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李子经典巨制《盗梦空间》重映定档!为何诺兰的电影总让你心甘情愿掏钱
电影院逐步放开后,有许多经典电影重映,其中由小李子主演的《盗梦空间》已经重映定档,很多人都准确去影院重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要归功其导演诺兰。诺兰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大导演,他曾经导演过很多非常有名的电影,他的电影总是让观众惊喜,人们每次在他新出电影之后都去电影院观影。那么诺兰的电影究竟有什么魔力,总是让人心甘情愿花钱呢?我个人认为诺兰的电影非常烧脑,充满了想象,他的电影坚持用实景拍摄,画面非常震撼。
一、诺兰电影非常烧脑,充满了想象。
诺兰的电影充满了想象,他的电影会打乱顺序拍摄,让人对剧情看不透想不通,甚至到最后结局有些情节都想不明白。他的电影会有很多非现实主义的东西,这些概念在看他电影之前都无法想象,比如《盗梦空间》就让观众大呼原来梦境可以这么演绎。人们惊叹诺兰的想象,对诺兰的电影顶礼膜拜,看完直呼过瘾。
㈡ 盗梦空间 结局
费舍尔放弃了继承公司,而斋藤也因为计划成功,解除了对于柯布等人的通缉令,柯布成功回到了美国,也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但是影片最后桌子上的陀螺还未停止转动,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停下,属于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2018年在一场位于伦敦讲座现场中,片中饰演小李子岳父的迈克尔·凯恩回答了大结局问题。“当我拿到《盗梦空间》的剧本时,我有点困惑,我对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说我有点分不清这里面说的现实和梦境。到底,哪些时候是梦境,哪些情形是现实?”
导演回答说:“嗯,当有你出现的情境,就是现实。(因为是他造出了梦境,而他只会出现在现实中)”迈克尔·凯恩说道,“所以,明白了吧——如果我在里面,那就是现实。如果我不在里面,那只是个梦。”
所以在《盗梦空间》影片背后陀螺没有停止,不代表它会一直转动下去,毕竟这是诺兰的电影。小李子最终还是回到了美好而真实的现实世界。
㈢ 麻烦到电影院看过《盗梦空间》的同志们,最后结局,陀螺停下来了吗
1,导演诺兰直接回答记者不会拍续集,他所有的电影也都没哟续集,除了蝙蝠侠是特例
2,陀螺是不稳,不是转,估计是倒了
http://tieba..com/f?kz=8997985363,你可以看看这个帖子,说的很有道理
㈣ 电影院 盗梦空间 IMAX 3D厅 是什么
刚才看了一下对盗梦空间导演的采访内容,可能里面有些场景所采用的摄影技术在iMAX屏上看效果更好。下面是导演的阐述:这部电影我们混用了变形35毫米和5孔65毫米(I M A X是15孔65毫米)胶片来拍摄。变形35mm胶片成像质量优异而且轻便有效率,我们把它作为主要的胶片格式;某些大型场景和形式化较强的场景的摄制,我们采用了65毫米的大幅底片;另外还加入了VistaVision用于航拍(VistaVision是上世纪50年代派拉蒙公司发明的一种画幅比为1.66:1的宽银幕格式,底片在摄影机内横走)。 我们没想过全部用IMAX来拍摄,一是影片涉及到潜意识中的超现实空间,梦境的实质等等,我希望这些场景尽可能真实;二是IMAX的摄影器材比35毫米胶片所用的器材大得多,我们不想过多被器材制约。
㈤ 《盗梦空间》要表达什么
1.尽管导演这个时候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不过个人感觉导演的意图是他回来了。毕竟经历那么多如果回不来有点残忍。
第一,前面说到,你在梦里永远无法记得你是如何来的,但是他醒来就在飞机上,他很清楚的记得自己如何上的飞机。
第二,结尾的时候终于看清楚小孩的脸,这是在梦中无法做到的。
第三,他自己的梦里MOL总会出现的,而这个时候没有。
第四,有人说他的小孩在结尾的时候要比梦境中大,也就是说他离开美国的这段时间孩子长高了,但是梦境中的孩子永远是那么大。在电影结束演员列表中,这两个孩子是由4个人演的
2.我认为导演想讲述的是如果你不能忘记过去,你永远也不能向前
电影用大量篇章描绘主角跟他妻子,就是想说像主角一样,他始终忘不了妻子的死,耿耿于怀,导致他始终见不到他的孩子。要不是因为最后这个事件,他解开了自己的心魔,他可能一辈子都会不了美国,见不到他的孩子。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是吗?
㈥ 《盗梦空间》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1.尽管导演这个时候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不过个人感觉导演的意图是他回来了。毕竟经历那么多如果回不来有点残忍。
第一,前面说到,你在梦里永远无法记得你是如何来的,但是他醒来就在飞机上,他很清楚的记得自己如何上的飞机。
第二,结尾的时候终于看清楚小孩的脸,这是在梦中无法做到的。
第三,他自己的梦里MOL总会出现的,而这个时候没有。
第四,有人说他的小孩在结尾的时候要比梦境中大,也就是说他离开美国的这段时间孩子长高了,但是梦境中的孩子永远是那么大。在电影结束演员列表中,这两个孩子是由4个人演的
2.我认为导演想讲述的是如果你不能忘记过去,你永远也不能向前
电影用大量篇章描绘主角跟他妻子,就是想说像主角一样,他始终忘不了妻子的死,耿耿于怀,导致他始终见不到他的孩子。要不是因为最后这个事件,他解开了自己的心魔,他可能一辈子都会不了美国,见不到他的孩子。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是吗?
最近由于工作繁忙,险些错过了电影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盗梦空间》。因此对电影的结局解释,自然来得迟一些,不过好的Idear,就象警察一样,总是在最后时刻才出现。
就整个片子来说,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在美国人那匪夷所思的特级效果又达到了一个什么高度、莱昂那多精湛的演技又到了怎样的化境,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影片的结尾,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不再是留个悬念给观众,让观众去猜测和企盼续集的交代,而是让您自己来解答所有的问题,看完这个片子,就好象是导演给我们出了一道逻辑思维题,每一种解释都有可能,但是就如梦境的要求一样,哪种结局的合理性强,哪个结局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前对于结局的谈论有很多种,但是笔者最倾向的一种结局是男主角在最后还是在梦中,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梦里面,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合理的解释片中发生的一切。主要论据如下:
1、 梦是无规则,在梦里什么都可能发生。片中关于梦的规则都是男主角给我们下的定义来混淆我们的判断。因此,要认清现实还是梦境,我们首先就要跳出影片给我们的一些梦的规则的束缚。这些规则,不过就是梦的一部分。
2、 在梦里,是没有物理规则束缚的,陀螺在梦里也不按物理运动规则。其实在影片中,男主角在引导女学生造梦境的时候就已经阐明了这个观点。因此,男主角关于梦境图腾——陀螺来分辨现实还是梦境不过是影片的一个幌子,也是混淆视听的工具,究竟是倒下还是旋转,其实还是男主角自身意识决定的,因为他还在自己的梦里。
3、 影片交代在梦里,遇到的路人都是作梦人潜意识的反应,包括男主角的妻子、以及突然出现的火车,这些都说明真正做梦的是男主角本人。而影片一直在混淆观众,告诉我们不是在男主角的梦里,是在其他人的梦里,但是在其他人的梦里是不应该出现男主角的潜意识的,这和影片开始交代的规则是矛盾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证明,其实我们一直都是在男主角的梦里。
4、 从男主角妻子梅尔的出现也可以解释男主角才是真正的作梦人。为什么梅尔总是会出现在男主角的梦里,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其实一直生活在梦里的人不是梅尔,而是男主角自己。真相是男主角一直沉迷在梦里不能自拔,而梅尔一直在尝试进入到男主角的梦里,通过各种方法来破坏男主角的计划,就是为了唤醒男主角。在第四层梦里,梅尔说的话就能说明这一点,她告诉男主角,回头看看孩子,其实孩子的脸一直都是能看到的,而是男主角一直在暗示自己孩子的脸是看不到的,而这个时候,影片又将是否能看到孩子的脸作为现实和梦的依据之一植入观众的思维,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而其他解释似乎都不能解释清楚。如果你一直跟着影片给你的陀螺和孩子的脸作为辨别梦的依据,那么你就上当了。
5、 再重申一次梦的无规则性,梦是无规则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而在影片中,在梦里有个关键规则就是只有穿越才能回到上一层梦境,如果人死了便只能在潜意识的边缘,而无法醒来。其实,这是影片中对梦的规定。但是在第三层梦的时候,齐滕其实已经死了,按照这个逻辑,齐滕是不能再进入第四层梦的。影片却在第四层的时候交代男主角遇到了已经苍老的齐滕,而最后男主角和齐滕都回到了飞机上,这是和影片中关于梦的规则相矛盾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其实就是男主角还是在梦里,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笔者想说,这部影片是如此的美妙,其韵味绕梁三日而不绝。对于结局的解释,笔者也如男主角入梦一般沉醉,希望更多的朋友提出新的论据,来驳倒笔者的观点,以唤醒沉迷的笔者。
㈦ 《盗梦空间》讲得是什么
影片讲述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造梦师,带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扮演的特工团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12日起在全球重映。
《盗梦空间》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玛丽昂·歌迪亚等主演的电影。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hDc54Jkfb8XwdlTJOWRPsg
㈧ 电影盗梦空间到底讲些什么
剧情简介 多姆·科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窃贼。在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时候,他潜入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在他看来,人类思维所能产生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新制定社会的法则。人们甚至可 电影剧照 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只可惜,面对如此宝贵的财富,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获取。而科布却恰巧拥有这样奇特的技能。他利用人们做梦的时候,从他们的潜意识里盗取秘密。因为往往人们在做梦的时候,精神防线是最脆弱的。科布把自己这种绝技称作“摄梦术”。不过,虽然科布的特殊技能,令他在这个贪婪的世界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间谍,但他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科布成为企业间谍中令人垂涎的对象,也让他失去了所爱的人,并成为一名国际逃犯。如今,科布有了一个赎罪的机会,一个最后的行动将给回他原本的生活,只要他能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奠基(Inception)。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多姆·科布和他的团队的任务不是窃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要让一个大企业的继承人自愿解散公司。如果他们成功,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不过暗中的敌人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而只有多姆·科布才能看到敌人的到来,因为犯罪现场存在于人的思想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伙伴,要制造出几乎不可能制造出的3层梦境,在不断躲避潜意识里的守护者的攻击中,他们有一些人进入了潜意识最边缘,看到了他潜意识里的妻子,和孩子,他将会怎么选择?会留在那里和妻子在一起,还是会回到现实?请大家到电影院里欣赏! 《盗梦空间》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给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但此片绝不是仅仅炫耀其特技的应用,而是深入每个观影人的心,每个观众从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浮尘于现实之上,在这真真假假,虚幻之中,我们被此片深深的吸引进去不能自拔。 通过梦境中的思想植入,改变他人原本根深蒂固的思想。以往在某些有超现实元素的悬疑作品里经常看到催眠高手用一通电话甚至一个眼神就把人催眠,然后指使他做任何事。实际上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办到的。
㈨ 求对《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戏剧分析
前言
1
本文含有大量的极其多的无限量的超级无敌我爱你的剧透内容,没有看过本片的看到上面这句话请马上关掉页面关掉浏览器关掉电脑拔掉电源,或者,阅读本文作者无剧透的观后感:http://i.mtime.com/ad1874/blog/4888532/
2
本文是作者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于10个小时内连续看了两遍《盗梦空间》(其中一次还是坐在第四排的IMAX)之后,抱着极其浓郁的困意写出的影评,所以如果文章中出现主观的、非主观的,技术的,非技术的错误或者硬伤,敬请海涵。另外以我目前的精神状态,我觉得我可能是在做梦的情况下写完的本文;
3
本文参考了庄子、周公、弗洛依德、弗莱迪、尼奥、沈既济、曹雪芹、迈克尔·库尼、韦家辉等擅长以做梦来逃避现实的人间兵器们,所提供的一些理论元素,虽然没有得到他们本人的同意,但他们都在冥冥中和我进行了神交,神经的交流。另外,著名影评淫“红袖添饭”兄对本文亦有贡献,当然,他本人是不知道的(真相只有一个:他“被”盗梦了)。
4
本文内涵若干不雅字眼,以及三俗内容,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的陪伴下进行阅读。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我坚信,诺兰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
不要神化这个导演,否则就是捧杀他。
之所以开宗明义的说这一点,是因为作为一个喜爱诺兰作品的人,对目前神化诺兰的趋势感到非常的忧虑。这样下去,对诺兰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例如在这部《盗梦空间》里,我就看到了一些隐隐约约不好的征兆。
我要先在影评前面,说这部电影的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故事的立意。这个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很不道德的小偷搞垮一家跨国大企业的故事。虽然渡边谦那老头子口口声声的说他是为了拯救世界能源,但以我的角度来看,太欠说服力。
于是这样一来,看电影的心态就有一定的问题了。因为主角干的是坏事,对于我这种有道德洁癖的处女座来说,越看下去,心情越复杂。到后来,我只好自我催眠:你得相信主角干的是好事,你看迪卡普里奥那张从禁闭岛到现在就没变过的脸。
对于这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角在这里面干的唯一一件好事,也许就是让受害人和他的父亲和好如初。
但你把人家几千亿的身家都搞没了,这代价未免太大了吧。
真的像我已经这么细致的去分析一个电影里的一个角色的心路历程和电影世界观里为他营造的故事的时候,那就已经是沉迷的标志了。
所以,伴随着我提到的这个缺点,一起进入诺兰的《盗梦空间》吧。
----------这才是真·正文的分割线----------
讲述梦境,诺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他一定是讲得最荡气回肠的一个。
《盗梦空间》的故事从迪卡普里奥在海边痛苦的苏醒过来而开始。熟悉诺兰的人会知道,这就是他擅长的调调,你在电影院坐下,看完那些杂七杂八的预告片和广告,看到广电总局那万年不变的淫龙LOGO,再看到电影公司的大牌子之后,故事就到你眼前了。没有字幕表,没有影片名,诺兰不搞这些。
开篇的故事用双重梦境,很快的让观众了解了本片是什么,没有一句解释世界观的画外音,但诺兰又不会讲得太晦涩,作为观众的你,只要稍微想那么1分钟,就大致能了解本片的世界观是什么。
很简单。
当代,某年,美国军方发明了一种梦境分享装置。说白了,这玩意能让别人进入某个人的梦,大家聚在一起做梦。梦里发生什么都可以,GAY男可以变直,初恋可以再找回来,国民党没有被打败,只要你想要什么,就可以是什么。
美军之所以研制这种装置,目的是为了训练士兵,因为梦境里发生的一切极其真实,而且花费又低,不用整天把军舰开到南海来演习,搞得我们的外交部老是严正严肃强烈的谴责;而且,它比WAR GAME什么的要复杂得多,更训练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
但是这个装置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潜意识的入侵。
就像身体里的白血球会杀死细菌(迪卡普里奥对此句有贡献),身体有伤口大脑会发出疼的信号警告你一样,人的潜意识,会对一些不属于自身、不合理的事物排斥。所以,如果身处一个别人生造出来的梦境里,人的潜意识,会在这个梦境里造出许多危机,来让自己过不了。比如,会有许多黑衣墨镜蜀黍拿着枪端着炮来扫射你,会有路人一拥而上按住你捅死你,反正,你的潜意识为了保护你,就是要把你在梦境里弄死,从而让你苏醒,知道你是在做梦。
所以大概也正因为有这个极其麻烦的副作用,美军没有大批量的使用这个武器。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落到咱们迪卡普里奥同学的手上了。(诺兰你说两句解释一下会死啊)
而我们迪卡普里奥同学可乐呵了,大概是10多年前在一艘大大大轮船上没有过足恋爱瘾,拿到这装置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太太玛丽昂·歌迪亚一起做梦,在梦境里胡搞海搞去了。
因为这个梦境极其美丽梦幻,而且正好是这恩爱的小两口所追求的终极和谐社会,所以里面没有出现一个潜意识制造的麻烦。
而且,因为人在做梦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梦境里的时间,是现实生活的20倍,而梦里还可以继续做梦,那就是400倍……如此往返,在梦境里生活,其实是另一个角度的长生不老。
迪卡普里奥和玛丽昂·歌迪亚这小两口大概就看上了这点,所以在梦里做了很久很久……五十年!当然,在现实生活里,也不过是几个小时而已。
可是,他们没有发现,造梦给人带来的,还有另一个非常麻烦、非常危险的副作用。
那就是----植物人。
如果梦做得久了,你会想,这一切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我国著名思想家,活动家,行为艺术家庄子庄老先生是怎么看待人和宇宙的。他认为要天人合一,要物我两忘,他曾经做过一个很出名很前卫的梦,诞生过一个很有趣的词语叫“庄周梦蝶”,说的是他老人家觉得自己其实就是一只蝴蝶(《守望者》影评对此句有贡献),这就是庄子已经搞不清楚自己是蝴蝶的梦里的人,还是真实生活里的人了。严格的说,我们称这种情况叫“神经”,当然,中文里还有一个更贴切的词,那就是“二逼”。
迪卡普里奥就发现自己的老婆开始二逼了。做了50年的梦,醒来之后,玛丽昂·歌迪亚的精神有些恍惚,她老是觉得这世界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死一次,醒过来。
于是,她在结婚周年纪念日,以死明志。她死就死吧,还非得要叫上迪卡普里奥一起,迪卡普里奥不干吧,她就搞了一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死是迪卡普里奥害的。
结果迪卡普里奥赔了夫人又折自己,不但老婆死了,自己还被美国通缉,有家不能回,被迫逃亡。
作为一个黑户,估计打工挣钱养活自己是不行了,那迪卡普里奥只好就拿着这机器,开始靠它赚钱。
我们的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首先明确以下几个身份:
一,盗梦人。这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负责执行任务。男主角。
二,前哨客。负责观察梦境里的周遭环境,替盗梦人做事打点一切,是盗梦人的左右手。
三,造梦师。他负责建筑整个梦境,梦境要越复杂越好,这样潜意识越难跟自己作对。所以造梦师一定是一个建筑天才,另外是一个迷宫游戏达人。
四,药剂师。他负责配制催眠药水,让人可以进入深层次睡眠,从而可以任人摆布,进行盗梦。
五,伪装师。他可以在梦境里化妆成被盗梦者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某个人,利用自己伪装的身份来换取情报。
这个团队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出一个梦,然后请君入瓮,让你在做梦中,吐露出买家想要的秘密。
这个团队在本片里进行了两次任务。一次失败,一次成功。
失败的那次,是造梦师的问题。造梦师一定要把梦境做得非常逼真,让受害者不知道自己在做梦。所以,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让受害者发现,那就完蛋了。
也正因为如此,迪卡普里奥的团队对大财团的老板渡边谦进行的盗梦行动最终失败。渡边谦发现了梦境不合理的地方。
随后,渡边谦以让迪卡普里奥重获自由生,可以平安返回美国为要挟,让迪卡普里奥为自己执行一次任务。
这次任务,就叫“Inception”。
“Inception”的目标,是某跨过能源企业大老板的儿子。这企业据说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能源。我估计那肯定得是世界五百强之首了。莫非……是中石油?
而这大老板最近得了病,快挂了。他的继承人是独子,蝙蝠侠里的稻草人希里安·墨菲。
渡边谦希望通过“Inception”,给希里安·墨菲植入一个理念,那就是解散父亲一手创建的公司。
也就是说,迪卡普里奥需要在梦境里,为希里安·墨菲的潜意识做出一些修改,让他觉得自己应该解散公司。
我听起来觉得难度挺大的,如果是我,这活我肯定不接。
当然,要是迪卡普里奥跟我一样的话,那影片到30分钟的时候就该亮灯出字幕走人了。
为了正义为了爱,为了大家接下来可以在电影院爽2个小时,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和儿女团聚,迪卡普里奥义无反顾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如何让这个目标实现?如何改变主角的潜意识?迪卡普里奥高瞻远瞩的提出了“三层梦境”的概念。
也就是说,你做梦里,在做梦,然后做着梦。
梦中的梦中,梦中人的梦中,梦不到被吹散往事如风。在一环套一环的梦境里,一点一滴的灌输着这个意识,最终让你信以为真。
而要进入如此深层次的梦境,配出的药剂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永远醒不过来。
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潜意识作怪,作为盗梦者的迪卡普里奥,是不能知道造梦师对梦境建筑的具体细节。而且,造梦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拿自己的回忆来建筑城市,否则就会让自己迷失在其中,自己会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梦境,也就是说容易变植物人。
但是迪卡普里奥这小家伙是个别扭受,他对别人这么说,自己却偷偷利用回忆建造了一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他和玛丽昂·歌迪亚一直恩爱。
而事实上玛丽昂·歌迪亚早就死了,所以他对玛丽昂·歌迪亚的恋恋不舍,让玛丽昂·歌迪亚成为迪卡普里奥潜意识里最可怕的敌人。每当关键时刻出现,玛丽昂·歌迪亚都会出来搅局,让梦境失败。
但是迪卡普里奥却不想彻底解决掉他回忆里的玛丽昂·歌迪亚。因为他有着负罪感,他觉得是自己的不作为害死了玛丽昂·歌迪亚,也许,这个别扭受,希望玛丽昂·歌迪亚留在自己的回忆里,折磨自己。
于是,在这么个带着巨大危险的盗梦者登场的情况下,团队开始了“Inception”。
接下来的故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向希里安·墨菲植入理念而进行的三层梦境。另外还有更加危险和复杂的第四层、第五层,是迪卡普里奥为了解决掉玛丽昂·歌迪亚、拯救渡边谦而进行的历险。
这是影片的核心内容,长达100分钟。这100分钟不需要做太多的赘述,我相信看电影的观众,会在这100分钟里感受到诺兰的牛逼和影片的强悍之处。
非常过瘾,非常霸道,非常爽。精致而让人思考、沉浸其中的故事情节,演员到位的演技,华丽大气的摄影风格,排山倒海的壮丽音乐,以及那巧夺天工的电脑特效。《盗梦空间》的电脑特效不同于《变形金刚》,那是一种从头轰炸到尾的标准美式快餐,而《盗梦空间》则会在很真实的场景里逐渐的做出一些让你惊叹的特效场面。再配合汉斯寂寞那排山倒海的音乐----绝就一个字!
我最欣赏本片的镜头,是下面这几个:
这是迪卡普里奥去找药剂师的时候,发现在地下室里,12个老人正在分享梦境。
迪卡普里奥看见这情形,说:“他们每天都来这样做梦?”
这时候,管家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不,他们在梦境里,才是清醒的。”
是啊,对于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或许在梦里,他们能做的事,比现实生活要好得多。
这也是我觉得本片稍微有那么一点类似《黑客帝国》的地方。
我觉德拿《盗梦空间》和《黑客帝国》比,是没有意义的,两部电影的立意和出发点都不一样,故事内容更是大相径庭。你不能说有梦境就是一个题材吧?《黑客帝国》更多的是探讨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这是庄周化蝶的哲学思考,《盗梦空间》几乎没对这个做什么探讨,它的重点是讲述人的潜意识会对一个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在第二层梦境里,维护着沉睡的人。
其实这张照片没能体现出我最感叹的那个场景,就是他们漂浮在空中的镜头。绝了。我看两次,两次发自内心的感叹。在那一刻,我觉得介你妈,就是电影艺术啊!
这是迪卡普里奥训练新的造梦师艾伦·佩姬时候出现的镜头。
太有趣了。
我觉得这个镜头是一种导演在自己作品里塑造世界观时那种从容不迫和得意洋洋的最好例证。艾伦·佩姬在片中饰演造梦师,而真实世界里的诺兰,何尝不是一个为大家能够在电影院发梦而努力的造梦师呢?
当然,这个镜头我觉得老杜完全可以收版权费的。因为当电影里出现这一幕的时候,一下子让我想起
这几个人站的姿势实在是太帅了,让我忍不住就想一脚踹过去。
这几个镜头给我很大的陶醉。以至于我再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也在回想那种美妙的滋味。
其实,《盗梦空间》的故事是比较简单的,稍微想一想,就能理解了。这情形跟《记忆碎片》一样,那不也是个简单至极的故事么。只是,诺兰用电影技巧玩弄了叙事一把,支离破碎之后,故事变得复杂有趣起来。
而《盗梦空间》,诺兰只是稍微简单的向《记忆碎片》致敬,玩了一小下叙事技巧,他对本片的最大贡献,是没有太多深沉的对白,留给观众思考,很多事情他不会直接给你念出来主角会怎么做,主角为什么会这样,而是让观众带着疑问去思考,去认真的看电影,去自己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其实隐藏得不深,所以本片并不艰深难懂。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进入希里安·墨菲的第一层梦境之后,突然开始下雨,一干角色都在淋雨,显然是没有准备。原因呢?接下来,在对白里,给出了答案。原来,是这层梦境里的某人喝多了香槟,尿急导致的。
我们不都做过这样的梦么,尿急了就会在梦里到处少厕所,做跟水有关的梦。
而诺兰最喜欢这样去设置细节,让影片里观众有很多寻找问题答案的乐趣。这也是构成影片反复观看的一大动力。
我很喜欢本片的结尾,温情而留有韵味。我记忆里,这是诺兰最温情的一次,谁都没被搞死搞残,就连受害人希里安·墨菲,也至少在梦境里,和父亲有了一次温馨的离别。
特别是迪卡普里奥,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我当时真的害怕他在机场走着走着,突然被人捅一刀或者开一枪什么的。这事在电影里,实在太常见了。
还好还好,诺兰这次特别温情。他给了大家一个颇具幸福感的结尾。而且,对于那些喜欢看完电影还沉浸在电影里的世界的观众,他也很照顾,最后那个镜头。陀螺到底停没停下来呢?
这是一个其实答案很明显,但却肯定会一直被反复争论的问题。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结尾了。
《盗梦空间》没有多么伟大的内涵,他只是诺兰奉献观众的一个精彩的故事。真的,很精彩,我觉得满足了。或者你要说意犹未尽也行,赶紧给我整个三部曲出来,我可以统统买票去电影院支持。
最后,请允许我,用前一篇观影札记里的文字来结尾。
在看第一场IMAX之后,电影散场的时候,有一个哥们在过道上痛快淋漓的讲述着他对片中出现的五层梦境的理解,旁边站着也许是刚散场或者准备进场的人,围着不少。看着这有些像电影沙龙的场景,我那时候突然有些感动,因为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能够让观众看完之后,产生那么强烈的交流欲望。所谓“志同道合”,大概不外乎如此了。我想,因为这部《盗梦空间》,那哥们一定会交到一些此前素不相识的朋友。
接着我想,我写影评不也是一样的目的么?其实通过一部电影,通过一篇影评,能和对这部电影一样看法的人探讨、交流,最终成为影友、朋友、挚友,那无疑是一件极大的乐事!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ipod里循环播放《盗梦空间》的原声。这部电影给我很多思考,可能好多都跟电影无关,但想起电影的一些场景,总让我有一种陶醉的满足感。
是的,我承认我已经被《盗梦空间》迷住了。
我知道这部电影无法满足所有人。我知道有人会不喜欢它,甚至有人觉得这片子很烂。
但是,如果你在看完之后也和我一样,因为这部电影,而觉得满足和感动,我想,你一定明白我现在的心情。
是的,我现在,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