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体验 > 诏安电影院今日节目表

诏安电影院今日节目表

发布时间:2022-09-14 06:10:39

1. 诏安的来历,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

明嘉靖九年(1530)分漳浦县二、三、四、五都置,属漳州府。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清一统志·漳州府》:南诏场“今诏安县治。……嘉靖九年始分漳浦县二、三、四、五都置县,取南诏靖安之义”。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在福建省西南部沿海,邻接广东省。属漳州市。面积 1292 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9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南诏镇。唐垂拱二年(686年)以旧绥安县地置怀恩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省入漳浦县。宋置南诏场。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明初置南诏把截所,弘治十八年(1505年)置南诏千户所。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县第二、三、四、五都置县,取“南诏安靖”之意,名诏安(见《大清一统志》漳州府古迹),属漳州府。清因之。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49年属第六专区。1950年3月属漳州专区,同年9月改称龙溪专区,1971年属龙溪地区。1985年属漳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诏安东溪纵贯。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甘薯、花生、甘蔗及荔枝、柑橘、柿、菠萝等。种植橡胶。工业有制糖、食品加工、制盐等,还有森工、机械、化学等部门。福分(诏安)公路经此,梅岭港有货轮通香港。名胜古迹有九侯山、祥麟塔、七贤庵、斗山岩。有中共闽粤边特委和闽南地委建立的乌山革命根据地。

2. 2008年1月11日,诏安县举办首届青梅节暨书画艺术节,欢乐中国行“魅力诏安”节目主持人董卿站在10米宽的

∵节目主持人应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处,
∴距舞台一端是10×(1-

3. 福州的长乐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长乐十大旅游景区

  1. 长乐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 AAA

  2. 猴屿洞天岩 AAA

  3. 冰心文学馆 AAA

  4. 长乐显应宫 AAA

  5. 琴江满族村 AA

  6. 龙舟夜渡三溪

  7. 董奉草堂

  8. 闽江口南江滨公园

  9. 晦翁岩龙峰寺

  10. 青山村

4. 邵武有哪些特有的节日风俗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又叫“年节”,俗称“年”。
春节是福建省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说,春节的核心是正月初一。民间活动主要是开正、祭祀、拜年、游乐等。
1.开正
指除夕午夜后子时到卯时之间,择一良辰,开启大门,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开正”的时间依该年天干地支推算,一般人家均依历书上的记载行事。“开正”之时,天未破晓,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鞭炮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一时间热闹非凡。
“开正”,在龙海,叫“开春”;在古田,叫“开年”;在沙县,叫“接年”;而南平、邵武、顺昌、光泽、连城、长汀、清流等地则称之为“开门”或“开大门”。“开正”的仪式全省各地大同小异。在厦门,“元旦焚香纸、放爆竹、开门即闭”①。在将乐的农村,倘若是多户人家共住一座房屋的,那么开大门者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宁化的一些农村,在开大门之前先放鞭炮,走遍屋内的各个房间,然后才开门。在武平,开门时全家人应在场,如有外人,不得参加;开门后即按“春牛图”所示的财神方位叩头。在邵武,若有人无意中被“开正”的鞭炮击伤出血,叫“血彩”,据说是极好兆头,这年能发大财。
现在,选择“开正”时辰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了,一般在除夕零点新旧年之交时大放鞭炮、焰火,喜迎新岁。近几年来,电视机普及,全省城乡的大多人家都围坐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零点时,当电视中新年钟声响起,人们不约而同点鞭炮、放焰火,其盛况绝非昔日“开正”可比。这一新习俗在城镇尤盛,以致于公安部门通告市民,限制焰火爆竹施放地点,规劝居民注意防火安全。本省的大城市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代之以录有鞭炮响声的录音带。
2.祀神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旧时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各地的供品有所不同,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净茶、牲醴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有的地方则纯为素斋,“设斋果、茶、酒、岁饭拜天”②。永春还供有圆子汤,漳州还有红糖煮线面,同安还有金针菜、龙眼干等。泉州的许多人家把正月初九的“天公诞”移至“开正”后祭祀,供品就更讲究了,备的是三牲、五果、六斋。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次则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在罗源,“元旦设香案当天叩拜,谓之‘启寅’。”③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在连城,拜祖先称“拜图”,初一早上由族长率本族子孙在祖庙进行。在大田,民间有初一早起喝姜茶(即糖开水中放生姜、米花)的习俗,这时应敬一杯姜茶于祖宗神位前,祭祀则在早饭之后到祖祠中进行。
祀神之后,供品多放置一天才撤,有的要保留到初五。其中果品如红桔,要放到正月十五元霄节。在福安,厅堂长案上的香火要持续三天不断。
在龙海,龙江上的渔户,春节时都买连根带叶的大捆甘蔗,用红丝布绑在船桅杆上,祈求新年日子节节甜。甘蔗要等过了初三方可取下食用,否则据说会坏了兆头。
现在,祀神仪式多不流行,但尚有人家设供果、点香烛,虽不无祀先之意,但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3.拜年
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拜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自己家中,在祀神祖先之后,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旧志中的“少长序拜”④、“卑幼以次拜其尊长”⑤即属此类。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流传至今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即压岁钱,有的压岁钱在除夕夜给。)或红桔等。现在拜年的时间也有变化,由于城镇中儿女很多是与父母分居,因此一般在初一早上带小孩回来给父母拜年。
第二种类型是以宗族为单位,在祠堂祖庙中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据(民国)《连江县志》“礼俗”(卷19)记载:人们在拜完神、祖先后,“随入祖庙,合族序拜,以侧柏叶插桔,人领一二枚,取百事吉之义。”凡在祖庙中祭祀祖先的,祀毕均有宗族拜年之俗。现在这一类拜年已不时兴。
第三种类型是亲朋好友、邻里故旧之间的拜年。(光绪)《漳州府志》“民风”(卷38)记载:“元日祭毕,无贵贱御新衣,诣亲贺岁。主人出辛盘共款,行人相望于道,五日乃止”。龙海、南靖等地旧志也有相同的记载。这是给亲戚拜年。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福州地区流行的回贺语是“齐发,齐发”。有的地方讲究拜年的时间。在连城有句俗语,“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年初五六,有酒无肉”。说的是初一拜宗亲,初二拜岳父、舅父,如果是初三、四去给岳父、舅父拜年,则是怠慢了,只能是“野婿郎”。要是初五、初六去,更是迟了,恕招待不周。带小孩去给亲戚拜年,小孩往往会得到一份“压岁钱”,至少也有两个红桔,因此福州地区俗语说:“拜年拜年,没桔也有钱”。在诏安,亲友互相贺年,入门要高声说“新正如意”,对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贺年要带二枚红桔,一些糖果之类,对方把礼品收下,红桔奉还,以表双方都吉利。在三明一带,必须先到亲属中的长辈和老师家中拜年,否则有失礼仪。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谐音“亡”)、吴(谐音“无”)、对于姓桑(谐音“丧”)、贾(谐音“假”)的人家也应回避。
学生到老师家拜年,拜见时双手作揖,口称“拜年”、“恭喜”,旋即退出,一般不接受款待。如果到好友家中拜年则可随便些,主人以烟、茶、糖果、红桔等待客。就是一般的熟人,路上相遇,也都拱手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
拜年的时间多在初一至初五,但也有例外的。马祖岛居民过了年夜,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在漳平、宁化、尤溪、邵武、崇安等地,初一不外出拜年。宁化、尤溪等地的风俗是初一可到公共场所游乐,但不走家串户。现在这些风俗多已不存。
在宁化、邵武等地,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但在霞浦的一些地方,却忌这天贺年会亲。同姓中有老人做寿的,应送寿面。过去拜寿是在正月初旬夜间进行,称“暖寿”,现在则不拘此例。
在福安,初二是祭日,可以做诸如洗衣、劈柴之类事,但不能去做客,也不接待客人。在福清,初二为吊唁死者日,凡有新丧的人家,应为逝者设灵座,让亲友吊唁。在莆田、仙游及惠安北部的一些地方,初二为探亡日。据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入侵,大肆烧杀抢掠。民族英雄戚继光打败倭寇之后,进山避难的百姓才在二月初二陆续返回家园,但见倭寇铁蹄过处,尸骨相枕,满目疮痍。亲友乡邻不知谁家遭了难、死了人,于是互相探望,帮助收殓亲人。后世相传,二月初二便称为“探亡日”。后来,把这纪念日改在“小年夜”(除夕)与“大年夜”(正月初四,详见后“除夕”条)之间的正月初二。此后年年正月初二,人们互不登门,以避“探亡”之讳。但终有诸多不便,故又约定俗成:凡初一早晨串过门、拜过年者,初二日再登门便不算犯忌。为此,初一拜年的人特别多,为的换取初二的行动自由。
旧时福州水上居民(俗称“昼民”)有一特殊的贺年习俗:正月初二后的数日内,三五结伴的水上居民(男女老幼均有,多为中年以下女性),盛装携筐,至市内各街巷挨户唱小曲贺年。受贺的人家赠以年糕、米粿等食品。水上居民无论贫富与否,每家最少要有一人参加贺年,据说这样类似吃了百家饭,可保全家一年平安无事。所唱小曲和谐悦耳,且多与地方习俗、新年吉利有关,因此颇受青睐。
闽西客家习俗,正月初一,16岁以下的孩童都挎个布包成队到各家各户“打饼”,也含有贺年之意。每到一家,主人便分给一人一粒糖、一块饼,年幼未能到者,则由兄、姐代领。
现在拜年之俗仍盛行,而且增加了“团拜”和电话拜年的新内容。“团拜”即为集体拜年。许多单位都定于新年前后的某一时间,聚会一起,互相拜贺致意,既增进友谊,又可免逐家拜访之劳。此外,还有军民“团拜”,军政“团拜”的。在农村,回乡干部、学生也常有“团拜”之举。电话拜年则是近几年时兴的新鲜事,主要在城镇。新年钟声一响,人们便拿起电话向亲朋好友贺年,既及时,又便捷。随着私人电话的增多,电话拜年这一新习俗逐渐流行。
4.游乐
春节的游乐活动很多,大型的游乐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踩高跷、舞龙灯等,次则观看戏剧,猜灯谜,另外还有玩四色牌、打麻将、玩牌九,聚赌为乐。
在平和、漳浦,“诸少年或装束狮猊、八仙、竹马等戏,踵门呼舞,鸣金击鼓,喧闹异常。主人劳以果物。有吉祥之家,所劳之物倍厚于常”⑥。在漳平,旧时春节期间,有三、五人临时组合的小乐队(其主要乐器是唢呐,配以小鼓、小钹),挨家挨户吹奏吉祥的乐曲,俗称“鼓吹达仔”。东家要放鞭炮迎送,并赏给红包。缙绅豪富之家,甚至有舞狮队(俗称“打狮”)来拜年,同样要燃放鞭炮迎送,赏红包。舞狮队还在大街或广场上舞弄。在清流有在街头或大户人家舞狮表演的。每到一家,都大受欢迎,离开时一样赠红包赏彩。此外,还有人家邀请唱曲艺的到家中弹唱。有些农村,青年农民以荡秋千为乐。年前他们先以竹竿搭好简易秋千架,从初一到十五,聚集一起,或单人,或双人,作各式各样的荡秋千比赛,观者云集。在明溪,春节期间也有迎神及舞龙灯、狮灯等娱乐。
在福州,旧时春节期间最为儿童们喜爱的娱乐是打“锣鼓板”,而且大人们也玩。“锣鼓板”的调式不少,常见的是“大板”、“小板”、“行板”。“锣鼓板”不但自娱,而且还进行比赛。妇女们则结队出游,或逛街,或游西湖、白塔,也有打四色(即四色牌)、打麻将的。男人们的娱乐除听戏、听评话外,不是喝酒谈天,便是打麻将、抽牌九。旧时玩扑克牌只是上流社会的雅事。
在闽南,春节游乐内容丰富,除了舞龙、舞狮外,还有地方戏剧、歌舞,如南音、歌仔戏、大鼓凉伞舞、车鼓弄,以及武术表演如“套宋江”等等。在诏安,还有舞鸟,即用竹篾做骨架,蒙上白布彩纸,装饰鸟的形状,人套在里面表演着鸟的舞蹈。
1949年后,全省各地春节游乐更丰富多彩,除传统的舞狮、舞龙、龙灯、旱船等等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游园、舞会、体育比赛。电影院上演新影片,电视台播出精彩节目。在农村,文化体育部门也组织了许多文体活动。有的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自发组织篮球、棋类等比赛。自80年代后,有一新趋向,即春节期间农村人进城游玩,城镇人(尤其是城市)出去登山等。每逢春节,龙岩的登高山、莲花山,连城的冠豸山,长汀的卧龙山,永定的北门山、东华山,尤为热闹,其盛况胜于重阳。福州的鼓山、泉州的清源山、崇安的武夷山更是如此。
近几年来,流行于闽南农村的攻炮城游戏,别有情趣。所谓“炮城”,是竹竿挂起一串串排炮(大鞭炮),分别设置数处,排炮离地面八至十二米不等。攻“城”者必须用点燃的鞭炮扔向排炮,以点响排炮者为胜。“攻炮城”奖品甚为丰厚,常见的有电视机、收录机、自行车等。奖品的等级依攻“城”的难度(即排炮离地面的高度)而定。攻“城”开始之前,每处“城”的边上都用大红纸标明奖品名称。这一颇有刺激的游戏往往能吸引大批的“攻城”者和更多的观战者。
“攻炮城”一般在春节里进行,也有选定农闲时某一日子的。设“炮城”的村庄首先要集资购买奖品,布置场地,然后确定“攻城”时间,发出通告。“攻炮城”的这一天,附近各村的人们都早早地来到“战场”。“攻城”者大多是青年人,他们带来的鞭炮不是五包十包,而是一箱一箱。到来之后便选定所要攻的“城”,占据有利的地形。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当主持人宣布“攻城”开始时,战场上各据点顿时炮声大作,硝烟弥漫。加上观众的呐喊声,整个战场沸腾起来,极为热闹。“攻炮城”进行得十分激烈,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有的当天不能攻下“炮城”的,第二天继续进行。攻城者耗费“炮弹”一箱箱,一直坚持到全部“炮城”被攻下才收兵。
“攻炮城”的成绩各有不同。经验丰富者由两人配合,一人送“炮弹”、一人“攻城”。有时,一箱鞭炮还没有完,“城”便被攻下。他们兴高采烈地扛上奖品凯旋而归。经验不足者尽管耗去几箱鞭炮,却一“城”未下。虽然如此,但也喜气洋洋,毫无懊悔之意。
5.食俗
福建旧俗对于正月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线面、年糕、素食。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饭,吃“隔年饭”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吃线面寓意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则与崇拜神、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如意。在将乐一带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
各地食俗互不相同。福州地区,早餐必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在仙游,早餐是线面和菠菜,称“岁面”。在泉州、惠安、福鼎等地,早餐的食物中也都有线面。在漳州、龙海是吃甜寿面和红蛋,祈求平安长寿。各地吃素食的相当普遍。在顺昌,早餐吃“隔年饭”配素菜,主要是红萝卜(满堂红)、豆腐(满足)、芥菜(长命),此外还有粉干(取须发皆白长寿之意)。南平民间初一早餐是由男人起来煮点心(长寿面),早、午两餐素食。在崇安(今武夷山市),“早、午两餐素食,晚设宴如除夕”⑦。建阳、邵武、将乐、建宁、大田、永安、永定、上杭、连城、漳平、武平、诏安、德化、南靖、福安等地,有很多人家吃素。尤溪民间,早餐大多素食,有线面,有整颗煮的长寿菜。有的人家还在初一的三餐多摆一副餐具,以求添丁;儿子弱冠的,则多给一份鸡肉,说是能娶上好媳妇。沙县民间早餐无论吃素吃荤,都应吃大蒜(万事顺意)、菠菜(红头见喜)、豆腐(满足)。在漳浦,早餐大多吃以花生油炒的韭菜、菠菜、芹菜、豆腐;韭菜、菠菜不切,称“长年菜”,寓斋戒与长寿之意。平和也有类似的习俗。长汀的素食中必有芹菜、大蒜、葱、韭菜,谐音“勤、算、聪、巧”,以图吉利。有的地方初一早上讲究吃甜,除了吃年糕外,还喝甜茶。在尤溪,早餐之前喝生姜糖茶,称吃“甜头”。在霞浦,“无论贫富,人各食糍汤一碗,俗称‘行时’。盖‘糍’与‘时’同音,取吉利意”⑧。
现在,初一吃的习俗大多仍在流行,不过素食已很少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更丰富,更讲究了。
6.其他
春节期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漳州有风俗歌谣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姿娘(闽南话,指妇女),初四(神)落地,初五假开。初六摸,初七摸,初八初九敬天公。初十伽蓝生,十一十一福,十二返去拜(意为贺年来往的客人都回家了),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孝大人”。泉州的顺口溜是:“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舀肥,初六隔机,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十一倒去觅(回娘家探望),十二请女婿,十三吃糜配芥菜,十四搭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意思是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初一自不必说,泉州的“初二场”,指的是摆开娱乐场。漳州的“初二早”,指的是要早起、早忙,因为既要祀祖,又要准备接待女儿、女婿。在龙海、南靖、华安、平和、漳浦、诏安、泉州、福州等地,都是请女婿的日子,因此初二又称“女婿日”。有许多俗语与此有关,“有孝女儿女婿初一、初二到,不孝女儿女婿初三迟‘过到’(晌午)”(漳州);“孝女贤婿初二客”、“有孝女,初二来”(平和);“有孝查仔(女儿)初二、三,无孝查仔正月半”(诏安)等等。女婿登门要带着礼物奉献给岳父岳母,同时要给小孩们分红包,桔柑或糖果之类。在诏安,女儿回娘家应带炖熟的猪脚和年糕等礼品给父母拜年,俗称“下孝”。娘家收下礼物,但要退还二枚红桔。在漳浦,女儿、女婿要送“锅仔肉”。岳父母一般是设宴招待女婿、女儿。漳州一带,女儿、女婿必须当天返回,不能在娘家过夜。由于初二是“女婿日”,因此华安一带还忌单身汉拜访有年青姑娘的家庭。
“初三无姿娘”,一说这天妇女不上街,另一说是初二回娘家贺正,多被留宿娘家。在闽南一带,初三被称为“赤狗日”,传说赤狗神主凶,一旦撞着,终年不得平安,因此这天人们不出门、不请客。在南靖,又称“粪扫日”,这天应做卫生,故在农村忌探亲访友。在厦门,“初三日,新丧之家祭亡者,戚眷来哭,名曰‘消新愁’。本日忌往人家贺年”⑨。漳平亦有此俗。在霞浦,“客岁有新丧者,……各戚友于初三日重来拜奠,俗称‘拜新年’。初四日午餐即飨以祭余,俗称‘食新年饭’。此两日系与丧家应酬,俗忌,不贺岁、不会亲”⑩。在福安一带,初三却被认为好日子,可以走亲戚、串门、祝寿、办酒席等等。福清、平潭一带,初三开假,商店开始营业。在福清,有新嫁女的家庭,派兄弟辈的少年请新娘、新郎回娘家,俗称“头年请初三”。在仙游一带,初三是“做十”(即祝寿)与开店的日子。
在闽南及平潭、宁德一带,初四是接神的日子。神,有的是泛指,即所谓天神,有的是指家神灶君、灶妈。其仪式颇为隆重,旧例备牲设醴、燃香点烛烧纸马,祈求神明保佑合家平安。在福州及大部分郊县,初四为开假日,开始各项工作与正常生活。
在闽南一带,初五“假开”,指新年已过,各商家以朱红纸写上“开张大吉”、“大吉利市”等张贴,鸣炮开市。人们也开始忙于生计。泉州的“初五舀肥”,指掏粪便,农事开始。在邵武,这天被认为是财神生日,店铺重新开张,焚香鸣炮,迎财神,祝愿生意兴隆。在福安民间,认为各路天神于该日降下界,故多吃素、焚香、鸣炮迎接。
在莆田、仙游,初五“做大岁”。如前所述,倭寇被打败之后,逃难者相率归来,善后事毕,相约于初五日(或初四)补行度岁过年,名曰“做大岁”。但那时是二月初五日。据《倭祸记》载:“自那年(按:明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以后,众定每年正月初五日举行做大岁之礼,因为做大岁不能在二月也。”时至今日,莆仙一带每逢春节都过二次年,有的“做大岁”甚至比初一还更为隆重。
漳州的“初六摸、初七摸”,指的是主妇们又忙于准备初八、初九敬天公生日的事。泉州的“初六隔机”则指整理织机,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指的是初七为人日,取果蔬作“七宝羹”。据说吃了“七宝羹”,可以除百病。“初八完全”,指全家团圆。闽南一般认为初九是天公生日,家家“设香案向户外祀之。爆竹声达旦。越日,以祭品馈赠亲戚,互相酬答。居丧者否。”⑾
过了初十,人们又忙于准备迎接元霄节了。

5. 福建诏安县电影院哪个比较好

电影院在中山公园旁边有一个,KTV在诏安车站楼上有一个。

6. 诏安有3D电影院吗

有,恒晟购物广场那有个新天地,里面有个3d影院,成人好像20元,1米2以下10元,记住是恒晟购物广场,不是恒晟超市。

7. 粤骏电影城的地点介绍

粤骏电影城地处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之一黄冈镇。黄冈镇里的人热情好客,讲的是潮州话;饶平县城是一个工业镇,食品,服装,水族机电工业发达,多外资企业。地理位置优越,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324线横穿全镇,是饶平现今的重要的交通枢纽。饶平三大广东省中心镇之一,是潮州市四大中心的中心部分,潮州市规划中属综合性重点镇,重点发展区域。城镇规模为饶平之最。商贸在饶平中最为发达,酒店、旅馆、餐馆、超市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饶平二中所在地。经济实力位居饶平前列。 黄冈镇,位于饶平县南部,黄冈河出海口处。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临南海柘林湾,西与汫洲、钱东镇毗邻,北接联饶镇。1959年6月从凤江公社析出,设黄冈镇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黄冈镇建制。总面积88.6平方公里。2005年辖12个社区居委会,2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村级场,总人口189969人。工农业总产值23.4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82亿元,农业产值5.65亿元,镇本级财政收入1338万元,上交国、地税金805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935元。
黄冈地处黄冈河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灌溉配套,农牧副渔蔬菜五业兴旺。2005年全镇耕地面积2.76万亩,林地1.84万亩,粮食总产1.68万吨,农业总产值5.6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4%。全镇淡水养殖面积1569亩,海水养殖面积1.78万亩,其中对虾养殖1.07万亩,网箱养鱼2200格,贝类7120亩,水产品总量2.62万吨。渔业产值2.60亿元,占农业产值46%。名产有叠石赤蟹、大澳珠蚶、凤洲乌耳鳗等,名闻海内外。 黄冈镇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工作思路,以逐步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打造粤东“东大门”经济发展强镇为总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工业为第一重点,以服务为第一天职,以“一把手”为第一环境,紧紧围绕县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港口兴县、创新发展、和谐文明”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整治、可持续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力度,促进了全镇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工业
已形成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和“三资”企业一齐发展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水族机电、电子元件、粮食机械、运动器材、木材加工、茶叶加工、塑料制鞋、化工香精、医药保健、毛织服装、工艺饰品、金漆木雕、印刷包装、不锈钢制品、食品饮料等近20大门类4000多个花式品种,产品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和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2007年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742家,其中规模上企业38家,法人企业80家,个体私营企业624家,属“三资”企业20家,工业产值达23.0462亿元,其中规模上企业产值16.8352亿元。工业企业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2家,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涌现了广东海利集团、广东日生集团等8家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铭康 、恒通等1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饶平县东饶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质达标认证单位。广东博宇水族实业有限公司和饶平县创荣抽纱机绣厂等8家企业获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广东国宾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省、市、县评为农业龙头企业。黄冈镇也被评为潮州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广东省科技创新试点镇。
农业全镇拥有山地面积24668亩,浅海滩涂10253亩,并形成了粮食、水产、水果、蔬菜、禽畜五大农业生产基地。2007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37980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7805亩,单产444公斤,总产12338吨;蔬菜种植面积14948亩,平均单产3166公斤,总产47331吨;水果种植面积2006.2亩,总产1407.6吨,鳗池57亩,对虾11420亩,淡水鱼池1290亩,网箱4410格,当年出售猪61700头,牛240头,羊55头,狗855只。家禽出售数量727332只。
旅游业
黄冈依山傍海,峰峦叠翠,碧波浩淼。古有“岭南佳胜地,瀛洲古蓬莱”之称;县城北侧有集古今寺庙、石刻、建筑于一体的石壁山风景区。汛洲岛素有“白鹭天堂”之美誉,被潮州市定为“市重点开发旅游岛”。
基础设施
黄冈镇处汕头和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交通便利。黄冈距汕头机场40公里,国道324线,以及324线复线和汕汾(分)高速公路分别从镇区南北穿过。省道坑海线与国道324线穿城而过交叉贯通全县,形成以国道、省道为纲,县道、乡道为目,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网络。黄冈南部的柘林湾和三百门港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货轮客轮可通国内各港口至世界五大洲。有年供水930万吨自来水厂2座; 110千伏变电站2座与省电联网。1990年开通程控电话,1993年设移动电话,2000年建成全县最高层(19层)电信大楼,形成以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为主,数字数据网,公用电子信箱、因特网、视聆通等各种通信手段并用的电信网络。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6.49万户,平均每户1.7部。
90年代初期,黄冈镇按照县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方针,一手抓老城区改造,一手抓新城区开发建设,已完成西区10.73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区内供水、供电、通讯、排污及6号路工业区,西区住宅小区与建委、外经委、交通、国土等行政机关配套建设,成为黄冈新城区和投资区。完成菜场街、西门街、清华路、大衙路等多条老市街的新建、拆建、改建工程。新建凤江桥、扩建黄冈大桥和南门桥,新建黄冈河南北岸河边长廊、景点,长2.9公里,新建扩建石壁山风景区,县图书馆、县文化中心大楼。
历史文化
黄冈镇是饶平县文化中心,2005年有县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1.63万人,小学33所,在校学生2.94万人,幼儿园16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此外还有中共饶平县委党校,饶平广播电视大学及各类特殊教育进修学校。饶平第二中学和县师范附小为省一级学校。镇内有新建的县图书馆、县文化中心以及县博物馆。影视广播设施有县电视台、县有线电视台、县广播站、粤骏电影院,旅游娱乐场所有县中山公园,石壁山风景区,黄冈河两岸长廊等。黄冈镇除县级医疗机构外有镇级卫生院1个,医疗站74个,参加医疗保险62593人,占全镇人口32.95%。
黄冈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荟萃,有建于明朝年间的石壁山涑玉泉、雷音禅寺、瑞光台等名胜古迹。有纪念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潮州黄冈起义的“丁未革命纪念亭”。历史名人余子亮(1900-1974)是20世纪中叶旅泰著名侨领,与饶平隆都陈慈黉等并称“泰华八大财团”。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知名物理冶金学家庄育智,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内外著名的保护生物学专家许再富,有天文学家、汕头大学副校长庄威凤,国家一级编剧、全国著名剧作家郭启宏等。黄冈镇籍教授、专家、学者遍布全国各省市,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总人数185人。

8. 福建人过春节时干什么

《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又叫“年节”,俗称

《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放眼天下》
关于《放眼天下》的文章《福建人春节习俗习惯》正文开始>> 春节古称“元旦”,指新的一年开始。又叫“年节”,俗称“年”。
春节是福建省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从时间上说,春节的核心是正月初一。民间活动主要是开正、祭祀、拜年、游乐等。
1.开 正
指除夕午夜后子时到卯时之间,择一良辰,开启大门,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开正”的时间依该年天干地支推算,一般人家均依历书上的记载行事。“开正”之时,天未破晓,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香烟缭绕,鞭炮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一时间热闹非凡。
“开正”,在龙海,叫“开春”;在古田,叫“开年”;在沙县,叫“接年”;而南平、邵武、顺昌、光泽、连城、长汀、清流等地则称之为“开门”或“开大门”。“开正”的仪式全省各地大同小异。在厦门,“元旦焚香纸、放爆竹、开门即闭”①。在将乐的农村,倘若是多户人家共住一座房屋的,那么开大门者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宁化的一些农村,在开大门之前先放鞭炮,走遍屋内的各个房间,然后才开门。在武平,开门时全家人应在场,如有外人,不得参加;开门后即按“春牛图”所示的财神方位叩头。在邵武,若有人无意中被“开正”的鞭炮击伤出血,叫“血彩”,据说是极好兆头,这年能发大财。
现在,选择“开正”时辰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了,一般在除夕零点新旧年之交时大放鞭炮、焰火,喜迎新岁。近几年来,电视机普及,全省城乡的大多人家都围坐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零点时,当电视中新年钟声响起,人们不约而同点鞭炮、放焰火,其盛况绝非昔日“开正”可比。这一新习俗在城镇尤盛,以致于公安部门通告市民,限制焰火爆竹施放地点,规劝居民注意防火安全。本省的大城市则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代之以录有鞭炮响声的录音带。
2.祀 神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旧时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各地的供品有所不同,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净茶、牲醴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有的地方则纯为素斋,“设斋果、茶、酒、岁饭拜天”②。永春还供有圆子汤,漳州还有红糖煮线面,同安还有金针菜、龙眼干等。泉州的许多人家把正月初九的“天公诞”移至“开正”后祭祀,供品就更讲究了,备的是三牲、五果、六斋。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次则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在罗源,“元旦设香案当天叩拜,谓之‘启寅’。”③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也有些地方祭祀活动选在其他时间进行。在厦门,是初一中午祭祖。在连城,拜祖先称“拜图”,初一早上由族长率本族子孙在祖庙进行。在大田,民间有初一早起喝姜茶(即糖开水中放生姜、米花)的习俗,这时应敬一杯姜茶于祖宗神位前,祭祀则在早饭之后到祖祠中进行。
祀神之后,供品多放置一天才撤,有的要保留到初五。其中果品如红桔,要放到正月十五元霄节。在福安,厅堂长案上的香火要持续三天不断。
在龙海,龙江上的渔户,春节时都买连根带叶的大捆甘蔗,用红丝布绑在船桅杆上,祈求新年日子节节甜。甘蔗要等过了初三方可取下食用,否则据说会坏了兆头。
现在,祀神仪式多不流行,但尚有人家设供果、点香烛,虽不无祀先之意,但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3.拜 年
拜年又称“拜正”、“贺正”、“贺春”,是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拜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自己家中,在祀神祖先之后,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旧志中的“少长序拜”④、“卑幼以次拜其尊长”⑤即属此类。旧时要行跪拜礼,后逐渐改为作揖鞠躬,流传至今虽有鞠躬行礼者,但大多只说些“拜年”、“长寿”之类的话。长辈在接受小辈的拜年之后,要赏给红包(即压岁钱,有的压岁钱在除夕夜给。)或红桔等。现在拜年的时间也有变化,由于城镇中儿女很多是与父母分居,因此一般在初一早上带小孩回来给父母拜年。
第二种类型是以宗族为单位,在祠堂祖庙中拜年,类似于现在的“团拜”。据(民国)《连江县志》“礼俗”(卷19)记载:人们在拜完神、祖先后,“随入祖庙,合族序拜,以侧柏叶插桔,人领一二枚,取百事吉之义。”凡在祖庙中祭祀祖先的,祀毕均有宗族拜年之俗。现在这一类拜年已不时兴。
第三种类型是亲朋好友、邻里故旧之间的拜年。(光绪)《漳州府志》“民风”(卷38)记载:“元日祭毕,无贵贱御新衣,诣亲贺岁。主人出辛盘共款,行人相望于道,五日乃止”。龙海、南靖等地旧志也有相同的记载。这是给亲戚拜年。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新年发财,主人也以作揖回贺。福州地区流行的回贺语是“齐发,齐发”。有的地方讲究拜年的时间。在连城有句俗语,“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年初五六,有酒无肉”。说的是初一拜宗亲,初二拜岳父、舅父,如果是初三、四去给岳父、舅父拜年,则是怠慢了,只能是“野婿郎”。要是初五、初六去,更是迟了,恕招待不周。带小孩去给亲戚拜年,小孩往往会得到一份“压岁钱”,至少也有两个红桔,因此福州地区俗语说:“拜年拜年,没桔也有钱”。在诏安,亲友互相贺年,入门要高声说“新正如意”,对方要回答“大家,大家”,以表示彼此皆如意。贺年要带二枚红桔,一些糖果之类,对方把礼品收下,红桔奉还,以表双方都吉利。在三明一带,必须先到亲属中的长辈和老师家中拜年,否则有失礼仪。但去的第一家不可是姓王(谐音“亡”)、吴(谐音“无”)、对于姓桑(谐音“丧”)、贾(谐音“假”)的人家也应回避。
学生到老师家拜年,拜见时双手作揖,口称“拜年”、“恭喜”,旋即退出,一般不接受款待。如果到好友家中拜年则可随便些,主人以烟、茶、糖果、红桔等待客。就是一般的熟人,路上相遇,也都拱手说“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
拜年的时间多在初一至初五,但也有例外的。马祖岛居民过了年夜,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在漳平、宁化、尤溪、邵武、崇安等地,初一不外出拜年。宁化、尤溪等地的风俗是初一可到公共场所游乐,但不走家串户。现在这些风俗多已不存。
在宁化、邵武等地,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但在霞浦的一些地方,却忌这天贺年会亲。同姓中有老人做寿的,应送寿面。过去拜寿是在正月初旬夜间进行,称“暖寿”,现在则不拘此例。
在福安,初二是祭日,可以做诸如洗衣、劈柴之类事,但不能去做客,也不接待客人。在福清,初二为吊唁死者日,凡有新丧的人家,应为逝者设灵座,让亲友吊唁。在莆田、仙游及惠安北部的一些地方,初二为探亡日。据传,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入侵,大肆烧杀抢掠。民族英雄戚继光打败倭寇之后,进山避难的百姓才在二月初二陆续返回家园,但见倭寇铁蹄过处,尸骨相枕,满目疮痍。亲友乡邻不知谁家遭了难、死了人,于是互相探望,帮助收殓亲人。后世相传,二月初二便称为“探亡日”。后来,把这纪念日改在“小年夜”(除夕)与“大年夜”(正月初四,详见后“除夕”条)之间的正月初二。此后年年正月初二,人们互不登门,以避“探亡”之讳。但终有诸多不便,故又约定俗成:凡初一早晨串过门、拜过年者,初二日再登门便不算犯忌。为此,初一拜年的人特别多,为的换取初二的行动自由。
旧时福州水上居民(俗称“昼民”)有一特殊的贺年习俗:正月初二后的数日内,三五结伴的水上居民(男女老幼均有,多为中年以下女性),盛装携筐,至市内各街巷挨户唱小曲贺年。受贺的人家赠以年糕、米粿等食品。水上居民无论贫富与否,每家最少要有一人参加贺年,据说这样类似吃了百家饭,可保全家一年平安无事。所唱小曲和谐悦耳,且多与地方习俗、新年吉利有关,因此颇受青睐。
闽西客家习俗,正月初一,16岁以下的孩童都挎个布包成队到各家各户“打饼”,也含有贺年之意。每到一家,主人便分给一人一粒糖、一块饼,年幼未能到者,则由兄、姐代领。
现在拜年之俗仍盛行,而且增加了“团拜”和电话拜年的新内容。“团拜”即为集体拜年。许多单位都定于新年前后的某一时间,聚会一起,互相拜贺致意,既增进友谊,又可免逐家拜访之劳。此外,还有军民“团拜”,军政“团拜”的。在农村,回乡干部、学生也常有“团拜”之举。电话拜年则是近几年时兴的新鲜事,主要在城镇。新年钟声一响,人们便拿起电话向亲朋好友贺年,既及时,又便捷。随着私人电话的增多,电话拜年这一新习俗逐渐流行。
4.游 乐
春节的游乐活动很多,大型的游乐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踩高跷、舞龙灯等,次则观看戏剧,猜灯谜,另外还有玩四色牌、打麻将、玩牌九,聚赌为乐。
在平和、漳浦,“诸少年或装束狮猊、八仙、竹马等戏,踵门呼舞,鸣金击鼓,喧闹异常。主人劳以果物。有吉祥之家,所劳之物倍厚于常”⑥。在漳平,旧时春节期间,有三、五人临时组合的小乐队(其主要乐器是唢呐,配以小鼓、小钹),挨家挨户吹奏吉祥的乐曲,俗称“鼓吹达仔”。东家要放鞭炮迎送,并赏给红包。缙绅豪富之家,甚至有舞狮队(俗称“打狮”)来拜年,同样要燃放鞭炮迎送,赏红包。舞狮队还在大街或广场上舞弄。在清流有在街头或大户人家舞狮表演的。每到一家,都大受欢迎,离开时一样赠红包赏彩。此外,还有人家邀请唱曲艺的到家中弹唱。有些农村,青年农民以荡秋千为乐。年前他们先以竹竿搭好简易秋千架,从初一到十五,聚集一起,或单人,或双人,作各式各样的荡秋千比赛,观者云集。在明溪,春节期间也有迎神及舞龙灯、狮灯等娱乐。
在福州,旧时春节期间最为儿童们喜爱的娱乐是打“锣鼓板”,而且大人们也玩。“锣鼓板”的调式不少,常见的是“大板”、“小板”、“行板”。“锣鼓板”不但自娱,而且还进行比赛。妇女们则结队出游,或逛街,或游西湖、白塔,也有打四色(即四色牌)、打麻将的。男人们的娱乐除听戏、听评话外,不是喝酒谈天,便是打麻将、抽牌九。旧时玩扑克牌只是上流社会的雅事。
在闽南,春节游乐内容丰富,除了舞龙、舞狮外,还有地方戏剧、歌舞,如南音、歌仔戏、大鼓凉伞舞、车鼓弄,以及武术表演如“套宋江”等等。在诏安,还有舞鸟,即用竹篾做骨架,蒙上白布彩纸,装饰鸟的形状,人套在里面表演着鸟的舞蹈。
1949年后,全省各地春节游乐更丰富多彩,除传统的舞狮、舞龙、龙灯、旱船等等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游园、舞会、体育比赛。电影院上演新影片,电视台播出精彩节目。在农村,文化体育部门也组织了许多文体活动。有的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自发组织篮球、棋类等比赛。自80年代后,有一新趋向,即春节期间农村人进城游玩,城镇人(尤其是城市)出去登山等。每逢春节,龙岩的登高山、莲花山,连城的冠豸山,长汀的卧龙山,永定的北门山、东华山,尤为热闹,其盛况胜于重阳。福州的鼓山、泉州的清源山、崇安的武夷山更是如此。
近几年来,流行于闽南农村的攻炮城游戏,别有情趣。所谓“炮城”,是竹竿挂起一串串排炮(大鞭炮),分别设置数处,排炮离地面八至十二米不等。攻“城”者必须用点燃的鞭炮扔向排炮,以点响排炮者为胜。“攻炮城”奖品甚为丰厚,常见的有电视机、收录机、自行车等。奖品的等级依攻“城”的难度(即排炮离地面的高度)而定。攻“城”开始之前,每处“城”的边上都用大红纸标明奖品名称。这一颇有刺激的游戏往往能吸引大批的“攻城”者和更多的观战者。
“攻炮城”一般在春节里进行,也有选定农闲时某一日子的。设“炮城”的村庄首先要集资购买奖品,布置场地,然后确定“攻城”时间,发出通告。“攻炮城”的这一天,附近各村的人们都早早地来到“战场”。“攻城”者大多是青年人,他们带来的鞭炮不是五包十包,而是一箱一箱。到来之后便选定所要攻的“城”,占据有利的地形。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当主持人宣布“攻城”开始时,战场上各据点顿时炮声大作,硝烟弥漫。加上观众的呐喊声,整个战场沸腾起来,极为热闹。“攻炮城”进行得十分激烈,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有的当天不能攻下“炮城”的,第二天继续进行。攻城者耗费“炮弹”一箱箱,一直坚持到全部“炮城”被攻下才收兵。
“攻炮城”的成绩各有不同。经验丰富者由两人配合,一人送“炮弹”、一人“攻城”。有时,一箱鞭炮还没有完,“城”便被攻下。他们兴高采烈地扛上奖品凯旋而归。经验不足者尽管耗去几箱鞭炮,却一“城”未下。虽然如此,但也喜气洋洋,毫无懊悔之意。
5.食 俗
福建旧俗对于正月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线面、年糕、素食。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饭,吃“隔年饭”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吃线面寓意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则与崇拜神、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如意。在将乐一带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
各地食俗互不相同。福州地区,早餐必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在仙游,早餐是线面和菠菜,称“岁面”。在泉州、惠安、福鼎等地,早餐的食物中也都有线面。在漳州、龙海是吃甜寿面和红蛋,祈求平安长寿。各地吃素食的相当普遍。在顺昌,早餐吃“隔年饭”配素菜,主要是红萝卜(满堂红)、豆腐(满足)、芥菜(长命),此外还有粉干(取须发皆白长寿之意)。南平民间初一早餐是由男人起来煮点心(长寿面),早、午两餐素食。在崇安(今武夷山市),“早、午两餐素食,晚设宴如除夕”⑦。建阳、邵武、将乐、建宁、大田、永安、永定、上杭、连城、漳平、武平、诏安、德化、南靖、福安等地,有很多人家吃素。尤溪民间,早餐大多素食,有线面,有整颗煮的长寿菜。有的人家还在初一的三餐多摆一副餐具,以求添丁;儿子弱冠的,则多给一份鸡肉,说是能娶上好媳妇。沙县民间早餐无论吃素吃荤,都应吃大蒜(万事顺意)、菠菜(红头见喜)、豆腐(满足)。在漳浦,早餐大多吃以花生油炒的韭菜、菠菜、芹菜、豆腐;韭菜、菠菜不切,称“长年菜”,寓斋戒与长寿之意。平和也有类似的习俗。长汀的素食中必有芹菜、大蒜、葱、韭菜,谐音“勤、算、聪、巧”,以图吉利。有的地方初一早上讲究吃甜,除了吃年糕外,还喝甜茶。在尤溪,早餐之前喝生姜糖茶,称吃“甜头”。在霞浦,“无论贫富,人各食糍汤一碗,俗称‘行时’。盖‘糍’与‘时’同音,取吉利意”⑧。
现在,初一吃的习俗大多仍在流行,不过素食已很少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更丰富,更讲究了。

9. 诏安电影院在哪啊

诏安电影院在中山公园西侧,也就是在中山公园后门,你走到后门的时候,正对面就是电影院了!只是影院环境一般 http://www.zaxxg.com/home/space-475-do-blog-id-115.html

10. 诏安电影院在哪啊

中山公园旁,旧的县政府附近,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到你!

与诏安电影院今日节目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通过图片搜电影或者电视剧 浏览:737
法国贵族电影推荐 浏览:423
韩国电影女哭声结局是什么 浏览:637
暮光同城1电影免费观看完整 浏览:528
成龙电影在非洲的 浏览:881
江一燕所有电影大全 浏览:384
法国电影宝拉x未删减版 浏览:343
日暮电影完整版观看 浏览:550
杨洋国际电影节获奖视频 浏览:274
电影院属于文化市场吗 浏览:780
外国电影头像图片大全图片 浏览:936
电影风暴里曹楠的结局 浏览:374
电影致爱小唯结局 浏览:134
新成龙历险记电影 浏览:167
电影经典哭图片 浏览:173
中日演员合作的爱情电影 浏览:433
乐高恐龙大电影第三季 浏览:336
大富豪电影院女同电影 浏览:192
周星驰斗地主大电影 浏览:72
电影解说视频常用音乐 浏览:189
© Arrange www.jxslmj.com 2017-2022
浙ICP备17009495号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