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票房的分账比例是怎样
1、从1994——2012年,好莱坞分账13%。即100元票房,给好莱坞13元。
2、2012年——至今,好莱坞分账25%。是交税后的25%。即100元票房,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分走5%——5块;相关税费3.3% ——3.3块)剩下的91.7元中的25%给好莱坞,大约为22元左右。
3、现在中国跟美国正在重新谈分账比例,因为中美贸易战,估计波折很大啊!
比如有100块的票房 好莱坞制片方就可以从原来的13%(13块)提高到25%(25快) 有1亿的票房那就可以拿2500万
③ 美国电影票房波动分帐模式中有多少百分比最低分帐
在中国,美国片商票房分帐比例为:扣除成本后,票房分帐比例为17.5%,余下票房将归中方。
在美国,影院与片商的票房分帐比例大约为50:50。
④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⑤ 一部美国电影,比如复联,票房50亿,最终能拿多少净利润回美国
进口片和国内电影利润算法有些不一样
在1994年前 国内市场并没有过于明确的规则和套路 对美国电影采取了买断式播放的方式。
所以进口的好莱坞电影,国内以一定数额将影片进行买断,国内市场负责影片的盈亏,无论电影盈利还是亏损都和好莱坞无关。这种方法却引进不了真正优质的好莱坞电影。后来当时中影的经理吴梦辰提出了电影“分账”的方法,使得《亡命天涯》成了第一部“分账”受益者。当时好莱坞分账只能分到13%,对此他们并不满意。好莱坞在2012年与我国进行谈判并签订了《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好莱坞的进账也从原来了13%上涨到了25%。用此方式计算的话复联50亿的票房好莱坞大概能拿到12.5亿。
⑥ 电影的票房都是如何分红的呢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来,大家都比较关心电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红的?像《战狼2》的票房是56亿,投资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亿呢?并不是的,具体如何分账如下:
总票房划分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⑦ 好莱坞明星片酬与税收,一部电影成本几个亿,票房十几个亿,明星的片酬更高,那他们要承担多少的税费呢
美国的赋税制度相当复杂 但是好莱坞明星属于高收入群体 在美国自然是纳税大户 好莱坞一线男星片酬至少两千万以上(如强尼戴普 迪卡普里奥 威尔史密斯等人) 也就是说 只要你找我拍戏 并且是演主角 先不管这电影票房如何 你就得先给我2000万美元 除非演员本人自降身价(比如这两年的尼古拉斯凯奇)电影票房分成 DVD发售分成 以及本电影各种周边赚的钱明星们还可以提成 如果只按照片酬2000万美元 至少要向政府缴纳百分之35甚至更高
⑧ 如何计算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净利
大概成本得算上剧本 道具 场地演员,后期宣传,等等等等
收入不好算 除票房还得版权(比如爱奇艺买播放权)电影下映后的cd
那么怎样计算盈利呢
一般来说,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是很不愿意透露影片具体的制作成本的,就算透露了,也只是一个掺水的数字。因为一部电影的实际花销可能远远超过了被披露的数字,除了制作费外,往往还有推广和营销费用。
一部电影的推广费可能十分惊人。拿一部20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来讲,其推广费甚至可能比影片本身的成本还要高。这是因为小成本电影的题材一般都是浪漫喜剧或儿童电影之类的,其本身不需要庞大的制作经费,但要是涉及到推广费用,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一部制作费为3500万至7500万美元的电影,其推广费就很可能达到制作费的一半。2010年在北美上映的3D动画电影《超级大坏蛋》(Megamind),全球票房3.2亿美元,其制作成本为1.45亿美元,而推广费就达到了6500万美元。要是电影是大制作的话,那推广费就更高了,因为电影公司为了收回成本,往往会大量投放广告。
但是,要是一部电影拍得太烂的话,电影公司也就不太愿意下血本推广宣传了。恶搞电影《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上映后IMBD评分仅4.7,被不少人诟病为“虎头蛇尾”。该片的制作费在1.3亿美元左右,但最后只拿下了2亿多一点的全球票房。当年电影的制片方20世纪福克斯可能早就预料到了《格列佛游记》不会太吸金,故而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不然按照最后的票房成绩来看,八成得赔。
有时候,制片公司的经费少的可怜,根本不可能烧钱拍大片,这时候发行方就会选择发行制片公司已经拍好的其他小成本电影,加上少量的推广费用。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电影票房成绩不佳,制片公司也一样能够获利。
电影票房的分账比例是什么?
制片方和院线的分账比例并不像中国一样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电影公司和院线达成的具体协议。当然这还要看电影公司本身有多强势,比如前几天迪士尼公司就狮子大开口,要影院把票房收入的65%都上交。
过去,电影公司相当强势,一部电影在首映周取得票房的90%都落进了他们的口袋,院线的收入则主要来自爆米花和饮料的售卖利润。但是随后几周,影院收入分成的比重会增加。一般而言,在电影上映第四周的时候,制片方的收入会逐步下降到50%左右,影院收入的分成比例将上升至48%。
但是随着21世纪初大批院线的破产倒闭,电影公司的霸王条款也继而被弃用。如今,对于一部好莱坞大片来讲,无论是电影放映的第几周,院线得到分成的比例都有标准可循,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都希望自家影片在首映周就能夺得头筹,以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于是他们大大增加排片量,使得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影院。一个典型的大制作,其首映周的排片一般会达到4000场,而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排片量只有区区几百场。
与中国制片方分账相对较少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比如说,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就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比如说,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也不能过分压榨院线,否则要是遭到了院线的联合抵制,就没有那么好玩了。
总的来说,对于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来说,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好莱坞电影的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哪个更重要?
如果一部片子在美国本土票房失利,而在全球大卖,这对于电影公司来讲,算是票房成功吗?实际上还是要视情况而定。但是一般来讲,好莱坞电影的本土市场相对还是比较重要,因为电影公司在本土票房取得的收入占比往往都更大。对于一部好莱坞电影来说,制片公司从海外票房上拿到的分成仅有40%左右,并且由于美元的汇率不断变化,使得收取海外票房分成变成了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事情。同时,政府征收关税也会削减电影公司的分成。所以,比起海外票房收入,电影公司真正获得收益还是得靠国内票房。
但这并不是说海外票房就不值得关注了。尤其是当电影票房在本土失利的话,就格外需要仰仗海外票房了。另外,海外市场惊人的消费能力,也让电影公司不得不重视起来。2010年的《阿凡达》创造了惊人的27亿美元的票房神话,这一纪录至今没有电影能够超越,但是其本土票房只占到了总票房的27%,这足以说明海外票房的重要性了。还有就是,一些影星靠着出口大片在全球刷脸攒人气,比起那些仅在美国本土有名的影星来说,电影公司更需要这样的人来帮助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电影公司从DVD、流媒体和视频点播中能赚取多少受益?
对于一部大制作来说,从DVD租赁、流媒体转播权和衍生品销售业务中获得的利润可以达到6000万至1亿美元。而且电影公司从DVD等数字媒体业务中得到的分成要远远多于从影院票房收益中得到的。这是因为数字影像和衍生品零售商们的话语权不像影院那么大,影院一方面运营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到底放映什么电影,最终的决定权还是院线自己的手中。另外,通过DVD和衍生品渠道销售毋需支付高额的推广费用,这也有利于电影公司增加营收。
近几年,DVD市场在流媒体的冲击下逐渐萎缩,但是通过DVD发行依然有利可图。一些特定题材的电影诸如恐怖片、独立纪录片、艺术片通过DVD销售时,表现相当抢眼。当然,要是一部电影恰好拥有强大的IP和可观的粉丝数量,那么销售预期就更加乐观了。2012年的《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在其蓝光DVD发行的第一周就拿下了380万张的销售量。因此,要是影片本身足够吸引人,电影公司仍然能够通过DVD发行赚上一笔。
⑨ 片酬,票房,分成,电影院收益。
貌似票房大热的影片,实际未必赚钱。中国电影业分配票房利润的比例基本上是50%给影院,40%给制片方,10%给发行公司,而制作方面要再减去制作费用、宣传费用、片酬人工,可能一部过亿票房的电影也是赔钱的。
电影制作的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收入:以普遍美国电影而言,全球票房收入的三成是电影院的抽成,其余七成才会归入电影制作及发行公司。所以,电影公司的总收入=全球票房×70%
总成本:以普遍美国电影而言,电影制作的总成本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它分别是电影制作费和宣传费。宣传费用通常是电影制作费的一半。所以,电影制作的总成本则可以简化为:电影制作费的150%。
经过推演后,最终得出计算电影制作利润的公式:电影制作的利润=全球票房×70%-电影制作费×150%
⑩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