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体验 >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电影院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08-20 06:23:03

① 右玉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右玉县属于山西省朔州市。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东连大同市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

右玉县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辖一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4镇6乡1个风景名胜区,288个行政村,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2017年末总人口)。

右玉县旅游资源丰富,有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右玉精神展览馆、苍头河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魅力小城”、“最值得向全世界推荐的旅游县”、“联合国最佳宜居县”、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右玉县,古称善无县,自古为中国北方要塞,春秋以前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定边卫,永乐七年(1409年),将边外玉林卫并入右卫,改称右玉林卫,属大同府。清初,名右玉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旋升为县,称右玉县,归朔平府,府治设右玉。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归雁北道。建国初,属察哈尔省,仍属雁北区。1958年,与左云县合并称左云县。1961年,复县。

② 现任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公安局局长是谁

王宏祥

③ 山西右玉在哪里啊,绿化是不是很不错啊

在山西北部,沙漠变绿洲,绿化是全国学习的模范。
右玉县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鐧惧害鍦板浘

④ 想知道: 朔州市 山西嗍州右玉县 在哪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北部,北接大同市;西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等相邻。在山西省自北向南数的位置是第二。右玉县位于朔州市的最北端,与内蒙古相邻;方向是位于朔州市区的正北。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⑤ 右玉精神指什么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右玉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北端,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右玉县下辖4镇、4乡,县政府驻新城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右玉县常住人口为88212人。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为古北方要塞。北部以外长城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为邻,西与平鲁区接壤,南与山阴县毗邻,东临左云县。东距大同市80千米,南距朔州市110千米,北距呼和浩特市150千米。辖区南北长67.7千米,东西宽45.7千米,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

生态建设

2018年,右玉县完成大片造林10.24万亩,封山育林1.87万亩,通道绿化提升15.8千米,集中连片改造低产低效沙棘林4万亩,建设高标准沙棘园1.28万亩;新聘专职护林员59名,组建森林资源保护巡查队,确保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

清理河道3450米,取缔砂场10家,封堵处置入河排污口4处,关停违法建设企业3家。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右玉县

⑥ 走西口中的西口是什么地方

走西口中的西口是指长城北的口外。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

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

走西口的社会价值: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的蒙古地区,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

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的内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⑦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是个社么级别,厉害吗

县检察长是副处级,副检察长是副科级或正科级。按级别来说,不厉害。

⑧ 右玉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从北京、大同进入右玉县,首先游览的是小南山森林公园,接着是县城西南的中陵湖旅游区、沿着省道虎山线,依次是贾家窑山松涛园、苍头河生态走廊、辛堡梁万亩林海、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由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草原。
南山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之南、取“寿比南山”之意,面积40万亩,园内针阔花混交,乔灌草结合,景区通首20公里,园区内亭、台、坛、阁、花、灌、路、园,错落有致,有公仆亭、知春亭等,建成了占地面积38亩,蓄水量1.5万立方米的玉林湖,湖内有假山池塘、瀑布桥梁,登上小船可浏览湖内景色,景区内还建有民俗展馆,展出当地各种民俗饰物。
贾家窑山松涛园
坐落在县城以北,虎山线东侧,景区内以松柏为主四季常青,樟子松、油松、落叶松在山风中,松涛阵阵。革命烈士纪念塔就矗立期间,每逢清明、七一等节日,县城中小学都要组织师生前来缅怀英烈。
大南山
又叫贺兰山,当地人称大南山,坐落在县城西北,距县城6公里路程,大南山山势挺拔雄奇壮观,最高海拔1592米,山坡上各色树种交相辉映,极目远望,绿浪翻滚,山顶上的大墓和明代古碑向游人们讲述了一个千古之迷,古碑记载了北魏孝文帝进平城祭奠先祖的事实,据史书记载,魏都今陵就在右玉县境内。
苍头河生态走廊
沿着虎山线向北行进,有一片“林草茫茫、流水潺潺”的狭长地带,这便是苍头河生态走廊,景区属高原湿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乔灌木林带和缓坡状态的农田,形成了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田园景观,景区内鸡、兔、鹧鸪、狍子、黄羊、狐狸、獾子时隐时行,是露营、传统农业生态观光、生态湿地保护观光的绝佳去处,也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
辛堡梁万亩林海景区
位于县城北部,虎山线一侧,总面积为14971亩,景区内建有观光六角铁亭,周围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景区内道路也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景区内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夏季置身林海,清风拂面,举目四望、林涛万顷,成为高品位的天然林风景旅游区。
中陵湖景区
地处县城西南,景区以中陵湖库区为主,建成集库区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内种植北京杨1.6万株,油松1100余株,樟子松3000余株,垂柳210株,仁用杏1500株,建成26亩多的苗圃一座,观摩亭两座,度假村一座,景区内山、水、林、亭、路相互配套,湖面波光涟滟,乘上游艇,可觅湖光山色的美景,湖内海产品丰富,游人可自行垂钓,品尝新鲜海味,已成为右玉周边地区旅游首先之地。
著名景区杀虎口,领略西口文化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地势险要,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自成天然关口。清《朔平府志》云:“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清末年解关税还有13万两之多。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雄伟壮观的古长城,保存完整的杀虎堡,栉比鳞次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全省罕见的古道敞路坡,工艺精湛的古乐楼等,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杀虎口的大地上。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西口”。“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唐朝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 1925年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进驻“杀胡口”。是年,冯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多峰为杀胡关镇守使。 韩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改名为“杀虎关”。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
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关于杀虎口及右玉城在明朝时的重要性,由代宗颁赐水陆神祯一事足可看出。代宗朱祁钰是英宗被蒙古瓦剌俘去后继位的,他为祈祷上苍保英宗安全回来,许愿如打败瓦剌,英宗回来,愿将“水陆神祯”御赐给朔平府右玉县。后来于谦组织的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英宗被释,代宗遂派臣将“水陆神祯”颁赐给右玉,以谢神灵。“水陆神祯”就是皇宫中库藏的120幅稀世珍品,名贵的绘画。据说这些画多出自大唐贞观年间吴道子和阎立本之手。现在残存的部分珍品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馆内。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场战争起因于“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爱的妾,她与辛爱部下的一个头目鬼混,被发现后慌忙投奔了明朝,当时的大同总督杨顺,为请功邀赏,将其送进京城。辛爱为此率部进攻杀虎口,然后包围了右玉城。杨顺见事情不好,后悔不该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谎奏,蒙古辛爱部愿用白莲教起义失败后跑过去的汉人交换桃松寨。皇帝同意了放还桃松寨,但辛爱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强了兵力,在进攻右玉城的同时,又向大同、宣府一带长城发起了进攻。
在蒙古兵多次强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右玉守将在作战中阵亡后,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将,自愿担任了右玉保卫战的指挥。他在此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除打退敌方进攻之外,还多次抓住有利战机,偷袭敌营。从九月坚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虽未被攻克,但城内军民几乎已绝炊断粮,可充饥的牛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明廷派兵部尚书杨博亲率大军来解右玉之围。蒙古兵见右玉城实难攻下,而明朝援军将至,便自动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从杀虎口撤出长城。
这场战争之后,重新加固修缮了杀虎口和右玉城,及杀虎口一带的长城。并增加了守备兵额,大大提高了杀虎口的防御能力。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觅食求生”。当时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加之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工匠和破产农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土默特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150户丁口为1个苏木)的缺额,山、陕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随着清朝对蒙古封禁政策的松弛和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破产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走西口”的人渐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额济纳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续不断。解放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
中央电视台2009年开年大戏《走西口》,以及电视连续剧《杀虎口》,均根据杀虎口真实史实改编。

⑨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邮政编码是什么

右玉县梁家油坊、上堡、馒头庄037200右玉县梁家油坊镇037200右玉县县城037200右玉县右玉县037200右玉县白头里乡037201右玉县丁家窑乡037201右玉县高家堡乡037201右玉县各村037201右玉县家店、郭敖屯、魏家山037201右玉县牛心堡乡037201右玉县前胡彩沟、后胡彩沟、中037201右玉县宋官屯、边家堡037201右玉县威远堡镇037201右玉县小蒋家屯、大蒋家屯、梁037201右玉县新墩湾、牛厂坪、石香炉、037201右玉县镇所在地各单位及其余037201右玉县草湾、辛窑子、后莺卧山、037202右玉县城关镇037202右玉县大狼窝、圣水堂、郝家湾、037202右玉县二窑、汉泥沟、常坪窑、云037202右玉县各村037202右玉县胡彩沟、驴碲子、白家窑、037202右玉县家窑、陈家窑、沙家沟、张037202右玉县李达窑乡037202右玉县欧家村乡037202右玉县盆儿洼、东窑沟037202右玉县前窑子、骆驼嘴、楼沟、大037202右玉县前莺卧山037202右玉县杀虎口乡037202右玉县沙口、胶泥沟、石仁湾、旺037202右玉县石堡、碓石血沟、青羊沟、037202右玉县乡所在地各单位及其余037202右玉县杨千河乡037202右玉县应州湾、薛家堡、林家堡、037202右玉县各村037203

⑩ 杀虎口的现状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右玉县境内的长城也修建较早,一直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杀虎口位于右玉县最北向,是历代古长城的雄关要隘。
因为旅游开发,整个杀虎口城门被翻新重修,历史原貌遭破坏。
在不少长城研究者眼中,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是一个长城保护开发的极端案例。
“当初右玉开研讨会,我就提过意见,不能破坏长城的历史原貌。但现在彻底破坏了,这是对子孙后代的误导和失责。”《万里长城》编辑部主任郑严告诉早报记者。但曾参与杀虎口维护和开发的当地人则认为:“专家的观点不实际,太理想化。不开发,解决不了当地村民的发展问题。”
实际上,长城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已经困扰右玉县10余年,且至今没有答案。 “这里就是杀虎口,现在已经没啥看头,都是新修新建的城墙。”右玉人缑蛟指着眼前一座壮丽挺拔的砖式城楼,轻叹一口气。
右玉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地处晋西北边陲,与内蒙古划长城为界。“右玉的古长城很多,但名气最大的还要算是杀虎口。”右玉县博物馆馆长吴承山告诉早报记者。
杀虎口位于右玉县最北面,是历代古长城的雄关要隘。“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这个胡字代表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吴承山解释道:“后来康熙亲征北方,这里才改叫‘杀虎口’。”
尽管历史悠久,但2000年以前,对于大多数右玉人而言,这里不过是一座破旧的夯土城门,是右玉到内蒙古的必经之路。“以前就是一个高大的黄土城门,两边的城墙也是夯土堆,没房子住的穷人还在边上搭个棚子,就住下了。”右玉人缑蛟是右玉县一旅游车司机,专门接送外地游客到右玉旅游参观,临时也能充当导游。 杀虎口的变化发端于2000年前后,当时国内掀起一股“晋商”文化热潮。杀虎口作为清朝时期的“第一税关”,同时也是晋商“走西口”的关键站点,自然受到外地游客的追捧。“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有旅游者来体验走西口,省里的旅游者最多,领导来得也多。”缑蛟告诉早报记者。
“晋商”文化的热潮最终带动了杀虎口的旅游开发。2012年初,当早报记者来到杀虎口时,却已难寻昔日古长城的旧址遗风。整个杀虎口城门被翻新重修,推倒了原来高门窄道设计,如今的杀虎口城门由两个新修城楼组合而成,开阔雄壮。而在杀虎口东南面,则新立了一座康熙雕塑,和一座博物馆。“现在的杀虎口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长城的城墙也是后来烧的砖,没有以前那种味道了。”缑蛟告诉早报记者,他还是喜欢以前的杀虎口。
缑蛟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对今日杀虎口的看法。《万里长城》编辑部主任郑严称:“杀虎口这样搞,把历史原貌破坏了。等一百年以后,子孙后代再去看,以为长城就是现在这样,有雕塑,有博物馆,这是对子孙后代的误导。”山西省文物局一位科级干部更是向早报记者直言:“杀虎口这么搞,简直是愚蠢至极!” 外界的批评和质疑让右玉人感到无奈和痛苦,右玉县原政协主席、县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王德功告诉早报记者:“专家说的话有他们的道理。但对于长城一线的老百姓,专家的观点不实际,太理想化。不开发,解决不了当地村民的发展问题。”
右玉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毗邻内蒙古林格尔县。数十年前,这里生态环境恶劣,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以前右玉是国家贫困县,到处都是沙漠。几代右玉人坚持植树造林,才有了今天生态右玉的景观。”右玉县宣传中心主任王涛告诉早报记者,目前右玉森林覆盖率超过52%。
生态环境的彻底变化,也改变了右玉县的发展思路。2000年,时任县长的高厚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拥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杀虎口成为了旅游开发的切入口。在一份较早撰写的《右玉县杀虎口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规划中,详细指出将围绕杀虎口长城建设旅游商贸区、食品街和度假村等配套工程。“预计投资1.4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增加旅游收入100万元,相关产业可增加收入1000万元。”
尽管早早规划,但右玉的财政情况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政府根本没有钱来搞杀虎口开发,右玉2006年县政府财政才突破1个亿。”王涛说。尽管财政困难,但右玉县领导还是坚持了旅游开发的发展思路。“当时县里找了在外地的右玉籍领导和商人,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旅游开发。”原县政协主席王德功回忆,在外工作的部分右玉人为此还进行了募捐活动。
“当时定下来的思路就是,有多少钱修多少,一步一步来。”王德功说。
随着资金的渐进式投入,分歧也接踵而至。2002年前后,右玉县专门设立了“杀虎口旅游区”,负责相关开发项目,并邀请专家学者来参与项目规划。“专家一来,矛盾就出现了。”王德功告诉早报记者,设计规划院的专家建议“大修大建,重新修一条漂亮壮观的长城墙”,而文物专家则“要求保护原貌,不让改动”。
这样的争论甚至上升到行政领域。据王德功回忆,不少领导也参与到杀虎口开发的论证中。“有的领导说要好好开发,把长城和西口文化做大做强,也有领导说要注重保护。”王德功说,一位京籍副省长甚至给县里打招呼,“说很喜欢古董文物,县里开发杀虎口要注重文物保护”。
就是在这样的争议与徘徊中,围绕杀虎口的开发建设艰难进行,却难言成功。 右玉首次提出杀虎口旅游开发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2年。尽管杀虎口及周边长城段开发工作遭到质疑,但王德功对所取得的成就依旧感到欣慰。
“以前长城底下住了很多人,很多人没钱造房子,只能在城墙上打洞,然后住在里面,洞里还塞满了土豆和山药。”王德功回忆道,“你说这些人不搬走,怎么保护长城?右玉是贫困县,要安置这些人,不搞旅游开发行吗?”
旅游开发确实为右玉带来了实惠。资料显示,2011年右玉县全年接待游客83.42万人次,旅游收入7.98亿元。
“现在只有商业街,也不是很成熟,酒店住宿都没有。”王德功遗憾地说。
开发缓慢的原因,既有资金的缺乏,也与理念相关。“就是因为争议太大,现在整个杀虎口长城旅游开发进展很缓慢,也没有达到当初我们期望的效果。”王德功告诉早报记者。
杀虎口的开发保护思考尚在发酵,而越来越多的游客则有了自己的选择。2012年2月,来自陕西的黄海涛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杀虎口旅游,天气很冷,黄的女儿冻得小脸通红,一个劲地要回家。“昨天我们去三十二长城的时候,她可不是这样的,可激动了,爬上爬下的。”黄海涛告诉早报记者。
三十二长城位于右玉县杨千河乡,是明长城进入右玉后的第三十二烽台。这段长城因雄腾山岭之上,山路崎岖,人烟稀少,保存较为完整。
杀虎口旅游开发后,昔日人迹罕至的三十二长城,却忽然热闹起来。“现在游客来右玉,都不看杀虎口了,直接到三十二长城那边看原汁原味的古长城。”右玉人缑蛟透露,“连省里来的领导,都喜欢到三十二长城那边旅游。”
三十二长城的兴起,对于杀虎口的旅游开发,或许是一个尴尬的讽刺。
但对于右玉未来的长城保护开发工作而言,或许也是一个新的启示。

阅读全文

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爱电影简介 浏览:469
西瓜视频2小时电影完整版 浏览:279
风月电影讲的是什么 浏览:627
钟馗动漫电影大全 浏览:602
台湾惊悚电影怪物血洗校车 浏览:173
成龙鸡腿面电影 浏览:882
犯罪片智齿电影图片 浏览:911
看英文电影写观后感500 浏览:766
60年代邵氏警匪电影大全 浏览:586
泰国电影式广告 浏览:179
法国黄金时代电影 浏览:466
刘亦菲和吴亦凡的电影完整视频 浏览:926
韩剧电影主角是女明星爱上 浏览:980
电影师父为什么要吃螃蟹 浏览:885
你好李焕英大电影 浏览:285
写一部国产电影 浏览:716
金刚之子1933电影图片 浏览:504
等你说爱我电影法国在线 浏览:818
邮差电影观后感 浏览:714
为什么很多电影都有大胸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