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体验 > 电影院看阿凡达有什么不同

电影院看阿凡达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22-09-04 16:02:48

❶ 电影《阿凡达》数字、胶片、3D都有什么不同

其实很简单:

胶片版,大家都很熟悉,不用多介绍了,目前中国很多电影院仍然在使用胶片版,就是那种传统的用胶片来放映的电影。从电影诞生开始,这种胶片电影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至今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它的缺点现在很明显,画面不清晰,而且很难保存,保存年限也很短。优点是便宜,所以目前它还在使用之中。

数字版,原理和VCD及DVD差不多,它的电影播放机,里面已经没有那种胶片了,装的是数字硬盘拷贝,类似于现在那种移动硬盘一样的装置。里面就是影片。这种数字版的电影拷贝,画面更清晰,更易于保存,且保存年限更久,而且由于都是数字版,这种电影以后转换成DVD或蓝光碟,非常容易,不像胶片版那样,还需要进行数字转换工作。
但它也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被盗版,一旦拷贝丢失,一般人都很容易拷贝出里面的电影,从而转换成其它格式的视频,并在网上流传开来。像今年《金刚狼》的未完成版,就是电影公司的一个数字拷贝被盗,从而产生的盗版,未好是未完成版,没有造成严重损失。
中国目前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各占了一半,未来胶片版电影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3D版,就是立体电影了,这恐怕不用介绍了吧?就是要戴那种立体眼镜才能看出立体效果的电影。现在的3D立体电影,都是数字版,没有胶片版,所以如果你选择看它的3D立体版,那么肯定是数字版了。

《阿凡达》这部电影,如果不看3D立体版,那么可能只是一部普通的科幻电影,但如果看立体版,效果马上就不同了。但立体版的票价要比平面版的贵30--40元左右,所以具体如何取舍,还是要你自己来决定

❷ 《阿凡达》,imax 3d和3D的区别

imax主要指的是银幕大小(高16米,宽22米,达到这个参数才算imax),3D指的是立体成像技术,3D影片可以在普通银幕上放映,也可以在imax银幕上放映(由于imax在国内较少,比较新鲜,打出imax主要是个宣传的噱头,有很多影院的银幕达不到标准也对外宣称是imax)
其实3Dimax包含了3D,由于imax银幕大,更有视觉冲击力,所以看阿凡达选择imax3D效果会更好

❸ 阿凡达的3D和IMAX有什么区别啊

1、定义不同

3D是英文“3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换句话说,就是立体的,3D就是空间的概念也就是由X、Y、Z三个轴组成的空间,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平面(2D)而言。

巨幕电影(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2、原理不同

3D立体电影的制作主要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

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

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IMAX影片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采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专用摄影机摄制,然后冲印成70毫米胶片,传统70毫米胶片的影像尺寸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胶片的影像尺寸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胶片每格上有15个齿孔。

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3、维度不同

我们平常接触最平常的就是2d、3d电影,但是2d、3d维度是不同的。而imax电影指的是超巨大屏幕,它包括imax-2d与imax-3d。不过现在普遍是imax-3d了,在3D基础上加上IMAX,那么就会有一个超大屏幕、超豪华的视觉享受。

(3)电影院看阿凡达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IMAX放映室

IMAX 放映室,主要由放映操作机房以及眼镜清洗机房组成.。

在放映操作机房中除IMAX放映系统一套之外,尚有配置一套35mm放映机,因此在未来,IMAX影厅也可以用作一般35mm商业片播映用途。

放映室温度:20-24度恒温 (全年控温)。放映室湿度:45-55度恒湿 (全年控湿) 。在放映室的环境要求中除恒温恒湿外,对于灰尘的控管也是绝对的要求,特别于放映室的空气循环系统中设立空气滤净机,使空气滤净率达95%以上.。

3D的技术应用

包括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仿真分析、虚拟现实、展览展示、影视动漫、地产宣传片、3D立体画、电子楼书、教育训练等,是各国争夺行业至高点的竞争焦点。

❹ 3D阿凡达在网上看和影院看有什么区别

在家看没有在电影院看效果好,电影院灯光和音响设备都是在家里看没法比的,而且阿凡达在电影院看是有3D效果的,在家看没有3D效果。。。3D电影还是建议楼主去电影院看看吧,如果是普通电影在家看也不错

❺ 电影《阿凡达》重映跟以前的有区别吗

电影重映就是指电影下映之后为了经典再现或者为后面的续集做推广将电影再次上映。

电影《阿凡达》重映跟以前的有区别吗?

阿凡达重映之所以票房还能如此高,一方面得益于他的宣传,另一方面就是口碑好,还有就是卡梅隆确实是有货。可以说,他拍的电影很容易爆。

与国产电影不同的是,好莱坞更加注重细节,他们为了一个镜头,甚至可以花费10年时间去全世界取景,只为了捕捉一个瞬间。而反观国产电影,大部分不是煽情就是低级搞笑,而且很多特效极其粗糙。比起拍摄取景和制造所使用的成本,导演更愿意把钱投入到高薪聘请大牌明星上面。对他们来说明星的票房效应,远远大于剧本和制作本身。因此,我们之前看到明星拿天价片酬拍戏等娱乐圈的消息。

除了细节方面,一般国产电影拍摄的题材也十分有限。缺乏想象空间

所有的恐怖片看到最后都告诉你这只是一个阴谋,且演员的选角时也没有进行精挑细选,因此大多数演技比较浮夸,什么气氛都没有了,而且结局十分狗血。而推理类剧情的电影,剧本又缺乏新意,基本能一看完开头就能猜中结局的那种。科幻片更不用说了,又缺乏想象力。最后剩下的就只能是煽情和各种低级搞笑了。

这些电影大多数都是些没有营养的东西,真正能直面或者隐喻社会现象的好电影并不多。看完了,也没有多大个领悟,就像参加了一次娱乐消遣活动。

关键还是剧本在思想的局限性上,编剧在编剧过程和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十分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犯了禁忌。一怕观众不买账,没有票房而过分迎合观众。二怕拍摄话题敏感,过不了审。也因此现在拍出来的很多电影,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又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有一个投资成本问题,以目前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平,一般电影的票房都十分惨淡,导演通常为了节约成本在拍摄、剪辑包括选角方面就要粗糙很多。至于大制作电影,导演则更愿意选用几个知名演员来给电影做宣传,至于其他方面能省一点是一点,谁也不能保证电影一定能火起来。

❻ 阿凡达作为反类型电影 其与以往电影的不同之处

《阿凡达》: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就跟之前众说纷纭的华语贺岁大片一样,在不同的标准之下,《阿凡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所以,在评说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评价标准作一番说明:如果你是一个几乎不进影院或者只是逢年过节才进影院看几次电影,主要观影手段是通过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普通观众的话,那么我可以说《阿凡达》想象力爆棚,视听精彩,场面宏大,立体画面逼真刺激,绝对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价。如果你是一个引进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着丰富DVD观影经验的影迷,那么我告诉你《阿凡达》除了完全虚拟的纳威族人的电脑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加之故事老套节奏稍缓,导致观影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波澜不惊,并没有什么超强刺激和快感,立体画面同之前公映过的其他立体大片相比并无明显提高,有负于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作品之名。在这两种评价标准下,如果以前一种衡量的话,就没什么探讨的必要,“好”就一个字,而且在这种评价标准之下,90%的好莱坞大片都堪称水准之作;如果按照后一种标准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观影经验基础上,讲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导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中,细致分析影片的各个层面,从而给本片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本人下面对《阿凡达》的评论即是基于后一种评价标准。

一、剧情:故事老套,索然无味

作为一个享誉国际、几乎每片必是经典的大导演,且前一部故事片还是《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笔下《阿凡达》的故事模式,相对来说无疑是太过老套了,比之他一贯求新求变的创作风格来说就是失败。拥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战士在同当地土著“落后文明”纳威族人相处过程中,逐渐为他们自然和谐的生活所吸引,从而看清了地球人欲望驱使下的自私残忍的阴暗面,于是彻底转换身份认同,率领纳威族人以弱胜强,大败地球人军队故事,完全就是《与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诸如《风中奇缘》、《新世界》等影片也有类似的模式,片方在宣传中也毫不讳言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与狼共舞》。这样一来,从筹备到制作期一直顶级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对观众来说算是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了。这样的结果我想也并非是卡梅隆创意衰竭,而是对创意的“坚持”所致,根据导演的自述,《阿凡达》的故事创意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准未达标只能束之高阁,现在技术攻关完成又把剧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所以这个故事放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可以竖起拇指赞其创意,放在当下我们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从影片的实际呈现来看,跟《与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实在过高,人类战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识相恋,逐渐学习适应纳威族人生活的磨合过程、最后带领纳威族战士大战人类以及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夺,除了添加了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与狼共舞》的故事主线完全吻合,甚至纳威族人的服饰造型、表情举止、生活习性,也只是让人感觉是印第安人换了个蓝身长尾、扁鼻大眼的马甲。对于这样一部年度顶级大片,故事从预告片发布到影片公映都无法给人惊喜,说轻点是平庸,说重点就是失败。

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剧情细节和内涵,也会发现有欠严谨、精彩稍逊之处。影片中地球人同纳威族人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一个已经进化到星际旅行时代的科技和武器水准,一个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说印第安人还能依靠着地利、战术和人数优势,对当年的美国军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甚至能偶尔获胜的话,那么地球人和纳威族人的战争数量级着实差得太远,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此过于强烈的反差,等于影片编导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无法在“以弱胜强”的剧情编排上自圆其说。即便影片在最终决战地“灵魂树”的区域内玩了一个磁场干扰的概念,让地球人的武器制导统统失灵,纳威族人都不具备同人类一战的能力,地面部队骑马冲锋看起来气势挺猛,实际上等同于送死,空中部队虽然情况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强大火力下也难以久撑。万般无奈之下,导演也只好让潘多拉星的“女神”爱娃显灵,发动星球的生灵对人类展开“人海战术”的攻击,这才扭转战局。这样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设计实在有些赖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环王》、《天国王朝》、《亚历山大大帝》等战争片以弱胜强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巧妙地铺垫合理性和战争的层次感,令人信服地讲清楚弱势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强者的,而《阿凡达》过于悬殊的实力差距让自己在剧情上丧失了“以弱胜强”的转圜空间,最后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来解决问题,这样别说是片中的地球军抵挡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强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战胜星球上的生物,也没法与拟人化的整个“星球”为敌啊,又是一个无法转圜的实力差距,编剧手法实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灵”的话,早在巨树被毁灭的时候就应该给地球人点颜色尝尝,让他们知难而退,不至于人类都攻进星球圣地、距离毁灭千钧一发了,才召唤百兽救驾,星球女神也爱搞这种“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戏吗?

从整体的剧情安排和节奏看,虽然剧情组合没有太大毛病,从头至尾都通顺流畅,但节奏感明显稍缓,剧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波澜不惊,缺乏紧张刺激、一浪高过一浪的节奏感,只有在结尾大战上,纯商业的视听刺激才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异生物和自然景观吸引眼球之外,剧情上明显缺少同等程度的创意和亮点,对比一下导演经典前作《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影片中闪耀全片的亮点和创意,本片无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生涯中排名倒数的剧本。从影片整个宣传上强调技术优势,甚少谈及剧情内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剧情在本片中的弱势地位。

二、内涵:物欲悖论,讽刺之极

格外讽刺的是,虽然导演极力歌颂原始社会的质朴真纯、和谐安详,极力抨击地球人科技进步、物质强大下的欲望膨胀、良心尽丧,但真正到了命运之战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手段缺还是少不了物质和科技。影片中,决定大战胜负的不仅仅是女神爱娃召唤来的飞禽猛兽,主人公的两颗手雷报废了两艘巨型飞船,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拯救纳威族人的不是他们的常规武器弓箭匕首猛兽,而是纯属地球舶来品的手榴弹,看来无论导演怎么在影片中否定物欲崇尚自然,关键时刻也不能无视科技和物质的决定力量,这也说明导演虽然在创作立场上站在纳威族人一边,但心底里对“原始”战胜“科技”也没什么信念,因而片中对美好原始社会的营造以及渲染纳威族人以弱胜强的胜利,不过为了逃避过于的物欲横流的现实,而营造的虚幻梦境罢了。

戏里戏外导演对“物欲”的态度,如果细想一下的话,更感觉无比荒谬与讽刺。片中通过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珍贵矿藏的开发掠夺,对人类因为自身物欲毁灭自然,泯灭人性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试图让观众明白,在现实中追求极致的物欲是不对的,自然和谐才是王道。但是,反观《阿凡达》影片本身的出炉,不就是人类在电影方面追求极致物欲的一种体现吗?从少则3亿、多则5亿的天文数字投资,就尽显横流的欲望,以此雄厚资金为基础,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手法、摄影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上不断突破现有水准,把原本依靠剧情、内涵取胜的本片,在宣传上生生给掰成了一部力压《变形金刚》、《2012》的技术型大片,导演四处宣传也总是强调非3D立体不能领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给广大观众脑海中营造出一幅只有戴着立体眼镜、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实现完美享受视觉的画面,看看身边人谈论《阿凡达》的观影计划,不都是在讨论哪个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个影院有IMAX银幕,平时不舍得花钱到影院看电影,如今上百元的票价也不当回事了,这一切不正好是人类物欲淋漓尽致的体现吗?挑动人类物欲涌动的不正是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吗?一方面在影片中说教远离物欲回归自然,一方面在现实中极力强化影片的物欲属性,吸引观众观看;同时,观众一方面带着十足的物欲去观赏影片,一方面还要认同影片否定物欲的观点,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啊!这么说来,卡梅隆通过影片内涵实现了对自身拍摄影片行为的否定,观众通过观看影片实现对自己观影行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还有比这更吊诡的事情吗?我不知道本片的技术是不是像宣传中的说的那样“前无古人”,但影片内外这种物欲悖论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荒谬和讽刺感,我相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了。

三、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最后,重点谈谈在宣传中强力打造、无限夸大、成为影片最大看点的3D立体技术以及用此技术打造的视觉效果,我想说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赞影片的视觉效果有多么多么震撼,只要你是个这两年看过大部分引进立体电影的观众,今年《变形金刚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没落的话,我不信你仍然会对《阿凡达》的画面和立体效果产生强烈的惊喜和震撼。因为《阿凡达》实际呈现的水准,离宣传上吹嘘的“独一无二”的境界差得实在太远了。宣传上一直在强调卡梅隆的3D立体系统是如何如何非同凡响,让人产生极大的立体技术提升的观影期待,然而实际观看效果让人感觉跟之前看过的立体大片的视觉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并不强烈,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并不分明,反倒是别的立体大片打“立体”牌总要玩些物体冲突银幕飞向观众立体噱头,而《阿凡达》连这些噱头都没有,就更让人觉察不到明显的立体感了。

说句大实话,根据笔者近两年立体大片一场没落的观影经验,所谓立体电影不过是好莱坞为了提升票价、更快圈钱玩的一种蒙人概念,堪称最成功的一次集体炒作、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只要给观众带上个立体眼镜,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价,而且还不打折,反正观众已经被“3D立体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晕头转向,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3D立体观影经验,这剩下跟着喊好的份儿了。其实,立体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现实生活中人眼对周遭景物的立体感知还有很大差距,只要看过立体电影的人,肯定会对这一点有鲜明感受。而且立体电影也存在审美疲劳问题,看多了立体电影,新鲜感一过,立体效果就没法对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种强烈的刺激的和冲击力了,久而久之让人也不会觉得戴眼镜看立体电影,跟观影普通3D电影有多么大的不同,不觉得立体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多么强的优势,也许这也是现在的立体技术还不够强大的缘故吧,什么时候立体效果能完全突出银幕时刻把观众包裹在立体画面中,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体水准,笔者看过IMAX加3D立体的《阿凡达》之后,明显感觉视觉冲击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银幕观看过的《2012》和《变形金刚2》。

当前的3D立体影片优点并不明显,缺点却十分突出,必须戴个眼镜看银幕,本来就感觉有些不适,有的近视眼还要眼镜套眼镜,感觉就更不爽了,看画面就像隔层纱看东西,总是觉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体的银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画面明显偏暗,画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响,景物的边缘都略显模糊,一模糊立体层级感的效果也差了起来。以笔者在北京观看《阿凡达》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万达影院IMAX加3D立体的实际观影感受来说,立体感表现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层次都较差,估计观看普通2D银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体要更好些。

3D立体影片还有个技术缺陷是在不稳定的镜头中,无法流畅表现剧中角色的快速运动,就拿《阿凡达》里,男主角在丛林里被野兽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闪、跳跃,结合着立体画面,产生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我身后坐着的一位女生就连呼“看得真晕”,而在普通2D银幕中,类似的镜头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于宣传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费尽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号称“为了让银幕展现最精细的生态,卡梅隆和他的团队甚至研究到了细菌层面”,实际观影的效果也没那么夸张、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主要还是以噱头感十足的奇异生物这种传统套路来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样貌基本就是以地球为蓝本,展现的奇异动物也就是迅雷兽和长颈马两“主角”,加魅影、槌头雷兽、闪雷兽、毒狼这几个“配角”,没费劲一数就数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过度荧光粉似的,总体上讲展现的物种并不丰富,因而影片构建的这个潘多拉星球也并不显得多么宏大。

其实,影片在技术上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提升,宣告“技术狂人”罗伯特·赞米基斯彻底败在了“技术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赞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忠实爱好者,在《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三部影片中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尝试,也一直无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难逃“死鱼眼”的恶名,角色动作也明显欠缺流畅,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这一部《阿凡达》,就立马让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动作流畅、表情生动、情感饱满,让观众完全认同纳威族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纯在,而不是电脑动画的虚拟人物。这是这才是本片在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之处,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解开3D立体电影的骗局,下面干脆连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话也一并戳穿得了。综上所述,《阿凡达》故事算不上精彩,立体效果称不上出众,仍然能在全球引得万众追捧,票房突破10亿,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质量最多占到一半,卡梅隆确实拍了部好片,但还未到《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前作的经典水准;另一半应该是导演自身名气和超强宣传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传堪称09年度最成功的电影营销,极力强调影片在技术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体电影不能表现其视觉效果的唯一性,虽然之前也不乏立体影片,但这些影片只是告诉你“立体效果好”,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而《阿凡达》在宣传中把这个“为什么”解释得十分清楚,这就超越了其他立体影片,让所有人形成观看本片必须看3D立体的信念,无数人为本片献出观看立体电影的“第一次”。你要问为什么之前也有不少立体电影,那么多观众非要把“第一次”献给本片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强大、到位的宣传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强人气也非其他导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经典,上部剧情片《泰坦尼克号》更是全球无差别大卖、影史票房第一、无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同“好片”、“经典”划上等号,而且观众足足等了12年才等来一部《阿凡达》,期待心情积压得越久,观影热情也就爆发得越强烈,《阿凡达》最终顺利实现大卖也应该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这点跟张艺谋的《三枪》有些类似,都是导演透支个人信誉,帮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云,票房爆棚,影片质量真的没人去较真了,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谁让他有这个资本呢?人家已经是是个传说,就让观众去迷恋哥吧,哈哈!(文/列文)

❼ 阿凡达imax-3D与普通阿凡达有什么区别

IMAX,它只是采用效果更好的胶片拍摄出来,放映到更大的屏幕上去.大概效果是使图象更加清晰,观众观看画面更大.也就是所说的巨幕.一般有球幕,矩形幕等.
3D电影拍摄的时候是采用2台摄象机同时拍摄,2台机器的间距要和人眼间距一样.然后放映的时候,由2台放映机同时放映.模拟人的2个眼睛.不带眼睛是看不出立体的效果,而且屏幕看起来会很花.现在眼睛一般分2种,红绿光的就不说了,根据人眼对光的分辨来分辨2个放映机的画面,这一般都是比较低级用的.像看<阿凡达>用的就是偏振镜.2个镜片,一个镜片是能透过横光波,一个镜片能透过竖光波.2台放映机虽然把相同的画面放映到同一块屏幕上,但是2台机器一个放横一个放竖光波.这样人2个眼睛接受到的是2个不同位置的画面,这样就产生了立体.而电脑有专门的立体眼睛.首先要先有一部专门的立体电影,然后把屏幕的刷新率调到120赫兹以上,然后要显卡调成支持3D,这时候带上电脑专门的眼睛.电脑专门的眼睛与偏光镜不一样,它有USB接到电脑上,会与显示器同频率(120赫兹),120赫兹,电脑放映的3D片子也是由2部摄象机同时拍摄的2段片子一起放,每1段闪60赫兹,眼镜也会跟屏幕同频率,左眼挡住60次,右眼挡住60次.
而imax 3d就是高清晰巨型屏幕放映的3D电影.

❽ 阿凡达DVD版跟电影院的效果一样吗

肯定不一样噻,在电影院看更有氛围。DVD是2D效果,没有3D、IMAX刺激。

❾ 阿凡达加长版有什么不同

1、片长不一

《阿凡达》加长版片长是178分钟,而公映版片长是162分钟。

2、剧情细节的不一

《阿凡达》加长版开篇加长了杰克在地球上的遭遇,说明了当时的地球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切金钱至上的剧情。

3、美景不一

《阿凡达》加长版加长了许多潘多拉星球的美景,和许多没见过的动物。杰克第一次驯服胯下坐骑时,和纳威人一起进行猎手比赛,射杀了牛。

(9)电影院看阿凡达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2154年,杰克·萨利是一个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他觉得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他去战斗,因此他对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几年后,杰克·萨利到了潘多拉星球,他发现这里的美景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逐渐转变了对人类来这里采矿的看法,他意识到已经找到值得为之战斗的东西了。人类在利益的驱动下,派遣了战机去摧毁Na'vi族人所生存的家园树,尽管杰克等人一再争取希望可以不要那么做,但是采矿公司还是决意要去摧毁。

杰克等人的正义行为因为和采矿公司的利益相冲,被他们关了起来。后来,借机驾机逃跑了,杰克骑着魅影到达了Na'vi族人暂居的神树下,呼吁Na'vi族人作出反抗,他终于又得到Na'vi族人的信任。于是,Na'vi族人的反抗联盟和采矿公司的军队展开了血战。

最终Na'vi族人反抗军最终打败了人类,将遣送采矿公司全部离开潘多拉星球。在Na'vi的精神领袖的带领下,Na'vi族人用自己的感受器与神树相连,借助神树的力量,将杰克·萨利的精神转移到他的阿凡达身上,杰克最终成为了这个星上Na'vi人的领袖。

❿ 阿凡达与一般电影有什么区别

《阿凡达》采用3D技术,将电影屏幕变成了一个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门。 在看3D电影时,我们不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还能够看到离我们而去或者向我们而来的动作。3D电影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已经过大脑...

阅读全文

与电影院看阿凡达有什么不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蛇视频电影完整版 浏览:119
大战异形蝎子怪是什么电影 浏览:57
好用的电影app下载网站有哪些 浏览:914
法国斗犬电影 浏览:565
恐怖电影解说美国大全集 浏览:633
戈达尔法国诗意电影 浏览:339
十大恶心日本电影 浏览:906
跨国追捕完整版电影 浏览:160
电影非诚勿扰导演编剧 浏览:501
阳光普照电影在线完整版 浏览:541
印度加勒万河谷电影图片 浏览:228
破圈电影完整版 浏览:632
电影院会费 浏览:697
最喜欢电影狮子王英文作文 浏览:849
陈浩南电影3大全古惑仔 浏览:106
带文字电影头像图片 浏览:608
印度电影天生一对500字观后感 浏览:720
怎么显示优酷电影里的英文字母 浏览:780
一部很恶心的恐怖电影 浏览:962
英语专业英文电影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