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对《巴黎圣母院》的概述与点评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
幼年时跟随父亲到过意大利、西班牙,在西班牙开始受小学教育。雨果的母亲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对少年雨果影响颇深。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的父亲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雨果跟随母亲回到了巴黎。
由于雨果家庭在复辟王朝统治下的政治利害关系,也由于他母亲的影响,雨果初期的创作有保守的倾向。
查理十世上台后,变本加厉的反动统治反而使自由主义思潮日趋高涨,在此背景上,雨果的政治态度开始有了转变。
1827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直到1840年,他以丰富的戏剧,诗歌及小说创作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
金融家王朝的建立与巩固,使雨果逐渐在政治上采取了和现实妥协的态度。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改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和他的政派发表宣言试图反抗,但遭到失败,政变后的12月11日,他被迫流亡国外。
1870年,拿破仑三世垮台,雨果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凯旋式地回到巴黎,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
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法兰西举国致哀,巴黎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葬
【故事梗概】
当巴黎市民正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时,法院大厅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大家把幸运待选的"愚人之王"带了出来。这个人长得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在他的这种种畸形里,却透出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性格。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
在大街的游行人群中,有人喊道:"爱斯梅哈尔达来了!"游行的人们立刻狂欢起来,喊叫声此起彼伏。人们都蜂涌向广场。在广场上,只见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正在一条波斯地毯上跳舞。她轻盈,飘逸的舞姿,时时引起人们的狂欢的掌声。成千上百的人们随着爱斯梅哈尔达的舞姿一起旋转。这时,作为怀疑派的哲学家和讽刺诗人甘果瓦,被这个灿烂的景色迷住了。他不知道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这时在所有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严肃、平静而阴沉的中年人,此时比任何人都更关注那个跳舞的女郎,他的嘴里不时发出几声诅咒。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孚罗诺。
在广场的另一角荷兰塔内,女修士居第尔因自己的女儿,在15年前被吉卜赛人抢走,就用一种憎恶的声音呵斥她快离开。爱斯梅哈尔达感到一种惊恐和不安。
爱斯梅哈尔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这天仙美貌的姑娘。当爱斯梅哈尔达行至广场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孚罗诺和加西莫多冲了出来,欲将爱斯梅哈尔达抢走。甘果瓦看到这一幕,吓得不敢相救。正在这危急时刻,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法比救下了爱斯梅哈尔达。孚罗诺趁卫队与加西莫多争打时溜走了。而加 西莫多被擒获。
爱斯梅哈尔达十分感谢法比,与法比告别后,她回到了乞丐王国,在这里,居住着巴黎的下层人民,他们有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这些人白天做乞丐,晚间当小偷。爱斯梅哈尔达就居住在这里,她在这些乞丐,小偷当中有着很大的魔力。爱斯梅哈尔回到这里时,男男女女的乞丐都顺从地站列起来,原本凶狠的脸色也温柔起来。甘果瓦误入乞丐王国,被捉了起来,按照乞丐王国的法律,甘果瓦将被判处死刑。爱斯梅哈尔达为了搭救甘果瓦的生命,毅然答应了做甘果瓦的"妻子",虽然爱斯梅哈尔达供给甘果瓦食宿,但却不准甘果瓦接近她的身子。
加西莫多被捕后,拉到格雷勾广场的绞台上受刑,广场上群众百般嬉戏,凌辱这个形体丑陋的人。当加西莫多在人丛中看见了孚罗诺时,眼睛一亮,心里大喜,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加西莫多的眼光。刑台上被绑的加西莫多受到无情地鞭打,他口渴难熬,绝望地叫道:"给我水喝!"观看的人们嘲笑他,无动于衷。爱斯梅哈尔达看看这一切,从人群中走上刑台,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加西莫多干裂的嘴边。人们看到加西莫多那一直干枯的眼睛滚出了一行眼泪。也许这是加西莫多第一次流出的泪水。眼前这么一个漂亮、纯洁、妩媚、纤弱的少女能够这样垂怜一个丑陋无比、凶恶的人,台下的群众都感动了;惟有荷兰塔里的女修士见到这一切,连声咒骂道:可恶的吉卜赛女人。 加西莫多回到圣母院当了敲钟人。爱斯梅哈尔达继续在广场上跳舞,加西莫多倚在圣母院钟楼欣赏着爱斯梅哈尔达的舞蹈,在加西莫多的眼中露出了温柔可爱的目光。
16年前,加西莫多被父母遗弃,孚罗诺收养了他。从此,加西莫多把孚罗诺当做惟一的亲人。但是加西莫多由于外表丑陋,畸形而受到了人们的歧视、嘲笑。在加西莫多的心里充满了仇恨。爱斯梅哈尔达的以德报怨的行动使加西莫多深受感动,他对爱斯梅哈尔达怀有无限的感激和纯真的爱慕之情。孚罗诺自从抢劫爱斯梅哈尔达失败后,心里一直没有放弃占有她的淫欲。孚罗诺在教堂的北塔上用淫欲的眼光寻找着爱斯梅哈尔达。爱斯梅哈尔达每天带着甘果多,出现在街头巷尾,同往常一样,帮助她收集卖艺所得的钱币。
卫队长法比给爱斯梅哈尔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爱斯梅哈尔达的救命恩人,更是她爱情的偶像。但是法比和他的表妹已经订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爱斯梅哈尔达在街上跳舞,被法比看见了,他招呼爱斯梅哈尔达到姑妈家去表演。爱斯梅哈尔达带着心爱的小山羊到了法比的姑妈家。法比姑妈家的一位小姐趁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讲话,用糖果把小山羊引到另一间房子里。小姐好奇地解下小山羊脖子的小口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地板上,小山羊熟练地拨弄着,原来这是字母表,一会儿,人们发现小山羊拨弄出一个单词,就是--法比。原来,爱斯梅哈尔达自被解救后心里爱慕着年轻、英俊、漂亮的法比,她用两个月的心血训练着小山羊。这一切全被法比看在眼里,法比知道了这个吉卜赛女郎心中的秘密。在送爱斯梅哈尔达出姑妈家门的时候,法比约爱斯梅哈尔达在旅店见面。法比将这一秘密告诉了孚罗诺的弟弟。孚罗诺得知这个消息,眼看自己暗恋、垂涎的女郎就要落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时,孚罗诺乔装打扮来到旅店。当法比和爱斯梅哈尔达搂在一起时,孚罗诺妒火燃烧,抽出匕首插进法比的胸膛,然后迅速溜走了。吉卜赛女郎刺杀卫队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巴黎城,爱斯梅哈尔达被逮捕了,她被法庭判处绞刑。
爱斯梅哈尔达被关在漆黑的地牢里,身体非常虚弱。这天夜晚,身穿袈裟的孚罗诺秘密地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哈尔达表达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提出要和爱斯梅哈尔达一起逃走,被爱斯梅哈尔达严辞拒绝了。 爱斯梅哈尔达被押到广场行刑。受伤已愈的法比此时坐在姑妈家的楼上,面容冷漠地看着爱斯梅哈尔达。法比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哈尔达的无罪。这时,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他挥拳打倒了刽子手,把爱斯梅哈尔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用嘶裂的声音喊道:圣地!群众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被加西莫多的壮举感动了。 加西莫多保护着爱斯梅哈尔达。当孚罗诺再次深夜潜入爱斯梅哈尔达的住房时,遭到了加西莫多的痛打。加西莫多明白爱斯梅哈尔达深爱着法比,加西莫多找到法比,求他去见一见爱斯梅哈尔达,法比面对加西莫多,不屑一顾,策马远去。
不久,国会再次判决爱斯梅哈尔达的死刑。乞丐王国的人们闻讯后,在克罗班的率领下,深夜攻打圣母院。愤怒的人群涌进教堂,搭救他们的爱斯梅哈尔达。加西莫多不明真象,在教堂里奋勇抵抗进攻的人们,孚罗诺和甘果瓦趁混乱之际溜进教堂,以帮助爱斯梅哈尔达逃走为名,骗出了她。爱斯梅哈尔达再次落入孚罗诺的魔掌。躲在巴士底狱里的路易十一国王原以为平民暴动是攻击法院,幸灾乐祸。当他知道街道暴动的真正目的是反对国王时,下令镇压群众。一时间,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军队在追捕爱斯梅哈尔达,这时一个黑衣蒙面人拉住爱斯梅哈尔达,站在绞架前,黑衣蒙面人扯去面巾,露出面目,原来又是孚罗诺他借着竖起的绞架,再次威逼爱斯梅哈尔达说:在它和我中间任你选择一个。爱斯梅哈尔达至死不从。孚罗诺气急败坏,他将爱斯梅哈尔达交给女修士看管,自己去叫搜捕的军警。女修士看着眼前漂亮、活泼、泼辣的爱斯梅哈尔达,想起了自己丢失的女儿。当他们拿出各自保留的一只小巧的绣鞋时,女修土知道爱斯梅哈尔就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母女两人抱头痛哭。孚罗诺把军警叫来了,刽子手从女修士怀里拖走了爱斯梅哈尔达。刽子手将女修士推倒在绞台下,当场身亡。
太阳出来了,照得巴黎城像火一般绯红。身穿白色衣服的爱斯梅哈尔达在半空中摇晃,孚罗诺在圣母院楼上发出魔鬼般的笑容。悲痛的加西莫多看着被绞死的爱斯梅哈尔达,向副主教猛扑过来,愤怒地将孚罗诺推下教堂。
几年过去了,有人在蒙特佛贡地窖的藏尸所里发现了两个相连的尸骨。其中一具是畸形的男尸,他身上没有一点绞死的痕迹。人们分开两具尸体,尸骨化作了一股灰尘。
【作品评析】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
1.离奇的情节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 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非凡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罗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3.强烈的对比
作为一种美学理想,对比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
其次是草菅人命,任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的对比;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罗德、法比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地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强烈的对照。 还有正面与正面,反面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自身对比,如加西莫多外貌与心灵的对比等。对比原则的运用 使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
此外,作者以浓烈的色彩描绘了中世纪特征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
这些描写都极强地增加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根据网络搜集
② 对《巴黎圣母院》的概述与点评
巴黎圣母院
1.法国名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故事梗概】
1月6日是西文传统的愚人节。1482年的这一天,整个巴黎城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旧城区涌去。聚集在通往司法宫的几条路上的群众尤其多,这里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选举的规则是谁长得最丑陋、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
当大家把幸运的愚人之王带出来时,惊奇和赞赏到了最高点。只见他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面看,好像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在他的种种畸形里,却有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态度,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人们给他穿戴上用硬纸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绘有花纹的轿子向格雷弗时广场走去。
在格雷弗广场上,靠街头卖艺为生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带着小羊加里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不时赢得人们的掌声和叫好声,爱斯梅拉达正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她轻捷、飘逸、快乐,所有围观的人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被眼前灿烂的景象迷住了。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个中年人虽不引人注目但与众不同。他一双贪婪的眼睛直盯着爱斯梅拉达,嘴里却在发出冷漠的几乎无人能听得见的咒语,那神情着实令人望而生畏。此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格德·富洛娄。
富洛娄向来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世俗的享乐。但今晚看到翩翩起舞的爱斯梅拉达,却立即为她那无双的姿色所倾倒。他身上潜伏的淫欲像一头沉睡多年的野兽突然猛醒使他完全失去了自制力。虽然他懂得若不加以收敛必将陷入极其可怕的深渊,但欲望似乎是无法抗拒的。他分明看到眼前摆着两条路供他选择:或者不惜一切代价占有她:或者置她于死地,以求自己灵魂的安宁。此时,第一种选择占了上风。
在广场一角的荷兰塔内,女修士居第尔因自己的女儿在15年前被吉卜赛人抢走,正用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呵斥爱斯梅拉达快走,爱斯梅拉达深为副主教和女修士的诅咒感到惊骇和不安。
当愚人之友会的会员抬着加西莫多来到广场时,一下子成了人们注目的新热点。众愚人挡住蜂拥过来的群众奋力保卫自己的愚人王,而当得意洋洋的加西莫多一眼见到富洛娄时却又温顺得像一头羔羊。原来在16年前,身为畸形儿的加西莫多被人遗弃在巴黎圣母院的门前,副主教出于怜悯之心收养了他,并为他取名加西莫多。加西莫多惭惭懂事,对富洛娄大人感恩戴德,惟命是从。
傍晚时分,愚人节联欢高潮已过,人们渐渐散去。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节日广场,行至广场旁的小巷,授命于富洛娄的加西莫多准备劫持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高声呼救。就在这时,国王的近卫弓箭队队长弗比思带领他的士兵途经附近,闻讯赶到,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擒获了加西莫多。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思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问过了这位年轻军官的尊姓大名后,便飞快地跑回了流浪人和乞丐们的聚集地——“奇迹王朝”。
“奇迹王朝”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居住着下层人民,他们中有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是一个地狱的诗的境界。爱斯梅拉达在这里具有很大的魔力,她回来时,男女乞丐都温柔地排列着,他们凶狠的脸色因为见到她而开朗了。此时,该王朝的乞丐王克洛潘正在审判误入这里的穷诗人甘果瓦。按“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将被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给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甘果瓦性命难保。善良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出人意料地站了出来,宣布愿意与此人结为夫妻,这样甘果瓦免除一死。
第二天,格雷弗广场上搭起了临时刑台。昨天还是愚人王的加西莫多今天却跪在转盘上任人鞭笞。富洛娄路经此地,目睹此景,他当然知道加西莫多因为什么才落到这种地步,但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他竟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加西莫多看见了人丛中的富洛娄,他心中一喜,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了他的目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加西莫多口渴难忍,他愤怒的吼叫:“给我水喝!”围观者不但无人理睬,反倒是一片戏弄与咒骂声。
3,电影《巴黎圣母院》
导演:
让·德拉努瓦 Jean Delannoy
主演:
安东尼·甘 Anthony Quinn
吉娜·劳洛勃丽吉达 Gina Lollobrigida
类型:剧情 / 恐怖
更多中文片名:
钟楼怪人
更多外文片名:
Gobbo di Notre Dame, Il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片长:115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对白语言:法语
发行公司:Allied Artists Pictures Corpor
上映日期:1956年12月19日 法国
剧情梗概: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姑娘埃斯米拉达白天靠跳舞卖艺为生,晚上则和一群自称“乞丐王国”的穷苦人居住在一起。埃斯特拉达的美貌倾国倾城,却给她引来了杀身之祸。
国王卫队的队长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却垂涎于埃斯米拉达的美色,骗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埃斯米拉达在旅馆幽会时,突然菲比斯被一个神秘的黑衣人刺伤。由于黑衣人没有被找到,旅馆老板的供词又对埃斯米拉达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埃斯米拉达受刑后被迫招供,承认是她想杀害菲比斯。埃斯米拉达因此被判绞刑。
其实那个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黑衣人是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弗罗拉。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个对女人厌恶的忠诚的教徒,内心却一直燃烧着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丽的埃斯米拉达,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达和菲比斯约会时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伤了菲比斯。
在埃斯米拉达被送往绞刑架的路上,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将她救下带入圣母院避难。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从小被弗罗拉神父收养。但他心地善良,并真心地爱着埃斯米拉达。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达的守护神。
国王的卫队开始进攻圣母院捉拿埃斯米拉达,卡斯莫多誓死保护。但他一个人的力量必定有限,埃斯米拉达被乱箭射死。卡西莫多看到她的尸体被拉走,悲痛欲绝,他把真正的凶手——弗罗拉神父从圣母院的顶层扔了下去。
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达尸体的地方,紧紧地抱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多年后,人们发现了两具缠绕在一起尸骨,当人们想要将他们分离时,这两具尸骨顿时化作了灰尘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片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尔果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丑聋人卡利摩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利摩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非必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而爱上了非必斯。但非必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利摩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利摩多大战,爱斯梅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冲入圣母院所杀,最后卡利摩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利摩多抚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
这部雨果名著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1939年的美国版被广泛认为是最佳版本,其中的德国表现主义布景尤其值得称道。纯洁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美拉达,和“乞丐王国”的人一起,到处卖艺行乞。一次,为了救流浪诗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给了他。国王的卫队长菲比斯是个花花公子,他骗取了艾斯美拉达的爱情。就在他们约会时,一个黑衣人将菲比斯刺伤。艾斯美拉达作为嫌疑犯被送上法庭,并判处绞刑。奇丑无比的巴黎圣母院的撞钟老人卡西莫多将她救了出来,并带进教堂避难,卡西莫多一直深爱着她。在一次混乱中,艾斯美拉达被国王卫队 的乱箭射死,悲痛欲绝的卡西莫多转身将真正的杀人凶手也就是弗洛洛神父,从圣母院的顶楼扔了下去。之后与艾斯美拉达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一起化为了尘土。
③ 《人与神》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人与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8Z2_C7mhY83RS14McHzLpg
④ 有关于讲修女修士的电影有哪些比较好看
《修女也疯狂》系列
《虐童疑云》
《修女传》
《德蕾莎修女》
《女教徒》
《修女乔安娜》
《阳光修女》
《黑暗的习惯》
⑤ 《萨德大传 [法国]勒韦尔》读后感
【作品提要】
萨德(Marquis de Sade, 1740—1814),法国作家,人称萨德侯爵,1740年6月2日出身于法国巴黎贵族之家。1750年进入耶稣会创办的路易大公学校接受教育。1755年萨德步入军旅,先后约七年。1763年在国王的恩准下,萨德与新贵族之女雷妮·帕拉杰·蒙特勒伊小姐结婚。萨德婚前即是浪荡公子,性倾向和性行为脱离常规,婚后更加放纵,5个月后便因鞭打女仆而首次服监。1768年阿尔克伊事件成为轰动巴黎的性丑闻,萨德因为虐待罗丝·凯勒而受控被捕。1772年再次因变态性行为而酿成马赛风波,被缺席判处死刑。此后经历出逃、被捕等一系列事件。1784年萨德转囚于巴士底狱,从此开始囚禁中的写作,先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法国大革命开始时萨德被转入沙朗通疯人院,并于1790年释放。1792年他担任所在地区的书记员,顺应革命。但萨德始终被人认为是不可救药的人,所作书籍也被认为不道德且淫秽残忍。1793年又一次被捕入狱,虽判死刑,但逃得一死。1801年拿破仑上台后萨德再次被囚,1803年转入疯人院,1814年病逝。
【作品选录】
戴白色皮手笼的男人
1768年4月3日,这是一个复活节的星期天,此刻是上午九点,一个年轻的男子站在维克托瓦广场路易十四的塑像底座旁,背靠着塑像的铁栅。他腰间佩着一把猎刀,手上拿着一支手杖。他的手上戴着猞猁狲皮的皮笼。“那是非常漂亮的白色皮手笼。”注意到这点的罗朗·巴尔泰斯这样评论道:“那玩意儿无疑可以给人一种雅致的印象。”真有意思。
一个女子刚做过弥撒后,从“圣父”教堂出来。她站在那个男子不远的地方,向路人乞讨施舍。这位三十六岁的女子名叫罗丝·凯勒。她来自斯特拉斯堡,丈夫已去世。她原先是个纺织工,可现在已失业,只得以乞讨为生。一个路人过来,给了她一个钱币后,继续走他的路。
那个戴皮手笼的男人招手让她过去。他对她说,如果她愿跟他走,他就给她三个法郎。她以带德凯仿国口音的法语抗议道:“我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人。我可不干那种事。”那个男人向她保证,他不是让她去做那种事。他只是想要一个管家,没别的意思。她可以在他家免费食宿,洞孙罩还可以得到一份工钱。
她被说动了,愿意跟他走。他把她带到一个新市场边上的一座房子,一直引她来到三楼的一个房间。那房间的四壁都贴了黄色的锦缎,房间里有一张用黄色的锦缎罩住的躺椅,还有几张盖着篷布的沙发。那个男人请他的客人就座后,就问她是否愿意去他在乡下的房子。她说只要能有份活儿干,去哪里都没关系。那男人见她没表示反对,便站了起来,说自己要出去办点事,一小时后就回来。
一小时后,那男人回来了,还叫了辆出租马车。他们上了马车后,他随手锁了门,车夫立即策马向前。他们在车上都没说话,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那男人问罗丝知不知道他们去哪里。“我什么也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去哪里呢?”在后来的旅途中,那个男人假装睡着,一声也不吭。
这时,侯爵的下人已把他主子要的两个 *** 带到了阿尔·克伊。他把她俩带入一个与厨房紧邻的房间。大约一小时后,多纳西安的马车停在了村子的边上。他钻出马车,把一个神秘的包给了那个马车夫,接着就请罗丝跟他走。此时,时间已近12点半。走了一段路后,他们来到了一纳闹座位于拉德纳街的小屋前。侯爵请那个女人在门外稍候,而他自己进了大门。不一会儿,他从里面开了一扇绿色的小门,请她入内。他带着她走过了一个小院子,登上了一段楼梯,引她进了一个大房间。他又让她稍候,叫她别拘束,说自己去取些面包和饮料。说完,他就走出了房间,在外把门给锁上了。罗丝·凯勒被一人留在了房间里,这里面光线很暗,唯一的一个窗户也已被钉死。借着从百叶窗帘透进来的阳光,她看到墙上有护墙板,房间里有两张带华盖的床,还有几张配有厚垫子的椅子。
这时候,多纳西安却在与那两个被拉德纳带来的 *** 在一起。一小时后,他回来了,手上拿着一支蜡烛。“跟我来,大妈。”他对她说。她跟着他进了一间小书房,他又关上了门。然后,他就要她脱去衣服。“为什么要脱衣服?”她问道。“玩玩。”他说。当她说她来这里可不是准备干这种事的时候,他就光火了。他威胁要杀了她,然后再亲手埋了她。说完,他就走了,把她一人留在书房里。她被吓坏了,连忙脱去了衣服。不一会儿,侯爵又出现了,他全身仅穿一件背心,头上倒扎着一条手帕。他看到她上身还穿着一件胸衣,就叫她马上把那去掉。“我宁愿死。”她回答道。他猛地把她的胸衣扯了下来,狠狠地把她推入隔壁一个拉上窗帘的房间。房间的中央有一张铺着红色印花布的床。他一把将她按在了床上,用绳子把她的身体和床绑在一起,还把她的手脚捆住不能动弹。他把一个枕头和那个皮手笼压在她头上,以闷住她的叫声。然后,他拿起了一根东西,也不知道是藤条还是鞭子,对着她的后背就是一顿猛抽,一直抽得她血痕累累。然后,他停下息了半晌,息后又开始抽,就这样停停抽抽重复了数次。
根据这位受害者的证词,萨德侯爵接着用一把削铅笔刀在她身上划开一个个小口子,然后把融化的蜡滴在了那些伤口上。他时而用鞭子抽她,时而用刀在她身上划口子,这样交替地进行了七八次。每当她痛得大声叫唤时,他就在她面前挥动着刀子,威胁要宰了她,埋掉她。可当她极力压下喊叫时,他却对她打得更狠。她乞求他别杀了她,因为她还没做过复活节的忏悔,不想带着罪去死。萨德一听此话,就让她对他忏悔。她越求他怜悯,他却越是打得狠。突然,他停住不动,像一个疯子似的大口喘气,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嘴上唾沫四溅,一副痛苦和 *** 交混难辨的样子。这场施虐终于结束。
萨德侯爵解开了她的绳索,把她带回到书房,让她穿好衣服。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了一块毛巾、一把水壶和一只脸盆。她在擦洗身体时,毛巾上留下了一片片的血迹。多纳西安立即让她把血迹洗干净。接着,他给了她一瓶液体的东西,说什么只要把这种药水抹在伤口上,一小时后,身上就看不出伤痕。她照他说的做了,可那液体却使她感到剧疼。当她穿好衣服后,多纳西安出去端来了一盘煮牛肉、几片面包和一瓶酒。
然后,他把她带到了二楼的卧室。他叫她别站在窗前,显然他是不想让人看到或听到她。她得在夜里才能走。“让我天黑之前走吧。”她乞求道,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身上也没钱,她不想在马路上过夜。“这你不用担心。”侯爵说完就走了。
罗丝·凯勒听他脚步声远去,便来到门旁,拉了几下门,门已被锁上。于是,她从床上拿了两条被单,来到窗前。她用一把刀撬开了百叶窗,把一根系牢的绳子伸到了窗外。她沿着绳子滑到了窗下的院子,快步跑向围墙,爬上了一个棚架,双脚一蹬跳到了墙外。她的手臂和左手都受了伤。
她沿着方丹街狂奔。侯爵的仆人朗格卢瓦追了上来,他在她身后喊叫,说什么他的主人还有话对她说。他追上了她,手上高举着一只鼓鼓的钱包,可她一把推开了他,继续拼命地跑。她的头发又蓬又乱,那件被撕破的胸衣拖挂在两腿之间,随着她那飞快迈动的双腿在扑扑飘动。
路上出现一个农村妇女(玛格里特·西克德尼耶)。罗丝一看到她,就泣不成声地向她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这时又来了两个女人(一个是蓬蒂尔夫人,另一个是巴朱夫人)。这三位女人听到罗丝的自诉都感到惊诧不已,她们把她带到了一座房子里,给她补好了衣服。她们看到“她后背到臀部”都是血淋淋的口子。她们用薰衣草水给她洗伤口,接着,陪着她来到税收检察官的家里。那检察官让她们去夏尔·朗贝的府邸,他是阿尔克伊的刑事执行官。朗贝的夫人玛丽-路易斯·茹埃特接待了她们。罗丝·凯勒再次诉说她的不幸遭遇,可那个软心肠的女人听到一半就难受得听不下去了。
可是,刑事执行官已外出,于是那位夫人派人去请武警队长杰森·拉贝纳尔戴尔。夜晚8点,那位警察队长到了。他先记下了罗丝的证词,接着让外科医生皮尔-保罗·勒孔特给她验伤。医生的检查报告很快就出来了:“整个臀部和部分背部都是鞭打的伤痕和刀口,脊骨也有内伤。”根据医生的看法,损伤是由“一种硬物和锋利的器具造成的”。他还发现“一些伤口残留着蜡”。朗贝夫人让她的邻居带这位可怜的女人去睡觉。那个邻居给了她一条被子,让她睡在他家的牲口棚里。两天后,朗贝夫人才让她住到了她家里。
那位萨德侯爵当晚6点就向他的管家告别,离开阿尔克伊,回到了在巴黎新卢森堡街的府邸。
赔偿
阿尔克伊的警察正忙于调查此案,而蒙特勒伊一家则乱作一团。是多纳西安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事了?还是巴黎地区宪兵司令已把这消息透露给了蒙特勒伊先生?无论如何,蒙特勒伊一家都已行动起来,准备应战。院长夫人这次也像平时一样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决心尽一切可能来保护自己女儿的名誉。当然,眼下的形势非常严峻,但尚未到绝望的程度。蒙特勒伊夫人马上采取积极措施。
第一步就是设法得到国王陛下的特许,这样她的女婿就不会受到普通的刑事体系的惩罚。要实现这个目的,蒙特勒伊夫人需要丈夫的帮助。平常办事拖拖拉拉的蒙特勒伊先生这次立即振作起来,他马上调动了他那些最有影响的朋友。第二步就是要说服罗丝·凯勒撤回她的指控。院长夫人在4月7日召来了两位可信赖的顾问,一位是马特里·索耶律师,另一位是安布勒神父,他过去是多纳西安的家庭教师,现在仍是这家人的亲密朋友。召他俩来干什么?她是要他们引诱那个女人放弃指控。这家人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只要她愿意收回她的指控。关键是要马上行动。时间不等人。
这两个人立即坐上马车,向阿尔克伊飞驰而去。罗丝·凯勒还在那里卧病不起。他们见到了她,可她只能躺在床上见他俩,她说自己还无法坐起来,“而且今后一辈子也无法挣钱糊口了”。
索耶问她要多少钱才愿意收回指控。她报了一个价:三千里弗尔,一分也不能少。索耶一听吓了一跳。三千里弗尔?这数目可不小,简直已够得上一笔小财产。她就是能赢这场官司,法庭也不会判给她这么多的赔偿金。律师提出一个个建议,可凯勒夫人一个个予以拒绝。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三千里弗尔,要么答应,要么走人。律师和神父看到无法动摇这个女人的决心,便退了出去,做了一次简短的商议。索耶回来后,向她出价一千八百里弗尔。可她还是一口回绝。那两个男人又商讨了一番。最后,她愿意做些让步,但至少不得少于二千四百里弗尔。这两位还是觉得这个价实在太高,便打道回府,去向院长夫人汇报。
院长夫人叫他们马上回阿尔克伊,不管是什么价,都要把此事解决掉。当他俩回到朗贝的府邸时,却看到她坐在那儿与几个当地的妇女在闲聊。“显然你并没像你自己说的那样病得坐不起来,”律师说,“你很快就能恢复健康。”终于,他们当着众人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协议规定,受害者得到二千四百里弗尔的赔偿金,外加七个金币“用以支付医疗费”。
替罪羊
索穆尔城堡的大门已在这位囚徒的身后关上。可这个案子却引起了议会的一阵喧闹。1768年4月15日,在议会的司法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一个成员对他的同事发表演说,要求谴责“在阿尔克伊发生的一件令人恐怖的罪行”。他谈到了罪行的一些详细内容。经过商议,司法委员会下令立即召总检察长来议会陈述此案的事实和审理过程。随后几天里,议会下令地方法庭收回此案的审判结果。巴黎的司法机关接手了这个案子,经过几天的调查取证,巴黎司法部发出了逮捕令。
这一来,蒙特勒伊夫人的所有努力都已化为泡影:阿尔克伊的事已被公开,丑闻已不可避免。那位让议会做出这个决定的正是议长夏尔-奥古斯蒂·德·莫普。这次他抓住了机会,好好报复一下他的劲敌蒙科迪尔·德·蒙特勒伊。这消息在公众中引起了极大的愤怒,也让蒙特勒伊一家惊得手足无措。虽然国王的旨令可以使多纳西安不受普通法律的惩治,也就是说多纳西安的命运取决于国王的意愿,可是一旦巴黎议会参与此案,那最糟的事也可能会发生。
作者本人并不想为萨德侯爵开脱罪名,或降低此罪的严重程度。萨德过去的传记作家如莫里斯·海涅,曾把阿尔克伊发生的事说成不过是“掴 *** ”而已,而另一位传记作家吉尔贝特·莱利则说此事出自于“非实质性的犯罪本性”。我们应该承认,不管萨德内心受到什么样的力量的驱动,他鞭挞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妇女就是犯下了卑鄙的罪行。如果他在书里描写这些事,即使比他的实际行为残酷一百倍,他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只是把自己的想象和内心的欲望化为文学作品。但他无权以实际行动对别人宣泄他的这种欲望。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里,贵族成员做出这样的事通常都只被认为犯了小节上的过错。那些贵族大人每天都殴打平民百姓,有时为钱,有时不为钱,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一种心理欲望,谁也不会为此讨个公道。出身贵族就有这种不公平的优越。我们还要记住,那个时代,教育者也常常用鞭子或尺子来教育那些孩子,以免他们被宠坏。而那些贵族自己小时候也曾在学校里尝过鞭子的滋味。而且,鞭挞还有宗教的意义,修道院的修士还在用鞭子来惩罚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出于淫欲的目的,鞭挞在那时也不像今天那样是一种重罪。社会的进步和对人的尊重的提高,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这种事情的态度。
此外, *** 成了当时一种独特的群体。18世纪的 *** 对待一位被供养的高级 *** 或 *** 一般较为尊重,可他们对待那些低级卖 *** 就不一样了。 *** 的含义就是出卖肉体。在萨德侯爵看来,罗丝·凯勒只不过是个街头 *** 而已,他自然就会毫不犹豫地尽兴利用她的肉体。她不就是用她的肉体来换钱的吗?“只有在伦敦和巴黎这些可耻的女人才会得到这种支持。”萨德后来在书里这样写道,“如果她们在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或华沙向法庭投诉,法官就会问她们嫖客有没有付钱给她们。如没付,法庭就会叫嫖客如数付钱。但如果,她们只是抱怨自己受到虐待,那法官就会叫她们别在此无理取闹,不然就把她们关起来。去干别的去,法官会对她们说,如果你们喜欢干这一行,那就忍着点。”
令我们惊讶的是,萨德不仅仅有时鄙视普通 *** ,而是始终对她们表示憎恶。他对警察总长萨蒂纳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因为他过于重视这些可耻的女人。萨德认为警察不应该关心她们。“一个男人如果看上了一个 *** 的 *** ,那他要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什么不光彩的事都能想得出来。这道理很简单:她们的 *** 要花钱,而我们的 *** 不用钱。我出狱后,一定得找警察保护我。我像 *** 一样也有 *** ,如果谁对我的 *** 发生兴趣,那我可就喜不自胜了。”
如果议会对阿尔克伊的事件产生兴趣,这种关心与其说是与罪行本身有关,还不如说对罪犯个人,尤其与他的贵族头衔有关。当时的法国中央 *** 的影响力已受到削弱, *** 不得不开始重视公众的意见,公众意见已成为一种新的力量。当时,公众对法庭常常宽容地处理甚至容忍贵族的性犯罪感到愤愤不平,普通百姓不愿再看到贵族罪犯逍遥法外,因此他们要树起一个贵族受到法律惩治的榜样。于是,萨德侯爵就成了这样一头现成的替罪羊。圣日尔曼夫人抓住了当时形势的实质,她因此更为她亲爱的“孩子”感到害怕。“现在,他成了公众愤怒的牺牲品。”她在给神父的信里说,“弗龙萨克爵士的案子及其他人的案子都一起落在他的身上。在过去的十年里,宫廷的贵族犯下的那些事可怕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些事都是明摆着的。现在公众要为此举行大抗议,或者他们是这么说的。”
显然,这时需要一头替罪羊。但为什么是多纳西安·德·萨德,而不是别的人呢?我们可以想出几条理由。首先,萨德从来不否认他有这种癖好。事实上,他还出于一种挑战心理,有意表现自己的这种癖好。他常常在警察的鼻子底下干这种事,警察也清楚他这些“战功”。其次,是莫普个人的对萨德的敌意,他在幕后积极活动,以让他的劲敌的女婿出丑。无疑,他的阴谋活动对萨德落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个似乎不起眼的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位身为巴黎司法委员会主席的路易-保罗·皮农在那个阿尔克伊有一幢乡间别墅,那天他也恰好住在那里。据一位名叫哈代的书商说,他听到那事时,“气得不得了”。
不过,还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以前的传记作者都曾忽视,那就是,侯爵的父亲与路易十五朝廷结下的宿怨。老一辈的人当时对法国派往德国科隆的这位大使颇有微词,而那位老萨德伯爵却不知天高地厚说起国王的情妇的坏话,还常常对国王的部长和大臣表现出轻蔑的态度,而他自己放荡不羁的行为更招致别人的非议(他被人看成是个不知羞耻、无可救药的浪子)——这一切可没成为古老的历史,那些人对这些仍记忆犹新。即使国王本人不会把老萨德的罪责归咎于他的儿子,可那些仍在朝廷当权的人却不会这么宽宏大度。虽然路易十五不会怎么在意多纳西安不愿向宫廷表示敬意,多纳西安在国王出席他的结婚契约协定仪式时却没有到场,他甚至不愿接受与国王同乘一辆马车的荣誉。国王可以不计较这些,可别的人却不会忘记。
海涅和莱利都认为萨德侯爵在这段时间有许多强大的庇护人,可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多纳西安一辈子都是个独来独往的人,既没朋友,也无同盟,或可依靠的社会关系。他不属于任何派别或小团体,一直孑然一人,即使在寻欢作乐时,也一样。他与弗龙萨克、萨伯朗、若古以及当时其他的一些 *** 不一样,他不喜欢群体 *** 活动。虽然他有时让他的仆人跟他出去,或参与他的活动,但他通常没有与人一起做那些龌龊事的习惯。
在当时的那种社会,庇护人和亲戚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而萨德却是一个孤独的人物。虽然他自诩与孔代家族关系密切,可他们自己名声太坏,而有点自身难保。他越宣称与那个家族的关系,就越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孔代亲王家族与国王有血缘关系,别人拿那一家人没办法,于是,他们就会更渴望拿那家人的走狗来开刀。早在1765年,萨德伯爵的一个老朋友弗兰克夫人就曾说道:“多纳西安今天的那些关系似乎没用了,他几乎没花力气去维持这些关系。”
从社会上说,他像他父亲一样,或许正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成了贵族圈子的外缘人物。虽然他在自己的领地里仍扮演封建领主的角色,可在巴黎他几乎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他娶了一个新贵的女儿为妻,也不能怎么恢复他的地位,因为照老话说,“只有公猪为母猪戴上贵族的头衔”,找个贵族的老婆可不能让丈夫得到贵族的身份。这样,当局在公众的压力下,面对不得不把一个贵族投给“狼群”的形势时,就自然选准了多纳西安。把多纳西安推出去,就不会面临有一个家族或强大的联盟站出来要把他夺回去的危险,就不会有谁会说他属于一个古老的家族或他的祖先立过赫赫战功,而可以让他免受法律的惩罚。一个脱离自己的社会环境的人,一个不与自己的家族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失去荣誉,又不能给别人任何回报的人,这样的人自然就会被抛弃。在他的困境中,多纳西安唯一的同盟者就是国王本人。国王下的那道特别令使多纳西安免受普通法律的惩罚。此时,议会又要让司法机构重新审理此案,他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国王的仁慈了。
(郑达华、徐宁燕译)
【赏析】
萨德是谁?谁是萨德?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人曾经随心所欲,张狂一世,离去时却希望泥土填平他的坟墓,野草淹没他的踪迹。然而,他的身影始终在酷刑室里游荡,他的声音也常常在暗夜里窃窃私语。作为邪恶的化身, *** 待的始祖,生前死后,他都是谜一般的令人恐惧战栗的神奇人物。那么,谁来揭开他蛊惑人心的神秘面纱,谁能走进他那幽暗的内心世界?法国博学的历史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传记作家莫里斯·勒韦尔为我们带来了惊喜。
勒韦尔熟稔于17、18世纪法国的历史和文学,特别是这一时期的 *** 文学。对于传主萨德,勒韦尔更是用心良苦,《萨德大传》这部著作正是他长期不懈研究的结晶。立足于萨德家族庞杂的历史档案,经过细致的历史考证和文本校阅,同时对比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勒韦尔为我们展现了萨德——这位极具争议的自由斗士、文学天才抑或罪人和魔鬼——的惊世骇俗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以及他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在勒韦尔看来,萨德之乖张变态,其来有自。他出自贵族名门,家人的娇纵与溺爱,形成了他的傲慢与反叛。而学校、军队乃至整个社会的淫雨霏霏、奢靡堕落,也成为他内心和笔下挥之不去的帷幔。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萨德这朵恶之花才能开得硕大畸形。18世纪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萨德恰好见证了那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历史剧变。他一生经历了路易十四的君主王朝、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共和,以及拿破仑的帝国时代,然而,在74年的人生岁月里,由于各种各样的 *** 和 *** 待罪行,由于那些蛊惑心灵的写作,萨德有27年是在监狱和精神病院度过的。不论是对于路易十四、罗伯斯庇尔,还是拿破仑,萨德都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罪人。他一生都为自己的 *** 冲动和写作冲动所驱使,行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之路上,他的行为令人瞠目结舌,他的作品更是颠覆纲常,深陷人性罪恶的深渊。
在1768年发生的轰动一时的阿尔克伊事件中(如文中选录),萨德可怕地向我们显露了他的邪恶冲动。尽管这只是萨德漫长的放荡生活、无数的 *** 待中的一个片断,但我们已经深深地领教到萨德的乖戾和残暴。勒韦尔用简洁平淡的语气叙述了萨德从诱拐到施虐的整个过程。恐吓、捆绑、鞭打、刀割、滴蜡,萨德对毫无自卫能力的弱女子罗丝·凯勒所犯下的每一个恶劣罪行都是难以饶恕的。不过,勒韦尔不是就事论事,他并没有对萨德的这些行为本身做过多的评价,他更想探讨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及其社会效应。所以,他极力把这个事件还原到当时整个的历史环境中去。
透过历史来理解萨德,同时借萨德来了解历史,正是作者的深意所在。勒韦尔指出,在当时的法国社会,贵族们如此这般的享乐 *** 不过是犯了小节上的过错,对于下等 *** 或者乡村姑娘的诱拐施虐更是习以为常。所谓的鞭打更是一种时尚,学校、修道院和妓院都为着不同目的进行着各式各样的鞭笞。萨德不过是无数恶棍中的一个,他的罪行每天都在巴黎的城堡或妓院里重复着。但是,权贵们的明争暗斗使得萨德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一方极力周旋企图掩盖其丑行,而另一方却希望他恶名远扬以报复宿敌。后者显然成功了,萨德从此成为公众愤怒的牺牲品和替罪羊,被视为贵族阶级腐败堕落的恐怖象征。
身兼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双重身份的勒韦尔,擅长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关联中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于萨德这样的人物,一般论者难免陷入非此即彼的片面观点之中,而勒韦尔的可贵在于他立论的平实公允。他没有一味地斥责萨德的邪恶,尽管他对于萨德的邪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也没有一味的赞叹萨德的才华,尽管他同样清醒地认识到萨德文学成就的不同寻常。
作为一个透过监狱的窗口来冷眼旁观的人,萨德另一个发泄欲望的渠道就是写作。尽管把内心的幻想和欲望转化为文字,比之于直接施虐于人看似要温和许多,但就其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损伤来说,借由书本所撒播的思想无疑更令人战栗,更蛊惑人心。萨德的作品,那些“连魔鬼也会被腐蚀的艺术”,一如它们的主人,常常落入被囚禁的境地。勒韦尔依据翔实的资料,不仅追溯了萨德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历史命运,还力图通过文本解读和理论诠释,进入萨德的灵魂深处。透过勒韦尔的解释,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萨德的作品虽然充斥着 *** 、谋杀、偷盗、侮辱、施虐、受虐等匪夷所思的性暴力,但他并不是仅仅停留于这些残忍和淫秽行为表面的 *** 作家。对萨德来说,性不过是一种工具,一条通道,他借此进入人性的最黑暗处,直面人性恶的极端。就此而言,萨德无疑是一位严肃的思想家。他挑战一切现成的规则与禁忌,揭露所有常识中的虚伪与荒谬,他把一种庸俗的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人类社会,甚至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对他而言,美德与善,所有人性中美好光明的一面,都不过是累赘。他甚至动摇了人在宇宙中的根本地位,在他那里,人类长久建构起来的文明与希望轰然坍塌。
勒韦尔的这部巨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记作品,而是一部论证严谨、功力深厚的研究性学术专著。作者旁征博引,文风优雅而不失犀利,堪称传记的典范。一方面,大量的征引、注释和评论,使传记本身信实可靠,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一系列细节、场景的渲染摹画保证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传主丰富鲜明的形象呼之欲出。历史性和文学性相得益彰,使这部作品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并荣获法国《读书》杂志年度最佳图书的殊荣。
(汪云霞)
⑥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电影
修女也疯狂2
不过我记得好象是黑人小女孩啊!
中文名称:修女也疯狂2
英文名称:Sister Act 2 Back In The Habit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93年
电影导演:比尔 杜克 (Bill Duke)
电影演员:乌比·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
詹姆斯·柯本 James Coburn
詹妮弗·洛芙·海维特 Jennifer Love Hewitt Kathy Najimy
玛吉·史密斯 Maggie Smith Monica Calhoun
比尔·杜克 Bill Duke Lauryn Hill
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
语言:英语
简介:德洛里斯现在已经是拉斯维加斯的一位红歌手。这时候,修女们前来请求她的帮助。原来,她们被调到一所社区教会学校去服务,孩子们的叛逆行为与教会式的古板教育之间产生了水火难容的矛盾。修道院院长希望德洛里斯能够来帮助她们。热心的德洛里斯答应了她们。
学校里的孩子们很难管教。他们恣意嬉闹,毫无忌惮,德洛里斯也免不了受到他们的捉弄,但她接手音乐班后,还是克服了不少的困难,使学生们逐渐开始理解和喜欢上她了。
就在这时,德洛里斯无意间发现,学校因为财政困难而面临着被关闭的命运。热情洋溢的德洛里斯开始使出了浑身解数。她领导孩子们成立了合唱团,并且热情地教导和训练他们,以参加州里的教会学校合唱比赛,取得荣誉使学校摆脱困境。
孩子们在学校的登台演出大获成功。他们终于来到了州里准备参加比赛。其他各个学校精彩的表演使孩子们大为沮丧,在德洛里斯的鼓励下,大家又重新恢复了信心。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德洛里斯的真正身份暴露了,多亏修道士们的大力帮忙,才使合唱团免遭失去资格的恶运。
孩子们的感人表现获得了一等奖。学校渡过了重大的生存危机。德洛里斯的热心帮助终于保住了修女和孩子们所热爱的学校。
音乐:由于是一部以音乐为主的电影,因此这张原声大碟就显得格外引人瞩目。
从Whoopi Goldberg到日后的HIP-HOP天后Lauryn Hill都在其中现声。
也不要忘记其他的演员,是不是觉得原版电影中其他演员的声音都这么熟悉,好像似曾相似似的。
不错,因为这些扮演嬷嬷阿修士的都是DISNEY动画片的配音演员。
毕竟,这部电影是DISNEY旗下的电影厂TOUCHSTONE出品阿。
DISNEY的配音员们应该个个都能歌善舞,不然为什么每部DISNEY的动画片都有这么好听的配乐呢。
除了这些,灵魂界教母Aretha Franklin 为电影演唱的主题曲Deeper Love也是值得推荐的经典。
电影原声的另一大卖点就是那些联唱的曲目,其中的那些片断几乎包含了美国近20年来所有的名曲。
从卡彭特的WAIT MR. POSTMAN到TINA TURNER的PROUD MARY到BLUE DRESS DEYIL.MONEY MONEY MONEY。甚至还有JANET JACKSON的WHAT DO YOU DONE FOR ME LATEIL。
⑦ 《十日谈》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十日谈》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1 彩色片 111分钟
意大利P.E.A.影片公司/法国联美影片公司/联邦德国阿耳忒弥斯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编导:彼埃尔·帕索里尼(根据薄伽丘《十日谈》改编) 摄影:托尼诺·德利·科利 主要演员:弗朗科·奇蒂(饰夏泼莱托) 尼内托·达沃利(饰安德鲁乔) 安杰拉·鲁切(饰佩罗内拉) 彼埃尔·帕索里尼(饰乔托徒弟,即画匠)
【剧情简介】
影片由8个故事组成。
(1)马贩安德鲁乔带了一袋钱从意大利中部城市贝鲁贾到南方的那不勒斯买马,因不善讨价还价,一匹马也没有买到。为表示买马的诚意,不时拿出钱袋摆弄,一个年轻姑娘走过,把他的一切全看在眼里。一个老太太原在马贩家当过女佣,即同他打招呼。马贩走后,姑娘便向老太太打听马贩的来历。到了傍晚,姑娘打发人去找马贩,说是城里一位贵夫人找他。安德鲁乔高兴万分,即按地址来找贵夫人。姑娘一见他来,热情迎接,一边抱着他喊“安德鲁乔”,一边伤心落泪,并把他迎进豪华的卧室。姑娘说,她是安德鲁乔的姐姐,他们的父亲原在巴勒莫,爱上她的母亲,生下她后,父亲抛下母女回到贝鲁贾。今天有幸见到弟弟,非常高兴。说完又哭。马贩见她说得天衣无缝,便信以为真,异常亲热。谈至深夜,她让他在自己卧室安歇。安德鲁乔送走姑娘,便把钱袋放下,脱衣上床。这时,他想先方便一下再睡,便问旁边的男童,小便的便桶在哪里。男童指着旁边的门说:“进去吧。”马贩推门进去,一脚踩在架空的木板上,一下掉进了楼外的阴沟。男童高兴地将马贩的钱袋收起。安德鲁乔挣扎出来,翻过墙爬上楼梯去敲姑娘的门,半天无人答应,却把众邻居敲醒,挨了一通臭骂,只得垂头丧气地走开。正走时见两个人持灯走来,吓得赶紧躲开,但仍被两人看见,只得说了实话。两人说,亏得他掉了下来,不然会被那家人杀害。两人又告诉他,大主教刚死,手上的红宝石戒指价值连城,要他一起去偷。两人要他先把身上的臭泥洗净,刚用绳子把他系到井下,两个巡丁来喝水,两贼被吓跑。巡丁拉着井绳,以为是一桶水,却见是一个活人,吓得掉头即跑,安德鲁乔抓住井沿爬了上来。安德鲁乔又找到那两个窃贼,一起去盗墓。三人撬起石板,两贼命安德鲁乔钻进石棺。他进去后先把红宝石戒指捋下来戴在自己手上,只把些衣物之类抛出来,佯称找不到戒指。两贼一下把支撑石板的木棍抽掉,把他关进了石棺。安德鲁乔正着急时,又一伙窃贼来盗墓,几个人掀起石板,一个神甫伸腿要进石棺,安德鲁乔抓住他的腿爬了出来,把一伙盗墓的神甫们吓得四散逃开。安德鲁乔得了戒指,来到市场,又顺手牵羊,偷了些别人的钱,高兴而去。
(2) 一个年轻修士离开自己的小屋,在修道院外闲逛,看到一个姑娘正在采摘花草,两人便攀谈起来。在修士的勾引之下,姑娘随他来到他的小屋。两人正在 *** 时,正好院长走过,听见动静,从门缝偷看,看了个一清二楚。院长走开,准备把小修士叫去训斥。这小修士虽在兴头上,却也听到屋外有动静,一看正好看到院长离开他这小屋的背影,知道院长已看到了他干的好事、他想了一下,便想出个圈套,让院长无法惩罚他。这小修士告诉姑娘,千万不要离开,免得让人看到,他去想想办法,等他回来再走。修士锁了房门,来到院长面前,说是砍的柴未全部弄回,现在要去搬回来,按规矩把房门钥匙交给院长。院长随即来到小修士房里,开门进去,把姑娘吓坏。院长赶紧安慰姑娘,但他一见姑娘如此漂亮,不禁也冲动起来,也同姑娘云雨一番。或许是可怜姑娘娇小,这院长让她爬在他的肚子上 *** 。那小修士并未去搬柴,却躲在房外偷看。院长走出房来,派人把小修士叫来,准备训斥后关起来,但小修士却回答说,他进院后学了不少东西,却尚未学过在女人身体下面苦修的功夫。院长知道话里有话,只得饶恕了小修士。
(3)一家女修道院雇了一个园丁,但他干了一段时间后嫌工钱少,修女们难侍候,回到家乡,同乡马塞托听了他的叙述,便假装哑巴,前往女修道院当园丁。他在园子里干活时,平日寂寞难忍的修女们即来同他逗趣,他只是埋头干活,毫无反应。一天,两修女当着他的面议论说,进了修道院像关进了笼子,听说男女之间的那种事其乐无比,想同这个园丁一试。其中一个即躺在地上,让园丁过来,第二个看了,也同园丁试起来。这时,整个修道院的窗口都探出修女们的头来,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所有8个修女都轮流来找这园丁 *** 。一天,女院长见这园丁在树下睡觉,微风吹开“哑巴”的衣服,女院长见到园丁的肉体,也动了凡心,把“哑巴”拉到自己房里尽情作乐。“哑巴”应付不了全院9个女人,一天同院长 *** 时不觉张口说起话来:向院长求情。这时,院长大叫:“奇迹,奇迹!”爬起来亲自去敲钟,集合众修女,说是院里出了奇迹,竟使“哑巴”说了话。众修女拥上前来,抚摸这“哑巴”。此后,“哑巴”轮流到修女们房里 *** ,大家皆大欢喜。
(4)一个穷人的妻子名叫佩罗内拉,同邻居通奸,两人正在 *** 时穷人刚下地归来,未进门即大喊妻子,佩罗内拉赶忙把情夫藏到一个大酒桶里。丈夫进门后说想把这桶卖掉,妻子说她已卖掉,买主正在桶里查看。情夫听得清清楚楚,即从桶里跳出,说桶里不干净,刮净后即买。丈夫跳进桶里刮起来,妻子爬在桶沿指挥,情夫即在桶外站着同她又做起爱来。
(5)夏泼莱托本是个无恶不作的歹徒,外出收欠款时住在两个同乡家,这是放高利贷的两兄弟。夏泼莱托突然病入膏肓。两兄弟议论说,如这歹徒不肯忏悔,尸体只能扔掉,因为任何教堂都不肯收留,如真这样,当地人会借此机会把这两兄弟也抢劫一空。夏泼莱托悄悄听到了,要他们放心,请一最有声望的圣洁神甫来即可。神甫来后,夏泼莱托编了一大套谎言,而罪孽只不过是说过母亲的坏话。神甫信以为真,把他捧为圣徒,要众人效仿。
(6)(乔托的徒弟等一伙画匠来到一教堂,搭起脚手架,要在教堂墙上作画。)
教堂外,市场上热闹非凡,很多人抬着些缺腿少臂的残疾人来到教堂,说是一个德国信徒死后成圣,残疾人摸其尸体即可痊愈。林间,理查多同他的女友谈得火热。为同他幽会,姑娘向父母要求到阁楼去睡,得到许可。理查多从屋顶爬来与姑娘同睡。天将亮时父亲来看女儿睡得如何,拉开门帘见女儿同小伙相拥而眠。父亲叫老伴来,母亲正想发作,老父忙制止,叫醒两个年轻人,要他们当场成婚。
(7)墨西拿城姑娘莉莎贝塔与罗伦佐相爱,被其兄见到,他又叫来两兄弟,三人竟将罗伦佐杀死。姑娘多日不见恋人。十分苦恼,问其兄长,答称不知。一夜,姑娘梦到罗伦佐,说他被三兄弟杀死,尸体埋在野外。第二天,姑娘带女仆到梦中所示地点去找,果然掘出罗伦佐尸体。姑娘把恋人的头取下,回家埋入花盆,盆中再种上鲜花,放在窗台,日夜守护。
(8)一名老神甫同一个小贩骑马同行,到了小贩家,夫妇热情款待神甫。小贩仅一间房,邻居又正在举行婚礼,无处可借宿。神甫说,不必急,他可在马厩过夜,高兴时他甚至能把他的母马变成女人陪伴他。小贩妻子听了,要求神甫把她变成母马,好帮她丈夫贩运赚钱。夫妇再三请求,神甫答应,但有一条:不许插话。神甫命女人 *** 躺下,他即在她全身抚摸,口中念念有词,最后掏出他的宝物,从女人两腿间插了进去,说这就是马的尾巴。在旁掌灯的丈夫看清原是与他的老婆 *** ,大叫“不干,不干!”神甫正色说,一切都给这丈夫的大叫破坏了。
(乔托的徒弟梦见圣母,同时梦到,将要画成的壁画原就是莉莎贝塔窗口的那盆花。他立即叫醒大家去画。画终于成功,大家喝酒庆贺,乔托的徒弟喃喃自语:“只有在梦中才显得那么好的画,为什么要画出来呢?”
【鉴赏】
这部影片是根据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薄伽丘的《十日谈》改编的。《十日谈》写的是1348年黑热病流行,10名青年男女乡间避难时,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的主线是人文主义思想,批判了天主教会,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要求摆脱中世纪教会的宗教束缚的要求。这些故事还歌颂了现世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颂扬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和金钱关系的羁绊,谋求幸福的斗争。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被誉为同但丁的《神曲》并驾齐驱的“人曲”,以文学的形式向主宰欧洲精神世界长达千年的天主教会发出了有力的挑战,吹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号角。这部作品也成为一部传颂不朽的世界古典文学名著。
帕索里尼的这部影片仅仅选择了这100个故事中的8个,但充分体现了原作对教会的尖锐批判精神,揭露了教士们的奸诈、伪善和教会腐朽黑暗的内幕,不仅剥掉了教士僧侣们道貌岸然的外衣,而且揭露了教会将腐朽树为神奇的西洋镜,进而暗示了所谓圣徒、所谓神的奇迹,只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把戏,教会的本质暴露无遗。影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重点是夏泼莱托的故事,第二部分以画匠在教堂作画把几个故事串连起来。在第一部分,夏泼莱托的故事最能说明教会是如何欺骗群众、最能暴露教会内幕的一个典型事例。夏泼莱托本来是个无恶不作的歹徒,在他临死时,借住在其家的两兄弟的议论,从侧面说明了这个家伙一生有多大的罪恶,而下这结论的是两个高利贷者,而不是虔诚的宗教徒,连这样手辣心狠的两个人都认为是这样,足见其罪孽的深重了。可是,夏泼莱托并不着急,这个恶棍自有恶棍对教会的看法,他胸有成竹。老实人在骗术面前往往很容易受骗,而恶棍对付骗术则常常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他叫两兄弟请来当地最有声望的圣洁神甫,他要忏悔,以求得天主的赦免。神甫一到,他主动出击,说是尽管住在高利贷者家里,有这样的人作朋友,但他从未干过重利盘剥的勾当,而是将作生意赚来的钱分一半周济穷人。在神甫问他有没有委屈过别人时,他的回答是:有这样的念头的话,难道天主还能容忍我吗?这样一来,那“圣洁的神甫”便对他肃然起敬了。问他作为商人有没有骗过人时,他的回答竟十分干脆:“骗过。”但他编造的事实却是,一个人赊购了他的布,一年后才来还钱,他当场没有数,后来才发现多了4文钱,等了一年也未见有人来找,就把这4文钱施舍给了穷人。这种连小孩子都骗不了的编造,不仅骗了最有声望的“圣洁神甫”,而且使这神甫对他肃然起敬。讲了这类无稽之谈后,这歹徒依然叹息不止,追问之下才说,他还有一个大罪:说过母亲的坏话。就这样,一个歹徒,略施小计,把“最有声望的圣洁神甫”彻底蒙住了,说明这神甫不过是个 *** 而已。神甫在大受感动之余,将信徒们召来,慷慨激昂地列数夏泼莱托的模范行为,指着鼻子骂信徒们如何不如这位“虔诚的信徒”。最后,大肆张扬,把夏泼莱托的尸体裹上白布,尊为“圣徒”,要众人顶礼膜拜。看了这些,教人不觉叹道:呜乎,历史上多少圣徒原来是这样被教会捧起来的。教会为“圣徒”们披上的神秘面纱给扯了个粉碎。这故事让观众看到,一个毫无宗教顾忌的坏蛋,愚弄了圣洁的神甫,而更深刻的含义还在于,从教会方面来说,要捧出一个所谓“圣徒”是根本无需看他一生一世都干了些什么的,是真正的圣徒也好,名副其实的歹徒也罢,对教会来说反正是一回事,只要借助他能欺骗群众、能煽动起宗教狂热的迷信就够了。评论界一般认为,这是原著中最富思想性的故事之一,帕索里尼也正是把这一故事当作了影片第一部分的压轴戏。
在第二个故事中,小修士犯了色戒,自知会受罚,他设了个圈套,院长果然中计,因为他见到姑娘后也不能自禁,照样犯了色戒,对小修士的惩罚只能不了了之。在修道院里,原来大家都是一路货色,所谓清规戒律,也原本是一纸空文。第三个故事中女院长和8个修女干的是一样的勾当,甚至大家能公开同“哑巴” *** 。在“哑巴”向女院长求情时,女院长竟情不自禁地大喊“奇迹,奇迹!”在她看来,是天主使这“哑巴”开了口,因之可以同这个男人长期公开 *** 了。众修女拥到“哑巴”周围,伸手触摸他,以获取天主神迹的恩惠。观众看到这里,也会叹道:奇迹,原来这就是神的奇迹!在第六个故事的开头,观众又看到了另一场教会造出来的“奇迹”:一个虔诚的德国教徒死了,摸了他的尸体,“奇迹”就会出现,有病的去病,无病的免灾。于是人们纷纷将那些病残之躯拖了来。观众看了女修道院的“奇迹”之后再看这一场面,头脑中不能不生出两个字来:闹剧。值得一提的是,原作的这一段是一个单独的故事,三个外地人也挤了进去,其中一人装成残疾,摸了尸体后手指当即伸直。偏偏这一把戏被一同乡看到,当场揭穿,这一恶作剧引起众怒,三个外地人求助当地官员才得以解脱。影片未写这三个外地人的介入,更浓缩了反教会的主题。
在揭露教会的同时,影片自然要揭露僧侣教士们的虚伪、奸诈,这样一些人构成的那个王国究竟如何,自然可想而知。在第一个故事中,大主教死后带走的是价值连城的红宝石戒指,这令人想起我国的封建帝王,这主教生前的生活如何,不言自明。而前往盗墓的不是别人,就是知情的神甫们。如果这些只是从侧面着笔来描写神职人员的话,那么,最后一个故事则是正面描写了神甫的奸诈与荒淫。当神甫来到小贩家时,他完全看出了女主人的贪婪无知和男主人的愚蠢。于是便准备施其奸计,先是装作清高,佯称住马厩即可,然后又说可将母马变成姑娘,其实是在挑逗。女主人求他时,他还要推三托四,这样才好施展其奸。最后说插尾巴最难,不许男主人插话,足见其奸诈。在他实际与女主人 *** 之际,男主人大叫不干,神甫早已满足了他的 *** ,还把“奇迹”不成的责任推到了男主人身上。这就是道貌岸然的神甫们的真正嘴脸。
影片像原著一样批判了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禁欲是天主教教义的核心,教会要人们对天堂幸福抱有幻想,这就需要在现世忍受,禁欲苦修。影片以男女两修道院的事实说明,禁欲是虚伪的,也是不可能的。女修道院长大喊“奇迹”后,同“哑巴” *** 成了公开的事,禁欲成了纵欲,这就揭露了教会宣扬禁欲的内幕:要别人禁欲,在教会内是纵欲。
薄伽丘在批判禁欲主义时高举的是人性的大旗,人性突出地表现在爱情上。影片选择了两个爱情故事,都显得有声有色,一个是皆大欢喜的结尾,一个是悲剧式结局,但这悲剧也悲得很美。爱情的力量鼓舞着姑娘,姑娘的爱情培育出的是美丽的鲜花。帕索里尼还加上了画匠作梦这个原著中没有的情节,使他在教堂画出的就是这一鲜花,最后结尾时的喃喃自语也点出了梦中的美景才是真正的美景,歌颂了爱情之美。
帕索里尼的这部影片是他的“生命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坎特伯雷故事》和《一千零一夜》)。在这部影片中,也确实有一些裸体、 *** 的镜头,但这些镜头都同神职人员有关,而像莉莎贝塔等普通人的爱情则是含蓄的,画面是“干净的”。影片不是在宣扬低级趣味,而是在同教会进行斗争。在影片描写的14世纪,封建宗教占据着全面统治地位,它对人民实行着无孔不入的精神统治。薄伽丘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就必然把矛头指向教会。在600多年后的今天,对教会的批判和揭露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在作为左派导演的帕索里尼心目中,这也是应当承担的义务。
帕索里尼是意大利著名作家、诗人、政治家和电影艺术家。从60年代初拍摄的《迷惘的一代》、《罗马妈妈》等新现实主义式影片到70年代摄制的“生命三部曲”,显示出他的思想和电影创作都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变化过程。他在后期认为,严重的问题不是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是“绝对的、不可逆转的、全面的一体化”,即人人都要对现代社会的问题负责,批判现实没有多大意义,唯一可能的是过去的故事。他认为过去的故事像灰烬中的余火,这余火可以引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十日谈》就是这样拍出来的。他在影片中选择的8个故事都发生在那不勒斯和南方(《十日谈》中的故事多发生在佛罗伦萨),他要描绘很有特色的南方生活。第一个故事和第四个故事描写的就是那不勒斯的情景,坑蒙拐骗、盗窃、偷情等等,构成当时那不勒斯社会生活的特色。而这些东西到现在并没有多大变化。帕索里尼正是要以这一问题来引起人们的思索和不满。但是,正是导演在选择原著中的故事时只局限于发生在南方的故事,一般认为更具有战斗力和批判意义的那些故事,只因不是发生在南方而未被选中,削弱了影片批判教会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