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些放出去的9.9的电影票,背后都由官方用巨额资金去“票补”的,这就形成了大量的票补对真实票房有没有影响的问题,我有篇文章是有提到这个问题的,很多人都热衷于刷到超低价电影票,因为当你在同一影院的同一场次里时,你拿着9.9的电影票,而别人花了59.9,自然又多得一份看电影之外的满足感。
网上的电影票为什么会便宜?
几块钱或十几块钱就能在网上买到电影票,有时候想想那么低的价格,影院、发行方、片商怎么赚钱呢?其实这些完全不用大家担心,因为你低价买的票,自然有人买单。
② 喜欢你观后感
中国人含蓄式的情感,让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说出心中的爱意,所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都蕴含在“多吃点”三个字中,下面是我带来的《喜欢你》观后感700字,快来看一看吧。
电影《喜欢你》有个桥段,是关于路晋与他爸的对话:
“爸,好久没有跟你一起吃饭了,一起吃个饭吧”
“这段时间没有见到你,身体有没有好一点?”
他爸边吃边翻着报纸,没有理会路晋的话,“这些媒体就是专门收集蠢货,把他们集中起来让大家来看。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随便接受采访,看,成笑话了吧。”
“一定要在吃饭的时候说这些吗?”
“谁让你在吃饭上浪费这么多时间!食物是人的初级本能,你被他控制,表示你的意志力薄弱。”
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这么一想,确实是没什么毛病。可是往深一层想,当在饭桌上不是只有一个人,吃饭的目的就不仅仅为了简单的填饱肚子,而是又多出了一层含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情。很多关系,都跟吃饭有很大的联系。两个陌生的人可能会因为一顿饭而认识,成为朋友; 两个互有好感的人可能因为一顿饭而确定了关系,成为恋人。
那些很久才见一次的人,把两人之间难得能一起吃饭看的非常重要。填饱肚子已不是吃饭的主要目的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才是。因为,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一起吃。这个时候,吃饭更多的是一种陪伴。
大多数在外读书的人,一个月才回家那么两三次。但每次回家,家里人总会烧一桌好菜,熬一锅靓汤。而且不论你瘦了还是没瘦,他们都会说你瘦了,叫你使劲吃。以前,我并不是很理解。明明我说吃饱了,他们还问我吃不吃。有时候我在外吃过东西了,他们还会问,要不要试试这个,这个要不要试试。后来,我大概明白。
中国人都比较含蓄,其实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们表达他们的爱意。他们知道的,可能就是给孩子们烧一桌好吃的饭菜。所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其实都蕴含在“多吃点!”这三个字。
当本阿弗莱特、詹妮弗安妮斯顿、詹妮弗康纳利、斯嘉丽约翰逊、德鲁巴里摩尔、布莱德利库珀汇集在同一部影片里,谁不会认为这是一部爱情轻喜剧呢?但它还真的不是,尽管一帮俊男美女组团,有夫妻、有情侣、有相亲男女、有暗恋、有迷恋、有婚外恋。讲述的却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愿面对的事实: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听过这样的话:他太喜欢你了,而你太漂亮太能干,他不知所措。...他显然很喜欢你,我相信他只是弄丢了你的号码。...他不约你是因为,他被你成功的事业吓倒了。...他没约你,是因为你知性成熟。...相信我,因为他刚结束了一段认真的感情。...相信我,因为他从没有过认真的感情。...我保证他只是把你号码忘了。...为什么我们这样互相宽慰,难道因为我们太害怕...太难说出那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没错,这个事实让人害怕也让人难以启齿,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个事实太伤人。
中国有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西方莎翁则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影片中五个女生,琪琪、珍妮、贝茜、安娜和玛丽,无论是已婚的、同居的、单身的还是有人爱的,没人爱的,遇到感情上的烦恼,都不免把好朋友当作知心大姐或垃圾筒一吐为快。琪琪正在寻爱的途中,对初次约会的康奈一见倾心,然后就一直等对方的电话,是电话坏了还是他太忙了?珍妮会说“他一定会打给你”,而阿历克斯则一针见血的说“男人没打给你,是因为他不想打给你。”事实证明,生活毕竟不是童话,现实总是残酷的。康奈的确是没有兴趣再见琪琪,因为他一直暗恋着安娜,而安娜则介入了珍妮的婚姻。珍妮与本是从大学恋爱一直到步入婚姻,应该是说非常有感情基础的,但是正如张爱玲所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当珍妮蜕变成蚊子血和饭粘子时,年轻性感的安娜与本不期而遇,本抵挡不住眼前这个新的明月光和朱砂痣的吸引出轨了。安娜问本“为什么结婚”?本说“因为她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结婚那就分手,所以我们就结婚了”。这到底是爱呢还是不爱?如果不爱真的分手又如何呢?到底是结婚了多少还是爱过的吧?不结婚会不会成为分手的理由呢?答案显示是肯定的。贝茜与尼尔在一起七年了,尼尔认为“我们很幸福,我爱你,我属于你,我们生活很好,为什么不就这样幸福下去呢”?然而七年之后贝茜终究问出了“你到底会不会娶我”?在没有得到尼尔的答案之后他们分手了。本说“没有男人想结婚,他会错过全天下的女人”,尼尔说“我不想和别人一起,我只想和贝茜一起”,持有这样两种观点的人,前者结婚了,后者却不想结婚,结婚与爱情到底是不是必然关系呢?影片的结局是前者离婚了,而后者结婚了。这样的答案难道不是已经很明确了么。结婚是因为爱的前提,而爱情总是无法预知的。一开始谁知道琪琪的真命天子是阿历克斯,而康奈的真命天女是玛丽呢?
有时我们太专注于寻找幸福...而没有学会如何读懂别人的暗示,如何分辨谁是真正爱我们的人,如何分辨这个人是不是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即使你曾经受伤或者出糗,你也绝不能放弃希望。送给还在寻找真爱途中的姑娘们。
很好看的一部爱情轻喜剧!剧情其实有落俗,但是全部情节都是围绕着美食展开,就把主题限定在爱情和美食这两个关键词里,很治愈,很舒服。周冬雨演的顾胜男是个小厨师,个性疯疯癫癫,神经大条,但是其实内心细腻,对美食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不得不说,这个角色真的就是周在本色出演,演的一点不觉得尴尬,完全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别里面有一段,在知道金城武的心意后,掩藏不住自己的喜悦,蹦了一句“我性不性感?”真的演的贼好。金城武演的是个总裁,乍一看是个思想境界极高的大神,逻辑思维很强,理智客观冷静,对于食物有关的一切要求都很高,不肯轻易改变自己。他和顾胜男角色性格的差异爆发出很强的喜剧效果,里面的台词和笑点自然流畅,不觉得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一个情节,周和金吃河豚中毒后,两人出现了“幻觉”,以为下雨了,两个人撑着伞在外面躲雨,感情进一步深入,这里处理的很好,让我联想到《午夜巴黎》里男主和玛丽昂歌迪亚在深夜里漫步的桥段,非常非常浪漫。最后,电影的配乐取景都是和主题匹配的恰到好处,总体很享受观影的过程!最后的最后,金城武好帅好帅啊,每看个剧都要新认一个男神,朕的后宫日益壮大。
上周六下午我一个人去比高电影城锦绣店看电影《喜欢你》的点映场。是我在娱票儿上19.9元再用平安信用卡周末立减15元最后只花了4.9元买的票。
这部电影最近在格瓦拉淘票票等APP上还有优惠活动,形式和上次我介绍的一样,我就不详细赘述了,同时本周还有《记忆大师》和《春娇救志明》以及《拆弹专家》参与票房竞争,优惠活动当然也差不多同期在各大APP上推出。说起票补活动印象当中从我12年开始找优惠活动到电影院看电影后没几年网上就提出要取消此类活动,可是喊了好多年都没取消。我想和中国电影市场分级一样可行性比较难,因为还没有真正一家一统天下,加上网上有很多免费资源,很多人又习惯在各大视频网站看电影,况且国产片质量依然比起国外片差很远。一旦取消优惠活动我估计除了一些花痴粉和电影迷,大多数人不会花正价频繁去电影院看电影,对于国内电影市场长期来说倒也不算坏事。因为投资方不能盈利自然就会减少投资烂片,会想办法拍质量好的电影收回投资吸引观众,除非你是不计代价捧自己女友或儿子。对于观众来说本来更加喜欢看国外片的居多,那些没演技的小鲜肉片酬太高了,当市场冷却泥沙俱下后或许中国电影市场才会迎来正常的发展。不过目前来看优惠活动还是有的大家不用担心,多下几个APP办几张有活动的信用卡准时参加就行。言归正传讲电影。
故事讲的是掌管跨国经济体的路晋(金城武 饰)刻薄挑剔,仅有美食这一个爱好。创意厨师顾胜男(周冬雨 饰)迷糊邋遢得过且过。一次收购,一道女巫汤,路晋喜欢上了顾胜男的菜却讨厌极了她这个人。喜欢还是讨厌究竟何去何从?
《喜欢你》是由陈可辛、许月珍监制,许宏宇执导,金城武、周冬雨领衔主演,孙艺洲、奚梦瑶、杨祐宁等联合主演的爱情电影。这部电影主要是上海取景,改编自蓝白色的畅销小说《终于等到你》,讲述了一对不搭调男女因美食结缘的奇妙爱情故事。
现在好像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特别多,相比国内编剧自己胡编乱造来得好。和上次看的《傲娇与偏见》一样又是一对身份地位悬殊的欢喜冤家。这次孙艺洲演金城武的秘书,名模奚梦瑶演他女友(终于不用看杜鹃性冷淡的脸)。
杨佑宁演的是周冬雨的渣男上司,张国柱演金城武严厉的父亲,林志玲演金城武的御用私人厨师,高晓松演节目主持人,赵英俊演警察。
网友还戏称那只女主的狗很像孙红雷老师。
演技上来说都表现不错,最近白百何出了丑事后王珞丹未必能真的出头,小妞电影的掌门人我估计也就周冬雨接掌了。虽然很多电影中角色性格雷同不过在电影《七月与安生》里的惊艳表现证明她还是有好的演技的。
保养不错的金城武在《摆渡人》演的神经搞笑的角色虽然电影本身饱受诟病,但是为了这部《喜欢你》人物表演方式打下了基础。
他演挑剔冷酷的霸道总裁展现搞笑自黑一点没有男神的包袱非常有意思。
电影本身的故事很多人说俗套,其实爱情故事难免有些雷同。这次两个人物又是天差地别的差距,女主是个做菜厉害但是生活中吊儿郎当身材像韭菜大大咧咧的单纯妹子,男主是从小被父亲培养成不合群且循规蹈矩的商业巨子。按他父亲的意思讨厌使人孤独,孤独使人清醒,清醒就不会受人影响。这两人按概率不太可能会有机会相遇并产生化学反应,但是爱情就像一场雨,落下来的时候,你撑伞也没有用。电影里男女主角吃了河豚中毒后产生了幻觉,彷佛全世界就只剩下了彼此,不会顾及别人的眼光。
电影里先是种种误会彼此初次印象很差,后来是因为菜而发生的情愫,所以说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要注意的是前提是那个男人不是渣男。
现实生活中基本不能遇到身价350亿美金长得还像金城武这么帅的钻石王老五。电影中有一个桥段男主为了女主乘飞机飞回上海来找她追到了菜市场,有网友说以他二十年菜市场的经验告诉你们菜市场不会出现这么帅的男人!可想而知概率真的很小,找对象还是要脚踏实地找个合适的,门当户对一般才比较保险。电影中各式美食非常诱人,男主吃了有种幸福感,对于一个自己煮方便面都会掐秒表十分顶针的人来说对于食品的味道是非常挑剔的,能迎合这种人口味想必女主厨艺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电影告诉我们看似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能相爱应该在某种方面是有契合点的,否则就是正好互补。人生就像羊肉难免被涮,但是人要活在希望中,说不定那个对的人很快就能等到。
影片的配乐和色调我都很喜欢,结局也不错很温馨。没有俗套的吻戏和床戏,没到小说最后的结尾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有续集。满分5分制,我打3.5分,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舌尖上的爱情。
看【偏偏喜欢你】,萧晗仅仅为了小时候项昊救了她,而一直一心想着嫁给他;不怕艰辛,不怕苦难,甚至愿意付出生命(但事实上她是欧阳飞救的)。这让我想到了古代的爱情,那个时候,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算是谈婚论嫁,甚至到洞房都不知道自己的老公长什么样子;而当女人嫁入以后,就会本本分分,操持家务,相夫教子。
虽然,现代的人都不喜欢那样;可至少女人会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老公忠诚;她们不会背叛老公在外面找男人(也有少数会外遇的,相比今天的社会就是沧海一粟)。
在古代,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从他们有婚约,结成家,都会有一颗忠诚的心来守着这个没有感情的婚姻,更加不会抱怨自己的婚姻。在古代的婚姻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结婚后有感情的。
从他们的行为,可以总结一个经验:不管你是嫁还是娶,一个人的外在条件如何,内在条件如何都没有什么关系。我想到一个比喻来形容古代的婚姻:就像我们打牌,你不知道将要摸到的是什么牌,而是不管你摸到的是什么牌,也会很认真的打完,让自己的损失的更少,得到的更多。他们也不会说我要找个什么样的对象,也不会说必须要有这个,必须要有那个;先不说你没那么幸运找到,事实上,即使让你找到了也不见得幸福。
我问了好多人找对象的标准,几乎所有人的要求都是外在的物质基础上(长相,收入,个子),也有很多人会说,对我好就行,爱我就行,疼我就行;当我追问什么是爱,怎么算好,如何疼的时候,却说不上来。但若细想,这跟婚姻的好坏是否也没多大的关系。也会碰到有人问我,你找对象的标准是什么?想想现实的社会,让我哭笑不得。
我若说自己没有事业,长的'不帅,个子不高,又是个穷光蛋,肯定会说我自卑,要么就是躲的远远的。但不管别人怎么认为,至少我说的是实话。也不知合适开始,我开始利用自己的缺点交朋友;有新朋友时,我总会说自己的缺点,因此吓跑了很多人。交朋友就像找对象,爱你的人再多,关键的时候不靠谱,用到的时候让你失望有什么用呢?
可能有点跑题了,不过没关系,现在我又跑回来了。后来我总结了找对象的要求:第一,是愿意接受你并且真心过日子的;这样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忠诚爱情的人;第二,懂你的人,要知道爱你的人不一定懂你,但是懂你的人一定可以给你幸福;这两个因素少一个都不行。
幸福没那么容易,因为即使你知道了这两个因素,你看不透人心也就无法窥探别人心中的想法;也有人说是相处,去用时间的来看清一个人;我要说的是,如果每个人都要去用时间才能看清,那么你还有多少青春可以消耗的?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赌。
这些日子总读重口味的小说了,来本小清新也不错。这本小说读的很轻松。一点也不需要用脑子。可以跟着作者的心情走,不用联想前一篇与后一章有何联系。我不想把它归之为小说。但又不知道该叫它哪一种。文笔很随意,但又不失风趣,有时读着读着都可以笑出声来。很能缓解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我这颗小心脏啊,有时跟看偶像剧似的。这是一本回忆青春爱情的“什么”。这里我把“青春”“爱情”放在一起了,仅是个人感受。这是一本回忆录吗?好似又不能加“录”。都是一些过去的点滴。因为这些生活中的点滴没有构成一个故事,所以我不想叫它小说。作者写了她与F君从高中到结婚的一些有趣的事。不错,是很有趣,但总感觉哪不对。我不怀疑事件的真实性,但是对于作者的性格我真是不知道她究竟是属于哪一种?也许我没有遇到类似经历和性格的人,所以很难正确的体会到她的感受。比如说我很难想像她说自己很胆小,但是有时做出的事那么不符合我认为的样子。又或者她说她很自卑,可是我总是觉得她很开朗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表面坚强内心软弱?!总之我喜欢她表现出来的样子,而不认为她是她自己认为的那个。对不起,这是我的感觉。我想说真话。这次我不用记下里面的内容。以下仅写我读后的感受。真正的读后感哦。
两个人在一起,相恋到结婚一定会经历很多故事。当然有好有坏,我想那坏的一定是占了很小的比例,否则两个人也不会踏上婚姻的殿堂了,除非脑子进水了。看着看着我会想起我们家的小王,他也不错哦。他不帅,又没钱,个子又不高。但对于我,他很真实。虽然他不帅,但是帅又不能当饭吃,我也没觉得他有多丑。他没钱,有时对我还很吝啬,可是他对朋友和亲人却不这样,慷慨得让我觉得不是同一个人。他个子不高,可是我的个子也不高啊,可能只有这点我们是最般配的。哈哈。他在别人眼中很正经,回到家,或是单独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又是那么幽默。他会给我带来很多快乐。这种感觉很不错。也许大部分男生都会有一些大男子主义吧!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时我会跟她斤斤计较,显得我很小心眼,可是我又想不起我们曾经因为哪件具体的事争吵过。他很细心,正好可以弥补我的粗心。有他在,我不用操心家里的一切大事小事。当然他有时也是忍受不了我的这种大意滴。可是我一点也不想改。因为我的世界里有他。写到这感觉我好像夸他似的。我真的是无心的。但我说的也都是事实。他也会惹我生气的,虽然我记不起来什么时候,但是真的有过。但一切都会过去的!只要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我要和他(她)走下去,一直到永远。那还有什么怨言好说的呢?
这本小说,它不长,不刺激,又不连贯,没有具体的故事,也没有引人入胜的逻辑。但是就是因为这些生活中的点滴,会时不时的勾起你的回忆。那些有趣的画面,会让你的思绪回到我们的高中时代,或是你想回到的某个过去。它会让你那颗被现实麻木的小心脏时不时的加快跳动。有空的话读读它吧!也许你不会十分的喜欢它,但也不至于让你失望。你一定会想很多很多,美好的,浪漫的,很多很多......在凡杂的生活中,我们要静下心来,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等你思考后,你会更加清醒的对待现实。会更在乎身边爱你的人......
③ 每次看电影订票app,比如豆瓣、淘票票和娱票儿这种的,数据变化都特别大,这应该是刷分刷的吧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豆瓣这些用户还是很多的,也没必要这么做
④ 3月20-26日重点推荐5部电影
3月20日—3月26日一周,新片仍然不多,抢票房的大户,进口片有金刚,国产片有喜剧人,在这两部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一部质量很不错的文艺片《八月》也要一起上映了。这对于在这几个月中对国产烂片忍无可忍的你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1、《唤爱》
上映日期: 2017-03-24(中国大陆) / 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观影指数
豆瓣网观影指数:15073人
猫眼电影观影指数:2892人
娱票儿观影指数:2377人
剧情简介
西部小城,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国有制片厂家属院里,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响。少年小雷在此间懵懂成长。
点评
春节之后国产文艺片的第一炮,届时影院和观众对其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实际上也是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晴雨表。
综合评价:院线认可度2★、吸金指数2★、话题性4★
您想看哪部电影?
⑤ 如何评价《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是乐华娱乐、艺星海影业出品的动作喜剧电影。
该片由郭大雷执导,贾乃亮、马丽、王迅、梁超、于洋、屈菁菁、金士杰、曾志伟、九孔、刘慧等主演,于2017年2月10日在中国上映。
⑥ 票房是什么意思(电影票房包含哪几部分)
电影人依旧在呐喊。
自从3月27日电影行业复工被紧急叫停以来,无论是下游的放映端,还是中上游的出品、制片、宣发端,各个链条的电影人们,以及行业外的部分媒体大V,都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为电影行业的安危发声。不仅仅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甚至在知乎、B站、抖音甚至贴吧、虎扑等平台,也能看到各类“意见领袖”们的摇旗呐喊。
虽然不少网民依旧抱着对电影行业的极大敌意,但是相对比2月末“复工指引”阶段的满屏抗议,目前大多数普通网友也逐渐开始对停滞整整三个月的电影产业抱有同情了。
然而通过阅读各类意见领袖们为电影行业的呼吁,也不难看出仍有不少人对【电影票房】这一电影行业最基本的概念存在错误认知,这其中不仅仅是行业外的媒体大V,甚至包括不少电影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并不是所有电影人都对电影票房本身、以及关于服务费、专项资金、营业税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因此也在呐喊呼吁的同时,犯了不少错误。
电影票房包含哪几部分?如何分账?电影专资为何不下放?票房怎么分成?本文就从头到尾,深度解构【电影票房】这一概念,相信也能解答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第一层:影厅服务费
严格意义上,影厅服务费并不属于票房,2019年全年642亿票房并不包含影厅服务费,但这也确实是观众购票实际消费价格中的一环。不同于大多数人都了解的电商服务费,影厅服务费并不被普通观众所熟知。即使在业内,直到去年上半年《复联4》的天价服务费事件,才让这一费用映入从业者眼中。
什么是影厅服务费呢?简言之,就是高等影厅的额外入场券。在满足电影发行公司所要求的最低发行价后,影院将实际售出的价格拆分为“发行价+影厅服务费”,其中只有发行价部分参与分账。与传统偷票房所常用的双系统、截流软件等不同,影厅服务费是基于通过了国家备案,合法的售票系统的功能,在国家电影专资办系统中皆有完整的数据统计。
影厅服务费的作用,是鼓励影院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条件,鼓励VIP厅、IMAX等特效厅、4D厅等特殊厅的建设,让影院从硬件升级中得到理应属于自己的回报。虽然不是所有影院都会有服务费设置,但是但凡是有一定票房预期的电影,都至少会有3D、IMAX、杜比全景声、杜比视界、中国巨幕等发行版本中的一种。哪怕是被打入冷宫的影片,可能也会在某个时间段在影院的VIP厅播放。因此绝大多数的院线片,可能都会有影厅服务费,但是截至目前,影厅服务费还没有被任何机构公开数目。
今年春节档之前,电影局曾发“微信群消息”规范VIP影厅服务费,这也标志着电影局准备正式开始准备对“影厅服务费”这一项目动刀了。
第二层:电商服务费
抛去影厅服务费之后的票房,才是我们通常所认知的票房,也被叫作【综合票房】,打开灯塔专业版、猫眼专业版或者中国电影票房(专资办)等票房查询类软件,都可以看到这一选项。
事实上,综合票房这一概念仅仅才有三年历史。2017年1月22日,艺恩发表【2016中国电影票房究竟是多少?艺恩给你算清楚】一文。正式建议国家电影专资办相关负责人及主管业务部门:更改票房统计口径,将购票电商服务费增加进票房统计范畴。
文章称:基于中国线上购票市场的成熟及服务的完善,收取服务费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大环境下,将服务费作为票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票房统计条件已经具备。而且该统计方法的升级也有利于规范服务费的核算方法和分成体系,理顺电商平台、售票系统及影院院线的合作关系。
自此,综合票房正式诞生。服务费这一新的票房统计的增加,无疑对于本来缓慢增长的票房大盘,有着完美的促进作用。
从单片服务费占比来看,一般的商业片服务费占比一般都维持在6-8%左右。从档期分布来看,非春节档的国产电影一般网售占比较高,从而拥有较高的服务费占比。随着在线售票的全面普及,我们也能看出从2017年至今,电商服务费/综合票房的占比也在提升。
%20
而随着2017年,猫眼正式收购娱票儿。目前90%以上的电商服务费,都是由猫眼与淘票票两家平台瓜分的。
%20
不过综合票房的存在,也混淆了绝大多数路人的视听。目前大多数非专业媒体计算票房分账,仍然是直接用综合票房乘以网上所查到的各种分账百分比,可以说在一开始就犯了错误。
第三层:电影专项资金
综合票房去掉电商服务费,也就成了【分账票房】,可以进行第一轮百分比的分账。
电影专项资金,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专资,固定按照分账票房的5%进行上缴,而这一部分费用,也是目前电影行业最亟需到位的一笔“救命款”,在不少媒体呼吁的款项中,落实专资都是重要的一项。
但其实,专资设立的目的,就是“取之于电影,用之于电影”,无论是以前扶持国产影片的制作,还是支持新建电影院等,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奖励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的通知》来看,通知中规定只要满足两个奖励条件,且全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放映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总收入55%以上,就可以获得奖励。占比在66%以上的影院,获得的奖励等于100%返还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
可以说在目前国产片票房占比超六成的2019年,80%以上的影院都可以获得专资返还,估测40%以上的影城,能够获得100%的专资返还。
但其实,专资返还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据了解,2017年的专项资金,在2018年12月才开始返还。2018年的专项资金,在2019年9月开始返还。因此影院们想要等到2019年的专项资金,可能还要等至少三个月。
另外,没有返还的专资,无论是2018年之前的广电总局,还是现在的国家电影局,都拥有一套“未返还专资用法”,无论是补贴企业拍片,还是扶持贫困地区电影院,都会在网站上进行公示,做到尽量的公开透明。因为,一味的指责专资“薅羊毛”属性其实并不理性。专资是肯定会返还的,不过在目前的特殊时期,我们还是希望专资能够相比以往更快的进行落实。
第四层:税
与专资一起扣的,还有3.3%的营业税。扣除3.3%的营业税也就意味着电影院不必再因为放映收入交税了。
当然这仅仅是影院放映收入的计税。
除了放映收入外,影院影厅服务费收入、拥有自家影城APP购票的电商服务费收入、前台卖品零售收入、抓娃娃机和迷你KTV以及按摩椅等娱乐服务收入等,这些收入一般都按照6%税率进行计算,零售销售税率较高,一般为16%。当然这些不算在票房分账体系中。
第五层:中影分账
扣除专资和税的票房,也就从【分账票房】(2017年之前通常被叫作【总票房】)变成和【可分账票房】也叫【净票房】。
在这个时候,就要给中影数字分走1-3%的发行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注意这并不是拷贝费用。那么到底是1%还是3%呢,这个要根据影片的最终票房成绩来看,一般情况下,票房越高收费比例也越高,具体数字由中影数字灵活掌握。
第六层:影院分账
在之后,就要进行影院的分账了。
其中,影院和院线分走净票房的57%,但这一比率也不是固定的,不少片方都会在影片公映的不同阶段,给予放映方不同程度的返点,寻求排片方面的合作。有时候会多返3-5%个点,对于不少想长线放映的影片甚至会把分账比例调整为90:10,爱奇艺影业在去年也官宣,旗下所有影片都要调整院线方分账比例,给予院线更多的返点。
而影院和院线也会对这57%的票房进行二次分账,通常意义上,影院分走50%,院线分走7%,但其实这个比率也不是固定的,影院和院线完全可以不按照这个比例进行分账。据了解,很多院线为了吸引优质单体影院的加盟,都主动下调了院线分账比例,甚至只拿1-2%的份额。
第七层:最终分账
影院和院线分完账,最终就要迎来制片方与发行方的分账了。如果说中影数字1-3%、院线57%的分账比例还属于行业基本准则的话,那么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分账规则则更加多变。
通常意义上,发行方会分走净票房的5-15%作为发行费用,制片方则分走剩下的,大概28%-38%,但这只是通常意义,实际上这个分账规则在目前变化多端的宣发市场,具体怎么分还是得看出品制片方与发行方的协议。
具体来看,如果制片、发行为一家公司,则不再遵循制片与发行之间的分账规则。如果制片方要求发行方提前垫付发行费用,发行方要求的分账会更高。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签订了保底、买断等发行协议,则更是完全没有分账比例这个概念了。
因此,对这一分账进行计算时,我们也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当然到了这一层面,除了上市公司保底之外,大多数影片的分账协议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而与发行公司分完账以后,制片、出品方之间则要面临着更复杂的分账,目前头部国产片动辄20家以上的出品方也意味着,从影片公映,到最终一家联合出品方收到钱,一般都要一年以上。
当然,以上所说的,也只是一般国产片的分账规则。进口片的分账规则也会完全不同,例如进口片净票房的1.5%,会先给中影进出口分账,再进行下一轮的分账。对于好莱坞分账大片和买断批片,其背后的分账规则也不尽相同。
现如今,票房到底如何分账,已经不再是行业标准理论,而是业界一线的具体操作实务。虽然并不一定要求每一位电影从业者都熟记在心,但是基本的分账归属还是必须了解。
从分账规则中我们也能看出,去年对外官宣的642亿的票房成绩,但其实影院院线方只能分得300亿出头,制片发行方分到的则更少,这对于一个近百万人从事的行业来说,人均年收入大多数不到10万,电影行业也从来都不是一个薄利的暴利行业。
⑦ 电影分销渠道介绍
网络主流渠道有以下几种:
(从影院使用的角度来分类)
1、影院自有渠道,所有权属于影院
①影院开发:万达影城、大地影院、cgv影城、星轶电影等
②服务商开发:兜有电影、万画筒电影等
>>优点: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方便影院自有会员业务等的部署,减少服务费等成本开支
>>缺点:缺少外部流量,需要自己引流;单家影院不一定有成本进行自主开发
2、第三方渠道
①垂直类服务平台:猫眼电影、淘票票、天下票仓、娱票儿等
②生活服务类平台:美团、大众点评、网络糯米等
③社区类平台:豆瓣电影、时光网等
>>优点:部分渠道在c端市场知名度高,自带巨大流量池;配套数据分析工具较完善
>>缺点:需要付出一定的渠道服务费;用户主要留在了渠道上而非影院
⑧ 轻松刷新印度片纪录《摔跤吧爸爸》强势反击 华影天下干得漂亮
5月的第一个周末,电影市场的最热风潮竟然不属于《银河护卫队2》,而是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掀起的,也算上周末的奇事。一部原本并不被看好的印度电影,遇到了刚刚亮相华语电影发行行业的华影天下,对上了航母级对手《银河护卫队2》,竟然拿下了排片、票房、口碑、评分,周末三天“三级跳”,一步步成为口碑现象级电影,也让华影天下此次首秀的,格外醒目。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今就来说说内行眼中的《摔跤吧!爸爸》完成了一次多漂亮的绝地反击。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第5部票房超过10亿卢比的电影,这一成绩在印度影视圈中无人匹敌。他曾经参演过第一部票房达到10亿卢比(《未知死亡》2008)、20亿卢比(《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和30亿卢比(《我的个神啊》2014)的印度电影,而2016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以54亿卢比创下印度影史票房纪录。目前本片正在中国及全球上映,很有可能成为印度及世界范围内最出名及卖座的电影。然而,《摔跤吧爸爸》在国内上映前,并无人看好,毕竟2017年吃惯了好莱坞大餐的中国观众,能否接受这一部走心的电影还很难说。
5月5日《摔跤吧爸爸》首映日,评价13.3%的排片率拿到了1400万票房个,如果从表面看,这也就是又一部《我的个神啊》。口碑不错,而最终票房也就刚过亿。甚至有个别媒体唱衰说“摔跤吧爸爸”上来就摔跤。可惜,看衰者都错了,他们不成记得口碑大作《夏洛特烦恼》首日也只有12.2%的排片,他们没发现《摔跤吧爸爸》的猫眼评分,在公映日第一天从”历史最高”的9.7分,增长到了”历史更高”的9.8分;他们没有发现《摔跤吧爸爸》的影院合理排场策略,让该片的上座率,居然高出首映日的《银河护卫队2》两个百分点。这一切预示着集中引爆带来的口碑热潮,即将掀起了票房反弹。
中国院线电影有史最高,影迷评分接近满分
自5月5日国内上映以来,几大售票电商显示,《摔跤吧!爸爸》的评分一路攀升,无限逼近满分,成为中国院线电影有史评分最高!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摔跤吧!爸爸》实现了豆瓣评分8.8分到9.2分,猫眼评分9.6分到9.8分,娱票儿9.0分到9.8分,格瓦拉9.5分到9.6分的惊天逆袭。
↑售票平台及豆瓣评分增长图
《摔跤吧!爸爸》国内上映三天不到,票房轻松超过7000万,靠仅有15%的排片拿到了19%的票房占比,同时上座率一路攀升,高居首位。本片成熟的拍摄手法,流畅的节奏以及紧张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得140分钟的片长令观众浑然不觉,更有网友感叹“这是人生中最短的两个半小时”。观影结束时很多观众情不自禁想要鼓掌,这大概是观众对于一部电影最高的赞赏了。甚至有网友激动到想用米叔的名字给宝宝命名。
在全民好口碑的推动下,《摔跤吧!爸爸》依靠实力,实现完美逆袭。而这样的逆袭征兆,早就出现在各种票房指标中。在5月5日至7日的排片对比中,《摔跤吧爸爸》以每日2%的比如在增加排场,但它的票房占比确实每日增加5%以上。这说明什么!当然是影院的排场满足不了观众观影的热情啊,排厅增加了,可票房比例更高了,说明排《摔跤吧爸爸》比排其他影片更赚钱,如此良性循环早已是影院专业人士的信号灯,这才让《摔跤吧爸爸》的排场一路增加。也才出现了一部电影周日票房反而超过周六的局面。
口碑影片迎击航母级大片华影天下赢得首秀
《摔跤吧!爸爸》作为一部没有大场面和酷炫特效,唯有认认真真讲故事的良心之作,能够从众多优秀引进片中脱颖而出与中国影迷见面,不得不归功于本片的发行方们慧眼识珠。《摔跤吧!爸爸》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华影天下协助推广,三方一同合力,促成了本片在国内顺利上映。《摔跤吧 爸爸》上映以来,备受业内外瞩目,除了因为影片本身超强的口碑,也因为本片是四月刚刚宣告成立的华影天下发行公司的“首秀之作”。
档期的选择可以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摔跤吧!爸爸》的档期选择暗藏华影天下独到策略。选择5月5日与热度、阵容都远高于自己的漫改影大片《银河护卫队2》正面PK,看似风险颇大实则为了避免和大量中小体量影片厮杀,并与这样的大热影片同档带热大盘,以求争取到能让口碑爆发的基础排片量。制定出这样的策略,依靠的是对自身精准的定位和对市场走向敏感的判断。同时也反映出对华影天下对于影片品质的充分自信。
相比以往数据,15年5月22日上映的,票房1.18亿的《我的个神啊》的首日排片是12.5%,同样是“米叔出品必属精品”的《摔跤吧!爸爸》首日排片占13.3%,仅比《我的个神啊》的12.5%略高一点。
↑《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首日排片占比
在票房方面,《摔跤吧!爸爸》首日票房进账1394.1万,是《我的个神啊》的两倍还多。几乎同样的排片,票房却远高于上一部作品,市场上关于《摔跤吧!爸爸》首映“摔跤”的无稽之谈不攻自破。接下来的一周多里,我们将必定可以看到《摔跤吧爸爸》的排片和票房,继续逆势上扬,以口碑佳作之势成为5月第一部惊艳市场的影片。华影天下初次亮相,其精准的影片定位,还是灵活市场把控,都对票房逆袭起到了醒目作用,而这也延续了华谊兄弟“内容为王 注重品质“的一贯作品战略。根据有关影片的票房预测,《摔跤吧爸爸》很有希望突破2亿以上票房,大幅提升印度电影在中国票房市场上的纪录。而阿米尔·汗这部走心的情感大作,能在如今好莱坞特效IP大作横行的市场里,拿到这样的佳绩,无疑给摸索中的华语电影也点亮了一道引路灯。
《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首日票房↓
⑨ 《极限特工3》票房破10亿背后,谁是神秘的幕后推
10亿!
这个票房捷报来自《极限特工:终极回归》,作为春节后第一部好莱坞大片,影片首日票房破亿,次日破3亿,上映后连续2周日票房、排片占比均稳居第一。截至2月23日,其内地总票房突破10 亿人民币,远超北美上映5周的票房总和 (4439 万美元)。
(图片来源:微影数据研究院)
《极限特工3》的“想看”人群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在抓住一二线票仓城市票房的同时,如何在映后将影片信息下沉、激活三四线城市观影热潮,是此次《极限特工3》实现票房增量的一个重要挑战。
微影庞大的金融、地网优势,以及专有的FORCE工具,在这次“下沉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FORCE工具通过数据化管理影片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市场,帮助微影营销团队快速反应,为《极限特工3》提供了更精准的数据服务。
在大数据系统化指导下,微影线上平台与线下团队联合作战,各地区经理除了承担影片发行任务之外,还及时与影城负责人同步数据信息和营销策略,根据当天市场反应及时洽谈影片排片情况。地网资源覆盖全国350个城市,6682家影城。
最终在微影大数据系统化管理下,《极限特工3》在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不断上升,最终走出了一个漂亮的长尾,上映14天突破了10亿大关,成为2017年首部破10亿好莱坞大片。
⑩ 《一条狗的使命》打破同类影片票房纪录
以狗狗为主角的暖心治愈系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上映首周票房过亿,打破同类影片首周票房纪录。影片评分达到近期电影的最高水准,豆瓣8分,淘票票9.3分,猫眼电影9.5分,格瓦拉电影9.2分,娱票儿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