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IMAX影院的整体介绍
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发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于在1967年于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他们的多投影机式大银幕投影系统出现不少技术问题,促使他们设计单投影机、单摄影机式的新系统。
首出IMAX电影于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播放,而长期的IMAX系统则于1971年在多伦多安装。
在1974年于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美国馆展出了一块27.3 x 19.7米的巨型IMAX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共有5百万人次观看过,绝大部分观众认为它呈视了强烈的动感,少部分观众甚至产生晕船的现象。这个银幕只展出了六个月,数年后,一块标准尺寸的IMAX银幕于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装,并使用至今。
首个半球形银幕的IMAX电影院于1973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圣地牙哥Balboa Park的Ruben H. Fleet Space Theater and Science Center开幕。直至2003年5月,全球共有230间IMAX电影院,分布于34个国家,其中约半为商业电影院,另一半则为博物馆等教育机构。
截至2009年年底,IMAX影院在全球共有超过400家,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建造一个IMAX影院的成本是100万美元至150万美元。由于建造费用昂贵,电影院的投资者往往与电影发行商预先谈好或者预先签订今后若干时期内的IMAX电影放映合同,然后才投资和动工兴建IMAX影院。 IMAX为了大幅增加图像的分辨率,采用了特别的70毫米底片。传统70毫米底片的图像尺寸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图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为了以标准电影的每秒24格来曝光,IMAX底片的进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要投影大片幅底片有一定的技术困难——传统70毫米底片在放大586倍后不够稳定。因此IMAX需要一些新技术,IMAX公司的威廉肖采用了一项澳洲的名为“滚动循环”的专利技术用于影片放映,主要是增加了一个压缩空气设备来加速底片滚动,并将一个圆柱形镜头置于放映机前端,在放映过程中保持真空状态。IMAX放映机用螺钉固定,四颗螺钉与齿轮将放映机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状态。还通过增加凸轮控制臂来抵消放映过程中的细微晃动。放映机的快门长度也比传统设备长大约20%,灯管的亮度更高,最大的12-18千瓦氙气-弧光灯甚至需要水冷的电极。因此IMAX系统造价并不便宜,而且重量达1.8公吨。
IMAX的片基为柯达的ESTAR(即PET,亦即杜邦化工的Mylar®),原因并非在片基的强度,而在于此片基不会被显像的化学液影响了尺寸,IMAX的进片设备对底片边孔或厚度的变化有严格的要求,IMAX底片可归类为“15/70”底片,意指这种70毫米底片每格有15个边孔。IMAX的底片非常笨重,底片盘比一般电影的大得多。
IMAX底片为了尽用底片面积而没有声轨,它采用了六声道35毫米磁带播放与画面同步的声音。在1990年代前期,与画面分离的数字化六声道声源改为以更精确的脉冲产生器作为传统SMPTE时码的同步信号源。这是日后杜比数字及DTS等电影院多声道系统的前身。
IMAX继续发展,出现了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立体图像及每秒高达48格的画格数。音响系统方面则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无压缩LPCM环绕声轨)、立体音响系统及呈椭圆形分布的扬声器群。。
IMAX的构造亦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分别。由于画面分辨率提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传统影院座位跨度可达到8~12个银幕),此外,座位倾斜度亦较大(在半球形银幕的放映室可倾斜达23度),便于观众能够面向银幕中心。 IMAX Dome / OMNIMAX
IMAX Dome(旧称OMNIMAX,中译全天域电影)是用作投影于天文馆这一类倾斜的半球形银幕的。此系统采用一鱼眼镜头拍摄,使180度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底片上。投影时再采用另一鱼眼镜头即可让全景重现银幕。IMAX Dome水平投影角达180度,而垂直则为122度,其中22度低于投影机水平线,100度高于投影机水平线,这是配合倾斜半球形银幕而设的。有部分天文馆(例如香港太空馆)采用没有倾斜的半球银幕,因此图像总是高于投影机水平线,而观众的座椅则较一般影院更为后倾。
IMAX 3D
立体版本的IMAX技术。为营造出立体景深,IMAX 3D采用了双摄影机及双投映机拍摄及放映。
IMAX 3D放映时采用偏振光式放映,观看时以配戴偏光眼镜来分析立体图像。多数IMAX 3D影院采用线偏振镜片。而另外有的公司采用的是圆偏振眼镜,圆偏振眼睛受眼镜旋转角度影响较小,当观众歪头时基本不影响效果,而不像线偏振眼镜在观众歪头时会出现立体画面的虚影。
IMAX HD (48格/秒)
新版的IMAX技术,帧速率由原本24格/秒增加至48格/秒,以减少画面闪烁问题。于1992年的西班牙世界博览会发表。但因为拍摄成本比一般的多出一倍,至2000年被放弃使用。
IMAX Digital (数字IMAX)
于2008年发表的最新IMAX技术,投映机以DLP技术支持,数字IMAX分辨率为2K,与一般数字投影相同画质,因其分辨率相较胶卷IMAX低级非常之多。为了保障电影画面不因放大投影巨型屏幕而使画面清晰度降低,数字IMAX屏幕都缩小不少,甚至银幕仅仅8.2米高(台湾高雄大远百威秀影城数字IMAX),IMAX原始的“巨型银幕、超高画质”两样皆失。
数字IMAX的优点为免除了一般70毫米底片笨重的缺点、画面明亮干净。
IMAX公司预计于2013年推出新技术—激光镭射数字IMAX,投影分辨率将提升至4K,颜色之呈现也会比先前数字IMAX更出色。激光镭射数字IMAX将改善先前数字IMAX的分辨率问题,并且维持IMAX原始的1.43:1银幕比例,遇到IMAX摄影机拍摄画面仍可播放完整的电影画面内容。
DMR
Digital Media Remastering,可译作数字原底翻版技术,IMAX为了推广其影院系统,推出了一个DMR技术应用于更多商业片的发布。首先,制片公司把影片的35毫米底片拷贝交给IMAX,然后IMAX以最高分辨率扫描每个画格,再对每幅画面进行锐化以及降噪,最后冲印在70毫米底片上。
在2002年秋,IMAX与环球影片公司联手推出阿波罗13号(1995)的IMAX版本,是首次利用IMAX独家的DMR重新制作技术将传统电影转换成IMAX格式。其他一些已经公映的影片如星球大战等也相继利用DMR技术处理被搬上IMAX。由于技术上的制约,早期DMR处理的影片长度最长不过2小时。在2003年,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突破了这一限制,成为IMAX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2003年末,续集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成为首部在IMAX和传统影院同步上映的影片。
观赏者大都对利用DMR技术放大制作的IMAX影片持肯定态度,这些影片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远超过传统的35毫米电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名看过《阿波罗13号》的观众这样评价:“巨大的屏幕,爆炸般的声效,还有詹姆斯霍纳那荡气回肠的原声音乐都只有在IMAX才能感受到”。
DMR 和数字 IMAX 放映机都被看作是 IMAX 公司一种商业上的妥协,而非是一种彻底的技术革新。DMR放大技术不能与直接将电影制作成70毫米15孔的IMAX格式相提并论。大多数的 DMR 电影都是 16:9 或者 2.35:1 的宽银幕格式,所以在放映时并不能充满整个IMAX的屏幕,大约只能填充到二分之一的比例。IMAX 电影开头的 IMAX 标志短片的满屏的,而实际影片则是宽银幕的。某些影片如《变形金刚二》,虽然全片是宽屏幕的,但是在其中某几段胶片拍摄的片段播放时画面会延伸至满屏。DMR 的分辨率也不能和70毫米的胶片相比,特别是很多影片中使用的是数字摄影机和后期特技,所以即使是DMR也只能达到2K的分辨率。比如阿凡达的胶片版只有2K的原始分辨率。痴迷于大银幕的人会认为Cinerama技术的衰落与原先的处理方式被新的更简易的低成本的方式所替代大致是同时发出生的,而DMR只是一个重要标志。
IMAX原先只是针对真正70毫米摄制的电影才打上“IMAX的体验”这一标志,它也许可用DMR技术放大的影片使用这条标语。
㈡ 下面电影院座位图中,看3D电影,哪些位置比较好
8排14座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以下为摘抄:
权威论证>>距离银幕的2/3处效果最佳
人们以往在电影院观看2D电影时,由于画面感是平的,所以坐在座位中间的位置看电影,眼睛会更舒适,从理论上讲,最正中的位置是观看2D电影最佳的位置。
但是3D影片的立体感更强,通常离银幕2/3处的观看效果最佳。长春新锐导演刘畅解释说,影片中运用3D技术是让观众更好地感受电影的真实感,进入电影的角色当中,视觉空间感更强,制作电影运用3D技术,是模拟左眼和右眼分别拍摄两个不同的画面,然后通过偏光镜(观看3D电影所用的眼镜)对画面进行叠加,形成观众所看见的具有立体感的影片。
观看3D影片所要求的效果是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所以整个银幕在视觉范围之内,才有最好的观赏效果。刘畅导演说,针对不同大小的影厅,最好的观赏位置不同,但均是离银幕2/3位置的整排座位,此位置能让观众的眼球与银幕的正中达到水平状态,人们不用仰视和俯视,离银幕的距离较合适,人的视角能包含整个电影银幕。
如果是13排座的小厅,8-9排最佳;17排的中厅,11-12排最佳;25排的大厅,16-17排最佳。刘畅同时指出,如果对3D效果较敏感的观众,最好不要在前3排就座,否则会引起眩晕感,视觉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㈢ 南宁哪里有3D或者是IMAX的电影院(可以看阿凡达)
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南宁没有!下面是IMAX影院的分布图!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共有6家IMAX电影院
东莞万达国际影城IMAX放映厅是目前亚洲屏幕最大的IMAX放映厅。
IMAX影院名称 屏幕大小(m2) 座位数
东莞 万达国际影城 725 700 万江华南MALL
北京 中国电影博物馆 567 403
北京 UME华星电影院 430 387
武汉 环艺影城 330 868
上海 科技馆 440 441
上海 和平影院 300 360
武汉 环艺新民众乐园
重庆 少年宫球幕影院
苏州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非商业运作的IMAX影院分别在上海科技馆(2个)和哈尔滨科技馆(1个)。
㈣ 电影院座位平面图
(1)略.(2)(4,5)表示第4行第5列,小王表示为(4,3),小李位置表示为(2,6).(3)不相同. 分析:(2)中记录方式为先表示行再表示列.
㈤ 求北京电影院分布地图
http://map.sogou.com/#city=%u5317%u4EAC&lq=%u7535%u5F71%u9662&page=1&c=12982250,4857750,9
看这个地址,图没法给你复制
㈥ 求电影院CAD全套图纸
全套图纸
㈦ 有人知道电影院的建筑结构吗
电影院的建筑结构包括观众厅、放映机房
电影院的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
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3.5m;
三、合建、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其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
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
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或由城镇交通规划统一考虑;
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条件布置绿化。
观众厅的建筑要求
观众厅每座面积:甲等不宜小于0.80㎡,乙等不宜小于0.70㎡,丙等不应小于0.60㎡。
声学效果好,反射小,回响合适。
注:观众厅面积算至银幕后的墙面。
㈧ 只晓得 IMAX那你知道的太少了 —— 电影院特效厅分类
其实我本人以前对电影院的进步大致就理解成这三个状态:
1、2D 电影
2、3D 电影(需要戴眼镜了)
3、不知道什么时候火起来的 IMAX,屏幕大座位多音效更立体了
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吧。
直到某一次,我在选一部电影,打开了筛选,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那么多 特效厅 ,我才知道我懂得太少了,也跟不上时代了。
下面就跟大家科普科普这些特效厅都有什么区别吧。
IMAX(全称:Image MAXimum),意指 最大视频 ,为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底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而支撑 IMAX 则需要 上下游一起配合 ,其中包括了高分辨率摄影机,胶片格式和放映机。IMAX 也是目前为止在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场馆播放的视频展示系统中 最为成功 的。
在国内,IMAX 被国内观众所熟知是从电影 《阿凡达》 开始,因为它是第一个全程运用 IMAX 3D 技术进行拍摄的。
不光 詹姆斯卡梅隆 率先尝鲜,大导演 诺兰 也是 IMAX 的忠实粉丝。
而 IMAX 的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胶片 -> 数字 -> 激光
IMAX 的优势:
(1)拥有最大的市占额,大约 70%
(2)拥有最丰富的专属片源支持
(3) 激光 IMAX 达到了极高的视觉享受
IMAX 的劣势:
(1)在音效方面,比不过杜比影院。
RealD 的优势:
(1)RealD 3D 技术采用 圆偏振光 来产生立体图像投影,优势是 观众能够随意的倾斜头部,不会产生重影 。而IMAX使用的 线偏振 3D技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戴着眼镜时如果头部有晃动、剧烈歪头等动作时,就会产生重影,影响观感。
(2)、传统的 3D 电影有个弊端就是画面过暗, RealD 6FL 有效提升了3D电影的亮度,所以 RealD 6FL认证影厅 是观看3D大片的首选地点,也是激光 IMAX 的有力竞争对手。
RealD 的劣势:
(1)专属片源支持没有 IMAX 和杜比影院多
(2) RealD 仅作为一套银幕系统和技术标准,并没有音响的标准配置 ,部分 RealD 影厅有采用 5.1、7.1 的音响系统,也有部分影厅采用杜比全景声配置。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下这家叫 杜比实验室 的美国公司。
它们的老本行和主打产品就是 杜比音效 。
按照时间发展顺序:
(1)最先提供音频 降噪 技术,第一部采用杜比音效的电影是1971年的《发条橙》
(2)提供良好的音频 编解码 技术
(3)1975 年,推出 杜比立体声 ,包含了左侧、右侧、中央、环绕,四个声道。
(4)2010 年 6 月 18 日,杜比推出了 杜比环绕 7.1 技术,以这种格式发行的第一部电影是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 3》
(5)2012 年 4 月,杜比推出了 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 ,多达 128 个独立音频轨道,首次应用于皮克斯的电影《勇敢传说》。
杜比不光涉及音频,还涉猎视频行业,比如 杜比视界 ,是 IMAX 的一个有利竞争对手。
所以 Dolby Cinema(杜比影院) 是这几年来杜比最新的影院集成系统方案。我们可以把 Dolby Cinema 理解为: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 Dolby Vision(杜比视界)+ Dolby 3D(杜比 3D)+ 其他对于影厅的整体优化设计(包括但不仅限于座椅、墙面、天花板、观影角度等)
但电影院如果我看到 杜比厅 的,那只是支持杜比全景声系统的影厅,我们可以片面的把杜比厅理解为:Dolby Atmos + 任何一种银幕。
就像名字一样,CGS 中国巨幕是国人自己研发的放映系统。 和 IMAX 采用的 70 毫米胶片不同,中国巨幕采用的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 35 毫米底片 ,通过将原来的影像投放变大达到巨幕的效果。
相对于 IMAX 从前期、制作到放映一整套流程的成本来说,中国巨幕造价只有 IMAX 的十分之一,因此在票价上中国巨幕也普遍比 IMAX 低 30—40元,性价比很高。 所以可以理解成 低配版的 IMAX,但也是不错的性价比之选。
目前电影音效合成供应商主要有两大巨头,一个是 Dobly ,另一个则是 DTS 。 DTS:X 和杜比全景声厅类似 ,相对于杜比全景声厅,DTS:X 的主要优势还是体现在 造价更低 上,所以票价通常也会低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带振动的座椅,可以刺激你的五官感受。
可能玩久了也会厌吧。
追求高分辨率高画质的推荐去 激光 IMAX 或 RealD 6FL认证厅
追求音质的推荐去杜比影院(但它画质其实也是一流的)
追求实惠的去 CGS 中国巨幕
追求新奇的去 4DX 厅
㈨ 求电影院图片
http://www.cityline.com/chi/movie/byCinemaStep1.html
上有香港戏院的相片, 地址, 电话, 上映电影介绍, 网上订票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1029867153&tn=imagedetail&word=电影院&in=33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946684552&tn=imagedetail&word=电影院&in=2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563215102&tn=imagedetail&word=电影院&in=26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1316375550&tn=imagedetail&word=电影院&in=629
㈩ 电影院长什么样子
电影院 - 放映电影的场所公共场所
电影院(cinema)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乃至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乃至穹幕、环幕,使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院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要求,得到应有的良好视觉和听觉效果,现在电影已经成为人们饭后的论点。
规模分类
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801座以上或11个厅以上;
大型1201座~1800座或8~10个厅;
中型701座~1200座或5~7个厅;
小型700座以下或4个厅。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