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一部关于朝觐的电影

法国一部关于朝觐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4-10-12 06:16:17

Ⅰ 《教父》(第一部)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善和恶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黑帮电影在现代电影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一席之地,其内容大多是帮派斗争、江湖恩怨、打打杀杀等。但与香港黑帮电影侧重于反映义薄云天的兄弟之情相比,美国的黑帮电影《教父》(第一部)展示的则更像西装革履下运筹帷幄的王者掌握下的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给我们揭开了一个神秘的曾被深深误解过的世界。

这个世界或曰这部电影的核心人物,就是首代教父维托·柯里昂,他并非脸谱化的黑帮老大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感悟到善和恶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教父》电影的第一部中,有关维托·柯里昂的镜头主要集中在影片的前半段,在这一部分中,导演设计了几个经典的场景来塑造这一人物。



首先是堪称经典的开头。伴随着西西里小调,黑幕上显示的是“I believe America”。随后出现的是一个悲哀地诉说女儿不幸经历的中年男子。他的诉说更像是对开头文字的反讽,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美国的情况以及两套规则、两种文化的碰撞。

原来这是教父早年间的一位朋友,他在美国发了财,但是女儿却因反抗强暴而遭到几个年轻人非人的折磨。他寻求法律的保护,却没有让施暴者得到应得的惩处,所以他只能来寻求教父的帮助。

由此可见,教父是一个能力极强、势力极大的人,他的王国可以独立于法律之外,既从事着黑社会那一套非法的勾当,也以一种独有的方式为受到欺压的平民维护正义。教父那句“为什么你不在上法庭之前就来找我”的反问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男子为了得到教父的帮助,表明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言外之意就是用金钱来做交易。可是,看起来表情淡漠的教父却谈起了他们曾经的友谊,他不满男子长期以来故意对自己的疏远,不满男子对过去的割裂,更抱怨作为老朋友的他在自己女儿的婚礼上跟自己谈金钱的问题······那个卑微的好像仰视着一位威严的王者的男人试探性地自言自语“to be a friend?"并低头唤出曾经的称呼godfather时,教父只是淡然地点点头,就答应了帮他解决问题。

这个情节的设置颇具深意,一方显然是接受了美国式的思维,先是寄希望于虚伪的法律,后是求助于能解决一切的金钱;一方却更像是维护传统的一方,尊重的是江湖(黑社会)的道义和友情。

接下来又有几个人来“朝觐”和诉求,且当场都得到了答复。事情的解决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在办公室中安排几个下属去处理——具体怎么做并没有全部交代,只就一二事件在后续情节中具体展现了一下——可谓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日理万机”,游刃有余,同时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光线昏暗的办公室,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拜访与接见,决断与部署——这就是影片出现的第一个场景。这似乎也符合黑帮的特点:身处暗处,背负血债,杀伐决断,快意恩仇。

但是,即便如此,教父也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例如他不同意杀死那几个年轻人,因为他们虽然混蛋,却罪不至死。更重要的是他断然拒绝了暴利的毒品生意,因为“毒品是败坏德行的东西”,即使因此会得罪其他黑手党家族和索拉索这个毒枭。



第二个场景则是与第一个场景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并不断切换的室外婚礼的景象:明媚的阳光、热闹的人群、欢笑的孩子、美丽的新娘——这是教父女儿康妮的婚礼。

盛大的婚礼场面不仅是教父势力的体现,也是他对女儿爱的表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影片也通过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和丈夫这样的家庭成员的一面。可以说,他是一个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的好父亲、好丈夫形象,富有温情又善于教育,而并非顽固强势的家庭暴君形象。

例如他会询问自己的儿子们有否好好陪伴自己的妻儿,在他眼中,不照顾家的男人根本算不上个男人;他会在拍照时固执地要等到小儿子麦克到来才肯拍照;他会对无意家族生意而加入军职的小儿子说他以自己的儿子是个英雄为傲;他会教导鲁莽急躁的大儿子不要让人知道你伸手要抓什么;他还会陪自己的孙子们玩耍······在他遇刺后,儿女们在饭桌上说的“父亲在饭桌上从不谈生意”也间接说明了他自觉而强烈的家庭观念。

而在他因拒绝毒品生意而遭受枪击卧病在床之后,也有一些细节的东西能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例如当小儿子麦克在病床前表示会担负起责任保护父亲时,他似乎湿了眼眶,露出欣慰的微笑。



教父在影片中的回归,是在大儿子死后,他拖着病体召集黑帮各家族举行会议,以期结束混乱,重归和平。他没有被大儿子的死冲昏头脑,他认为执意的复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明白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但是他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坚决不碰毒品生意,这与只顾金钱、不讲道义的其他黑帮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与政客良好关系的平衡点是什么,也知晓毒品对社会对家族未来的危害。

虽然教父是从腥风血雨中杀出一条血路,以黑手党的身份从事着赌场等非法营生,但他知道时代的变迁,明白随时而化,他为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又坚持原则,不为金钱和威胁折腰。在法律无法到达的地方,他还是弱小平民的保护神,因此赢得爱戴。

最后,在影片结束前,首代教父维托·柯里昂就走向了死亡,但他的死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新一代教父成长的开始。颇有乃父之风的小儿子麦克终于放下成见,勇敢地承担起整个家族的重担,并带领家族走向另一段辉煌。

“教父”,这一极具宗教意味的称呼,在影片中似乎并没有直接、着意表现它的宗教意图,而是将现实摆出来让观众自己去品味。它打破了人们对黑社会、黑手党的固有描述,在人性、道义、准则等方面,对黑帮人物进行了突破性的处理,也因此,《教父》成为黑帮电影经典中的经典,荣获多项奥斯卡奖,并于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名”。

Ⅱ 求一篇 《茶马古道 ——朝觐之路》的影评1000字左右。。。急急急

观《朝觐之路》有感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场名叫《茶马古道:朝觐之路》的电影。《茶马古道:朝觐之路》由韩国国家电视台和日本国家电视台合拍的记录片,讲述了一个藏族的朝圣活动,属于感悟性电影,传播着一种虔诚而不畏艰险的精神,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藏族的朝圣活动一般也叫做转经朝圣,起源于藏族自古以来对神山(唐古拉山),圣湖(纳木错)的崇拜,神秘的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高山大岭、大江大河、林莽雪原、野花如歌、湖泊如梦。这是一片隐匿着无数大自然和人类文明奇观的秘境,这是离天最近的一个灵性高原。从唐代时期起,这里产生了一条穿行于横断山脉滇川藏交接地区、绵延数千里、以茶马互市为主要贸易内容、主要以马来长途驮载货物的交通要道。多少年来,在这条古道上,不同民族的人们交换生产生活用品,进而进行文明的相互欣赏,进行心灵的交流,灵魂的对话。
藏民们在朝觐之路上为表示自己对神明的虔诚之心,每年都有许多人到神山、圣湖以及大昭寺朝圣。他们一路步行而去,而且要求一边磕长头,一边走。磕长头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如此回环往复,该过程中,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他们必须克服恶劣的天气,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头,双手,脚完全接触地面,一路上全身跪拜而行。如果遇到河流或者岩石绝壁,他们就会提前叩拜相同的宽度后在过河或者爬过绝壁,而且不可以绕路而行。没有监控,没有舆论压力,他们一丝不苟地遵从着心里的信仰。
对很多藏民而言,朝圣是一生的梦想。他们虔诚的灵魂与广阔的中国大地融为一体。因为一路叩拜而行,体力消耗巨大,大约每走不过百米就要停下来休息,每天只能行进不到十公里。这漫长的路程考验着朝觐者的毅力。朝圣者们身上都多多少少的会有伤,这些地方总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每天晚上,他们仍会在诵经声中结束一天的疲惫与病痛。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朝圣者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越靠近目的地—拉萨,海拔越高,自然环境给朝圣者们带来的考验更为严峻。同时,他们也逐渐几乎体力透支,粮食也不富足。就算是这样,这些朝圣者们脸上没有一丝怨愤与不安,面庞依然那么朴实而虔诚。
不管条件多么恶劣,甚至是面对死亡的危险,他们的眼神依然坚毅,他们的脚步依然有力。可见信仰的力量有多大,生活也是一样,有太多无奈,我们在失落与迷茫中徘徊,所以我们必须带着信仰、带着理想而活着。每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人世间开始,就带着向往和依恋真主的天性迈出人生第一步。人类的这种天性一直引导人类向认识真主的方向前进。在这方面,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区别。每个人在其生活的一开始都得益于寻求真理和向往完美的内在倾向。那么,由于人类的本性是天生的,有崇拜真主的需求,这一需求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很明显,忽视这一内在需求,将给人类的心理健康造成破坏。所以,信仰真主,并遵行主命将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许多人的经历表明:当痛苦,孤独的人类对寻求他人的帮助减轻生理与心理的病痛感到绝望时,他内心的那种潜意识的东西会将他引向一种超凡力量的方向。也就是说:为了摆脱焦虑与不安他将向一种超凡睿智的力量寻求帮助。
藏民在谈到这种人生经历时,说与个人的遭遇有关,比如疾病、事故、亲人的死亡或者其它困难,期望转世获得一个全新的自我,这些事件足以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精神创伤可能会把你的世界完全颠倒———从此以后,你可能觉得任何事物都不可靠、不熟悉,整个世界观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伤性痛苦经历的反复闪回体验;长期警觉性增高;持久性回避所有与创伤有关的场合和过程。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疾病、事故、亲人的死亡或者其它困难等等这些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的刺激超过这些人心理预限的值。有些人也许一生走不出精神创伤的困境,有些人则能够勇敢面对生活,获得“新生”。
观朝觐之路后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宗教信仰成为帮助人们从打击中走出来的巨大力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方法是相当有效的。因为,人们的痛苦大多来自于安全感、价值感、人生目标的缺失,对于大多数凡人来说,对于安全和爱的渴求是最基本的。而宗教则恰恰给人以这两者。它给人以某种承诺:皈依便会得到保护和爱,便会获得缺失的那份温暖。人之所以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是由于其不确定性。“你无法预测自己的生命何时终结、怎样终结。”而对死亡的思考则可以帮助人们逐渐克服这种恐惧。“我们在心理咨询中也常让来访者做类似的思考。设想一个生命终结的时间,然后想想在余下日子里最想做的是什么,最难割舍的又是什么等。”在这样的思考后,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也能更坦然地面对死亡。
我脑袋里深刻地记着出朝圣者朴实而虔诚的面庞,他们向着心中神灵的所在,前行,全然不顾恶劣的条件、不管有多艰辛。而我们现在的点滴困难算神马,现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珍惜时间岁月,为自己的理想信仰而努力前行,这条路虽然很长,很艰辛,但坚持下去,梦想最终也会实现。

Ⅲ 推荐一部英文电影 写下推荐理由,简介,亮点,故事情节

对武松来说,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头。武松不是混人,但是功名心很强,善于为自己打小算盘。在阳谷知县抬举他时,脑袋转得快,武松那一瞬间想:当初宋江不也是在县里吗。都头也威风十足,个人事务有士兵服侍。官场最锻炼人,武松和知县关系很好。为哥哥报仇一事的处理,看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说他在很用心地做那个官。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这时候道德对其的约束力还很紧。机警而细致,就是武松与李逵相比的可塑之处。

可惜,后路是没有的,后面的武松就急转直下了。离开了官场,直至上梁山,他成为一个纯粹的绿林好汉。但都头生活影响他一生,梁山的武松不在有故事了,因为他能力有限,在首领的安排下,他循规蹈矩,上阵刺杀。就是在宋江坚持让位卢俊义时,武松站出来说话,一方面是“见吴用以目示人”,另一方面也是对宋江过于信任所至,而非骁勇之态。《水浒》结束时,对武松有这样的交代: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武松这样的选择,与梁山的丧失、众兄弟兵损将折的结局在其心中造成的悲凉。

血溅鸳鸯楼,使武松成了一个滥杀无辜的人。在飞云浦桥头,“武松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怨恨冲天”,后路在哪里?自己向何处去?那一瞬间,武松是可怜的悲伤的,他没有依靠,只有一双拳头,一把刀。要知道,初出茅庐的武松并不是这样,没有打死人就把自己吓得流浪,第一次下杀手,打死的是景阳岗大虫。至于杀西门庆潘金莲,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如果武松不先杀再报,西门庆就可能用金钱来平息,这也反映出武松对世事的洞察。到达孟州见到施恩之前,在孙二娘酒店,张青劝他“不若就这里把两个公人做翻”,去二龙山落草,省得“去牢营中受苦”,武松不应,一者并非视人如草芥,二者他还要做个好人,再次体现出道德的约束。就是醉打蒋门神,武松也没有杀心,停留在惩罚上,将跋扈的蒋娘子和酒保丢在酒缸里,说明他还是个宽容之人。应该能看出,施耐庵在武松身上,也强调一个“逼”字,还是丑恶的社会在逼迫武松,让他好人做不得,他不得不杀人,当武松只有杀人这一条路可走时,杀人的标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么精确,而是模糊了,道德的约束也就随之瓦解了。

鸳鸯楼事件后,在武松身上再也找不到一丝温情,他不再寻求做一个社会道德认可的好人。

Ⅳ 电影《冈仁波齐》中涉及到哪些藏民的风俗习惯

电影《冈仁波齐》中涉及的藏民风俗习惯包括吃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有着极高的宗教信仰,为了朝拜还愿一路匍匐磕头,用身体丈量距离,这种宗教风俗习惯,最具有腔蚂典型性。团困
《冈仁波齐》一行13个人一路匍匐磕头到达拉萨布达拉宫。献哈达就是藏民的风俗习惯。献哈达礼仪是藏族最明显的习俗。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白色象征纯洁、吉祥。所以哈达多用白色。
敬酒喝酥油茶,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这些在冈仁波奇中都有表现。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
进入藏族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男女没有伍或埋混坐在一起。

在室内,盘腿端坐,单调的生活就是念经祈祷。

敬茶酒时,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冈仁波齐》中都涉及到这些藏民风俗习惯。

Ⅳ 九几年好像是在大宝剧场播过的电影,讲的是一个非洲小国家的王子在美国找到真爱的喜剧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题 】:相见欢
【内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
春光未免太匆匆,
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

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
如今何时再重逢
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李煜(937~978) 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诗、文、词以及书、画创作均富,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
风流才子误作人主--南唐后主李煜的悲剧人生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十余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孙李唐庄。故老传说,当年李煜被俘入汴,宋太祖赐宅于斯,宋太宗又赐毒药于斯。所谓孙者,乃逊也,此为李唐逊位之所居。人事沧桑,久经变迁。而今的孙李唐庄,小桥流水,棘篱土院,昔日幽居的小楼早已不复存在了。

谁能役役尘中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作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大约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隐士。天性儒弱多病,喜文厌武。在其性格构成的诸多因素当中,他更多地承继了父亲李璟的风范。“后主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他又知音律,善词章,工书画。书学柳公权,十得八九。曾作颤笔樛曲之状,道劲如寒松霜竹,人谓金错刀。又,每常写大字的时候,弃笔不用,唯以卷帛书之,上下左右皆如人意,世谓撮襟书。其画则以翎毛墨竹最为擅长。老于霜皮,烟梢露叶,披离俯仰,宛若古木,自有一派清爽不凡的神韵。他藏书甚富,读书也多。据说,宋太祖平定江南,从金陵馆阁得书十余万卷,且校勘精审,编秩完具。这在五代十国那个极度动荡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那么,在诸书当中,他潜心钻研的是什么呢?旧臣徐铉讲过这样一件事:“(煜)尝从容与近臣曰:‘卿辈从公之暇,莫若为学为文;为学为文,莫若讨论六籍,游先王之道义。不成,不失为古儒也。’”巳御制杂说序》)可见,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他常修的功课。但是不知为什么,他的思想并没有为传统的儒家学说所束缚。圣人不是讲“立言、立德、立功”吗?他却只要“立言”,于德治、武功,没有多少兴趣。圣人不是说过“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吗?他并不以“达”为意,也不想为天下黎庶承担什么责任,他一心只要“独善其身”。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身处封建社会的乱世,正如五优十国其他上层文人那样,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实际上在他们精神上已经解体,已经动摇。分崩离析的时代,割据政权的朝夕不保,都使他们缺乏政治进取之心。汲汲顾景,唯恐不及。追求现世快活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冷笑秦皇经远略,静伶姬满苦时巡。”“谁能投投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奏始皇、周穆王,虽然雄视天下,耀威四海,但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堕入尘网之中,只能是自寻苦恼。万古到头终一死,大可不必为了虚名面劳瘁心力。“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倾碗更为寿,深卮递园宾。”瞧!这是多么的自在潇洒。“自出胶库,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议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即位上宋太祖表》)的李煜就是这样描述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理想的。

另一方面,是李煜长兄弘冀的猜忌。史载,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刚毅果断,常州一战,大败吴越兵,以战功被围立为太子,参决政事。但是,他的某些举动屡进李璟旨意,璟遂起废立之意,弘冀就暗地派人把叔父景遂毒死了。弘冀于自已的同胞兄弟能否相容呢?未必。现传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波有几人。
一槕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据传,这两首词题在南唐卫贤所画《春江钓奥图》上。词中歌颂的渔隐生活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情绪,当是他受长兄猜忌而希求避祸心理的真实写照。煜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相貌当也很容易召致弘冀的忌根。大舜、项羽不都是重瞳于吗?一个是圣人,一个是英雄,李煌焉能是等闲之辈?不管弘冀意下如何,李煜为自身计,当亦会竭力躲避政治的。他自号钟隐,又别称钟山隐士、钟蜂隐者、莲峰居士,明确表示自己无意朝政。事实上,他也从来汲有想过一生要成就什么政治大业,他一心只要做个文人才子,他的最大希求只在于成就自己的文学才干。如此而已。

天教心愿与身违

历史对人生耍弄了又一个悲剧。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杀晋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都早卒。煜以次改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为太子。同年李璟病亡,遂即位于金陵。年仅二十五岁的李煜硬是被历史推上了政治舞台。此时的南唐政权已经日薄西山,早在周世宗显德五年,李骤就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奉周正朔,尽献江北郡县。璟还给周世宗上表,卑称与周“外虽君臣,内若父子”,随贡金银布帛若干。嗣后,宋代周。慑于大国的威严,璟继续进贡,岁费数万计。据《通鉴》记载:“南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于周,岁时贡献,府藏空竭,钱益少,物价腾贵。去年铸当十大钱及当二钱文。”内优外患,风雨飘摇。一种亡国的紧迫感沉重地压在李煜心头。想振作,想图强吗?谈何容易!以乃父之英武明断,尚不能保社稷于不衰,自己这个懦弱文士又怎能挽狂澜于既倒?大厦将倾,李煜不仅没有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甚至连这个设想都不曾出现过。“外示恭俭,内怀观望。”这是他做皇帝十五年所奉行的基本国策。即位当年,他就给宋太祖上表奏称:“既嗣宗访,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尊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盖。”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诚,换取宋太祖的宽容之心:他主动削去唐号,称江南国主,请罢诏书不名,贬损一切制度;宋使来唐,他衣紫抱,去瓯吻;他每年从国库拿出大量财物贡宋,名定曰助祭、助葬,名之曰犒师、买宴、贺节令;他还奉宋旨意,写书与南汉主刘鋹,约与俱事宋。开宝六年(973),宋卢多逊来求《江南图经》,李煜深知这是宋将南伐的前奏,但他还是令人抄录一本送去了。宋于是熟知江南十九州屯戍远近,户口多寡,为用兵做好准备。同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密言后主,劝他乘宋疲于征讨之时,出师寿春,以复故境。为了替后主起兵作开脱,林甚至说:“兵起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事成国家飨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预谋。”后主胆量毕竟太小了,对此他竟不敢信从,而且听信谗言把林酸杀了。是年,内史舍人潘佑有感于国运衰弱,用事者充位,愤切谏言,连上八疏,词穷理尽。后主大怒,以为是其友李平所激,杀平,佑自刭。佑所上表章说:“陛下既不能强,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万助收河东,因率官朝觐,此亦保国家之良策也。”这话说得十分剀切。于宋,李继既不敢稍事违抗,又不甘心俯首贴耳前去朝觐。他存的是侥幸心理。南唐晚亡一天,似乎他这个嗣主便算尽到了义务,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煜太天真了。“天下一家,卧提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开宝七年,宋太祖遣李穆为国信使,持诏约煜同阅牺牲,且谕以王师将讨,宜早入朝之意,煜以疾辞。王师将临,煜大失所望,他回报说:“臣事大朝,冀全宗把,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于是修葺城堡,教习战船,开始备战。第二年,宋与吴越会师围金陵,想欲尽室自焚不得,遂率百官亲属肉袒出降。

十五年的屈辱难堪,李煜如何取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呢?放纵性情,耽于声色。作为一国之主,他不仅具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而且也无须顾忌什么,大可任情而动,随意而行。还是读一谈他这一时期写下的小词吧: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负溜,酒恶时拈花策嗅。别殿遥闻萧鼓奏。(《浣溪沙》)

那些因春伤怀,感秋落泪,长夜欢饮,宫帷调情,李煜一一写来,勾勒刻画,有情有韵。他这些作品,与其说写尽了风流缱绻,勿宁说是于温馨香软之中寻求一种精神慰藉,寻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严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大小周后的爱情。大周后,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儿。十九岁与煜成婚。煜即位,立为皇后。周后精音律,善歌舞,通书史,至于采戏弈棋,也无不绝妙,可称得上是五代时期的一位才女。据说,唐代的《霓裳羽衣曲》,至五代已经绝响,煜得残谱,周后与之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今传《玉楼春》词正记此事: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上片写春殿歌舞的盛况,下片写踏月而归的兴致,夫妻双方都陶醉在艺术创造的天国里。

李煌与周后情好甚笃,只有在与周后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识到了自我价值的存在,才真正体尝到了人世间爱的幸福和甜蜜。周后一死,李煜的悲悼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他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他除了作诔作词而外,还有八九首诗,发抒同样的感情。即使在周后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这在古代君王的艳史之中是独一无二的。

历来有异议的是他利小周后的关系。陆游《南唐书·后纪传》说:“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放后主过哀以掩其迹云。”马令《南唐书·后妃传》又经:“后自罗惠殂,常在宫中。后主乐府词有‘衩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道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对他们二人的关系,我们无意深究。应该看到,李煜作为一位帝王,妻死易人,他无须故作姿态;以李煜性情之率真,他也不会装腔作势。我们不能因为南唐在李煜时代灭亡,就说他是荒淫无道;我们也不能因为历史上的英武之君建立了功业而原谅他们私生活的放荡。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可避免的。李煜的亡国,不亡于浪漫多情,而亡于政治上的软弱和低能。

一旦归为臣虏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煜白衣纱帽待罪明德楼下。宋以他屡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为违命侯。同年,太祖死,太宗即位,改封陇西公。早在开宝四年,宋太祖就在汴京城南修造了礼贤馆,其目的是为了招煜来降。后赐钱俶。觐见之日,太祖又赐煜冠带器币若干。太平兴国二年(977),煜自言家累之重,太宗命增给月俸,另赐钱三百万。煜心情抑郁,务为长夜饮,宋宫每日供酒三石。作为降王,宋帝在生活上并没有难为他。但是他们却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并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严。《宋史·世家》:“太宗尝幸崇文院观书,召煜及刘提令纵观。谓思日:‘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册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煜顿首谢。”掠夺了人家的藏书,还询问人家读书与否,这是侮辱,是对人的自尊心的有意挫伤,又,宋王铚《默记》引龙衮《江南录录》“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驾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明人沈德符《野获编》又谓:“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曰:‘江南剩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其事虽贞传闻,也未必毫无根据。若属实,这当又是奇耻大辱,李煜残破的心灵再次受到重创。羞愧,恼怒,痛恨,后悔,种种情感奔腾汹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这恨是那样深长,那样强烈。他无法摆脱,剪不断,理还乱。他有时拼命饮酒,为的是暂时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经,但酒力一过,哀愁忧苦又一齐涌来;他有时又寄情梦幻,一饷贪欢,而一梦醒来,终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只有用笔,用颤抖的心音,填写一首又一首小调,长歌当哭。

然而,他的心情有时又显得异常的平静。在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巨变之后,他又认真地进行着忏悔: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官娥。(《破阵子》)

家国是父祖开创的,山河又自来美丽多姿,自己哪里认得干戈剑戟呢?“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人生的幼稚,性格的软弱,难道就能葬送一个国家吗?然而事实正是如此。一旦有变,国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难堪真是难以表述。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内疚,他为错杀了潘佑、李平感到后悔,他为故国的沦于己手感到不安,他也为城破之时没有及早自尽感到心酸。真的,活着倒不如死了,以自身的鲜血洗刷掉昏聩、懦弱和无能。乐不思蜀的刘禅不是享尽天年了吗?是的,他人虽然活下去了,但灵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鲜耻,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当属于这一类。他有笔,富有文学才华,他可以用乐府歌辞来发泄愤值心音,来反抗凌辱和摧残,来恢复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严。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四十二岁生日。他命前妓在小楼作乐,含泪歌唱了这首《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太宗大怒,遂派人送药把他毒死了。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壮的一面。

【作者小传】: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很多

Ⅵ 关于宗教的电影。主角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这些都伊斯兰教的!!!

巴基斯坦电影 《一切为了真主》

加拿大电影 《大草原上的小清真寺》

法国电影 《老爸的朝觐之旅》
这是一部出生在南法国的穆斯林男孩,考大学前接受了家庭的重任:送父亲上麦加朝觐。一条困难重重的道路,横跨整整七个国家!带着横搁在两代人之间的信仰、思想矛盾,这一段艰辛的长途跋涉给他们各自的生命历程留下 伊斯兰是一套完美的生活方式

印度电影《就地击毙》又名:《一名警官》(An Officer)
这是一部在街头巷尾捕捉真实镜头的现实主义电影,描述一名英国的穆斯林警官塔里格阿里。 他在苏格兰警场英国情报局工作,上级分配给他的使命是侦察伦敦地铁“七七爆炸案”凶手。 故事情节很曲折,尽管他忠心耿耿为情报局办案,但是得不到上级信任,後来他在一场枪战中被英国警察打伤。

《唤礼声》(Adhan) 这是一部法语影片,描述在一个古老工业区中有一个公园,有一个名叫马奥的穆斯林在那里开了一家机车修理铺,专修汽车和起重机。 修理铺生意不错,老板决定在公园里造一座清真寺,并且请了一名伊玛目主持日常教务。 由於他建造清真寺没有得到工部局的批准,因此产生许多矛盾和摩擦。

西班牙的一部穆斯林生活电影《重返罕沙拉》

《叛国者》 该片讲述的是真实的穆斯林心境,讲述的我们穆斯林不是西方国家和伪信者所阐述的暴徒,许多事态都是被奸诈的犹太人所指示的,他们假扮穆斯林,为那些虔诚单纯的穆斯林提供虚假信息和资金,让他们去残害自己的商业对手和政治阻碍者,让自己的商业目的达到预期的目标,有自己来操导这些政治秀。

《宣礼词》

《巴格达高地》﹐是一部描写伊拉克战争中受难人的生活电影﹐全长82分钟﹐纪录片的形式﹐给人以现场和实况的感觉。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破坏了伊拉克人民的家园和美梦﹐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希望得到普通人的生活需要。这部影片有力地向美国人诉苦﹐他们的政府把纳税人的钱变成了飞机坦克和炸弹﹐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痛苦﹐他们应当有罪恶感。

《斗士》﹐是土耳其生产的一部女子生活电影。主人公艾伊查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是高中毕业班学生﹐面临着对未来前途的选择。他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而她特别爱好打拳练武功。故事中有许多幽默和误解﹐但是反应了穆斯林女子不是西方人所想象的没有自由﹐父母喜欢她们﹐关怀她们﹐但她们有自己的理想和选择。

《拉哈尔的毛驴》﹐是一部爱情片﹐说一个穆斯林姑娘爱上了一位从澳大利亚来的木偶戏表演艺术家。姑娘受到信仰保守家庭的反对和阻扰﹐但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复杂﹐喜剧结尾。伊朗出生的导演对路透社记者说﹕“不要把穆斯林的生活看得那么恐怖﹐那么极端﹐那不是正常的生活。这是一部生活中的爱情故事片。他们有人性﹐有爱情﹐伊斯兰信仰可以把不同民族团结起来。”

阅读全文

与法国一部关于朝觐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芭比第二代电影英文 浏览:52
热门英文bgm电影 浏览:532
迪士尼著名电影大全 浏览:213
连续剧电影大冬瓜 浏览:351
日本科幻电影什么O的 浏览:513
音乐之声电影晚会告别 浏览:405
动漫免费国语电影大全 浏览:601
男女主角散步国外电影 浏览:940
安志杰的粤语电影 浏览:321
电影网站免费猎毒人 浏览:113
电影最好的年华演员 浏览:216
各类电影名称及英文 浏览:521
郑恺演的盗墓电影叫什么 浏览:928
韩国有什么看的电影网站你懂得 浏览:938
吴志雄新电影丧尸 浏览:590
美人鱼的电影中文版全集 浏览:385
宵禁电影完整版 浏览:543
电影第三种爱情解读 浏览:401
类似五十度灰的大尺度电影百度云盘 浏览:421
法国电影鼻子闻味道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