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电影票房是如何统计的
电影票房,原指电影院售票处,后引申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
Ⅱ 电影票房一亿他就赚了多少这个怎么算的
一部电影的票房=各大影院的票房+海外票房-税(不包括成本)
一部电影放映期间累计之总收入,亦称“gross”。
先谈一下电影产业的产业链。(由于世界电影以独立制片影片较多,所以以其为例)
制片人有其想法————制作投资备忘录融资————建组————拍摄————完成首部校正拷贝————与发行商交易(其中也有很多种情况)————发行商在全国做广告————影片在院线得到上映————观众买票。
电影在影院上映时卖出票的总额,称之为票房。也是一部影片的主要收入。
但其的收入分配很有意思。
电影院老板拿其一部份交给发行商————发行商拿其一部份交给制片人————制片人拿其一部分交给投资方。
呵呵!投资方占的风险最长久,但分其利益时却排到了最后一个,这种方式是不公平的,别说呀!否则没人投钱拍电影了!(这种是典型的美国例子)
国内要好些!近年来国家鼓励单片拍摄!也就是说百姓私人也可以投资拍片!但很多条例还不健全,所以现在投资电影还属于风险性很大的投资!
国内电影院多数都是国营的,因此在利润分配是可能要好些!
Ⅲ 惠州万达国际影城的周二周四是怎么收费的啊
场所简介:惠州万达国际电影城是由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建造的五星级标准高档多厅影院,影城拥有6个影厅,可以同时容纳1200位观众进场观影。电影厅空间宏大,厅内高度均超过9米,所有影厅的银幕采用墙对墙整面墙式,所有影厅银幕的宽度均在12米以上,其阶梯式座椅排距达1.2米,影厅内座位错层斜度达30度,观众观影无遮挡,相当舒适。万达集团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电影投资运营商之一,共拥有28个直属电影院,具备年票房5-6亿的生产能力,有能力供应各个院线片源。因此,万达影城能保证惠州的电影与全国其它电影院同步,时时为惠州市民带来精彩纷呈的电影片。 万达影城遵循“顶级影院,万达票价”的原则确定自己的票价策略。其核心是不同的影片不同的票价、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票价、不同的观众不同的票价。每天18:00以前实行优惠票价,周二则全天实行半价优惠;对于学生、军人、老人等实行半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观影。另外还将陆续推出相应的贵宾卡,让那些有长期观影需求的观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Ⅳ 电影票房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电影票房是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的。
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一般直接用来衡量一部电影的热播程度。
2016年1月,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电影局出重拳整顿市场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瞒报票房,院线要承担连带责任,影院放映质量差等问题也会被集中治理。
(4)惠州电影票房扩展阅读:
2018年一季度分账票房189.49亿元,同比增加39.96%。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票房取得320.21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票房271.51亿元同比增加17.94%,不含服务费票房为299.64亿元,同比增加18%。
2018上半年 s’b观影人次9.01,同比增加1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 189.65亿元,同比增长 80.1%,占总票房份额的 59.21%,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前6个月中国影市多个数据纪录均被打破,在档期方面,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四个档期票房均创造市场新纪录。
Ⅳ 电影票房是如何算的
如果另外签订了分红合同,导演、编剧、演员可以分配到相应的利润。制片人一般就是投资商的代表。具体的利润分配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划分,没有一定之规。另外,电影行业是风险大、利润也大的行业,所以,虽然大部分电影是赔钱的(即使票房达到四亿也不代表一定有利润),还是有不少投资者。更不用说,很多投资者也未必出于纯粹赢利的动机。
Ⅵ 惠州电影院哪间有【蝙蝠】看的啊
你说的应该是朴赞郁导演的韩国电影《蝙蝠》吧.
电影《蝙蝠》在韩国国内上映一周,吸引了96万人次观看。虽然起步不错,但很多观众在观影后却没有给出多少好评,“电影节专用电影”、“内容令人费解”等质疑纷纷涌现。只有少数喜欢朴赞郁导演作品的影迷称赞影片带有强烈的朴赞旭色彩.上映仅仅一周,便显出后劲不足的《蝙蝠》虽然期待自己载誉戛纳的光环能够再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但各大影院售票窗口中的数据显示,《蝙蝠》的观众数仍停留在200多万,不再突飞猛进.
从这小段新闻可以看出《蝙蝠》的票房并不理想,所以惠州的电影院短期应该不会有《蝙蝠》的上映
Ⅶ 关于电影票房的问题
最终统计过后一般是不会再涨了,因为全国几大主要的院线都下档了,中国电影现在主要是靠院线放映。现在很多县镇的电影院都荒废掉了,如果院线下当了,县镇电影院即使再放也影响不了大票房的
票房主要是靠几大院线的票房统计,一般开始给出的票房都是估算的,所以集结号一开始是2.6亿号称,后来实际是2.31亿好像
Ⅷ 关于电影票房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以为毕竟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不可能公开告诉你。当然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一些习惯大抵知道一部电影各方可以赚多少的。
拿美国来说,拍摄一部电影,尤其是一些大制作。基本上实行的是分散投资--也就是由数个投资商共同投资,他们可能是电影公司,企业,甚至是政府或者保险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分散风险责任的承担,因为没有谁敢保证哪一部电影是稳赚的。
之所以说上面这段,是因为我们应该先了解到。从电影筹备拍摄带剪辑完成再到公映之前的造势宣传,都是花的投资商的钱。譬如一部电影投资1亿,事实上花的钱不止这些,其实后期的宣传也很烧钱。基本上,一部电影如果大卖。利润分配有2方:第一就是投资商,第二是电影运营机构(及其下属的院线)。打个比方说吧,在这个过程中,运营方只承担一个代理或者中介的位置。至于代理商一般赚的钱我们从房产中介等行业是可以了解到的。坦白讲,投资商赚的是大多数,应该至少有5成这样。
至于您所说的双赢,这个有点难办。一部电影大卖,院线以及投资商的分成经过这么多年也早就已经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比例(当然我们不可能知道具体的分成)。只要大卖,肯定是皆大欢喜。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来拍摄好的一部电影,忽然没经过审查,禁止公映,那挂了。投资商投多少就赔多少。最多他只能在一些小规模的院线偷偷放。而运营商以及院线损失则很少,如果之前没签和约的,一分也不用赔。
第三种情况:一部电影没收回成本。这个时候院线方面肯定不会亏,只是赚的少而已。对于投资商来说,有一些补救的办法:比如发行电影中的道具,玩偶;发行CD啦,将放映权卖给电台啦等等手段,左筹点右筹点。总归是要把亏损弄到最低。
第四:电影拍摄完毕。主流院线不鸟你,我就不放你的电影。那投资商也惨了,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只有触及一些敏感问题的电影才这样。比如美国的《总统之死》就没公映,只能在小规模的电影院放着。还有就是《耶稣受难记》也有过这样的情况。
所以说双赢还真不是容易做到的,电影公司投资商宣传做到位了,院线宣传优惠等也做到家了。影片票房如果还是不理想那真没辙了。
Ⅸ 关于电影票房问题
票房不一定代表电影好。但是一般如果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确实都很好看。票房只能代表电影有卖点。或者演员有号召力,或是制作宣传好。
Ⅹ 最高电影票房收入列表的内地正式统计年度冠军
年份 片名 票房(人民币) 导演 2016美人鱼35亿周星驰2015捉妖记24.38亿许诚毅钱文锜2014变形金刚419.81亿迈克尔·贝2013西游·降魔篇12.46亿周星驰2012人再囧途之泰囧12.60亿徐铮2011变形金刚310.81亿迈克尔·贝2010 阿凡达 13.82亿 金卡梅隆 2009 2012 4.73亿 罗兰·艾默里奇 2008非诚勿扰3.25亿冯小刚2007 变形金刚 2.83亿 迈克尔·贝 2006 满城尽带黄金甲 2.91亿 张艺谋 2005无极1.81亿陈凯歌2004功夫1.73亿周星驰2003哈利波特与密室5200万克里斯·哥伦布2002英雄2.54亿张艺谋2001珍珠港1.05亿迈克尔·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