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电影市场定价策略的案例
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但太长了,摘抄部分如下,具体的链接过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电影放映市场现状
电影,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场,就要赢利。不仅仅如此。有了市场还要追求更大的市场,争取让我们的商品渗透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的商品才有价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同样,有了利润还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利润。只有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目前“电影”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却越来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在逐渐缩小,它的观众在逐渐减少,观众离影院越来越远,电影正在与观众背道而驰。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高,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大批的电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调查发现80%的观众认为几十元票价经济上难以接受。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电影票价低一些还是愿意经常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但是普遍认为花十元钱看平庸的国产片是不值的,偶尔看一些进口大片还可以凑合,更何况少则30元、40元,多则80元、90元呢?消费者说这些话表明他们对于电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后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电影院挂出的《天下无贼》票价是48元,《加菲猫》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这儿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这还是普通票的价格,如果你想在贵宾厅看电影,价格还得翻番。此外,影城门口有告示牌,不让外带食品,消费影城的大杯可乐8元,爆米花10元,让人感觉进了候机厅。
与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为例,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这样算下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我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之间,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票价高了,观众怕了,进影院的人少了,观众人数自然大幅下降了。以电影重地上海为例,其电影观众人数上世纪90年代4500万人次,但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人,这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
观众人数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价很高。1989年时,电影票价为每张0.25元,全国票房总收入为25亿人民币。现在,电影的票价上涨了大约100倍,全国总票房收入却只有10亿人民币。而依我看来,考虑到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际上现在每年的票房总数1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1989年时市值的5亿元以下。也就是说,目前每年的票房总值还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现在的生存状况。票价居高不下、观众逐年锐减、票房无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压在电影放映市场及其经营者的肩上。又像一个魔咒紧紧环绕在他们身旁使他们寝食难安。
我们的电影放映市场该怎么办?
(二)与以往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看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那时电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场场爆满。而在今天,电影“高票价”导致的电影消费贵族化,则在使电影观众严重走失。同时,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分别从票价、观众和票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来看票价:
建国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个别影院20元)
以均价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计,现在的票价较之涨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涨幅远远低于电影票价的涨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现在每市斤0.85元,涨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猪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现在每市斤6.5元,涨幅8倍左右。
再看观众数量:
1989年我国电影观众有293亿,1999年只有3亿人次,这说明1999年,我国看电影的人次仅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经降至2.2亿。我国电影重地上海,电影观众上世纪90年代是4500万人次/年,而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年。
最后来看票房:
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1999年我国票房收入为8.1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为过去的1/3。据官方统计的结果,2004年一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亿圆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电影频道给一些不在院线上映的电视电影的钱,如果单纯考虑影院票房,连10亿元都没有。
票价、观众数量和票房的如此悬殊的对比,说明高票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与国外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的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美元;中国人也爱看电影,但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过2.5亿元人民币罢了。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人也有条件看电影,中国人爱看电影,但中国人却没有条件看电影。这真是让人觉得可悲。
美国1990年电影票房是47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94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时也超过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纪录—2002年的93亿美元,从而创造了美国电影票房新的最高纪录。而中国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1992年是19.9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后就一直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徘徊。
美国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约3000美元,而美国的电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国人均年收入2004年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这样算下来,中国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中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以上是我国和美国的比较,下面再看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韩国:电影票价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韩国的票价由发行方、投资方及影院三方来维持,三方从市场经济规律考虑提出一个适当的价格,根据地方差异有所不同,偏远地区比这个价格还低。
日本:电影票价一般为成人票每张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为了留住观众,日本女人看一场电影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币,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万元,可以买1600张电影票。
法国:巴黎一般工薪阶层的月均收入为2000欧元(1欧元约等于10.5元人民币)。在香榭丽舍大道的UGC影院,三个放映厅的普通票价分别定为8.6欧元、8.2欧元和7.3欧元,学生票为6.7欧元,中午12时开映的影片票价为5.5欧元,12岁以下儿童票价为5.1欧元,另有三人联票等优惠价。票价的灵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经营者经常用的手段,“办卡观影”活动在法国较为普遍,18欧元月卡和230欧元年卡很受观众欢迎。
意大利:罗马已实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纳一定量的购卡费用,在年内观看任何场次的电影,只要每次交纳1欧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龙被问及票房问题时,则表现得非常激动。“我最不愿意就是谈到票房的问题,我们中国有13亿人,票房上了1亿元就高兴得不得了,而韩国只有4600万人,却有1亿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们中国人都去看盗版了。而看盗版的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贵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方,票价太贵,导致人们选择看盗版。所以呼吁一些地方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票价高了,进电影院的人数就少了,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人数也就少了。在中国的电影院里经常可以见到只有8、9个人的情况。即便是100元一张票,也不过8、9百元。如果票价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买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会有1000元的营业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电影管理者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措施,让更多的人能进电影院,让人们能看到更多的电影。这可能是振兴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
⑵ 电影院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
电影院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
情人节即将到来,很多情侣们会相约去看电影,而很多电影院也会策划相应的情人节互动,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电影院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电影搭鹊桥 寻找有情人
1、活动时间:
8月2报名开始,8月2日影城进行专场观影
2、活动内容:
七夕还是孤单一个人?不如来加入我们的七夕特别专场!与有情人分享电影,共渡七夕!我们将为有情人免费送出七夕特别活动专场影票(影票座号按男单女双原则送出),可观看8月2日七夕专场电影!仅限20个名额哦~(男女各10名)
3、报名方式:
微博报名:新浪微博 @深圳新南国影城中信店
电话报名:25942426-8013
注: ① 具体观影场次根据活动当天晚间时段场次安排定。
②影城提供活动卡片,影迷可自主写下七夕愿望或个人信息与邻座交换。
(二)鹊桥爆米花 情侣争霸赛
1、活动时间:8月2日 14:00-18:00
2、参赛资格:情侣凭当天影城观影票根或穿情侣装均可
3、比赛规则:
参赛情侣二人同时参加游戏,男女双方分别从同一条线的两端用针线穿爆米花,计时三分钟。按照最后成功串联的爆米花颗数进行计分排名,分低则淘汰出榜。
4、奖励方式:
参与奖:参与即获影城提供的“爱电影更爱你”卡片和《消失的子弹》情侣项链,参与名额不限。
入榜奖:得分进入排行榜前三名的情侣获得泰坦尼克号》情侣T恤一套,10个名额。
霸主奖:七夕法国情侣双人套餐,1个名额。
1.秀出你的幸福
即日起至2014年8月10日,影迷朋友可以将您与家人、朋友以及爱人的幸福靓照发至中影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2014年8月8日情人节在影城大厅超大电子屏循环播放,秀出您的幸福,让我们和您一起感动!
2.爱要让你看见真情告白墙活动
感动的话也要说出来,在告白墙上写出你想对“他”“她”说的话。参与都有精美小礼物或电影海报。
3.猜剧照、赢好礼
情侣共同猜出经典爱情影片剧照拼图出影片片名即可。
4.微博加关注,欢乐好礼送不停
活动当天,观众朋友加关注中影国际影城太原和信店或合作商家微博@两个好友即可赢取无敌观影券等小礼物。
商家特别是鲜花销售商更会在这期间大抬玫瑰价格,但依然会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市的一家较大规模的鲜花销售商a公司在xx年情人节期间的业绩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为了止住下滑势头并重新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a公司在xx年的情人节期间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并十分成功的促销活动。
市场调研
通过在我市的一次大范围的市场调查,我们发现:
在情人节期间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0—25岁的未婚青年,约占52%,其次是25—35岁的已婚夫妇,而50岁以上的老年消费群体也占到了将近5%;
消费者购买鲜花的数目组合以1支、3支、9支、10支、11支等数目为主,大约占到75%;
市内其他鲜花销售商在情人节期间基本没有什么较大的促销活动,即使有也只是针对零售花店的通路促销,更多的鲜花销售商及花店采取的是自然销售,从业人员营销观念比较落后。
市内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场所如迪吧、电影院等虽然每年也搞活动,但不外乎幸运抽奖、降价优惠等形式,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而且活动宣传乏力,不到位,效果不佳。
另外,在受访人群中,有57%的消费者认为每年都送玫瑰、巧克力缺乏新意,不能将情人节的浪漫、温馨长久留住,希望除赠送玫瑰、巧克力以外,能赠送其他更时尚更有保留价值的礼品。
显然,消费者的需求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目标市场
a类消费群:20—25岁的未婚青年,此类消费者都是情人节玫瑰消费的主力人群。他们富有激情,崇尚浪漫、时尚,喜欢幻想,能快速接受新事物,是一个为了求新、求变永远也不会厌倦的时尚阶层。
b类消费群:50岁以上的消费群,此类人群虽然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如年轻人,但由于每年情人节气氛的影响,在整个鲜花消费群体中已占有5%的比例,说明其时尚心态渐起,是一支易被“教化”的群体,如果其儿女能够推波助澜,媒体广告刺激到位,则此类消费群可能成为一只“绩优股”,升值潜力很大,而且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c类消费群:25—35岁的消费群,此类群体有的是处于事业的起步期、上升期,而有的却已事业有成,由于性格、年龄、偏好、收入、环境、习惯、价值观等原因,使得此类群体显得最为复杂,最不利于细分,也不利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场推广,但她将是影响b类消费群的一支“伏兵”
,也不能放弃,但不作为重点。
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抓两头带中间”。即通过对a类消费群和b类消费的`重点诉求,带动c类消费群的积极参与。a类消费群的消费意识最强,需求最大,是主要目标市场,也是广告的主要对象。b类消费群虽然需求较小,但如果购买欲望被激发出来,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而且其社会影响对公司的品牌建设将十分有利.
推广策略
产品策略:玫瑰已经是情人节的常规礼品,但现在年轻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赠送玫瑰。玫瑰代表着爱情,代表着浪漫,但由于其物理属性,只能保存数天,而真挚的爱情需要永恒与执著,显然,只能保鲜数天甚至只有一天的玫瑰承载不了这层信息,巧克力更不行。情人节每年只有一天,贪婪的现代人需要的是天天都是情人节。因此,消费者需要一种能承载着永恒的爱情、代表着执著信息的礼品。这种礼品需要时尚,需要创新。珠宝饰品是较好的承载体,但其几千元、上万元的昂贵价格只能使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望宝兴叹。到底这种载体应是怎样的呢?
我们发现,现在正流行一种代表着中华民族深刻文化内涵且历史久远的手织品:中国结。其深深的红色、多样的变化代表着富贵、吉祥、喜气,而且适合长久保存,并广泛的在年轻人中流行,应是我们寻找的理想的载体。同时,由于“结”与“节”的谐音,也为中国结和情人节的结合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显然,这个针对情人节的礼品就叫“情人结”。她不同于市场上销售的中国结,我们赋予了她全新的内涵:“‘情人结’套住情人节,天天都是情人节”,寓示着爱情的执著、久远。而且“情人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⑶ 调整来临,网络大电影或将不只是网络大电影
文 |孟永辉
作为衍生于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孪生体,网络大电影从一出现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在影视用户逐步从线下的影院向线上的视频网站转移的过程中,网络大电影的出现丰富了原本已经形成的影视类型,并用一种新奇的表现方式获得了很多年轻用户的青睐。
门槛低、成本少、周期短是网络大电影比较显著的特征。正是这种特征让网络大电影从一开始就能够与互联网产生密切联系,借助视频网站能够轻松实现传播。在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之后,网络大电影的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很多人将网络大电影的飞速发展归因于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产生联系,在颠覆原有思维逻辑和产品逻辑的同时,同样让它与传统行业衍生出更多新奇的产品类型。尽管这种说法并不是特别全面,但是至少能够说明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能力。
正如前文所说,尽管网络大电影经历了一个井喷式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确定网络大电影的未来还会继续呈现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和所有事物一样,网络大电影同样需要一个深度调整的过程。
井喷式发展过后,调整在所难免
网络大电影的飞速发展期正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期,在这段时间里,只要能够发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点,找到用户感兴趣的地方,就能够获得一次不错的发展机遇。网络大电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传统院线电影的供给能力无法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最终让院线电影有断档期,而作为一种周期性短的产品类型,网络大电影能够填补院线电影的空档期,满足用户在观影方面的需求。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改变原有的影视产品供给逻辑,通过增加影视产品在互联网端的供给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影视产品供给思路在迎合了广大年轻用户群体的同时,同样为我们思考当前的影视产品类型提供了好的方向。
网络大电影正是因为与互联网有这样一种天然的联系,所以在它出现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飞速发展。根据爱奇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网络大电影的数量为450部,2015年的数量增长到700部,而在2016年则突破了2200部。这样的发展速度完全可以用井喷在形容,而在这些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我们又能够看到一些其他现象。
第一,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多导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有多少需求就有多少供给,网络大电影数量的飞速增长从另外一个侧面恰恰反映出整个市场对于网络大电影需求的不断增加,而需求增加的背后则是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网络大电影用户群体的来源则是我国不断壮大的网民群体,可以说正是由于我国不断壮大的网民群体才为网络大电影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用户。
第二,参与网络大电影创作的人员不断增加。其实,网络大电影市场与之前火爆的网络小说市场有着几分相似之处,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市场之所以异常火爆是因为不断有人加入到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为网络小说市场不断输送新的作品。网络大电影也是如此。网络大电影数量的不断增长的背后正是网络大电影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其实,网络大电影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很多人,特别是青年导演将网络大电影看作是实现自己电影梦想的一个有效途径,壁垒深重的传统电影市场让很多青年导演想要加入到导演的行业中,但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网络大电影这种新奇的表达方式让青年导演能够借助一个小团队,一个好剧本等要素就能够轻松参与到网络大电影的拍摄过程当中来。广大青年导演的参与让网络大电影的产出数量获得了巨大提升,最终实现了飞速发展。
第三,网络大电影的更新速度很快。各种类型的网络大电影涌入到市场内部最终让市场本身从蓝海变成了红海,想要获得足够多的推荐位和用户关注,网络大电影的创作者们就必须不断快速地生产作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不会被其他作品所取代,并最终更多与用户见面的机会。网络大电影创作者不断输出作品让网络大电影的数量呈现出一种飞速发展的状态,并让更多的创作者进入其中。
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网络大电影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网络大电影这种繁荣的发展势头同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围绕着网络大电影的一些衍生产业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为解决创作者的资金难题而出现的影视众筹的飞速发展正是这种势头的真实写照,以京东众筹、聚米众筹、苏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通过众筹的方式帮助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实现网络电影梦,正是网络大电影井喷式发展的正是写照。
井喷式的发展背后总是蕴藏着调整的力量,网络大电影行业也不例外。尽管网络大电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依然不能确认这个行业已经发展非常成熟。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剧以及用户消费方式的转变,网络大电影发生深度调整机会正在一步步增大。
网络大电影未来调整的方向在哪?
网络大电影的供给方式和基本运作逻辑最终决定了其在未来将会面临调整。一味地为用户提供网络大电影,而忽视了用户需求的改变;单纯地依靠视频网站的流量获取用户的关注;缺少技术和质量的提升,一味地博取用户眼球……这些网络大电影当前的发展模式都在告诉我们调整就在未来的不远处。既然网络大电影的调整在所难免,那么,未来网络大电影究竟有哪些调整的方向呢?
深度IP化将成网络大电影未来发展主流。我们都知道,检验一部网络大电影是否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这部网络大电影的播放量。而决定网络大电影播放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网络大电影本身,第二是视频网站平台。而一部网络大电影能够获得视频网站平台的流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就在网络大电影本身上。
深度IP化无疑是决定一部网络大电影质量的先决条件。这里所说的深度IP化,其实很很多含义。它包括剧本的IP、题材的IP、演员的IP、制作团队的IP等诸多方面。这些IP化共同汇聚在一起形成的深度IP化,最终决定了这部网络大电影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能否让视频网站心甘情愿地将流量输送给这部网络大电影。
因此,在未来,深度IP化将会成为所有网络大电影都会努力一个主要方向,因为只有抓住了头部内容的深度IP化,才能保证创作者们生产出来的网络大电影足够优质,足够有爆点,足够有吸引力,足够让更多的用户进行关注。抓住了头部内容的IP化就能够抓住了网络大电影成败与否的真正命脉。
制作精细化能让网络大电影走得更加长远。粗制滥造是当下人们对于网络大电影的既定印象,这同样让很多网络大电影仅仅只是充当了数量而已,并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情感触动。尽管2016年的网络大电影数量超过了2200部,但是又有几部网络大电影真正被用户记住呢?可以说很少吧。那么,为什么网络大电影拍了这么多,被用户记住,或者是给用户带来触动的作品却这么少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大电影的作品本身的制作并不够精细,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如果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水平不提高的话,势必会失去在互联网红利下积累起来的用户,陷入到用户不断流失的负面循环当中。
网络大电影在未来必须走精细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在人们心目当中的既定印象,通过作品来赢得用户,获得流量才是网络大电影未来发展的一条正道。随着网络大电影草创期的结束,单单靠博取眼球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方式必然无以为继,真正精细化制作的内容才是网络大电影持续获得用户的杀手锏。尽管当前网络大电影业内对于制作精细化的方向有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但是由于网络大电影成本方面的限制,可以预见在网络大电影精细化的过程中必然还会遭遇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工业化输出将让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殊途同归。当前,网络大电影的产出模式依然是以小团队、小制作的形式来展开,这种产出方式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大电影行业当中来。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很多青年导演借助网络大电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并因此在极短的时间里生产出了足够多的网络大电影作品,让网络大电影成为一个十分火热的行业。
除了这些优势之外,当前网络大电影的产出模式无法形成一个有机顺畅的输出通道,对于网络大电影的质量缺少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标准,最终导致网络大电影行业内部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种产出逻辑不仅不利于网络大电影的发展,而且对于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们同样得不到提升。网络大电影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工业化输出的道路,最终达到和院线电影相类似的殊途同归的效果。
工业化输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电影工业的制作、发行、衍生品开发等诸多领域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输出模式,每一个工种之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运作标准和方式方法。网络大电影未来想要形成规模,必然要走向这样一条类似院线电影的发展道路,从当前我国影视行业发展的水平来看,这种工业化输出的美好愿景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尽管路途比较曲折,但是我们坚信这将会是网络大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生态化运作让网路大电影不只是网络大电影。当前网络大电影的盈利点依然停留在网络大电影本身上,对于网络大电影衍生品的开发以及衍生体系的开发都停留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未来随着互联网对网络大电影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网络大电影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必然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对网络大电影进行生态化运作,从不同的点找到盈利点则能够让网络大电影真正摆脱单单靠播放量进行盈利的单一模式,获得更多的赢利空间。
在对网络大电影进行生态化运作之后,网络大电影或许不再是现在意义上的网络大电影,它具有了更多的内容和意义。比如,我们能够借助网络大电影的拍摄场景与当前比较火爆的新零售结合在一起,将网络大电影看作是一个线上的渠道,将网络大电影的拍摄场景看作是一个线下的渠道,通过两者之间的结合来实现相关商品的销售,达成网络大电影的多点变现。
网络大电影在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后,必然要经历一个调整的过程。网络大电影的调整是对现有发展思路和逻辑的一种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探索。正如所有互联网的产物一样,当互联网对于它们的拉动作用逐渐变小,新模式、新方法或许将会成为接下来发展的主题,网络大电影同样如此。
⑷ 电影院市场部的工作职责
1.制定影院全年常规宣传推广计划;
2.制定每月宣传推广计划;
3.策划并组织实施各种电影活动,包括影片首映式、新闻发布会、电影庆典活动、观影活动等;
4.策划各类推广活动,确定各类推广活动的实施方案;
5.确定会员活动的实施方案;
6.建立与维护媒体关系并确定与媒体的合作方案;
7.确定宣传品的制作、发放方案并进行内容确认;
8.监督部门团体销售工作、会员卡管理工作,并听取月度销售工作汇报;
9.监督阵地广告位的招商工作,并听取月度招商工作汇报;
10.检查排片工作,参与排片讨论会
⑸ 万达电影于上海成立新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哪些
现在有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都会选择去电影院中观看,毕竟会非常有感觉,同时也会有着在家里没有的震撼感。既然大家都非常喜欢在电影院中看电影,那么电影院也就一定少不了,几乎每一个地区都会有多家电影院。在7月22日,万达电影在上海成立了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洪涛,注册资本是1亿元人民币。万达电影城可以说是受很多人的喜欢,一般大家看电影可能都会选择去万达电影城。
万达影院也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很多年轻人看电影也一定会选择万达影院,既然万达影院能够经营这么大的话,那么内部的一些服务设备也一定非常先进。很多的年轻人看电影喜欢到IMAX影厅中观看。毕竟IMAX影厅的屏幕非常大,观看起来也十分的舒适。公司的经营范围又非常的广,在看电影之后也可以去购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