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整治讽刺电影

法国整治讽刺电影

发布时间:2025-04-16 02:39:36

① 政治电影的起源发展

政治电影起源于法国,后来遍及西欧、北欧、拉丁美洲诸国和日本、美国。其中意大利的政治电影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政治电影的导演们思想倾向和艺术原则不同,因而政治电影在创作倾向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况。就法国政治电影而言,就有C.科斯塔-加夫拉斯式的,也有戈达尔-戈林式的。
科斯塔-加夫拉斯1968年拍摄的《Z》是公认的第一部政治电影。影片描写了1963年希腊反动军政府勾结警方,利用黑社会杀害希腊和平战士、左派议员G.兰姆斯基的真实事件及其调查过程。科斯塔-加夫拉斯在70年代初又拍摄了几部政治电影,如《口供》(1970)、《围困状态》(1973)等,但都未能达到《Z》的成就。
J.-L.戈达尔在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前后,与J.P.戈林成立了维尔托夫电影小组,拍摄了一系列反映工人、学生“造反”的“战斗电影”以及图解政治概念与马列主义理论的影片,如《中国姑娘》(1967)、《东风》(1969)和《真理》(1969)等。戈达尔不仅在创作上,而且在理论上也深受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主张完全割断传统,并且反对在资金和发行上与资产阶级体系发生任何关系,因而只能自筹资金,在工厂、学校或电影俱乐部作非商业性放映。
移居法国的美国导演W.克莱因1967年也拍摄了一部嘲讽超级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政治讽刺寓言片,该片把政论性、宣传鼓动性与讽刺剧、滑稽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治电影的一种怪诞风格。
由于人们日益关心政治问题,政治电影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群众的欢迎。因而在美国也出现了一股政治电影热潮,一些导演拍摄了描写青年“造反者”的影片,如J.尼克尔森的《开车,他说》(1970),P.瓦特金的《惩罚的公园》(1970)以及T.弗兰克关于种族歧视问题的《比利?杰克》(1970)等。这也表现在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政治化方面。许多著名的电影导演在60~70年代也拍摄了表现重大政治事件、社会问题的影片,如S.克莱默的《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A.佩恩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O.库布里克的《发条橘子》(1971)、F.齐纳曼的《豺狼的日子》(1973)、R.阿尔特曼的《纳希维尔》(1974)、A.帕科拉的《总统班底》(1976)等。
瑞典青年导演B.魏德堡在这段时间也拍摄了几部重要的政治影片,如《阿达伦-31年》(1969)、《乔?希尔》(1971)和《屋顶上的人》(1976)等。著名导演I.伯格曼也拍摄了一部政治影片《蛇蛋》(1971)。
在日本,山本萨夫的《华丽家族》(1973)、《金环蚀》(1975)和《不毛之地》(1976)等都是很有影响的政治片。
英国导演L.安德森拍摄了表现青年“造反”的《如果……》(1968)。
联邦德国导演A.克鲁格、R.W.法斯宾德、V.施隆多夫等合作拍摄了政治影片《德国的秋天》(1978)。
意大利政治电影在世界政治电影潮流中占有显著地位,它的内容与政治倾向也十分复杂,但一般谈到意大利政治电影时都是指其主流。意大利政治电影之所以能形成一种运动,获得较大成就,首先因为它不仅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继续,而且是它的发展和深化。许多政治电影导演都当过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的助手或合作者,在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下,他们已不满足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现象,而是要挖掘形成这些现象的社会根源,找出它们的罪魁祸首。例如意大利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黑手党问题,在新现实主义影片中未能得到表现,而在政治电影中则往往把它与司法当局、统治集团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其次,和新现实主义电影一样,政治电影始终受到意大利共产党的支持,许多导演,如E.佩特里、B.贝尔托卢奇、E.斯科拉、F.罗西等都是共产党员,具有较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此外,意大利政治电影不仅在题材和风格上丰富多样,而且在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也多姿多彩。意大利政治电影的代表作有:《对一个不涉嫌公民的调查》(1969,佩特里导演)、《警察局长的自白》(1970、D.达米阿尼导演)、《马台依案件》(1971,罗西导演)、《工人阶级上天堂》(1971,佩特里导演)、《我们曾如此相爱》(1973,斯科拉导演)、《1900年》(1976,贝尔托卢奇导演)、《特殊的一天》(1976,斯科拉导演)、《我害怕》(1978,达米阿尼导演)、《女人城》(1980F.费里尼导演)等。
苏联在70年代也曾有过政治电影,它主要指反映国际阶级斗争题材的影片,如《这是个甜蜜的字眼──自由》(1973)、《礼节性访问》(1973)、《黑夜笼罩着智利》(1977)和《自由战士》(1977)等。而且苏联电影理论家认为,只有苏联电影才是真正的政治电影。
60~70年代,除故事片外,在新闻纪录片中也出现了政治电影,它们主要产生在法国和美国。在法国这类影片叫“战斗电影”。有两个重要组织,除前面已经提到的戈达尔-戈林的维尔托夫小组外,另一个是K.马盖为首的斯??斗电影”。在美国则有纽约新闻电影小组、旧金山新闻电影小组、芝加哥十人小组等,它们拍摄了一些表现工人罢工、青年“造反”和黑人运动的新闻纪录片。

② 有哪些讲法国大革命的电影


探索法国历史的宏伟篇章,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个充满激情与变革的年代。以下是一些不容错过的电影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烽火岁月:


1. 悲惨世界: 这部经典的电影改编自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不仅展现了大革命的社会动荡,更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它以壮丽的音乐和史诗般的叙事,让观众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受革命的激荡。


2. 《乱世冤家》: 通过两个家庭在大革命时期的命运交织,这部电影揭示了革命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了亲情、爱情与国家命运的纠葛。


3. 《贵妇与公爵》: 这部影片以贵族与平民的冲突为线索,揭示了大革命中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让观众领略到那个时代的奢华与残酷。


4. 《黑郁金香》: 透过一名画家的视角,这部电影讲述了大革命时期艺术与政治的碰撞,为观众带来视觉与情感的双重震撼。


5. 再见,我的皇后: 这部电影细腻地描绘了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悲剧命运,展现了一个王后的尊严与无奈,以及大革命对皇家生活的颠覆。


6. 《大革命之夏》: 以1789年的夏天为背景,这部电影聚焦于那些历史转折点,生动再现了人民起义的壮丽场面和革命领袖的英勇抉择。


7. 《绝代艳后》: 作为一部聚焦于拿破仑时代的历史剧,这部电影以其华丽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历史洞察,讲述了法国大革命中的一段传奇女性故事。


以上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历史的画卷,通过它们,我们得以窥见法国大革命的烽烟四起与人性的光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值得每一个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深入品味。

③ 想找电影《玛戈皇后》的影评或者历史背景

《玛戈皇后》是一部展现16世纪法国宫廷政治斗争和爱情悲剧的电影,其历史背景丰富而复杂。

电影《玛戈皇后》的历史背景设定在16世纪的法国,正值瓦卢瓦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法国宫廷政治斗争激烈,王朝内部充满了权力争夺和阴谋。玛戈皇后,即瓦卢瓦王朝的玛格丽特·德·瓦卢瓦,是亨利二世的女儿,也是新教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她的命运与法国宗教战争、政治斗争紧密相连,充满了悲剧色彩。

在电影中,玛戈皇后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她的坚韧和智慧。她身处复杂的宫廷政治环境,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压力和威胁。然而,她并未屈服于命运,而是积极寻求自己的道路,努力维护自己的信仰和权力。她的爱情经历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与亨利三世的爱情因政治原因而受阻,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影评方面,电影《玛戈皇后》以其精湛的演技、华丽的场景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赞誉。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玛戈皇后的内心世界和她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同时,影片也揭示了16世纪法国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及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和困境。

综上所述,电影《玛戈皇后》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它不仅展现了玛戈皇后的传奇人生和悲剧命运,也揭示了16世纪法国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和反思。

④ 法国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一》是什么意思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部32年前的电影,可以说影片谈不上丑化中国人,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毕竟有限,其反映和讽刺了法国被占领后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社会各阶层的反应,选择解放军为占领军只是为增加该片的喜剧效果和一定的政治倾向。这当然是对那场破坏性极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可笑的、严重的误读。

⑤ 法国黑帮题材的电影有哪些

一共有3部。

1、暴力街区 Banlieue 13(2004):

法国巴黎黑势力横行,以大毒枭塔哈(Bibi Naceri 饰)为首的黑帮更是横行无忌,连当地警方都惧怕三分。软弱的警方无法对抗势力强悍的黑帮,只能用围墙和工事将不法分子所在的区域隔离。在这个被称为“13区”的地方,鱼龙混杂,暗流涌动。

年轻的小混混雷托(David Belle 饰)拒绝塔哈的毒品生意,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雷托原本将塔哈扭送警察局,结果遭到腐败警察的算计。塔哈不仅逍遥法外,雷托的妹妹罗拉(Dany Verissimo 饰)也被大毒枭带走。

2、暴力街区13:终极 Banlieue 13 - Ultimatum (2009)

凌乱不堪的13区在上一部《暴力街区》时间设定的两年后再次陷入了大宗阴谋事件,达米安上尉(西里尔•拉法埃利 Cyril Raffaelli 饰)与雷伊托(大卫•贝利 David Belle 饰)这次的对手是不择手段的房地产商——13区将因他的房地产计划而毁灭。

在利益集团实施一系列精心筹备的栽赃行动后,13区的暴力一面被推向媒体的风口浪尖,13区一时间成为国民心中残暴的象征;达米安又身陷囹圄,极度不利的局势下,雷伊托成为13区最后的希望。

3、暴力街区 Brick Mansions(2014 翻拍暴力街区 Banlieue 13)

美国底特律不断升高的犯罪率和持续扩大的犯罪势力让警方苦不堪言,为了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警方划出了“红砖特区”,用以隔离罪犯和平民。

在特区之中,以毒枭特里梅因(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 RZA 饰)为首的犯罪集团掌控着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利,构筑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微妙平衡。

一场意外让利诺(大卫·贝尔David Belle 饰)成为了特里梅因的眼中钉,为了引出利诺,特里梅因绑架了他的女友罗拉(卡塔利娜·丹尼斯Catalina Denis 饰)。

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探员达米安(保罗·沃克Paul Walker 饰)亦希望能够将作恶多端的特里梅因捉拿归案,个性迥异但境遇相同的利诺和达米安走到了一起,决定联手。

(5)法国整治讽刺电影扩展阅读:

正面评价:

《暴力街区》玩命警察和孤胆枭

雄组合成‘板砖双煞’大战机车党。挑战你的视觉神经之外,紧张气氛的配乐也让人心跳加速。但该片并非只注重感官刺激,暴力背后的一直充斥着人性、政治野心、骗局、虚假繁荣、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等,影片最后拆除隔离红砖墙后,富贵和谐相处、黑白种族相互扶持引人深思。”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雀键道”,《暴力街区》无论是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和观影体验,还是影片传递的精神内核、影片主旨,能让不同层级的观众有着各自畅爽十足的观影收获,堪称是一部兼具娱乐性与艺术性、填补暑期档电影市场空白的绝佳大片。

由基美影业与法国欧罗巴联合出品,法国着名导演吕克·贝松担纲监制、制片、编剧的动作电影《暴力街区》今天起(8月1日)就将在全国院线上映。

这部集合了追逐、跑酷、枪战、嘻哈以及动作等多种元素的大片,也同时在今日发布了幕后制作特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该片主演保罗·沃克,与整个剧组之间难舍难分的亲密友情。

反面评价

演技方面,大卫貌似只有两种演法,大吼大叫和一脸呆滞,相比之下在好莱坞动作片里浸淫多年的保罗,驾车、持枪、谈判,均演得有型有款。作为法兰西的舶来品,这两位的对手戏完全没有好莱坞双雄片的默契与自如,许多笑料显得生硬。

在剧情这方面兆氏,没有“新颖”之处,新版与旧版的相似度甚至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除了把搭救妹妹改成了搭救女友外,基本上没能看出这部片子的“新”体现在何处。

而且剧情上族岁散也存在不少漏洞。影片是式微的题材,要是缺少了新意,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要是没有了保罗·沃克,以及混合着嘻哈音乐的那些跑酷动作,这部电影只能沦落到更加平庸的程度。

保罗·沃克(Paul Walker,1973年9月12日-2013年11月30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格兰岱尔市,美国演员、模特。

1986年,13岁的保罗·沃克出演了银幕处女作《壁橱里的怪物》,开始电影事业。1998年,保罗主演了喜剧电影《宝里宝气大追击》。紧接着,《欢乐谷》、《校园蓝调》等许多影片都有了他的身影[1]。2001年,保罗和范·迪塞尔主演了赛车动作片《速度与激情》。

2002年,保罗凭借在《速度与激情》中的表演获得第11届MTV电影奖最具突破男演员提名。2006年2月17日,他主演的《南极大冒险》在美国上映。2009年,保罗凭借在《赛车风云》中的表演获得第11届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动作/冒险电影男演员提名。

2011年,保罗主演的《速度与激情5》获得青少年选择奖最佳动作电影。2013年5月24日 ,保罗主演的《速度与激情6》在美国上映;11月30日,保罗·沃克在洛杉矶一起车祸中身亡,年仅40岁 。

2015年,保罗的遗作《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大陆上映,内地票房累积达24亿元 ,全球累计票房15.11亿美元 。

阅读全文

与法国整治讽刺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比较好看的爱情电影 浏览:285
汤唯还有什么大尺度电影 浏览:879
周六下午我们去看电影吧英文怎么写 浏览:916
科幻电影十大怪兽排行榜2014 浏览:133
刘亦菲演古代战争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77
电影乱世三义完整版 浏览:231
法国电影男主角死在广场上 浏览:726
一部电影讲人说谎 浏览:299
什么软件看大尺度电影 浏览:821
韩国电影分尸大结局 浏览:913
一部1993年的水怪电影 浏览:79
硫磺岛来信国语电影完整版 浏览:791
一部蚂蚁打蝗虫的电影 浏览:691
老电影音乐zhiyin 浏览:658
电影八月讲的是什么 浏览:45
成龙的夺宝电影 浏览:772
十大经典怀旧电影粤语 浏览:884
荣昌区电影票房 浏览:222
高清的电影在哪个网站 浏览:886
动画片大全奥拉星大电影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