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票房是怎么一回事
一楼错误
是各国上映的总票房,不是一周的票房.
一部电影在影院不止放映一周的,有的电影票房好的话会上映几个月甚至夸张一点的《泰坦尼克号》北美上映接近一年,北美累计票房达到6.00亿美圆.全球票房也是各国上映的总票房(包括北美),达到18.42亿美圆.
2. 一个男生拍了4张电影票的照片发到朋友圈,然后说:为票房作贡献。 他的目的是
你好 你遇到的这个情况是对方就是记录下生活点滴 打的话也是玩笑的 并不一定是炫耀
3. 国庆节电影城最好的营销活动带动票房增加知名度
我想楼主还是以拉动票房收入,增强客流量为突破口吧!顺带也做下贵影院的宣传。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现在影院的主流客户群体多以年轻人为主,做为线上宣传——微信营销,我想必不可少。不妨通过影院官方微信推出某一时间节点【扫微信1元畅影】活动。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号,增加微粉,从而增加客户的忠实度。
线下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方租用贵场地合办活动等吸引受众,同时也可以推出会员卡预存等相关优惠措施,拉动票房。
4. 最近," 偷票房 " 又成为电影圈的热门话题,真的存在这种乱象吗
" 偷票房 " 又成为电影圈的热门话题,这种乱象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手法都比较隐秘,所以很少被拿到公共场所探讨。此次《明日战记》被偷票房这件事情又将这种乱象带到了大家的眼前,网友们都表示这种偷票房的行为确实是非常可恶的。所谓的偷票房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买了一张电影票,拿到票的时候却发现电影票上写了另一个电影的名字。
这种现象如果没有被曝光的话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偷票房行为,所以只有将其曝光出来才能让众人看到电影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大家之所以选择去看一部电影,肯定也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作品一定的支持。如果因为电影院的操作导致自己的支持转移到了另一个电影之上的话,可能自己也会觉得非常的膈应,所以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5. “偷票房”为何又成热门话题,片方偷票房的目的是什么
片方偷票房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获利,背后往往涉及一些比较肮脏的利益纠葛,比如说通过偷票房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亦或者去联合炒作不火的电影。
一、偷票房
偷票房在现代社会很常见,如果你曾经进过电影院看电影的话,就会发现有些时候你买的是a电影的电影票,实际上院线给你的是B电影的电影票,你可以照常进入看电影,但是在观看数量上是算给了B电影的。这就是相当于 B电影偷了a电影的票房。在这一过程当中院线并没有少赚钱,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某部电影的票房增加减少了另一部电影的票房。
6. 你说那些招电影票代理能赚钱吗
先来说说电影票买卖的一些大环境
在2015年,国内群年的电影票房你估计赚了多少?保守的数据应该是440亿人民币,2014年也只卖了大概294亿人民币,增速高达49%左右。大环境对电影的需求是很大的。今年的票房估计达到575亿。而这些票房的买卖方式,70%是在线买卖成交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影票电商发展非常火爆,这两年微信朋友圈电影买卖也得到发展。夜猫觉得电商售票没有朋友圈有前景。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需要流量去灌溉,没有流量就会慢慢变成沙漠,但是现在流量的获得不像几年前了,成本越来越贵,一个精准粉的价格将近10块钱,你再能烧钱,也会有烧完的时候。
关键是有些电商平台用户对你平台粘性不强,搞不好玩半个月就卸载掉。朋友圈不同,朋友圈的用户越来越多,而朋友圈的流量就像一个泉眼,源源不断,就像一个黄金圈,我很看好朋友圈。
因此以后会有更多的电影票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微商城卖出去,其实不用等以后,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通过公众号的自动回复来卖电影票了。很多人面临信息社会很多信息,不懂去筛选,筛选也很累,希望有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帮他选,给他提供关键信息和建议。这些可以通过公众号和朋友圈去实现。
7. 为什么有些人在微信卖的电影票那么便宜
有补票的吧,你买9.9,电影票35,算票房按35算,这样票房就出来了
8. 朋友圈有人刷电影投资是不是骗局
也不尽然,支付宝上面也有这种投资的,叫什么娱乐宝 就是投资电影的,投多少钱进去,然后上映了,票房好就分钱这种,票房没达标就亏损这种
9. 最近微信认识一位小伙子,聊天非常投入,昨天他让投资他们电影公司20万元,请问这样可靠
这几年中国电影崛起了,突然之间影视投资项目被送到了普通老百姓的面前。是因为产业发展需要大众的参与?还是因为资本寒冬需要大众的支持?遗憾的是,真相还是那个熟悉的庞氏骗局。
线上电影投资骗局回顾
首先给大家回顾(科普)一下这些年很拙劣的线上电影投资骗局:
“联合出品”,要么是假冒“联合出品方”骗取投资,要么是骗取投资者成为“联合出品人”。
“美人计”,网络上的“帅哥”、“美女”误加微信,情感引导电影投资。
荐股群引向电影投资。
电影投资平台,类似于P2P平台,可自选影片,在线直接投资。
电影投资返利APP,在专门制作的APP上投资影片,每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返利。
电影衍生品投资,后期可置换份额或票房。
电影份额炒作,把所谓的“电影份额”击鼓传花进行倒卖,甚至在“交易所”交易份额。
骗局1.0版本是让你成为“联合出品人”,直接“投资”拍电影,但是拍电影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大,而且大家都掌握了出品方真伪的查询技能,1.0版本淘汰。
骗局2.0版本是炒作“电影版权份额”或“票房收益积分”。有的是通过购买电影衍生品换取票房收益积分,有的是直接把电影版权份额进行转让炒作,但是换积分一堆限制规则很麻烦,份额炒作稍高一点就找不到接盘侠,2.0版本不香。
骗局3.0版本是线下实体店套路,“电影宣发版权认购”友好又朴实的到来了。
线下实体店电影投资套路解析
实体店,有场地、有场景、有投资顾问、还有投资托儿。整个套路一上来,先进行洗脑教育。
洗脑
首先洗脑电影产业的发展成绩,例如:国家要补贴多少块大银幕,全年有多少部票房上10亿的电影,着重介绍小成本卖出超高票房的黑马影片。先引起你的“极度舒适”之后,开始给你具体洗脑收益计算。“黑马电影+直观数据”,引发了智商的“极速下坠”。接着就开始洗脑为什么要让普通投资者低成本上车电影投资。
唉,“短信”一出手本该就此终结的骗局,结果还让人反向走上“人生巅峰”。然后,指纹搭配萝卜章,合同达成,坐等分红。不对,坐等跑路。
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电影产业骗局多,就算是真实的投资也风险巨大,实在是不适合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如果你非常看好电影产业,建议投资相应的公司股票,或者相关的行业基金,对于电影本身,吃着爆米花贡献票房就是最好的支持。
10. 一个男生和几个同事去看电影,然后他在朋友圈发状态说:为电影票房作贡献。 说明他的心情
说明他对这种现状并不满意,一,不满意这么多人一起看电影,一般看电影一个人 或者两个人,适合情侣,二,大部分对这场电影不敢兴趣,所以只当掏钱为电影票房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