了团队精神。)而美国梦之队的队员,几乎每一个都非常优秀,但最终只得了第三,从多位评论家分析认为他们输在了个人的单打独拼,没有很好的配合。
结论: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是一个集体具有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由这个结论推广到前段时间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发射成功原因,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还有学生学习、生活中需要团结协作的事例。
板书:
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教材P8“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个班级”
活动过程:
(1)、让学生阅读P8的材料。
(2)、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材料提出的几个问题,每小组派代表记下讨论结果。
(3)、各组回答自己的答案,教师评价并归纳
(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搜集并说说有关团结精神的名言警句、歌曲。
4、游戏:两人三足跑。具体做法:为了突破难点,进行团体凝聚力训练,请四位同学出来,两个同学一组并排站,而后发给每组一根绳子,每组的两个同学同向而战,用绳子把一个同学的右脚和另一个同学的左脚绑在一起。让他们用三只脚跑,亲身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说说:输的原因,成功的做法和原因,及比赛的体会。
(活动要求: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也很重要。)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拟出发言提纲:如何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深入思考,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班内的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是否也起重要的作用。
教师小结:同学们,班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同学的努力,每一个同学和成长也离不开班集体,让我们高歌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班集体的旗帜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四)课堂作业:配套练习册P2-4
(五)课后活动:“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设计。
2、利用班会课进行评选。
(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对新集体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集体意识,萌生集体荣誉感。)
⑤ 三年级下册《电影院》的教案怎么样写
《电影院》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趣味练习”等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在学生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探索估算与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交流的渴望;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提倡算法多样化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的教学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镇级小学,与本镇其他小学相比,教学设施较为先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教育。课改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三年的课改实验,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
(课件出示电影院)
(一)创设情境
师: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有500人去看电影;还知道笑笑说,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
师:同学们想一想,笑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影院有21排,每排有26个座位。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500人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生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棒!请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引导探究
1.估一估
师:电影院的座位够吗?你们是怎样估算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学生组内讨论时,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各种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再组织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生1:20×25=500。 假如是20排,每排25个座位,能坐500人;那么有21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的人数大于500,所以够。
生2:20×26=520。假如20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520人,520大于500,所以够。
生3:21×25 =525。因为20排,每排25个座位,就能坐500人,再加上一排25人是525人,525大于500,所以够。
师:通过交流,我们又学到了许多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2.算一算
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2)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交流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其中一种算法就可以了。)
(3)小组长汇报,教师讲评。
师小结:请大家观察以上几种算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用竖式计算时,同学们要注意进位的算法。
3.趣味练习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题,想看一看大家的计算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又有新的提高。
(1)试一试
24×28 5×36 35×4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教师重点指出:5×36除了用口算方法以外,还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后用竖式计算。)
(2)抢算(教师读算式,学生抢答。)
6×30 16×70 30×12 7×90
60×7 25×60 35×20 50×12
(3)教材32页第3,4题(渗透思想教育)
师:第3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语言表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最近北京市用水管理部门明确指出规范市民的用水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节约用水。那么,大家想一想,要节约每一滴水,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生1:洗完手立即把水龙头关掉。
生2:看到有浪费水的现象及时劝阻,并讲明原因。
(4)算一算
38×12 32×16 61×34 38×25
56×24 37×18 42×28 18×23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A.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长组织在组内核对,并作好记录。
B.小组长汇报组员的完成情况。
C.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针对共性问题,组织集体讲评。
〖教学反思〗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特别是对个别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应该及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快乐。
⑥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液槐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友埋基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好谨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12=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
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
……
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
(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00盒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展开探究
1.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笔算过程。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30-3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
你到过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了什么?能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吗?
演示情境图——美丽的街灯,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有:
29个广告灯一天租金多少钱?
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提出更多问题,将所有问题板书或装入问题口袋。
二、探究新知
1.板书问题
师:这节课先来解决“29个广告灯一天需多少租金?”好吗?
2.比较异同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交流算法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齐数位,从个位乘起,再乘十位,……
师:我们再来练习一道,教师板书:29×32=928
4.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最后教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乘乘数的个位,再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注意对位。
5.揭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
31页1、2、3题,独立解决。
31页4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2.补充练习
(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⑦ 大班游戏摩天高楼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游戏摩天高楼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废旧牛奶盒、罐,想象设计制作高楼。
2、能用线条大弊姿胆表现出楼房的各种形态。
3、对线描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液信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利用废旧牛奶盒、罐,绘制各种形状的高楼若干。
2、师生共同收集牛奶废旧盒、罐子、黑色构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儿歌导入:《数高楼》,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造一造楼房。你们在到幼儿园的.路上,看到路边有哪些楼房啊?(医院、菜场、银行、电影院……)二、图形刺激1、出示教师范作,初步感知各种楼房。
师:老师也造了一些楼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房子啊?(医院、小区、幼儿园、电影院、超市、银行、别墅)怎么看出来的啊?(上面有个加号,就看出是医院。)(因为有个小字,所以猜是小区。)(有个电字,猜是电影院。)2、仔细欣赏各种线条组合的"高楼",探索"高楼"的不同造型。
让幼儿欣赏高楼的不同造型,(房顶、阳台、门窗造型等)允许、鼓励幼儿拿起盒子,观察盒子四周不同的房子线条造型。
3、请幼儿相互交流,"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高楼?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4、请个别幼儿发言。指导制作过程中用线描的方法大胆创作。
三、创造表现1、幼儿设计创作各种不同的高楼。
2、每人一个废旧牛奶盒,在四个面上绘画不同的高楼造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赏评将幼儿高楼作品放在一起,请"设计师"讲讲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评选"优秀设计师"。
活动反思:
一、有效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而教学设计是基于对本班孩子的了解以及对于教材知识熟练把握上做的较高层次的教学课堂管理。结合小班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选择了故事《鳄鱼和长颈鹿》作为活动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展开环节分为了两部分:首先设计选择同样形状、大小的积木玩具引导幼儿合作盖高楼环节,借此给幼儿提供一个盖高楼租埋绝的初步经验,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第二部分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操作,从而学会运用各种材料来堆高、堆稳的方法。第三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幼儿成功搭建高楼的照片,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总结出搭建高楼地方法。结束部分没有特意设计,在幼儿自由操作中自然结束活动。本教学设计的不足:首先知识目标的制定偏于简单,幼儿很容易完成。其次,活动流程设计不是很合理孩子坐下站起来频率太多,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第三,照片的放映设计虽很有新意,但效果不是很好,孩子过多的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高楼。二、有效的分配课堂时间。有效的分配课堂时间,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出更准确的阐释、叙述从而引导孩子参与各项活动,最终完成活动目标。本次《盖高楼》活动的不足在于没有合理分配好课堂时间,使得各环节活动开展有蜻蜓点水的感觉,显得都不够扎实,尤其是自由操作环节的活动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