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个公益广告名字,讲两个小男孩和一双鞋的故事。
正确的名字是《另一只鞋子》
Ⅱ 如果看待获奖作品埃及微电影《另一只鞋子》
真的好暖心的一个小短片,超级无敌值得推荐。
这支短片的灵感应该是来自甘地的故事。短片虽然很短,但传达的信息呼之欲出。就我个人从整体上看《另一只》,影片最终明确的落脚点,点在了愿望的对称上;而对称最终的促成则来自同理心的交汇。
影片里的主要人物的社会身份并不对称。一个是衣着脏兮兮穿破人字拖的孩子,另一个则干净整洁穿着新鞋。但两个孩子都是一样珍视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出场的小男孩即使在人字拖已经无可修复的情况下还在一次次不断尝试修补它。
而在屡试屡败的实况里忽然在车站人群中望见一双踏着新鞋的双脚,而鞋子的主人却一直拿纸巾不断擦拭鞋面,小男孩满眼羡慕目光地一直跟随着这双新鞋流动,又时不时看看自己脚下的人字拖,表情既羡慕又失落,患得患失。但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孩子的珍爱之心是相同的。
在车子立即发动的时候,拥有新鞋的孩子不小心在人潮中将一只鞋子挤掉,但鞋子的小主人依旧恋恋不舍的回头期望能拾回这只遗落的鞋子。
而人字拖已经损坏的男孩看见并上前捡到了这只新鞋,端起来满足得只看了一会儿,又望向火车上的男孩的表情,他毅然拿着鞋子追了上去,期望能将鞋子归还到它主人手中,但车子速度太快,孩子的步伐太小,两个人只能错失机会。
这里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同理心。穿人字拖的孩子心思单纯又细腻,即使也有想要穿新鞋的渴望,但同理心从一开始就折射到了一直在擦新鞋的男孩身上。所以他根本也没来得及多想,一看到火车上的男孩对新鞋的可惜,他就义无反顾的追上去。
转折在于穿新鞋的孩子得知自己无法拾回另一只鞋子,却最终选择了将脚下的鞋子脱下来扔出车,其实这个与其留着单只鞋子不如成全一双鞋子的行为行为既包含了成全,也包含了感激。成全了一双对称的鞋子,也无意中成全了想要穿上新鞋的男孩的梦。
所以一个完整的善意举动应该是双方促成的,缺了任意一方的参与它都不构成圆满的句点。
同时,也可以看出同理心其实不分,也不该按阶级区分。不论富贵贫穷与否,保持它,就可以为匆忙的世界留出温柔的一隅书写和谐的人文关怀。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同呼吸,共命运的体现之一。
Ⅲ 短剧《TheOtherPair》的启示
埃及微电影《The Other Pair》,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另一只鞋子》,短剧仅仅四分钟,却感动了世界上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们,并荣获了埃及卢克索电影奖。
一座熙熙攘攘的火车站里,一个衣衫不整的小男孩的人字拖突然坏了,他捡起来,走到墙角的一块的石头旁坐下,试着自己修理好,经过几番努力,毫无效果。
孩子满脸茫然与无奈,一筹莫展。突然,在人潮中,他发现了一双精致闪亮的小黑皮鞋,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正只拿着纸巾擦拭皮鞋,他好像是和家人一起出行,还背着时尚的小包,走到旁边的长椅上坐下后,还不停的擦拭自己的小皮鞋,看的出来,他是真心喜欢。
修鞋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这双皮鞋,满眼的喜爱与渴慕。
火车进站了,穿皮鞋的孩子随家人一起上火车。在拥挤的人群中,他的一只皮鞋被挤掉了,而此时火车已经启动,已容不得他回去捡。
那个修鞋的孩子因对这双皮鞋念念不忘,一直在盯着看,他发现了被挤掉的小皮鞋,迅速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将鞋捧起,眼睛里流露出兴奋。
短暂的犹豫后,他迅速地去追已经启动的火车,要将鞋子送还它的主人。
此时,丢鞋的孩子正站在还没关上的车门前,焦急地回望,试图寻找那只鞋。
他忽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光着一只脚,正奔跑着追赶火车,手里拿着他那只鞋试图递给他,但车速太快,始终不能如愿。
最后,他用尽全身力气企图把鞋子抛到车厢里,然而鞋子掉了下来,两个男孩都很沮丧。
片刻,车上的男孩知道自己再也捡不回鞋子了,索性脱下另一只鞋朝站台上光脚男孩扔去。
车下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捡起皮鞋,捧在手里,与车上的男孩,互相挥手告别,两个小男孩都开心地笑了,满脸幸福。
影片至此,戛然而止。这部短片四分钟,没有华丽的幕景,甚至没有一句台词,简简单单的几个人物、几个情节,却感人至深,诠释了人间最美的部分,捕捉到了人类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面。
修鞋的孩子对那双皮鞋的喜爱与渴慕是毋庸置疑的,当面临唾手可得的诱惑时,他战胜了物欲,坚守了人性的善良。捡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是自己最需要的,最渴望得到的,也一定要还回去。
丢鞋的孩子钟爱自己的鞋子,并对其珍爱有加,但当确定无法得到失去的那一只时,他果断地成全了对方。
正所谓:如果不是我的,我会把我得到的,还给你。如果我无法得到,我会把我有的,送给你。
他们都选择用放手来成全彼此,把最需要的抛给对方。
人世间的大德莫过于成全对方,有时候成全对方就是成全自己。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善良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当善良遇到善良,一定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Ⅳ 另一只鞋子主人公人物性格
该微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纯真善良、乐于助人并且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不愿取不义之财的性格特点。
另一只鞋子的主人公是一个穷苦的小男孩,当他看到遗落的新鞋子时,虽然对这双鞋子渴望,但他并没有私藏,而是犹豫之后选择了归还。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能够面对现实,不抱怨不放弃,他尽管贫穷,却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Ⅳ 微电影《另一只鞋》有感
没有一句台词,四分钟的电影,却—— 感动了无数人
电影的开始是一个穷苦的孩子,他的两双拖鞋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而且其中的一只已经不能穿了,他坐在石阶上,企图修好自己的鞋子,可是无论他怎样修,最终还是没修好,无奈的他抬起了头。
这时,突然一双黑的发亮的皮鞋进入了他的眼帘,它黑得就像一对宝石,男孩也对它爱不释手,时不时陪山就用纸巾擦拭它。
那个穷困的小男孩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双皮鞋,皮鞋走到哪里,他的目光就跟随到皮鞋到了那里。然后他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拖鞋,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然后便又盯着那双鞋子了。
叮铃铃,叮铃铃......火车的钟声打断了他,穿皮鞋的小男生也该上车了,他非常档和担心自己脚上的鞋子,害怕别人踩脏了它。但是尽管他小心翼翼的爱护着鞋芦蠢中子,可是那双鞋子还是趁他不注意时被别人踩掉了。
火车已经开走,小男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捡那双鞋子了。
正当小男孩伤心时,那个穷困的男孩跑了出来,他捡起那双皮鞋,看了看站在火车上的小男孩,然后飞快的上火车行驶的方向跑去,跑看跑着,他实在跑不动了,而飞车越开越远。
此时,他就把手中那只乌黑发亮的鞋使出吃奶的劲向火车的方向投了过去。可车上的男孩并没有接住,他看了看那个贫穷孩子脚上的一只鞋,想了想,便把他脚上的那只鞋也扔了出去,贫困的小男孩捡起了鞋子,用感激的眼神看着那个富有的小男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贫困时要坚守底线,富有时要学会给予与成全。
如果不是我的,我会把我得到的还给你,如果我无法得到,我会把我有的给你。
这种品德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Ⅵ 都说世态炎凉,可总有人选择善良
都说世态炎凉,可总有人选择善良
一
印象中的流浪汉有着邋里邋遢的穿着,一头油腻到打结的头发,穿着一双破洞脏鞋,神情呆滞麻木,四处在城市的垃圾箱里翻吃的,翻穿的。
每当夜晚时,各大公园天桥都可以看见他们裹着纸箱,蜷缩着身体睡觉。
有位流浪汉却做了一件与自身不相符合的事情,有位从内蒙古流浪到湖南的流浪汉何某,在流浪过程中捡到了一个钱包,包内有2000元现金,银行卡等。
这时这位流浪汉何某已经两天没有吃饭,身上也没有一分钱,何某正是需要金钱的时候。
常人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身无分文,捡到一笔钱可能会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先用包里的钱去买食物,事后跟失主解释得到谅解,但何某却先上交了钱。
当民警询问具体原因后,得知何某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好心的民警便为其准备了午餐。
又凑了几百元钱追着给他,何某吓坏了不敢接钱,直到公安局说是拾金不昧的奖励,何某才肯收下。经过寻找,失主已领回钱包。
卢梭说: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何某虽然生活陷入了窘迫,但他的善良却从没有陷入困境,在饥寒交迫面前面对金钱的诱惑。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善良,没有因为金钱迷失自己的心,虽然现在何某还在流浪,相信命运从来不会苛待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在饥寒交迫面前,流浪汉可以选择善良,选择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做法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人在面临命运的考验时,做的决定会决定一生的发展,流浪汉当然可以拿着这笔钱远走高飞,但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流浪汉可能一生都要为这笔钱内疚不安。
一个人的善良不是外表上仁慈热心,也不是嘴上说着要善良,暗地里却做着残忍的事情。一个人最好的善良就是不用太多语言,而是用心脚踏实地的去做才叫善良。
善良是一种可以让人越人之间建立美好关系的桥梁。 这位流浪汉的事情经过网上的爆光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心,甚至有网友要给流浪汉提供就业机会。
善良也许没有让流浪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足以使流浪汉精神和物质都富足。
二
善良是一个人道德底线的秤杆。人心要是偏向私心多一点,道德底线就会歪,有人因为一个手机选择了私心,从此让善良跌入黑暗深渊。
宁波警方在官网上通报了一则消息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原因竟是一部手机。
刚工作不久的小徐在上班路上丢了一部苹果手机,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上了捡到手机中年的妇女。小徐问对方归还手机时,中年妇女趁机开口就要2000元的酬谢费。
双方碰面后,小徐说最多只能酬谢500元,并购买一箱新鲜杨梅送给对方。但对方一口拒绝,拒不归还手机。
无奈之下,小徐选择报警,不料那名中年妇女气急败坏之下,突然怒砸手机,把小徐手机屏幕砸得稀巴烂。
中年妇女在摔手机前只说一句话,你爱要要,不要拉倒!去买一个不还是要贵啊?拿去卖也不止这个钱!”
事后小徐拿着被摔坏的手机去店里维修,花了300元换了一个屏。
捡到别人的手机,不应该主动归还吗?
怎么好意思理直气壮的要求别人给自己金钱,才能拿回手机。索要酬金不成边怒砸人别人的手机,这位中年妇女的行为引起了各方关注。
律师说:捡到手机的女士有义务归还手机。归还过程中,在双方你情我愿的前提下,失主可以给捡到者一定的补偿。
如果失主不愿意补偿,捡到者不可以强行索要。如果捡到者拒不归还,则属于不当得利,失主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如果失物价值超过了2万元,则涉嫌非法侵占,捡到的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这位中年妇女没有想到一时糊涂却让自己臭名远昭,甚至背上官司,邻居街坊都知道了自己,以后谁还会跟她来往。
著名作家毛姆说: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只因一部捡来的手机,中年妇女的下半生都会被这部手机折磨着,没索要到金钱后怒砸手机,摔坏的不止是手机的屏幕,更是摔坏自己做为人的良知和脸面。
摔坏手机屏幕可以换新维修,但手机的内部受到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中年妇女以后在面对手机时都会想起曾经做的事情,良心会永远反复重播着她摔碎手机那一刻的表情。
善良是一种让自己让别人美好的选择,中年妇女捡到手机的第一时间可以选择上交警方或者是等待失主,让失主开心也让自己快乐。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就算暂时存放在你这里,也终究是别人的。
三
亚马逊创始人说: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善良比聪明更难。
在微电影(另一只鞋子)里,虽然只有4分钟的微电影,没有一句台词,但却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善良是什么。
人来人往的街上,小男孩mark坐在墙角,对着自己那双破旧鞋发愁。他是个穷小子,父母忙着讨生计,没人顾得上他的鞋子还能不穿,他到底有多需要一双新鞋。
他发呆时无意总看见人群里一个小男孩(jan)走过来一双闪亮的黑皮鞋,jan很爱护这双皮鞋,边走边擦拭着新皮鞋。
mark对jan的皮鞋眼里充满渴望,羡慕,惊艳,没有人比mark更需要一一双新皮鞋。
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jan的爸爸拉着他拼命的往前挤,在拥挤的人群中,jan的一只鞋子不幸被挤下来,他想回头去捡,但火车已经启动。
这只鞋竟然被人挤到mark身边,他愣了一下,跑过去,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起,充满仪式感。只不过是一只普通的鞋,却被他视作珍宝。
他一定开心坏了吧!渴望的东西就在眼前,可以有一只新鞋了。但Mark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追了上去,要把东西物归原主。
mark跟着火车跑了好久好久,已经累到虚脱,而车子也渐行渐远、渐行渐快。
jan也急得快要从火车上跳下来,努力伸手去够。可是,真的拿不到了。火车就这样渐渐远去。
但jan做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立马把自己的另外一只鞋子脱下来,把一双鞋完整的鞋子给了mark。
也许是mark的善良追火车打动了jan,也许是觉得mark比自己更需要一双新鞋。善良的jan成全了mark的愿望。
不过是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却可以选择善良成全他人,让彼此都得到最适合的东西,两个小男孩的善良让很多成人渴望而不可及。
四
生活中经常遇见善良的人,他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有或许是知名人物,但无论他们做着什么的工作,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却选择了善良。
3名快递员在送快递的时候,突然窗户上掉下来一个小女孩,仅用了42秒,3名快递员用手接住了小女孩,其中一名快递员手臂被砸断。
这3名快递员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却可以在最短最快时间内作出选择,用最快时间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善良不需要多想,而是到关键时刻,人内心最真实的做法。
知名男星古天乐先生,用自己的名义为贫困山区捐赠了100所小学,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走出大山的机会。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证明了善良从来都不是嘴上功夫。
善良是一种选择,也是品性的必修课!走在人世间,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愿每种选择都是以善良为底线,让自己无愧于心的选择。以善行走世界;必有善行回报你。
与君共勉!
Ⅶ 善良作文600字
善良作文600字(精选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