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外大片 > 法国电影讲电梯女工

法国电影讲电梯女工

发布时间:2024-04-09 03:19:05

A. 请推荐冷门好电影,自认为是影迷的进来交流。。。。。200分打底~不够再加

《梦之安魂曲》2000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的该片,改编自小胡伯特·塞尔比的小说,描述了一群人的奢瘾窘相——毒品、违禁药,咖(网络)啡因还有梦想。那些直抵人心的“凛冽”画面有着非一般的震撼力,你最好小心你的肠胃。本片唯一积极的影响,就是悲惨的结尾可以使其位列反对毒品的宣传之中。虽然影片中有很多激(网络)情戏的桥段,但是导演阿罗诺夫斯基可不单单是想让观众感到享受,他对角色内心执着的探求将影片的灵魂完全聚拢起来,然后,你就知道了什么叫震撼,极大的震撼,以至于难以再经历第二次。

《当风吹起的时候》1986

这个看上去温情脉脉的动画片讲述了一对农村夫妇的故事,他们为了躲避战争中即将发生的核爆炸,自己修建了一栋庇护所,但最终不知不觉地死于核辐射的毒害之下,最终从个人的层面上剖析了战争对于社会和人造成的损害。故事里的老爷爷接受ZF告诉他的一切,相信现在就是天下太平,怎么会有核辐射?根本看不见也闻不到的东西。就这样,在谎言之中一对老夫妇平静安详地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既没有因为生死感到不安,也没有受到战火的牵连。其中最悲惨的一段,也许就该说是他们认为核战争本就跟二战没有什么区别了。以为二战的时候死不了,就能撑过任何一次的战争。

《黑暗中的舞者》2000

从1996年的《破浪而出》之后,导演拉斯·冯·提尔就完全放弃了类型片一贯的精细美好,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形式对于他来讲,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破浪而出》《狗镇》《黑暗中的舞者》甚至还有那部并非十分成功的《曼德勒》,讲述的都是女性的故事,同为故事中主角的她们,都做出了有意义但没有好结果的选择。她们都希望去帮助别人,但因为身单力薄,总会被经济、性别还有情感等等的原因,最终将自己束缚。而她们周围的人,甚至都会难为她们,要其放弃自身的名誉或身份来接受那些卑微的恩惠。《黑暗中的舞者》与其它几部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但由于比约克的出演使得本片的痛苦感尤为强烈。她将一个移民工厂女工的痛苦呻吟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步步讲述了她为儿子攒钱医治眼疾而自己却在迅速走向失明的命运。拉斯·冯·提尔按照剧本中每一个悲惨的情节点来规划故事的节奏,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最大化地将比约克的悲惨和善良传递出去。最终能够打动人心,也是因为很好地控制了每一个即将成真的希望都能在最绚烂之前的一瞬间化为乌有。但即便是充斥了悲惨的情节、令人心碎的音乐和比约克无可替代的表演,《黑暗中的舞者》仍旧可以被称为一部“美好的”电影。
《病者:鲍勃·弗拉纳根的生命与死亡,超级性受虐狂》1997

鲍勃·弗拉纳根43岁死于囊状纤维瘤,他是一位表演艺术家,但他的表演却全是关于施、受虐狂的展现,单就这一条就足够吓跑一大半的观众了。但他在科比·迪克这部纪录片中惊人的表演和因此给纪录片界带来的震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电影中,作为检验自己身体极限的一种方式,弗拉纳根经常用一些很极端的方法来试探疼痛的极限,甚至还会用针刺穿自己的阴(网络)茎。对于这样的电影,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想看,更不要提再看上第二遍了,但此片仍旧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弗拉纳根本人的幽默感,并展现了他在遭遇伤病时期的果敢精神。

《切勿吞食》1997

加里·奥德曼曾经公开表示,他之所以会出演《空军一号》一类片中的狗屎角色,就是因为好莱坞的丰厚薪水能够让他有能力拍自己的电影。虽然时至今日,他自编自导的影片只有《切勿吞食》这一部,但却已经有了匹敌迈克·李的阴郁风采。和《不可撤消》一样,片中集中了毒品、强奸、暴力等等极端因素,但故事的发展靠的不是经典的“矛盾冲突”,而是由伦敦南部上班族的生活琐碎,瘾君子与酒鬼的生活状态杂乱拼凑在一起后慢慢完成的。其中充斥着多重口音,理解上也许会有困难,无论如何,情节让人如此筋疲力尽的电影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反复观看。
《永远的莉莉亚》2002

在《永远的莉莉亚》之前,导演兼编剧瑞典人鲁卡斯·穆迪森就拍摄了《同一屋檐下》,讲述了一群瑞典青年用混乱不堪的形式追寻自由的故事。而之后的《永远的莉莉亚》也无非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延续着这样的故事,探讨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有奥莎娜·阿金什那的出色表演和努力向幸福靠近的主题音乐,《永远的莉莉亚》还是让观众看到了事情赋予希望的一面,但期间穿插的悲惨桥段在脑海中缓缓淡去时仍具有的杀伤力还是让人没有力量再看上第二遍。
《切肤之爱》1999

“再深,再深,再深,再深……”,惊悚大师三池崇史的电影有历数不尽的标志性桥段,《杀手阿一》《拜访者Q》都是追逐日本Cult电影的影迷必看的经典。但更早的《切肤之痛》仍被广泛认可为他最出色的作品,由角色本身性格特征导致的矛盾冲突不可抑止地接连上演,让人对一波波恐惧应接不暇。影片的前半部分可能会被误解为是一部质朴的情节剧,但随着男主角结识了年轻女子并轻言自己会一生一世爱她之后,事情的发展就急转直下了。这个年轻的女人并不像她表面看上去那样单纯,反倒是内心病态至极,她想尽办法用各种方式折磨这个男人,其中就包括那个著名的狭长针头。这样一个女性形象的诞生来自于导演对于社会批判的反思,将女性问题与性意味强烈的残忍举动关联了起来。

《圣女贞德受难记》1928

冯·提尔声称自己的电影很大程度上师承了同乡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特别是他在《圣女贞德受难记》里面的静默风格。这部著名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为自己的信仰承受无止尽折磨最终死去的故事,而之所以说这部电影让人难以忍受,并不是因为里面展现了很多贞德受刑的场面,或是来自Maria Falconetti著名的夸张出演,而是每次镜头对准她的脸时,你所看到的那些清晰的伤口。这种强烈的情感扰动是导演一手制造的,他要求完全抵(网络)制最基础的电影规则,摄影师必须构建180度的空间视觉效果。不仅如此,他还可以混淆了电影中人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联系,将推动故事前进的冲突全部淹没。由此产生的迷茫和强烈的感情混合在一起,着实将观众推向了极度的精神考验之中。

送你一句话:别把自己的品位看得多高尚,你既然提出这么刻薄的要求补充,就不是真心热爱电影,你可以无视别人的回答,但是不要以为我们都是冲着你的分数来的,好自为之吧

B. 寻找有女工人形象的经典电影!~!~!

1,朱莉与朱莉娅,电影《朱莉与朱莉娅》是由诺拉·艾芙隆执导的剧情片,梅丽尔·斯特里普、艾米·亚当斯领衔主演。《朱莉与朱莉娅》根据朱莉·鲍威尔著《美味关系:朱莉与朱莉娅》与朱莉亚·查尔德著《我的法兰西岁月》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曾在法国生活过的美国人朱莉·查尔德写了一本美食书,而隔代的美国女孩朱莉娅·鲍威尔根据她的书来逐一实践,并发表在博客上,结果开始拥有大批粉丝,也因此懂得人生意义的故事。
2,《大眼睛》,《大眼睛》由鬼才导演蒂姆·波顿执导,斯科特·亚历山大和拉里·卡拉斯泽斯基共同编剧,好莱坞女星艾米·亚当斯与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联袂主演,是一部筹备6年的传记片。
2015年,艾米·亚当斯凭借《大眼睛》获得第72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
3,《美国骗局》,电影《美国骗局》 由大卫·O·拉塞尔执导,由克里斯蒂安·贝尔、艾米·亚当斯、布莱德利·库珀、詹妮弗·劳伦斯等主演。
影片根据1981年的一个真实政治故事改编,骗术高手欧文·罗森菲尔德(克里斯蒂安·贝尔饰)被联邦探员里奇·狄茂森(布莱德利·库珀饰)逮捕,作为交换条件,他需要帮助FBI做一次卧底,潜入国会议员中参与一名名参议员的受贿案调查。除了以上两位女演员外,杰瑞米·雷纳饰演的是深陷腐败丑闻的新泽西州卡姆登市市长卡米·波利托 。
4,,曲线难题,2008年末,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老爷车》以黑马之势席卷全美票房之际,伊斯特伍德曾对外透露《老爷车》很可能是自己参与演出的最后一部电影。如今看来,这位现在81岁的好莱坞传奇要“食言”了。加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是亚特兰大勇士队的资深球探,然而近来他可够呛。上了年纪又有些视力衰退的他因此被认为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变化的市场,并被分配了最后一次招新任务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加斯的老板兼好友彼特(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 an 饰)有些不忍,便找来了加斯的女儿米琪(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帮忙一起完成这段任务旅程。然而这并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自从米琪六岁丧母后,父女俩的关系就不见得多好,不巧还搭上了对手球队的年轻球探约翰尼(贾斯汀·丁伯莱克 Justin Timberlake 饰),一路上的磕磕绊绊可不少。面对这堆难题,三人最后能否顺利渡过?
5,虐童疑云,本片改编自获得2005年普利策奖和托尼奖的著名百老汇话剧,讲述1964年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一所天主学校里,任职一所教会学校校长的老修女阿洛伊修斯(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怀疑曾有不良前科的神父林恩(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正在猥亵一名新转来的黑人学童唐纳德。面对校长的严厉指控,神父起初先是义正言辞地为自己辩护、但不久便渐露心虚。可是由于校长的怀疑毫无根据,更有坚信神父清白。
6,《美食祈祷和恋爱》是由瑞恩·墨菲导演,朱莉娅·罗伯茨 哈维尔·巴登 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一部爱情片。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小时候曾以为自己长大后会是儿女成群的妈妈。但在结婚后她才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到底女人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主人公在意大利、印度、印尼三个不同国度之间寻找自己——到意大利品尝美食,尽享感官的满足,在世上最好的比萨与美酒的陪伴下,灵魂就此再生。在印度,与瑜伽士的接触,洗涤了她混乱的身心。巴厘岛上,她寻得了身心的平衡。
的小修女(艾米·亚当斯饰)提出质疑,事件以教会安排神父升迁终止。

7,美味情缘,《美味情缘》 讲述的是一所餐厅的杰出主厨凯特(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饰)天生丽质,并且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对自己的手艺非常自信的她常常都坚持己见,老板只好强迫她去看心理医生。凯特的妹妹因车祸而逝世了,留下年幼的女儿祖需要凯特照顾,但是无论凯特怎么努力,祖还是与阿姨保持距离。后来餐厅新近雇用了副厨师长尼克,让凯特十全十美的天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俩之间的故事也因此展开。
8,,《女王》是由导演史蒂芬·弗里尔斯指导的,海伦·米伦和迈克尔·辛主演的政治历史电影,
9,《铁娘子》是一部讲述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传记电影,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影片以撒切尔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她对参政、竞选首相、马岛战争、下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穿插其间,用撒切尔的眼睛带领观众重温了上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该片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化妆奖。
10,《穿普拉达的女王》,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是根据劳伦·魏丝伯格(Lauren Weisberger)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大卫·弗兰科尔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联袂出演。影片讲述一个刚离开校门的女大学生进入了一家顶级时尚杂志社当主编助理的故事,她从初入职场的迷惑到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场与时尚的达人。
11,《成为简·奥斯汀》,影片《成为简·奥斯汀》是《傲慢与偏见》的原型,由朱利安·杰拉德执导,安妮·海瑟薇、詹姆斯·麦卡沃伊、朱丽·沃特斯和玛吉·史密斯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7年3月9日在英国率先上映。影片讲述1796年,20岁的奥斯汀遇到汤姆·勒弗罗伊,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
12,猎杀本·拉登,影片围绕海豹突击队针对“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最后一击”行动展开,最终以成功射杀拉登的结局告终。
13,《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由P·J·霍根执导影片,根据英国畅销书作家索菲·金塞拉的“购物狂”系列改编而成。艾拉·菲舍尔、休·丹西、琼·库萨克和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等联袂出演。电影讲述女主人公丽贝卡是一个财经杂志的记者,她和最好的朋友苏西住在一起。因为购物成瘾的缘故,虽然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一分钱没攒下,反而因为疯狂购物而债台高筑。
14,时尚先锋香奈儿,影片讲述时尚传奇人物可可·香奈儿早年的奋斗史,由最具人气的女明星奥黛丽·塔图来扮演尚未成名前的香奈尔。重点描绘她的少女时期直至在时装界初露锋芒这段时期的遭遇。一个简朴的女孩Coco,靠着天赋和勤奋自学成才,成长为一代女性时尚的代言人。在这个成长过程中香奈儿与各种男人的邂逅,帮助她了解奢华神秘的时尚圈,她与著名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爱情,也成为20世纪初的一段佳话。
15,《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娜塔莉·波特曼,文森特·卡索和米拉·库妮丝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9月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率先放映。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
16,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影片由Peter Levi执导,索拉·伯奇(Thora Birch)、迈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1] 影片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Liz)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
17,永不妥协,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朱莉娅·罗伯茨、阿尔伯特·芬尼、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该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描述了一个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历尽艰辛,以永不妥协的勇气和毅力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
18,,《弱点》是根据迈克尔·路易斯的小说《弱点:比赛进程》改编,由约翰·李·汉柯克执导,桑德拉·布洛克、蒂姆·麦格罗、昆顿·亚伦等主演的励志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非洲裔男孩迈克尔·奥赫从小就是一个孤儿,一再的从领养家庭中逃走后终于遇上了好心的陶西太太,而在后者的帮助下,迈克尔·奥赫逐渐的找到了自我,在自己的身体条件与刻苦锻炼下,他终于成为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首批被选球员。
19,永不退缩,入围奥斯卡影后,同时荣获美国时代杂志评选最具有影响力人物之一的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将带来2012年最新作品《永不退缩》;片中描述母亲为了学习障碍的孩子,与整个官僚的教育体系对抗,争取权力,让人见证为母则强的力量。

日前在纽约进行试映,受邀的观众全都是妈妈,映后所有妈妈起立鼓掌,好评不断。特别的是,这场试映的赞助商Office Depot,长期与Lady Gaga创立的“天生如此基金会”(Born This Way Foundation)有合作关系,而“天生如此基金会”的宗旨也是促成各种个性的人可以有一个安全公平的环境,与《永不退缩》电影的理想不谋而合。
在映后的座谈中,女主角维奥拉·戴维斯、玛吉·吉伦哈尔(Maggie Gyllenhaal)携手出席与观众对谈;对于剧中妈妈的角色,观众问到两位女主角的现实生活中,谁是妈妈?维奥拉·戴维斯在2011年领养一个新生儿,她回答说:“我自己是一个新手妈妈,对于女儿的期待是希望她可以成为世界的公民,愿意为世界发声;而不是一个眼界封闭的人。 ”玛吉·吉伦哈尔则提到:“《永不退缩》剧中的角色都是改编自真实故事,他们都不是所谓的激进派份子,其实就只是一般人,只是当这些人觉得有些事情需要改变的时候,心中的小火花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20,《北方风云》根据美国历史改编,讲述的是美国独立前性解放的话题,塞隆在里边扮演一个在采矿业工作的女工,从愚昧地接受奴役到主动地起来反抗,她经历了一个爱情亲情及社会的巨变的过程。

C. 求一部法国电影名

《玫瑰人生》《这个杀手不太冷》

D. 触不可及法国电影百度云链接

触不可及.BD1280高清中字版.rar
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秉持小成本、
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理念
便将精力转向电脑世界,在虚拟中找寻
精神上的慰藉,但怕女友发现指责不务正业便设置了密码

E. 100部值得看的电影(中外都可以,最好是喜剧的)

[最后一班地铁] 1980
Last Metro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出品:法国
典型的“后新浪潮”作品,与“新浪潮”时期相比。特吕弗晚年的这部力作,更为精致流畅。对时代背景的重现,因有较为丰厚资金作底,也更为细微传神。而且能够聘请法国最热的两位明星杰拉尔·德帕迪约和凯瑟琳·德诺芙主演。影片在商业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巨大成功,获得最佳影片在内的10项恺撒大奖。还是特吕弗式的三角恋爱,还是那种清淡如散文的叙事格调。除了技巧更为娴熟,叙事上更为和谒可亲之外。这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巴黎爱国艺术家的种种活动,对曾经以旗手著称的特吕弗来说,并没有质的改变。他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有人甚至说“新浪潮”自本片起,彻底殒落了。而这个掘墓人正是特吕弗。还有人指出,特吕弗对维希政府统治下的巴黎,过于温情脉脉。说的好听一点的是想当然,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无原则无必要的粉饰。法国电影的诸多革命阵营到了[最后一班地铁],开始丧失斗志,并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趋势。电影语汇的革新走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举步维艰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 1981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导演:卡洛尔·雷兹 出品:英国
本片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时间是英国“维多利亚黄金时代”中的1867年。这部小说最新颖之处,在于它从20世纪的高度来考察19世纪的社会和人。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导演把握住了小说的这一内在精髓,没有拘泥于原小说的结构,而是采用了双线并进的时空交错方式,在描述英国小姐莎拉和贵族青年查尔斯爱情的同时,穿插了现代一对男女演员迈克和安娜演出这段故事时发生的戏外情。当影片中的恋人终成眷属时,男女演员却分道扬镳。导演以此来表达对19世纪古典情怀和现代人感情间的对比,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戏里戏外的两段爱情透过表演、摄影、场景的不同气氛和风格进行互动,耐人寻味。英国和美国的两位演技派杰里米·艾恩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极好地把握了19世纪和现代生活中人物的两种感觉,令影片韵味悠长。

[靡菲斯特]1981
Mephisto
导演:伊斯特万·萨博 出品:匈牙利
靡菲斯特是收买灵魂的魔鬼,而片中的那位德国国家剧院经理赫夫根却早已没有了灵魂。这是匈牙利版的[霸王别姬],赫夫根虽然酷爱舞台,但他不像程蝶衣,只有一个舞台。他的舞台遍及他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程蝶衣始终保留自我,而赫夫根却在各种角色近乎疯狂的转变中晕头转向了。本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根据二战时期的一起真人真事改编。萨博用长镜头在近景间的留连,极为入心入骨地勾画出一个可怜又可悲的灵魂陷落的全过程。镜子和灯光是全片最重要的道具,它不仅强化了舞台效果,也暗示了人生与戏剧的胶着状态。赫夫根每一次在镜前的安座,时而苦笑,时而痛哭,他的非“我”和多“我”早已潜移默化地击毁了他的全部性灵。这是一部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近乎无可挑剔的杰作。克劳斯·马利亚·勃兰道尔也奉献出他一生中最透支灵性的最佳表演。

[芬妮和亚力山大] 1982
Fanny and ALexander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出品:瑞典
伯格曼已是第四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是位在全世界重要奖项拿得最多的一位导演。假如说这是伯格曼最后一次拿奖,还为时尚早,老先生还健在。本片也是伯格曼从影以来耗资最大,篇幅最长的一部影片。5个半小时,对很多人来说,想必都是一种折磨。这是伯格曼的一部自传,也是对他从影的一次总结。主题仍是人的疏离和对上帝的不信任,梦境的反复显现也是伯格曼的拿手好戏,象征、隐喻手法更是如野花开放般随处可见,只是这一次,更为缤纷悦目。影片在布光和色彩上更是达到了造峰造极的地步,形式美感在本片中得到了一次最为集中的释放。这还是一部戏中戏,以排演瑞典大戏剧家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作为主线,这是同为舞台剧导演的伯格曼最爱的一部戏。这出戏的名字完全可以概括伯格曼的所有影片。

本片之后,伯格曼就息影,偶尔还写写剧本,但电影,他总是存着一己之念,却始终没拍出来。当下欧洲,属于伯格曼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了。

[两个人的车站] 1982
A Railway Station for Two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出品:俄罗斯
梁赞诺夫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组成的“命运三部曲”在80年代引进国内时引起强烈反响,影响了几代人。我们可以从[两个人的车站]中管窥他那一贯的幽默的深沉。片中普拉东和薇拉由相互对立直至结为恋人,其过程充满生动自然的生活实感和苦中作乐的宽厚品格。在他松弛调侃的表层叙述下,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以一种尴尬的真实扑面而来。在那些由误会而导致的滑稽场景和节外生枝的情节转折背后,透露出导演对生活忧郁本质的概括和捕捉能力。梁赞诺夫从不回避尖锐的社会问题,这使其作品区别于普通的言情剧而成为苏联社会风情的一面独特的镜子。他拍摄的影片中,主人公往往是小人物——地位卑微、奔波劳苦,却具有不屈的善良和热情。他们对生活,都有着入世而温情批判的独到触角。这些令人动容的品质,根植于俄罗斯民族朴实宽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令人释然之后不由肃然起敬。

[迷墙] 1982
The Wall
导演:阿伦·派克 出品:英国
如果说在世界电影史上,只有一部作品能够将摇滚精神和电影语言完美地融为一体的话,这部[迷墙]当之无愧。有言论说,这部电影造成了观影者的三个颠覆:电影观的颠覆、人生观的颠覆和价值观的颠覆。这部宏大的影音天书,通过Pink Floyd乐队充满质疑和反思的歌声和阿伦·派克犀利而天才的影像造就了一部囊括战争阴影、教育危机、性爱迷茫、人性异化、暴力向往直至末日恐慌种种方面的旷世寓言。这座“象征的森林”是对二战后西方文明赖以立足的理性精神和宗教精神的一次彻底反叛和颠覆。Pink Floyd的锐利锋芒借助完美无缺的画面阐释,将崇尚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摇滚文化推向极致。我们的感官被其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影像深深吸引,而我们的灵魂,则被其独立和自由品格强烈震撼。乐队和导演在影片中对人性、社会、战争、文化做了一场深邃的质询,其中表达出的迷茫、痛楚和失落,足以让每一个观者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现实的处境。

[战地浪漫曲] 1983
War-Time Romance
导演:彼得·托得洛夫斯基 出品:前苏联
前苏联的战争片,从各种类型上讲,在世界电影领域都占据重要地位。本片属于小品制作,用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宣扬了纯俄罗斯所特有的负重感,及相当温暖的道德力量。
两男一女,相爱了,却都想成全对方,却都没有得到幸福,只是各自的灵魂得到一次升华。
“活着,还要记住”,是前苏联战争影片反复提及的一个主题。而本片超越了[一个人的遭遇]对战争本身那份既坚韧又温暖的凝视,而上升至人性至纯至美的境界上来。战争已经过去,一段朝花夕拾的爱情即将被缝补。一位已婚的放映员依然爱着从前的“战地皇后”,现在的一位颇有几分粗俗的小商贩。放映员的妻子决定成全他们,而“战地皇后”同样心怀不忍,作出了退让,并以极大的隐忍葬送掉了自己的第二次“青春”。这是一出悲剧,但已不局限于对战争创伤的简单审视,而进入到个人即集体,现在即永远的巨大悲怆中无法自拔。
贯穿影片始终的暖色调,是专属前苏联彩色摄影的一大特色。它在自然光效中加入了创造者强烈的主观色调。红、黄、棕、橙皆均匀铺展,直指人物情绪的微妙转变。暗示了这个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故事背后,流淌着人性的美好。影片最大的魔力在于,它的情感感召力相当自然生动,每一个细节,看似细碎,却都让导演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诗意。而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叙事模式,却内蕴极为丰厚的感情储备。最后,放映员和他妻子对望的场景,于无声处中,五味杂陈,却又撕肝裂肺。你知道主人公在想些什么,可你却不愿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一部影片能收到如此动人的情感力量,它也就能迎来各种各样的赞美了。
[战地浪漫曲]从电影语汇到主题抒发,都具备相当恬静的古典情怀,却又是永恒的,关于“爱”之纯粹的一次含泪的礼赞。

[钱] 1983
Money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出品:法国
戈达尔称布列松为法国电影界的巴尔扎克,不仅在法国,整个欧洲,布列松以其极端化的电影语言,以及对人性的冷然之姿,成为欧洲最独特,也是最难以效仿的导演之一。自[一个乡村教师日记]开始,布列松的影片不再聘用职业演员,不搭布景,减少对话。[钱]作为他的收山之作,无疑也是如此极致。影片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伪息卷]改编,布列松将故事从19世纪的俄罗斯移至20世纪的巴黎。讲述了一起假钞案,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死了很多人。本来是个环环相扣,冲突激烈的复仇故事。但布列松以惜字如金的镜语构成,简洁到突兀的剪辑手段,僵硬到近乎风干的场面调度。使全片有种莫名其妙但又无比幽深的禁欲效果。可想而知,这部影片对大多数观众而言,都味同嚼蜡。倘若你咬着牙看下来,你又觉得这部影片结束得太快了。这就是高度风格化电影作者布列松的魔力。

[卡门] 1983
Carmen
导演:卡洛斯·绍拉 出品:西班牙
有人曾说这是世界电影史上最优雅的一部套层结构影片。卡门的故事不知被人讲了多少遍了,到了绍拉手里,变得更为纯粹,或者说更为形式化。卡门本身对个性解放的不羁追求退让给了西班牙国舞弗拉明戈的无尽美感。演员们要排演舞剧[卡门],戏外也在上演一幕卡门式的痛并快乐。绍拉是西班牙承上启下的一位电影大师,他早期作品以超现实主义为载体,对极权政治进行猛烈抨击。而到了后期,老人变得平和,认为惟有“美”,“美”本身才是永恒的,才是值得人们去孜孜以求的。[卡门]的悲剧意味在于,人们只有在美中沉沦,并抹杀所谓真实身份的价值,才能得到人性的涅磐。可这又像把双刃剑,是场忽明忽暗的博奕。全片影调庄重而华美,而生命的活力始终呈喷薄状。
这是部观赏性极强的影片,西班牙吉它和弗拉明戈舞,皆妩媚而强劲,绝对能给你的视听带来双重满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又是部与形而上无太多瓜葛的纯电影。
[印度之行]1984
APassage To India
导演:大卫·里恩 出品:英国
这是英国大导演大卫·里恩76岁高龄时拍摄的绝笔之作,本来他可以凭此片第三次荣获奥斯卡奖,终被[莫扎特]击败。本片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起臆想中的强奸事件,宣扬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不可调和的,近乎永恒的矛盾。故事发生在二战后,印度即将独立的那段岁月,英国姑娘和一位印度医生一段模棱两可的友谊,最终两人形同陌路。

大卫·里恩的电影在注重叙事上与好莱坞如出一辙,但其作风的严谨、细腻和舒缓,却是英国电影所特有的。对人文景观的穷经皓首,包括对英国历史和当下状况的双重思索,也是好莱坞电影所不愿勉为其难的。大卫·里恩酷爱讲述英国人在异域的遭遇,具体的说,是在他们的殖民地里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借此,表达大卫·里恩对这个日不落帝国必将衰败的无尽感慨。影片像大卫·里恩的前作一样,注重自然景观的辽阔与庄严,好方便与人心的波动作一微妙呼应。连绵巍峨的群山,人际关系的若即若离,共同完善了全片最耐人咀嚼的文化意味。前段的琐碎,谨慎而有条不紊的铺陈。到了后半部,仿佛水滴石穿般,给人以强烈震动。显示出这位影坛宿将卓而不凡,又异常朴素的叙事功底。

[斯万的爱情]1984
Swann in Love
导演:沃克尔·斯隆多夫 出品:法国/西德
当代世界电影中一部不可多得、不可忽视的现代心理剧,酷爱改编文学名著的斯隆多夫成功挑战过《铁皮鼓》后,把目标对准了法国国宝级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但介于普鲁斯特这部意识流里程碑之作过于宏篇巨制,影片只挑了小说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而且还只是一部分。
[斯万的爱情]是斯隆多夫的室内心理剧创伤的高峰,笔墨主要集中在巴黎富豪斯万和其追求的奥黛特身上,飘荡着巴黎社交圈衣香鬓影与肉欲的淫靡。影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点到为止,处处留白,但微妙的氛围营造又相当稠密,悬念丛生,环环相扣,人物的欲言又止令观众揣摩其心理的同时,不知不觉进入与现实平行存在的心理意识空间,共同参与了对斯万的情感的解剖,与普鲁斯特把撰写这个上流社会分子的爱情历程当作病理学文献相当吻合:如果不坚定,爱情就是种疾病,一出需要智勇的游戏。
但是,虽然[斯万的爱情]投资不菲制作上乘,汇聚了当时欧洲几大影星,但德国新浪潮导演与法国人文巨著的邂逅并没有留下一个美丽的结尾,参与制作的法国人并不推崇德国导演版的[斯万的爱情],恺撒奖只颁予最佳服装设计和场景制作了事。

[我的生活像条狗] 1985
My Life as a Dog
导演:莱斯·霍尔斯托姆 出品:瑞典
世人向来对瑞典电影言必称伯格曼,但莱斯·霍尔斯托姆一反伯祖师的艰深晦涩和动不动就天问自问,以真情动人,令[我的生活像条狗]呈现出不仅是瑞典电影也是欧洲电影难得的清新亲切,如散文诗一般娓娓道来一段难以回首的童年往事,自成一派。
[我的生活像条狗]故事的冲突性极强,12岁小男孩英玛淘气顽皮,令患重病的母亲难以安心,他和哥哥不得不暂时寄居亲戚家,等好不容易适应了乡村的落后乏味和保守,母亲的去世又让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变成永远的事实。但霍尔斯托姆并不以强化二元冲突和英玛的痛楚体验为最大目的,而是以散淡的笔触写下生命成长的过程:儿童的自我性启蒙、对世事的懵懂、对爱和痛苦的体验、似有似无的爱情萌芽,并以散点叙事勾勒出一幅当代瑞典生活风情画:拥有第一台电视机、建造纳凉及过冬小屋、有着美丽胸脯的女工为艺术家充当雕像模特……一切无不趣味盎然,生气勃勃,所含的情感浓度令人回味无穷。
[我的生活像条狗]横扫了当年金球奖、独立精神奖、纽约及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更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及剧本提名,被称为20世纪最好的儿童电影。

[再见吧,孩子们] 1987
Goodbye Children
导演:路易·马勒 出品:法国
路易·马勒是法国新浪潮的干将之一,也是新浪潮大师级人物惟一远赴好莱坞的导演。本片早在路易·马勒的孩提时代就开始酝酿,他曾说他所有的影片都在为这部影片作积累。影片一经推出,便广受注目,并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这是路易·马勒对童年生活极为精巧极为动人,又不乏断续忧伤的回溯。二战时期,一个富家子弟和一个犹太少年产生了友谊。有一天,纳粹把他带走了,他再也没有回来。从表面上,可以读解出法德合作时那桩不光彩的交易,还可以看到阶级壁垒,以及宗教对人本性的伤害。可这都不如,影片所传达的回忆本身,那么迷人。两个少年在上课、进餐、祈祷。他们的关系由远及近,如此简单、素朴。纳粹的进入,为这段回忆涂抹上一层灰暗的色彩,这回忆变得沉重起来,而无法忘怀。生活流的叙事手法,使得全片在节奏上稳健而舒缓,直至最后一刻,影调上也不事渲染,可事件本身的震慑力,却能让观者心绪不宁。这是法国新浪潮导演在这场运动过后,最值得纪念的一部作品。那帮开路先锋们东征西讨后,还是皈依了传统。
有人还说本片有同性恋的倾向,路易·马勒对此拒绝回答。

[熊的故事] 1988
The Bear
导演:让-雅克·阿诺 出品:法国 凯撒奖最佳导演奖
如果你不肯承认这部电影的成就,可以想想美国电影里的动物,比如金刚(它还算比较有史诗般的悲剧色彩)、鲨鱼、蟒蛇、蝙蝠、老鼠、猫和狗,特别是狗,这些家伙在美国电影里基本上都是没有尊严的,即使有一天它们成为了美国公民客厅里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一家之鼠]),或者庭院的统治者([猫狗大战]),甚至爱情的见证([马语者]),它们仍然没有自尊,没有它们作为动物的话语权利,它们只能是爆米花电影里的小丑,爱情片里的道具。[熊的故事]不同,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处理,是它恰恰把人放在介入者的位置,它用人类从主动变为被动这个转变过程,来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更为真实的关系。当然,它还有一个相当可爱而感人的故事,和两个永远也无法替代的毛茸茸的功勋演员——尊敬的大熊先生和可敬的小熊先生。
在好莱坞的银幕上,动物是明星和道具,而让-雅克阿诺的电影,则把熊塑造成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演员。

[火柴厂女工] 1989
Match Factory Girl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出品:芬兰
本片是芬兰国宝级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成名作,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并夺得国际电影奖。也是阿基“工人三部曲”的第二部,前两部为[天堂阴影]和[阿里耶尔]。一个相貌平凡的女工,却总想邂逅白马王子,可白马王子却把她当作妓女。她怀孕了,却在一次车祸中,流产了。万念俱灰之下,毒死了她的情人、父母还有一个试图向她套近乎的男人。
阿基的影片是古怪的现实主义和突如其来的表现主义的扭曲结合。本片是他创作风范的首次曝光,悠长缓慢的叙事节奏,煞有介事的纪实影像。使全片非常滑稽地笼罩着一种异样的童话色彩。这片容易让人联想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憧憬虽有,甜美尽失。也就是说,阿基的影片撑破了传统童话的框架,直接洞穿了现实本身。反童话,是阿基影片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他的新作[没有过去的男人]也是如此。画面鲜丽,却掩饰不住内里的辛酸和苦痛。[火柴厂女工]仍是他目前为止手法最为朴素、叙事最为干练的一部力作。为芬兰电影纳入国际视野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堂电影院] 1989
Cinema Paradiso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出品:意大利/法国
这是全世界影迷都非常珍爱的一部影片,全片以倒叙的笔触讲述一个导演在少年时代,被电影的奇光异彩所浸染的美丽过程,也反映了电影对西西里岛平民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影片基调温和、甜美,对电影本身最朴素的感恩,有着许多生动感人的描绘。电影的荣光不再,人们也只是以含泪的微笑向历史告别。影片结尾那一连串的接吻镜头,似在声明,只要生活还在继续,美就能流传,而电影就会像那些次第缤纷的“吻”一样与我们相遇。这是一扫意大利电影沉重影调的一部相当积极健康的影片,并具备一定质朴的励志情怀。这也是导演托纳托雷的成名作,他也是凭此片成为上世纪末意大利最重要的导演。他后来的影片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从资素上来讲,都无法和本片相提并论。曾有人认为欧洲电影的改良应从[天堂电影院]开始,走明朗和可视性的道路,又不失真挚的人文感怀。可惜,本片对目前的欧洲电影而言,还只是昙花一现。

90年代

[薇洛妮卡双重生活] 1991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国别:法国、波兰、挪威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欧洲电影八十至九十年代无法忽略的名字,无论是他早期作品对政治的关注,还是后期逐渐深入到对命运的追问,都具有欧洲电影十分显著的浓郁人文色彩的特点。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命运中偶然与必然因素的思考,影响了很多后辈电影人比如汤姆·提克威,甚至包括不少亚洲的年轻导演。[薇洛妮卡双重生活]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影片关于两个毫无关联却长相完全一样的女孩各自命运的表达,在暖黄色调充满哀伤和温暖的画面中,具有神秘不可言说的神韵。影片厚重的母题,却通篇流露着微妙而空灵的气质,给观众以无限想象深入的空间,或许这就是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特殊魅力,对于人类命运最根本课题无止尽的追问,正是人们对于电影这一艺术手段的最高期望。[薇洛妮卡双重生活]就像一抹光彩夺目的晚霞,转瞬即逝,却宛如某种神秘的召唤深深印在你的脑海。

[英雄托托]1991
Toto

导演:雅各·范·多梅尔 出品:比利时/德国
本片是后现代电影的重要案例。后现代电影在形式上是文本的互指,在内涵上的重要特征,则为身份的错失和人生的邂逅。王家卫、汤姆·提克威、胡里奥·梅德姆的影片都有这个特色。一场大火,使两对父母有可能抱错了孩子。由此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托托总认为阿尔弗雷德的一切应全部属于自己,阿尔弗雷德和托托的姐姐有了关系,他也和姐姐做了同样的事情。姐姐在他的逼迫下去烧阿尔弗雷德的房子,不料自己却葬身火海。托托又遇到一个女人,她和姐姐酷肖,但她却是阿尔弗雷德的妻子。垂垂老矣的托托决定杀死阿尔弗德。他死了,影片没有告诉我们死者究竟是阿尔弗雷德,还是托托。
不可思议的魔幻色彩,却以一种幽默、抒情的笔调娓娓道来。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而身份的重叠和抽离,传达出生命的神奇本质。你对它,将永远保持着孩子般的敬畏。

[霍华德庄园] 1992
Howards End
导演:詹姆斯·艾弗里 国别:英国、日本
英国电影在欧洲电影中风格独特,就像温文而雅的英国绅士一般,具有内敛、克制的态度,总是不露痕迹地表达人生最激烈的感情,其中蕴涵的两相对比拉扯的张力正是英国电影的最大魅力,[霍华德庄园]正是其中的一部精品。影片围绕霍华德庄园所有权的转让引出了几段曲折恋情,表现出当时英国社会的风尚和不同人物因为性格、价值观各异而走向不同的命运。[霍华德庄园]的两位主要演员安东尼·霍布金斯和埃玛·汤普森都是极具英国特点的著名演员,两人交相辉映的演技为影片注入了纯正的英国风格。出于表达方式的婉转及时代差距,英国电影很容易落入拖沓冗长并不知所云的危机,但是它真正的魅力也正是蕴涵在并不直指事物的态度上,姿态的优雅一旦和人格的高贵完美结合,内里的丰富内涵必然呼之欲出,于是拥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和值得反复咀嚼的深厚底蕴。

[冬天的心]1992
Heart in Winter
导演:克劳德·索代 出品:法国
浪漫至极的法国竟出现了这样一部连亲吻和牵手都没有的爱情电影,确实很有意思。
索代是位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导演,最早拍过很多男性色彩极浓的动作片,后来,则变得琐碎了,也可以说,变得写实而古典了。他对死水微澜的生活常态产生兴趣,目光也转向了女性。本片是他所获荣誉最高的一部影片,一举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并在本国恺撒奖上夺得最佳导演。一对男女明明蠢蠢欲动,却连适可而止的行径也没有发生。这倒有些像不少中国人的感情方式。索代认为爱首先是种能力,男主人公认为他没有爱的能力,所以他的爱情大门总处于闭关状态。索代刻意简化了情感张力,却在以静制动的行为动机中,给人以悠长的回味。是法国后期静态电影的标志性作品,其不置一词,却尽得风流的风范,在法国影坛极为罕见。

本片的两位主演达尼埃尔·奥特伊、艾曼纽·贝阿既是法国著名的实力派演员,也是一对银幕伉俪。两人的对手戏,因夫妻的缘故,许多精妙情绪的传达极为准确。

[人咬狗]1992
Man Bites Dog
导演:莱米·贝瓦克斯/安德烈·贝泽/贝诺特·波维德 出品:比利时
三个比利时三流电影学院的学生,凭借着一腔电影青年的方刚热血,炮制了这出“杀手生活写实纪录”,不折不扣的后现代黑色闹剧。论无耻和令人作呕程度,影像粗糙的[人咬狗]甚至超过了[发条桔]和[天生杀人狂],但正是因为编导和演员天不怕地不怕的没皮没脸,[人咬狗]才得以从骨子里自由无忌和散发着生猛气势。
杀手A为了能够“名垂青史”,同意让人拍摄他杀人、埋尸的全过程,当然一切不是那么顺利,摄制组诸位偶尔还得给A君搭把手,有次还参与了一起疯狂轮奸杀人血案。纪录片式片中片,逼真的写实场景,比Dogma主义还Dogma主义的镜头语言,戏谑味十足的角色和对白,疯狂表象下对媒体和“纪录电影”的尖刻嘲讽,令[人咬狗]当年不仅击败[致命武器3],成为比利时票房之冠,还在1992年戛纳电影节上力排一干名导之作,引发出观影热潮。

[印度支那] 1992
Indochine
导演:雷吉·瓦格涅 出品:法国
相比湿漉漉的情色电影[情人],[印度支那]在表现殖民地生活(包括爱情生活)和殖民文化冲突这两个方面,都显得更为出色(不过音乐稍逊一筹)。这是雷瑞·瓦格涅90年代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史诗片,影片细致地描绘了二战后法国人在殖民地度过的最后岁月。女主角凯瑟琳·德诺芙在片尾的背影非常令人难忘,宏大而无情的历史洪流卷走了她的一切,而她只能以法国贵族式的优雅默默承受这一切。这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哭泣游戏] 1992
The Crying Game
导演:尼尔·乔丹 国别:英国、日本
本片的成功更多原因来自于题材的特殊,以及演员本人气质与剧中人物的惊人合适。片中两位主人公的爱情面临着性别的尴尬和共和军的追杀双重危机,也正是在这种绝境之中,导演营造了堪称经典的爱情场面,情感流动自然,动情处无不令人忘情投入。杰伊·戴维森对本片的贡献绝对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如此命运复杂坎坷、难以评价的人物,饰演得令所有观众理所当然地认同他的感情和选择,甚至他的娇艳与美丽也让人十分难忘。[哭泣游戏]一片很难定论它的类型,爱情、惊险、动作、剧情,还有同性恋、革命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糅合,导演对整

F. 讲述在法国打工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东北下岗女工丽娜,本想去法国做保姆赚钱改变生活,但无奈成了一名巴黎的特殊工作者的故事。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东北下岗女工在当时的生活现状和受到的经济压力。

于是在经济压力之下,抱着对法国巴黎高薪工作的憧憬,踏上了异国打工的道路,最后却无奈成为法国巴黎街上的一名特殊工作者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末东北爆发大规模下岗潮,其中女性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男人可以出卖劳动力,女人们只能被迫下岗,张丽娜就是其中的一员。

G. 齐溪演过在法国做小姐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下海》是奥利维耶·梅斯执导、王小帅监制的剧情片,由齐溪、王茜、曾美慧孜、耿乐、曲高位主演。该片于2017年10月16日在釜山电影节首映。 该片讲述了东北下岗女工丽娜,本想去法国做保姆赚钱改变生活,但无奈成了一名巴黎的站 街 女的故事。

丽娜(下岗女工 ) 扮演者齐溪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讲电梯女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吴彦祖电影大全集古惑仔 浏览:556
泰国版电影金枝欲孽 浏览:178
彼得兔电影有中文版的吗 浏览:155
爱情电影好看的感人的爱情电影 浏览:939
蝴蝶法国电影台词 浏览:902
最近有没有什么甜甜的电影 浏览:388
千亿电影院 浏览:500
关于抗战或军旅题材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950
海云台中文电影 浏览:478
电影打劫搞笑图片 浏览:104
黑太阳电影观后感2000 浏览:961
电影票没赶上可以不可以换场 浏览:563
结局意外的古装电影 浏览:916
好莱坞十大爱情经典电影 浏览:420
国产古装破案电影大全2015 浏览:653
泰国拍中国古装电影 浏览:868
成龙电影周第四届征文颁奖 浏览:952
变态男电影大全恐怖 浏览:227
电影院韩国电影在线 浏览:452
英语原生电影音乐之声 浏览:39