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大战结束以后﹐由于好莱坞影片的竞争﹑国外市场的丧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面清理的政策﹐关闭了他经营的制片﹑发行机构﹐卖掉了掌握法国主要影院网的百代交易公司和万塞纳胶片厂﹐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乎等于零﹐为了重振法国电影﹐德吕克﹐L.发起组织电影俱乐部的运动﹐并以他为中心创立了一个包括杜拉克﹐G.﹑莱皮埃﹐M.﹑爱浦斯坦﹐J.﹑冈斯﹐A.等人的电影流派──印象派。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年)﹑《太阳的死亡》(1921年)﹑《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年)﹑莱皮埃的《海上的人》(1920年)﹑《无情的女人》(1924年)﹑《金钱》(1929年)﹑爱浦斯坦的《巴斯德传》(1922年)﹑《忠实的心》(1924年)﹑《美丽的尼维尔纳斯河》(1924年)﹑冈斯的《车轮》(1923年)﹑《拿破仑》(1927年)。印象派电影由于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像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发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会﹐脱离现实。1924年德吕克故世后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却有所贡献﹐其中有德吕克在《狂热》(1921年)中的深焦距镜头﹐冈斯在《车轮》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莱皮埃在《黄金国》中从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种景像等。
2. 为什么法国人的电影都很反政府
大概要从两个部分分析
一个是法国观影群众及导演的人文环境
另外一个是法国电影史的发展情况来看
法国2战期间是沦陷区
导致了很多法国民众并不信得过政府
不过沦陷期间成立的“法国电影解放委员会”
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法国的观影趋向
法国电影其实爱国的也很多
而且法国人民观念一向较其他欧洲国家更为开放
对待政府就是敢做敢说
60年代末法国兴起的政治片热潮
主要是针对当时混乱的时局
如果你看过《戏梦巴黎》的话
就会更多有所了解
其实法国人不是反政府
只是他们太爱国了
而且敢于对政府的历史错误大力揭发
3. 近年来法国电影产业为什么快速发展
电影作为法国最重要的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法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更与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和完善的投融资体制息息相关。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使法国电影产业能取“财”有道,摆脱对票房的完全依赖,获得可持续发展。
制片公司投资风险小
据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提供的数据,制片公司是法国电影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平均出资额占电影总投资的25.1%。但实际上,制片人通常并不需要支付这么多资金。这个数字只是电影拍摄之前制片人提供给国家电影中心的预算,而预算总额往往都高于实际投入,因为预算总额包括10%的额外预算,额外预算完全是为了备用,一般用不着。另外,根据法国的有关法律,投资电影的企业还可以享受最多50%的增值税减免优惠。这样算下来,制片公司的实际投资远远低于最初的预算数额,甚至不及电影总投资的17%。这意味着制片人的投资风险很低,因此在法国很少有制片公司破产。
4. 法国电影的公司经历
以后卢米埃尔派他的学生和助手到世界各地去﹐一方面放映影片招徕观众﹐一方面就地拍一些街头风光和官方庆祝典礼的影片。由于“活动电影机”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放映﹐由cinematographe简化的cinema一字从此成了“电影”的国际名词。活动电影的放映时间只有两三分钟。因此观众的新奇感很快消失。尤其是在1897年 5月巴黎义卖市场放映电影时的一场大火﹐烧死了许多贵夫人以后﹐电影被看作是危险的娱乐﹐更加速了它的危机。要摆脱这一危机﹐就必须把电影从单纯的纪录工具引向戏剧的道路﹐用戏剧的艺术来表现故事。法国电影先驱梅里爱﹐G.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梅里爱原是一位魔术师和戏剧导演兼演员。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个摄影棚﹐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话片。他的摄影棚四壁和棚顶都用玻璃镶成。棚里有一个可移动的舞台﹐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摄影机固定在舞台正面﹐靠日光拍摄。从1897年到1913年﹐梅里爱拍了许多神话故事片﹐如《灰姑娘》﹑《小红帽》﹑《圣诞节之梦》﹑《格利弗游记》﹑《仙女国》﹑《月球旅行记》﹑《北极征服记》等。此外还有一些排演的新闻片﹐如《德雷福斯案件》﹑《战舰缅因号的爆炸》。在拍摄幻影片时﹐他除了使用舞台上的机械装置﹐还采用了幻灯﹑照相技术(如叠印﹑叠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和他自己发明的特技(慢速度摄影﹑调换的特技摄影﹑应用模型和通过玻璃鱼缸的摄影来表现海底景象等)。梅里爱的故事片深受大众的欢迎﹐他的事业在20世纪初达到顶峰。但由于他固步自封﹐固守舞台剧的格式﹐用手工方式制作影片﹐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失败者﹐直至破产。1901年﹐经营留声机起家的C.百代在巴黎万塞纳建立了一个摄影棚﹐委托出身于游艺场演员的F.齐卡来监制影片。齐卡效仿英国G.A.斯密士﹑J.威廉逊和W.R.保罗的影片﹐以群众感兴趣的社会新闻和畅销小说为题材﹐拍了一些迎合观众口味的故事片﹐其中最获成功的有《一个罪犯的故事》(1901年)和《酗酒的牺牲者》(1902年)。在他领导下集合了L.农居埃﹑G.威尔﹑L.加斯尼埃﹑G.蒙卡﹑A.卡普拉尼等导演﹐形成了一个万塞纳制片集团。从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国建立放映网﹐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个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垄断组织──“百代兄弟公司”。
经营照相器材的L.高蒙在1897年也制成了一种连续放映机﹐并从1899年起由A.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质量远不如梅里爱的作品。 二战后法国有两个半官方的电影领导机构﹐即法国全国电影中心和法国电影对外传播协会。电影中心的职责主要是指导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以及与外国在电影方面的合作。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征收全国电影发行收入税。传播协会的主要活动为对外宣传法国电影﹐推动其在世界的传播。该协会在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美国等国和拉丁美洲设有常驻代表处﹐活动经费的 98%靠全国电影中心提供。
法国全国约有 150家制片公司﹐绝大部分属中小制片商﹐各制片商资本登记一般在30万法郎左右。只要经过全国电影中心注册批准﹐即可进行拍片活动。
法国80年代以后主要通过5大发行网来发行影片﹐它们是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著全国的电影发行。
法国共有4个保存电影文化遗产的机构﹐按影片收藏量计依次为﹕法国全国电影中心电影档案处﹑法国电影资料馆﹑图卢兹电影资料馆﹑大学电影资料馆。法国电影资料馆是法国历史最长﹑世界最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万多部影片﹑2.5万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多万幅剧照﹐1万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广告﹑布景﹑剧本和各种刊物。
法国最著名的电影教育机构为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创立于1943年﹐其资金由国家提供﹐学制为四年﹐一般每年招收150名学生。
1982年﹐法国又成立了法国国立视听传播研究所﹐其任务为收集与发行视听资料﹑培训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工作。除此之外﹐法国电影界还有著众多的工会﹑同业公会﹑电影俱乐部﹐它们都为促进法国电影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Dec 23rd 2007newlight电影观感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2006)/OSS117: Cairo, Nest of Spies (2006)
导演:Michel Hazanavicius
主演:Jean Dujardin
Mon meilleur ami (2006)/My Best Friend (2006)
导演:Patrice Leconte
主演:Daniel Auteuil, Dany Boon
Prête-moi ta main (2006)/I Do (2006)
导演:Eric Lartigau
主演:Alain Chabat, Charlotte Gainsbourg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2006) 原以为是去看一部“法国的007”电影,结果是“法国的 Austin Powers”。OSS 117 是一个法国喜剧系列,主角是一个鲁莽无知却又总能蒙混过关的间谍。这部电影继承了法国喜闹片的传统,与 Austin Powers 系列的差别是,有更多“政治不正确”的敏感政治笑料,比如 OSS 117 在开罗因为嫌吵把窗外清真寺呼唤祈祷的人暴打一顿,这种笑话恐怕难以在英语喜剧片中看到。当然免不了的当然还是性、性别、性取向的玩笑。我觉得比 Austin Powers 玩得更开放。
My Best Friend 和 I Do 是比较常规的喜剧片。My Best Friend 的主角(Daniel Auteuil)是一个事业成功,交游广阔的古董商,有一次被同事指出他的所谓朋友其实都是有着利害关系的,于是决定找出一个真正的朋友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朋友的,发现自己还真是没有朋友。在偶遇一个与人见面熟的出租汽车司机(Dany Boon)后,决定拜他为师,学习结交朋友。这是一部情节非常主流化,更象是美国片的喜剧,Daniel Auteuil 和 Dany Boon 的搭配倒是不错,可惜情节无惊喜,笑料一般,属于不过不失,还看得下去片子。
My Best Friend (2006)
在 I Do 中,男主角(Alain Chabat)同样是一个事业成功、享受自由的中年独居人士,不过他有着一个大家庭,有母亲和众多姐妹替他的婚姻大事着急,于是想到了一个借假女朋友 (Charlotte Gainsbourg)的妙计,计划在让假女友赢得全家欢心后,再上演逃跑新娘,然后自己做遭受打击状,让家人再不敢提让自己结婚。这部有着喜闹剧的风格,人物性格更加卡通化,还有点法国电影 Amelie 式的快速情节切换。故事仍然过于落入俗套,最大败笔是 Gharlotte Gainsbourg,总是作漫不经心状。
I Do (2006)
如果说 My Best Friend 对于花钱可以买到友情还有些保留,I Do 则是全盘接受了花钱买假女友服务的正当性,已经不再是对于人际关系即金钱关系的讽刺,而是赞美金钱可以买到爱情的两全其美。
无法触碰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贵族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
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Driss来家里帮佣。这是一位郊区的年轻人,刚从监狱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诞生了。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碰撞出许多火花。而这段关系也使他们变得……无坚不摧
5. 简述法国电影发展史 大概简述一下就行了
先驱者
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十部主题简单的一分钟影片(《婴儿喝汤》(Baby eating his soup)、《大墙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个观众,后来每天有2500个。
用让-吕克·戈达尔的话说,如果卢米埃尔兄弟是最后的印象派,那么乔治·梅里爱就是新艺术的第一个诗人。在他的摄影棚(他内心是个赌徒),他再造了新闻事件,拍摄了一些魔术电影如《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公众很喜欢它。同一的公众随之追捧路易·弗亚德的神秘电影系列《芳托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国先锋电影
第一次
世界大战末期,法国出现了印象派电影,像马赛尔·莱皮埃等电影导演偏爱简单的有大量感觉和跳跃性的虚构叙事组成的故事,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4年,一种象征性的先锋电影加入了印象派电影。这次先锋电影由“达达运动”的雕塑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和曼·雷组成,他们放弃了叙事来创造正式的视觉诗歌,如费尔南德·莱热的《机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尔和他的《一条安达鲁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银幕不仅能够被看见,而且也能够被听到。在法国,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带来了诗歌现实主义,后者导演了《亚特兰大号驳船》(L’Atalante),这是他的代表作和这次运动最华美的表现。让·维果去世之后,朱利恩·杜维威尔和马塞勒·卡内使诗歌现实主义电影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最终,让·雷诺阿的电影随着1939年的《游戏规则》(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兴盛起来。
这部“幻想剧”表现了处于二战边缘的法国社会的问题。它拍摄于1939年7月,引来嘘声一片。几周之后,二战就爆发了……
占领期的法国电影
最有天赋的电影导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华的导演的出现,如罗贝尔·布莱松、马赛勒·卡内,后者拍摄了占领期的第一部伟大电影《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难融入超自然力的电影,来避免处理一些时代话题。但是有一个例外: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乌鸦》(Le corbeau)。
战后的转变
二战后,法国电影并没有恢复往昔的光辉。然而,有四位电影导演仍是出类拔萃的:让·雷诺阿、马克斯·欧弗斯、罗贝尔·布莱松和雅克·塔蒂。
拒绝传统电影的布莱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总是使用非专业演员。他逐渐把音乐从他的电影中过滤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当作插科打诨的灵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个被荒诞统治的诗意世界上进化着。
1956年,《上帝创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开来。这种对淫邪的颂扬宣告了未来新浪潮的大胆。
新浪潮
多亏了轻便的新摄像机和易感光胶片,新浪潮的电影导演们离开摄影棚到外面去拍摄。带领一个最小的剧组,他们拍摄得很快,预算很低。他们选择每一项大胆的技术,拒绝按场面调度的经典规则去拍摄,完全自由地表现当代话题,贴近他们所关注的东西。
在法国,克劳德·夏布洛尔是第一个拍摄新浪潮长片的电影导演,这部影片即是摄于1958年的《漂亮的塞尔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赞誉来临了,特吕弗在嘎纳国际电影节上由于其第一部长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导演奖,它讲述了一个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让-吕克·戈达尔拍摄了这次运动的主导影片《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是一个罗曼蒂克和铤而走险的青年的谢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吕弗编剧。
新近
接下来的数十年,既有新浪潮传统又有新的电影导演的出现,比如七十年代的贝特朗·塔维尼埃,、亚伦·科诺、 克劳德·米勒、莫里斯·皮亚拉。
七十年代对于新的电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包括伊莎贝尔·阿佳妮和热拉尔·德帕迪约。伊莎贝尔·阿佳妮不经常出现在银幕上,但是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玛尔戈王后》(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热拉尔·德帕迪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种类型,从《跳华尔兹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飞,到根据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萌芽》(Germinal)和巴尔扎克的小说《夏蓓尔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编的历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关注美丽图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时代:《歌剧红伶》(Diva)中的阁楼变得像尚贾克贝内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儿的嘴巴一样著名。年轻一代的偶像是吕克·贝松,他的《碧海蓝天》(The Big Blue)达到了另类电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员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埃在影片《时空急转弯》(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国电影提供了一块独一无二的作者调色板:阿兰·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内、让-保罗·拉珀诺(《屋顶上的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丽叶·比诺什主演)、贝特朗·塔维尼埃和克劳德·勒鲁什(《爱的勇气》(Le courage d’aimer)),同时不要忘了新一代电影导演,他们的代表如:阿诺·德斯普里钦、劳伦斯·弗瑞拉·巴博萨、马里恩·弗诺克斯、托涅·马歇尔、帕斯卡尔·费兰和马修·卡索维茨……
6. 民族志电影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民族志电影流派大致有五种: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近期现代主义流派等。
7. 20世纪20年代法国印象主义电影运动的情况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杰尔曼·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路易·德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路易·德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