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体验 > 松江塞纳左岸电影院

松江塞纳左岸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3-01-25 18:21:08

⑴ 介绍世界名城

花都--巴黎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
《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
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
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对称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飞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对称。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
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到地安门、钟楼、鼓楼和安定门,组成了一
条中轴线。东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纵横交
错,分列在中轴线的两旁。因为对称,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认。许多象
征封建时代帝王权力的重要建筑,也都整齐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周围。
如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筑在轴线的南北两端的东侧;
天安门的东边,有着皇室的太庙(现已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西边,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坛(现已辟为中山公园)。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
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
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
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北京有着4 千多年的历史。辽代以后,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很多。如故宫、景山、北
海、中南海、颐和园、天坛、地坛、长城--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周口
店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遗址等。很多建筑物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坛是一个圆丘,地坛却成方形,这正符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
方"的说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东临渤海,面向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万。
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
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
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
其延长线,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
代化中轴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称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国有"黄袍佛国"的称号,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
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
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
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泰国
三大国宝。玉佛寺是专供曼谷王朝历代王室举行宗教典礼和礼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坛的墙上和寺四周的矮墙上,各嵌有一列绘着牡丹、莲花、小鸟
图案的彩瓷。据说,这些彩瓷还是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第二次航海时带过
来的。玉佛是由整块碧绿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宽48厘
米,被供奉在黄金制成的宝座上面,价值连城。泰国人认为玉佛是镇国之
宝,他的神灵威力无边,就连历届泰国政府的内阁组成之后,总理和全体
内阁成员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国家和国王。老百姓有升学、婚
姻、生育、就业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祷。两个人打赌起誓,也
都请玉佛作证。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仪式,由国王亲自为玉佛
沐浴、更衣、更换头饰。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长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占地面积有一座篮球场那样大,比四层楼还要高。卧佛是泰国不和睦不生
育夫妇膜拜的偶像,这里经常能看到青年夫妇虔诚跪拜祈祷的场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纯金大佛,它分为五个部件铸造,再拼
装成为一个整体。
曼谷不仅以寺院僧尼众多,寺院遍布而被誉为"佛教之都",而且事
实上也确实为佛都:拥有32个成员国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总部就设在这
里。

"狮城"--新加坡
当往来于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只一进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逊桥畔的狮头鱼身塑像高踞海滨,眼闪强光,口喷清泉,像是在向来客致
意。这是新加坡的象征,1972年建立的旅游标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狮城"的意思。相传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国的王子盘那,率兵登上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无名荒岛,最先碰到的
是一头雄伟的狮子。后来盘那在岛上筑起了城墙,城名称为"僧伽补罗",
也就是"狮城"的意思,谐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岛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国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在共和国主岛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区面积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终年保持深水位,是一个设施完善的优良自由港,也
是东南亚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区在港口区东北、新加坡河口南北两岸,是
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业、金融、通讯、船务等机构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线只有137千米,四周为海洋所环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气候炎热多雨,因有海风调节,人们并不感到闷热。境内既没有名山大川,
也没有名胜古迹,但它却以宜人的气候,良好的市政建设和周到的服务,
获得了"花园城"的称号,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
新加坡没有土著民族,现有居民都是外来移民,华人占居民的大多数,
另外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国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东方威尼斯--苏州",
"亚洲威尼斯--曼谷","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等等,可见威
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海滨的一个新
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
了。11-13世纪,威尼斯拥有强大的海军,独霸欧洲与东方的贸易。14世
纪末叶全盛时,财富大大膨胀,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竞相营建豪华
的教堂、宫殿和府邸,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古迹。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条河道纵横
交错,把陆地分割成110多个大小岛屿。长约3.2千米、宽37-70米的大运
河,穿行在群岛之间。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
建筑仿佛飘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对面岛上的"邻居"谈天。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 。石桥
的形式多样,各具风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亚托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
里亚托桥建于16世纪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桥。桥长48米,宽22米,桥
心有亭,两侧排满了小店铺。
威尼斯也是一个以船代车的城市。这里的岛上不需用汽车,即使是国
家元首来到这里,也必须弃车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种
各样的船只,有水上的"公共汽车"--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车"--
小型汽艇;有各种"水上商店"--售货船,还有救护艇、消防艇、垃圾
船、娱乐船……有一种当地特有的小划船,名叫"贡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翘起,站在右边用长桨划行。历史上最多时达到1万多只,现在仍
被当作旅游船使用。为了不影响交通,威尼斯明文规定不准在河中游泳。
多种多样的船只南来北往,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繁华景
色。
风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迹繁多著称。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
99米高的钟楼拔地而起。广场东侧的总督宫和圣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内陈设富丽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筑艺术的范例。
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缔结为友好城市。

雾都--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
城和国际金融中心,更以"雾都"著称于世。
伦敦大致可分为伦敦市和内、外伦敦三部分,由32个市(包括伦敦市)
组成。这三部分总起来合称大伦敦,总面积1 605平方千米。面积仅为1.6
平方千米的伦敦市,11-16世纪时曾是王宫所在地,现在成了银行、保险
公司、股票经营和证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区的白厅大街一带,是英国首
相官邸和内阁各部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白金汉宫所在地。因为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别繁华。
伦敦大学,伦敦博物馆,伦敦塔,伦敦桥,圣保罗大教堂,牛顿、达
尔文、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园露
天讲坛,这许许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伦敦在文化艺术上享有崇高的声
誉。那些高矗云霄的摩天大楼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教堂等建
筑此起彼落,大小公园的绿地与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驳相同,更使伦敦
具有典型的欧洲都市风光。
伦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雾都"。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这里的
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
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
明。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
腐蚀。
伦敦的大雾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大气污染有关。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
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盆地的南北两侧是东西
走向的山岭,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注入北海,市区离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伦敦的气候温暖潮湿,属温带海洋
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
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下层空气受冷以后,往往会形
成漫天大雾,并且循环往复,久不消散。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
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
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
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
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
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

立体都市--东京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户"。1457年在此兴筑了一座江户
城。1868年(明治元年),从西部京都迁都来此,遂改名东京。1943年扩大
行政管辖范围,把东京改为东京都。日本的"都",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
东京都的面积为2 100多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 100多万人,其中市区800多
万人。从东京沿东京湾向横滨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业区--京滨工业
区;从东京往东延伸至千叶县境内,为京叶工业区。
历史上东京曾遭到两次重大的破坏。1923年关东大地震,江户时代的
许多建筑毁于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遭到报复
性的轰炸,东京成为一片废墟。可是,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幢幢高楼
大厦拔地而起,地下铁道、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东京都却以崭新
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机关都集中在市中心霞关一带。1968年落成的东京第
一幢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犹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从市中心的护城河
透过一片松林,就是过去的江户城,天皇皇宫所在地。战后新建的宫殿共
7栋,绿瓦白墙,茶褐色铜柱。皇宫一带深沟高阁,古城浓荫,还能领略到
江户时代的风貌。在皇宫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却是一幢幢连绵起伏的现代
化高楼大厦。市内最繁华的1.5千米长的银座大街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
铺鳞次栉比,奇特的广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通宵达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东京是个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对它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进入70
年代以来,城市建设正在向高空、地下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立体都
市。在霞关、新宿、池袋、涩谷等地,已经相继建成了不少超高层抗震大
厦 。池袋地区兴建了一个"阳光城"。它的主体是一座高达240米的60层
办公大楼。此外,还有9层的国际进口中心、12层的文化会馆和37层的"阳
光王子饭店"。连接这4幢高层建筑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余空地则开辟
为广场和公园。"阳光城"的土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因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这些"阳光大厦"都有强大的抗震、
抗风能力,一切设施完全自动化,人们生活在这里就像置身于一座无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样。
东京的地下街建筑,最有名的要算"东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个3层沉箱式钢筋水泥结构,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舰埋在地下
一样 。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第一层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买到的,这里也大体齐全;第二层是开阔的停车场;第三层安装空调、
供水、供电等机械设备。像这样的地下街,在东京就有20多处。
日本是个樱花的国家。每当阳春四月,东京上野公园和千岛渊等地的
樱花怒放时,千树万树,像绯红的轻云一般,把这个现代化都市装扮得更
加美丽。

绿色首都--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
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
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入夜,
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
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
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以后,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
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
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
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
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
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
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沙漠古都--开罗
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游
城市。
开罗位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发现之前,开罗已是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的国
都了。"开罗"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胜利"的意思。13世纪城市规模
进一步扩大,成为远近的贸易、文化中心。
开罗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传统风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建设起来的新城;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相互融合,彼此并存,是开罗的一
大特色。
与尼罗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开罗的主要交通线,开罗的市区分布在
尼罗河两岸。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
中在这里,仅古迹就有400多处。其中有建于12世纪的萨拉丁城堡和许多著
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市场上陈列着铜器、纺
织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选、购买。老城区的房屋比较低
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
尼罗河西岸,是19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市区。新市区内高楼林
立,187米的开罗塔高高地俯瞰着全城。在宽阔的新区马路上,到处奔驰着
电车和汽车;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却不时可以看到古老的马车和沙漠特有
的骆驼在往来。
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开罗的500多万埃及居民中,穆斯林占80%以
上。开罗全城分布着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顶的塔尖,好似满天星斗,点缀
在城市上空。开罗这个沙漠古都因而又获得了"千塔之城"的称号。
开罗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更使开罗成为令全世界游人非
常神往的历史名城。

七丘之城--罗马
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国境中部的台伯河两岸。关于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传说。相传罗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腊战神马尔斯的一对双胞胎,
出生后母亲被仇人杀死了,他俩被放在筐子里投入台伯河中。可是筐子并
没有下沉,他俩被漂流到了岸边。一只母狼将他俩叼回去用狼奶喂养。后
来给猎人拾去抚养,练就一身本领。他们长大后杀死了仇人,报了杀母之
仇 。哥哥做了国王,在台伯河河边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名字命名。"罗慕洛"念快了就变成"罗马"。所以罗马又称"七丘之
城",现在的罗马城徽上还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图案。
现在的罗马包括古罗马城和20世纪以来扩建的新市区。建于"七丘"
之上的古罗马城,本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首都。公元4 世纪末,
罗马帝国崩溃后,受到教会的庇护和教皇的统治,直到1867年才成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墙环绕着的古罗马城,简直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在宽广的
帝国大道两旁,有着许多著名的广场、教堂和宫殿。三座凯旋门和两根凯
旋柱,分别记载着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业绩。
动人心魄的科洛塞奥竞技场,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竞技
场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围墙有57米高。四层高的建筑物用淡黄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圆形。这座宏伟的建筑建于公元1世纪,据说它是
当年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了显示盛大的武功,强迫8万名俘虏花了
10年时间才建成的。场内有很多关锁狮、虎的地窖,竞技场、斗兽处设在
场中心,周围能容纳5万人观看。据记载,竞技场开幕时,3 000名角斗士、
5 000头雄狮、猛虎,在此进行生死搏斗,足足表演了100天。现在这座竞
技场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冈是罗马的城中之国,处于古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面
积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会首领教皇统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国中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距地138米,是罗
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罗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正像过去北京城中的建
筑都不得超过紫禁城内的宫殿的高度一样,过去罗马的所有建筑都不允许
超过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高度。

什么是左岸电影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而被称为“左岸派”。
他们进行创作的电影叫做左岸电影。
左岸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法国的一个电影导演集团,因成员都住在巴黎塞纳河的左岸而得名。他们是阿仑·雷乃、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阿仑·罗布-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和亨利·科尔皮等。但“左岸派”实际上并没有组成一个“学派”或“团体”,他们只是一批相互间有着长久的友谊关系、艺术趣味相投并在创作上经常互相帮助的艺术家。由于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成名之作都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问世的,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和科尔皮的《长别离》(1961年)(两片均由杜拉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由罗布-格里叶编剧),瓦尔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年)等,加之他们的影片十分讲求个人风格,不拘守传统的电影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常常也被归入“新浪潮”电影。实际上,“左岸派”导演们的影片和《电影手册》派导演们的影片有着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 “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文学作品;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取纪录式的手法;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尤其是杜拉和罗布-格里叶的影片,因为这两人本来就是法国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作家电影”,意即由文学作家拍摄的电影,其代表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几部影片外,稍后还有雷乃的《姆里也尔》(1963年)和《战争结束了》(1967年),罗布-格里叶的《不朽的女人》(1963年)、《横跨欧洲快车》(1966年)、《伊甸园和以后》(1970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音乐》、《印度之歌》及瓦尔达的《走卒们》(1967年)等。

⑶ "左岸情深"里的"左岸"是什么意思

呵呵,粘的。不过现在小说里和酒吧什么地方就是取一个意象的意思。 “左岸”(La Rive Gauche),最早认识他,是地理上的一个区域的泛称,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则是从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发展而来,左岸,孕育了巴黎。
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来。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来此建造公馆,这样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怪乎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来。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形容词。
当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在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有最早的弗洛咖啡馆(cafe de Fiore,也称“花神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 (Auy Deux Magots)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海湟波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
如果说,右岸凝聚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香榭丽舍大道、刚果广场、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等等;那么,左岸(Rive Gauche)则有着着卓尔不群的精神指向:罗丹博物馆、克吕尼馆、MK2艺术院线等等。
左岸,作家与诗人的天堂,清贫的文化,年轻的奋斗,人文的气质。左岸,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娱乐,休闲为一体。
左岸,独到的视野,竭力为您打造经典文化大餐!!
左岸,欢迎您有空常来坐坐!!!
左岸区划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巴黎左岸包含了巴黎的六个区:
左岸区划

-巴黎第五区,又被称作"万神殿区(quartierPanthéon)"
-巴黎第六区,又被称作"卢森堡区(Luxembourg)"
-巴黎第七区,又被称作"波旁宫区(PalaisBourbon)"
-巴黎第十三区,又被称作"戈博兰区(Gobelins)"
-巴黎第十四区,又被称作"天文台区(l’observatoireetenfin)"
-巴黎第十五区,又被称作"沃吉哈赫区(Vaugirard)"
塞纳左岸可以说是一处强力体现巴黎艺术生命的使巴黎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直至今日,它那辉煌的历史,艺术的声名仍然使它立于众多巴黎艺术之地的重心位置。塞纳左岸还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其中最好的证据就是,左岸的前三个区(第五、第六和第七区)在建成之初并不隶属于巴黎市,而其它三区(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区)也只是在1857年后才被归并入巴黎市。自此,巴黎开始不停吞并其周边的近郊和城区,首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您不必吃惊于巴黎城周边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具有原始魅力的乡村气息,要知道这些完全不合巴黎摩登身份的乡土氛围是被人们刻意保留下来的。著名的蒙马特区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其它的还有巴黎的白宫区(Maison-Blanche)和红山区(Montrouge)等,都是巴黎都市村庄的典型代表。
塞纳左岸的前三个区(第五、第六和第七区)被归并入巴黎市历时已久,因此它们也被认为是“老巴黎的”的一部分。也正是为此,这些区才有幸亲历了一些现在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历史大变动。比如,卢森堡区和波旁宫区在路易十六加冕之后才有权自称是隶属于巴黎的一部分。其后被吞并的还有现在隶属于巴黎第六区的圣日尔曼德培(SaintGermaindesPrés)郊区。随塞纳左岸顺流而下,您看到的将是法兰西首都蜿蜒曲折的历史。那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遗迹会在您不经意中带您回到过去。例如由菲利浦—奥古斯特(Phillipe-Auguste)于1190年下令修筑的城墙,时至今日仍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好象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曾经的历史。
塞纳左岸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虽然这里可供消谴放松的地方有很多,但只有其中少数的一部分极为出名,引得大量的远方的外来客慕名而来。这些都得益于曾经往来于这里的一些常客的出名而使得巴黎左岸的这些小酒馆和咖啡馆也随之得道升天。巴黎的左岸,至今仍是一个经常萦绕着对名人的追忆寻觅和平常人窃窃的私语的地方。如果说塞纳左岸的这片区域在巴黎人眼中是非常值得永远保存着它的原貌的地方,并不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些历史遗迹,最主要的是左岸保留下来的是它无形的艺术声望。无数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
张广天的话剧《左岸》
在南京等来了张广天,等来了他的“理想主义三部曲”,《左岸》是本来不想看的,但看了,却喜欢上了。
《左岸》情节其实很简单,讲述了3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青年男子左岸为和前妻莹莹追求极端纯洁与完美的爱情,走向自我封闭和疯狂,甚至两人捆上炸弹以求行为一致,却最终导致两人爱情毁灭。不久莹莹的同事亮亮走进左岸的生活,左岸背叛了妻子和亮亮生活在一起。他们像两条海豹在大海中游曳,碰到风浪和鲨鱼,再将危险一一化解。他们对爱情从怀疑到肯定,最终解开身上的“精神炸弹”,在恋爱的力量下享受幸福的生活。剧本情节简单、台词通俗搞笑,如“你年轻美貌,床上是荡妇,客厅是贵妇,厨房是主妇。”、“三种最失败的男人是‘搞房地产搞成房东,炒股票炒成股东,泡小妞泡成老公’”、“爱情就是弱肉强食的遮羞布”等,令人在“嬉笑怒骂”中引发思索。
《左岸》的通篇宣扬的是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遵守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其代价往往是牺牲自己的快乐,单纯地追求爱情有时会被认为大逆不道,一如左岸,最终被送上审判台……我清楚地记得左岸说的一句话“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还有血有肉”。
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还有血有肉!
当我们在为一些人和事疼痛的时候,常常还有受到世俗的拷问,他们或者觉得你贪得无厌,或者认为你是吃饱撑的……现实的生活不需要人有疼痛,所以也可以不必有血有肉,麻木或许是最大幸福,既然醒着,疼痛就是活该。
剧中说:你爱?你爱?你爱谁啊你?爱情?爱情在法国是一幕喜剧,在英国是一幕悲剧,在意大利是一幕歌剧,在德国是一幕闹剧,而在中国,它却是一段相声……哈,我真想对张广天说——I服了YOU!
左岸是爱情的理想,事实上现实中想把任何一件事做纯粹都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早已被界定了很多道德规范的爱情?《左岸》的海报上赫然写着——爱情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可是,真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
主人公深情地唱着“我要飞,我要飞……我的心中有方向,可我为什么总想睡;我的双臂是翅膀,可我为什么还感觉累……”我听着这样的音乐,眼底有泪。
左岸
zuǒ'àn
〖leftbank〗指观测员面向河水流动方向时他的左方的河岸。
“左岸”成为汉语里一个特别的、时髦的词,好像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商品,包括服装、饰品,也包括咖啡馆、影楼、房地产楼盘等等,都以这两个字命名。这两个字的确不同凡响、别有韵味;而且,多少还有点时尚另类、卓尔不群。
“左岸”的来源如下(知道左岸就知道左岸明媚的含义了):
在法国,左岸,是一个特别“小资”的词。法国人一般爱把河岸分左右称呼,就像中国人爱把山坡分阴阳一样。“巴黎的左岸”,这个让人容易浮想联翩、让人觉得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广义上说,指的是流经巴黎、把“艺术之都”一分两半的塞纳河以南的这部分;狭义上说,就是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几公里的地方。
好像提起“左岸”,就提到了这样一些气氛或背景:诗歌、哲学、贵族化、咖啡馆、艺术、清谈……当然,还有文化。
不错,巴黎的左岸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还有数不清的画廊、放映老片子的小电影院。更不用说靠近塞纳河边星星点点的大学教学楼了。即使是气定神闲、对贸然推门进来的生客爱塔不理的古董店老板,和浓妆艳抹、虽然永远带着职业微笑、但空洞的眼神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级时装店营业小姐,也能让你体会到文化。当然,左岸也非常知识分子化。
据考证,就连“知识分子”(intellectuel)这个词最早都是从法语来的,而且和左岸有关。据说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纪法国,两个来自左岸、学富五车的读书人向宗教统治势力发起挑战,靠他们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舌战群儒,竟然纠正了当局对一个宗教迫害案的错判。从此,人们把用知识改变人类命运的这些读书人称作“知识分子”。
◆左岸感性vs右岸理性
巴黎人说笑话,在左岸散步,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不是教授就是大学生;而在右岸,走路时注意不要踩别人的脚——那十有八九是一双蹬着高级皮鞋的银行家的脚!
左岸右岸,好像已经不仅是一个地域上的区别,而更多的是理念和象征意义的不同。一条几十米宽的大河,在人心浮动、灵活机巧的今天,能阻断多少思想或行为的交流、融合和碰撞呢?但是,的确如此:左岸的环境是叛逆的,左岸的心灵是极端的,左岸的眼神是激情的,左岸的语言是感性的。
相对来说,右岸则理性、中庸、强硬得多。巍峨的各大银行、金融集团、保险公司、股票交易所;一丝不苟、严肃刻板、衣着考究的过往行人;奢华、繁荣、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主题明确、派头十足但又决不拖泥带水的谈话。在右岸确实找不到左岸那份轻松和闲适;就像在左岸,也找不到右岸这种严谨和精细一样。
右岸的浮华下面掩藏着嘲弄和淡漠,左岸的激情中却能让人体会到深刻和孤独。右岸变化无常的金融风云,所体现出来的无情,衬托着左岸对无知、对“没文化”的蔑视,和不加掩饰的自我欣赏或清高。右岸的沉重,也对比出左岸的浪漫。右岸高贵的感觉,让睥睨群雄的金融骄子们如鱼得水;左岸雅致的氛围,使牧人式的粗犷情感无地自容。如果说右岸的原则是竞争,左岸的原则就是宽容,哪怕是异端邪说,也能宽容。
右岸的传奇当然大都和财富有关,左岸的故事却肯定发生在群毕至、少长咸集的咖啡馆里。右岸的传奇,虽然充斥铜臭,却令人满怀向往。左岸的故事,因其人文色彩,注定不会成为过眼烟云。右岸蓬勃、喧哗、奢侈;左岸沧桑、寂莫、朴素。

⑷ 塞纳河左岸的故事。

在法国,左岸,是一个特别“小资”的词。法国人一般爱把河岸分左右称呼,就像中国人爱把山坡分阴阳一样。“巴

黎的左岸”,这个让人容易浮想联翩、让人觉得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广义上说,指的是流经巴黎、把“艺术之都”一分两半的塞纳河以南的这部分;狭义上说,就是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几公里的地方。
好像提起“左岸”,就提到了这样一些气氛或背景:诗歌、哲学、贵族化、咖啡馆、艺术、清谈……当然,还有文化。

不错,巴黎的左岸非常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还有数不清的画廊、放映老片子的小电影院。更不用说靠近塞纳河边星星点点的大学教学楼了。即使是气定神闲、对贸然推门进来的生客爱搭不理的古董店老板,和浓妆淡抹、虽然永远带着职业微笑、但空洞的眼神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级时装店营业小姐,也能让你体会到文化。左岸当然也非常知识分子化。据好事者考证,就连“知识分子”(INTELLECTUEL)这个词最早都是从法语来的,而且和左岸有关。据说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纪法国,两个来自左岸、学富五车的读书人向宗教统治势力发动挑战,靠他们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舌战群儒,竟然纠正了当局对一个宗教迫害案的错判。从此,人们把用知识改变人类命运的这些读书人称作“知识分子”。巴黎人说笑话,在左岸散步,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不是教授就是大学生;而在右岸,走路时注意不要踩别人的脚――那十有八九是一双蹬着高级皮鞋的银行家的脚!

左岸右岸,好像已经不仅是一个地域上的区别,而更多的是理念和象征意义的不同。一条几十米宽的大河,在人心浮动、灵活机巧的今天,能阻断多少思想或行为的交流、融合和碰撞呢?但是,的确如此:左岸的环境是叛逆的,左岸的心灵是极端的;左岸的眼神是激情的,左岸的语言是感性的。左岸那些放荡不羁、真实自然的灵魂,成就了法国“思想大国”的国际地位。法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革命――1968年“五月风暴”,理所当然地是从左岸刮起来的。下一次革命,――如果还有壮怀激烈的下一次的话――那也一定先从左岸开始。至少,思想家们一定是在左岸的某家咖啡馆中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

相对来说,右岸则理性、中庸、强硬得多。巍峨的各大银行、金融集团、保险公司、股票交易所;一丝不苟、严肃刻板、衣着考究的过往行人;奢华、繁荣、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主题明确、派头十足但又决不拖泥带水的谈话。在右岸确实找不到左岸那份轻松和闲适;就像在左岸,也找不到右岸这种严谨和精细一样。右岸的浮华下面掩藏着嘲弄和淡漠,左岸的激情中却能让人体会到深刻和孤独。右岸变化无常的金融风云,所体现出来的无情,衬托着左岸对无知、对“没文化”的蔑视,和不加掩饰的自我欣赏或清高。右岸的沉重,也对比出左岸的浪漫。右岸高贵的感觉,让睥睨群雄的金融骄子们如鱼得水;左岸雅致的氛围,使牧人式的粗犷情感无地自容。如果说右岸的原则是竞争,左岸的原则就是宽容。哪怕是异端邪说,也能宽容。

右岸的传奇当然大都和财富有关,左岸的故事却肯定发生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咖啡馆里。右岸的传奇,虽然充斥铜臭,却令人满怀向往。左岸的故事,因其人文色彩,注定不会成为过眼烟云。右岸蓬勃、喧哗、奢侈;左岸沧桑、寂寞、朴素。据说,在左岸最大、也是巴黎最大的咖啡馆,位于知识分子、艺术家云集的蒙巴纳斯地区的“圆顶”咖啡馆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他的女友西蒙娜・德・波伏娃当年几乎天天来这儿“报到”。以至于当他和这个从未正式结婚、但实际上共同生活了51年的“契约式爱人”进门的时候,服务员首先递上的不是菜单,而是一大摞信件――他们的读者把这里当作和他们联系的通讯地址了。至于店老板把一些座位钉上木牌,上面写上某个作家的名字以示这里曾是他的专座,这样的左岸咖啡馆就更多了。

左岸右岸相辅相成,都因为对方的存在而突出了自己、强化了自己。左岸的魅力在于它的热烈和丰富,右岸的影响在于它的实际和隆重。左岸是政治的,右岸是经济的。左岸属于艺术和雄辩,右岸属于股票和经营。左岸敏感而简单,右岸优雅且富有。左岸拥有耐心,右岸崇尚效率。左岸可以体会韵致,所谓耐人寻味;右岸能够带来成就,意即功成名就。左岸的成功标志大概是志得意满、应者云集,“于会心处大笑”;右岸的胜利象征却可能是富可敌国、翻云覆雨,“得真味时痴狂”。不过,如果不成功,左岸也许顶多令人柔肠寸断,右岸却可能让人万念俱焚。左岸重“情”,右岸多“欲”。要寻找思想上的知音,来左岸;而要找事业上的合伙人,最好去右岸。充斥左岸的,是寻求真理的美;遍布右岸的,则是创造财富的真。左岸怀疑右岸是否诚信无欺;右岸质问左岸有无真知灼见。左岸顾影自怜,视右岸如蛮夷。一些好为人师的左岸人,总觉得自己的话应该是别人的晨钟暮鼓。德国诗人海涅说:“整个法兰西都是巴黎的郊区。”这说的是法国的一切都以巴黎为中心的集权和巴黎至高无上的城市地位。而左岸的人更认为,整个巴黎不过是左岸的附属――巴黎的心脏、法兰西的发动机,在这儿!从思想时尚上说,左岸是先锋和理想化的,右岸是求实和物质化的。从经济潮流上说,左岸是守恒的、历史的,右岸是新兴的、发达的。从哲学上说,左岸是虚的,右岸是实的。从面积上说,左岸其实只占巴黎市约五分之二略弱,右岸才占了大部分,五分之三稍强。还有,从政治上说,左岸偏左,右岸偏右。

左岸偏左,右岸偏右,这倒不是说这里的居民在各种选举中的投票倾向。无论左岸还是右岸,白天活跃在讲坛上、办公室里、柜台后面或咖啡馆中的人们的大部分,晚上根本就不住在巴黎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巴黎人”。统计资料表明,巴黎市60%的工作岗位,是属于“非巴黎人”的。同样,许多住在巴黎市的人,并不在这里工作。而且,他们中有很多是在国际组织、驻法代表机构中工作的外国人,还有几千名外国记者(其中一大部分住在左岸)。这些人都是没有法国的投票权的。所以,“左岸偏左,右岸偏右”,说的更多的是政治气氛、追求和理念。

“左岸”成为汉语里一个特别的、时髦的词,好像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商品,包括服装、饰品,也包括咖啡馆、影楼、房地产楼盘等等,都以这两个字命名。我相信这里面不光有“哈法”的原因,而是这两个字的确不同凡响、别有韵味;而且,多少还有点时尚另类、卓尔不群。

⑸ 谁知道 左岸派电影 的特点 代表作啊

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因他们都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他们的影片更着重探讨现代人的迷惘和心理过程本身,热衷于进行各种心理实验,在体现存在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并在表现形式上吸纳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布莱希特的戏剧技巧,但由于时代和风格的相近,他们也被认为是新浪潮的一部分,但“左岸派”却公开拒绝被贴上“新浪潮”的标签。
“左岸派”的大部分成员,在当时已是中年人,并很早就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发展,有的已经在其他艺术领域中出了名;他们的电影在精神上和文学上有着共同的倾向,就是对“人”及其精神发展过程感兴趣,推动他们走向电影领域的最根本因素是加强文学的表达方式,用电影化的手法去创作他们的文学,他们的电影剧本都来自于原创,而不会去改编已有的文学作品,所以他们的影片也被称为“作家电影”。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是“左岸派”电影的黄金时期,由于“左岸派”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背景比较复杂,他们的许多作品被禁演,因此“左岸派”电影也被称为“先锋派”;“左岸派”后期的作品因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有时偏离电影形式太远,因此也被称为“非电影”。

“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和影片:
Alain Renais 译名:阿伦雷乃
代表作:《广岛之恋》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我的美国叔叔》 《法国香颂》 《绝密隐私》

Marguerite Donnadieu(1914 -1996) 译名:玛格丽特杜拉斯

这些都是可以网络到的

⑹ 左岸什么意思

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则是从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发展而来,左岸,孕育了巴黎。 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来。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来此建造公馆,这样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怪乎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来。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形容词。 当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在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有最早的弗洛咖啡馆(cafe de Fiore,也称“花神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 (Auy Deux Magots)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海湟波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 如果说,右岸凝聚着奢华宏大的文化象征:香榭丽舍大道、刚果广场、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等等;那么,左岸(Rive Gauche)则有着着卓尔不群的精神指向:罗丹博物馆、克吕尼馆、MK2艺术院线等等。 左岸,作家与诗人的天堂,清贫的文化,年轻的奋斗,人文的气质。左岸,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娱乐,休闲为一体。 左岸,独到的视野,竭力为您打造经典文化大餐!! 左岸,欢迎您有空常来坐坐!!! 左岸区划 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涵盖了塞纳河畔一个整体的扇形区域。在巴黎市区内如果你乘船由塞纳河顺流而下,船首左侧所展现的就是巴黎左岸的风光。巴黎左岸包含了巴黎的六个区: 左岸区划 -巴黎第五区,又被称作"万神殿区(quartierPanthéon)" -巴黎第六区,又被称作"卢森堡区(Luxembourg)" -巴黎第七区,又被称作"波旁宫区(PalaisBourbon)" -巴黎第十三区,又被称作"戈博兰区(Gobelins)" -巴黎第十四区,又被称作"天文台区(l’observatoireetenfin)" -巴黎第十五区,又被称作"沃吉哈赫区(Vaugirard)" 塞纳左岸可以说是一处强力体现巴黎艺术生命的使巴黎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直至今日,它那辉煌的历史,艺术的声名仍然使它立于众多巴黎艺术之地的重心位置。塞纳左岸还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其中最好的证据就是,左岸的前三个区(第五、第六和第七区)在建成之初并不隶属于巴黎市,而其它三区(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区)也只是在1857年后才被归并入巴黎市。自此,巴黎开始不停吞并其周边的近郊和城区,首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您不必吃惊于巴黎城周边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具有原始魅力的乡村气息,要知道这些完全不合巴黎摩登身份的乡土氛围是被人们刻意保留下来的。著名的蒙马特区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其它的还有巴黎的白宫区(Maison-Blanche)和红山区(Montrouge)等,都是巴黎都市村庄的典型代表。 塞纳左岸的前三个区(第五、第六和第七区)被归并入巴黎市历时已久,因此它们也被认为是“老巴黎的”的一部分。也正是为此,这些区才有幸亲历了一些现在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才能看到的历史大变动。比如,卢森堡区和波旁宫区在路易十六加冕之后才有权自称是隶属于巴黎的一部分。其后被吞并的还有现在隶属于巴黎第六区的圣日尔曼德培(SaintGermaindesPrés)郊区。随塞纳左岸顺流而下,您看到的将是法兰西首都蜿蜒曲折的历史。那些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遗迹会在您不经意中带您回到过去。例如由菲利浦—奥古斯特(Phillipe-Auguste)于1190年下令修筑的城墙,时至今日仍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好象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段曾经的历史。 塞纳左岸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虽然这里可供消谴放松的地方有很多,但只有其中少数的一部分极为出名,引得大量的远方的外来客慕名而来。这些都得益于曾经往来于这里的一些常客的出名而使得巴黎左岸的这些小酒馆和咖啡馆也随之得道升天。巴黎的左岸,至今仍是一个经常萦绕着对名人的追忆寻觅和平常人窃窃的私语的地方。如果说塞纳左岸的这片区域在巴黎人眼中是非常值得永远保存着它的原貌的地方,并不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些历史遗迹,最主要的是左岸保留下来的是它无形的艺术声望。无数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 张广天的话剧《左岸》 在南京等来了张广天,等来了他的“理想主义三部曲”,《左岸》是本来不想看的,但看了,却喜欢上了。 《左岸》情节其实很简单,讲述了3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青年男子左岸为和前妻莹莹追求极端纯洁与完美的爱情,走向自我封闭和疯狂,甚至两人捆上炸弹以求行为一致,却最终导致两人爱情毁灭。不久莹莹的同事亮亮走进左岸的生活,左岸背叛了妻子和亮亮生活在一起。他们像两条海豹在大海中游曳,碰到风浪和鲨鱼,再将危险一一化解。他们对爱情从怀疑到肯定,最终解开身上的“精神炸弹”,在恋爱的力量下享受幸福的生活。剧本情节简单、台词通俗搞笑,如“你年轻美貌,床上是荡妇,客厅是贵妇,厨房是主妇。”、“三种最失败的男人是‘搞房地产搞成房东,炒股票炒成股东,泡小妞泡成老公’”、“爱情就是弱肉强食的遮羞布”等,令人在“嬉笑怒骂”中引发思索。 《左岸》的通篇宣扬的是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遵守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其代价往往是牺牲自己的快乐,单纯地追求爱情有时会被认为大逆不道,一如左岸,最终被送上审判台……我清楚地记得左岸说的一句话“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还有血有肉”。 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还有血有肉! 当我们在为一些人和事疼痛的时候,常常还有受到世俗的拷问,他们或者觉得你贪得无厌,或者认为你是吃饱撑的……现实的生活不需要人有疼痛,所以也可以不必有血有肉,麻木或许是最大幸福,既然醒着,疼痛就是活该。 剧中说:你爱?你爱?你爱谁啊你?爱情?爱情在法国是一幕喜剧,在英国是一幕悲剧,在意大利是一幕歌剧,在德国是一幕闹剧,而在中国,它却是一段相声……哈,我真想对张广天说——I服了YOU! 左岸是爱情的理想,事实上现实中想把任何一件事做纯粹都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早已被界定了很多道德规范的爱情?《左岸》的海报上赫然写着——爱情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可是,真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 主人公深情地唱着“我要飞,我要飞……我的心中有方向,可我为什么总想睡;我的双臂是翅膀,可我为什么还感觉累……”我听着这样的音乐,眼底有泪。 左岸 zuǒ'àn 〖leftbank〗指观测员面向河水流动方向时他的左方的河岸。 “左岸”成为汉语里一个特别的、时髦的词,好像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商品,包括服装、饰品,也包括咖啡馆、影楼、房地产楼盘等等,都以这两个字命名。这两个字的确不同凡响、别有韵味;而且,多少还有点时尚另类、卓尔不群。 “左岸”的来源如下(知道左岸就知道左岸明媚的含义了): 在法国,左岸,是一个特别“小资”的词。法国人一般爱把河岸分左右称呼,就像中国人爱把山坡分阴阳一样。“巴黎的左岸”,这个让人容易浮想联翩、让人觉得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广义上说,指的是流经巴黎、把“艺术之都”一分两半的塞纳河以南的这部分;狭义上说,就是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几公里的地方。 好像提起“左岸”,就提到了这样一些气氛或背景:诗歌、哲学、贵族化、咖啡馆、艺术、清谈……当然,还有文化。 不错,巴黎的左岸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还有数不清的画廊、放映老片子的小电影院。更不用说靠近塞纳河边星星点点的大学教学楼了。即使是气定神闲、对贸然推门进来的生客爱塔不理的古董店老板,和浓妆艳抹、虽然永远带着职业微笑、但空洞的眼神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级时装店营业小姐,也能让你体会到文化。

阅读全文

与松江塞纳左岸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欲望爱人演员表 浏览:453
电影血书5完整版 浏览:891
外国电影结局女儿去世 浏览:945
赵丽颖的理论电影大全 浏览:752
很多音乐的动画电影 浏览:34
八月未央电影开幕图片 浏览:841
夺命蜂巢法国电影完整版 浏览:356
中村之惠中文电影 浏览:28
名侦探柯南电影的图片大全 浏览:223
经典特种部队电影大全 浏览:880
十大疯狂高分复仇电影 浏览:659
成龙的一部老电影和蛇女的 浏览:198
警察穿越民国电影大全 浏览:477
看日韩电影的网站 浏览:138
上合国际电影节闭幕6 浏览:321
谭咏麟林子祥粤语电影 浏览:716
电影导演周晓文 浏览:483
胜者为王电影舒淇图片 浏览:266
有秋秋小朋友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189
十大电影最恐怖的角色 浏览: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