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却在安庆得到发扬,那为什么不改名字呢
安庆才是中国的黄梅戏的大本营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剧之一,除京剧拔得头筹,包括黄梅戏、越剧、豫剧、平剧在内的基本差不多。黄梅戏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湖北黄梅与安庆地区在争,其实黄梅与安庆的宿松、太湖、潜山、怀宁、桐城山水相连,黄梅戏就诞生在这一带,有什么争议的,这一带梅雨季节长,最早就叫黄梅调,后来严风英、王少舫的巜天仙配》、《女附马》叫响全国,才称为黄梅戏。名字这样响,有必要改名字吗?而且大伽名角都在这一带:桐城的严风英、怀宁的黄新德、太湖的马兰、潜山的韩再芬,还有麻彩楼、胡暇玲等都是这一带人,这一带既是发源地又是发扬光大之地,安庆才是中国的黄梅戏的大本营。
黄梅戏源于安庆总之,黄梅戏源于安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至于戏名,就好比人名,不过是符号而已,叫啥不行?黄梅戏也叫过“怀腔”,也叫过“怀调”,“黄梅戏”只是它的名称之一而已。最终怎么叫,约定俗成罢了。
② 黄梅戏发源地在哪里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黄梅。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
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至此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③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赵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
石联星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表、导演课。尤其是她创造的赵一曼的形象,轰动了新中国,曾给予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届国际电影比赛大会上,《赵一曼》受到热烈欢迎,石联星也因此荣获了“优秀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1950年至1960年参加北影,担任演员,电影学校教员等职务。
人物经历
石联星1914年6月1日生于湖北黄梅县,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二队(疑误,据颜一演《在救亡演剧二队的日子里》中全体队员名单,其中没有石联星)。
同年,参加抗敌演剧二队,1940年在广西担任广西省立艺术馆教员。1941年至1944年进入新中国剧社担任演员。1945年进入延安鲁艺。
1945年至1946年担任华北联大戏剧系教员。1948年参加河北石家庄宣传部工作,194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④ 黄梅戏真正的发源地在哪是安庆吗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
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1920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
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
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优秀剧目:
1、《女驸马》
此剧系安庆市著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1958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1959年由著名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彩色戏曲片《女驸马》再次引起轰动。1986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再度排演此剧,由优秀青年演员韩再芬等主演。
同年,此剧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于次年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女驸马》的故事情节为: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贞母也去世。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
素贞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
皇帝迫于形势只好赦免素贞,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贞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冯少英成亲。根据此故事拍摄了戏曲电影《女驸马》《双凤奇缘》和电视剧《新女驸马》等。
2、《罗帕记》
陈赛金嫁时陪有祖传宝物金丝九龙罗帕。婚后一年,王科举赴京赶考,陈老尚书特追管家姜雄陪送前去。在花亭饯别之时,姜雄却趁机将罗帕盗去。
赴京途中投宿双合镇。姜雄调戏店姐,露帕引诱,谎说陈赛金与他有私情。并赠为罗帕以为信物,店姐不受其诱,姜雄事败逃走。店姐立即将其情告诉王科举。
科举怒返回家,令陈赛金取出罗帕宝,果见空盒无帕,盛怒斥妻,赛金虽已经身怀六甲,王亦将其赶出府门,并暗送休书与陈老尚书,害得赛金以遭父逐。
赛金走途无路野地生子,恰又飘流至双合镇。遇见店姐,店姐热情体贴地收留了这患难中的母子,并将其子抚养成人。
陈赛金亦为富人帮工,挣得银钱供子求学,盼望儿子将来挣得功名好洗清她这不白之冤。十八年后,王科举父子同科。
科举又恰子锦龙治下为官,双合镇再演戏文。陈赛金冤情畅诉,王科举悔恨难生,王锦龙代母洗冤,最后在店姐的撮合下,全家团聚。
⑤ 邵氏电影是怎么回事,现在还有吗
没有了,邵氏电影已经于2011年11月28日结束了。
全称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拥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宝三间电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权的卫星电视(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传媒集团”)曾多次出价洽购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以壮大其中文片库的实力,但邵氏拒绝。
(5)黄梅县电影院图片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并将之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进入50年代后期,由于电懋的成立,香港电影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电影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⑥ 罗田县是哪个省哪个市的 面积和总人口多少
1、罗田县是哪个省哪个市的,黄冈市。湖北罗田县所属地区湖北省黄冈市,地理位置为湖北省东北部,罗田县面积和总人口多少?面积2144km2,下辖地区10个镇、2个乡,著名景点有罗田天堂寨、九资河风景区、匡河观音山,地区生产总值145.59亿元(2020年),人口47319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罗田县是鄂东最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大别山核心景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因1月27日检测出一例密接人员初筛检测呈阳性引起关注;
2、罗田县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消息一,罗田县始建于公元523年,县境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4.7公里,大别山南部,东接英山,西与团风、麻城相邻,南临浠水,北与安徽金寨接壤,主要景点天堂寨、薄刀峰、九资河、天堂谷、三里畈温泉、天堂湖。截至2019年,罗田县辖10个镇、2个乡,三里畈镇,胜利镇,九资河镇,白庙河镇,大河岸镇,大崎镇,河铺镇,匡河镇,骆驼坳镇,凤山镇,平湖乡,白莲河乡,政府驻地凤山镇;
3、罗田县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消息二,湖北罗田县属于黄冈市,又叫鄂东明珠、水岸都市,地理位置在长江中游北岸,下辖地区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是黄州区、麻城市、武穴市、团风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红安县。黄冈市人民政府驻黄州区七一路8号著名景点有东坡赤壁、青云塔、遗爱湖、横岗山、龟峰山、五祖寺,市委书记张家胜,市长李军杰,2020年,黄冈市实现生产总值2169.55亿元;
4、罗田县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消息三,1月27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新增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湖北黄冈市罗田籍的方某某是杭州慧而特公司操作线上的员工,于1月25日从杭州坐私家车返回罗田,与该公司一确诊病例在同一车间工作,27日起罗田县为县城区及凤山镇21个村的所有居民核酸检测工作。罗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所有居民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所有网吧、电影院等公众文化活动场所一律暂停营业。
⑦ 黄梅戏的故乡在哪
湖北黄梅。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黄梅县电影院图片扩展阅读:
黄梅戏的开山鼻祖:
邢绣娘(1749-1818),本名邢秀莲,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 。
邢绣娘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也是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
虽然黄梅戏起源于黄梅是国家有定认的史实,但并不广为人知,不少国人认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
还有人认为黄梅县隶属安徽省。以至于有“安徽唱响了《天仙配》,湖北丢掉了黄梅县”的说法。《黄梅戏宗师传奇》,通过邢绣娘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讲述了黄梅戏的起源过程。
生于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的邢绣娘,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也是黄梅戏从民间小调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乾隆皇帝曾御赐为“黄梅名伶”,堪称一代宗师。《黄梅戏宗师传奇》,正是演绎邢绣娘追求黄梅戏事业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严凤英是黄梅戏的皇后的话,那么,邢绣娘便是黄梅戏的皇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梅戏
⑧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湖北黄梅吗发展地是安徽吗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最初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后来湖北看到安庆黄梅戏演员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出名了,就筹建了湖北的黄梅戏剧院,但都是从安徽请的黄梅戏演员过去教他们唱,第一批就是从安庆请人过去援建。全国唯一的黄梅戏艺术节是在安庆举办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附录:1879年10月14日上海 《申报》首次报道了安徽省安庆市集贤关外每年演出的黄梅调小戏(简称黄梅戏),这是历史文献记载的关于安庆地方戏曲黄梅戏的首次报道!。当时的学者程演生(天柱外史氏)在其专著《皖优谱》(1939年,世界书局,上海)中指出,安庆黄梅调小戏不能用于酬神,并被禁演,而且是安徽省的专属,即“他省无此戏也”。这些都是真实文献资料记载关于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的记载。而所谓的“黄梅戏鼻祖”湖北邢绣娘则是则是小说和电视剧中的人物,在真实文献中并没有记录。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⑨ 黄梅县人民政府的现任县长副县长简介及分工
马艳舟,男,汉族,湖北省团风县人,生于1968年7月,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6月入党,大学学历。1990年7月至1997年4月在黄州市计委工作;1997年4月至1999年3月任黄州区计委国地科科长;1999年3月至2002年5月任黄州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任黄州区陶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003年11月至2010年12月任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任中共黄梅县委副书记;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任中共黄梅县委副书记、黄梅县人民政府代县长;2011年3月至今任中共黄梅县委副书记、黄梅县人民政府县长。
分工: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主管经济、财税、编制、监察、审计工作。
龚家雄,男,汉族,黄梅孔垄镇人,1973年12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党校大学学历。1993.07--1994.01任黄梅县五祖镇干部;1994.01--1996.09任黄梅县五祖镇团委书记;1996.09--1997.01任黄梅县五祖镇组织干事;(1996.09—1996.11黄冈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7.01--1998.03任黄梅县五祖镇党委组织委员;1998.03--2000.05任共青团湖北黄梅县委副书记;(1999.09—1999.11黄冈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0.05--2002.12任共青团湖北黄梅县委书记;(1999.09--2001.12 湖北省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2002.12--2003.05任黄梅小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3.05--2004.08任黄梅县小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兼小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04.08--2005.02任黄梅县小池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兼小池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05.02--2006.11任黄梅县停前镇党委书记、镇长;2006.11—2007.03换届待安排,当选为黄梅县第十二届县委委员;2007.03—2008.05任黄梅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8.05--2009.12任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管理局副局长、黄梅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9.12--2011.11任黄梅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2011.11至今任黄梅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2012.04-2012.07省委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中青班学习)。
分工:负责县政府常务工作。分管项目建设、旅游经济、信访、社会稳定、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税收、物价、统计、政府法制等方面工作。分管县政府办公室、县金融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两型”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务员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民族宗教旅游局、县信访局、县统计局、县物价局、县粮食局、县行政服务中心、黄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黄梅办事处、县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县招标投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经管局、县政府法制办、县志办、县行政学校、县人行、县银监办、县工行、县农行、县中行、县建行、县农发行、县信用联社、县邮政银行、县人保财险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县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县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协助县长分管县编委办、县财政局、县国资局、县农发办、县综改办、县监察局、县审计局。联系党群、人大、政协、军队、武警、法院、检察院和九江大桥公路桥管理局工作。
唐志红女,汉族,重庆人,生于1972年1月,大学学历。1990.9至1994.7西南政法大学学习;1994.10在麻城市司法局工作;1999.12月任麻城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2005.12任黄冈市档案局副局长,2006.11任黄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工: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影电视、体育、血防、外事侨务、对台、档案等方面工作。分管县教育局、县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县体育局、县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县档案局、县外事办、县地震办。
熊宝林,男,汉族,湖北黄梅人,生于1964年11月,1983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入党,本科学历。1983年10月至1984年09任黄冈军分区战士;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任信阳陆军学院学员;1986年7月至1989年10月任41集团军123师机要科参谋;1989年10月至1990年10月任鄂西军分区机要通信参谋;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任鄂州军分区机要通信参谋;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任郑州电子技术学院学员;1993年7月至2002年3月任黄冈军分区参谋;2002年3月至2003年2月任红安县人武部副部长;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任黄梅县人武部副部长;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任黄梅县人武部部长;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任中共黄梅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退伍在家待安置;2011年1月至今任黄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工:负责工业经济、外经外贸、安全生产、交通、招商引资、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烟草管理、盐业管理、电力等方面工作。分管黄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经信局、县工业经济联合会、县招商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供销社、县烟草局、县盐业公司、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邮政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中石化黄梅分公司、中石油黄冈分公司黄梅片区。
许正清,男,汉族,湖北蕲春人,生于1966年10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入党,党校大学毕业。1984年7月至1991年7月在蕲春县实验小学任教;1991年7月至1993年3月在蕲春县委宣传部工作;1993年3月至1994年9月任蕲春县委宣传部理论科副科长;1994年9月至1997年1月任蕲春县委宣传部宣传科长;1997年1月至1999年2月任蕲春县大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任蕲春县大同镇党委书记;2004年2月至2007年6月任蕲春县广电局总支书记、局长;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任蕲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播电视局局长;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任蕲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2011年1月至今任黄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工:负责农业、农村、民政、防洪救灾、移民、扶贫开发、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分管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老龄办、县防办、县移民局、县水产局、县农机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气象局、县扶贫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协管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黄拥华,男,汉族,1977年10月生,湖北罗田人,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湖北省委党校法学专业毕业,党校研究生学历。1991.09 - 1994.07麻城师范学校普师班学习;1994.07 - 1999.10任罗田县双凤坳中学、城西小学教师;1999.10 - 2003.02任共青团罗田县委办公室科员;(期间:1998.09—2001.06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应用文专业学习;1999.09—2002.06 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2003.02 - 2005.11任共青团罗田县委副书记;2005.11 - 2006.11任共青团罗田县委书记;2006.11 - 2009.07任罗田县骆驼坳镇党委书记、镇长;(期间:2006.09—2009.07 湖北省委党校法学专业学习)2009.07 - 2011.10任黄冈市审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1.10 -2011.12任黄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共黄梅县第十三届县委委员。2011.12至今任黄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工:负责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人民防空、城市投资、园区建设、公安、司法等方面工作。分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公安局、司法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矿管局、县环保局、县人防办、县房产局、县规划局、县城市投资管理中心(县综合投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