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岁半宝宝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从理论上讲,美国儿科学会意见建议2岁以上孩子就可以看电视。如果只是给孩子看普通二维电影,2岁以上就可以看。至于3D影像,美国视学会AOA给出的答案是,3岁以上的孩子双眼立体视觉发育完善,才可以欣赏3D影像。
但从实际上来讲,很少有2岁或3岁左右的孩子,真能坐在电影院1~2小时,乖乖看完整部电影。就算他们能坐在电影看完电影,也要到6岁时才具备完整理解电影的能力,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的。
假设电影的剧情中有人死亡,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只是睡着了而已,甚至会问你,他们怎么不再出现?无论你怎么解释也没用,毕竟要等到他们5岁左右时,才能真正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年龄偏小的孩子去影院看电影,只会欣赏一些画面和电影中片段的剧情。
有些父母还会担心,孩子那么小就可以看电影吗?电影院光线那么暗,会不会损害他们的视力?但如果父母挑选适合孩子看的电影,画面非常柔和,视觉上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电影中有色彩和画面变换速度太快的情况,的确可能引起视觉的疲劳,甚至诱发光敏癫痫。
例如2018年6月迪士尼及皮克斯合作的电影——《超人总动员2》上映,票房口碑一路上涨。但是很快,电影因其存在几处对比强烈的画面容易诱发光敏性癫痫,而被推上风口浪尖。
给孩子挑选的电影除了色彩上不能太过跳跃外,画面也不能太血腥刺激,少一些打打杀杀等画面,虽然孩子不能充分理解电影,这些刺激场面中场景,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
电影声音太大,会不会对听力有损伤?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对于婴儿来讲,超过50分贝的噪音就不太适合他们,但电影院有些电影,甚至可以保持90分贝以上的噪音。
任何超过85分贝的声音(大致相当于城市交通量)都会损害听力。90分贝对成年人来讲都太吵了,对耳朵还在发育的小孩来说更为危险。
而且有的宝宝对噪音尤为敏感,他们可能会在声贝提高时不停哭泣。打扰别人看电影不说,关键孩子还很不舒服,甚至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因此,在购票时,就应向影院工作人员了解,想看的电影声贝大约多少?如果这家影院太高,换一家影院再试试。
B. 电影院小孩要票不
以成都市为例,身高在1.3米(含1.3米)及以下的儿童可免票。
为解决电影市场儿童票优惠标准不统一的现象,成都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儿童电影票优惠标准》。这是全国各大城市中首次统一优惠标准。《成都市儿童电影票优惠标准》:
1、身高在1.3米(含1.3米)及以下的儿童可免票观影;
2、身高在1.3米至1.4米(含1.4米)的儿童享受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
3、身高在1.4米以上而年龄未满14岁的儿童,经出示证件(户口簿或身份证),享受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
4、学生凭学生证购票享受影院相关优惠标准。
(2)电影院一周岁儿童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但该法尚无明确规定提供优惠的细则。业内人士表示:影院行业已经市场化,电影票价实施市场调节。
儿童电影票购票标准应统一,但也面临困难——电影投资主体相较以前有很多变化,有个人、合作、中外合资、国企独资等等,要把标准统一起来有难度。这位人士表示,电影院应将相关收费标准提前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C. 一周岁的宝宝可以带去电影院吗
1 宝宝多大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 建议宝宝6岁以上在去电影院看电影。 1、原因: (1)孩子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至7岁才能接近成人。因此,5岁以下的孩子仍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眼睛还没有发育到像成人一样可以看快速运行的图像的时候。 (2)孩子的耳朵非常敏感,不能分辨真的声音和做出来的音效,对声音没有距离感,如果音效过大会让孩子非常害怕。而且听力安全界限国际标准为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不超过24小时,如果是120分贝则为3分钟,3分钟以上就会造成听力损伤。现在很多电影院都是小型放映厅,音效有时高达120分贝,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听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2、建议: (1)不建议带六岁以下宝宝进电影院,爸爸妈妈可以在家买DVD看动画片、儿童电影,而且一次最好不要看超过20分钟。 (2)可以带六岁以上孩子到影院观影,但家长应事先了解影院的分贝状况。 2 宝宝看什么样的电影比较好 1、不要完全凭宝宝的兴趣爱好来 宝宝3岁以后,心理状态开始进入一种被引导的阶段,这一阶段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对于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在选择儿童电影的时候,家长们尽量要以科学为标准,在音乐、节奏、色彩上也要根据自家宝宝的情况,进行考察选择。低龄宝宝要特别注重色彩、音乐和形状的选择,内容中有恰当的教育即可。 2、内容不死板教条化,有利于宝宝想象力发展 3岁以上的宝宝,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受教育的领域,但想象力是我们最希望宝宝一直拥有的特质。而另一方面,孩子们也在逐渐步入社会交往,所以在内容选择上应当进行适当的甄选,团结友爱的主题也不错。 3、经典传统意义的电影 爸爸妈妈们可以选择自己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在家里陪着宝宝一起重温那些经典的儿童电影。经典电影一般来说都很有意义,另一反面,也是增加家庭凝聚力的幸福时光。
D. 万达影城小孩买票标准是什么
《成都市儿童电影票优惠标准》:身高在1.3米(含1.3米)及以下的儿童可免票观影;身高在1.3米至1.4米(含1.4米)的儿童享受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身高在1.4米以上而年龄未满14岁的儿童,经出示证件(户口簿或身份证),享受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学生凭学生证购票享受影院相关优惠标准。
虽然各大电影院对儿童优惠票限定条件不统一,但信息公开与以往相比更为透明。每家影院均在网上购票平台与影院购票前台明确标准儿童票的优惠标准。北青报记者建议带孩子观影的家长,观影前先查询了解相关规定。
(4)电影院一周岁儿童扩展阅读
在售票空口、检票口、出站口、列车端门都涂有测量儿童身高的标准线,为测量儿童身高之用。但成人无论身高多少均应购买全价票。
国家规定一名成年人旅客可以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票儿童的范围为6周岁(含)以下或者身高1.2米(含)以下;客票半价优待儿童的范围为6—14周岁或者身高1.2—1.5米。满足年龄或身高二者之一的,均可享受相关优待。
E. 能带一岁多的小孩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如果宝宝太小的话,不建议去电影院看电影,毕竟里面太噪杂,容易让宝宝受惊或干扰宝宝的精神状态。宝宝在3岁左右,已经会说话,可以自己看电视的话,可以带着到影院看电影的。因为3岁的宝宝眼球的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不过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比较疲倦,毕竟电影院的环境不同于家里的条件。如果发现宝宝犯困,要保护好宝宝睡觉,或及时回家。另外做好保暖,防止着凉。
F. 1岁宝宝能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
我个人认为,一岁的宝宝是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电影院的话那种音响的话非常刺激会诊就想到他的听觉,要把它带到电影院的话可能会把他的那个听力跟他损害的建议,你不要带她去电影院,因为宝宝的耳朵是很娇嫩,如果耳膜受到伤害的话,他可能就会丧失很多听力的,这种时候应该是要保护好他的听力,我建议你在三岁之前就不要带她去电影院。
G. 一岁宝宝可以去电影院吗
不要去,吵闹厉害,大人也没法安心看,
假期一般是各大电影上映的好时机,去电影院看的话享受效果更好,于是有的父母可能想带着宝宝一起去欣赏。那婴儿能带去电影院吗?电影院的音响效果对婴儿的听力有影响吗?
一般来说是不建议父母带婴儿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带着去。因为宝宝娇嫩的耳朵可能还无法承受电影院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年龄越小,耳朵对外界的刺激越敏感,声音越大,对听力的损害越大。而且如果是3岁以下的宝宝,也不能完全表达和反映不适,那样对宝宝的听力是有很大坏处的。
普通人正常说话的声音是60分贝,而有些像轰鸣的火车、摇滚乐的声音会高达120分贝以上。国际标准是成人在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不能超过24小时,如果是120分贝,安全界限则为3分钟。所以宝宝如果长时间置于分贝那么高的环境,宝宝的听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H. 可以带一岁半的宝宝看电影吗
我觉得最好不要带一岁半的宝宝去看电影。因为孩子会比较小,而且对周围的事物还很陌生,而且电影院里的音响也非常的响孩子不知道的话可能会被吓到。而且带那么小的宝宝去看电影的话,对眼睛的发育也不是特别的好。
I. 电影院小孩子要不要买票
国家尚无统一的儿童票优惠标准,各地各大影院儿童票的优惠标准由各家影院自行制定,具体操作中有着极强的自主性与弹性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但该法尚无明确规定提供优惠的细则。
影院行业目前已经市场化,电影票价实施市场调节。儿童电影票购票标准应统一,但目前也面临困难:电影投资主体相较以前有很多变化,有个人、合作、中外合资、国企独资等等,要把标准统一起来有难度。
虽然各大电影院对儿童优惠票限定条件不统一,但信息公开与以往相比更为透明。每家影院均在网上购票平台与影院购票前台明确标准儿童票的优惠标准。
(9)电影院一周岁儿童扩展阅读:
2011年,为解决电影市场儿童票优惠标准不统一的现象,成都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儿童电影票优惠标准》。这是全国各大城市中首次统一优惠标准。
《成都市儿童电影票优惠标准》:
身高在1.3米(含1.3米)及以下的儿童可免票观影;身高在1.3米至1.4米(含1.4米)的儿童享受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身高在1.4米以上而年龄未满14岁的儿童,经出示证件(户口簿或身份证),享受片方规定的最低票价;学生凭学生证购票享受影院相关优惠标准。
优惠标准从2011年10月1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