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奕欢 青春期4 还有么
那得看导演有没那打算。这不是演员说了算的。 ...上次的记者会好像说会再拍,王小菲又没死 ...还会拍的,就算王小菲死了,还有别人出现嘛 ...
2. 讲个笑话,好吗
1、 一位山东籍的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
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请左右对应着看,哈哈!!!)
语文老师朗读如下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卧春》 《我蠢》
暗梅幽闻花, 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底, 我智商很低,
遥闻卧似水, 要问我是谁,
易透达春绿。 一头大蠢驴。
岸似绿, 俺是驴,
岸似透绿, 俺是头驴,
岸似透黛绿。 俺是头呆驴
2、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
"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桃源话很奇特,尾音很高,比如"局",便发音成了"猪"。
先到县委宣传部,联系到人事局采访。宣传部的人打电话替我预约,用免提。
宣传部:"喂,你人是猪吗?(人事局)"
对方:"不是,你搞错了。我不是人是猪(人事局),我娘是猪(粮食局)。"
我拼命忍住笑,肚子都疼了。
第二天参加一个县政府的汇报会。会前点名。
主持人:"哪些单位到了?"
于是参会者一个个地自报家门:
"我是公阉猪(公安局)。"
"我叫肉猪(教育局)。"
"我有点猪(邮电局)。"
"我是典型猪(电信局)
3、大妈!
哎!
土豆来了牛肉哪里去了?
它在盆里。
吃饭为何吃出一些泥沙?
米没淘呢!
碗里土豆怎么全都发芽?
你才知道啊!
牛肉,土豆,米饭就是吉祥的一家~~~~~~~~~
大叔!
啊?
宫爆鸡丁外加一份黄瓜。
菜早没了!
来点羊肉但是不要太辣。
肉卖光了!
那我中午到底能够吃啥?
自个儿合计去吧!
空盘,空碗,空盆就是吉祥的一家~~~~~~~~~
同学!
噢?
食堂做饭做得很好吃吗?
你说谎那!
菜在嘴里是什么感觉啊?
拔凉拔凉的啊!
那汤能否用来洗脸刷牙?
这是实话!
冷饭,凉菜,清汤就是吉祥的一家!
唐僧师徒4人坐飞机,突然飞机出故障了,需要跳伞,唐僧说:徒儿们,现在有3把降落伞,谁回答不出问题,谁就要自己跳下去。
唐僧问孙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孙悟空:1个
唐僧问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沙僧:1个
唐僧问八戒:天上有几颗星星?八戒:。。。跳了下去。
再一次师徒4人坐飞机,飞机又出故障了,还是要跳伞,唐僧说:还是回答问题吧。
唐僧问孙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时候成立的?孙悟空:1949年
唐僧问沙僧:解放战争死了多少人?沙僧:250万。
唐僧问八戒:那250万人的名字?八戒:。。。跳了下去。
又一次师徒4人坐飞机,飞机又出故障了,还是要跳伞,唐僧刚要说话,八戒说:师父,我还是直接跳下去吧。说完就跳机了。。
唐僧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这次有4把降落伞。。“
看了要回哦
2、 魔王抓了公主
魔王 :「你尽管叫破喉咙吧...没有人会来救你的....」
公主 :「破喉咙..破喉咙..」
没有人:「公主..我来救你了...」
魔王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魔王..你叫我干嘛..」
魔王 :「哇勒..看到鬼」
鬼 :「靠!被发现了..」
靠 :「阿鬼,你看的到我喔...」
魔王 :「Oh,My God!」
上帝 :「谁叫我?」
谁 :「没有人叫你阿...」
没有人:「我哪有?装蒜啊!」
蒜 :「谁在装我?」
谁 :「又说我?你们找麻烦啊?」
麻烦 :「哪一个找我?」
哪一个:「找你?我才没有...咦,这儿有好多人.」
好多人:「我才刚到耶……你是谁?」
哪一个:「我才不是谁.」
谁 :「他才不是我.」
公主 :「大家都是来救我的吗?」
大家都:「我不是来救你的,是来看热闹的.」
热闹 :「我有什麽好看的?」
上帝 :「不关我的事,先走了.」
魔王 :「你回答一个问题再走,为什麽这麽多人救公主?我这个魔王怎麽演下去?」
下去 :「你好好的魔王不干,演我做什麽?」
公主 :「魔王若是没有人演,我就可以走了.」
没有人:「若是我演魔王,怎麽会让你走...」
怎麽会:「我才不让公主走,我要看热闹.」
热闹 :「看我干什麽?」
什麽 :「你居然要『干』我?流氓!」
你居然 :「我哪有?」
我 :「关我什麽事ㄚ?」
魔王 :「靠!我要疯了.......」
靠:「喊我干什么!...」
疯了 :「你要我干啥?」
你要我 :「我什麽都不知道ㄚ!」
我什麽都不 :「我哪知啊!」
我哪知 :「我在这里ㄚ!有人在叫我吗?」
有人:「我没有叫你啊!」
我没有:「谁叫他了啊?」
谁:「冤枉啊...我没有...」
我没有:「我可没冤枉你啊...」
你:「谅你也不敢.」
谅你:「谁说我不敢!?」
谁:「拜托啊...我什麽都没说啦」
我什麽都没:「你要我说什麽?」
我什麽都不:「...你...你不就是我那失散多年的兄弟吗?」
我那失散多年的兄弟:「拷...我名字取这麽长...也会被叫到啊...」
谁:「...我要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是非:「原来这里是我的地盘啊...」
我什麽都不&没:「你们别吵阿拉在讲话啦...」
你们别吵阿拉:「我没有在讲话啊...」
我没有:「我才没有讲话咧!...」
我什麽都不:「-_-...走...阿拉到外面去聊...」
走:「人家不好意思啦...(扭捏)」
我什麽都没:「关你屁事啊...闪啦...」(两兄弟生气的走出去)
关你屁事:「呜...为什麽赶我走...」
为什麽:「我没有要赶你走啦...乖...不要哭」
我没有:「喔...又关我啥事了」
关我啥事:「啥?有人叫我吗?」
有人:「谁要叫你啊...」
谁:「我真的要走了...T.T」
走:「人家真的不好意思啦...*V.V*」(谁不支倒地)
关你屁事:「...你不是我表妹吗?」
关我啥事:「...表哥...好久不见啦...」
好久:「我不是在这里嘛...」
魔王:「你们有完没完?」
完没完:「他才没有我」
你们:「我才没有他」
我才:「谁说的?」
谁:「叫我干吗?」
吗:「你居然要干我?」
你:「我才不会干他」
我才:「谁说我不会?」
谁:「冤枉!我没说……」
说:「叫我干吗?」
吗:「你们俩真不要脸!」
你们俩:「我要!我要!」
脸:「谁要我?」
谁:「我不要啊」
魔王:「快一点,再说我可要撵人啦」
人啦:「赶撵我?找K」
K:「谁找我?」
谁:「aaaaaaa!别提我的名字,再提我也K他!」
他:「别K我」
我:「谁要K我?」
谁:「终于让我逮找一个啦,杀呀…………」
一个啦:「别逮我」
我:「我也受够啦,谁再提我的名字,决不放过你!」
谁:「看我的降龙十八掌!」
我:「看我的九阴白骨爪!」
降龙十八掌:「我有什么好看的?」
九阴白骨爪:「我有啥好看的?」
什么好看的:「兄弟,我终于找着你啦!」
啥好看的:「哥,咱出去聊.」
魔王:「ma的...这是认亲大会啊...」
3、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位因为我而牺牲的老师。那时我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带着我们去野外做自然实践课。看到春风拂绿,于是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识别风向吗?我知道,同班一个小女孩捡起一片树叶向空中飘去:捡一片树叶往空中一飘,看它往哪里飘就知道了。老师表扬道,很好,那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给大家示范一下?我。我自告奋勇走了出来,从地上捡起半块砖头向空中飘去……
报告老师,现在刮的上下风!
我记不清楚当时老师的表情是什么样子,我只记得他拼命的挣扎了几下就气绝身亡了。就这样,我害死了一名人民教师。
一年级,老师教我们认识家禽。
老师:有一种动物,两只脚,每天早晨太阳公公出来时,它都会叫你起床,而且叫到你起床为止,这是哪一种动物?
我回答:妈妈!把老师差点没笑断气!
小学我上语文课时,全校语文老师都去听倪老师的课。倪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被”字,问我,这个字你认识吗?我回答不认识。
老师开始启发我,你家有床吗?
我回答,有。
老师:床上有什么?
我:妈妈。
倪老师心想,这也对,妈妈身上就是被子了,就接着往下启发:妈妈身上呢?
我回答:我爸爸。
倪老师万没料到我会这么说,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出丑,一急之下问:那被子呢?
我回答:被子在地上!倪老师被我气得羊羔病住院了……
后来学校换了个新老师,让我们造句,我从容不迫的完成作业,老师对我刮目相看。
我的造句是:
难过——我们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
如果——罐头不如果汁营养丰富。
天真——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
十分——妹妹的数学只考了十分,真丢脸。
从容——我做事情,都是先从容易的开始。
人参——老师说明天每个人参加大队接力时,一定要尽力。
棉被——小雨的卫生棉被偷了。
便当——小明把大便当作每天早晨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
新老师惨遭不幸!
上历史课睡觉被老师喊醒,老师问文成公主嫁给谁了,同桌提示:松赞干布!我一时没听清楚,张口就答:宋朝干部!后来历史课没上成。
第二天生物考试,老师拿来一只用布盖着的小鸟,然后他把鸟的腿露出来让学生猜这是什么鸟。我实在是不知道就交了白卷。老师一看,很生气,问:你为什么交白卷?你叫什么名字?我一听,气呼呼地把裤腿卷起来,露出两条腿说:现在该轮到你猜猜我是谁了吧?生物老师马上倒了下去!
1、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2、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
3、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一个人骑摩托车喜欢反穿衣服,就是把扣子在后面扣上,可以挡风。一天他酒后驾驶,翻了,一头栽在路旁。
警员赶到后...
警员甲:好严重的车祸。
警员乙:是啊,脑袋都撞到后面去了。
警员甲:嗯,还有呼吸,我们帮他把头转回来吧。
警员乙:好.....一、二使劲,转回来了。
警员甲:嗯,没有呼吸了......
4、 “妈妈,我是怎么长大的呀?”乐乐看着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好奇地问。 妈妈一听,教育的机会来了,就说:“你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
乐乐一听就哭了:“你怎么给我吃这个呀?呜~~~”
有五个男生吸烟被告密老师一一教来谈心:
第一个男生如实承认被很K一通;回到寝室后说:
哥们:我一个人都承担了,你们时可千万别认。
〔场景一〕
老师:老实说吸烟吗?
男生甲:不吸。
老师:不吸?嗯,吃根薯条吧。
男生甲很自然的伸出两根手指夹着接过来…………
〔场景二〕
老师:吸烟吗?
男生乙:不吸。
老师:不吸?嗯,吃根薯条吧。
男生乙由于听到甲的情况所以很小心的接过了薯条
老师:不沾点番茄酱吗?
乙一不小心沾多了于是马上用两根手指弹了弹――
老师:不吸???弹烟灰的姿势很熟练嘛。叫家长来………………
〔场景三〕
老师:吸烟吗?
男生丙:不吸。
老师:不吸?好,吃根薯条吧。
男生丙因有前面两个例子很小心地流着汗吃完了薯条
老师:不给同学带根回去吗?
男生丙接过薯条后顺手就夹在耳朵上………………
〔场景四〕
老师:吸烟吗?
男生丁:不吸。
老师:很好。吃根薯条吧
男生丁心惊胆颤的吃完了薯条,又把薯条放到了上衣袋里
老师突然大喊一声:校长来了。
男生丁感忙从口袋里取出薯条扔在地上,用脚使劲的踩了踩………………
〔场景五〕
老师:吸烟吗?
男生:不吸。
老师:很好。吃根薯条吧
男生刚拿着薯条,
老师说:不请我吃吗。
男生感忙从双手递过薯条,然后掏出打火机………………
〔场景六〕
老师:吸烟吗?
男生:不吸。
老师:很好。吃根薯条吧
男生心惊胆颤的吃完了薯条,又把薯条放到了上衣袋里
老师突然大喊一声:校长来了。
男生已手心冒汗低头说道:校长您好!
老师:校长会闻到你嘴里的味道的。
男生从口袋中掏出薯条:安啦,还在这呢,火都还没点…
〔场景七〕
老师:你到底吸不吸烟?
老师:真地不吸?好,来吃根薯条吧。
男生:非常自然接过薯条吃个干净。
老师:真是个好孩子,你一般喜欢什么牌子的薯条呢?
男生:[得意忘形] 大中华。。。。。
场景N:
老师:吃根薯条吧!
男生:谢谢,不会.
3. 青春期4什么时候上映啊
由管晓杰指导的影片《青春期4快播》将和《上位II》同时开拍,开机时间暂定2012年年底。《青春期4在线观看》主要讲述程小雨的哥哥程家俊回国和程小雨跌宕起伏的故事,第四集主要以乱伦,抢婚,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热点话题为主线,同时王小菲的何去何从也将在《青春期4》中揭晓答案。青春期4什么时候上映。上映时间:2013年7月份。
4. 青春期4会出吗
会出,汪小菲没死,据听说后来还很牛逼呢。剧情是:
接着三演,汪小菲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保留了性命后慢慢恢复了健康 小雨在小菲住院期间每天陪她在一起有说有笑慢慢两个人坠入爱河而此时的小菲与歹徒的故事被媒体曝光后成了一名英雄 。
通过一次新闻小雨的前男友了解到小雨已经是当地的警司。而此时的前男友已经是一名毒枭他想和小雨重修旧好进而利用小雨在警局的关系经过此地往境内运输毒品从而谋取暴利和得到幕后大哥的重视,并答应小雨事成后将给其10万元作为报酬 。 此时警方了解到这是一个好机会警方希望小雨假装接受前男友的感情进而取得信任打入内部理应外和端掉犯罪组织。警方盯住该犯罪团伙已久可是由于上次该犯罪组织内的线人无辜与当地警方失去联系,警方认为该线人已经遇害。由于此次任务重大和危险性极高此次任务必须严格保密不得告诉任何与此次活动无关的人当然包括小菲。小雨意识到前男友的危险性,决定现在必须忍痛割爱和小菲撇清关系。她找到了一个借口告诉小菲带着她对他的好滚出她的世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菲看到小雨竟然和一个男的(小雨的前男友)在一起做一些亲密的动作。此时的小菲已经死了心 他伤痛欲绝最终沦为社会的小混混。此时的小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比他更要难过,可是她不能告诉小菲事情的真像。
在一次小菲被一群小混混追债的时候一名黑帮大哥救了他 就这样在小菲的恳求下黑帮大哥同意小菲加入他们 以后的日子在黑帮大哥对小菲的照顾下小菲变得不再懦弱成了一个真正地黑社会成员。恰巧的是这名黑帮大哥就是小雨前男友的老大。就这样在一次ktv上小雨和前男友跟黑帮大哥和小菲相遇。通过黑帮大哥的话小菲才知道到原来那个男的就是小雨的前男友。
毒枭幕后老板十分狡猾即使黑帮大哥级人物都从来没见过幕后黑boss的真实面目黑boss作案从来都是命令手下人员自己一般不会轻易出来。
终于在一次突然而来的电话中boss要求黑帮大哥赶快赶到***地进行与客户毒品交易并且此次毒品量较多boss将亲自随行。小菲和黑帮老大以及小雨前男友冲忙赶往*** 小雨了解到boss将亲自出面于是把消息告诉警局 而自己开车偷偷跟在后面到了毒品交易地点小雨偷偷暗中观察十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见警局到来 她意识到这个机会如果错过了那么她还要继续隐瞒小菲事情的真像她已经忍受不了这份痛苦 于是她冲了进去用枪威胁boss让小弟把枪都交出来 。就在这时背后开了一枪小雨肩部中枪了倒下地上 boss知道这次交易可能泄露了消息 对手下说赶紧把小雨解决掉准备离开 就在boss手下将要开枪的时候小菲开枪救了她…………
星号表示的地点目前不能说,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
5. 青春期3结局王小菲有没有死
结局1:没死呢,王小菲和小雨两个人都被送到了医院,小雨第二天就醒来了,发现小菲一直昏迷不醒,然后叫小雨的爸爸把小菲送到了最好的医院救治,在小雨的精心照料之下,半年后苏醒了,与小雨结婚了,小雨的爸爸要给他们一笔钱创业,但是小菲有大男子主义,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老婆,小菲的妈妈早年嫁到了国外,抛弃了小菲父子两,得到小菲的爸爸去世后,于是回国看小菲准备把小菲带到国外去生活,回国一看结果儿子结婚了,于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小菲的妈妈看不惯小雨的娇生惯养,脾气厥,往后就是婆媳大战的事情。
结局2:死了,本来结局不会死的,但是考虑到以后不会拍这个电影了,所以就叫一个漏网之鱼把小菲给捅死了。导演说,反正老子不拍了,把他弄死吧。
很狗血的结局吧?????哈哈哈哈 ········
6. 修改病句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例析 (2008-09-28 10:30:15)
标签:分析 高考 教育 语文 语言 专题 病句 杂谈 分类:病句解析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例析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换“;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
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参考资料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你知道这句诗所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吗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所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8. 《家有儿女》里的“小雨”为什么没有火
你好!《家有儿女》里小雨随着年龄的逐渐表达,长大后慢慢的变得很大众化,也失去了小时候的活泼可爱形象,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所以慢慢的退出了银屏,走向了正常人的生活中,所以最后没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