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子个人资料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虐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2. 曾子故里在哪里
一代宗师,中央院士、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曾参南武城人》一文中认定曾子故里在平邑,并指出曾子故里嘉祥说是错误的。
曾参南武城人
钱穆
崔述云:“南武城者,鲁南境之邑,吴、越至鲁之冲,即子游为宰之地也。《孟子》书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而曾子去,孟子曰:‘曾子师也,父兄也。’则曾子非武城人明甚。司马氏盖见《孟子》书中有‘居武城’之文,而遂误以为武城人耳。”今按:曾子果武城人,未必不可避寇而去。(雷学淇亦以曾子之去,证武城非祖宗邱墓之乡,其说实迂)。孟子称曾子师也,父兄也,亦未必见其即非武城之人。崔氏乃谓非武城人明甚,殊嫌速断,不足信。武城在费县。《秦策》“曾子处费阝,费阝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梁氏志疑》引《西京杂记》云:“昔鲁有两曾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云云,即与《秦策》同述一事。粱氏据之谓“曾子为北武城人。南武城为鲁边邑,在今费县西南。鲁之北有东武城,故云北武城也”。余意《西京杂记》乃晚出伪书,未可尽据。即谓遗闻轶事,不无采撷,南北之辨,未必非同居一城,而指其城南城北言之,何必强说以居北武城而谓北曾参哉?《列传》明云“曾参南武城人”,澹台灭明云“武城人”,并无北武城之说。《日知录》谓“子羽、曾子同一武城,子羽传次曾子,省文”。其说甚是。《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注:“曾子南武城人,澹台灭明东武城人”,疑误。《水经注》引京相王番曰:“今泰山南武城县有澹台子羽冢,县人也。”则子羽实南武城人。哀公八年,吴伐鲁,从武城。《传》云:“王犯尝为之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是子羽为近吴之南武城人,确有明证。故子游之所宰,曾子之所居,即子羽之邑,为近吴之武城,亦曰南武城。《史记》所载,本甚明白。今必曰曾子非南武城人,而别寻一地以说之,皆非也。(周柄中《四书典故辨正》,亦谓“曾子所居,即费县之武城,非有二地。《史记》云南武城者,因清河有东武城,在鲁之北,故加南以别之,据汉人之称耳”。此说得之。雷学淇介庵《经说》以在南者曰武城,近吴,在东者曰南武城,近费而邻齐。与诸家以子羽邑为近费者不同,其说疑误。复有以曾子武城在嘉祥者,顾氏《日知录》,俞氏《癸巳类稿》均辨之,孙志祖《读书脞录》复据《大戴礼记》注驳顾说,亦误。参读考辨第三五。)、(《先秦诸子系年先秦诸子系年考辨》第二九)
国家、省、市均认定曾子故里在平邑
平邑曾子山山脊和梯田,山脚下有南武城和北武城两个自然村
3. 山东嘉祥曾子故里是什么地方 我要简介
山东嘉祥曾子的故乡,现以石雕手套出名,出口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为嘉祥创造了经济效益。曾子古代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儒家传人·是世界的传奇人物,嘉祥位于济宁西边,北临327国道,南有济宁飞机场,地理位置良好。
人文地理
嘉祥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的长方形。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海拔高度一般在35~40米。低点在县城东南金屯镇东部,海拔35米;高点在县城西北黄垓乡中部,海拔40米。东南比西北相差5米,东比西相差3~4米。全县有大小山头126座,多是东北、西南走向,呈岛状突出平地,主峰海拔高度一般在50~200米,成为鲁、豫、皖、苏交界平原地带的独特自然景观。纸坊镇与马集乡交界处的孟良山(旧名塔山),海拔243.1米,为全县最高点。
嘉祥县境位于黄泛冲平原的边缘,平原遍布全县各乡(镇)。海拔一般在35~40米之间,其面积为95.3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45.74万亩的65.4%。主要分布于黄垓乡、老僧堂乡、孟姑集乡、卧龙山镇、梁宝寺镇、大张楼镇、马村镇、万张乡、疃里镇、嘉祥镇等乡(镇);洼地40.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8%,主要分布于县城、大张楼、梁宝寺和县城东南马集、金屯东部、仲山、满硐、纸坊等乡(镇)。山地9.9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主要分布于纸坊镇和满硐乡、仲山乡西部、马集乡西部、嘉祥镇的南部、卧龙山镇的中部和南部。
嘉祥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13.9℃。在东亚季风影响和控制下,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春季温度回暖快,气候多变,降雨稀少,多西南风。3~5月平均降水量9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而蒸发量大,常形成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6—8月份平均降水量398.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0%。由于降水集中,强度大,多形成洪涝灾害和旱涝相间发生。秋季气温急降,雨量减少,天多晴朗,9—11月平均降水量133.7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常发生秋旱。冬季常为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12月-2月平均降水量3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嘉祥-历史渊源
嘉祥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春秋时期鲁哀公西取狩猎,获一麒麟,此地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公元1147年置县。考古发现境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发展,文化繁荣,成为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嘉祥历代人才辈出,是古代四大圣贤(孔子、孟子、曾子、颜子)之一曾子的故里。曾子师从孔子,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孟子师从子思。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学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中中,曾点、曾参、申雍、冉求、冉枨六位为嘉祥籍,曾子弟子历史名人乐正子春、公明仪、公明宣、沈犹行、阳明夫、子襄等也是嘉祥人。东汉以信著称的庐江大守范式,东晋号称"兖州八伯"之一的太尉郗鉴、北宋有著名
文学家王禹称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元朝刚正不阿的吏部尚书曹元用、明朝为政清廉的太仆寺少卿黄嘉宾和执政严明的兵部侍郎高斗光均为嘉祥籍。
嘉祥-自然资源
嘉祥县境内矿产丰富。已探明有煤面积125平方公里、总储量16.94亿吨,梁宝寺煤田煤炭地质储量10亿吨,煤质为气肥煤,现由肥矿集团建矿开采。金屯镇东部,深层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待进一步勘查。新挑河乡坡刘一带煤田面积约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5000万吨,现由里能集团建矿开采。嘉祥县石灰岩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全县石灰岩探明含量约为90亿吨,
既有厚层状、巨厚层状石灰岩,也有板状及条带状石灰岩。既有质纯灰岩,又有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豹皮状灰岩和白云岩。质纯灰岩是生产优质水泥的主要原料,豹皮状岩是十分漂亮的建筑面料:鲕状灰岩的物理机械性能是碳酸盐岩中的姣姣者,白云岩的物理机械强度好,且化学性能稳定。
4. 嘉祥曾子中英文学校如何
你就那出来的学生…现在高中了,一般般
5. 出生于平邑的曾子怎么在语文课本里就成了济宁嘉祥人呢_嘉祥吧_贴吧
曾子与春秋武城(节录) 李常松 杨国爱 关于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自汉到明初,本无异说。明成化年间,随着政府对曾子后裔“照孟、颜二氏例,授翰林五经博士”之议的提出,汉代流寓江南与后又迁居山东嘉祥的曾子后裔之间,为争夺封袭,夺取权势,相互攻讧。嘉祥曾子后裔为得到 爵位和赐祭田亩,编造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嘉祥县城西南四十五里 南武山下,并大兴土木,修建曾子庙以为佐证,从此曾子故里春秋鲁 武城地望,开始出现今嘉祥县之说。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 《巨野县志》更提出“春秋时费为季氏私邑,但闻为费,不闻为武城”,进而得出“费县之南武城,当在西晋之后,而不在春秋之鲁也”;“兖州之巨野,春秋时为鲁武城,先贤曾氏、澹台氏生焉”的结论。这样,到清代,春秋鲁武城便出现了在费县(今平邑县)、嘉祥县、巨野县三说。近几年平邑、嘉祥、巨野三县地名办公室、县志办公室编写的地方志各持已见,莫衷一是。 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究竟在何处?我们认为《左传》上的两段史料,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其一、“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 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 山而南。徐、丘弱、茅地曰:‘道下,遇雨,将不出,是不归也’。遂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而弗殊。邾师过之,乃推而 蹶之,遂取邾师,获、弱、地。”邾即邹。翼,城名,春秋翼城在今费县西南石井乡,该处西距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不过15公里。邾人筑完翼城后,西归返邾,途经武城遭到袭击,说明春秋鲁武城在翼 城与邾国国都之间,与现在的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位置相符,而今嘉祥、巨野均在邹县以西,所以那里不会有春秋鲁武城。 其二,“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伐我(指鲁国),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初,武城人或因于吴境田焉,拘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及吴师至,拘者导之,以伐武城,克之……吴师克东阳而 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吴国伐鲁国,从险道进攻武城,由原来曾与武城人因种田闹矛盾的国人带路,很快攻了下来。接着吴师又攻下东阳,进军中住过五梧、蚕室、庚宗,一直打到泗水。这里,一,今平邑县南武城距原国最近,容易发生矛盾,而嘉祥、巨野与国相距数百里,根本不可能因 种田发生冲突。二、说武城险,符合今平邑县南部一带山多路险的实 际,而嘉祥、巨野虽有山,但不险要。三、吴军攻下武城后接着又攻 下东阳,后进军中住过五梧、蚕室、庚宗,一直打到泗水,今平邑县自南武城由南向北确有春秋东阳城、蚕室等,并且吴师也只有从今平 邑县南武城北进,才能经东阳走近道到达泗水。 关于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南武城,从明清到现在的著名历史学家、权威性史学著作都是肯定的。明末清初顾炎武在其《山东考古录》中《考武城》 时指出:“武城在今之嘉祥,其说全无所本。”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载“春秋襄公十九年城武城,杜注泰山南武城县,自古至明初,无异说。明成化后,忽以嘉祥之后汉金乡县城当之,前录辩之已悉。明人王雅量有《曾子费人考实》,见《通志·阙里志》,辩驳尤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第10 页的注释,“曾子,名参,春秋时鲁国武城人,今山东费县人”。 1979年出版的《辞海》,其第718页“武城,古邑名。春秋鲁地,又 名南武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公元前551年鲁襄公筑武城以御齐, 即此。”至于现在各类《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战国形势图》上 春秋鲁武城的标记,更是自然地标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的位置上 的。 综上所述,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的地理位置在原费县西南,即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那种认为在嘉祥县或在巨野县的说法是不符合 历史事实的。
6. 嘉祥的私立学校有几个
在县城的有两个,曾子中英文学校是小学和幼儿园,萌山中学是初中
7. 曾子故里在那
曾子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有曾子庙和曾子墓! 具体位置
8. 济宁嘉祥县的曾子是什么人
曾子是孔子的徒弟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一说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曾提出“慎终济宁曾子庙(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9. 嘉祥是曾子的故乡吗
嘉祥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春秋时期鲁哀公西取狩猎,获一麒麟,此地取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嘉祥"之名,公元1147年置县。考古发现境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农耕发展,文化繁荣,成为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嘉祥历代人才辈出,是古代四大圣贤(孔子、孟子、曾子、颜子)之一曾子的故里。曾子师从孔子,孔子之孙子思师从曾子,孟子师从子思。曾子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儒学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中中,曾点、曾参、申雍、冉求、冉枨六位为嘉祥籍,曾子弟子历史名人乐正子春、公明仪、公明宣、沈犹行、阳明夫、子襄等也是嘉祥人。东汉以信著称的庐江大守范式,东晋号称"兖州八伯"之一的太尉郗鉴、北宋有著名文学家王禹称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元朝刚正不阿的吏部尚书曹元用、明朝为政清廉的太仆寺少卿黄嘉宾和执政严明的兵部侍郎高斗光均为嘉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