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乱世佳人的票房以前和换算成现在各是多少
乱世佳人票房198,676,459 美元,换算成现在是1,606,254,800美元,
阿凡达北美749,766,139美元,全球2,740,405,721美元。
❷ 全球电影票房计算问题
算上通货膨胀就不能看全球票房了,没法统计,但可以统计出北美票房通过换算的票房。
1.乱世佳人(1939)
2.星球大战(1977)
3.音乐之声(1965)
4.外星人ET(1982)
5.摩西十戒(1956)
6.泰坦尼克号(1997)
7.大白鲨(1975)
8.日瓦戈医生(1965)
9.驱魔人(1973)
10.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
❸ 电影票房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电影票房是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的。
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一般直接用来衡量一部电影的热播程度。
2016年1月,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电影局出重拳整顿市场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瞒报票房,院线要承担连带责任,影院放映质量差等问题也会被集中治理。
(3)电影票房换算成以扩展阅读:
2018年一季度分账票房189.49亿元,同比增加39.96%。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票房取得320.21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票房271.51亿元同比增加17.94%,不含服务费票房为299.64亿元,同比增加18%。
2018上半年 s’b观影人次9.01,同比增加1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 189.65亿元,同比增长 80.1%,占总票房份额的 59.21%,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前6个月中国影市多个数据纪录均被打破,在档期方面,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四个档期票房均创造市场新纪录。
❹ 1982年李连杰的《少林寺》开创了一亿票房,换算成现在等于多少
1980年,李连杰拍摄的少林寺,可以说是很多人在童年时的记忆了。而在当时少林寺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风靡一时,在中国影坛,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影坛上刮起了一股武术热。当时的影片在香港一经上映,便是盛况空前,每天报刊都有报道,关于少林寺这部电影的消息花絮,而各位主演也一炮而红,甚至李连杰一次性挤入了国际巨星的行列。
不怎么说,当时的一亿元都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一笔巨款),也可以从此看出来少林寺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❺ 关于电影票房分成的疑问
本身电影行业就是高风险的行业,所以很多电影不赚钱是正常的。今年的华谊兄弟的《太极》系列,虽然票房都过亿,但几乎肯定是要赔了。全年中国目前制片数量在700多部,但是能够在主流商业院线上映的只有200多部而已,所以必须需要其他的盈利渠道、就像你说的版权的重复贩卖获利。
大牌分成是有前提的,比如零片酬,或者明星自己本身就有投资,比如《失恋33天》的文章零片酬,拿分成。《匹夫》的黄晓明本身就是出品人之一,自然可以拿片酬。能拿票房分成的都是商业大片猪脚,这些商业大片票房风险一般都较低,几乎只赚不赔,所以票房分成对制片方的压力不大。
另外票房分成是对制片方的收入有压力,但是这种明星在国内毕竟是少数。在好莱坞每年能拿分成的也不多。另外好莱坞很多的制片公司是依靠大型发行公司,像是派拉蒙,和迪斯尼这种,除掉制片公司和影院的分成,发行公司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收益的。。。
另外国内版权获利的最主要方式不是你说的玩具什么的衍生品,目前国内主要的版权衍生获利是电影的电视台,网络版权的销售。一般一部过亿大片的网络版权,一家家电视台和视屏网站卖下来也能够有千万左右的纯收益,另外还有海外版权的销售,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美国,欧洲每个国家都可以卖卖,片子不好的卖的就便宜,质量好的自然价格就高。这些版权收益所需要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并且注意这些版权收益,是毫无疑问都归属于制片方的,明星导演是拿不到的,所以制片方只要有渠道,还是可以赚到钱的。
所以电影的成本,都是一个一个渠道慢慢的回收的,并不是说指望着某一个渠道能够一下子把成本填满的。反正电影拍完了,接下来除了一些营销投入,版权可以重复无限制的获利,打个简单的例子,邵氏电影这么多年,那些老电影,先是卖票房,接着卖海外版权,再卖VCD,卖DVD,卖网络版权,过个几年这些版权再卖一遍,过个十年再卖一遍,等差不多了,把所有电影版权一次性打包再卖香港天映娱乐。天映娱乐再出碟,卖网络版权。。。
写的有点多和乱,你将就着看看,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❻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以100块票房为例:
1.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总票房─3%电影基金─5.5%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❼ 想问下,票房转成收入怎么算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发
行(这些费用在制作发行费用中扣除)。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发行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
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
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
C院线。对于万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❽ 电影票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是按实际的售票价统计。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国内电影公司采取阶梯式分账模式的出发点和好莱坞并不一样,其实是为了“以收入换市场”,通过给影院更高比例的分成来换取排片,争取更高的票房。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2016年1月1日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国产电影保持主导地位。
票房(网络)
❾ 韩国电影梁鸣票房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
韩国电影梁鸣票房折合成人民币约10亿
韩观影人次影史最强,票房已达投资10倍
《鸣梁》在7月30日首映当天,便吸引了68万的人次,超越了此前《雪国列车》在韩国创下的最高首映60万人次的纪录。从此之后,各种观影人次纪录被不断刷新,成为韩国影史上最快突破100万(2天)、200万(3天)……1000万(12天)、1400万(19天)的影片!据发行方CJ E&M发表的数据,该片在8月19日下午观影人数突破1500万,成为韩国史上第一部观影人数突破1500万的电影,接下去人们关心的是它能否突破1800万人次。
把人次换算成票房,《鸣梁》同样惊人。发行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日上午,该影片票房收益已达到1.67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成为韩国影史上首部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而反观这部片的总投资(制作+营销)也不过190亿韩元(约1亿人民币)。
在北美,自8月15日公映后以56.2万美元刷新韩片在北美的首周末票房之后,片方决定“未来在多伦多、新泽西等地扩大上映规模,8月22日开始将在更多地区追加场次”。《鸣梁》在北美的下一个目标,应当是赶超《双面君王》当年累计92.34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再创韩国电影北美地区票房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