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其实是根据现实原型而改编的故事,这应该是一个大众常识吧。人物的原型,主要是在1930年于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
当然,白毛仙姑的故事有好多版本,最被大众得知的版本,还要属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作家林漫所写的故事。
《白毛女》有电影版,歌剧版,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这部作品充分揭露了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
❷ 白毛女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流传在太行山的白毛女传说故事.
❸ 白毛女的歌剧赏析
1 歌剧《白毛女》赏析
歌剧《白毛女》是在延安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的第一部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歌剧。剧本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剧本是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改编、创作的。主题思想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全剧分五幕十六场,该剧的音乐采用民歌素材和地方戏曲的音调加以创造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它继承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借鉴西洋歌剧形式技法方面的成功经验,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崭新道路。1945年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首演于延安。
歌剧版《白毛女》采用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戏曲音乐,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作者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欢快曲调所谱写的“北风吹,雪花飘”来表现喜儿的天真和期待;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拣麦根》的曲调塑造杨白劳的音乐形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时的压抑情绪;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音乐突现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等等艺术处理,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出的永恒旋律。《北风吹》节奏轻柔,舒展,曲调亲切动人,塑造了喜儿活波、纯朴、天真无邪地向往幸福的形象,也表达了她盼望爹爹归来的急切心情。《扎红头绳》节奏欢快活波跳喜悦,曲调流畅、优美。它于北风吹主题配合得天衣无缝,充分表达了喜儿心中盼望、喜悦的心情。《太阳出来了》宽广、明亮、兴奋而充满希望,如太阳光芒四射,激奋、有力显示了已经解放的人民的力量。
经过不断的修改,《白毛女》最终成为新中国最经典的一出文艺作品。首先是歌剧,然后是芭蕾舞剧,还曾被拍成电影和改编成京剧。其中芭蕾舞剧的音乐部分由严金萱主创,芭蕾舞剧版在歌剧的这些艺术特点和基础上,结合舞蹈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并承接了歌剧版的一些经典旋律。1965年在上海之春音乐节首演。
1997年,由原作曲者严金萱与另一位作曲家孟津津合作,应中国交响乐团之邀将芭蕾舞剧中的精彩音乐片段,改变为大型的交响组曲《白毛女组曲》,分为《喜儿》、《白毛女》以及《迎太阳》等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原剧中的三段主要剧情。旋律内涵深刻,听来却通俗易懂。
❹ 白毛女是哪里人
事梗概:白毛女
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不久即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杨白劳、大春、张二婶以及反派人物黄世仁、穆仁智等,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从整体构思到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它以比兴的手法,结合蒙太奇的运用、情绪的对照及情节的呼应,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命运和性格,又深化了主题。在音乐方面,它借鉴同名歌剧所长,又有所发展,富有民歌风味的韵词和曲调,和谐优美,为本片增添了艺术光彩。该片的成就和特点,使《白毛女》成为新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的重要作品。
❺ 白毛女简介300~400字
不知道你说电影还是歌剧,都在这了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前提: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的指示下,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电影局决定把舞台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王滨、水华原希望仍由主创歌剧《白毛女》的贺敬之来编写电影文学剧本,但因他无法抽身,只好改邀河北农村土生土长作家杨润身一同创作。摄制组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即拍成音乐片。重做的歌词由贺敬之和张松如二位词作家创作,重做的歌曲由瞿维、张鲁和马可三位作曲家创作。王滨导演在改编过程中,重点增加带有传奇色彩的唱腔。
起源: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❻ 《老腔(2014)》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老腔》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h4emQL7_Xa7OwaO3zeSZg
❼ 白毛女的故事是不是假的
民间传说。
白毛女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 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19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阜平县易家庄一带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
也有说法说白毛仙姑在山西。
后来还有人说四川的罗昌秀是现实中的“白毛女”。罗是1956年才被民兵从深山野林里救出来,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说白毛女的故事出于贺敬之的故乡山东台儿庄,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周扬最早指定《白毛女》的编剧的作品不合意,周扬临时指派贺敬之进行编剧。《白毛女》的想法在贺敬之加入之前就有了。
《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创作背景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共产党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❽ 白毛女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白毛女故事发生在晋察冀边区。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19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阜平县易家庄一带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
(8)白毛山电影院扩展阅读:
上个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晋察冀边区曾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据说,这个传说是有真人真事为依据的。故事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河北西北部青虚山山区一个靠山的村庄,虽属于抗日民主根据地,但工作一向很难开展。
某次,区干部到该村布置村选,决定某日召开村民大会。但是,届时村民都不到会,区干部询问原因,村干部畏畏缩缩地说:“今天是十五,大伙都要到奶奶庙给‘白毛仙姑’上供。”区干部接着便追问“白毛仙姑”是怎么一回事。
待得知“白毛仙姑”详情后,区干部估计可能是个什么野兽被村民误会了,或者是敌人玩弄的破坏阴谋,最后决定到奶奶庙捉鬼。当晚,区干部和村里的锄奸组长携带武器,隐蔽在奶奶庙神坛两侧的暗处。
夜半三更,月光时隐时现,一阵冷风吹过,有脚步声渐近,果见一个白色“物件”走进庙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她用手去抓供桌上的供品,正回身欲走时,区干部从暗中跃出,猛地大喝一声:“你是人是鬼?”“白毛仙姑”一惊,突然发出狂叫向来人扑去。
区干部开了一枪,“白毛仙姑”倒在地上,却又立刻爬起来,狂奔而去。区干部和村锄奸组长尾随追出,穿过树林,过几个悬崖峭壁,便看不见那白色的“物件”了。正在踌躇中,隐约地听见不远处有幼儿的哭声,循声仔细地察看,在黑暗的山沟尽头有火光如豆,闪闪烁烁,神秘可怖。
区干部潜行过去,便看见在一个阴暗深邃的山洞,“白毛仙姑”坐在一角紧紧搂着孩子———小“白毛”。区干部举枪对着她喝道:“你到底是人是鬼,你快说,说了我便饶了你,不说不行!”……这时,“白毛仙姑”走出山洞,突然在区干部面前跪倒,痛哭失声,捶胸顿足。
接着便哽咽着向区干部倾吐了一切:她爹是一个穷苦的佃农,3年前(八路军未到此处之前),村中恶霸地主的少东家看上她,阴谋逼死她爹,把她抢去,她遭到奸污,身怀有孕。少东家的母亲———那个地主婆子,在为少东家筹办婚事时,要把她卖给人贩子。
她在一个善心的女佣帮助下,深夜逃出地主家的深深庭院,找了一个山洞住下来,生下了孩子。她背着仇恨、辛酸,在山洞里生活了3年。由于山洞中没吃没穿,不见阳光,不吃盐,满头长发全白了。因为去偷奶奶庙里的供品,被村人信为“白毛仙姑”,奉以供献,她母子就以此度日。
区干部听了“白毛仙姑”这一段悲切的哭诉,阴惨的旧社会吃人的情景就摆在眼前,他流泪了,愤怒了!他告诉“白毛仙姑”,世道已改变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了人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民主政府爱人民,人民当家作主,那些悲惨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民主政府的区干部把“白毛仙姑”救出这阴暗的山洞,来到灿烂的阳光下,她又重新的真正作为一个人而过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❾ 白毛女是电影吗
白毛女就是电影。它的故事主要讲的是杨白老的,你。在黄世仁的。快过年了。你快年30跑到西安找杨北呢?要租金。要没了没钱。我使劲旧手机的话,女儿卖了。周边。故事故事的情节就是这样。
❿ 白毛女 是什么意思
《白毛女》是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张寿维、胡朋、李百万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喜儿的故事。
剧情简介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