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电影歌剧院谜案在线观看

法国电影歌剧院谜案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5-04-04 22:33:09

Ⅰ 莫扎特的资料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参考资料:http://jjoin.net/BBS/showthread.asp?threadid=2943&page=end
回答者:慧美_潞 - 魔法师 四级 3-15 21:34

--------------------------------------------------------------------------------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粗。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再难找寻。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列奥波尔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安等等。

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已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恬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沔。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明,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草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愦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邮:第I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此,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星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回答者:楼下的恶魔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15 21:44

--------------------------------------------------------------------------------

我这里有一篇法国音乐学者对莫扎特的音乐的评价,你看有用没

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只叫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晕个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着,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来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只表现他长时期的耐性和天使般的温柔。他把他的艺术保持着笑容可掬和清明平静的面貌,决不让人生的考验印上一个烙印,决不让眼泪把它沾湿。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做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遗忘?岂止是遗忘!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莫扎特的痛苦;他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一个悲壮的英雄会叫道:“我觉得我的斗争多么猛烈!”莫扎特对于自己所感到的斗争,从来没有在音乐上说过是猛烈的。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代表他这个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儿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G Min.[G小调]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开场,C Min[C小调]幻想曲的开场,甚至于安魂曲的“哀哭”的一段,比起贝多芬的C Min.[C小调]交响乐来,又算得什么?可是在这位温和的大师的门上,跟在那位悲壮的大师门上,同样由命运来惊心动魄的敲过几下了。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去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尤其不像华葛耐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对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的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怎么!没有疑问没有痛苦吗?那未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跟他的心灵协和的,又是哪一种生命呢?那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莫扎特比华葛耐更其是未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的美。”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间,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入圣(divine)的。
法国音乐学者Camile Bellaique(嘉密.贝莱克)著《莫扎特》p.111-113

参考资料:法国音乐学者Camile Bellaique(嘉密.贝莱克)著《莫扎特》p.111-113
回答者:estellia - 魔法学徒 一级 3-15 22:46

--------------------------------------------------------------------------------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Ⅱ 玛蒂尔达梅演过多少电影

玛蒂尔达梅演过电影有如下:
《我只梦见你》、《歌剧院谜案》、《不忠者》、《你能保守秘密么?》、《双面娇娃》。
玛蒂尔达·梅介绍
1965年2月8日生于法国巴黎,演员。2012年参演电影《不忠者》。
电影《不忠者》简介
是让·杜雅尔丹、吉尔·勒卢什、弗雷德·卡瓦耶、艾玛纽尔·贝克特、艾里克·拉缇戈、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扬·高能、利雅得·萨杜夫执导的喜剧片,让·杜雅尔丹和吉尔·勒卢什出演。
该片讲述了男人出轨的7种形态。
影片评价
观赏这部电影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那些一线法国演员的表演,以及编导对下半身毫无顾及的插科打诨。
——卫报
如果说《不忠者》这部电影证明了什么,那就是让·杜雅尔丹可以表演的角色和范围比我们料想的要多得多。
——金融时报

Ⅲ 《歌剧幽灵》的简介是怎样有没有人告诉我,谢谢。

一个幽灵在徘徊

——《歌剧幽灵》从小说到电影及音乐剧

傅永吉宋晶星编译本文系1995应朋友之约编译的一篇小文,至今不过十余年,但时空有些错位。因系旧作,只能保持其原貌。

此文公开发表于《中国百老汇》1995年第二期。扶摇直上赖东风

--查尼和无声片《歌剧幽灵》

小说《歌剧幽灵》创作于本世纪初,原文为法文,于1911年在巴黎出版,作者为加斯顿•雷诺克斯。该书面世后,几乎无人问津,很长时间处于湮没无闻的绝境。直到1925年被拍成无声片,龙•查尼•斯恩成功地塑造了那位容貌扭曲的、在歌剧院地宫中东游西逛的幽灵,并因此一举成名。的确,如果不是这位有“千面人”美誉的超级巨星,雷诺克斯及其小说可能至今还不为人知呢。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中,电影戏剧界出现了一系列改编作品,包括两部舞台剧及多部电影。

查尼主演的《歌剧幽灵》不仅使他自己成为世界级明星,而且使《歌剧幽灵》无可置疑地跻身最伟大的恐怖片之列。据传,当查尼将面具从那著名的“死亡之首”上取下时,观众中许多人因吃惊而昏倒了。这位前舞台监督改造的艺术家一直不愿透露他是怎样装扮那副恐怖异常的面容的,他否认戴过任何面具,说那不过是些调和得恰到好处的油彩而已。

《歌剧幽灵》的成功不仅在于好评如潮和巨额的票房收入,尤其在于对恐怖片风格的确立所起的作用上。此后的制版人无不深受此片影响,以至于先后四次重拍《歌剧幽灵》,我国40年代的电影《夜半歌声》也是据《歌剧幽灵》移植、改编的。

一生困顿有谁知

——关于小说作者雷诺克斯

加斯顿•雷诺克斯(1868-1927),一位多才多艺的法国作家, 1868年5月6日生于开往巴黎的火车上。他后来回忆说:“我生在巴黎纯属偶然,当时我父母正准备在那里转车,事实上,他们希望我能生在诺曼底。”这位自称英王威廉一世的后代的人,长着一着黑发,蓄着胡子,喜欢戴夹鼻眼镜,身材高大魁梧。

雷诺克斯很小的时候就对写作产生了深厚兴趣,上中学时他就常写些短篇小说及小舞台剧等,他的文学才能显然是班是最好的。他的父亲却一心一意巴望他成为一名律师。他遵从父命读了大学法律系并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在法院做见习律师。戏剧对他来说太有魅力了,业余时间他又继续写作。这期间,他父亲突然病故了,并留给他一大笔遗产。几乎是同时,他辞去了法院的职务,并开始沉溺赌博及其它形式的享乐。不到一年,他就把老父留下的近百万法郎遗产挥霍一空,当然也获得了一定报答:着重生活的经验!后来他先后担任《巴黎回声报》和《雷•马丁》(法国最大报刊之一)的记者,更为他以后的笔耕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900年,由于健康原因及与家人团聚的愿望,他终于结束了漂泊的生涯而专心致力于写作。他的第一部小说充满血腥杀戮,很不成功。1907年,他的第二部作品《黄屋之谜》完成了,该书描写一个叫约瑟夫•罗利泰比尔的年轻侦探,巧妙地侦破了一桩发生在一间锁着的房间里的、看似不可能发生的谋生案。其后,他以同一主人公又写了七篇侦破小说,形成一个系列。法文小说《歌剧幽灵》是1911年出版的。该书以第一人称手法讲述“我”如何调查19世纪80年代发生在巴黎歌剧院中的种种怪事:“我”如何潜入那个巨大的鬼域王国,如何造访了幽灵藏身其中的那座巨大的地下湖,以及如何绊倒在歌剧院地下室的一堆枯骨上……,但是,评论界认为它是令人失望的,唯一引起兴趣的是刊登在法、英、美等国报纸的分期连载,那上面绘有插图,幽灵在点着昏暗烛光的歌剧院地下洞穴里上蹿下跳,或撕下面具放声高歌,面目狰狞。

1925年环球影业公司首次将它搬上银幕,扮演幽灵的龙•查尼•斯恩一举成名。直至这时候,这个故事才流传开来,并享誉至今。

雷诺克斯于1927年4月15日死于尿毒症,终年59岁。他创作小说六十余篇,却几乎一生困顿,郁郁而终。

成功背后是艰辛

——音乐剧是怎样诞生的

1984年2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着手将《歌剧幽灵》改编为音乐剧,他把这一计划告诉了卡梅隆•麦金托什(娱乐公司老板)并获得支持。一开始,他们想利用现在的影片,都颇不令人满意,于是决定依据小说原版改编。

接下来是音乐。用现在的古典名作还是重新创作?开始,他们打算以古典名曲为主,必要时再加些创作,即以大量的歌德的歌剧《浮士德》作为背景音乐去衬托、表现小说原作。整整一个秋天,他们把录音带反复剪辑拼成音乐剧的音乐,结果却劳而无功。那年年底,在日本东京观摩《猫》时,曾执导《恐怖表演》和《大明星耶稣基督》的澳大利亚导演詹姆•沙曼建议安德鲁重读一下原著,然后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自己写音乐。经过深思熟虑,安采纳了沙曼的主意,并马上着手干起来。

1985年6月,《幽灵》第一乐章的第一稿在安德鲁家的Party上受到各位来宾的欢迎,使曲作者们大受鼓舞。接着7月份在纽约的托尼颁布奖仪式上,安德鲁遇到了哈罗德•普林斯并谈起了他正在努力把《歌剧幽灵》改编为音乐剧,两人一拍即合,由哈担任导演。

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进程,他们找到了阿兰•耶•莱尔纳,他们的老朋友,一位抒怀歌剧大师。莱尔纳仔细聆听了音乐又阅读了有关材料,赞许了一番又提了一些意见,并同意为乐曲填词。不幸的是,工作刚刚开始,阿兰就一病不起,绝望之中,他们突然想到了前一年春天在维维兰•艾丽丝曲作者大赛上遇到的查尔斯•哈特,一位年轻诗人。虽然哈特没在大赛上获奖,但所有评委都认为他是个很有天赋很有前途的词作者。

至此,《幽》剧的主创班底人马齐备了。到1986年8月18日,《幽》剧开始在伦敦彩排,哈罗德•普林斯和吉利安•李纳组建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剧组。经过为期数周的排练、磨合、修改之后,10月9日,《幽》剧终于在伦敦女王大剧院上演了,并一举轰动,很快成为伦敦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音乐作品之一。一年半以后,《幽》剧在纽约百老汇大都会歌剧院引起了同样的轰动。此后,该剧团巡回演出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都市,倾倒了千百万观众。

《歌剧幽灵》剧情简介

《幽》剧情节颇为简单。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即19世纪)末叶。一个出生在贵族家庭的类似“象人”的婴孩,生下不久即被其生母戴上了面具。稍长之后,被逐出家门,到处流浪,靠玩杂耍糊口,后沦为波斯王国的宫廷弄臣。他虽容貌奇丑,却聪颖过人,长大竟学有所成,并被波斯王指派为新王宫的设计师。大功告成后,他到过俄国,后来到了巴黎,成为著名的巴黎歌剧院的设计人之一。那里的美奂美仑的枝形吊灯就是他的杰作之一。该剧院工程浩大,耗资无算,其高度可与埃菲尔铁塔比肩,是世界上最庞大复杂的建筑物之一,始建于10世纪初叶,后经战乱损毁,几次重修,19世纪末叶重修时招募了102位出类拔萃的建筑师参与设计施工,历时凡15年。将完工时,一位建筑师向主管工程的凯米尔请求让他永远留在剧院的地宫里,直到死亡。他就是后来的“幽灵”。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是位姑娘——一个周旋在三个男人(幽灵、姑娘的生父以及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贵族)之间又深深爱着这些男人的十分美丽、可爱、多情而又善良的少女……

(全文完)

Ⅳ 小说《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一共有几个事件

网络上能看到的:
《歌剧院谜案》《幽灵客船杀人事件》《电脑山庄杀人事件》《鬼火岛杀人事件》《上海鱼人传说杀人事件》《雷祭杀人事件》《杀戮的深《迷路的恶魔》《交换杀人》《杀戮的深蓝》《迷路的恶魔》《少年之恶梦》《邪宗馆惊魂》

实体书:(重复的就不打上了)
异人馆村杀人事件 寻夜叉传说杀人事件 学园七不不思议杀人事件 墓场岛杀人事件 蜡人形城杀人事件 魔术列车杀人事件 怪盗绅士的杀人 塔罗山庄杀人事件 金田一少年的杀人 飞弹机关宅邸杀人事件 共犯X 恶魔组曲杀人事件 死神病院杀人事件 ps:超短篇,用来搞笑的。 美雪和阿一的生活琐事 K M R(《世纪末紧急报告》,超搞笑。) 金田一少年之报酬 金田一少年之怪奇事件簿 美少女侦探 金田一二三 健悟的房间

真人版(后面注明的数字是漫画版故事的顺序,可能略有偏差......):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1 学园七不思议杀人事件(前编) 4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2 学园七不思议杀人事件(后编)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3 异人馆村杀人事件 2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4 悲恋湖杀人事件 6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5 歌剧院杀人事件 1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6 秘宝岛杀人事件 5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7 绞首之学园杀人事件 8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8 无首村杀人事件 9(应该是)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09 蜡像城杀人事件(前编) 12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Ⅰ~10 蜡像城杀人事件(后编)
电影:1997~上海鱼人传说杀人事件(堂本刚系列终结篇) 这个是小说,没有漫画......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1 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前编) 3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2 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后编)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3 恶魔组曲杀人事件 这个只有真人和TV版......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4 塔罗山庄杀人事件(前编) 11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5 塔罗山庄杀人事件(后编)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6 金田一少年杀人事件 10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7 怪盗绅士杀人事件(前编) 13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8 怪盗绅士杀人事件(后编)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09 异人馆(旅馆)杀人事件 7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10 墓场岛杀人事件(前编) 14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Ⅱ~11 墓场岛杀人事件(后编)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1 幽灵客船杀人事件 这是小说的2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2 法兰西银币杀人事件 17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3 黑死蝶杀人事件 16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4 速水玲香诱拐杀人事件 19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5 魔犬森林杀人事件 新版金田一的1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6 露西亚人偶杀人事件(前编) 新版 5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Ⅲ~07 露西亚人偶杀人事件(后编)
~第Ⅲ辑~特别篇 魔术列车杀人事件 15
2005年特别篇 吸血鬼传说杀人事

电视TV版(偷懒不排序了,呵呵):
1~3话 学园七不思议杀人事件
4~6话 悲恋湖传说杀人事件
7~9话 蜡人形城杀人事件
10~12话 怪盗绅士的杀人
13~15话 悲报岛杀人事件(秘宝岛杀人事件)
16~17话 恶魔组曲杀人事件
18~20话 飞弹机关宅邸杀人事件
21~23话 歌剧院杀人事件
特别篇 死神病院杀人事件
24~27话 金田一少年的杀人
28~31话 幽灵客船杀人事件
32话 冰点下15度的杀意
33~36话 魔术列车杀人事件
37~39话 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
40~42话 塔罗山庄杀人事件
43~46话 黑死蝶杀人事件
47~50话 速水玲香诱拐杀人事件
51~54话 佛兰西银币杀人事件
55话 是谁杀了女神?
56~59话 魔神遗迹杀人事件
60~62话 墓场岛杀人事件
63话 明智警视之华丽推理
64~67话 鬼火岛杀人事件
68~69话 剑持警部的秘密(档案1为短篇集第二集收录【1/2的杀人者】,档案2为短篇集第一集所附短篇小说【共犯X】)
70~73话 异人馆旅馆杀人事件
74~77话 计算机山庄杀人事件
78~80话 神圣的西洋情人节杀人事件(短篇集第二集【圣诞夜杀人事件】改)
81话 金田一二三诱拐事件
82话 镜迷宫杀人事件
83话 明智警视之华丽推理2
84~87话 银幕之杀人鬼
88~89话 明智少年华丽的挑战
90~93话 上海鱼人传说杀人事件
94话 鹈饲村杀人事件(短篇集第四集【金田一二三的冒险】)
95~99话 天草财宝传说杀人事件
100话 真夏的恶梦(短篇集第三集所附短篇小说【金田一少年的恶梦】)
101~103话 雷祭杀人事件
104话 杀人餐厅
105~108话 魔犬森林杀人事件
109~110话 明智少年的华丽协奏曲
111~114话 雪影村杀人事件
115话 消失在雪地里的赎金
116话 迷路的恶魔
117~119话 悲叹之鬼面杀人事件(卡通版独创事件)
120~121话 明智少年的华丽剑技
122~124话 亡灵学校杀人事件
125话 瞬间消失之谜
126~130话 杀戮的深蓝
131话 底片里的不在场证明
132~135话 出云传说杀人事件(卡通版独创事件)
136~137话 明智警视之华丽推理in LasVegas
138话 逆转不可能!七濑美雪的杀人嫌疑(短篇集第五集【染血之泳池杀人事件】)
139~143话 露西亚人偶杀人事件
144话 怪盗绅士的挑战书
145~148话 怪奇马戏团杀人

网上阅读 :翠微居

下载http://58.251.57.206/down?cid=&t=13&fmt=-

Ⅳ 世界著名的十大侦探是

1、奥古斯特·杜宾 作者:(美)埃德加·爱伦·坡
代表作:《莫格街谋杀案》 《失窃的信》
当选理由:埃德加·爱伦·坡所创作的杜宾士世界侦探文学史上第一个侦探形象,即是侦探小说的鼻祖。

2、理查德·卡夫 作者:(英)威廉·威尔基·柯林斯
代表作:《月亮宝石案》《白衣女人》
当选理由:和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是好友,其《月亮宝石案》是侦探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树立了以硬朗的警探为主人公以及创作了分头叙述的结构。
3、歇洛克·福尔摩斯 作者:(英)阿瑟·柯南道尔
代表作:《血字的研究》 《四签名》《巴斯克威尔庄园的猎犬》
当选理由:开创了第一个侦探小说辉煌的时代,被称为“侦探小说之父”。福尔摩斯形象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4、亚森·罗宾 作者:(法)莫里斯·勒布朗
代表作:《蓝宝石疑案》 《犹太古灯案》《钟敲八下》
当选理由:勒布朗所创作的罗宾有三个身份。一:侦探二:怪盗三:富家子弟 在当时可以与福尔摩斯相媲美。现在,在法国依旧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5、赫尔克里· 波洛 作者:(英)阿加沙·克里斯蒂·米勒
代表作:《东方列车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ABC谋杀案》
当选理由:阿加沙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皇”,她的风格颇像柯南道尔,但加了心理学、伦理学、法医学等科学探案方法,其开创了第二个侦探小说时代。没有看过的读者应弥补此遗憾。
6、菲洛· 万斯 作者:(美)范达因
代表作:《主教杀人事件》《金丝雀杀人事件》
当选理由:说实话,我一直想把他放在第一名,但最终还是选在了第六位。本人非常欣赏《菲洛万斯》侦探系列,虽然在大陆只出了12本中的4本(《班森杀人事件》《金丝雀杀人事件》《格林家杀人事件》《主教杀人事件》),但是这4本都是经典之作。范达因被誉为“美国推理小说之父”。他所写的《推理小说二十条守则》被奉为经典。我认为这个系列是每个侦探爱好者的必需品。
7、布朗神父 作者:(英)G.K. 切斯特顿
代表作:《蓝宝石十字架》 《布朗神父的秘密》
当选理由:大量运用心理探案,他说的:“我不注重观察人的外表,而注重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我力图站在凶手的立场按照他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抱着与杀人凶手同样激昂的情绪同他们斗智斗勇!”被侦探小说界的人们津津乐道。他的形象疑似波洛,头脑能与波洛并驾齐驱。
8、明智小五郎 作者:(日)江户川乱步
代表作:《怪盗十二面相》
当选理由:开创了第三个侦探小说时代,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富有很大的影响力。
9、江户川柯南 作者:(日)青山刚昌
代表作:《侦探们的镇魂歌》
当选理由:本人认为其开创了第四个侦探小说时代,虽然只是普通的漫画,但后来有了小说、动画片、剧集、电影等。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他的作品有的模仿了前辈的作品也有自己的创作。
10、霍桑 作者:(中)程小青
代表作:《白衣怪》
当选理由:中国现代福尔摩斯,国内唯一的一位比较出众的侦探小说人物。

Ⅵ 法国电影歌剧院谜案是什么时候的故事

法国电影《歌剧院谜案》讲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早期的巴黎。

这部电影以巴黎著名的歌剧院为舞台,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悬疑情节,展现了当时巴黎社会的风貌。电影中的歌剧院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权力和欲望的交织地。在这里,华丽的面纱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罪恶。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歌剧演员,她的命运与歌剧院中发生的一系列神秘事件紧密相连。随着调查的深入,观众逐渐发现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真相。这些真相不仅涉及到歌剧院的内部纷争,还牵扯到巴黎上层社会的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

电影通过精彩的剧情和丰富的角色塑造,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早期巴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时巴黎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这使得《歌剧院谜案》不仅是一部悬疑片,更是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

Ⅶ 法国电影歌剧院谜案是什么时候的故事

1993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为《蝴蝶君》的电影首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爱情故事。

陷入爱河的两人分别是法国年轻外交官、中国京剧演员。

生活在异国的法国年轻外交官,前往歌剧院观看《蝴蝶夫人》时,对舞台上表演的中国京剧演员产生了爱慕之情。

不久之后,两人便双双坠入爱河,谈起恋爱并同居。

然而,在20年后的一次审查中,法国警方对京剧演员的医学检查显示:

外交官的妻子竟是个正儿八经的男人!

已经到达中年的外交官知道这个结果后感觉非常屈辱,整个人陷入了绝望之中,最后自杀身亡。

电影讲述的这则故事在现实中,是有真人原型的。两人甜蜜地步入婚姻生活,共同养育了一个儿子。

直到18年后,法国外交官才惊觉:对方竟是男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那么,他们最初是如何相爱的呢?外国外交官的“妻子”又为何能够瞒天过海?

一见钟情,孽缘开端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1964年,宣布与中国恢复建交关系。

于是法国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开设驻华大使馆的国家。

也是在这一年,为了表示中法之间的友好关系,法方在平安夜那天在大使馆举办了一场晚会,并邀请了当时中国著名的年轻京剧演员时佩璞。

时佩璞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当中。

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叔叔则在文化部工作。

Ⅷ 一部电影,昨天刚刚在cctv6看的,叫《卢浮宫谜案·法国》为什么...

因为国内没正式引进,具体的演员,海报和剧情简介在豆瓣词条里的IMDB可以看到。

电影法语名Mystère au Louvre,是悬疑系列剧Mystère à Paris的第四集。讲述的是1885年巴黎,Alice Taglioni饰演的女窃贼盗取在Louvre展出的稀世珍宝的故事。由Thalie Images和TV5 Monde出品,France 2 (FR2)发行。多说一点关于这部影片的内容,影片上映时间2017-12-27(法国),时长88分钟,曾在法国电视二台播出,编剧是Elsa Marpeau和Florent Meyer。很棒的一部影片!



内容介绍(摘录并翻译自imdb):

巴黎上流社会钦佩或担心的著名强盗美居事实上是-一个女人。她的真名康斯坦斯·德·库兰格斯(Constance de Coulanges)在罗浮宫博物馆即将展出的当晚,她计划偷走属于尤金妮皇后的一套珠宝,以发动一场绝招。为此,她聘请了弗雷德里克(Frédéric)一位英俊的绳索艺术家。当首席侦探塞纳德(Thénard)把卢浮宫置于严格的安全保护之下时,他们的尝试变得更加危险。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歌剧院谜案在线观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孩不笨电视剧电影观后感600字 浏览:382
8x在线成电影中文 浏览:24
三个鬼是什么电影人去泰国旅游遇到 浏览:856
暮光之城电影系列大结局 浏览:904
只有你电影完整版韩国免费下载 浏览:516
中国中文最恐怖的电影 浏览:629
芭蕾电影观后感150 浏览:760
电影撩动我的心中文版 浏览:328
原创音乐诗画微电影 浏览:410
带男女爱情的电影 浏览:169
电影演员刘敏涛详细资料 浏览:373
张学友电影粤语中文谐音 浏览:695
男主寻找一部恐怖电影 浏览:877
电影解说大全不恐怖电影 浏览:342
最热抗美援朝电影大全 浏览:783
叶山瞳爱情电影 浏览:258
快手剪辑电影去哪网站 浏览:188
凯特的妹妹知道什么时候去看电影吗英文 浏览:197
许诺电影演员 浏览:778
粤语经典电影名字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